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王 颖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 2.会折一些简单的正多边形. 教学重点: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纸折出正三角形思路较难形成,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课前准备:4-5张长方形纸片、2-3张正三角形纸片、剪刀1把. 教学过程:
一、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你能做出什么图形呢?先动手尝试. (最基本的,能做出正方形)
剪下这个正方形,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叠合可以产生全等图形。由此可得到一些相等的角和相等的边,为所要构造的图形提供合适的条件。
出发点总结:要折出正多边形时,如何才能产生相等的边和各个相等的角?
二、用刚才得到的正方形纸片,你能否折出一个正三角形?动手实践一下. 正方形中已经存在很多相等的边,如何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成三角形呢?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的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经验分享)
试陈述这个过程,思考:你能说明理由吗?
三、根据之前的方法介绍,尝试动手折一折(二选一):用一张正三角形纸折出一个正六边形;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一个正八边形.
四、你还能开动脑筋,折出怎样的正多边形呢?
五、按如图所示折叠,
猜想,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
请证明你所得到的数学猜想.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一、学生基本信息 1.学号: 姓名: (信息填写是为了验证学习效果的准确性,便于追踪,我们承诺不会影响您的成绩,您也可以不填写,我们同样尊重您的选择。) 2.性别 A.男 B.女 3.您的家乡来自 A.城市 B.城镇 C.农村 4.您是否担任小组组长 A.是 B.否 5.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您是否对在线课程有所了解? A.是 B.否 6.您是否有正式的网络学习的经历?A.是 B.否 7.在课堂上,你是否更喜欢和老师同学通过探讨的方式学习 A.是 B.否 8.在看视频过程中,您是否习惯做笔记 A.总是 B.经常 C.偶尔 D.很少 E.从不 9.您通常使用什么工具观看在线课程教学视频? A.个人电脑 B.机房电脑 C.手机 D.平板电脑
二、您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以下哪些类型?(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多选) A.猎奇型□(这门课的教学模式比较有趣,我喜欢老师的讲课风格以及教学方法) B.实用型□(感觉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实用,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C.学霸型□(一直以来我的成绩很好,上这门课我主要为了能够拿到高分) D.学渣型□(对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 E.从众型□(因为同学都来了,也跟着一起来了) F.自主型□(对大学有我自己的规划,课程学习的负担越少越好,只要求能够顺利毕业,重点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三、请您对自己在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初期时的初始能力做一个初步评价(1=“非常不强”,2=“不强”,3=“一般”,4=“强”,5=“非常强”,)
题目 利用互联网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常见的多媒体技术软件的掌握能力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公众表达能力(展示自己或者团队作品的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能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学习状况) 能够接受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第二部分:课程实施情况调查与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情况调查 1.这种基于在线课程资源翻转课堂的全新教学形式,你能接受吗? A.接受□ B.勉强接受□ C.不接受□ 2.你喜欢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吗? A.喜欢□ B.大多数时候喜欢□ C.大多数时候不喜欢□ D.不喜欢□ 3.你觉得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你会为保证本小组的讨论得分而去尽力学习吗? A.会□ B.大多数时候会□ C.大多数时候不会□ D.不会□ 4.在这种翻转课堂下,你上课的注意力会比传统课堂有所提升吗? A.会□ B.大多数时候会□ C.大多数时候不会□ D.不会□ 5.在这种翻转课堂下,你上课的兴趣会比传统课堂有所提升吗? A.会□ B.大多数时候会□ C.大多数时候不会□ D.不会□ 6.如果让你再次选择,你愿意选择 A.传统课堂□ B.基于在线课程的翻转课堂□ 7.你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A.我不愿课前预习□ B.课堂上跟不上□ C.更习惯老师讲授□ D.与方式无关我就不想学习□ 8.你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A.学生可以主动参与□ B.需要不停思考□ C.能马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D.课堂气氛较活跃□ 9.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您是否喜欢观看视频的学习方式?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非常不喜欢 10.激发您观看视频学习的主要动机有哪些?(多选题) A.满足教师的要求,教师布置了观看视频任务 B.满足成绩的要求,视频观看数据是成绩的一部分。 C.同学们都在看,也跟着一起看。 D.视频的教学内容比传统课堂教授内容新,看了有收获 E.喜欢自我控制的视频学习,可以反复学习。
2 11.请选择在您进行视频学习时影响最大的因素。 A.视频不能快进快退,不能自主控制。 B.视频片段时间比较长,播放到后期就不爱看了。 C.感觉视频中的老师不会讲课,不如课堂讲解精彩 D.视频内容比较枯燥,制作不够精致。 12.您认为视频时间长度多少合适。 A. 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E.25分钟 13.对于观看视频的方式,你喜欢看由本校的教师(自己任课教师或者自己熟悉教师)录制的视频,还是喜欢外校教师由外校教师录制的视频。 A.本校教师(任课教师) B.外校教师 14.本课程中的4位主讲教师,你比较喜欢的主讲教师是哪一位。 A. B. C. D. 15.本课程中的九章内容,哪些章节视频对您学习帮助比较大: 您认为本课程视频还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对您学习影响比较大: 16.在课前预习观看视频时,你觉得你的接受程度在什么水平? A.30%左右 B.50%左右 C.75%左右 D.90%左右 17.您学习在线课程的视频时做笔记吗? A.每次都做 B.很少做 C.大多数时候会做 18.你一般在课前花多少时间用于本课程的学习 A.半个小时以内 B.1个小时 C.两个小时 D.三个小时 E.很少学习 19.你会在课后根据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利用在线课程视频进行再学习吗? A.会 B.大多数时候会 C.大多数时候不会 D.不会 20.你每周课外用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上的学习时间大约有多长? A.0.5小时 B.1小时 C.1.5小时 D.2小时
二、请您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这门课的学习经历做出评价(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题目 1.我对课程的进度很清晰 2.上课之前,老师会询问我们课前的学习程度 3.我很清楚每次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4.课堂活动能够解答我的疑惑 5.我认为老师会努力备课使得课堂很充实 6.老师会花很长的时间评论我的作业 7.课上老师会对我的发言给予及时反馈 8.老师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 9.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做代表发言 10.我认为课堂上整体气氛很融洽 11.我认为课堂讨论能促进我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12.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学习这门课 13.课堂上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 14.老师会倾向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 15.我认为这门课的评价方式更多元化 16.课堂上我基本上能够集中精力 17.除了看视频,我还会查看其它学习资料作为补充 18.在线课程教学视频中不懂的地方我会反复观看 19.我经常在课程讨论区提问和回答 20.总体上我比较享受这门课的学习过程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三、请您给自己在这门课的进步和收获打分。(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题目 提高了我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了我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升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我的学习规划的能力 提高了我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提升了我的时间管理的能力 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这种上课方式的性价比很高 上完这门课,我对于解决陌生问题更有信心了 我对这门课的整体满意度非常高 这门课的学习给我一种很强的自我满足感 相对于其它课程,本课程付出和收获是否让你满意 感谢您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如果让你自主选择课程形式,还会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吗?□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4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名称
管理学院
专
业
物流工程
班
级
级物流工程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6年7月4日2016年7月15日
一、设计题目
设计任务:运输方案设计
二、设计目的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对物流系统做一次系统的设计训练,它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物流节点选址、网点布局优化、物流业务流程设计、物流组织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2、通过选址与布局规划、流程设计,掌握物流网点规划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常用数学优化方法的使用,数学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学生业务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地图的利用,强化学生对其它业务工具的应用能力。
4、组织结构与职位设计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学生走入实际工作进行物流组织变革,形成高效的物流管理运行机制以及毕业后快速走上中高管理层奠定理论基础
三、设计要求
1、任选一个设计任务,独立按时完成,禁止抄袭。
2、各项计算、分析、绘图、制表正确。
2、严格按照设计任务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严禁雷同。
3、课程设计报告严格排版要求,要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0字。
4、课程设计结束后,将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按规定时间交给班长,由班长统一交指导教师批改。
四、设计的主要内容
4.1案例背景介绍:
基本情况
4.1.1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为方便计算,生产和发运地假设为西安市)的销售物流业务,上年总生产汽车为24万辆,出口2万辆,其它全国范围内销售;
4.1.2淡旺季情况: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为旺季运输,是正常运输运力需求的200%;每年5-7月为淡季运输,是正常运输运力需求的50%;其他为正常运输;
4.1.3上年以前基本全部为公路汽车运输方式,点对点运输到二级以上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简化起见,可以在每个省份内挑选重要的二级城市5个左右;
4.1.4运费标准:每辆商品车的运费为1200元,即1200元/辆。
4.1.5订单周期:假设为2周一次。
4.2客户要求
4.2.1商品车要求“零”公里交货(即交车时车辆行驶里程不高于50公里);
4.2.2运输时间:从装车到交到客户4S店或指定地点在一周内;
4.2.3商品车交车时无破损,否则按照厂家规定赔偿;
4.2.4相关保险费用包含在运输价格内,并由物流企业负责。
4.3相关信息和数据
4.3.1车型和数据
车型分类
车型外型尺寸(长*宽*高,mm)
可选择运输方式
A
3745*1505*1925
公路、船舶
B
3588*1563*1574
公路、铁路、船舶
C
3885*1695*1635
公路、铁路、船舶
D
4434*1708*1471
公路、铁路、船舶
表1
4.3.2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数据
运输设备
载运内尺寸(长*宽*高,m)
备注
专用汽车
19.6*2.40*
双层,平均可以装8辆
专用火车厢
17.0*2.69*(1.60上层,1.65下层)
双层,一列43节车皮
RO-RO船
300、600、800个车位
高度满足车辆外尺寸
表2
4.3.3上年国内销售信息
区域
省份
各车型年销售量(台)
年总销售量(台)
A
B
C
D
汽车运次
总运量
东北
黑龙江
10180
2692
1940
288
150
14400
吉林
5476
1482
1268
153
80
7680
辽宁
8164
2173
1752
230
120
11520
内蒙古
5476
1482
1268
153
80
7680
华北
北京
17572
4592
2496
499
260
24960
天津
6820
1828
1560
192
100
9600
河北
12196
3210
1728
345
180
17280
河南
10852
2864
1536
307
160
15360
山东
10180
2692
1440
288
150
14400
山西
5476
1482
968
153
80
7680
西北
陕西
12116
918
788
57
30
2880
宁夏
6209
1311
172
34
18
1728
青海
6008
1259
944
28
15
1440
甘肃
7344
1345
792
38
20
1920
西南
重庆
1806
1207
415
23
12
1152
四川
9720
1728
1960
192
100
9600
云南
5344
1345
892
38
20
1920
贵州
6881
1483
968
53
28
2688
华中
安徽
9016
1918
888
57
30
2880
湖北
8838
1944
1191
138
72
6912
湖南
9368
1923
1124
124
65
6240
华南
广东
18752
2764
1936
307
160
15360
广西
2916
1518
988
57
30
2880
海南
1008
1259
744
28
15
1440
华东
上海
2008
1259
844
28
15
1440
江苏
12617
2730
1916
303
158
15168
浙江
6451
1658
1921
184
96
9216
华东南
福建
6612
1414
1230
46
24
2304
江西
6612
1414
1230
46
24
2304
合计
154022
39605
22003
4400
2292
220032
表3
4.3.4成本费用(单位:元/辆*公里)
A型车
B型车
C型车
D型车
公路
0.65
0.70
0.70
0.75
铁路
0.65
0.65
0.70
水路
0.60
0.60
0.60
0.60
表4
(铁路、水路运输成本中不含卸车、卸船前后的短途公路运费)
4.2要求
4.2.1仔细阅读参考资料。
4.2.2选择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确定西安市到所选区域的各个省省会及二级城市(每个省份内挑选重要的二级城市5个左右)的运输距离。(如果由省会进行转运可计算西安市到省会距离+省会到各个二级城市距离。)
4.2.3计算西安市到所选区域各个省的二级城市的单程运输时间(分别计算各种可能运输方式组合所需时间,如到达沿海城市的运输时间为公路或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时间)。
4.2.4计算上年各省各种车型每天平均需求量(一年按365天计算)。
4.2.5请根据上述相关信息进行此汽车制造企业的商品车销售物流的分析和优化
方案设计,相关信息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合理假设。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分析原物流操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见案例内容)。
第二部分:提出新的运输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遵循满足服务要求前提下的成本最低原则。新的设计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确定使用的运输方式(公路、水运、铁路)组合。(例如省内可以用公路直运,沿海可组合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省外内陆地区可组合铁路+公路运输)
2)
根据你所设计的系统,描述需要哪些运输方式(公路、水运、铁路)?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资源如何配备(需要多少汽车、船舶和专用火车车厢)?
3)
绘制该项目运输网络节点布局图(可在地图上标出)。
4)
计算各省每次运输量。(每天平均需求量订单周期)
5)
计算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6)
计算合计运输批量与运输次数。
4.3以华北区域为例
4.3.1计算距离
4.3.1.1华北区域的省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省份的二级城市:①北京:
②天津:
③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④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⑤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⑥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4.3.1.2以西安为中心分别计算到各省份的距离:
①公路
(单位:公里)
以西安为中心
直接到达的距离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北京
1081.4
天津
1105.1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482.3
372.3
643.
5
537.5
410.8
530.2
482.3
136.7
188.5
78.0
265.2
97.2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796.1
703.1
930.9
1080.5
1212.6
1359.0
796.1
170.6
141.8
428.2
423.6
567.3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895.7
1185.1
1357.5
1419.0
964.7
1111.0
895.7
365.3
460.8
522.3
262.7
214.3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610.4
822.3
885.7
365.0
242.4
558.8
610.4
213.3
276.7
263.9
392.8
223.0
表5
②铁路:
(单位:)
以西安为中心
直接到达的距离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北京
1157.7
天津
1310.5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507.3
384.9
677.0
575.7
454.8
592.1
507.3
128.3
188.4
69.3
371.2
94.9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907.1
739.1
1034.5
1361.3
1501.1
1659.3
907.1
180.2
143.7
450.7
489.6
568.4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1170.0
1534.6
1664.9
1749.9
1199.0
1370.4
1170.0
367.8
498.1
574.4
343.2
203.6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1193.6
866.0
996.9
381.6
243.6
781.5
1193.6
222.7
352.6
273.3
411.4
285.7
表6
③组合运输:
(单位:)
以西安为中心
组合方式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水路
北京
796.1
297.3
天津
875.7
418.8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796.1
796.1
796.1
450.7
489.6
568.4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436.2
436.2
623.8
678.2
651.5
507.3
725.6
851.3
851.3
507.3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表7
4.3.2单程运输时间
4.3.2.1单程运输时间
(单位:时间)
以西安为中心
单程运输时间
单程运输时间
组合运输时间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公路+铁路+水路
北京
13h04m
12h34m
10h32m+1h20m
天津
12h16m
16h10m
3h40m+11h20m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5h39m
4h34m
7h03m
5h57m
5h13m
6h02m
6h42m
5h20m
8h17m
7h30m
7h13m
9h34m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9h51m
7h35m
10h25m
10h34m
13h51m
15h14m
10h40m
11h11m
11h5m
15h52m
20h55m
23h31m
13h04m+7h47m
13h04m+8h11m
13h04m+8h02m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9h50m
12h55m
14h37m
15h23m
10h33m
12h02m
13h52m
18h52m
25h04m
25h34m
14h30m
16h45m
5h27m+6h42m
8h16m+6h24m
6h14m+9h38m
7h05m+9h38m
7h54m+6h42m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6h55m
8h57m
9h32m
10h32m
3h06m
6h24m
9h26m
15h25m
17h32m
6h32m
4h26m
9h31m
表8
4.3.3由省级汇转
以西安为中心
单程运输时间
单程运输时间
单程运输时间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水路
北京
13h04m
12h34m
天津
2h10m
2h16m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5h56m
1h50m
2h20m
1h16m
3h15m
1h16m
6h42m
2h11m
2h15m
2h17m
5h40m
2h30m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10h11m
2h15m
1h56m
5h10m
4h49m
6h15m
10h40m
3h12m
2h04m
7h43m
8h11m
8h02m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10h15m
4h26m
5h15m
6h00m
3h33m
2h37m
13h52m
4h33m
6h30m
9h00m
4h03m
2h30m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7h14m
2h40m
3h19m
3h26m
4h46m
3h07m
9h26m
4h23m
4h02m
4h29m
6h51m
6h16m
表9
4.3.4计算上年各省各种车型每天平均需求量
m----每天平均需求量
n----年总销售量
d----时间
得
单位(辆)
各车型每天平均销售量(台)
省份
A
B
C
D
平均运量
北京
48
13
7
1
69
天津
18
5
3
1
27
河北
33
9
5
1
48
河南
30
7
4
1
42
山东
28
7
4
1
40
山西
14
3
3
1
21
表10
4.4分析原物流操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4.1存在的问题:
运输方式单一,主要是点对点运输模式;
旺季车辆严重积压、运力资源不足,甚至造成停产;
淡季运力资源过剩,运输司机业务不饱和,经济利益受损,司机抱怨;
运输提前期难以控制,不能均衡生产和运输。
4.5新的运输设计方案
4.5.1确定使用的运输方式
经过调查确定使用:
①经由省会汇转的方式运输。
②公路加铁路组合运输的方式。
③天津、河北(秦皇岛、张家口、唐山)、山东省(济南、青岛、潍坊、威海、烟台)采用公路加铁路的方式运输,其余采用公路运输。
4.5.2运输方式与运力分配
4.5.2.1运输方式为:公路与铁路组合运输
4.5.2.2运力分配
各车型每年平均销售量(台)
运输方式
公路
公路+铁路
省份
A
总计
B
C
D
总计
北京
17572
17572
4592
2496
499
7587
天津
6820
6820
1828
1560
192
3580
河北
12196
12196
3210
1728
345
5313
河南
10852
10852
2864
1536
307
4707
山东
10180
10180
2692
1440
288
4420
山西
55476
55476
1482
968
153
2603
表11
各车型每次订单平均需求运力资源
淡季
平常
旺季
省份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北京
42(+19)+1
84(+37)+2
168(+74)+3
天津
16(+8)+1
32(+16)+1
64(+32)+1
河北
29(+14)+1
58(+27)+1
161(+54)+2
河南
27(+11)+1
53(+21)+1
106(+42)+2
山东
25(+11)+1
49(21)+1
98(+42)+2
山西
13(+7)+1
25(+13)+1
50(26)+1
表12
其中:A类车只能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BCD类车可采用公路和铁路组合的方式运输。
北京:672/8=84(辆)[西安--北京]
294/8=37(辆)[西安--石家庄]
294/258=2(列)[石家庄--北京]
天津:252/8=32(辆)[北京--天津]
126/258=1(列)[北京--天津]
或者
126/8=16(辆)[北京--天津]
河北:462/8=58(辆)[西安--石家庄]
210/8=27(辆)[西安--石家庄]
或者
210/258=1(列)[西安--石家庄]
河南:420/8=53(辆)[西安--郑州]
168/8=21(辆)[西安--郑州]
或者
168/258=1(列)[西安--郑州]
山东:392/8=49(辆)[西安--济南]
168/8=21(辆)[西安--济南]
或者
168/258=1(列)[西安--济南]
山西:196/8=25(辆)[西安--太原]
98/8=13(辆)[西安--太原]
或者
98/258=1(列)[西安--太原]
各车型每次订单实际需求运力资源
淡季
平常
旺季
省份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北京
58(27)+1
116(+53)+2
242+4
天津
河北
29(+14)+1
58(+27)+1
161(+54)+2
河南
27(+11)+1
53(+21)+1
106(+42)+2
山东
25(+11)+1
49(21)+1
98(+42)+2
山西
13(+7)+1
25(+13)+1
50(26)+2
表13实际运力需求表
4.5.3绘制运输网络节点布局图
以西安为起点,分别将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作为网络节点,形成物流网络,设计运输方式。
图1
华北区运输节点网络系统
图2
北京为起点网络图
图3
太原为起点网络图
图4
济南为起点网络图
图5综合网络图
4.5.4计算各省每次运输量
a----每天平均需求量
b----订单周期
c----各省每次运输量
得c=
省份
每天平均需求量
订单周期
每次运输量
北京
69
2(周)
138
天津
29
2(周)
58
河北
48
2(周)
96
河南
43
2(周)
86
山东
40
2(周)
80
山西
23
2(周)
46
表14
4.5.5计算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d----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f----各省每年运输量
g----各省每次运输量
得d=
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省份
f
g
d
北京
25159
138
183
天津
10400
58
180
河北
17479
96
182
河南
15559
86
181
山东
14600
80
183
山西
8079
46
176
表15
4.5.6计算合计运输批量与运输次数
合计运输批量与运输次数
运输批量
运输次数
北京
138
183
天津
58
180
河北
96
182
河南
86
181
山东
80
183
山西
46
176
合计
504
1085
表16
4.5.7成本费用
4.5.7.1距离
以西安为中心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北京
天津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482.3
136.7
188.5
78.0
265.2
9
7.2
507.3
128.3
188.4
69.3
371.2
94.9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796.1
170.6
141.8
428.2
423.6
567.3
907.1
180.2
143.7
450.7
489.6
568.4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895.7
365.3
460.8
522.3
262.7
214.3
1170.0
367.8
498.1
574.4
343.2
203.6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610.4
213.3
276.7
263.9
392.8
223.0
1193.6
222.7
352.6
273.3
411.4
285.7
表17
4.5.7.2费用
以西安为中心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北京
天津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1350.44
382.76
527.8
218.4
742.56
272.16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2229.08
477.68
397.04
969.01
1052.64
1222.06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735.56
2515.5
790.77
1070.92
1234.96
437.74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1709.12
597.24
774.76
738.92
1099.84
642.4
表18
4.5.7.3实际费用
以西安为中心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北京
2229.08
639.20
天津
2451.96
900.42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1350.44
382.76
527.8
218.4
742.56
272.16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2229.08
477.68
397.04
1198.4
1186.08
567.3
969.01
1052.64
1222.06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2507.96
1022.84
1290.24
11462.44
735.56
600.04
2515.5
790.77
1070.92
1234.96
437.74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1709.12
597.24
774.76
738.92
1099.84
642.4
表19
五、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运输方案设计者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足。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实验过程中,也对自我能力的考察,让我知道要努力学习,在成功后体会喜悦的心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网络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 网络工程设计
班级: 网络工程081
姓名: 彭晓晓
学号: 080510122
日期:
2011-11-28
企业网络规划和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 3
1、工程详述 ................................................................................................................ 3
2、项目工期 ................................................................................................................ 3
二、需求分析 ..................................................................................................................... 4
1、网络要求 ................................................................................................................ 4
2、系统要求 ................................................................................................................ 5
3、用户要求 ................................................................................................................ 5
4、设备要求 ................................................................................................................ 6
三、网络系统设计规划 ..................................................................................................... 7
1、网络设计指导原则 ................................................................................................ 7
2、网络设计总体目标 ................................................................................................ 7
3、网络通信联网协议 ................................................................................................ 8
4、网络 IP 地址规划 ................................................................................................. 8
5、网络技术方案设计 ................................................................................................ 9
6、网络应用系统选择 .............................................................................................. 13
7、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 14
8、网络管理维护设计 .............................................................................................. 14
四、网络布线系统设计 ................................................................................................... 15
1、布线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15
2、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 15
3、水平子系统设计 .................................................................................................. 16
4、管理子系统设计 .................................................................................................. 16
5、干线子系统设计 .................................................................................................. 16
6、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 16
7、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 17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详述
集团总部公司有 1000 台 PC;公司共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有限制,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公司有自己的 OA 系统;公司中的台机能上互联网;核心技术采用VPN;集团包括六家子公司,包括集团总部在内共有2000多名员工;集团网内部覆盖7栋建筑物,分别是集团总部和子公司的办公和生产经营场所,每栋建筑高7层,都具有一样的内部物理结构。一层设有本建筑的机房,少量的信息点,供未来可能的需求使用,目前并不使用(不包括集团总部所在的楼)。二层和三层,每层楼布有96个信息点。四层到七层,每层楼布有48个信息点,共3024个信息点。。每层楼有一个设备间。楼内综合布线的垂直子系统采用多模光纤,每层楼到一层机房有两条12芯室内多模光纤。每栋建筑和集团总部之间通过两条12芯的室外单模光纤连接。要求将除一层以外的全部信息点接入网络,但目前不用的信息点关闭。
2、项目工期
2009年5月28日-------2009年6月28日
二、需求分析
1、网络要求
满足集团信息化的要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容量和实时性的各类应用;能够可靠运行,具有较低的故障率和维护要求。提供网络安全机制,满足集团信息安全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未来升级扩展容易,保护用户投资;用户使用简单、维护容易,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主干网负责各个子网和应用服务的连接,为信息交换提供有效的高速通道。系统主干采用万兆以太网10000M交换,下属子网采用千兆以太网,网络协议采用TCP/IP协议,整个网络应考虑语音、视频、数据等的综合应用。交换机要求采用主流、成熟、信誉和售后服务均佳的产品,核心交换机采用三层交换机,支持VLAN等功能,能较好解决突发数据量和密集服务请求的实时响应问题,在内部用户终端进行视频信号、数据交换时交换引擎不会出现过载现象和数据包碰撞、丢失的现象,还要考虑预防瓶颈出现和补救的相应措施。下属单位接入交换机可采用相对低一档的产品;本系统处理的信息包括数据、语音和图像等,因此要考虑实时性问题,特别要考虑包括视频会议在内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实时性要求。;UPS电源的配备,配置要保证网络中所有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设备的连续、正常地运转;网络带宽的分配:应根据所属单位网络的信息流量情况合理分配网段,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网络需
4 要需要具有多主机跨平台主机连接能力,数据集中存放、集中管理、数据有效共享、存储空间共享、统一安全备份,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实施备份策略,备份LANFREE、SERVERLESS等功能,为全面集中管理和数据仓库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系统要求
配置简单方便:所有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系统应该是易于配置和管理的,并保障客户端的方便使用;广泛的设备支持:所有操作系统及选择的服务应尽量广泛的支持各种硬件设备;稳定性及可靠性:系统的运行应具有高稳定性,保障7*24的高性能无故障运行。可管理性:系统中应提供尽量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便于系统管理员在任何位置方便的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更低的成本:系统设计应尽量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安全性:在系统的设计、实现及应用上应采用多种安全手段保障网络安全;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网络还应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及兼容性,全部系统的设计要求采用开放的技术和标准选择主流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保障系统能够适应未来几年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便于网络的扩展和集团的结构变更。
3、用户要求
要求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处理大信息量的传输和计算;要求易于用户管理、界面简单、逻辑清晰;满足用户使用网络系统的运行质量,提高网络运行速度;要求采用千兆以太网作为主干的网络技术,提供 5 标准化的高速度主干网连接,并在未来可以升级到IP,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支持多种服务质量,以支持目前和未来的应用和服务为标准。允许网络集成,使用三层交换来代替路由,能实现与广域网的集成功能;网络中使用的设备、技术和协议完全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兼容现有的网络环境,提供良好的互联性;要求网络提供足够的带宽,丰富的接口形式,满足用户对应用带宽的基本要求,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扩展使用,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传输延迟;要求网络有很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冗余,网络能够提供良好的安全性策略,能避免内部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害和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
4、设备要求
根据集团的网络功能需求和实际的布线系统情况,楼层接入设备需要选择同一型号的设备;子公司主交换机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堆叠方式进行灵活的升级扩容;核心交换机需要具有升级到720Gbps可用背板带宽的能力。网络设备必须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通用性,必须便于管理、维护,应该满足集团现有计算机设备的高速接入,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保护用户的投资。网络设备在满足功能与性能的基础上必须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网络设备应该选择拥有足够实力和市场份额的厂商的主流产品,同时设备厂商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形象与售后技术支持。
三、网络系统设计规划
1、网络设计指导原则
网络设计应该遵循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实用性与先进性兼顾原则、可用性原则、高性能原则
、经济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安全第一原则、适度的可扩展性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原则、易管理性原则、易维护性原则、最佳的性能价格比原则、QoS保证
2、网络设计总体目标
先进性:系统具有高速传输的能力。工作站子系统传输速率达到100Mb/S,水平系统传输速率达到1000Mb/s,满足现在和未来数据的信息传输的需求;主干系统传输速率达到1000Mb/s,同时具有较高的带宽,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图像、影像传输的需求。
灵活性:系统具有较高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当用户的物理位置发生变化时可以在非常简便的调整下重新连接;布线系统适应各种计算机网络结构,如以太网、高速以太网、令牌环网、ATM网等。布线系统且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
实用性:系统具有低成本、使用方便、简单、易扩展的特点。布线系统应在满足各种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材料成本;布线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扩展的特点。
3、网络通信联网协议
TCP/IP :每种网络协议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只有TCP/IP允许与Internet完全的连接。
Telnet:远程登录访问协议,使其他跨省区域的子公司通过远程访问总部的内外,在远程访问时,会设置相应的ACL认证和相对的权限设置。
SNMP网络管理协议:SNMP 用于在 IP 网络管理网络节点(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及 HUBS 等)的一种标准协议,它是一种应用层协议。SNMP 使网络管理员能够管理网络效能,发现并解决网络问题以及规划网络增长。通过 SNMP 接收随机消息(及事件报告)网络管理系统获知网络出现问题。
路由协议:RIP、IGRP、EIGRP、IS-IS和OSPF。
4、网络 IP 地址规划
集团园区网计划使用私有的A类IP地址。集团园区网的IP地址分配原则如下:集团使用IPv4地址方案。集团使用私有IP地址空间:10.0.0.0/8。集团使用VLSM(变长子网掩码)技术分配IP地址空间。集团IP地址分配满足集团的利用。 集团IP地址分配满足便于路由汇聚。集团IP地址分配满足分类控制等。集团IP地址分配满足未来公司网络扩容的需要。
5、网络技术方案设计
总体网络采用基于树型的双星型结构,使之具有链路冗余特性;整体网络规划为核心及服务器群区域,内部骨干区域(汇聚链路),接入层上联区域,客户端接入区域;核心交换机位于集团总部机房,并为双核心,使用双主干网络设计,保证主交换机网络的容错。在一台交换机出现故障的时候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也不用手工切换和维护,保证网络的可靠性。采用全交换硬件体系结构,可实现全线速的IP交换;网络主干采用先进的千兆位以太交换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提高主干的数据传输速率。使用千兆网络保证网络交易速度与实时性,使用了FEC/GEC 技术实现网络带宽的扩展,适应网络不断扩展的要求。
根据需求概括,我们选择的是D-Link企业级的DES-8503万兆核心交换机为本次网路建设总部机房的核心交换;DES-8503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作为新一代大容量、高密度、高性能、模块化核心路由交换机产品,其背板带宽高达3.2Tbps,包转发速率最大为952Mpps,具备二到四层线速交换能力。DES-8503万兆路由交换机基于先进的模块化理念进行设计,并采用了基于多处理器分布式处理机制和Crossbar空分交换结构的体系结构,关键模块均采用1:1冗余备份。可提供10GE、GE、FE等各种丰富的接口模块,并全面支持IPv
4、IPv
6、MPLS、NAT、组播、QoS、带宽控制等业务功能。整个系统所具备的高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大的业务能力等特点可以满足各种网络核心层的建设需求。DES-8503(3个插槽)作为D-Link行业产品线核心交换机之一,
9 可广泛的应用在各行业的IP网核心、企业数据中心、IP城域网核心和汇聚、校园网核心等场所,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接入、路由交换一体化的安全融合网络解决方案。
ES-8503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具有一下的优点:
先进的系统架构:采用了分布式、模块化设计理念,并采用了基于多处理器分布式处理机制和Crossbar空分交换结构的体系结构。这保证了系统优异的转发性能、强大的业务能力和高度的可扩展性。 高端口密度和线速路由及交换:具有丰富的接口类型,提供10GE、GE、FE等接口。可以真正实现高端口密度和线速路由及交换。 大容量、高性能:支持高达952Mpps的路由包转发能力,并支持512K条第三层路由信息、512K第二层的MAC地址以及 4096组VLAN、 8K条安全和访问控制策略,保证了数据线速转发的要求。 增强的业务功能:具有L2/L3/L4线速交换能力、具备QoS、MPLS、NAT、带宽控制、组播等高级性能,是定位于网络核心层、实现整体网络增值的优选设备。同时,提供基于硬件的流量分类和组播以及速率限制和先进的服务质量保证(QoS)机制,可为用户开展增值业务提供强大的支持。
强大的安全功能:支持ACL安全过滤机制,可提供基于用户、地址、应用以及端口级的安全控制功能,并支持IPSec、MPLS VPN特性。同时,支持基于端口不同优先级对列的和基于流的入口和出口带宽限制、uRPF、防DDOS攻击、SSH2.0安全管理、802.1x接入认证及透传,VLAN ID与MAC地址、端口号、IP地址捆绑等安全功能。此外,系统
10 还具备完善的抗病毒机制,可以为网络运营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证。 支持IPv6:全面实现了各种IPv6协议技术,包括IPv4和IPv6双协议栈和基于手工配置隧道、自动配置隧道、6to4隧道等IPv4向IPv6的基本过渡技术。同时,实现了IPv6静态路由,支持BGP4/BGP4+、RIPng、OSPFv3等动态路由协议。
全面支持
二、三层MPLS VPN:二层MPLS VPN支持Martini协议(VPWS)和VPLS、三层MPLS VPN采用RFC2547bis,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主流厂家的设备实现MPLS VPN业务的全面互通。 电信级可靠性: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源等等关键模块均可以进行1:1方式的备份,无中断保护系统(Hitless Protection System - HPS)为DES-8500的高可靠性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在配置冗余控制模块的情况下,它能满足最苛刻的可靠性要求。同时,DES-8500的VRRP、STP、LACP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进一步的可靠性保证。 统一的网管功能:支持RFC 1213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带内网管的形式可采用基于Telnet的配置管理(CLI命令行的形式)或基于SNMP的配置管理 (图形界面的形式),实现基于Broad Director网管平台的统一网管。
接入层为楼层的工作组及交换机。核心层与接入层以千兆以太网技术相连,传输速率达1Gbps,采用全双工通信可达2Gbps。其物理连接采用多模光缆相互连接,以提供物理层、链路层及IP层的冗余连接能力。
核心交换:三层千兆交换机为整个网络的核心,它对整个网络的
11 性能,可靠性起决定性作用,它连接各个物理子网,治理网络内信息交换(包括多媒体信息),控制VLAN间访问,保证信息安全。因此,我们选用的中心交换机除了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之外,还具有多种信息的治理和控制能力。全部的网络设备均支持高效的Intranet多媒体和多点广播技术、治理协议(CGMP)等,为多媒体和多点广播应用如IPTV等提供端到端的带宽保证。网络采用分层结构,不仅逻辑结构清楚,治理方便;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的数据流量(主要是同一部门或工作组内)的交换在次级节点分布交换机上直接处理,不经中心设备,节省主干带宽,提高利用率。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满足当前网上应用,也为将来更高性能的升级作好了预备:网络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升级和扩展主要只集中在网络中心,添加新的接口模块,即可实现用户和信息点的扩充;增加光纤连接即可大量提高主干带宽;中心增配另一台多层交换机,网络结构就能连接成可靠性的、真正的中心交换机互备份和上联线路冗余。配合热备份路由协议和热备份双服务器主机系统,在整个系统内消除单点故障,提供高可用性的应用服务系统。
汇聚交换及接入交换:二级交换机可以每个独立构成一个VLAN,也可以多个二层交换机构成一个VLAN。VLAN之间的路由由中心交换机负责。不同的部门/单位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VLAN等方式来隔离广播和信息流,不但可以提高网络效率,而且可以增强网络安全。而每台交换机上的10/100自适应端口又可以与下层100M到10M交换式集线器相连接。心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以1000M全双工的方式相连接。这样的连接结构可保证网络带宽的最大限度的合理应用。集团由总部
12 机房采取一处连接Internet中,设置防火墙等安全软件,并对外网的远程登录设置权限及相应的安全认证!
6、网络应用系统选择
根据集团用户对操作系统的要求:操作系统要求选择最新版本,所选操作系统需要提供方便的更新与升级方法,服务器操作系统需要能够提供目录服务功能,服务器及客户机操作系统都需要支持TCP/IP协议,所选操作系统应能够方便的实现用户和权限的管理,秘选操作系统应能够运行大多数应用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CAD财等,我们选择Linux,它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先天的安全性、软件安装的便利性、多任务、多使用者、免费或少许费用、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可实现WWW、FTP、DNS、DHCP、E-mail等服务。
建立WWW服务器,实现Internet上浏览和查询;建立FTP服务器,结合学校实际和需要逐步建立远程FTP服务;建立Web服务器把图文信息组织成分布式的超文本,并用信息指针指向存有相关信息的服务器,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这些信息。当网上用户增多时,网络访问很频繁,通信量很大,随机性强。作为全校的通讯枢纽,需要配备高性能的服务器设备,主要的需求是高性能的CPU、SMP体系结构、高速I/O通道和网络通道。 建立域名服务器DNS,各地名字服务器管理下属主机和子域,并由高一级名字服务器监管,但每个域至少需要配备一台以上的名字服务器。DNS数据量不大, 13 但访问频繁。建立数据库服务器能有高效的处理速度、较大的内存和磁盘空间、快速的I/O系统和网络界面,较高的可靠性,完善的系统备份功能和较好的可扩充性能。
7、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内网安全设计:访问控制,通过密码、口令(不定期修改、定期保存密码与口令)等禁止非授权用户对服务器的访问,以及对办公自动化平台、的访问和管理、用户身份真实性的验证、内部用户访问权限设置、ARP病毒的防御、数据完整、审计记录、防病毒入侵。 外网安全设计:安装软件、硬件、防火墙,网络防病毒软件,客户端防病毒软件;利用代理服务器提供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的防火墙功能;通过网管实时记录网络的运行状态。设置远程访问身份认证,防止垃圾邮件等。
8、网络管理维护设计
根据集团和服务器应用模式及全网范围资源集中管理的原则,在集团总部机房建立中心管理机房,统一网络中的交换设备的管理配置,虚网设计和配置,各种服务建立等。网管工作站对全网所有交换设备和路由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配置和维护;进行故障隔离、分析、统计、报警、设置;网管软件采用图形化界面,支持广泛的网管平台。
四、网络布线系统设计
1、布线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总体七撞建筑,从总部机房用十二芯单模光纤与其他六撞建筑的设备间|BD|相连,每个设备间也设用十二芯多模光纤与每层的电信间|FD|,并用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从电信间与工作站相连接,集团园区网采用10M的光纤以太网接入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然后接入到因特网中,使集团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和网络通信。集团统一由总部机房的一个出口访问Internet,集团能够控制网络的安全。在服务器和核心交换机间:使用UTP电缆来将服务器连接到核心交换机。
2、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由各个单元区域构成,是计算机、电话和信息插座的连接部分,包括连接跳线和信息插座。信息插座面板具备:通用、超薄、简易、防尘等特点;信息插座的模块采用类RJ-45模块;线缆采用超五类双绞线;水晶头采用RJ-45标准水晶头。为降低成本和结合客户终端的位置多变的特点,跳线可采用原装跳线与自制跳线相结合的方式,中心机房内设备之间、楼宇机柜内设备之间、服务器、重点客户终端的跳线采用原装成品跳线,其余采用自制跳线。跳线制作统一采用EIA/TIA 568B标准,以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3、水平子系统设计
水平子系统主要是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即中间配线架(IDF)间的连接。水平子系统为星形拓扑。在水平子系统中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水平布线链路中,水平双绞线的最大长度均不超过90m。为了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4、管理子系统设计
管理子系统设计由配线间构成。由各种规格的配线架实现水平、垂直主干线缆的端接及分配;由各种规格的跳线实现布线系统与各种网络、通讯设备的连接,并提供灵活方便的线路管理能力。分配线间是各治理子系统的安装场所,可安装配线架和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使用功能近似的楼层,为便于治理,仅设置一个共用的子配线间;对于信息点较多的楼层则在该层设立配线间。
5、干线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设计由连接主设备间与各治理子系统的室内干线电缆构成。数据主要从网络配线间向各个子配线间敷设12芯单模室内多模光纤。
6、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 16 成,把公共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建筑自动化系统等)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使用12芯单模室内多模光纤将其连接。
7、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多选题 (共20道题) 收起
1.(2.5分) 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有
A、面容比
B、酸液流速
C、温度
D、压力
E、酸液类型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 常用的酸化液的类型主要有
A、盐酸
B、土酸
C、乳化酸
D、泡沫酸
E、缓速酸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 压裂液支撑剂的主要类型有
A、粘土颗粒
B、天然石英砂
C、陶粒
D、树脂包层砂粒
E、树脂包层粘土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 酸化时常用的助排剂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氦气
E、氯气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 压裂液的类型主要有
A、水基压裂液
B、油基压裂液
C、泡沫压裂液
D、乳化压裂液
E、气体压裂液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 水基压裂液中的添加剂有哪些
A、降粘剂
B、交联剂
C、稠化剂
D、破胶剂
E、起泡剂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 注入水水质指标有
A、含油量
B、含铁量
C、固体含量
D、硫化物
E、含气量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 视吸水指数是日注水量与哪个的比值 A、井底压力
B、井底压差
C、井口压力
D、油藏压力
E、井筒平均压力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 酸液添加剂主要有
A、缓蚀剂
B、表面活性剂
C、稳定剂
D、增粘剂
E、起泡剂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 注水水源的类型有哪些
A、地面水
B、地下水
C、海水
D、油层产出水
E、地表污水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 用于砂岩酸化的土酸的主要构成为
A、盐酸
B、醋酸
C、甲酸
D、氢氟酸 E、乙酸
我的答案:AD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 压裂液按其施工任务分类有
A、前置液
B、携砂液
C、油基液
D、顶替液
E、泡沫液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 压裂液滤失到地层受哪三种机理控制
A、压裂液的粘度
B、岩石破裂压力
C、岩石延伸压力
D、油藏岩石和流体的压缩性
E、压裂液的造壁性
我的答案:ADE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 注水引起的油层损害主要有
A、堵塞
B、腐蚀
C、冲刷
D、结垢
E、氧化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 注入水主要的处理技术有
A、沉淀
B、过滤 C、杀菌
D、脱氧
E、曝晒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 注水系统主要包括
A、水源泵站
B、水处理站
C、注水站
D、配水间
E、注水井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 影响吸水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A、泥浆污染
B、水质
C、储层矿物成分
D、注水压力
E、渗透率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 注水过程中堵塞物的类型主要有
A、铁沉淀
B、碳酸盐沉淀
C、岩石骨架颗粒
D、细菌堵塞
E、粘土膨胀
我的答案:ABDE 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 改善吸水能力措施主要有 A、加强注水井日常管理
B、压裂增注
C、酸化增注
D、增加注水压力
E、粘土防膨
我的答案:ABCE 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 分层注水管柱一般包括
A、油管
B、封隔器
C、配水器
D、流量计
E、压力计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如需其他课程作业和在线考试答案。请联系QQ:453 473 256.
判断题 (共20道题) 收起
21.(2.5分) 砂岩油层一般不用酸化压裂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 压裂前与压裂后的采油指数之比称为压裂增产倍数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3.(2.5分) 压裂液的砂比是指支撑剂的体积与携砂液的体积的比值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4.(2.5分) 酸化压裂技术一般不适用于砂岩油层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5.(2.5分) 单位注入压力下的日注水量称为吸水指数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6.(2.5分) 土酸的主要成分是氢氟酸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7.(2.5分) 压裂液的滤失越小,在地层中的渗透能力越强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8.(2.5分) 压裂效果完全取决于油层的物理性质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9.(2.5分) 吸水指数的大小反映了地层吸水能力的好坏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0.(2.5分) 投球测试法适用于空心配水管柱的测试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1.(2.5分) 吸水剖面是指一定注入压力下某一射开层段纵向上的注入量的分布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2.(2.5分) 吸水指数是指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3.(2.5分) 油层压裂过程中破裂压力与延伸压力差别不大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4.(2.5分) 压裂增注的原理是降低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5.(2.5分) 注水井投注程序依次为排液、洗井、试注、预处理、正常注水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6.(2.5分) 提高注酸排量有利于扩大酸液的有效处理范围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7.(2.5分) 一般在破裂压力梯度大于23油层压力施工时会形成垂直裂缝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8.(2.5分) 当井壁上存在的周向应力达到井壁岩石的水平方向的抗拉强度时产生水平裂缝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9.(2.5分) 砂岩酸化处理一般酸液用盐酸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40.(2.5分) 压裂后增产倍数是指压裂后与压裂前采油指数的比值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如需其他课程作业和在线考试答案。请联系QQ:453 473 256. 2222 多选题 (共20道题) 收起
1.(2.5分) 抽油机悬点承受的载荷主要来源于
A、抽油杆
B、液柱
C、惯性
D、摩擦
E、振动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 悬点的摩擦载荷主要有
A、抽油杆与油管
B、柱塞与衬套
C、抽油杆与液柱
D、液柱与油管
E、液体通过游动凡尔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 抽油机平衡检验方法主要有
A、测上下冲程时间
B、测上下冲程电流
C、测上下冲程扭矩
D、测上下冲程悬点载荷
E、测上下冲程损失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 抽油机井测试主要包括
A、环空液面
B、示功图
C、采油指数
D、油层压力
E、油层温度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 影响泵效的因素主要有
A、抽油杆弹性
B、油管弹性
C、充不满
D、漏失
E、气体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 抽油机井冲程损失主要在于
A、油管
B、柱塞
C、抽油杆
D、液柱 E、气柱
我的答案:AC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 提高泵效的措施主要有
A、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
B、确定合理沉没度
C、改善泵的结构
D、使用油管锚
E、减少气体影响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 无杆泵采油主要有
A、潜油电泵
B、气举
C、水力活塞泵
D、自喷
E、水力射流泵
我的答案:ACE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 人工举升采油主要包括
A、潜油电泵
B、气举
C、水力活塞泵
D、自喷
E、水力射流泵
我的答案:ABCE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 水力射流泵的主要缺点是
A、高排量投资及操作费用高
B、泵效低 C、设计复杂
D、地面工作压力高
E、要求较高井底压力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 抽油装置井筒中包括哪些
A、井筒流体
B、抽油杆
C、油管
D、抽油泵
E、井下附件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 电动潜油离心泵主要优点是
A、能量利用效率最高
B、排量大
C、机动性好
D、操作费用最低
E、易于自动化管理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 抽油装置地面部分包括
A、抽油机
B、电动机
C、电力系统
D、出油管线
E、油气分离系统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 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组成为 A、游梁-连杆-曲柄机构
B、减速箱
C、电动机
D、底座
E、电力系统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 抽油机平衡方式属于机械平衡的有
A、气动平衡
B、游梁平衡
C、曲柄平衡
D、复合平衡
E、液动平衡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 CYJ 123.370(H) F(Y,B,Q)中的" 12" 指的是
A、冲程
B、冲数
C、扭矩
D、载荷
E、平衡重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 悬点的动载荷主要有
A、惯性载荷
B、振动载荷
C、摩擦载荷
D、回压载荷 E、沉没压力载荷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 考虑弹性作用两个冲程相等是指哪两个
A、柱塞冲程
B、光杆冲程
C、油管冲程
D、悬点冲程
E、套管冲程
我的答案:BD 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 泵的沉没压力是指哪三个压力之和
A、油压
B、套压
C、液柱压力
D、气柱压力
E、井底压力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 悬点静载荷主要有
A、抽油杆柱载荷
B、液柱载荷
C、沉没压力
D、井口回压
E、油管载荷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判断题 (共20道题) 收起
21.(2.5分) 上冲程中沉没压力对悬点载荷没有影响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 井口回压在下冲程中减少抽油杆柱悬点载荷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3.(2.5分) 悬点最大载荷发生在上冲程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4.(2.5分) 上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同是设计抽油机平衡的主要原因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5.(2.5分) 抽油机平衡原理是上冲程储存能量,下冲程应用储存的能量作功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6.(2.5分) 所谓冲程损失是指明光杆冲程和活塞冲程之和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7.(2.5分) 抽油泵的泵效是指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的比值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8.(2.5分) 油管锚的作用是将油管柱的上端固定,减小冲程损失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9.(2.5分) 选择油井工作制度的原则是长冲程、低冲数、小泵径及较小的下泵深度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0.(2.5分) 抽油机井示功图是载荷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1.(2.5分) 抽油机是将电动机的高速旋转运动变成抽油杆的快速往复运动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2.(2.5分) 气体和充不满时的典型示功图为刀把形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3.(2.5分) 链条式和皮带式抽油机都属于无游梁抽油机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4.(2.5分) 从检泵方便程度考虑筒式泵优于杆式泵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5.(2.5分) 从可供产量调节范围考虑杆式泵优于管式泵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6.(2.5分) 沉没度是指抽油泵的吸入阀与静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7.(2.5分) 柱塞上冲程过程中游动阀打开,固定阀关闭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8.(2.5分) 柱塞下冲程过程中液柱载荷作用于油管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9.(2.5分) 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可简化为简谐运动也可简化为曲柄滑块运动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40.(2.5分) 悬点在上冲程中到上死点时加速度最大,方向向上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如需其他课程作业和在线考试答案。请联系QQ:453 473 256.
111 多选题 (共15道题) 收起
1.(2.5分) 多相流在油井流动形态有
A、纯油流
B、泡流
C、环流
D、段塞流 E、雾流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 影响多相管流流形的因素主要有
A、油井温度
B、油井斜度
C、气液比
D、流速
E、气液界面性质
我的答案:CDE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 多相管流能量损失主要有
A、势能损失
B、热能损失
C、动能损失
D、摩擦损失
E、质量损失
我的答案:ACD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 油井自喷压力总损失包括
A、注水压差
B、生产压差
C、井筒损失
D、油嘴损失
E、地面管线损失
我的答案:BCDE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 分层开采的意义
A、消除层间差异
B、减小平面差异 C、弱化层内差异
D、减缓含水上升
E、优化生产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 气举的适用情况为
A、高产量深井
B、气液比高的油井
C、定向井
D、水平井
E、稠油井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 采油工程渗流形态有哪些
A、油层渗流
B、垂直井筒多相流
C、层流
D、地面管流
E、嘴流
我的答案:ABDE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 自喷采油时主要的天然能量有哪些
A、弹性能
B、溶解气能
C、气顶能
D、重力能
E、水压能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 采油工程是下列哪些内容的总称 A、油井
B、水井
C、酸化
D、压裂
E、化学驱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 机械采油包括哪些方式
A、气举
B、自喷
C、潜油电泵
D、抽油机
E、螺杆泵
我的答案:ACDE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 采油工程任务主要有
A、有效举升
B、畅流入井
C、油气水分离
D、计量
E、布井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 IPR曲线的影响因素有
A、油藏驱动类型
B、完井状况
C、油藏特性
D、流体物性 E、技术水平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 IPR曲线的作用有
A、油藏供油能力
B、渗流规律
C、检验油藏方案
D、提供开发计划依据
E、检查工艺技术水平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 井口装置结构主要由哪些组成
A、套管头
B、油管头
C、总闸门
D、采油树
E、防喷器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 自喷井系统构成有哪些
A、油管
B、封隔器
C、配产器
D、井口装置
E、油水分离器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判断题 (共25道题) 收起
16.(2.5分) 沃格尔方程是用来解决油气两相渗流时的一种方法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 当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油藏渗流为油气两相流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 当油气水三相时计算IPR曲线采用含水率加权法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 多层油藏同时开采时,注入水较难均匀推进,影响各层生产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 多相流在垂直井筒中流动时严格分为五种形态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1.(2.5分) 滑脱现象的产生是气液两相的密度差异造成的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 滑脱现象不在泡流中产生,而是在环流中产生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3.(2.5分) 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按深度增量计算是给定压差计算深度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4.(2.5分) 油井自喷产生的条件是总压力损失小于油藏能量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5.(2.5分) 临界流动是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26.(2.5分) 采油工程渗流形态指的是井筒多相流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7.(2.5分) 油井自喷的主要动力是岩石压力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8.(2.5分) 为了稳定生产有油嘴系统的设计要求嘴流可不用达到临界流动条件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29.(2.5分) 若不安排气举阀则气举启动会有很大的启动压力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0.(2.5分) 气举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气体的膨胀能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1.(2.5分) 气举的方式可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两种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2.(2.5分) 气举阀的作用是逐步排出油套环形空间的液体,降低启动压力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3.(2.5分) 采油工程就是研究从油井井底到地面这一过程规律的科学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4.(2.5分) 采油工程目标就是有效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收率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5.(2.5分) IPR曲线表示产量与井底流压关系的曲线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6.(2.5分) 采油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7.(2.5分) 油井流入动态曲线基本形状与油藏驱动类型无关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8.(2.5分) 井底流压是流体沿井筒向上流动的唯一动力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9.(2.5分) 单相流动时的IPR曲线为直线,其斜率的负倒数是采油指数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40.(2.5分) 当井底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IPR曲线为直线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108009000193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
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所以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项
目
优
势
劣
势
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
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
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
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
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
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
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设备数量不足
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
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 地理环境
城市中心
学校规模
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师敬业精神强
师
资
年轻、活力强,
学
生
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
行政人员
有热情、关系和睦
家
长
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
社区参与
愿意参与学校事务
硬件设施
基本设施齐全
地方资源
较丰富
课程资源
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
(1)在校内因素方面,我们应分析:
A.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能力与需求
B. 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
C. 课程现状与优缺点
D. 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
E. 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2)在校外因素中,我们应考虑:
A. 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与社区的价值观
B. 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
C. 学科知识内在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
D. 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
E. 社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
二、 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它制约着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出“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目标指向,把学生的“校内学习”同“校外生活”以及兴趣相统一,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与学校文化共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学校的专有特色,着力构筑一个符合现代课程观,凸显校园文化特征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
²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²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²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 课程开设的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落实国家“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课程的目标的制定与开发时,为了有效发挥各种课程的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的开发来设计和实现课程具体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总目标是: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一般思维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课程分年级的具体目标是: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² 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²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² 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并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² 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² 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²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 ²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初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² 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建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²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² 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提高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² 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² 提高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² 进行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² 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课程的内容选择
校本课程内容是一个系统而有机的整体,其内容的选择应以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为依据,而非是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程的内容选择需要遵循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线索,即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个线索来组织课程内容,同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逐步实现三个线索的均衡与整合,并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1、课程的内容确定
校本课程内容涉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这四大领域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校本课程内容的全部。四大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具体地的讲: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教育(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中途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是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反思与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2、课程内容的确定与选择原则
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因社区、学校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其内容是由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及其所在社区的特色,并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而确定的,因此,课程内容的确定与选择应突出以下原则。 (1) 思想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经验和认知能力所限制,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是模糊和抽象的,因此,通过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个性、人格、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校本课程内容选定的首要原则。 (2) 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绝对范围和标准,即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社会、家庭、学校尽可能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等开放的学习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创建自由探究的环境。
(3) 主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既要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又要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区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使学校、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教材开发的主体,改变传统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的角色,使其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能够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创意地开发和编制校本教材。
(4) 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发展的阶段性,即从低学年到高学年要体现学习内容的阶段性,使学生能够围绕着某一内容开展,连续性的学习,在这种连续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态度、方法和能力。
(5) 综合性原则 学校和社区资源的多样性、差异性特点必然决定了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社区和学校的特色,又要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有针对性选择不同的内容,同时,还要考虑个性发展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体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活动的多样的视点、多样的过程和多样的结果。
(6) 实践性原则 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重安排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一般理论知识的补充不宜过多,要以问题和活动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强调注重活动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习的结果。
3、活动的教师合作指导TT模式
(1)学科内教师指导TT
(2)跨学科教师指导TT
4、校本课程的构架
课程构架的基本理念为,以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为指导,视学生是课程的中心,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与需求均应受尊重。课程应依据儿童的兴趣、能力、动机与七大智能领域进行设计,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教师是对教育改革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建立共识,同心同德向自己的能力与耐力做最大的挑战;家长是教育环境的重要贡献者,应以具体的行动协助学生的学习,为教师分忧分难,积极支持与鼓励教师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学科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七大智能领域的机会。 课程的活动内容设置
课程的活动类型的划分以活动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学校现有的科技活动课程为基础,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课程类型与活动设置如下: 领
域
社
团
名
称 初二 阅读与欣赏 英语短剧
数学乐园 物理与生活
音乐欣赏
有趣的象棋 手工制作 青春的律动
方圆美术 初一 语言
文学欣赏 英语乐园 英语阅读
数学逻辑
发展的思维
网路漫步
音乐
音乐欣赏
体能
篮球运动 手工制作 海模制作
空间
方圆美术 美丽的中国
自我
人与社会 乡土历史 生命科学 探寻历史 生命科
五、 课程的操作规划与过程实施
学
为了进一步落实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挖掘现有教师的专长和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的活动规程,大力贯彻多元性、实用性、乡土性的教学,在打破固有的班级界限,甚至年级界限,整合和划分学生的学习形式,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社区的多元化发展,指导学生的社团与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打破现有的饿课程结构,落实文体类课程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实施规划 1、制定课时计划与内容
课时计划与内容的确定遵循先总后分、由浅入深、由学科内至跨学科的原则,每学期每个学生完成3个课题或项目设计,其中两个课题是学科内的,称之为学科课题研究,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强调学科渗透。时间8周,另一个为综合性课题,称之为综合实践课题,设计多学科或活动设计,时间月4-5周,另外,再用1-2周进行课题总结与成果评价,具体情况要与各学科特点相结合。 2、确定核心教师及其职责
教务处在初
一、初二年级专任教师中确定若干名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核心教师。核心教师可由班主任担任,其职责是负责本班级学生课程开设的全面工作。具体为:一是向学生系统介绍各活动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课程的活动形式与评价等;二是向学生推荐和让学生认真选择要参加的活动课程社团。三是及时协调学生参与和参加各活动课程的出勤与常规,落实与强化活动的常规教育。
3、组建专家组和导师组
教务处将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专家组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导师组。专家组有学校资深教师特、高级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与校外专家组成。导师组主要由各备课组推选的主讲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课程的活动设计、校本课程纲要的编制以及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 4、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
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后,各活动小组要在导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成果交流与答辩,专家组的成员要对课题进行成果书面评价或答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 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二)课程的过程实施
1、课题小组的组织与确定
在各学科申报的社团成员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围绕社团的活动主题,个人依据各人的兴趣和爱好,分别成立不同的课题小组与项目制作小组,数量约4-5个。条件成熟的课题小组可以跨年级来组建。在活动的初期,教师提供一些选题供各研究小组来参考和备选,在学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围绕社团的活动目标与宗旨,自定主题,自主选题,开展活动。
2、组织辅导报告和社团内动员
课程开始实施时,各社团的指导教师还邀请家长、社区的人员和高校的专家,做研究指导报告,这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方法论的指导。为配合课程实施,学校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组织动员报告,同时,须有班主任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开设《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进行课题报告的撰写》等主题报告。
3、个人选择课题,拟定计划与方案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课题设计的指导,要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指导课题小组自己初步设计,教师对报告表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说明与解释。
4、指导教师初审,整合相近课题
指导教师在初审时,要求学生对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设计做出解释,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设想,对淘汰的课题成员须有明确的说明与理由,要求学生做出修改,直到合理为止或者合并相近的课题小组。初审完成后,指导教师在社团内公开研究的课题名称,并提出研究的要求。
5、组织组内分工,设计活动方案
各小组课题组长完全由学生自己推选,将结果报告指导教师。同时,课题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重新设计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方案。
6、开展专题报告会,进行方案评审
学生参加社团内的开题报告会,组织指导教师备课组3-4人参加评审,接受教师评审组的质询,修改完善方案。课题的方案的评审要依据《课题方案评审表》的要求,评审结束,必须为每个小组写评价表,为每个小组打分,并对小组全体成员设计的方案要进一步完善。
7、课题实施,教师监控与指导
小组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按小组进行。这给管理带来了困难,教师主要通过一些过程性的图表来实现,每次小组活动时,要要有书面形式的报告、活动记录表、访谈记录表等,教师对小组的活动实施状况进行纠正和指导。
8、撰写研究报告,完成项目设计和活动总结
各社团内的研究性学习要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撰写研究小组活动的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报告以及调查报告等。课题小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将活动的过程性进行总结。既要进行课题组的整体小结,还要进行小组内的研究成员的个人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将材料上交给指导教师。并开始着手完成小组课题研究报告。
9、社团内展示、成果评价
各课题小组的成果可以采取各种表现形式,可采用文字,模型,图片,声像多媒体等。展示时,各种成果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同学间相互学习,交流后,各小组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按照课题成果的评价表,对各课题小组成果提出问题和质疑,课题小组要进行说明和应答,指导教师对应答表现进行适当成绩评价。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评价表》分开题报告、方案设计、研究报告和应答效果等几个分项评价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和权重,进行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成绩,此成绩就为该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成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10、年级成果展示、答辩与报告会
指导教师按年级安排不同的比例,选择出水平性、代表性最强的成果进行展示和答辩,答辩主要回答专家组的提问与质疑。学校对优秀成果颁发了专项奖励。研究成果的汇展与评价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
六、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创新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评价主张采用以“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 1、评价的基本理念 1) 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性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它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的能力。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方案,并支持学生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3) 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时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仅是针对问题得出结论,只要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成功的体验。总之,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的科学性。 2、评价的方式
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无论何种方式,都是以观察为先决条件。通过观察、记录、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项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操作中,“成长记录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具体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等,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师评等多重方法,以过程性和描述性评价为主,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 3、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2)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3) 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