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实施强化24 h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记录试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病情加重,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干预
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累及支气管、气管、肺泡甚至胸膜[1]。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咳嗽胸痛,病变严重者有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严重,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尤其是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发展迅速,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护理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产生各种并发症,因而死亡率也高[3]。针对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传统的护理方式已跟不上患者的要求,本院近年来对部分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在预防和减缓心肺功能减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500例,选取重症患者162例,其中男89例,女73例,年龄32~79岁,平均(58.4±5.6)岁。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81例中,男42例,女39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例,支气管哮喘25例,重症肺炎14例,其他4例。对照组81例中,男47例,女34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7例,支气管哮喘24例,重症肺炎15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强化措施。
1.2.1 心理护理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仔细聆听患者的叙述,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4]。
1.2.2 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加强病房的空气消毒,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洁净的病房环境,帮助患者取舒适姿势[5]。
1.2.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注意补充营养,根据病情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充机体消耗,增强抗病能力,少食多餐,保持口腔卫生[6]。此外,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营养。
1.2.4 呼吸道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呼吸道的湿化;需要雾化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重,体质较差可能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雾化吸入治疗,建议行小雾量短时间间断雾化法;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患者取舒适姿势,以促进排痰;对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患者,应协助其每隔2~3 h翻身1次,并经常变换体位,协助并指导家属给患者拍背5~10 min,促进排痰。
1.2.5 病情监测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呼吸的节律和频率、心率、心律,记录24 h出入量[7]。如患者有吸氧,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加重、皮肤温暖潮红、眼结膜充血水肿,特别是夜间,如果出现神志恍惚、多语躁动、头痛失眠等,说明氧疗不当,应即时减低氧流量,保证用氧安全。加强专科护理,尤其是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动作进行密切观察。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病情体征变化和恢复等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实施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后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征、病情恢复和精神状况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月后观察组在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病情、体征恢复较好,精神面貌良好。
3 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往往年龄偏大,体质较差,一旦症状加重,常出现病情危急,病情复杂多变,患者无法完成日常的起居饮食,部分患者因呼吸困难引起焦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8],这时需加强护理,若护理不到位,常发生意外,因而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措施不但关系到患者生命的安全,而且也有利于疾病的转归[9]。采取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常识,认识到氧疗、呼吸康复和戒烟的重要性[10]。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保持室内地面干燥,避免积水湿滑而滑倒;通过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稀释排出,能有效地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气障碍,缓解缺氧症状;重症患者身边始终要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同和扶持,必要时给予协助[11]。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心率等情况和意识变化情况,通过与患者进行问诊或谈话,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若发现患者精神状态改变,出现萎靡不振、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预示病情加重,要引起注意;注意药物治疗及特殊护理,对于重症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药物使用量,防止药物过量引发的中毒症状[12];重症患者如需吸氧,要相应做好氧疗的护理;同时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因病而生的恐惧、急躁、忧虑等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悲观、焦虑和失望[13]。
本次试验数据显示,实施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各方面指标优于对照组。对于重症患者,控制感染和改善呼吸功能更需要应急护理干预措施。作为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特点,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积极提升护理服务质量[14]。对于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来说,肺部感染护理、肺纤维化护理、肺栓塞护理、肺部康复护理、睡眠呼吸疾病的护理等是呼吸护理今后不断发展的方向,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提高防范意识,降低病死率。在干预护理的措施中还要综合心理护理、药物治疗、预防感染、饮食护理等等。特别是在进行药物护理时,不仅要知道药物的剂量、药物的药理作用,还要知道药物有什么样的副作用,对患者会产生哪些反应,例如在输液时,随时注意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有些药物在输注时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产生反应。氨茶碱静脉滴注时若速度过快,常引起心悸、心律失常和血压骤降,因此要控制输注的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紧等不良反应,从而保证在使用药物时的安全性,提高效率,做到准确及时。对于年老体弱者,应先协助拍背,并应在餐前进行。痰多粘稠者,可做雾化治疗。在这些护理基础上还应配合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紧张焦虑[15]。作为慢性过程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重视预防工作,要加强个人卫生,积极参加体育、呼吸和耐寒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大气污染。
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证明,通过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管理、营养支持、呼吸道护理等有效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肺疾病呼吸功能的康复,延长患者寿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洁,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2]黄惠琨,范子英.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1):101-102.
[3]金培丽,周艳.28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04-105.
[4]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22-123.
[5]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334-335.
[6]车驰,杜以利.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2):136-137.
[7]夏萍.呼吸内科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机停机时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01-102.
[8]吴畅游.慢性支气管炎综合治疗10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4):55-56.
[9]操梅香.呼吸内科老年重症患者常见护理干预方法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85-86.
[10]陈明.探究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91-92.
[11]万晓莉,刘福波.呼吸内科总政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85-86.
[12]唐兰荷.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2):194-195.
[13]罗琳.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3-4.
[14]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7(14):336-337.
[15]姚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健康必读,2013,12(4):522-523.
(收稿日期:2013-08-05) (本文编辑:欧丽)
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护理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肺功能水平、应对方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对、乐观、情感化、保守、听天由命、自我依赖、寻求支持、逃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的应对方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前瞻性护理干预;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水平; 应对方式; 护理满意度
【
【Key words】 Prosp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ulmonary function level; Coping style; Nursing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Zaozhuang Mental Health Center,Zaozhuang 27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2.0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严重者能增加肺心病、呼吸衰竭发生率[1]。临床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有害气体、有害颗粒异常有关,且常伴有炎癥反应,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临床表明,部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患者治疗预后较差,影响患者肺功能的提高。前瞻性护理干预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一种护理研究方法,能弥补回顾性研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2]。但是,临床上由于前瞻性研究限制条件过多,导致临床使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病情相对稳定,近4周未出现急性加重症状;意识相对清晰,无语言沟通障碍或能遵医嘱完成治疗、护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异常或伴有恶性肿瘤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病情持续恶化或预计生存期<3個月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多对患者及家属宣教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干预、指导,告知患者常见病因、预防措施等,提高护理配合度[3-4]。(2)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干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诱因较多,入院后应加强患者环境护理干预,为患者营造清洁、安静的病房,善于采用湿式清扫,尽可能减少病房有害菌的飞扬,降低患者复发率[5]。同时,护理过程中对病房定期通风、透气,每天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并发症前瞻性干预。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患者并发症前瞻性护理干预。首先,加强患者并发症评估,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症状,帮助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尽可能选择侧卧位或将床头抬高15°~30°,对于发生呕吐者,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发生误吸;对于昏迷患者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扣背,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患者清醒后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加强患者吞咽功能评估,对于需要鼻饲患者根据患者耐受调整好速度、鼻饲量,降低反流与误吸发生率。③抗生素合理使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伴有多种疾病,容易增加真菌、病菌感染率[6-7]。因此,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发热、痰多等肺部感染疾病,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加强患者抗生素使用,避免抗生素的滥用。④营养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年龄较大,常伴有营养供给不足,住院期间加强患者营养干预,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恢复。两组均进行1个月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肺功能水平。采用platinumEliteDL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水平。(2)应对方式。采用《Jolowiec应对量表》对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的面对、乐观、情感化、保守、听天由命、自我依赖、寻求支持、逃避进行评估,每项均采用0~3评分法进行评估,得分越低,应对方式应用越多。(3)护理满意度。护理结束后,采用医院通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效果、护理形式、服务态度、干预措施进行评估,每项100分,得分≥90分满意,统计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60~93岁,平均(78.46±5.88)岁;病程6~23年,平均(10.48±4.61)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5例,高中10例,中专及以上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0~91岁,平均(79.04±5.93)岁;病程6~22年,平均(10.55±4.66)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初中6例,高中10例,中专及以上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肺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Jolowiec应对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Jolowiec应对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两组面对、乐观、情感化、保守、听天由命、自我依赖、寻求支持、逃避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护理形式、服务态度、干预措施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为呼吸受阻、咳嗽等,影响患者身心健康[8-9]。近年来,前瞻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瞻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利于患者恢复。前瞻性护理属于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根据问题诱发原因,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将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发症等扼杀在摇篮中,能实现疾病的预防[12-14]。临床研究表明,前瞻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中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率,避免患者病情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护理形式、服务态度、干预措施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瞻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前瞻性护理过程中立足常规护理,但是又发挥护理的前瞻性优势,能提高患者认知,促进患者恢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肺功能发生进行性减退,再加上病情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日常劳动、自理能力受限,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长期卧床。而前瞻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则能从环境、并发症、抗生素及营养干预指导等模式进行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亦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照顾,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更好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面对、乐观、情感化、保守、听天由命、自我依赖、寻求支持、逃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应对方式。但是,由于每一位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病因、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性,护理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家庭背景、文化程度调整护理方案,充分发挥护理优势[18-20]。
综上所述,将前瞻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的应对方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雷霞.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5):145-146.
[2]赖玉田,苏建华,杨梅,等.术前短期综合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1):746-753.
[3] Martín-Salvador A,Colodro-Amores G,Torres-Sánchez I,et al.
Physical therapy interven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pneumoni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Med Clin(Barc),2016,146(7):301-304.
[4]滕月玲,李香玉,程丽娜.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38(16):2586-2588.
[5]梁英,林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1):1036-1039.
[6]王福琴,刘永娟,刘政,等.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致中重度肺心病患者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2):175-177.
[7]张彩虹,阳晓丽,郭洪花,等.自我管理项目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及疲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36-438.
[8] Navaneethan S D,Schold J D,Huang H,et al.Mortality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Nephrol,2016,43(1):39-46.
[9]陶燕霞,王岚,郑洪,等.中文版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5):1860-1864,1872.
[10]赵辉,杨国峰.综合护理措施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2):184-187.
[11]余峥,林淑珍,周晓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服务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2):89-92.
[12] Early F,Wellwood I,Kuhn I,et al.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referral to and uptak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a systematic review[J].Thorax,2016,71(Suppl 3):A200-A201.
[13]孙丽,黄惠雪,白雪,等.肺康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4):434-438.
[14]叶涛,杨银,王凯,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的价值:前瞻性队列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37(10):1308-1314.
[15]董肖琦,沈茜,姚一楠,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白细胞介素-6与白三烯B4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2):114-117.
[16] Hunt V,Anderson D,Lowrie R.Specialist domiciliary pharmacy intervention may reduce exacerbation frequency and hospitalis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Thorax,2016,71(Suppl 3):A161.1-A161.
[17]姜軼飞,杨猛,莫伟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对AECOPD患者的临床评估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2):174-176.
[18]桑岭,刘晓青,何为群,等.呼吸变异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J].广东医学,2016,37(13):1963-1968.
[19] Jatene T,Biering-S?rensen T,Nochioka K,et al.Frequency of Cardiac Death and Stent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from the BASKET-PROVE Ⅰ and Ⅱ Trials)[J].Am J Cardiol,2017,119(1):14-19.
[20]李荣华,黎海阳,李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知识和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56-59.
(收稿日期:2018-11-12) (本文编辑:董悦)
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分析国内外老年护理及其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中职卫生学校老年护理人才专业建设问题,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老年护理 培养现状 专业设置
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快速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但是养老机构里存在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设施不足,养老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等问题,特别是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等问题。要解决好老年护理发展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应在发挥护理学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与养老产业对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及加强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来提高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本文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人口快速老化下的养老护理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在民办养老机构中约有15%的养老机构可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随着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二是大多数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三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薪水相对偏低,护士离职率较高。
2013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强调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和护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随着护理服务领域的拓展,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贯彻“基层普及、高层突破”的战略,即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课程或探讨式地开设老年护理方向的护理专业,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硕士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
二、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其中基本的学历要求是初中毕业,并要接受相关职业教育。在目前国内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业的护工服务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其从事的职业热情有限。而且,护工大多是没有受过老年护理正规专业培训的外来打工人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因此,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从19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现有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虽然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目前,国内有一些院校率先探索性地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自主办学型
2005年,香港理工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联合举办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此培训项目只针对比较高学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训。
2013年9月,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专业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文理科毕业生50人,学制三年。为了鼓励更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根据“浙江省老年人口状况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定:2013-2015年,凡是入职浙江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高校、专科(高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入职满5年的,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其中专科(高职)生26000元/人。
(二)校企合作型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市养老院、鹤童养老院和天同医养院机构合作,开设校企合作的老年护理专业。2014年,首批毕业生共有48名,但只有7人选择进入养老机构,除了1名同学保研外,剩下的40人大多选择二甲、三甲医院。
目前,国内卫生职业学校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报道比较少,但是校企合作的模式为职业学校培养的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及实习基地。
(三)联合办学型
2014年,北京城市学院与丹麦VIA大学共同成立“老年研究中心”,这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老年学科领域跨国合作项目。丹麦VIA大学与北京城市学院进行教师交流和学生互换,合作研究相关项目。两校专家共同研制专业病种老年护理标准,编写专门的老年病家庭护理手册。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与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拟合作共同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双方拟定在上海大学高职专业中增设老年高级护理2+1专业,即学习理论基础知识2年,赴日本进行技术实训1年。上海大学高职学院负责招生、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主要负责项目的开发引进、协调,组织赴日本实训等事项。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提供部分办学资金,主要用于教学硬件及软件设施的建设等。
三、国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老年护理的市场日益扩大,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的老年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逐步完善,老年护理的专业建设及配套设施比较健全。国外护士协会制定的老年护理实践标准主要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水平。基础性的老年护理实践标准把老年护理技能纳入到注册护士的培养课程,纳入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很多西方国家的老年护理高级实践护士除了具备专科知识及熟练的技能,必须同时具备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并获得老年护理专科执照。
泰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设老年护理硕士专业。泰国老年护理硕士专业是专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服务而培养的高级护理人才。泰国护理司于2003年开设了高级执业护士,其中包括了老年护理在内的9个领域。老年护理硕士毕业后,可参加老年高级执业护士考试。通过考试的护士,完成短期培训后可拿到老年高级执业护士资格证。获得老年护士执照的护士可以在医院及其他养老机构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由于泰国护士拿的是国家阳光工资,所以养老机构留得住老年护理人才。拥有部分处方权的老年创业护士及老年护理专家,只针对硕士以上学历的护理学生开设单独老年护理专业课程。
四、中职卫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探讨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职业学校护理学专业的建设有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护理学教育及办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护理学专业设置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来说比较单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细化,可以增设如老年护理专业、社区护理专业等。
职业教育比本科教育更能培养出实用性、应用性的人才。面对迅猛发展的老年事业,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对接养老产业,创造出新的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实用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进而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是值得探讨的。
(一)老年护理人才定位
职业学校可考虑与民政、卫生与教育部门联合定向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并以较高学历的2+3高职为主,开设定向培养实用性养老护理专业。由于2+3高职专业的学生在校时间长且可塑性强,在校4年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教改试点。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可考虑在2+3高职班中选一个班来做教改试点班。
在目前三大类型的老年护理专业创办模式中,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本科层级和高级养老护理管理型的人才培养。自主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就业率没有保障。校企合作模式比较适合中职学校,如与养老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定向培养。此模式比较适用于中档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并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老年护理课程设置
1997年版的护理教育计划中首次出现了“老年护理”的选修课程,2007年版的护理教学计划中将其作为临床护理专业方向的专业课,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医药卫生类2010年新目录中首次将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方向规定下来,这标志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将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1990年代以后自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院校也相继在专科、本科层次中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老年护理学》课程在所有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过于统一,不同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培养目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老年护理课程设置中应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有效观察及管理,老年人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其实施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实验、实习锻炼的机会。
老年护理专业设置要根据目前养老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制订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及构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的模块结构。根据湖南省岳阳市、山东省多家医院及医学院校调研结果,目前老年护理专业有21门核心课程。从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在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可考虑增加一些老年护理的核心课程,如,老年心理学、康复训练与指导、营养与膳食、老年医学、疼痛护理与临终关怀,并在实践课程模块中增加老年病房及其养老机构的实习时数。
在老年护理专业教材上,可借鉴国外和香港地区老年护理教育经验,把现有的老年护理专业外文教材翻译为中文后整合使用。还可考虑咨询资深国内外教授及临床护理专家,编写适用于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教材。
(三)人才培养质量定位
老年护理方向的护理人才除了要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需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具备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老年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老年护理员资格证。
学生毕业后能在择业上有更多的选择,就业岗位可定位于: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形式的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机构等。
(四)老年护理教师队伍建设
老年护理专业的创办需要一个团队及各部门的协作来完成,可考虑建立一个老年护理教研室,由教科及教研室主任来统筹、协调专业各项环节的工作。目前,学校需要把全面提高护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培养的目标,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及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鼓励老年护理专任教师定期到临床进修,加强教师临床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使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如每年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已开设老年护理的院校参观学习等。此外,通过多渠道引进专业发展必须的高素质人才,如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老年护理专家、技能型临床教师参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老年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核心环节,需要强化养老护理实践操作。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缺乏定点的养老机构实践基地,学生的实践及见习受到了很大限制。卫生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老年人特殊的专业护理技术建设老年护理实训中心,并与其他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习及见习的机会。
面对迅猛增长的老年人口,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满足老龄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分析我国养老护理现状、国内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有利于适合中职卫生学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2-2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
[2]吴玉韶.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EB/OL].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310/20131000534003.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R].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2011
[5]谢凤香.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14)
[6]练玉春.中国—丹麦老年研究中心成立[N].光明日报,2014-09-01
[7]黄桂芳.中国老年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J].社会福利,2009(4)
[8]田素芳.国外老年护理模式于我国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9]刘宇,孙静,郭桂芳.国外老年护理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
[10]李菲,莫新少,Wanapa Siritanyarat.泰国孔敬大学老年护理学人才培养现状及启示[J].护理教育,2013(12)
[11]李婧,董茂江,邱桂红.老年护理专业建设[J].2012(4)
[12]李婧.关于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
[13]付朝阳,李婧.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设立老年护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
[14]陈四清,王海荣.老年护理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1FRK003)
【作者简介】李 菲(1985— )女,瑶族,籍贯广西,讲师,硕士,从事老年护理学及社区护理学的教学及研究。
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管理的要点,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专业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易导致安全隐患的行为及老年病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特征,结合专科特点制定单病种护理流程和相关管理措施和制度。结果:实施前后科内护理差错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结论:神经内科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能显著提高老年病患者安全管理成效,确保老年病患者住院安全。
【关键词】老年病人;神经内科;安全管理;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公民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因此,减少医疗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管理,已成为当前各医院关注的重点。其中神经内科收治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因此识别和预防安全隐患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在两年来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加强防范措施管理方法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神經内科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225例,其中男175例,女50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7例、走失2例、褥疮3例、烫伤2例、投诉1例、其他差错2例,护理问题共17例,发生率为7.5%。通过改进单病种护理流程和相关管理措施及制度,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实施后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275例,其中男193例,女82例,住院中发生跌倒3例、投诉1例、其他1例,护理问题共5例,发生率为1.8%
1.2 护理管理
1.2.1 环境管理
加强环境、物品管理 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布局合理,病区内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或3次,保持清洁,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定期对空气、物品进行监控培养;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治疗室用物不准进入治疗室,一切用物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安尔碘、酒精使用小包装,在规定时间(72小时)内使用完,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压脉带、每日与供应室交换干燥保存备用;护士在操作前要认真检查各种医疗器具的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医疗用品,防止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医院感染。
1.2.2 基础护理管理
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动态评估,根据评估分值由护士或护理员予每2-4 h翻身、叩背1次,必要时用振动排痰机、防褥气垫床或减压泡沫贴保护骨突出处。叩背应遵循从下到上、由外到内的原则,每次10 min-15 min,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发热、昏迷者每日做口腔护理1次或2次,预防口腔感染。 对吞咽功能障碍、饮水呛咳者,不能由口腔进食,以免发生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应予鼻饲流质饮食。保存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遵循先气道后口腔、鼻腔的原则,如病人咳嗽反射好,可鼓励病人自行咳出痰液。体位才去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咳出的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出现窒息。
1.2.3 制度管理
护士长莹督促和教育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医院制定的核心制度要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护士长利用业务学习、晨间提问、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定期考试等形式,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临床综合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能熟练和规范地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遵循“写你所做,做你所写”的原则,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要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
1.2.4 健康教育管理
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如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精神异常、高龄老年、痴呆患者,建立警示牌和温馨提示卡,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反复向家属强调陪护的重要性及床栏防护、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栏、松开约束带,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床栏、约束带。对于感觉障碍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待进食、饮水时温度在40℃左右适宜;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热水温度不超50℃,袋外加布套,不宜直接接触皮肤,有空调设施的病房尽量不用热水袋。认知、记忆力障碍、精神异常、老年痴呆患者应24 h不间断看护。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在下床、入厕时必须有家属保护,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穿防滑鞋,防止坠床、跌倒。
1.2.5 意外事件管理
在医院护理中,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陪护人员疲惫入睡,意外事件更易发生。护士长采取弹性排班,合理搭配夜间护理力量,尽可能安排双班制,新老护士搭配,保证人力资源配备。同时,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加强责任心。鼓励积极发现安全隐患,并定期检查,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对发生的不良事件组织学习、开展讨论,并进行持续整改。
1.2.6 人力资源管理
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加强督察力度,采取扁平化排班及病房护士三级管控。开展病房优质护理,每个护士管床≤8张病床。让高年资护士参与病房管理和质量控制。指导和协助低年资护士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培养护士树立患者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护理部将法律法规纳入继续教育中,定期进行学习和考核,用法律来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同时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生活上关心她们,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2 结果
通过以上系统的护理管理措施,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老年病患者容易发生的护理问题和缺陷明显减少,科内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取得零纠纷、零投诉的成效,科内护理工作的进步获得医院及护理部普遍认可。实施前的22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17例,实施后的27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5例,实施前后指标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加强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充分认识医疗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采取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规避和预防各种风险,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病人,使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主导,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严、权利,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与愿望,使其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一种满意状态,使其自身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家庭感,从而体现病人的知情、同意、诊疗服务权。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同时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也对医院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老年护理 老年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新需求和未来就业形势的预测,很多高校增设了一些新专业。本文旨在探讨老龄化社会下职业护理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和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乏存在矛盾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社会。据中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20%。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2027年超过3亿,2044年将达到4亿。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以及未来数十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养老社会化已是必然趋势,同时会产生数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
然而,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群体,多是非专业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社会所面临的巨大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也没有及时构建老年学教育体系,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
二、在职业护理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是社会需要
老年人其实和孕产妇、儿童一样,都属于特殊人群。纵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都开设有专门的助产专业和幼师专业,为什么独独没有老年护理专业呢?对老年人群的护理应该是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的。
2009年12月14日,中国老龄国情与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目前我国老年专业护理员队伍极其稀缺,学界应该尽快将养老护理教育的学科建设提上日程。
现阶段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老年护理员、家政员,都是没有经过系统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的。即使是职业护士,也只是在学习时期曾经接触过《老年护理学》课程,粗浅地了解过老年护理的内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满足不了当代社会的老年护理需要的。现代化的养老事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老年护理人员,不光要会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日常起居,还要会打针、吸痰、量体温、量血压、进行护理体检,更要懂得临床学、营养学、预防学、保健学、运动学、康复学、心理学、社区护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护理相关专业知识教育的护理人员才具备全面护理老人的能力,才能够真正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所以,在职业护理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专门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才是社会的需要。
三、老年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该专业人才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
一种新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必定会对职校在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老年护理专业不同于一般护理专业,其专业特点更鲜明。因此,培养该专业人才的机构需从硬件和软件上适应这些特点。表现在:
1.教学条件方面:包括教材和相关资料的使用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等
(1)老年护理学教材,应选用立足我国国情,顺应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服务老年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的教材。教材的建设方面,应从增加人文知识含量和深化人文精神渗透两个方面来加强,例如可配上典型的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人文关怀方案案例。另外,教材的建设还需完善专业的老年护理理论,加上最新的国内外老年护理前沿信息,并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学科交叉等。
(2)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并且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培训,尽快提高老年护理教育师资水平。
(3)实践教学环境对老年护理学专业尤为重要。职业护理院校应设有专门的老年护理实验室,里面应配备相关教具,如人体模型、气垫床、医用升降床、功能型轮椅、负压吸痰器、医用供氧器、家庭制氧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心肺复苏器、导尿包、理疗按摩仪等。另外,护理学院可与临床实践基地(如老年护理院、敬老院等)长期稳定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
(4)网络媒体作为更新速度快、承载量大的载体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老年护理学科知识信息,以弥补我国老年护理起步晚、发展滞后、经验少的弊端,使护理教育更加立体化,更能适应目前高等护理教育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建设老年护理的相关网络主页,提供最新的内容更新信息,建立学科焦点问题论坛以及提供老年护理学科网站的相关链接,可视为改善教学条件的一项重要改革。
2.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包括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管理评估制度等
(1)培养目标:老年护理专业是注重实践的专业,因此,培养目标应是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2)教学方式方法:老年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现了服务对象专一、以人为本的特点。老年群体,因生理机能的减退,反应较慢,思维迟缓,与外界沟通困难。另外,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患病、社会角色改变等方面,老年人可能不同程度地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所以,临床上对该专业的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中可加入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设立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示范练习法、PBL法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老年人的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同时也锻炼了与人交流的技巧和沟通能力,更加符合老年护理的临床需求。
(3)管理评估制度:由于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与社会联系紧密,所以在设定各种管理制度和评估制度时,社会的要求应该得到充分反映。
3.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
老年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应以老年护理学和基础护理学作为主干课程。根据其专业特点,在一般的护理专业主要课程基础上,可增加营养学、预防学、保健学、运动学、康复学、社区护理学等;此外,还可增加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与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以突出思想品德和人文道德教育;在老年护理专业基础课中可适当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比重,而注重基础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另外,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应该适当提高,以适应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老年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不会有前途。赡养老人由“养儿防老”模式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更是加大了对养老工程的扶持和投入,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正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等。此外,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以及老年病专科也提供了很大一部分护理就业岗位。老年护理学专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其毕业生必定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之,社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决定了职业护理院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是有优势和特色的,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也是护理院校教师的一份责任,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中国医药导报,2008.
[2]黄桂芳.中国老年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社会福利,2009.
[3]朱梅初.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4]汪金萍.浅谈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
[5]邹玉莲.对高职高专老年护理学科教材创新性建设的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09.
(作者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不断增长的中国老龄人口将成为未来市场的焦点,而该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也都渐渐引起了有心人的密切关注。
中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快速增长、医疗服务水准的提高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为处于老年护理服务行业的企业们带来了巨大商机。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其中年龄大于80岁的超过3000万。而超过四分之一的具有“现代意识”的老年人愿意考虑像西方市场那样的现代老年护理服务。目前国内提供老年护理的有公立、私立或非营利的养老院,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家庭护工,以及正在兴起的高端老人院。除了老年护理外,还有“夕阳游”和老年大学等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也是极具吸引力的商机。
目前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大部分相关产品和服务仍在起步阶段,当前正是那些具有长远眼光的公司建立自身品牌和立足点的良机。中国的老人们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西式老年护理服务?哪些商业模式能成功呢?
现有和新兴的服务模式
西方市场已诞生各式老人经济。针对老人的住宿服务种类广泛而全面,并且受到他们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影响。目前国内提供老年护理的有公立、私立或非营利的养老院,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家庭护工,以及正在兴起的高端老人院。
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为自住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也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责任,老人们可以使用社区公共资源如食堂。中国有约8000个类似的社区服务中心。浙江宁波的海曙社区就是一个典型。
养老院包括公立和私立公司提供的能让老人在外居住的养老院,如上海的中福会敬老院。这些养老院只提供基本的护理福利,价格即使按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看也不高(约1000元一个月)。到2007年为止,中国有约4万个养老院。公立养老院因为不愁用地,而在中低端市场拥有绝对优势。私立养老院市场较为分散,大部分利润率也不高。
高端老人院指老人购买或租赁社区内的老年公寓,并由护工提供专业护理。位于北京的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就是一例。大部分的高端老人院提供高级生活、娱乐和健身设施和专业的医疗和保健护理服务以及旅游计划。一些老人院甚至提供“候鸟式养老”项目,即根据不同季节,异地养老。
目前国内只有一小部分客户雇佣外部养老服务。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老人今后会考虑这种服务。
根据调查显示,近50%的老人愿意接受第三方老人服务,约10%乐意住养老院,35%倾向于依赖社区。但基于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政府老人护理计划所能提供的服务仍然有限。计划建设的养老院只能覆盖全国城镇3%老年人的需求,而社区中心只能覆盖7%。目前大部分老人护理服务在家里展开,但只有1%不到的老人受到专业的家庭护理。社区支持和家庭护理在现阶段虽然有政府鼓励,但仍然只占了一小部分。
目前国内高端老人院数量有限。但我们找到了一些典型的例子:太阳城项目是中国老年服务市场的的先锋之一,为居住其中的老人提供了医疗、娱乐、餐饮、健身等全面服务,可租可售的公寓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绿地项目由上海绿地集团运营管理,该项目也是为老人提供全面服务。可售公寓达2000套。亲和源项目由上海市南汇区政府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管理,公寓以会员制运作,可租数量达838套。中资颐年项目由中国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运营管理,该项目的优势在于中国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为国资委下属公司,有土地资源,并受到财政支持。但与其他项目不同的是,中资颐年项目的主题是旅游休闲。除了全面周到的服务外,项目还为住户提供“候鸟式养老”项目,即异地养老。目前共覆盖了10座城市,在北京的总基地有约15万平方米公寓供以会员制出租。
国内养老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竞争者少,品牌也少。虽然现有竞争者不多,但不少公司已经开始涉足市场,像天津滨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中爱爱心老年公寓投资有限公司都开发了相似的项目,希望在这一广阔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并树立优良的品牌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老人院和老年护理对于国人来说仍然比较陌生。中国独特文化背景也意味着公司们不能直接照搬西方模式。
投资中国老年护理市场从长期来看一定能获得持续收益。但是其利润率水平和较长的回报周期要求投资人资产稳健。
首先,养老院属于资本密集型投资。买地、建设、专业老年服务的开展均需要业主投入上亿元人民币。因此,资本成本低廉、土地获得容易的国企就显得尤为有优势。此外,保险公司和地产开发商因为容易获得资金,也占有一定优势。其次,由于政府收紧了地产开发商的信贷政策,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将越来越难得到银行贷款。地产商们会逐渐与股权投资人合作。最后,养老院市场也与传统的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投资收益不同,每年投资收益低于10%,拉长了投资周期,因此对短期投资者不那么具有吸引力。但是,西方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这门生意的资本回报率可以达到12-20倍。
养老院之外的商机
除了老年护理外,还有针对老年人的许多产品和服务也是极具吸引力的商机。
夕阳游:根据中国老年协会调查发现,至2009年,老年游客占中国游客超过20%。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超过60%。统计也显示70%的老人想旅行,而富有的老人也占到了17%。所以,夕阳游市场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变得广阔。由于老年人时间灵活,夕阳游的需求经常是反季节的,这给过了节假日面临旅游淡季的旅游业带来了福音。但是目前很少有旅行社意识到夕阳游和普通旅游服务的区别,更不用说为老年人定制产品了。若能认识到消费者需求以及运作模式的差异,就可能占得市场先机。
老年大学:老年培训和教育也具有市场潜力。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财富的增长,老人们愿意通过学习新技能、接触志趣相投者来保持活力。虽然像西方或其他亚洲国家市场上的那种针对老年人的培训在中国还不普遍,但潜在需求庞大。例如,日本有老年培训园,老人在园内休憩的同时,还能学习如何种植植物。
专业产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除了提供服务外,针对老人的专业性产品市场也很广阔。中国大约有6000万残疾人,其中大部分是老人。随着他们逐渐认识到高端电子轮椅的便捷性,需求量就会上升。但是,大多数国内厂家因倚赖外国的电动控制器而无法独立生产电子轮椅。这为外国商家提供商机。来自挪威的轮椅制造商安维公司(Alu Rehab),最近进军中国市场,为已有轮椅的客户提供修配服务。
老年服装:调查显示今后老年服装年需求量将超过10亿件。但只有不到10%的百货商店货架专注老年市场,与此同时,70%的货架是针对年轻人的。此外,目前老年服装的价格、质量、设计仍定位做中低端。随着老人越来越渴望时尚,了解他们着衣口味的公司就能据此打造产品和品牌,并通过新渠道接近客户。一些中国服装品牌如雅戈尔虽然不是针对老年市场,但也已经开始为老年人提供专属产品。
总而言之,老年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会提供稳定的收益。当然,在投资之前,还应该考虑如下一系列问题:哪一部分是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规模有多大?服务范围有多广?设施离老人们或他们的家属的家多远才有吸引力?多远才算远?买家是老人还是他们的成年子辈?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对老人来说重要吗?医疗服务设在多近的地方?还要包括其他哪些产品和服务?这些服务能为产品增加多少的附加值?公司管理层有能力运作这类高要求的服务吗?他们是不是更熟悉于提供硬件产品,例如房子?哪些服务可以被外包或与其他公司合作?只有对以上更加细节的问题有了细致周密的计划,才能为开拓老年市场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