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预习(精选7篇)
《白衣天使》预习 第1篇
《白衣天使》预习作业
一、相关知识问答
1、你觉得“白衣天使”是指的什么职业?答:
2、你知道5月12日是什么节日?设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谁?
答:。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诊.断优裕.结婚. 开拓. 低劣.跻.身哗.然申.请率.领 伦敦.
愚昧..污渍.聘.请遗嘱.缅.怀奠.基娇宠.不屑.舆.论
三、解释词语
1、诊断:
2、优裕:
3、开拓:
4、低劣:
5、跻身:
6、哗然:
7、少校:
8、巡视:
9、论坛:
10、表彰:
11、愚昧:
12、污渍:
13、聘请:
14、遗嘱:
15、缅怀:
16、奠基:
17、娇宠:
18、刊载:
19、朝野:
20、空前:
21、舆论:
22、先驱:
23、溘然长逝: 巡.视 刊载.论坛.嘱咐.谦恭.礼让表彰.
《白衣天使》预习 第2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中的词语,达到会读。
2 掌握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并
通过各种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1《朝花夕拾》
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 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
2《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3 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预习目标
1 回顾有关作者的相关知识。
2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处理课文中不懂得字音。 预习内容
(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预习,课前独立完成。) 1 文学常识
作者:鲁迅:原名-----------字----------,浙江-----------人,我国伟大的 --------家 ------------- 家 ------------- 家 。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作品: 小说集《 》《 》《 》
散文集 《 》
散文诗集 :《 》
杂文集 《 》《 》《 》等。
2把课文中难读和易读错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3 初读课文不少于三遍,并了解文中都写了什么事,并整理在下面。
二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学习成果
(这部分要求同学们课堂完成。分为:课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成果展示结论)
1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描写阿长的精彩的句子并整里在下面,同时边读边赏析,从而感知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或者细节等各方面赏析。
阿长人物形象:
2 小组交流讨论,组长组织准备展示
3 展示学习成果,同学们注意做好补充。(注意补充时要用红笔)
温馨祝福 :祝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阿长与山海经预习题
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完成下列习题:
1、查词典,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并给划线的字注音。
⑴憎恶:
⑵郑重():
⑶惶急():
⑷磨难():
⑸烦琐():
⑹骇():
⑺掳():
⑻灸():
⑼诘()问:
⑽哀悼():
⑾渴慕:
⑿疏懒:
⒀霹雳()():
⒁孤孀():
2、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播种预习行为 收获预习习惯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方法
本学年学校安排我带三年级英语。走进教室, 面对一脸茫然但又极其兴奋的同学们, 对于连续带了五年六年级英语的我来说, 感到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同学们有着强劲的学习劲头、旺盛的求知欲望, 担心的是面对一无所知的同学们该怎样进行教学。过了一段时间, 我的欣喜和担心全都一一应验了:同学们非常喜欢学英语, 但又不知该怎样学, 课前从来不预习, 有时对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感到惊讶, 有时对于老师的铺垫、引导不知所措, 师生配合不默契, 同学们的学习只凭着一腔热情, 无任何方法可言, 课堂效果不理想。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 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经过预习,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 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预习是学习活动中极为关键的环节, 精彩的教学活动应从预习开始。预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培养自学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 作了如下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越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教师往往在上新课时花心思去设计,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而忽略了对学生预习兴趣的激发。其实, 预习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有了兴致才能肯参与, 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英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只有活泼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 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 首先从形式上激趣。
1. 画一画。
让学生画出新授单词的图片, 对于一些颜色、动物、房间类, 或需要有一定情景性内容的预习, 可以让学生画下来。在绘画的过程中, 感知新知, 加深印象, 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 做一做。
这主要用于动词的预习, 根据课本中图片的提示, 运用恰当的动作来表现, 会使所学动词更加生动、形象、逼真。
3. 找一找。
将所学的单词如服装、文具、水果等物品, 找出相应的实物, 供课堂中展示、表演。利用实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物在展现之前最好装在布袋里, 能增加新鲜感、神秘感。
4. 串一串。
针对语音部分的预习, 可以让学生课前找出与新授内容相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单词, 串成一串串的“糖葫芦”, 新课中再把读音不同的单词摘掉, 这样一来, 零散的单词就有了规律可循。在读音上、拼写上、意义上触类旁通, 语音教学也就像动手串“糖葫芦”一样, 变得生动、有趣。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方法, 不同的方法能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使预习不再是强制性的任务, 而是一件趣事、乐事。
其次, 要让学生体验到由预习带来的成就感, 使之变为学习英语的内驱力。课堂上, 老师让预习好的同学带领大家学习, 让会读、读得好的同学作小老师领读单词或句子, 其他同学跟读;让准备好的同学起来表演, 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这样, 使作好预习的同学的成果展示出来, 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便树立起来了, 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从而使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英语的内驱力。而这一部分同学, 又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其他同学会争相效仿, 班级整体学习英语的氛围便会更加浓厚。
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兴趣取向。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预习方法。
二、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刚接触英语的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需要教师“授之以渔”。课前, 老师要针对新授内容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 明确预习要求。如对话的预习, 我通常会让学生用直线画出你会读的句子或单词, 用波浪线画出你不会读的句子或单词;根据上下文和图片猜一猜对话的意思;听录音, 试着读一读等, 然后在课堂中再进一步核对学生的猜想, 校正学生的读音。预习B部分单词时, 让学生通过看图或查资料了解其意思;看看单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 其中包含着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字母组合或单词;根据旧单词猜猜它的读音或者跟录音读单词等。等到学生学会了具体的预习方法, 以后只要告诉他所要预习的内容, 他们就会主动地用多种方法进行预习。
三、监督预习情况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家长的督促, 预习也是如此, 任务布置完之后, 监督要紧随其上,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监督。
1. 学生自我检查。
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 给自己打一个评价。如在预习课文时, 在会读的句子后打上“√”;预习单词时, 在会读的单词后画上笑脸等。最后数一数自己得了几个“√”或几张笑脸, 总体上给自己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2. 小组长检查。对于一些能够留有痕迹的预习任务, 交给小组长检查, 并把检查情况反馈给老师, 便于老师点评。
3. 教师课堂中检查。
并不是每节课中教师都要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检查, 而是在新授时不露痕迹地进行检查。如让学生读已学过的句子、单词;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图片、实物;让学生说出与之相类似、有关联的内容。根据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 就能检查出学生是否真正预习过。
4. 家长的督促。
通过与家长面谈或电话交流,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如听录音等预习, 小组长或教师不易检查, 就交给家长来完成。
规范预习流程 养成预习习惯 第4篇
1.知识与技能:会认“坏、扎”等八个生字,会写“扎、抓”等十个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初步引导学生珍惜朋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读熟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本课生字,读熟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闯关一:认
在文中圈出下列红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新词)
乐坏了 扎风筝 抓住 草莓 幸福 吵闹 受不了 松鼠 祝福一句话
1.学生圈字、读字。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偏旁加字:坏、筝、吵、莓、吵、抓
偏旁加笔画:扎
编儿歌:福:衣服靠在一口田旁
幸:土下一只羊少了一根毛
3.汇报识字方法。
4.小组长领读生字。
5.识字游戏:放风筝
6.奖励故事:(视频:课文视频)
(设计意图:认识生字是学习课文的前提,因而,学生要在预习最初学会生字,为下面的读文做好准备。识字在低年级是重中之重,识字方法的渗透便显得特别重要,从开始的“圈”字到后来的“读”字,无不是为认字做铺垫,也真正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当然,识字方法还有很多,如:猜谜语、做一些动作、换一换……认字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一些,如:摘苹果,抓气球……课文视频的插入,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可以起到范读的作用,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一举多得的妙处。)
二、闯关二:读
在文中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小组内接读课文,小组长领读,选出读得好的继续领读,然后再选出读得好的领读,以此往后。
1.学生标自然段序号。
2.小组内接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自主性,为今后学生课下自主预习课文做好铺垫。)
三、闯关三:思
1.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事?她们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结果如何?
(学生交流)
2.课文内容小提示。
课件:小熊和松鼠因为成了好朋友,后来因为发生了矛盾,最后又通过成了好朋友的故事。
3.学生根据提示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是初学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学生独立总结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给出一些提示语或关联词,帮助学生把课文主要内容说清楚、说完整。)
四、闯关四:写
课件出示:坏 松 扎 抓 祝 福 句 幸
1.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当当小老师告诉大家。
2.老师提示前六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写时应注意左边占的空要小一些。
3.师范写:抓
4.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5.同座互相改正,选出好的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俗话说:字如其人。因而,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遵循“坐不端正不写字,写字既是练字时”的原则,因而教师的范写不可缺少,另外,我让学生同桌互相改正,对写得好的进行展示。这样,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自信心,让其体验到写好字后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成功是成功之母”。)
板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抓扎 zā zhā
漂 piāo piào
初中英语预习资料以及预习方法 第5篇
1) be back / in / out 回来/在家/外出
2) be at home / work 在家/上班
3) be good at 善于,擅长于
4) be careful of 当心,注意,仔细
5) be covered with 被……覆盖
6) be ready for 为……作好准备
7) be surprised at 对……感到惊讶
8)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9) be born 出生
10) be on 在进行,在上演, (灯)亮着
11) be able to do sth. 能够做……
12) be afraid of (to do sth. / that ...) 害怕……(不敢做……,恐怕……)
13) be angry with sb. 生某人的气
14) be pleased with 对……感到高兴(满意)
15) be famous for 以……而著名
16) be strict in (with) (对工作、对人)严格要求
17) be from 来自……,……地方人
18) be hungry / thirsty / tired 饿了/渴了/累了
19) be worried about 担心……
20) be (well) worth doing (非常)值得做……
21) be covered with 被……所覆盖
22) be in (great) need of (很)需要
23) be in trouble 处于困境中
24) be glad to do sth. 很高兴做……
25) be late for ……迟到
26) be made of (from) 由……制成
27) be satisfied with 对……感到满意
28) be free 空闲的,有空
29) be (ill) in bed 卧病在床
初三化学预习要点以及预习试卷 第6篇
元素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元素符号,才能为学好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多同学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因此,在预习过程中要提前消化,把一些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并试着梳理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使下一步的学习降低难度。
三,常见物质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制取装置、原理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四,质量守恒定律
提高预习效率加快预习节奏的论文 第7篇
摘要:先学后教能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先学后教;高效预习;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从抓学生的预习效果做起,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遇到许多难题,诸如如何减少教师的话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预习效果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初中科学教材的特点:从知识本位走向知识过程和文化的统一;从学科本位走向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统一,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过程的方法并重。强调课程应基于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方式、语言发展和文化背景,重视学生的经验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统一于科学探究之中。虽然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却削弱了课本的可读性。学生看课本就像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找不准规律,没有详细明确的辅导书,学生的成绩就很难进步。
在这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有差距的情况下,笔者借鉴了永威的教学模式,既课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预习,但时间很短。但在运用这种预习模式时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1.学生会做的不讲,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有时候教师耐不住性子总想把知识讲给学生听,占用了学生的思考空间。
2.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一用“先学后教”就能显灵。刚开始,学生并不领情,如何让他们参与到预习之中,积极思考、勤于动脑成了一大难题。
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次一让学生预习,学生总是借机说话或者休息。
4.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预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如果学生每节课都高度紧张,课后又有大量作业,时间长了学生就难以承受。
5.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这些学生都束手无策。
二、先学后教的实质
先教后学就是把把孩子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欲望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如独立思考,动手拭错,自我纠正等)完全交给孩子,把孩子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自己去吸纳、去搏斗,一句话,就是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为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参谋”和“顾问”。
有些学校之所以能实践成功,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论,而且用实践去证实自己的理论。他们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而是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去创造解决教育问题的办法,注重对问题的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然后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使它不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有利于学生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能把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考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学生课前预习过,教师讲的内容和板书在学生心中已经大致掌握,所以学生在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教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
四、如何预习
1.编好导学稿,引导学生自学
编写导学稿,发挥集体备课组的作用,教师们轮流编教案、学案。
另外作业本上的作业也可以布置学生晚上自修时做,让学生学会思考、钻研、创新。
2.布置小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问题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解决,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时产生的现象,理解并解释这些现象,知识点的掌握才能巩固。所以周六、日经常布置一些小实验,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双休日生活。如《光的折射和反射》布置学生买个放大镜,做一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每次预习,除了敦促学生加快速度积极动脑外,还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1)概览:预习开始的时刻,原原本本把所要学的.内容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新课的概念内涵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读过之后懂不懂?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2)明了目的:学生要学哪些知识点,哪些是重点。(3)细阅:划出各知识点,找出重点,做好疑难记号。经历阅读预习以后仍不明白的内容,不用强求明白,把它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4)拓展:阅读课外知识,如书上的阅读材料,课外有关的轶闻趣事。(5)目的竣工:试着完成作业本上和导学稿上的作业,如能完成,预习的目的就基本达到。
4.进行第二次备课,完成“实践到再认识”的提升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本,导学稿初步批改,掌握学生的疑难之处。批改分全批全改,部分批改,现批现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掌握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动向,把问题及时地展示出来。教师的备课在被付诸于教学实践时,由于有些内容和问题在设计教案时难以准确预料,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这就有必要进行第二次备课,对原来的教案进行修改、补充。
第二次备课主要是根据现代教学认识论提出的,它遵循和反映现代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既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的认识过程应遵循由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备课便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安排和管理课堂教学。但是第一次备课仅仅体现了“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并没有完成教学的理性认识过程。因此,只重视第一次备课的过程是不够的。第二次备课是由“实践到再认识”的再认识。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对教学中所用到的有关知识和原理进行再认识,从中得到的一些新的认识,总结出某些教学的规则和特点。教师通过第二次备课,可以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并能根据信息,尽快地对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作出质的判断和量的分析。如估计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和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是否适当,教学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的进度是否合理等等。教师通过第二次备课获得信息反馈,既是对第一次备课的认识效果进行评价,又能根据教学实践,及时总结自己教学的优缺点,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甚至提出有一定创造性的见解,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实施先学后教,有效预习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所提高,教学成绩也在不断提升。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需要进一步的适应,预习节奏还有待进一步加快,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先学后教,预习是关键。如何预习,加快预习节奏,提高预习效率,是我们初中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初中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我们有必要对这一课题通过实践加以研究,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华.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策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sylviamroberts著.赵丽,刘冷馨,朱晓文译.学习型学校的专业发展――合作活动和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