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2011年10月27日下午在钟楼实验中学钟楼区语文教研室组织了协进组活动,由唐茂英、李海鸿、刘薇分别执教了《济南的冬天》、《甜甜的泥土》、《背影》。
本人就刘薇执教的《背影》发表一些看法,以便进一步交流,服务于现实的教学活动。
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反思一下《背影》教得是否对、全、透。教者似乎有两个教学内容:
1、抓住“背影”这一线索,梳理全文基本内容,并且进一步抓住“最不能忘怀的背影”和“人物矛盾处”来体会父子情深;
2、体会生活中的深情。
从思维角度来审视教学内容,大家不难发现教者未从写法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不够全;但就已教的内容而言,教者先设计了“听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用-------时(中)的背影’来概括”的板块,然后又设计“哪一次的背影是文中的我’最不能忘记的?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和“请结合课文,找出这样的矛盾并说说其对表现父子情深的作用吗?”两个板块,最后又设计了“请选择生活中难以忘怀的背影、眼神写一写”联系现实的板块,文本内容的把握由浅到深,由文本到现实生活,文本的把握是准确而透彻的,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经过这课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生活的能力以及感恩亲情的思想觉悟都会有所提高。
以上从总体设计来看,还可从细节来看。 教者在第二板块的教学中,得出了父亲的背影是“努力、艰难、蹒跚、沉重”感悟,这是对的,但始终未得出“惨淡”的背影的感悟,父亲在当时家中已负债,又下岗,但仍不忘关爱我,这也是我目睹父亲艰难买橘子多次流泪的主要原因,这个地方教者体会得不够透彻。 其次,从教学效果来看,本人还有三点意见提出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1、两次总结不够,即“怎样的背影”以及“人物矛盾处”应该有体现逻辑思维分类梳理,让学生好记、好理解;
2、朗读得不够;
课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我讲的是长春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学期第15课 口袋游戏,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作为小学年龄中年段,自主意识逐渐强烈,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要敢于放手,指导自学,学会研究,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小成人的内需。体验学习的快感和成功。喜欢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本节课就是让学生玩,在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寓教于乐!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针法,使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制作沙包。
2、对手工缝制具有浓厚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
3、增强劳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学生通过缝口袋的练习,掌握最基本的一些针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形状的棉布,找到合适的手针针法,并提高针法技巧。
教学方法:以教师引导为主,讲授为辅;学生自主实践为主,模仿为辅。 教具与学具准备:
课件、针线、剪刀、布块、玉米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能告诉教师你们下课都喜欢玩些什么吗? 学生:我喜欢跳绳。 学生:我喜欢踢毽子。 学生:我喜欢玩口袋包。 教师:看看这些同学,他们在做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做各种游戏)
教师:他们玩得开心吗? 学生:开心。
2、教师:是啊,课间游戏既开心有趣,又有益于我们身体的健康。大家想亲手做个口袋课间用口袋玩游戏吗? 学生:想。
3.教师: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亲身体验一下自己缝制口袋的过程。 4.板书:口袋游戏 学习针法,掌握技巧。
各位同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一下吧。
(1).做口袋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缝口袋有哪些步骤? (3)、每个步骤有哪些注意点?
1.提问:你知道做口袋需要哪些材料吗? 针线、剪刀、布块、玉米粒等
提问:那你知道怎样用针线把布缝合起来吗?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并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
3.谢谢这几位同学。其实,手缝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种基本技法。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看后组织交流: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得都非常认真。
下面谁来说说我一共介绍了哪几种针法,(攻针法、回针法、斜针法)分别是怎样缝的?分别指名说说
4. 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手缝的三种基本方法。我们用这三种针法进行缝合的话,斜针是最结实的,其次是回针,最后才是平针。 三.自行设计、制作口袋。
1.同学们,下面我们就运用这几种针法来缝制一个口袋,好吗? 思考:缝制口袋需要哪几个步骤呢?
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裁剪、对折、 缝合(留口)、翻面、装沙、封口
同学们概括得很好。其实,要想缝制好一个口袋,只记住这些步骤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注意许多细节。老师也做了一个口袋,请同学们仔细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看后学生回答:
裁剪:大小适中 对折:正面朝里 缝合(留口):紧密、匀称 翻面:完全 装沙:适量
封口:不留毛边
3、 其实,口袋不仅仅是方形的。待会儿大家也要动动脑筋,发挥想象,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做一个口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得最美观。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我们还要评选最佳口袋呢。特别提醒,大家一定注意针脚要紧密,针距要匀称哦。好了,就请大家动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动手制作,小组内互帮互教,老师巡视指导解答。
展示评议、总结交流。 1.小组评议。
我看有很多同学已经做好口袋。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你们小组里面做得最美观的作品,拿上来比一比,展示展示。 学生评出小组里的最佳作品。 2.全班展示交流。
(由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交流缝口袋的经验。每个小组一一展示。) 3. 那你们心目中的最佳口袋是哪一个呢?谁来说说。 学生提议,评选。
刚才,同学们主要是从花样和形状上来评价的,那到底缝得怎么样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做小评委,仔细看看。 (小评委们开始仔细观察,热烈讨论,最后宣布结果)
老师:好,这几个口袋就被评为今天的最佳口袋,他们的主人获得缝口袋小能手称号。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五.游戏活动,体验快乐。
同学们,想不想用亲手做的口袋做自己喜欢的游戏? 学生:想。
老师:是啊,口袋不仅要美观,还要结实。那好,下面我们来玩口袋,看看谁的最结实好用。 学生自由玩口袋游戏。 六.总结、拓展。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手缝的三种基本方法,亲手制作了口袋,还用自己缝制的口袋玩了有趣的游戏。课后,大家还可以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技能继续制作口袋,也可以缝制其他一些东西,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1. 到室外去,用自制的口袋开展游戏活动。
课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兴趣;词性;重复
目前,英语词汇的识记对高中生而言,仍旧是一大难点。很多学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识记,结果收效甚微,遗忘非常快。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是教师引导不得法,一味强调要多读、多写、多背,也不注意方法技巧的传授,导致学生渐渐丧失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待单词也是机械记忆,不注意总结规律,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心应落在语法上,以致于对词汇缺乏足够的认识,结果自然是是事倍功半。
英语词汇的学习是学习这门语言的基础,词汇本身的积累,也关乎到词汇本身的扩大作用。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L.Ron Hubbar 先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就像砖头是建筑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一样。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寡和牢固与否,直接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他思想表达的丰富与准确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词汇量的掌握就代表外语水平。英语的词汇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听力,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尤其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需要词汇量的积累来达到高考拿高分的目的。经验证明,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落后,或干脆放弃了英语学习,就是由于他们从一开始就懒于记忆生词,没有大量使用过词汇。谈到这么一点,我们就必须考虑到如何扩大词汇量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最基础的环节 ,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使大脑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学生有了对词汇学习的兴趣 , 加上教师进行适时科学的引导 , 便为语法和其他技能方面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的单词表中,一系列的单词和短语都可以根据词的读音,词义和词形来进行趣味记忆。根据词的读音(英汉结合法)记忆的有 :ambition[?m?bi??n]“俺必胜”的汉语意思是“雄心壮志”,beneficial][?beni?fi??l]“拜你肥硕”的汉语意思是“有益的”,shark[??唬?k]“杀客”的汉语意思是“鲨鱼或坑蒙拐骗的人”, yell[jel] “吆”的汉语意思是“叫喊”,cafeteria[?k?fi?ti?ri?] “咖啡甜”的汉语意思是“自助餐”等词都可以用这种有趣的英汉读音结合来记忆。根据词的词义组合记忆的有:sit around 坐成一圈即“闲坐着”,upside down 上下的面即“上下翻滚”,fortnight 十四个晚上即“两星期”。根据词形记忆的有 dry up( 河流,井 ) 的干涸,字母 U 就像一口井;comb 梳子中的字母 m 就像一把梳子,queue 中的 ueue 就代表人们在“排队”,shore 的词义是海滨,字母组合中的 s 就像一个美女,h 就像一个挺拔的男子,O 代表大海,re 是人,这样记忆比较形象有趣,学生容易掌握。
二、在英语单词的学习中 , 词性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记住一定量的单词 , 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一些单词,究其原因 , 大多学生没有重视到英语单词词性的重要性,所以 , 在考试和日常的运用中 , 常常会出现词性用错的尴尬局面。在人教版高中学生用书的 Appendices 部分有各单元生词和习惯用语表,教师在要求学生抄写单词时一定要强化学生对词性的记忆,这有助于学生做短文改错和写作题型,例如, Get me a glass of water. 给我一杯水。这里的 Water 是名词 ; He went out to water the plants. 他出去给植物浇水。这里的 water 是动词。词义记忆的完整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读阅读理解的能力,例如,短语 leavealone有 leave sth alone 的词义是“不管,别惹”,leave sb alone 的词义是 “让某人一个人呆着或和某人单独在一起 ”, 如果词义记忆不完整就无法在特定的语境下理解句子,段落以及全文的主旨。记忆词性词义的完整性归根结底在于学生的勤奋和认真,有一句英文谚语讲到“If the short cut to learning, it also must be diligent.”如果学习有捷径 ,那也一定是勤奋。
三、重复是记忆之母,也是记忆英语单词极其有效的方法,而恰当的重复记忆能促进单词信息加工和变短时记忆为长期记忆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所读篇章有难有易,但仔细观察发现一本练习册做下来一些词汇和短语反复出现多次,即高频词汇,如任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的轻巧夺冠练习册的阅读理解部分出现多次的词汇有:burst vi./n. 突然发生 , 爆裂;slip v. 滑动 , 滑落;忽略;campus n. 校园;transform v. 转变 , 变革;变换;transplant v. 移植;transport vt. 运输 , 运送 n. 运输 ,运输工具;shift v. 转移;转动;转变;vary v. 变化 , 改变;使多样化; swallow v. 吞下 , 咽下 n. 燕子 ;mild a. 温暖的 , 暖和的;温柔的 , 味淡的; insignificant a. 无意义的 , 无足轻重的;无价值的;absolute a. 绝对的 ,无条件的;完全的;catalog n. 目录(册)v. 编目;extinct a. 绝灭的 , 熄灭的;extraordinary a. 不平常的, 特别的, 非凡的alcohol n. 含酒精的饮料,酒精;appeal n./vi. 呼吁 , 恳求;appreciate vt. 重视 , 赏识 , 欣赏等词,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发展学生善于累计常见词汇短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做好笔记反复记忆的习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常用词,高频词,逐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准确率。
课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内容 : 宾语从句
目标:
再现该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梳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思维整合。 准备: ppt.. 过程:
呈现复习的内容在ppt. 上。
一、什么叫宾语从句 ?
简单的说 , 宾语从句就是一个从句
(从句是主句的一个成分) 或是几个充当主句中的宾语成分。说明白了吗?(主句是全句的主干) 宾语从句的类型之一
1. 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That只有语法作用,没有实在的意义,在口语和非正式文体中可以省略。例如:
He said (that) he wanted to stay at home. She doesn’t know (that) she is seriously ill. I am sure (that) he will succeed.
注意:在某些句型中,特别是带复合宾语的句子中,that 引导的从句常常移到后面去,前面用一个 it 作形式上的宾语。(但是,有时 it 也可以省略)
e.g. We all thought it a pity that she couldn’t come .宾语从句的类型之二
由一般疑问句转换而来的宾语从句,用 whether 或 if 引导,并且两词可以互用。但是 whether 可以和 or not 连用,而 if 不能。e.g .
Does she still live there ? I want to know . I want to know whether ( if ) she still lives there. Can you come ? Please tell me . Please tell me whether you can come or not .
主要类型之三
由特殊疑问句变来的宾语从句,由特殊疑问词 who 、 whom 、 whose 、 which 、when 、 where 、 why 、 how 等引导 。e.g .
Whose book is it ? I don’t know .
I don’t know whose book it is .
What is happening ? The teacher asked .
The teacher asked what was happening .
Where does our English teacher live ? Do you know ? Do you know where our English teacher lives ?
Why can you play the piano so well? He wants to know . He wants to know why you can play the piano so well . 注意情况之一 引导词 :
1.由陈述句变来的宾语从句,用连词 that 等引导,并且在口语中常常省略此词:
e.g He said ( that )he had a new dictionary . I know ( that ) Lucy can play football very well . 但是,如果 that 引导的是几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宾语从句时,最后一个 that 不能省略。
e.g
I know ( that ) Tom comes from France and that he teaches in Guilin now .注意情况之二
语句的顺序 :
无论主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宾语从句都是运用陈述句的语序,即是“引导词+主语+谓语+其他” 。
1 When did the train leave ? I want to know .
I want to know when the train left . 2 Does the shop close at six every day ?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if/ whether the shop closes at six every day?
3 The bank is near the hotel .She said. She said (that) the bank was near the hotel.
注意情况之三
时态的变化
3.如果宾语从句所叙述的是客观事实、格言、科学真理等时,从句时态不受主句限制,用一般现在时。如:
Everyone knew there are sixty minutes in an hour . 大家都知道一小时是60分钟。(客观事实) She said that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 她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格言) He said that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 他说光比声音传播快。(科学真理)
注意情况之四
标点符号 :
宾语从句末尾的标点符号由主句决定,不受从句的限制。如果主句是陈述句或者是祈使句时用句号;而主句是疑问句时,句末则用问号。
e.g
Can you help me ? He asked me .(主句是陈述句) He asked me if / whether I could help him .
Where is Li Ping ? Do you know ? (主句是疑问句)
Do you know where Li Ping is ?
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 ? Please tell me .(主句是祈使句)
Please tell me what color you like best .
How old are you ? Would you please tell the teacher ?(主句是疑问句) Would you please tell the teacher how old you are ?
注意情况之五
宾语从句的否定形式 :
一般而言,宾语从句的否定式与一般句子的否定式是一样的。但若主句谓语动词是 think 、 expect 、 believe 、 guess 、 imagine 、 suppose 等表示“认为,猜想”的心里活动的词时,一般要把宾语从句中的否定式转移到主句中,即否定前移.e.g. I don’t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 I don’t believe she will lend you the money . 我认为不会下雨。我相信她不会借钱给你。
但是,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 hope ,则不适用于此规则。 e.g . I hope he won’t come .
注意:如果主句主语不是I (we) , 则not 不前移。如:
She thinks her answer is right .
她认为她的答案正确。
She thinks her answer isn’t right . 她认为她的答案不正确。 注意情况之六
宾语从句中的特殊情形 :
在把简单句变为复合句的练习中,千万要注意: 1.句式的转变:若原句是祈使句,不能用宾语从句改写,而应该用 “ ask sb. to do sth. ” 的句式。
e.g .
Don’t open the door . (用 they 作主语改写句子)
They ask us not to open the door .
2.代词的变化:如果将某人的原话变为宾语从句时,我们就应该考虑代词的变化。
“Can you help me ? ” He asked me
He asked me if / whether I could help him . e.g “ I come from Canada ” , Lucy says .
Lucy says that she comes from Canada . 3.若由一般疑问句或特殊疑问句变为宾语从句,应该用陈述句语序。具体如下:当助动词是 does 或 did 时,要去掉助动词,并把动词恢复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或过去式;当是其它的助动词时,则要把这些助动词放在主语的后面。
e.g I asked Tom , “ What do you like best ? ”
I asked Tom what he liked best .(去掉了do ,like 恢复为liked)
The teacher asked me : “ Have you read the book ? ”
The teacher asked me if I had read the book .(助动词have放在主语I后并主句时态保持一致变为had)
He asked , “ Who can carry the box ? ”
He asked who could carry the box . 专
项
训
练
一、单项选择
1、Do you know how much hot water ________ ? A.Mum is needed
B.does Mum need C.Mum needs
D.did Mum need
2、Can you tell me ________? A.where he is
B.where is he C.he is where
D.what is he
3、I didn’t know how ________ to London?
A.would they go
B.are they going C.they would go
D.they are going
4、I want to know how long ________ . A.has he been back
B.has he come back C.he has been back
D.he has come back
5、Do you know ________ ? A.what the news are
B.what is the news C.what the news is
D.what are the news 6. ________ is true that she may fall behind the others. A. There
B. This
C. That
D. It 7.The foreign friends think ________ the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A. that
B. if
C. since
D. because 8.I’d like to know ________ Chinese. A. when he began to learn
B. when did he begin to learn C. when did he begin learning
D. for how long he began to learn 9.The teacher asked us ________ the classroom after school. A. cleaned
B. clean
C. to clean
D. cleans
二、汉译英
1、我认为他的答案不对。
I don’t think his answer ______ ______.
2、我想知道今天晚上还有没有去北京的火车。
I want to know _________ there is a train to Beijing.
3、叔叔说他正在写一本新小说。
Uncle said that he ______ _______ a new novel.
4、 杰克说他有重要事情要做。
Jack said he _______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本课小结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类型
1.由that引导
2.由连词whether和if引导
3.由代词或者副词引导
三、注意情况
1.引导词 2.语句顺序 3.时态变化 4.标点符号
5.否定形式 6.特殊情形
四、巩固练习
家庭作业
仔细阅读:知识点四 宾语从句(P174) 完成练习19----32(P181)
课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在给学生“减负”的教育大背景下,作为数学老师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让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的,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深究的问题,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计算历来被公认为最枯燥无味的知识,然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它的重要作用又常常显示了它的重要地位。它简单但又容易出错,一直以来是围绕数学老师们的难题。怎么办?我认为将复杂的计算简单化,便不失为经验之谈。
在课改以前的教学中,有老师以为,计算教学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法则,掌握计算方法,反复“练习“,只要能做对就可以了。常听一些老教师这样说:“熟能生巧”,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了,计算学习只要多练、多做,弄得滚瓜烂熟,自然就找到了一些窍门,学习成绩也就能跟着提高了。但是,“熟能生巧”果真能作为计算学习的普遍规律吗?计算教学真的不必要再费工夫去理解其中的算理?教学中也只是一带而过就行了吗?其实,理解算理和抽象的算法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最基础的理论知识,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在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按照计算的法则去进行计算并不困难,因为大多数的学生在很多的模仿和机械地套用后很快就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但这仅仅是教会了学生计算而没有形成运算。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建立“运算”的意识,自主地去发现计算的法则。对于数学来说,熟能生巧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了,西方的数学家和教育家大多也都认为理解最重重。事实也说明,只有被理解的数学概念,技能和原理,再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才能保持永久的记忆,才能使“巧”转变成“熟”。
在现在的新教材中,把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了一起,把学生从复杂枯燥的计算教学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的计算结果,而是更充分的发掘计算教学的内在规律。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时,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一个订奶的场景:“一份牛奶一个月28元,一年要花多少元?”在教材中列举了几种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的方法:一种是估算和推理的方法:28x10=280,12比10大,那么28x12一定比280多,可能是300多;第二种是转化的方法,把一年的12个月分开算,先算半年的价钱,再算一年的价钱,把28x12转化成28x6x2;第三种也是转化的方法,其实也就是四年级学习的乘法的分配律,把28x12转化成了28x10+28x2,最后在这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引出笔算的方法。学生可以借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把不太了解的问题转化成了自身熟悉的问题,并在一步步的探讨中逐渐地理解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方便。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主体意义上的真正发展。同时又增强了更深一进的记忆。
在计算教学中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度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例如在一年级教材“9+几”的教学中,先贴出一盒可以放10个桃子而只放9个的图片,再出示又买了4个(单贴4个桃子),问:共有多少个桃子?在一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结构上,他们会很快就能说出“9+4”,但不能很快说出得数,在这个时候,不能像高年级同学那样可以放手让他们自主去探索其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想办法并让学生到黑板前动手摆一摆,放一放。他们很容易地想出把外面的1个桃子放在盒子里,正好凑成了10个。再和外面剩下的3个合在一起就是13个。在以上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了摆桃子的过程,理解了把9凑成10的道理,为学生计算较大数时奠定了基础。摆桃子作为理解算理的一种方式呈现目的是为学生计算方法的运用建立了表象,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归纳也是为以后依据这种特定的规则进行计算的。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的同时,还要做到计算仔细和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自我检查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中一项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通过耳濡目染教之有效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一点一滴逐步积累,经常培养才能得以形成。教师可举实例向学生说明,如果是科学家或制造飞机的工程师由于一时疏忽,又因为检查不严密,他们产生的错误将会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以此告诫学生,保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是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着要保障;同时做好细致的自我检查是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要求家长检查签字的方法,改为学生自查签字,具体做法是:当天作业或练习完成后,自已检查,次数不限,但要求最后用笔写上“已自查,错误处,更正如下。”这样坚持下来,则一次比一次要求高,原来检查不出错误的逐步能发现错误,原来细心检查的同学在以后中能避免出错。
课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第三课时(
)
教学内容: 负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使学生学会正负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课型:练习课
教具学具:计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300:______
+0.2:______
+1:______
-0.735:______ 2.写出下列各数。
负三十二:______
负六分之五:______
负四点五二:______
正零点零四:______ 3.填一填。
①数轴上0右边的数是( )数,左边的数是( )数。
②数轴上从0往右数越来越( ),从0往左数越来越( )。 ③负数都比正数( )。
④如果向东走用正数表示,那么向西走用( )表示。
⑤如果向南走6米记作-6米,那么-3米表示( )。1.零下17摄氏度记作(
);零上80摄氏度记作(
),这两个温度相差(
)℃。
4.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34米,它的海拔高度为(
)米;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读作(
)米。
5.汽油的凝固点是-18℃,表示汽油的凝固温度比0℃低(
)℃。电视台播报天气预报时,画面上显示23℃,表示气温比(
)℃高23℃。
6.某天早晨的气温是-3℃,中午的气温比早晨上升了7℃,中午的气温是(
)℃;晚上的气温比中午的气温又下降了5℃,晚上的气温是(
)℃。
二、巩固练习。 1.判断题。
①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 )
②-1是最大的负数。
( ) ③0℃表示没有温度。
( )
④数轴上,-2在-1的左边。
( )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2.5
-
-1.5
-6 3.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1.5 -3.8 0 -4 -10 15 ( )<( )<( )<( )<( )<( )<( )
4.一艘潜艇的高度是-60m,一条鲨鱼在潜艇上方25m处,鲨鱼的高度是多少?
三、小结
1.回顾本单元重点知识 2.鼓励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