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孔子世家赞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孔子世家赞范文第1篇

孔子世家赞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一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只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大家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译文二

太史公说:《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这样的句子:“高山吗,人人都仰望着,大路吗,个个都可通行。”虽然不能人人都能登上那高山绝顶,踏上那大路坦途,但心总是向往着它。我读着孔子的书,便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参观孔子的庙堂、孔子用过的车子、穿过的衣服以及祭祀器具,见到众儒生按时在他家里演习礼仪,我恭敬地徘徊留连,不肯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太多了,一般都在当时荣显,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普通的百姓,传了十余代,学者仍然尊崇他。从天子、王侯起,中国讲说“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孔子,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圣人了。

注释

①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赞,文体名。本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②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④乡:通“向”。

⑤适:往。

⑥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有的版本作“低回”。

⑦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⑧《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世家赞范文第2篇

课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3-5)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6-11)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

第四部分(12-19)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

3、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

4、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军队临时驻扎。)

2、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

3、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讥:讽剌。

疾:弊病。)

4、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

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第五部分的影响。

第六部分(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1-5)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通“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3、师襄子辟席再拜(

4、几然而长(“几”通“颀”(二)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冒用。号:名称)

(三)词类活用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拢,靠近)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

(四)特殊句式

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6-11)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2、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

20-21)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22)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

)

“有”通“又”)

“辟”通“避”)

)

(料:计算。 量:量具。 平:

偷用、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 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匪同“非”)

)

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役的人。)

6、从者病,莫能兴。

7、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三)词类活用

1、楚救陈,军于城父。扎。)

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要、治理的意思。(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子路愠而见曰。

3、予一以贯之。

4、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5、人之不我信也。

6、人之不我行也。

7、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12-19)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上纪唐、虞之际,

2、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3、孔子语鲁大师。

4、所慎:齐,战

5、约其文辞而指博。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书上不曾有或不清楚的。)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书》之传。)

2、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质:指质朴。)

3、吾从周。(从:遵行。

4、古者《诗》三千余篇。三千余篇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

5、孔子晚而喜《易》1

(徒役:服劳(病:筋疲力尽。)

)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纲、经、)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下至秦缪。(缪,同“穆”。 )

(监,同“鉴”。 )

(大,同“太”。)

(11),疾。(齐,同“斋”。 )

(指:同“旨”。 )

。(《书传》:即《尚(文:指文采。

)

(司马迁关于古代有《诗》。(易:《易经》,又称《周易》,(

(宾语前置句)

我国古代用于占、 卜的书。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组成。 )

6、假我数年。 (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7、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指礼、乐、射、御、数、术,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内容。)

8、绝四。(绝:杜绝。 )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揣测。

必:武断肯定。

固: 固执。

我:指自以为是。 )

10、所慎:齐,战,疾。(齐:同“斋”,斋戒。

战:

5、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以时:按时。 )

6、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谒:拜祭。)

(三)词类活用

1、唯子贡庐于冢上。(庐,名词用作动词,造庐。)

2、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

3、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4、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战争。

疾:疾病 。)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角落。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

12、则弗复也。(弗复:不再重复。 )

13、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弗乎:犹言“不行”。

病:

担忧。

没世:指死亡。 )

14、乃因史记作《春秋》(因:依据。 )

(三)词类活用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序,名词为动用法。)

2、推此类以绳当世。(绳,名词用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

孔子语鲁大师。(大师,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五)特殊句式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宾语前置句)

2、天王狩于河阳。(介词结构后置句)

(六)成语典故

1、韦编三绝

2、举一反三

(20-22)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乡,同“向”。 )

2、余祗回留之不能去。(祗回,同“低回” )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以:在。卒:死,去世。)

2、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服:服丧,守丧。)

3、相诀而去。(诀:告别。)

4、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百有余室:一百多家。 室, 家。)

5、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宗,名词用作动词,尊奉。 )

(四)古今异义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折中,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五)特殊句式

1、孔子葬鲁城北泗上。(省略句)

2、唯子贡庐于冢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1、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

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2、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

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3、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

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4、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

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

2 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5、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

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6、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队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7、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8、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9、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

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10、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

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11、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

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12、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

《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人后裔杞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殷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人后裔宋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加以验证了。”孔子考察周代对殷礼、殷代对夏礼所作的变动后,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周礼借鉴了夏、殷两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从周代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

13、孔子告诉鲁国的大师说:“乐曲的演奏

过程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的时候,一齐出来气势盛大;接着展开,和谐清纯,层次分明,连续不断,一直到乐章演奏完成。”“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审定各类乐曲的音调声律,使雅乐、颂乐分别恢复了原貌。”

14、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

等到孔子整理的时候,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可

3 以在礼节仪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颂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诗篇,中间搜罗叙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诗篇,往下包括记录周幽王、周厉王时礼乐残缺情景的诗篇。《诗经》全书从描写男女关系的诗篇开始,所以说:“《关雎》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过,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

句。弟子们听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20、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

四月己丑日去世。

21、孔子被安葬在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之

滨,弟子们都服三年之丧。三年心丧完毕,互相告别而离去,就最后痛哭一场,各人再次尽情致以求符合《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仪、音乐从此又可得到而称述记录,以此具备了王道的礼乐制度,编成了《礼》、《乐》、《书》、《诗》、《易》、《春秋》六经。

15、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他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像这样的话,我对《周易》就能融会贯通了。”

16、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授,弟子大约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经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之流的门徒,略微接受过学业的就更加众多了。

17、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不随意猜测,不固执己见,不孤陋寡闻,不突出自己。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18、孔子说:“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辈子而名声不被人们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了,我用什么将自己显现给后人呢?”于是利用鲁国史官的记载撰作《春秋》,上溯至鲁隐公,下讫于鲁哀公十四年,包括十二位君主。以鲁国为中心,以周王室为亲承的前朝,以殷代为隔朝的故旧,将道统贯穿于三代。简约精炼其中的文辞而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吴国、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但《春秋》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在践土的盟会实际上是他召来周天子,但《春秋》避讳此事写作“天王狩于河阳”:推衍这类《春秋》笔法来绳正当时的世道。《春秋》中褒贬的大义,后代有王者兴起的话,就能推广开来。《春秋》大义实行之后,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便都害怕了。

19、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有可以和别人相同处,就不独自决断。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

哀;有的人又留下。只有子贡在坟地上盖了房子继续服丧,前后总共六年,然后才离开。孔子弟子以及鲁国人前往依傍墓冢安家的有一百多户,因此取名叫孔里。鲁人世世代代相传一年四季按时供奉祭祀孔子的坟墓,而且儒生们还在孔子坟前讲习礼仪,举行乡饮大射之礼。孔子的坟地有一顷大。原先孔子住所的厅堂、弟子们的居室,后代就此建庙,收藏孔子的衣冠、琴瑟、车辆、书籍,一直到汉代经历二百多年仍没有毁坏。汉高祖经过鲁地,用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受封的诸侯王、卿、相到达鲁地,经常是先谒拜孔庙然后就任从政。

22、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

孔子世家赞范文第3篇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道理,评价历史名人,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教学重点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1. 李贽的思想及其《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矛头指向。

2.《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评价孔子为“至圣”,可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 孔子像于 芝佛院》中却对尊孔子为“大圣”的“人人”给予毫不留情的批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短文二篇》,找到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二、了解孔子背景、生平,简介《孔子世家》

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原本 “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那时的孔子虽被“独尊”,但还未封“王”。后来在孔子的泽被下,孔子的后人果真世袭公爵,历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世家,证实了司马迁超前的历史眼光。

《孔子世家》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

第四部分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文情况;

第五部分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子世家赞》就是《孔子世家》的结尾部分。“赞”即“论赞”,是史传后面的评语,《史记》称“太史公曰”。

三、析读课文

反复诵读《孔子世家赞》,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悟读课文

1.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2. 文中哪个词语最能集中概括司马迁对孔子极度的仰慕、 崇敬和赞美之情?

至圣。

3. 司马迁赞孔子为 “至圣”的依据有哪些?

(1)依据孔氏书表现了孔子伟大的人格精神。

(2 )依据在孔子故里见到的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庙 、 车服、礼器)以及许多儒生按时在孔子家中虔诚演习礼仪的情景表现孔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依据与天下众多君王和贤人比较的结果表现孔子 至高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

4. 文中除了用“至圣”,赞美孔子的词还有“高山”“景行”, 你认为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名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并查找资料说说后世常用其表达怎样的含义。

孔子世家赞范文第4篇

课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3-5)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6-11)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

第四部分(12-19)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

3、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

4、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军队临时驻扎。)

2、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

3、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讥:讽剌。

疾:弊病。)

4、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

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第五部分的影响。

第六部分(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1-5)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通“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3、师襄子辟席再拜(

4、几然而长(“几”通“颀”(二)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冒用。号:名称)

(三)词类活用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拢,靠近)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

(四)特殊句式

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6-11)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2、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

20-21)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22)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

)

“有”通“又”)

“辟”通“避”)

)

(料:计算。 量:量具。 平:

偷用、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 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匪同“非”)

)

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役的人。)

6、从者病,莫能兴。

7、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三)词类活用

1、楚救陈,军于城父。扎。)

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要、治理的意思。(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子路愠而见曰。

3、予一以贯之。

4、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5、人之不我信也。

6、人之不我行也。

7、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12-19)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上纪唐、虞之际,

2、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3、孔子语鲁大师。

4、所慎:齐,战

5、约其文辞而指博。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书上不曾有或不清楚的。)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书》之传。)

2、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质:指质朴。)

3、吾从周。(从:遵行。

4、古者《诗》三千余篇。三千余篇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

5、孔子晚而喜《易》1

(徒役:服劳(病:筋疲力尽。)

)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纲、经、)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下至秦缪。(缪,同“穆”。 )

(监,同“鉴”。 )

(大,同“太”。)

(11),疾。(齐,同“斋”。 )

(指:同“旨”。 )

。(《书传》:即《尚(文:指文采。

)

(司马迁关于古代有《诗》。(易:《易经》,又称《周易》,(

(宾语前置句)

我国古代用于占、 卜的书。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组成。 )

6、假我数年。 (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7、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指礼、乐、射、御、数、术,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内容。)

8、绝四。(绝:杜绝。 )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揣测。

必:武断肯定。

固: 固执。

我:指自以为是。 )

10、所慎:齐,战,疾。(齐:同“斋”,斋戒。

战:

5、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以时:按时。 )

6、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谒:拜祭。)

(三)词类活用

1、唯子贡庐于冢上。(庐,名词用作动词,造庐。)

2、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

3、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4、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战争。

疾:疾病 。)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角落。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

12、则弗复也。(弗复:不再重复。 )

13、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弗乎:犹言“不行”。

病:

担忧。

没世:指死亡。 )

14、乃因史记作《春秋》(因:依据。 )

(三)词类活用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序,名词为动用法。)

2、推此类以绳当世。(绳,名词用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

孔子语鲁大师。(大师,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五)特殊句式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宾语前置句)

2、天王狩于河阳。(介词结构后置句)

(六)成语典故

1、韦编三绝

2、举一反三

(20-22)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乡,同“向”。 )

2、余祗回留之不能去。(祗回,同“低回” )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以:在。卒:死,去世。)

2、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服:服丧,守丧。)

3、相诀而去。(诀:告别。)

4、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百有余室:一百多家。 室, 家。)

5、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宗,名词用作动词,尊奉。 )

(四)古今异义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折中,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五)特殊句式

1、孔子葬鲁城北泗上。(省略句)

2、唯子贡庐于冢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1、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

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2、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

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3、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

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4、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

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

2 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5、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

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6、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队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7、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8、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9、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

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10、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

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11、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

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12、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

《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人后裔杞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殷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人后裔宋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加以验证了。”孔子考察周代对殷礼、殷代对夏礼所作的变动后,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周礼借鉴了夏、殷两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从周代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

13、孔子告诉鲁国的大师说:“乐曲的演奏

过程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的时候,一齐出来气势盛大;接着展开,和谐清纯,层次分明,连续不断,一直到乐章演奏完成。”“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审定各类乐曲的音调声律,使雅乐、颂乐分别恢复了原貌。”

14、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

等到孔子整理的时候,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可

3 以在礼节仪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颂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诗篇,中间搜罗叙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诗篇,往下包括记录周幽王、周厉王时礼乐残缺情景的诗篇。《诗经》全书从描写男女关系的诗篇开始,所以说:“《关雎》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过,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

句。弟子们听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20、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

四月己丑日去世。

21、孔子被安葬在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之

滨,弟子们都服三年之丧。三年心丧完毕,互相告别而离去,就最后痛哭一场,各人再次尽情致以求符合《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仪、音乐从此又可得到而称述记录,以此具备了王道的礼乐制度,编成了《礼》、《乐》、《书》、《诗》、《易》、《春秋》六经。

15、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他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像这样的话,我对《周易》就能融会贯通了。”

16、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授,弟子大约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经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之流的门徒,略微接受过学业的就更加众多了。

17、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不随意猜测,不固执己见,不孤陋寡闻,不突出自己。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18、孔子说:“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辈子而名声不被人们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了,我用什么将自己显现给后人呢?”于是利用鲁国史官的记载撰作《春秋》,上溯至鲁隐公,下讫于鲁哀公十四年,包括十二位君主。以鲁国为中心,以周王室为亲承的前朝,以殷代为隔朝的故旧,将道统贯穿于三代。简约精炼其中的文辞而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吴国、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但《春秋》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在践土的盟会实际上是他召来周天子,但《春秋》避讳此事写作“天王狩于河阳”:推衍这类《春秋》笔法来绳正当时的世道。《春秋》中褒贬的大义,后代有王者兴起的话,就能推广开来。《春秋》大义实行之后,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便都害怕了。

19、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有可以和别人相同处,就不独自决断。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

哀;有的人又留下。只有子贡在坟地上盖了房子继续服丧,前后总共六年,然后才离开。孔子弟子以及鲁国人前往依傍墓冢安家的有一百多户,因此取名叫孔里。鲁人世世代代相传一年四季按时供奉祭祀孔子的坟墓,而且儒生们还在孔子坟前讲习礼仪,举行乡饮大射之礼。孔子的坟地有一顷大。原先孔子住所的厅堂、弟子们的居室,后代就此建庙,收藏孔子的衣冠、琴瑟、车辆、书籍,一直到汉代经历二百多年仍没有毁坏。汉高祖经过鲁地,用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受封的诸侯王、卿、相到达鲁地,经常是先谒拜孔庙然后就任从政。

22、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

孔子世家赞范文第5篇

课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3-5)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6-11)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

第四部分(12-19)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

3、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

4、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军队临时驻扎。)

2、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

3、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讥:讽剌。

疾:弊病。)

4、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

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第五部分的影响。

第六部分(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1-5)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通“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3、师襄子辟席再拜(

4、几然而长(“几”通“颀”(二)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冒用。号:名称)

(三)词类活用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拢,靠近)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

(四)特殊句式

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6-11)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2、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

20-21)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22)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

)

“有”通“又”)

“辟”通“避”)

)

(料:计算。 量:量具。 平:

偷用、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 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匪同“非”)

)

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役的人。)

6、从者病,莫能兴。

7、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三)词类活用

1、楚救陈,军于城父。扎。)

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要、治理的意思。(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子路愠而见曰。

3、予一以贯之。

4、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5、人之不我信也。

6、人之不我行也。

7、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12-19)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上纪唐、虞之际,

2、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3、孔子语鲁大师。

4、所慎:齐,战

5、约其文辞而指博。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书上不曾有或不清楚的。)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书》之传。)

2、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质:指质朴。)

3、吾从周。(从:遵行。

4、古者《诗》三千余篇。三千余篇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

5、孔子晚而喜《易》1

(徒役:服劳(病:筋疲力尽。)

)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纲、经、)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下至秦缪。(缪,同“穆”。 )

(监,同“鉴”。 )

(大,同“太”。)

(11),疾。(齐,同“斋”。 )

(指:同“旨”。 )

。(《书传》:即《尚(文:指文采。

)

(司马迁关于古代有《诗》。(易:《易经》,又称《周易》,(

(宾语前置句)

我国古代用于占、 卜的书。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组成。 )

6、假我数年。 (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7、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指礼、乐、射、御、数、术,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内容。)

8、绝四。(绝:杜绝。 )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揣测。

必:武断肯定。

固: 固执。

我:指自以为是。 )

10、所慎:齐,战,疾。(齐:同“斋”,斋戒。

战:

5、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以时:按时。 )

6、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谒:拜祭。)

(三)词类活用

1、唯子贡庐于冢上。(庐,名词用作动词,造庐。)

2、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

3、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4、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战争。

疾:疾病 。)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角落。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

12、则弗复也。(弗复:不再重复。 )

13、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弗乎:犹言“不行”。

病:

担忧。

没世:指死亡。 )

14、乃因史记作《春秋》(因:依据。 )

(三)词类活用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序,名词为动用法。)

2、推此类以绳当世。(绳,名词用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

孔子语鲁大师。(大师,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五)特殊句式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宾语前置句)

2、天王狩于河阳。(介词结构后置句)

(六)成语典故

1、韦编三绝

2、举一反三

(20-22)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乡,同“向”。 )

2、余祗回留之不能去。(祗回,同“低回” )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以:在。卒:死,去世。)

2、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服:服丧,守丧。)

3、相诀而去。(诀:告别。)

4、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百有余室:一百多家。 室, 家。)

5、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宗,名词用作动词,尊奉。 )

(四)古今异义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折中,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五)特殊句式

1、孔子葬鲁城北泗上。(省略句)

2、唯子贡庐于冢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1、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

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2、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

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3、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

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4、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

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

2 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5、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

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6、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队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7、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8、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9、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

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10、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

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11、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

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12、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

《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人后裔杞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殷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人后裔宋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加以验证了。”孔子考察周代对殷礼、殷代对夏礼所作的变动后,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周礼借鉴了夏、殷两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从周代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

13、孔子告诉鲁国的大师说:“乐曲的演奏

过程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的时候,一齐出来气势盛大;接着展开,和谐清纯,层次分明,连续不断,一直到乐章演奏完成。”“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审定各类乐曲的音调声律,使雅乐、颂乐分别恢复了原貌。”

14、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

等到孔子整理的时候,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可

3 以在礼节仪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颂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诗篇,中间搜罗叙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诗篇,往下包括记录周幽王、周厉王时礼乐残缺情景的诗篇。《诗经》全书从描写男女关系的诗篇开始,所以说:“《关雎》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过,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

句。弟子们听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20、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

四月己丑日去世。

21、孔子被安葬在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之

滨,弟子们都服三年之丧。三年心丧完毕,互相告别而离去,就最后痛哭一场,各人再次尽情致以求符合《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仪、音乐从此又可得到而称述记录,以此具备了王道的礼乐制度,编成了《礼》、《乐》、《书》、《诗》、《易》、《春秋》六经。

15、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他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像这样的话,我对《周易》就能融会贯通了。”

16、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授,弟子大约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经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之流的门徒,略微接受过学业的就更加众多了。

17、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不随意猜测,不固执己见,不孤陋寡闻,不突出自己。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18、孔子说:“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辈子而名声不被人们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了,我用什么将自己显现给后人呢?”于是利用鲁国史官的记载撰作《春秋》,上溯至鲁隐公,下讫于鲁哀公十四年,包括十二位君主。以鲁国为中心,以周王室为亲承的前朝,以殷代为隔朝的故旧,将道统贯穿于三代。简约精炼其中的文辞而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吴国、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但《春秋》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在践土的盟会实际上是他召来周天子,但《春秋》避讳此事写作“天王狩于河阳”:推衍这类《春秋》笔法来绳正当时的世道。《春秋》中褒贬的大义,后代有王者兴起的话,就能推广开来。《春秋》大义实行之后,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便都害怕了。

19、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有可以和别人相同处,就不独自决断。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

哀;有的人又留下。只有子贡在坟地上盖了房子继续服丧,前后总共六年,然后才离开。孔子弟子以及鲁国人前往依傍墓冢安家的有一百多户,因此取名叫孔里。鲁人世世代代相传一年四季按时供奉祭祀孔子的坟墓,而且儒生们还在孔子坟前讲习礼仪,举行乡饮大射之礼。孔子的坟地有一顷大。原先孔子住所的厅堂、弟子们的居室,后代就此建庙,收藏孔子的衣冠、琴瑟、车辆、书籍,一直到汉代经历二百多年仍没有毁坏。汉高祖经过鲁地,用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受封的诸侯王、卿、相到达鲁地,经常是先谒拜孔庙然后就任从政。

22、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

孔子世家赞范文第6篇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道理,评价历史名人,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教学重点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1. 李贽的思想及其《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矛头指向。

2.《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评价孔子为“至圣”,可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 孔子像于 芝佛院》中却对尊孔子为“大圣”的“人人”给予毫不留情的批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短文二篇》,找到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二、了解孔子背景、生平,简介《孔子世家》

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原本 “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那时的孔子虽被“独尊”,但还未封“王”。后来在孔子的泽被下,孔子的后人果真世袭公爵,历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世家,证实了司马迁超前的历史眼光。

《孔子世家》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

第四部分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文情况;

第五部分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子世家赞》就是《孔子世家》的结尾部分。“赞”即“论赞”,是史传后面的评语,《史记》称“太史公曰”。

三、析读课文

反复诵读《孔子世家赞》,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悟读课文

1.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2. 文中哪个词语最能集中概括司马迁对孔子极度的仰慕、 崇敬和赞美之情?

至圣。

3. 司马迁赞孔子为 “至圣”的依据有哪些?

(1)依据孔氏书表现了孔子伟大的人格精神。

(2 )依据在孔子故里见到的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庙 、 车服、礼器)以及许多儒生按时在孔子家中虔诚演习礼仪的情景表现孔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依据与天下众多君王和贤人比较的结果表现孔子 至高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

4. 文中除了用“至圣”,赞美孔子的词还有“高山”“景行”, 你认为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名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并查找资料说说后世常用其表达怎样的含义。

相关文章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财务自查报告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财务及报账员,为了严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

1
2025-09-19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s("wzfz");上一篇: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1
2025-09-19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第1篇前 言为加强公司正规化管理,强化对员工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制定本《内部规章制度》,各...

1
2025-09-19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第1篇2、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3、党组织班子成员责任分工情况; 4、党费收缴情况; 5、发展党员情况;6、党员示...

1
2025-09-19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在筹备期的前10天里,请保持清晰的头脑,将组织形态(预计是多少人的组合)、组织名称(就是贵公司宝号)、股东人数...

1
2025-09-19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第1篇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2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

1
2025-09-19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2 汽车司机应持有有效驾驶证、行车证;不得驾驶与证件不相符合的车辆。不得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3 车辆不得...

1
2025-09-19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XXX同志,男,现年XX岁,大学学历,XX职称,现任XXXX,主要负责XXXXX。该同志自2014年8月份进入该岗位工作以来,...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