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4P+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2Hg+O2↑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2KCl+3O2↑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现象:同上,
分割线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现象:有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高温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分割线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高温
C+2CuO=====2Cu+CO2↑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2+C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NaOH+CO2===Na2CO3+H2O(也可为KOH)现象:不明显
CaCO3高温====CaO+CO2↑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Fe3O4+4CO====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FeO+CO===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Fe2O3+3CO====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分割线
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HCO3+HCl==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现象:有气体生成
以上四个反应,盐酸、硫酸都相似,后面两类就不赘述了,读者只需写出配平即可;硝酸一般具有氧化性,所以产物一般不为H2
跟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NaOH(或KOH)+H2SO4==Na2SO4+2H2O
现象:不明显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的Na换成K是一样的
Ca(OH)2+CO2==CaCO3↓+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2NaOH+SO2==Na2S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跟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
BaCl2+Na2CO3==BaCO3↓+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跟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跟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铜:
CuSO4?5H2O△====CuSO4+5H2O↑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AgNO3+NaCl==AgCl↓+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
2AgNO3+Na2SO4==Ag2SO4↓+2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补充化学方程式: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气变棕色
Ag+2HNO3(浓)==AgNO3+NO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Fe==3FeCl2
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2Na2O2(过氧化钠)+2H2O=4NaOH+O2
现象: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生成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
2Cu
+
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酸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 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4. 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科书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首先去认识一些常用仪器吧!
二、新课教学
常用仪器的分类。
常用仪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常用仪器(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用仪器(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几种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1. 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溶解少量固体。③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烧杯(烧瓶、锥形瓶)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②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4. 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一查二看三禁止):①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温度)。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汽易引起爆炸)。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嘴吹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气流将火焰压入灯内)。⑥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 玻璃棒
(1)用途:搅拌(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时引流、蘸取少量液体、转移固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6. 胶头滴管
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垂直悬空四不能):①使用滴管时应垂直悬空在容器正上方,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放。③用过的滴管不能随意丢弃在实验台上,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不用冲洗)。
7. 量筒
(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
(2)注意事项:①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②量筒底无“0”刻度。③不能加热。④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8. 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1)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 蒸发皿
(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2)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三、课堂小结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是我们今后做实验的基础。
第2课时
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一些常用仪器,了解了它们的用途和注意事项。今天,让我们走进实验室,了解一些化学药品,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新课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化学实验室图片(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去),认识常用药品,了解实验室守则,学习一些简单实验,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1-3 (1)用镊子夹取少量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让学生观看实验,然后提出问题:
①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②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19页,通过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①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②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联想与启示: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科书第19页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图1-25,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地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学生思考后教师明晰:
(1)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面上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溶液。 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2)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且缓慢地倒的目的是避免试剂流到试管外。 (3)手拿细口瓶倾倒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不慎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是为了防止某些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或挥发到空气中,同时打开多个试剂瓶后还容易盖错瓶塞。放回原处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使用时便于寻找。
3. 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②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结合教科书第19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常用倾倒法取用。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否则,读数不准确。
4. 滴管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内容,然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①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②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学生归纳、总结:
①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实验1-4 (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溶液变为红色)
(2)用10 mL量筒量取2 mL稀盐酸,加入实验1-3中盛有碳酸钠粉末(或石灰石)的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有大量气体产生)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和量筒、滴管的使用,并做了两个相关实验。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5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知道了怎样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也知道了怎样使用量筒和滴管。今天,我们就学习对物质的加热。
二、新课教学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实验主要使用什么仪器呢? 1.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提出问题
①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②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③ 怎样熄灭酒精灯?
(2)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1页相关内容,观察图1-
28、图1-29,回答问题。 (3)归纳总结
①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②酒精灯火焰的各层温度不一样,最外层温度最高,呈现白色。由实验1-5可知:处在外焰层的火焰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该用外焰。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 给物质加热
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cm、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结合图1-30,了解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在学生总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了解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的事项。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实验1-6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1-6,填写表格。
实验内容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现象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6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蓝色物质逐渐变黑
注意:进行给液体加热的训练时,建议用纸板等在距离试管口10 cm左右位置遮挡,以防液体喷出伤人。
三、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两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然后预习下节内容。
第4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连接仪器装置
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内容,让学生了解连接仪器装置的步骤,然后归纳。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1-7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连接,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要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检查,寻找原因,直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2. 洗涤玻璃仪器
提出问题: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23页相关内容,然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
1.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 2. 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仪器等。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教学重点:点的投影规律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特殊点和位置重影点。 教学方法:课件,教材,讲述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通过图片来判断投影的规律及空间位置
3、掌握三投影的基本特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
二、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1、特殊情况下,点有可能处于投影面上、投影轴上。
(1)在投影面上的点如图所示,点A、B、C分别处于V面、H面、W面上,它们的投影由此得出处于投影面上的点的投影性质: 1.点的一个投影与空间点本身重合2.点的另外两个投影,分别处于不同的投影轴上 。
(2)在投影轴上的点如图所示,当点D在OY轴上时,点D和它的水平投影、侧面投影重合于OY轴上,点D的正面投影位于原点。
2、两点的相对位置
X坐标确定左右相对位置 X值大者在左边 Y坐标确定前后相对位置 Y值大者在左边 Z坐标确定上下相对位置 Z值大者在左边
3、重影点的投影
当空间两点的某两个坐标值相等时,该两点处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投射线上,则这两点对该投影面的投影重合于一点。 (课堂小结)
1、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是什么?
2、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3、空间点的相对位置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4、点的空间直观图的作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1、作A(20,30,10)的直观图;
2、已知空间A(20,30,10),B点在A点上12mm,右8mm,前10mm,求作B点。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画点的投影和技巧,但有个别学生画点的投影有点模糊。
第十六课2.5 基本几何元素的投影(直线的投影)
教学目标:掌握直线的投影规律。 教学重点:直线的投影规律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空间位置和倾斜、垂直、平行的投影特性。 教学方法:课件,教材,讲述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通过图片来判断投影的规律及空间位置
3、掌握三投影的基本特性
一、直线
在绘制直线的投影图时,只要作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投影,再将两点的同面投影连接起来,即得到直线的三面投影。
二、直线的投影特性
1、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投影具有收缩性,投影变短线。
2、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投影具有真实性,投影实长现。
3、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投影具有积聚性,投影聚一点。
三、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1)一般位置直线:对于三个投影面均处于倾斜位置;
(2)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投影面倾斜。 (3)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平行于另外两投影面。
1、一般位置直线投影特性:
(1) 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是倾斜直线; (2) 投影长度均小于实长。
2、投影面平行线 (1)三种位置
正平线:平行于V面的直线; 水平线:平行于H面的直线; 侧平线:平行于W面的直线。 (2)投影特性:
① 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段反映实长的斜线;
② 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长度缩短。
3、投影面垂直线 (1)三种位置
正垂线:垂直于V面的直线; 铅垂线:垂直于H面的直线; 侧垂线:垂直于W面的直线。 (2)投影特性:
① 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② 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映实长。 总结与巩固(小结、考核知识点、作业等) (巩固练习) 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课堂小结)
1、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