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野生动物范文第1篇
1 体温调节行为
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 身体产生的热量很少, 远不足以达到维持正常飞行活动所需的体温, 它们的保温隔热结构也不发达, 保温能力较差, 体温经常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动, 所以蝴蝶也称为外温动物。大多数蝴蝶的胸部温度保持在30℃~40℃的范围内才能的飞行。其体温调节行为主要有:取暖和避热行为。取暖行为有地面接触取暖、背面取暖、侧面取暖等。体温低时进行背面取暖, 两翅打开, 吸收太阳能。也能把身体调整到让太阳光线照射翅的腹侧面, 进行侧面取暖。在背风向阳处, 把身体和翅膀尽量接触地面, 直接或间接吸收地面的辐射取暖。温度到最佳飞行温度而没有飞行时, 它会把身体调整到与太阳光线平行的位置, 使吸收的热能几乎为零。如果温度继续升高, 则飞到阴凉处或通风良好的地方散热。飞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空中滑翔, 借气流散热。
2 飞行行为
蝴蝶的飞行行为可分两类:一类与觅食、求偶、交配、寻找栖息和产卵场所有关, 多发生在同一生境中, 飞行时间不长, 距离范围不大, 称局地飞行。另一种是从一个生境到另一个生境的飞行, 一般飞行时间长, 范围大, 称迁飞。迁飞有时是因族群密度太高;或是因季节变化, 以度过不良的气候。实验证明蝴蝶的迁飞与太阳光的照射有关, 有利于维持体温和储存能量。
3 访花行为和取食物行为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即是在访花采蜜。访花时, 以足攀附于花瓣上, 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 身体和口器能够携带花粉, 可以为植物授粉。如丝带凤蝶飞行速度快, 常落在大苞萱草的花瓣上, 常在花蕊凹入的一侧进入, 把头伸入花冠中, 将3对足覆盖在花筒内壁, 2对翅合拢向上竖起, 将整个身体向下倾斜, 2对触角在前方探测, 口器的长喙伸到花蕊基部, 左右刺探并逆时针吸蜜1周, 一旦发现适宜的蜜源位置, 就会调整身体, 选择最佳的吸蜜角度, 停留时间长8min之久。体腹面和后翅在访问时常碰到花药上的花粉, 使其附着或散落。蝶类的幼虫孵化后, 有的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的先食卵壳, 再取食植物;更有的种类还取食蜕下的旧表皮。幼虫的取食对象, 因种而异, 多嗜食叶片;有的 (如花粉蝶) 嗜食花蕾;还有些蛀食嫩荚或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 有少数种类的幼虫是肉食性的, 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 竹蚜灰蝶专以竹蚜为食, 在蝶类中是不多见的益虫。
4 繁殖行为
蝴蝶的繁殖行为包括雌雄识别行为、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等。雌、雄蝶自蛹羽化后, 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 开始求偶。求偶行为包括:求偶舞、发香鳞及释放激素等。交配方式是尾部相接而头分向两端, 不同种类的蝴蝶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 如绢蝶的多数种类, 雌蝶在交配后, 常在交配囊开口处生出革质“臀袋”, 阻止再行交配。与其他大多数昆虫一样, 蝶类一生只交配一次, 交配后雄碟不取食, 大约5d后死亡, 雌蝶继续取食, 大约7d后开始产卵。受寄主植物的化学物质的引诱, 多数雌蝶交配后在寄主植物上一个一个散产卵粒, 个别种类将卵产在寄主植物附近。蝶类繁殖力很高, 一只母蝶通常可以产卵50~100粒以上。此外, 蝴蝶还具有其他一些表现, 如性二型, 蛱蝶类, 雄蝶跗节只有1节, 雌蝶有4~5节;螯蛱蝶属 (charaxes) 和锯粉蝶 (prioneris) 的雄蝶前翅前缘呈锯齿状;斑蝶类, 如斑蝶属 (Danaus) 及紫斑蝶属 (Euploea) , 雄蝶腹部末端具有发香磷 (androconialscales) , 飞翔时发出特殊的香味, 吸引异性。有些种类, 其有三种以上形式, 称多型性。
5 防御行为
警戒色:警戒色以鲜艳的颜色引起天敌的恐怖感, 从而躲避伤害。如金裳凤蝶后翅上的黄斑鲜艳夺目, 以警告天敌, 该蝶以马兜铃科植物为食, 体内积累了有毒成份;柑橘凤蝶幼虫头上的眼状斑, 且受惊是会从前胸翻出一个黄色丫状的臭角, 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 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
拟态:蝴蝶模拟枯叶最典型的是枯叶蛱蝶, 其双翅合起时, 翅的反面酷似阔叶树的枯叶, 不但具有“主脉”, 而且还有“侧脉”和“病斑”。该蝶常见于林下, 其它动物极难发现。此外, 一些喜在林下活动的蝶类, 其翅反面多少类似枯叶, 如纹环蝶, 多活动于竹林下, 吸食竹子伤口流出的汁液。美眼蛱蝶活动于林缘草丛中, 其翅的反面都与枯叶相似, 具1条从后翅臀角直至前翅顶角类似主脉的纵纹, 其翅脉也象侧脉。网丝蛱蝶的翅近透明, 上有棕色网格, 模拟蜘蛛网或白化的残缺不全的叶片。有的蝴蝶翅反面具树皮般的斑纹和色彩。如暮眼蝶和睇暮眼蝶, 它们活动于茂密树林的深处, 停在树干上时, 其翅反面的斑纹色彩就与背景融为一体。暮眼蝶还有春、秋型之分, 春型色浅, 秋型色深, 与春夏季和秋冬季树皮的颜色是相一致的。模拟树皮的蝶类只要停下来双翅总是合起来, 这样能有效地避免被天敌发现。白燕尾蚬蝶堪称自我模拟的典型。该蝶双翅合起时, 就像2只蝴蝶在交尾, 后翅的臀角耳垂状并具黑斑和细长燕尾, 极象头、复眼和触角, 后翅内缘2条弧形黑纹极像腹部, 这个自我模拟的头、触角和躯体甚至比真实的还要显眼。当它停在树枝上时。鸟类会误将其后翅当作头胸部喙食。美眼蛱蝶前后翅各有一对眼状斑, 后翅的眼状斑较大, 黑斑中还有2个小白斑, 使模拟的眼睛具有了立体感, 美眼蛱蝶双翅平张时就像猫头鹰的脸, 蝶身成了猫头鹰的钩状嘴。
保护色:保护色就是使身体的颜色和环境的颜色相一致。菜粉蝶生活在菜叶上全身绿色, 在叶上化蛹的, 蛹也是绿色, 而在墙上化蛹的则呈灰白色;某些蛱蝶的反面如同树皮的颜色;柑橘凤蝶的终龄幼虫变成和叶片相同的绿色, 它们若化蛹在叶片附近, 则蛹为绿色, 若化蛹离叶片较远的树枝上则变成褐色蛹。保护色让蝴蝶不被天敌发现。
摘要:经历长期的自然选择, 蝶类成功适应了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成为较为繁盛的一类昆虫。本文主要论述了蝴蝶具有的多种陆生适应行为。
关键词:蝴蝶,陆生行为
参考文献
[1] 字应伟.蝴蝶的行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4 (6) :13~15.
[2] 吴艳光, 等.长白山北坡昆虫访花研究 (IV) [J].吉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28 (6)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