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1 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1.1 丰富的优良种苗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需要

我国目前已将林业建设和发展纳入了十二五规划, 林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建设之一, 林业建设是进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 林木种苗的供应显得愈发重要, 随着我国绿化造林的不断推进, 我国立地条件不断走差, 因此, 对林木种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过去基于数量保障向现在的质量效益保障进行转变。据我国《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我国造林的预期, 在十二五中, 我国对林木种子的需求每年为一千五百万公斤上下, 而其中的优良种苗的需求为四百五十万公斤上下, 优良苗木的需求为两百多亿株。我国现代林业建设逐渐的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对优良种苗的要求不断增高。丰富的优良种苗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需要。

1.2 林木种苗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林木种苗决定着林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重要基础, 也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业种苗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林产品和木材产量化、品种多样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过去我国林业产业对林木种苗的质量、品种的需求呈现增高的趋势, 许多经济林、竹产林、用材林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需要更多的良种壮苗作为造林树种选择的保障。同时, 林业高新技术、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木本粮油等产业不断兴起, 其对林木种苗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更为突出, 是这些产业持续发展和壮大的基础、前提。因此, 林木种苗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我国林业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1.3 林木种苗是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提倡自然跟人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进步对森林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的发展不但要进行大量的物质成果和生态成果的创造, 而且还要进行文化成果的创造和弘扬。林木种苗是森林培育的前提和基础, 其一方面要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方面又要为我国精神文化的建设服务, 为生态文化体系的繁荣和昌盛筑以坚固的基石, 即提供丰富的盆景、草坪、花蕊、大苗等, 为我国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重要的贡献。因此, 我国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 少不了林木种苗的培育, 林木种苗是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1.4 林木种苗是我国扩大内需及灾后重建的紧迫任务

在2008年, 我国四川汶川地震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天气给我国林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有2.99亿亩的林地受灾严重, 8147.27万亩的森林出现严重损毁, 有将近4210万亩的森林直接变成了梳林或者无林, 其灾后重建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同时, 加上国际金融危机致使我国内需的扩大, 对生态建设的要求紧迫, 其对林木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品种的要求也不断突出, 林木种苗的供应和生产、培育的任务非常艰巨, 为了对灾区进行快速的重建和恢复, 保证我国灾区生态恢复和绿化造林的需求, 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扩展迫在眉睫。

2 我国林木种苗培育应注意的措施

2.1 采取依法治种、科技兴种的措施

林木种苗必须依照法律的要求, 必须按照科技兴种的原则。首先, 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我国《种子法》, 依照法律的要求, 对林木种苗的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对我国林木种苗的市场进行有效规范营造良好的林木种苗生产氛围。其次, 林木种苗的生产和培养必须具备科学研究的基础, 必须展开有效的科学研究, 加强林木种苗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从而提升我国林木种苗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能力, 加强优良种苗的培养和推广, 提升优良种苗经营水平。

2.2 采取市场调节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措施

必须采取“放活苗木, 严管种子”的培育思路, 对林木种苗建设进行分类指导, 利用大部分公共财力去发展良种良苗, 提升绿化苗木在苗木生产中的比例, 将储备林木种子、林木种苗生产、林木种苗培育、林木种苗推广、林木种苗资源保护纳入我国公共财政的预算范围, 加强政府对林业以及林木种苗的调控作用。

2.3 采取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的措施

林木种苗培育中, 必须对国有苗圃、采种基地、良种林木基地、种质资源保护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对其实行统筹规划, 划分省级重点和国家重点, 以保障性苗圃、重点采种基地、国有良种林木基地、国家种质资源库进行重点建设和规划, 并加强对油茶树种、生物质能源树种进行林木良种的重点管理和建设。

2.4 采取现有基地和新建基地共同发展的措施

林木种苗的培养和生产, 必须对现有种苗基地进行合理的扩建和改造, 对其进行完善、巩固, 不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 加强其生产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同时按照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和规划, 还必须建设和扩展新的林木种苗基地, 提升新基地跟现有基地的配合和互补程度, 从而实现林木种苗的多样性生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

2.5 采取生产基地建设和行业建设同步发展的措施

林木种苗的培养和生产, 应该统筹考虑基地建设和种苗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种苗加工站、质监站、种苗站等基础设施的更新, 同时对我国林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培养, 大力提升全行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促进种苗事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发展彼此协调, 共同进步。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丰富的优良种苗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需要, 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是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是我国扩大内需及灾后重建的紧迫任务。因此, 必须采取依法治种、科技兴种的措施, 采取市场调节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措施, 采取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的措施, 采取现有基地和新建基地共同发展的措施对我国林木种苗培养和生产进行完善。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确保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我国现代林业体系, 结构合理、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树林种苗其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林木种苗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提出了我国林木种苗配置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林木种苗,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刘和风.“两个服务”促进林木种苗行业发展[J].中国绿色时报, 2009 (10) .

[2] 张欣庆.林木种苗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林业艺苑, 2010 (9) .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1.1 加大对资金和技术投入

新时期要想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效率必须要求能够加大对林业经营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引进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林业。就目前我国林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主要的文艺在于林业行业的周期性较长, 经营难度较大, 新时期要发展林业经营必须要以集约化和产业化途径为基础, 但是要发展林业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就必须要求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基础。因此, 要促进林业经营发展必须要求我国政府能够从多种方法入手, 以多种形式引进资金和技术, 促进林业的产业化发展。

1.2 加强林业经营宣传力度

就目前我国林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虽然近年来我国林业经营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提升的,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森林覆盖了仍然较小, 林业经营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人们的林地保护意识和生态林业意识较为薄弱。因此, 为了转变这种现状, 政府可以采用加大宣传的方式, 通过各种新媒体和就没提, 加强对林地保护政策和绿化意义的宣传, 让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保护林地、坚持绿化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推动林业经营发展;

1.3 做好法制监督和管理

新时期林业经营管理不仅需要依靠一定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 更要求能够加大法制管理力度, 对林业经营中的不当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就目前来我国林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虽然我国已经反复强调要加强对林地的保护, 要坚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部分不法现象, 如烧毁林地, 将林地过度开发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是对国家政府政策的公然挑衅和无视, 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使得林业经营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从我国林业保护的有关法律着手, 找到当前林业保护法律中的不足, 从目前林业发展的现状以及长远发展目标着手, 修改或者完善有关法律, 为林业的健康经营和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在发熬制建设中, 尤其要注意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 要加大对部分主体的经济处罚力度, 以加强对林地的保护, 规范林业经营管理秩序。

1.4 制定优惠的国家政策

林业经营管理是保证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林业经营发展较为不足, 要求国家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其政策扶持, 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可以将林业发展与国有企业发展进行同等对待, 为其制定相应的贷款优惠政策。由于林业的发展周期较长, 经济效益并不高, 政府可以调整林业经营贷款的利率, 并且允许进行中长期的贷款, 以鼓励林业经营发展。此外, 国家还可以从林业税方面着手, 适当降低林业税, 以减轻林业经营的负担, 帮助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5 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

在林业经营管理中, 企业还可以从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方向着手, 调整林业经营和发展的方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将眼观放长远, 转变多种经营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 从过去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向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 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减少生产周期, 获取更高的经营利润。当然, 在具体的林业管理过程中, 林业企业还可以向其他发达国家的林业发展形式进行学习, 以提高林业经营管理的效率, 促进林业企业以及林业经营的更好发展。

2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措施

2.1 明确规范公益林范围和责任

根据森林类型的不同, 林业单位需要在本辖区内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明确的范围划分, 并且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 帮助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效果。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一举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 单位可以将本辖区内的生态公益林范围进行标注, 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林业的档案管理系统, 对辖区的林业范围进行专门的系统管理, 保证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效果。为了能够更好的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单位可以实行全面封山的策略, 并将生态公益林划为管护责任区, 安排若干名管护人员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管理过程中, 要求管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要求进行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和面积落实, 切实保障生态公益林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严厉禁止随意看法生态公益林。

2.2 设置生态公益林补偿税

生态公益林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 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政府可以设立生态公益林补偿税对其进行补偿, 以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生态公益林补偿税是高价管理生态公益林和管护生态公益林的重要资源来源。为了能够提高补偿税金额的利用效率, 政府需要加强生态公益林补偿税金额的管理机构, 并且制定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或者补偿税的使用制度, 保障补偿税金额全部投入在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上。例如, 广东省政府就曾经制订了《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 规定省财政对省核定的生态公益林按每年37.5元/m2给予补偿;东江供水工程水费收人每年安排l千万元用于奥东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

2.3 控制生态公益林的旅游开发

生态公益林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以提高其经营价值和经济效益。但是在生态公益林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有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由于我国曾经出现不少因为管理不善的问题而造成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问题,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旅游开发问题的重视, 要尽量控制和减少生态公益林的旅游开发规模和力度, 对于已经进行了旅游开发的生态公益林, 单位和企业需要加大管理和控制力度, 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 确保生态公益林的完整。

结束语

近年来, 生态建设问题成为了我国甚至国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林业保护是我国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对林业经营管理的重视。这就要求国家在加强林业经营和建设时能够将林业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同等看待, 能够制定和完善有关优惠政策, 加大对林业经营的扶持力度, 转变当前林业经营发展模式, 实现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 同时要求能够重视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促进林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建设生态林业是我国一直重点关注的内容。但是从目前我国林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生态林的数量仍然较少, 森林覆盖率也还有待提高, 因此要求林业企业和国家能够加强对林业经营管理的重视, 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林业经营管理。以下本文就林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一项基础产业, 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 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 林业发展摆在了首要位置。面对新形势的需要, 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发展新格局,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随着森林培育稳步推进, 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各地加快了原料林基地建设, 经济林果及林木种苗基地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林产加工业得到调整和恢复。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这些都给我们发展林业产业打下了基础。但林业产业体系发展不均衡, 林业产业化程度低, 产业化链条不完整, 加工布局与资源供给未形成有效配置, 对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分析不够准确, 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够重视, 对良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加工和销售缺乏有力的组织与协调, 产业发展没有转变为市场行为, 主导产业不突出, 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滞后。森林分类经营、资产化管理和有序流转等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还不多完善,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对新技术、新工艺和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滞后, 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型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不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林业产业在结构调整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 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 以发展名特优稀林产品和特色优势产业为切入点, 以改革的思路、市场的手段和创新的精神, 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市场林业, 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优化林业结构, 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 全面提高林业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逐步实现农田林网化、河道林带化、村庄园林化、城镇绿化美化, 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按照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特色经济、绿色经济的要求,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 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 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优化布局, 按照适地适树、适当集中的原则, 立足现有规模优势, 尽快建成区域经济、特色经济。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 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 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 形成速生、常绿、灌木以及花卉多元化发展。

3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3.1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观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 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入问题, 保护合法权益, 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增加收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 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 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 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伦理观。就是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 过度使用资源, 造成资源枯竭, 环境破坏, 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 即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 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3)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就是要改变人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 实现“天人合一”。纵观人类历史,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 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人类征服自然, 导致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 对环境的破坏的过程, 表现为矛盾与对抗的过程。没有这种冲突, 就不可能有人类今天的繁荣和文明, 同样, 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 将必然导致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 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 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 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 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 充分利用自然力, 提高生产力。实现人、社会人和自然人三大系统的协调, 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构建生态文明的新的社会形态。

3.2 调整林业产业方向

(1) 在战略步骤上,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 划分生态功能区, 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 (2) 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 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 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 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 同时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实际, 加大研究和成果推广,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让经营者能够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技术指导, 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各领域新的技术潮流。 (3) 在生产关系上, 应调整管理体制、投资经营政策等, 明确新时期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 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3.3 依靠科教, 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要充分发挥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示范体系、技术培训体系在林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花果精细管理及保护地栽培等关键技术。加强林业技术推广,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 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不断增强科技示范能力。利用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果农, 提高林农、果农的整体素质。把林果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作为重点, 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向良种产业化方向发展。

3.4 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

要加快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推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必须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灵活的运行机制。要对重点工程基地建设、林果产品加工的重点龙头企业、果树优良品种培育和引进、花卉业的发展以及森林旅游重点项目, 在资金上给与扶持。要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 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 引入竞争机制, 推行新的管理模式, 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搞好林木的保护管理。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推动林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也变得任重道远, 笔者希望借此抛砖引玉, 能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尽到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林业产业目前的现状, 并依此给出了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 林业推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价值

1.1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生态价值

在林业项目中通过无公害的防治技术能够实现更好的生态价值以及环境保护效果, 因而对我国的林业无公害技术应用中需要保持“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促进健康”的基本原则, 积极的将林业健康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推行健康森林以及林业项目的整体发展目标,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

1.2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经济意义

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具备非常好的效率, 能够有效的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成本以及造价进行节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有所保障, 并且无公害防治技术本身具备很好的技术性, 同时也能够实现绿色生态化发展, 并且为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基础。

2 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营林方式不科学

当前我国林业中发生病虫害问题的影响因素较多, 其中在一些林业中通过人工去培育种植的项目, 在选择树木种类的过程中表现的比较单一, 这些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内部系统并不具备很好的生态性, 并且对很多病虫害不具备很好的防御能力。在营林造林中没有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 过于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和成本的节约, 但是树木的生长以及养护过程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建设, 一旦因为经济的问题导致树木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将会严重导致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在树木种植环节中相互之间距离不够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 树木之间通过距离需要保证自身的光照以及通风效果, 但是距离不够将会无法获取这些营养, 病虫害在其中发生情况将会有所增加, 不通风以及阴暗的环境会导致一些病虫害快速发展。

2.2 大量农药的使用

在林业中病虫害防治中传统的方式就是采用农药进行杀虫除草, 从农药的应用效果来说看, 确实对一些病虫害起到了抑制作用, 但是对植物以及树木本身也会产生比较大的损伤。在通过人工进行树木种植中, 一些营林工作人员对农药的应用没有足够的了解和经验, 很多情况下, 认为农药是最为有效的治理病虫害的对策, 导致对农药的应用过于依赖, 另外一些人甚至认为农药应用的越多对病虫害的防治更有好处, 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 农药中包含大量的化学物质大量或者是过量使用会对树木造成巨大威胁, 这种理念的存在导致病虫害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也不利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

3 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3.1 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力度

我国的天然林业植物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导致林业中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 形成了林业资源的进一步影响, 为了对林业中病虫害问题的进一步改善, 需要对林业增加保护方式, 当前我国天然林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要比一些人工林好很多, 在天然林保护中主要是针林业发生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以及发生面积, 无公害的林业防治技术是其重要组成环节, 未来经济发展中对林业要高度关注, 合理应用天然林, 保证天然林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为国家的林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2 强化林区林业苗木检验检疫工作

林业工程中苗木中发生病虫害问题是重要的传播入口, 在采用无公害病虫害方式技术中需要对苗木的培育过程加以关注, 实现对苗木的整体检查防疫工作, 保证苗木生长中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能力, 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传播病虫害的途径需要加以关注并且斩断其传播途径, 在日常管理中对苗木的培育工作需要强化, 提升抵抗病害虫的能力, 推广有关于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有效抵御病虫害的威胁和侵蚀。

3.3 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病虫害治理

近几年来生物防治技术发挥出了更加完善的作用和效果, 在这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中与传统防治技术不同, 是通过生物之间的链条平衡性来进行治理的对策, 不仅仅能够降低对林业的伤害程度, 还能降低因为防治导致的资金浪费问题, 生物防治技术与农药不同, 是不会产生其他的危害的, 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生物防治技术必然将会逐渐实现无公害病虫害的发展历程, 将会在林业病虫害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3.4 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预测预报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防治病虫害发生之后大面积蔓延以及发展有重要作用, 林业中发生病虫害的种类非常多, 各种发病的规律以及时间不同, 当然防治过程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律开展的, 因此需要将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了解清楚, 从而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检测预警制度, 提升对病虫害发生时的预防呢管理, 避免发生病虫害蔓延问题, 林业中工作人员针对此位置的发生规律, 了解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情况, 做好定期检查和统计工作, 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 及时采用隔离措施, 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中。

综上所述, 当前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是在推广以及应用方面开焊, 通过科学发展技术做好无公害防治技术,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加强预警制度以及平台的建设, 深入开展无公害防治技术, 实现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林业工程实现了非常好的提升, 在林业工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重点内容, 在林业发展中的病害产生的影响因素非常多, 在林业管理中, 不仅需要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上进行提升, 更需要与当前我国环境发展相适应, 采用一些无公害的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这样实现对林业的更好保护效果。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来说采用无公害的防治技术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文章将会对林业中发生病虫害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金莲.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和方法[J].农业与技术, 2017, 37 (16) :197.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1 系统设计

该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Windows系统环境下开发的, 使用C#, WEBGIS编程语言, 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工具, Oracle作为数据存储介质, 基于B/S模式开发, 选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采用三层架构设计技术 (见图1) , 将系统抽象成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构建山东省林业重要外来有害生物信息数据库, 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的实时管理、查询和发布等功能。

2 系统功能与实现

山东省林业重要外来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6个子系统18个模块, 有害生物分布及灾害报警图。。6个子系统为信息接收子系统、生物名录管理子系统、遥感影像管理子系统、分析与评价子系统、我的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字典维护子系统。

2.1 有害生物信息查询

此功能模块包含着检疫性有害生物、危险性虫害、危险性病害、危险性草害数据库等信息。通过对山东省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的录入、整理、分析, 并根据各级林业管理和科研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 实现有害生物信息的查询、遥感定位等功能。信息录入时按照数据表结构进行规范化填写, 通过数据库直接导入, 后台管理十分便捷。

2.2 有害生物统计分析与预测预报

基于各森防站、林场对有害生物空间数据的补充和完善 (见图2) , 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区域分布情况的地图显示, 实现实时数据的浏览查询, 实现对山东省重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世代、分布区域、种群消长规律在数据库中的呈现和输出等, 同时对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并预测预报。

2.3 系统管理

系统设置了管理员权限和一般使用者权限, 管理员负责整个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 可对系统具有完全管理权限, 一般使用者根据需要对各数据库进行查询、补充和完善。此外, 根据各类有害生物数据信息呈现的不同, 系统设置了各级用户可以对权限内的各类数据进行查询、录入、修改和删除等编辑功能, 使整个数据库系统的维护更加便捷。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Web GIS、C#和数据库技术, 根据山东省林业重要外来有害生物综合信息的录入, 可以实现对有害生物分布地点、发生程度和扩散区域进行预测分析, 并将属性与地理信息关联, 实时发布相关预防方法和防治技术。

林业外来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当地气象部门的数据库结合, 下一步的工作中, 进一步完善功能模块, 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为害信息与气象资料相结合, 必将极大地提高山东省林业外来有害生物预警分析能力, 更好地为林业管理保驾护航。

摘要:阐述《WebGIS的山东省林业重要外来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技术与开发研究情况, 该软件系统具有林业有害生物远程信息分布浏览、统计分析和信息查询等功能。操作便捷, 应用性强, 适用面广, 对于加强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网络化管理和宏观科学决策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webGIS,林业外来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贺春玲, 周汝良.“3S”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中的应用及展望[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 33 (1) :98-101.

[2] Huang Bingchao, etal.PCR-based marker aid selection for resistant varieties against rice gall midge, Plant Protec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A].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C].2004.

[3] 澳大利亚植物病虫害数据库 (APPD) [DB/OL]. (2008-10) [2016-07-11]http://www.planthealthaustralia.com.au.

[4] 蒙友波, 罗洁琼.基于Arc GIS Engine的理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 (11) :2341-2344.

[5] 廖振峰, 潘洁, 张衡.基于GIS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开发研究进展[J].林业资源管理, 2013, 12 (6) :174-179.

相关文章
2月计划范文

2月计划范文

2月计划范文第1篇一、经营情况本月计划销售收入172.77万元,实际销售收入151.03万元,完成比例87.42%.其中散客收入136.22万元,团队收入6.6...

1
2025-09-19
8月诗歌范文

8月诗歌范文

8月诗歌范文第1篇向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吴孟超、庄仕华同志学习敬爱的党组织:近期我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到国家正在...

1
2025-09-19
3级证明范文

3级证明范文

s("wzfz");上一篇:星星班范文下一篇:双十禁范文

1
2025-09-19
9字对联范文

9字对联范文

9字对联范文第1篇陆震纶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

1
2025-09-19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第1篇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毕业典礼。同学们经过勤奋的...

1
2025-09-19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第1篇2、行化如神:形容行动变化快得出奇。3、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

1
2025-09-19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第1篇1、隆冬,北风凛冽,银灰色的云块在季空中奔腾驰骋,寒流滚滚,正酝酿着一场大雪。2、冬季来了!冬季来了,也就...

1
2025-09-19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第1篇我于2014年8月开始,到中学参加工作,从来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知不觉已经三...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