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精选9篇)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篇
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熟悉课本。
2.通过课标导读使学生明确复习重点
3.中考零距离使学生直接感受中考
教学过程
一、生齐读课文,导入新课
二、课标导读:
1.翻开《三年中考三年模拟》P1,指定生甲读“考点直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2.知识串讲(教师)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
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
(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
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
(3)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P4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
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
4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
(2)目的:保家卫国
(3)出兵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5、问答题: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第3课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时间:1950年内容:P1
2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3、记忆指导
一件大事开国大典
一种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及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一个启示土改启示
两条线索成立和巩固
两部法律 《共同纲领》 《土地改革法》
两个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三个意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p
4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p4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p1
3中考零距离
《三年中考三年模拟》P2 实例解析
三、巩固练习
《三年中考三年模拟》P2 三年中考解析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理解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目标
1.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2.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容也比较熟悉。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新中国政权的巩固”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2、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及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抗美援朝战争
【师】: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简单讲述】抗美援朝的战况。(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展示图示:《中朝部队三年战绩表》)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补充】: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
(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
(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4.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活动3【练习】论从史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师】: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活动4【练习】思维拓展
(二)土地改革运动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个框题:土地改革运动,思考: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 1953年7月。)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 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3、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提问】: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
(三)镇压镇压革命运动:(了解)
1、时间:1950年10月——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2、政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活动5【练习】课堂小结
三、结束新课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篇
一、开国大典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的成立
2、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标志性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目的:为筹建新中国。会议主要内容是:①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③大会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确定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首都是北京(把北平改为北京);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答:①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司令员率军赴朝作战。
2.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10月25日成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3.意义:国内: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国际: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气焰,维护了世界和亚洲的和平。
4、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有:堵枪眼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被烈火烧死的是邱少云。第3课 土地改革 1、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2、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问题
(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年指的是什么时期?解放战争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指的是什么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时期?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2)、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3),中共是如何巩固政权的?成果如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方面说明)政治上,抗美援朝。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经济上,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军事上,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17国建交。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1、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内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超额完成各项任务。
2、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物质基础
3、毛泽东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长江第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4、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的意义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证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手工业形式: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采用赎买的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意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5)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4篇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同步练习
姓名学号
学习要点: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
2(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3)内容:①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③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④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
(3)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P44、西藏和平解放:
⑴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⑵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
4二、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
(2)目的:保家卫国
(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⑹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3、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三、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⑴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①颁布时间:1950年
②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P1
2③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意义:
⑴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⑵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⑶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⑷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同步达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3、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凑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B.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D.有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6、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
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新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8、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9、下列语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0、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BCD12、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13、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A.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14、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5、右图农民所作所为的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共“八大”决议
16、对于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B.土地归集体所有C.土地归农民所有D.土地归公社所有 17、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B.抗美援朝开始C.新中国成立D.土地改革完成18、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巩固人民政权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抗美援朝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20、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材料分析。
1、阅读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
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⑴“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⑵“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⑶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2、分析图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跨过鸭绿江朝鲜战场图示抗美援朝纪念碑抗美援朝纪念章
回答:
⑴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同时美国直接干涉新中国内政的事件是什么?
⑵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谁?你还能举出以前学过得他的事迹吗?
⑶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5篇
八年级历史
赵红霞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等基本内容;通过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与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表象分析掌握历史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图文结合进行复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系统整和,形成完整的历史框架,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自主学习,竞赛学习,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要让学生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2.体会志愿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教学重点: ①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②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③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教学难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学方法: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复习型 课时设计:1课时
复习过程: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现代史阶段。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根据回家所做的复习学案将上面的内容进行整合,一起复习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知识梳理】 第一课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该会议的主要内容为: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为: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二课
1.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哪些敌对行动?
2.1950年10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
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 4.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第三课
1.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2.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
3.土地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4.土地改革结束的标志以及结果: 5.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点拨复习】
一、知识巧归纳——标志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中国现代史的开始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3、土地改革的意义: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聚焦热点】
1、亚太问题——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及半岛无核化问题
2、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3、西藏问题 【中考直通车】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新”最根本是指()
A.国家名称改变 B.中国社会性质改变 C.国家繁荣富强 D.人民生活改善 2.(2009福建龙岩)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09成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2009山东滨州)歌曲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以下歌曲不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是()
A.《翻身农奴把歌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志愿军进行曲》
D.《学习雷锋好榜样》 5.(2009湖南常德)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②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刘爷爷是一届政协会议的代表。他有可能参与表决以下哪些文件或决议()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③《中华人民 2 共和国宪法》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1950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海南岛获得解放 C.国民党败退台湾
D.西藏和平解放 8.下列语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9.从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伟大精神是:①爱国主义②革命英雄主义③国际主义④革命乐观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八年级要举行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小明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爷爷做主讲人。大家猜猜爷爷会有多大岁数()
A.45岁B.50岁C.54岁D.75岁
11.八年级(1)班的同学遵守校规校纪,集体观念强。哪一荣誉授予这个班最合适()
A.邱少云班 B.黄继光班 C.董存瑞班 D.罗盛教班 12.以下做法不符合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的是()
A.地主不能分配土地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可分得土地 D.农民还可以分得牲畜和房屋 13.在土地改革中,下列哪些生产资料是农民有可能分到的()
①土地②生产工具③牲畜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对于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土地归集体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公社所有
15.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状况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下列表达不正确()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度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农业生产获得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6.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巩固人民政权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抗美援朝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7、(2009年襄樊)【歌颂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
(1)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两次著名战役。(2)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
(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4)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5)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 3 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你认为“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2)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举出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精神?(4)举出材料二中“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的一个例子。
(5)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有哪些?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立料一
就在“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东西两线部队争先恐后地向中朝边境狂奔猛进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埋伏在鸭绿江南岸的崇山峻岭中,准备与之进行一场特殊的较量。
材料二
新中国成后,中央人民政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2)这两个事件都发生在哪一年?这两个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例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只要**喇嘛放弃分裂活动,协商和对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请回答:
(1)用历史史实证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3)在西藏有一些分裂分子妄图搞“西藏独立”,但西藏人民和西藏宗教领袖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很大贡献,请你说出一个为维护西藏统一做出贡献的藏族代表人物。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6篇
广阳镇一初中
冯文修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和土地改革等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复习第一、二单元(板书课题)。【过渡语】请看学习目标(出示投影,生齐读),目标明确的同学请举手。【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38,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是否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有哪些?
4、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民为什么能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者?
5、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什么?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7、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9、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两个严重失误是什么?造成怎样的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0、举例说明“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分析“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主演原因。
(要求:紧张高效的默读,用横线在课本上画出答案要点,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10分钟后比谁能合上课本,正确默写。)
三、先学
1.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
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行间巡视,用眼观察督促学生认真紧张自学,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2.检测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观察每位学生是否都合上课本),打开练习本。我们请5名同学上台默写(每人两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默写。时间为8分钟。学生默写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四、后教 1.更正
【过渡语】请同桌之间交换练习本。
【过渡语】同学们,请看黑板,发现错误并能更正的,请举手。(尖子生上台更正)其他学生端正坐姿、认真观察,随时举手,再次更正。(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2.讨论、点拨
过度:通过自学大家对本课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我们再来共同探讨一下。新中国成立是否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讨论第一题:
(一)讨论第1题:
同意更正之前的答案的同学请举手,同意更正之后答案的同学请举手。然后根据学生默写情况打出分数。要点:伟大胜利
(二)讨论第2题:认为更正以后,答案正确的同学请举手。根据学生默写情况打出分数。
要点:(1)区别(2)联系
过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巩固新政权的措施,讨论第三题:
(三)讨论第3题:认为更正以后,答案正确的同学请举手。根据学生默写情况打出分数。
要点:一抗美援朝;二土地改革
过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民为什么能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讨论第四题:
(四)讨论第4题:认为更正以后,答案正确的同学请举手。根据学生默写情况打出分数。要点:
(五)讨论第5题:认为更正以后,答案正确的同学请举手。根据学生默写情况打出分数。有不同看法请上来更正或补充。
原因: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什么? 教师点拨: 土地改革运动
【过渡语】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评分标准,给你的同桌打上分数。【过渡语】得满分的同学请举手。优秀的同学请举手。【过渡语】请同学们识记默写错误的思考题。
五、当堂训练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并把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请同学们做《同步练习册》。必做题: 选做题: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同时又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标志,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一课学好了,会给以后的中国现代史部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听、读等途径的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2.通过看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给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西藏历史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对比新旧人教版的区别,讲述中国现代史的历史跨度。
2.(1)展示材料: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2)学生思考回答:“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 教师提问:毛主席进京的第一个考试就是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为什么要召开此次会议?此时,政协有何作用? 提示: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二)政协会议的会议内容
1.引导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政协会议通过的几项主要内容。提示: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展示史料: 材料: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3.教师提问: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体现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的哪些内容?
提示:我国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4.史料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5.教师提问:通过这则材料,请同学们分清楚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代表的时间段。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是指解放战争,“三十年”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十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阶段。(三)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师讲述:分清历史阶段后,我们接着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目标导学二:开国大典
(一)过程
1.课堂小影院: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
材料: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吗? 提示:54代表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共领导革命的28个春秋。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过,54门炮,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当时确定的只有54个民族,后来才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28响代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走过的28年历程。(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令无数的国人感到民族终于有了希望,有了前途,人们彻夜狂欢。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提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目标导学三:西藏和平解放
1.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过程。提示: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做简要的回答。3.教师提问: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用语“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因为我国还有港澳台三个地方在当时还没有实现统一,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4.鉴古知今:现在有人要搞西藏“独立”,谈谈你对藏独分子分裂祖国行为的看法?并用史实说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本课总结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音乐教案 第8篇
指导思想
一、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分析每个班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基础。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 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课堂教学
二、(一)唱歌部分唱歌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歌曲有关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情绪,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风格,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对歌曲艺术处理
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对于唱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紧抠教学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1、教唱曲谱,培养学生视听能力。
2、每学一首歌,要巩固、练习、复习、检查,让每个学生都3 能够表演唱。、尝试合唱教学,让学生体会多声部音乐魅力。欣赏部分
(二)、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音乐各种表现要素,如旋律、1节奏、速度、力度、音程、和声、曲式等等。能够引导学生从音高、速度、力度等感性的认识阶段,逐步进入和声、曲式、音乐体裁方面的理性认识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鉴赏水平。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唤起并陶冶情感,、2
足。)学科教学进度 音乐 八)年级((容 内 学 教 月日 周次 至 日29 月2 1 我和你 日6 月3 欣赏:《我们是冠军》《奥林匹克号角》 日13 月3 至 日 7 月3 2 至 日14 月3 3 欣赏:《生命之杯》 日20 月3 摇篮曲 日27 月3 21 月3 4 至 日 至 日28 月3 5 大调弦乐小夜曲》《鳟鱼》G欣赏:《 日3 月4 打只山歌过横排 日10 月4 至 日 4 月4 6 7 至 日11 月4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日17 月4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巴蜀山歌》 日24 月4 至 日18 月4 8 25 月4 9 至 日 期中考试 日1 月5 五一日8 月5 至 日 2 月5 10 至 日 9 月5 11 欣赏:《花儿与少年》 日15 月5 樱花 日22 月5 5 12 至 日16 月 至 日23 月5 13 欣赏:《深情》《小河的呼唤》 日29 月5 欣赏:《鹦鹉》《像花儿一样》 日5 月6 日30 月5 14 至 至 日 6 月6 15 这一封书信来的巧 日12 月6 唱脸谱 日19 月6 至 日13 月6 16 6 17 至 日20 月 大漠之夜26 日 月6 随心唱响 日3 月7 至 日27 月6 18 日 4 月7 19 至7 月 日10 期末考试
生《 时课一第》杯之命 一授课
授课教八 年级 音乐 学科 综合 课型 李艳秋 课时 时间 师育教用不同的审美视觉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代表性作品,念 理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探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国家、音乐与民族文 化的联系,进而理解和尊重世界音乐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歌曲共四句歌词,言简意赅29《我和你》是第 学 教 析 分世纪人类21却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渴望温馨、友善和友情的情感,表达了共同的“和谐”与“和平”的奥运理念。整堂课通过学唱和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锻炼身体、强健体质、报效祖国的意识。设 预、能够对教材中体育盛会音乐作品感兴趣,积极参加欣赏、演唱和交1 标 目 流等活动。、欣赏和演唱《我和你》、《我们是冠军》两首歌曲,感受和体验歌2 曲的音乐风格与特点,了解歌曲的类别与作用。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学 教 点 重教 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学 点 难 多媒体课件、钢琴、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学 教 具 用准备 预设时间分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配 组织教学 教、师生问好!1声发做生学
学
分钟2、发声练习:2 过
新课教学
练习
程
一、《我和你》 导入课题1.师生交流,了解奥运知识。a.师生交流感导入新课,分钟5播放课件,回顾b.届奥运29 观看视频 受意境 场景。.初听歌曲2 播放视频,欣赏《我和你》a.为加深印象,表演,体会情感。
简介歌曲创作背景及演唱b.做曲歌好学 分钟6 者 准备 轻声哼lu用、教师弹奏歌曲旋律c 唱 教师范唱3.感受拍子 分钟3乐音随生学 能谱识高提 简单律动 弹奏旋律,视唱歌谱4.相出找辨听
加深印象力,旋似相和同 学唱歌曲5.分钟3 歌唱视并律气息流咬字吐字清晰、要求: 谱 畅。分钟5 歌唱求要按 难点突破重、词、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6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歌唱演整完 多种形式曲,表现歌曲。演唱歌曲,、英文演唱7 分钟5 教师纠错指导。a.演文英试尝 教师带唱第二段英文歌词b.唱
二、《我们是冠军》 分钟3、简介歌曲背景,聆听歌曲1 聆听演唱 视频,感受情绪。、跟琴演唱旋律。把握好歌2 分钟8 曲节奏。、集体演唱。3 拓展延伸 完成“实践与创作”第一题 课堂小结 我和你,无论无论肤色,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种族,不单单是竞技“奥运”梦想。体育,更凸显了“友谊第一,分钟2就让我们的境界,比赛第二”一起强健体一起从现在做起,魄,传递奥运精神吧 板 书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时课 二 第》 杯之命生 《
一授课 授课教 李艳秋 八 年级 音乐 学科 欣赏 课型 课时 时间 师育教用不同的审美视觉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代表性作品,感
念 理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探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国家、音乐与民族文化的联 系,进而理解和尊重世界音乐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届奥运会而创作23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1984《奥林匹克号角》是为 学 教 析 分的。作者是约翰。威廉姆斯,乐曲分为三段,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年以后,几乎在每1984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自
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或为运动员颁奖仪式上都能听到这首乐曲。设 预、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1 标 目 刻苦学习的精神。、熟悉音乐中比较突出的演奏乐器,并能聆听乐器的音色。2
、能够分辨不同乐段中表现的不同情绪。3 学 教聆听音乐中的演奏乐器 点 重 学 教 分辨音乐中不同的段落 点 难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多媒体课件 学 教 具 用准备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预设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 复习演唱《我和你》。曲歌对深加 复习演唱 教 分钟3 新课教学 学
一、导入的《我和你》 过 我们再次走进奥林匹今天,印象 程 《奥感受那震撼人心的音乐克,林匹克号角》。
二、初听音乐、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1 情绪。情品作受感学生感受音乐
分钟
10、复听音乐,思考乐曲在2 情绪上可以分为几部分? 绪情绪并思考问、教师简介作品背景 3 题
三、分段聆听 学生聆听
(一)聆听第一乐段。你感受到了听第一段,、1
分钟20 什么? 小结:乐曲以雄壮、嘹亮熟悉主奏乐学生听辨第一 的号角音调开始,催人奋进,仿佛宣告,奥林扑克运动会来感受器音色,乐段的主奏乐 开了大幕。音乐情绪 器及情绪 你听出这一段的主奏乐、2 小号 器是什么? 完整欣赏第一乐段。、3
(二)聆听第二乐段、1你感受欣赏第二乐段,到了什么情绪? 你听再次聆听此乐段,、2 出情绪跟第一乐段有什么区 学生听辨第二 别? 乐段的主奏乐 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3 什么?(弦乐)器及情绪,并 小结:这段音乐主要是弦 与第一乐段作 深情婉转,节奏舒展,乐主奏,音乐还能听见铜管乐器的号角 比较 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 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 曲折历史。
(三)聆听第三乐段 情绪上有听这一乐段,、1 什么变化了? 你听到了再仔细聆听,、2 学生听辨并回 什么乐器在演奏(低音鼓)
这一主题出现了几次仿、3 答问题 佛看到了什么(反复出现,好 像期待这奥运英雄的诞生)、完整欣赏第三乐段4
(四)欣赏第四乐段、聆听这一乐段,你听到1 了什么主题?(第一和第二主 题)、这两段主题交替出现的2(比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时候,学生在教师引 单一主题的时候增强)导下听辨并回、再听,你听到了什么乐3 器节奏鲜明地出现了?(小军 答问题 鼓)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结: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人 们对奥运英雄地盼望之情日益 高涨。
乐曲在哪个主再听音乐,、4
题上结束?(第一主题)
五、完整欣赏全曲 完整聆听
《奥林匹克颂》
一、奥运会会歌简介。
二、结合“实践与创作”聆听 作品。
三、讨论演唱形式、风格、声 聆听、讨论 音特点,探讨蕴含的情感和文 化。分钟7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时课 三 第》 杯之命生 《
一授课教授课 综合 课型 李艳秋 八 年级 音乐 学科 师 课时 时间育教用不同的审美视觉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代表性作品,感
理 念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探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国家、音乐与民族文化的联 系,进而理解和尊重世界音乐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并获得全球(Vuelve)年专辑《让爱继续》1998该歌曲选自瑞奇·马汀 学 教析 分年法国世界杯的另一首主题曲。“生命1998个国家单曲排行的冠军,也是30 成为很多足球节目用来烘托气氛的第一选用在世界杯之后也传播甚广,之杯” 曲目。歌曲中的鼓乐节奏和号角奏鸣都颇为煽情。体验作品特有的音乐风格、设 预 探讨内含于歌曲的情感和音乐文化。音乐特点,标 目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和表现形式,体会乐器与力度、乐器色彩与力度等的 学 教 点 重 关系。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和表现形式,体会乐器与力度、乐器色彩与力度等的 学 教 关系。点 难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学 教 具 用 备 准 预设时间分配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演唱《我和你》、《我们 教 分钟6 是冠军》。学 新课教学 过
年世界杯比赛录1998欣赏
一、学生随音乐哼 程 像,简介世界杯主题歌。分钟6 段旋律B唱
二、复听歌曲并思考、力度变化?1 的曲歌受感、歌曲的表现形式。2 和绪情乐音 分钟12(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演唱 形式等)体表现形式,力与器乐会学生聆听并讨、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找出3 前奏、间奏、尾奏。论乐器色彩度、的等度力与
三、按节奏读词,体会弱拍起 关系。学生按节奏读 唱和正拍起唱的区别。
分钟5 歌词 体加深印象,四、试唱歌曲
教师伴奏式形唱齐会 的等度力与 分钟5 关系。
拓展延伸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检测试题 第9篇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14分)
1、选出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呻吟(shēng xíng)蜿蜒(yán)掠起(luè)秀颀(qí)
B.晕圈(yùn)纵横决荡(hèng)外壳(ké)奇崛(jué)
C.琢磨(zhuó)盎然(àng)臭味(xiù)伫立(zhù)
D.酒酿(niàng)迸溅(bìng)犀利(xī)丰腴(yú)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伊拉克战争中,最让全世界文史专家痛不欲生的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遭洗劫和破坏。
B.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我国一大批高科技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如红外线测温仪、隔离式救护车、护士助手机器人等。
C.杨凡今年数学奥赛夺得全国一等奖,真是骇人听闻。
D.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简单的心啊?
B、你让我谈谈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怎么谈才好。
C、《敬业与乐业》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作品,文章告诉读者对待“业”必须保持“趣味”和“责任心”。
D、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阅读第五单元的几篇文章,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环境和谐相处。
B.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的基本条件。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5、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紫藤萝瀑布》一文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哲理。
B.《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前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本文借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先驱,描写恐惧胆怯的“海鸥”、“海鸭”、“企鹅”,是为了反衬海燕的英姿。
C.《石榴》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茅盾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本文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D.《马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
二、能力应用题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其中有机类属严重污染,三氮类属重度污染,重金属为轻度污染。目前中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质呈下降趋势。
(1)从上面的文字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2)上面的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2分)
(3)右图是为合格桶装饮用水加贴的“质量安全标志”。请仔细观察后,写一段说明文字。(注:质量安全的英文书写为Quality Safety)(3分)
(1)(2分)我国河流污染严重。(2)(2分)列数字、分类别(3)(3分)质量安全标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标志的主体部分是大写英文字母“QS”,标志的下方是中文字样“质量安全”。其中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质量安全)的缩写。(说明内容2分,说明顺序1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3分)
.三、阅读与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分)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生岁直子()室无完器()..
假五六猫()购僮罗捕之()..
6、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分)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分)
(二)、阅读《向日葵》,完成20-24题。(13分)
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斩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2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第3段加点的“秘密”和第9段加点的“弥天大谎”在文中的含义。(2分)
秘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弥天大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笔下的向日葵具有怎样的个性?你喜欢这种个性吗?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假设你是向日葵身边的一株小草,你会对向日葵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的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