良好情绪的产生范文第1篇
幼儿期是一个人智能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期。良好的情绪是形成婴幼儿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幼儿如果经常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之中,就会养成活泼、开朗、善良、富于同情心等良好性格特征,从而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如何使托幼班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呢?
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满足
1.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一下子来到陌生的托班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环境转变,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恐慌和不安全感。因此,有意识地创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为让孩子适应从“家”到“园”这个短暂的过渡,孩子刚入园时,可以请家长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带来。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可以玩自己心爱的玩具。在摆弄这些熟悉的玩具过程中,孩子的不安情绪也随之得到了放松。常与幼儿亲抱、交流、逗乐,尽力给予慈母般的关爱,从而让幼儿爱上你。
建立老师与幼儿良好情绪的互动
幼儿园老师是幼儿主要的成年交往者和教育者,与他们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言听计从,不给他们思考和情绪准备的时间。这样做,特别容易引起这些3岁以下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对抗情绪。我们班上有4个小男孩,特别调皮好动,攻击性强,小朋友都不喜欢他们,老师也曾经一度看着他们就头大,有什么办法能改变他的顽皮呢?通过多次仔细观察,我终于发现了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很好奇,对什么都想亲自探究一下。更让人感慨的是,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班上的孩子摔倒了,他们都会主动跑过去扶一把。另外一方面,他们自尊心都很强,有逆反心理,看到老师生气,他们反而觉得好玩。看准了这些孩子的性格特点,我也迅速调整了自己以往的错误做法,反复叮嘱自己不管他们怎么胡闹都不要生气,而是静下心来和他们做朋友,蹲下来和他们交谈。孩子犯错误时,耐心地和他们讲解,指出他们错在哪里;孩子有什么好的表现,则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和他们之间终于实现了良好情绪的互动。
让孩子在自立尝试中找到快乐
良好情绪的产生范文第2篇
现代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将人作为主要的资源,重视做好人的工作,然而一些酒店管理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缺乏对员工倦怠情绪产生的认知。如目前多数酒店现行的管理体制仍采用传统“管人”的方法,而没有做到利用每个人的潜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员工自身的发展,大多数员工也因此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途,难以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得到共同实现。加之酒店人际关系复杂,部门之间矛盾突显等重重问题,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总的来讲,就是酒店对员工的个人发展还缺乏总体的设计,给予的发展机会还较少,也缺乏公正、透明、公平的竞争机制和明确的考核标准。
另外,倦怠情绪一旦形成,如若由于酒店管理者忽略了员工内在情绪的外在调节,对员工付出的心理成本不能进行有偿补偿,在一定程度上更会加重员工懈怠、疲倦、积极性不高等负面情绪。酒店业“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特点本来已使员工感到相当疲惫,心理受到严重扭曲并处于极大的“反弹”状态,如果酒店没能及时有效地排遣员工的心理压力,甚至采取一些不当的管理方法,将会激起员工更大的不满,不仅使酒店正常的经营秩序受到现实或潜在的影响,而且会使酒店的声誉和形象受到了无形的损害。
酒店员工倦怠情绪预防及解决的对策
解决酒店员工的倦怠情绪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应当从酒店管理者和员工个人两方面进行努力,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使酒店与员工在对顾客服务时提供良好的态度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就酒店管理者方面而言,预防员工倦怠情绪的产生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可以通过改善酒店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员工创建一个赏心悦目的工作、休息空间的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工作条件差给员工带来的疲劳。第二,为员工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例如不定期组织员工聚会、旅游等,从而有效预防员工疲惫的心理情绪,加强员工同酒店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使其更具团队归属感。第三,由于酒店很多工作都是单一又重复度高的,在时间的推移下,无论是多高的热情都会磨灭完的,可以根据员工岗位特点安排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增加工作的新颖性和挑战性。
良好情绪的产生范文第3篇
分析幼儿午睡问题的原因,从家庭中看: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带的或由保姆带的,过分的宠爱,在睡眠时间上由着孩子的性子,高兴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早上懒得起来,来园时间不仅晚,影响学习,还影响了午睡质量。也有的是因为照顾孩子的父母或保姆对正确的睡眠姿势认识不够,忽视其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平时目视无睹,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改善幼儿午睡现状的对策
我们着重从如何改善幼儿的午睡状况进行探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改进午睡时间
根据个别差异,调整其午睡时间:
不同的孩子由于年龄、生活环境、先天素质、健康等原因,都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并由此带来每个孩子不同的个体需要。午睡时发现,有的早睡晚醒、一觉睡足的,像Ashley,戴燃,子优,明明,诚诚,天天,能很快入睡,到起床时还是睡得较香,老师会先请醒了的小朋友起床,后叫他们;言言是属于早睡早醒的,她可能上次厕所后就难以再入睡了,安静地躺床上,可是静不下心闭眼再睡会,就等着先起床。晚睡早醒的有范路易、张兆顺、竺子宸,等到要起床时,就迫不及待等老师来。晚睡晚醒的像沈嘉良、赵容凡等等,一旦到起床,老师便不忍心叫醒他们,非要到最后两个再叫起来。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老师就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和需要作出个别的对待,或者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对晚睡早起,中午不想睡觉,精力还特充沛的,我们可以采用让孩子自己安静躺床上静下心,或者让孩子在活动室里做些安静的活动,在过程中,要求孩子学会控制自己,避免发出声音。总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对个别孩子个别对待,一方面体现了成人的认可和接纳,满足睡眠少的孩子,带给孩子一份安全和尊重;另一方面,孩子从中获得自信和自爱。
(二)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1、 改变幼儿的睡眠姿势。
幼儿的睡眠姿势千姿百态:有张着口的,有像小狗似趴着睡觉的,有蒙着头睡觉的。但从卫生学角度看,一个人的睡眠姿势对人体睡眠的生理效应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医学卫生资料都告诉我们:俯卧睡眠会压迫心脏,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张口呼吸睡眠,会因呼吸浅,肺部扩张,久了易引起"漏斗胸";而蒙头睡觉,会因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致使醒了也不解乏。因此,我们把培养正确的睡眠姿势列为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关键。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形式引导幼儿能自然地以正确的姿势睡眠,并充分利用图片让幼儿直接观察错误的睡眠姿势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予经常性的提醒,在巡视中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姿势。
2、 采用及时补强法。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多伯森曾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并且要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可以说,成人的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表扬是幼儿阶段学习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因此,在班里开辟一些用于鼓励表扬的专栏,我做到了吗?并根据一个阶段的生活常规教育要求进行评价记录。小朋友能遵守午睡纪律规则,就在午睡那一栏上贴上一个小标志,作出及时的鼓励,并用语言给予肯定和赞许:"你睡得真好,希望明天还这样。"及时的补强使他们感受到你对他的满意,奖励了良好的行为,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会努力地使自己能坚持让老师感到他还在不断地进步,从而使这种行为得到强化而加以巩固下来。
3、 采用个别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班上有个孩子睡觉的时候经常会尿床。通过了解幼儿在家的时候就有这样现象,家长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正常情况,没有给予过多指责,还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发生这样情况,会影响情绪、伤害自尊心。当然,老师也会体谅,会安抚孩子情绪。老师的义务,不是仅帮助孩子换衣裤而已,更需要在幼儿园里给予及时教导。在他尿湿后,老师绝不大声宣扬,及时帮助更换衣裤时,也会好好和孩子讲道理,你已经长大了,自己能知道什么时候想小便,睡觉前先去小便,睡醒还想小便,就及时告诉老师或自己下床去厕所。我们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耐心和他说,通过次次鼓励与督促,现在这个孩子已经非常棒了。每次上厕所,能自己主动起来,不再尿湿了。通过这样的个别教育,我们既尊重了孩子、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也教育了他,可以自己及时去上厕所,不再经常尿床。
(三) 做好睡前准备工作
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睡眠,这中间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教师和家长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调查中看:有的认为睡眠前做什么跟睡眠无关;有的虽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重视,实际上,在睡前营造一些睡眠气氛是一个很好的过渡。在平时,我们不难发现;个别具有典型"午睡问题"的幼儿,常因为是贪玩,强打起精神,直到实在太乏了,情绪就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困闹。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兴奋过度,抑制过程受到破坏,常听说:困大发了反而难以入睡,有一定的道理。
1、 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整洁、安静、通风、温度光线适宜。
2、 合理安排午睡前的活动,睡前过分的运动易引起幼儿兴奋、神经紧张。
在午饭后,我们注意为幼儿安排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使入睡时情绪安定:看书、折纸、玩娃娃家等。或分组按幼儿的意愿活动,自己选择图书角、音乐角、美工角、娃娃家的活动区,组织幼儿散步等。
3、 睡前入厕工作。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有个别的幼儿因睡前玩得太开心而忘了小便,午睡不到两、三分钟就叫:老师,我要小便。而其他某些调皮的孩子也就跟着凑热闹:老师,我也要小便,我也要小便,结果,影响了整个班的睡眠。因此,我们在午睡前10分钟,做好及时提醒幼儿大小便的工作。对个别不想或不愿意者,教师作好细心观察,及时督促。幼儿大小便后,要求他们轻轻地进午睡室,自己安静地上床,对个别情绪易激动者,教师更多的采用亲切柔和的言行态度,拍拍他的背、摸摸他的头,使幼儿转移注意力,使他自然地安静下来,以保持一种安静的氛围。
4、 营造午睡气氛
采用场景、音乐催眠法。在睡觉前可以让幼儿听着和缓优雅的旋律、节奏舒缓宁静的音乐:摇篮曲,红河谷等,轻声进入午睡室,并用手势代替语言,暗示幼儿尽快入睡。多用鼓励性的动作夸奖他们,翘翘大拇指,轻轻地安抚他们的头部 ,使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温馨感。另外在午睡室的墙面上可以布置一些符合午睡环境的星星,月亮,小动物,小朋友睡觉动态等等,来增强幼儿睡觉的欲望。
(四) 加强午睡管理
1、 建立合理的午睡制度,并严格执行。
幼儿午睡期间,闲人不得入内,不得在午睡室里聊天,做到走路轻,说话轻,保持一个祥和的午睡室。
2、 加强午睡管理
教师随时认真地巡视幼儿午睡,细心观察幼儿的举动。孩子身体不适或生病时常会反映在睡眠上,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在午睡以后,精神呆滞、面带潮红、呼吸急促、预示着孩子发病了;个别孩子好动好奇,不知深浅,常常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特别在睡前和睡醒后的那段时间,因耐不住安静,常乘老师不注意偷偷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甚至放入口中。我们曾发现过安安在睡觉时,玩回形针;仔仔在睡觉时,嘴巴里吃着小玩具;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老师要及时劝阻,并给予教育。因此,教师要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教师及时作好午睡记录,并与配班老师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幼儿有时睡前喝水喝得太多或个别有尿频症的,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对个别孩子加以观察,耐心地督促、在一定的时间轻轻地提醒他,共同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
(五) 加强家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