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高考化学会考易错知识点20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高考化学会考易错知识点20(精选11篇)

高考化学会考易错知识点20 第1篇

常错点1: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错点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错点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常错点12: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辨析: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常错点13: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常错点14: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辨析:(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15: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辨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

常错点16:错误地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辨析: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平衡)结果。

高考化学会考易错知识点20 第2篇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高考英语单选题易错知识点例析 第3篇

【例1】They weren’t a particularly good team, but they refused to give in and ______ defeat.

A. accept B. accepted C. accepting D. have accepted

【分析】考生容易误认为accepted与refused并列,于是选B。其实,accept与give in并列,故答案为A。

【例2】Mother told Jim to watch the milk until it boiled and then ______ off the gas.

A. turn B. turning C. turned D. having turned

【分析】答案为A。turn off the gas与watch the milk until it boiled并列。

【例3】He just does what he pleases and never ______ about anyone else.

A. think B. thinks C. thinking D. thought

【分析】答案为B。thinks与前面的does为并列谓语,同用一般现在时。

【例4】I don’t know whether to stay in teaching or ______ another job.

A. trying getting B. to try to get C. trying to get D. try get

【分析】答案为B。to stay in teaching与to try to get another job为两个并列的选择成分,故同用不定式。另外要注意:try to do sth.表示“努力做某事”,try doing sth.表示“尝试做某事”。

二、强调句

【例1】It was in the small house ______ was built with stones by his father ______ he spent his childhood.

A. which; that B. that; which C. which; which D. that; where

【分析】答案为A。答对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第二空必须填that,因为这是一个强调句,被强调部分为in thesmall house,which was built with stones by his father是修饰它的定语从句。

【例2】It was the boy ______ had been in prison ______ stole the money.

A. who; where B. that; how C. who; that D. that; which

【分析】答案为C。本句中的被强调部分是the boy,who had been in prison是修饰它的定语从句。

【例3】It was just in the room ______ he was born ______ he died.

A. where; which B. that; that C. where; that D. which; that

【分析】答案为C。本句中的被强调部分是in this room。where he was born为修饰the room的定语从句。

三、逗号的陷阱

【例1】 ______ is reported, the project was completed yesterday.

A. It B. As C. This D. What

【分析】考生往往忽略了句子中间的逗号而认为此题是主语从句,把It当作句子的形式主语,况且It is reported...也是一个常用句型,读起来也很有英语语感,于是想当然地选了A。而事实上,答案选错了,因为在主语从句中的连接词that不能省略。正确答案应该为B,构成一个As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例2】The purpose of new technologies is to make life easier, ______ it more difficult.

A. not make B. not to make . not making D. do not make

【分析】有的考生一看到句子中的逗号就会想到此题是考查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用法,于是将答案误选为C。其实,在此句中,逗号相当于连词and或but。not to make it more difficult与逗号前面的不定式to make it easier相并列,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因此答案为B。(值得一提的是:不定式并列作表语时,若否定的不定式在前而肯定的不定式在后,一般须用but连接,而不用逗号。如:My dream is not to live on the earth but to live on the moon.)

【例3】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reading-room, most of ______ with their heads bent down overtheir books.

A. them B. whom C. that D. which

【分析】乍一看题干结构,考生可能认为这是考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从而将答案误选为B。但事实上,逗号后面由于没有谓语动词,不是完整的句子,而是一个with复合结构,故答案为A。

练一练:

1. Lucy prefers ______ to ______ , so she becomes a singer.

A. dancing; singing B. singing; dancing

C. dance; sing D. sing; dance

2. I am trying to calm down and ______ the whole thing.

A. forget B. forgetting C. will forget D. have forgotten

3. It was in the rice fields ______ we had our league meeting.

A. where B. that C. in which D. on which

4. Who was it ______ put so many large stones on the road?

A. this B. he C. that D. she

5. It was when she was about to go to bed ______ the telephone rang.

A. since B. as C. then D. that

6. It was the training ______ he had as a young man ______ made him such a good engineer.

A. what; that B. that; what C. that; which D. which; that

7. My idea is to visit the museum, ______ to the park.

A. not go B. not going C. not to go D. do not go

8. If you want to go, ______ is quite all right with me.

A. that B. which C. and it D. so

9. When I say two hours, ______ includes time for eating.

A. as B. which C. what D. it

10. Unless I’m very much mistaken, ______ is my watch you are wearing.

聚焦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一) 第4篇

易错点1:联系STS(科学、技术、社会)知识模块

错因分析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复述再现常识性的数据和知识.

(1)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 K时活性更强(×)

348K转化摄氏温度75℃催化活性降低.

(2)丙烷比丁烷更易液化(×)

易液化是指沸点高,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3)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碳纤维跟石墨很相近,是由一层层以六角型排列的碳原子所构成,碳纤维也能导电.

(4)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贡献,是发现了准晶体,化学式为Al63Cu24Fe13的准晶体不可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Al63Cu24Fe13的准晶体所含元素都能与稀硝酸反应.

(5)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贡献,是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催生了现代化学研究手段的一次新飞跃.属于现代化学对物质结构研究的手段还有X射线、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

X射线用于晶体与非晶体结构的判断,红外光谱用于获得化学键或官能团信息,质谱法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核磁共振氢谱用于氢原子种类的判断.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混合物属于胶体(×)

含2.5pm颗粒物的空气不能形成胶体,它在空气中混合形成的是浊液,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易错点2:基本概念模块

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模块

错因分析分类标准含糊,概念部分文字相似产生混淆.

(1)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4~106,单糖、二糖、氨基酸、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属低分子有机物.

(2)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如果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没有形成分散系,不是胶体.

常见的混合物:漂白粉、铝热剂、水玻璃、氨水、氯水、王水、爆鸣气、水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焦炉气、福尔马林,没有纯净的NO2存在,因存在平衡:2NO2N2O4.纯净物概念是指同种物质组成的,因同素异形现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因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从性质看纯净物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逆命题也成立.

(3)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都是化学反应(×)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类似的还有分馏、电泳、盐析、萃取,而干馏、电解、电镀、氧化、钝化、裂化、裂解、炭化、皂化、硫化、氢化(硬化)、酯化、变性是化学变化.

(4)乙二酸乙二酯、乙二酸二乙酯、二乙酸乙二酯属同分异构体(×)

三物质的碳原子数分别为4、6、6,故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类物质、同一物质,宜对同类概念“异”的挖掘.

(5)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从组成上定义的,碱性氧化物从性质上定义的,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类似的还有难溶电解质与强电解质,酸的强弱、酸性的强弱、酸的浓度、pH,列表对比清晰明了.

2.常用物理量模块

错因分析确定结构微粒方法不当,或未察觉隐含微粒.漠视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定律使用的条件.

(1)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0.5NA(√)

石墨烯中每个碳三个六元环共用,平均每个六元环拥有2个碳原子,12 g石墨烯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12 g/12g·mol-1×2NA=0.5NA.晶体结构要用分摊法确定晶胞,气态团簇分子,即是一个大分子,不能用分摊法计算.

(2)可逆反应

①X(g)+2Y(g)2Z(g)

②2M(g)N(g)+P(g)

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 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1,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图1

错解②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不变,压强的变化是反应①引起的.

根据

p1p2=

n1n2,

p后p前=

2.83=

1415.

错因在于此条气体定律成立条件是体积不变,左右两侧体积变化了.

正确解法隔板不动,左右两侧压强相等,

V左V右

=n左n右

2.82.2=

n左2 moln左=

2811,

整体的体积不变,

p后p前=

2+28113+2=1011.

(3)0.5 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2-3数目小于0.5 NA(×)

Na2CO3溶液的CO2-3水解离子浓度降低,但不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确定离子数目是大于还是小于0.5 NA.

3.分散系模块

nlc202309020410

错因分析胶体胶粒不分,主观认为胶体只有氢氧化铁胶体,并将其性质应用到所有胶体,如电泳现象扩展到淀粉有机高分子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它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溶液中溶质若是非电解质,除了水的电离,不会有带电粒子.

(1)在含硅原子数为0.0010NA的硅酸胶体中,胶体粒子为0.0010 mol(×)

胶体中分散质有两种,一种是高分子微粒,一个分子就能达到1 nm~1001 nm,另一种胶体粒子是微粒的集合体,几十或几百个硅酸分子形成一个胶粒,其数目小于0.0010 mol.

(2)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得到胶体: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离子方程式2H++SiO2-3H2SiO3(胶体) (√)

胶体制备实验,将Na2SiO3饱和溶液按1∶2或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酚酞,边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振荡至红色接近消失,化学方程式必须对硅酸标注胶体.水解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至红褐色,停止加热,防止胶体聚沉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

易错点3基本理论模块

1.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错因分析质量数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不同,在计算物质的量时可以用质量数近似替代摩尔质量.质子数和电子数只有在净电荷为零才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中核外电子数、内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利用它们之间的倍数、分数、和差关系推断易错.理解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标准出现偏差.元素周期律在应用时共性与递变性不能兼顾.位构性推断时特性知识积累不足.

(1)已知A2-核内有x个中子,A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m-x+2)mmol(√)

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m-x,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电荷数,核外电子数=m-x+2.

(2)已知第三周期元素M,其原子最外层达到饱和时所需的电子数小于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第三周期元素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分别为4、6,原子最外层达到饱和所需的电子数分别为4和2小于6,M可能是S,也可能是Si.

(3)Na2S溶液的pH大于NaCl溶液的pH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Na2SO4溶液的pH,小于Na2CO3溶液的pH,非金属性:S>C.

(4) 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 Tl3++2AgTl++2Ag+.推知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铊是第Ⅲ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根据方程式可知Tl3+的氧化性强于Ag+,所以Tl3+的氧化性比Al3+强.(转下期)

(收稿日期: 2014-03-15)

高考化学的易错知识点总结 第5篇

辨析KW与温度有关,25 ℃时KW=110-14,但温度变化时KW变化,c(H+)和c(OH-)不能再通过KW=110-14进行换算。

常错点22 错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水电离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 由水的电离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常错点23 酸、碱、盐溶液中,c(OH-)或c(H+)的来源混淆。

辨析(1)酸溶液中,c(OH-)水电离=c(OH-)溶液;

碱溶液中,c(H+)水电离=c(H+)溶液。

(2)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水电离=c(H+)溶液;

若为强碱弱酸盐,c(OH-)水电离=c(OH-)溶液。

常错点24 错误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来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体的溶解度才能比较。

常错点25 错误地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

辨析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具体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

如在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而在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因为Al可与NaOH溶液反应,Mg不与NaOH溶液反应。

常错点26 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

辨析 电解食盐水时,阴极H+放电生成H2,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阴极区显碱性。

常错点27 错误地认为钠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在适量或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

辨析 钠与氧气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将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生成Na2O,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常错点28 错误地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变化,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反应。

辨析 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如果加热氧化膜会被破坏,反应就会剧烈进行。所以钝化是因发生化学变化所致;铝、铁等金属只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加热时会剧烈反应。

常错点29 错误地认为,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

辨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即与化合价无关。

常错点30 错误地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常错点31 错误地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辨析 虽然两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常错点32 错误地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常错点33 错误地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辨析 苯酚的电离能力虽比碳酸弱,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强,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常错点34 错误地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辨析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常错点35 错误地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辨析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

常错点36 错误地认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 高分子化合物有两个特点:一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几万到几百万;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个分子的n值不同,无固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几百范围内,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常错点37使用试管、烧瓶加热液体时,忽视对液体量的要求,所加液体过多。

辨析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3(1)。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2(1)。

常错点38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记错药品和砝码位置,称量NaOH固体时,误将药品放在纸上。

辨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是左物右码。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NaOH放在小烧杯内或放在称量瓶内。

常错点39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设置,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将误差分析错误。

辨析 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值从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从上往下增大。观察刻度时相同的失误,误差相反。

常错点40混淆试纸的使用要求,测pH时误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高考化学复习易错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易错点1忽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分析:在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时,一定要区别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等概念,如易忽视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计算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量数不同,不能用相对原子质量代替质量数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还有要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在讨论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时,要分清对象是原子、还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避免因不看对象而出现错误。

易错点2忽视概念形成过程导致理解概念错误

易错分析: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易混淆胶体与胶粒概念,误认为所有的胶体都能吸附离子,形成带电荷的胶粒。实际上,蛋白质、淀粉等有机大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的胶体不能形成带电荷的微粒,也不能发生电泳现象,原因是溶液中没有阳离子或阴离子(除水电离的微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外)。再者蛋白质胶体在重金属盐溶液中发生变性,在一些金属盐溶液中由于其溶解度的降低发生盐析。

易错点3忽视物质成分与概念的关系

易错分析:如纯净物的原始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发展概念是“组成固定”的物质,扩展了纯净物的范围,如结晶水合物的组成固定。从同分异构体角度考虑,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学习概念时要理解基本概念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概念的内涵。中学常见的“水”有重水、盐水、卤水、王水(浓盐酸、浓硝酸以体积之比为3:1混合,浓度不确定,组成不确定)溴水、氨水和氯水等。

易错点4混合物质组成的几种表达方法

易错分析:复习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如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一要采用比较法找差异,如有机物结构式与无机物结构式差异,如无机物氮分子的结构式不是结构简式。二要掌握一些特殊例子,如书写次氯酸的结构式或电子式时氧原子应该在中间,而不是氯原子在中间。

易错点5热化学基本概念与热化学方程式不能融合

易错分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看是否为表示“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限制可燃物为

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也就是燃烧热对产物状态的限制。

(2)化学计量数与燃烧热成正比例关系。

(3)一般省略化学反应条件。

(4)化学计量数特指“物质的量”,可以时分数。

易错点6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易错分析: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易错点7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易错分析: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易错点8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易错分析: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易错点9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易错点10物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易错分析:“电荷守恒“在定性实验与定量推断结合类试题中的主要应用有:

(1)确定未知离子:已知部分离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确认其中一种未知;离子是什么。解题时,先写出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式,再根据所缺的电荷确定离子种类(阴离子或阳离子)。

(2)确定已知离子存在:给出n种离子可能存在,能确定(n-1)中离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质的量,判断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要列出电荷守恒式,代入数据判断,若已知离子已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不存在;若已知离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一定存在。审题时要注意多个实验之间的有关联系,在连续实验中,上一步的试剂可能对下一步的实验有干扰。

(3)任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否则溶液不能呈电中性。

易错点11图像与题目脱离

易错分析:解图像与题目结合类题目的关键是识图像(图像中的点、线、标量等),联反应(写出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会整合(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数,结合图像判断)。

易错点12不清楚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易错分析: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和100nm之间。利用胶体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溶液和胶体。①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

②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易错点13忽视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电中性原理

易错分析: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对于分子晶体,直接计算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的个数,求得的化学式叫分子式;对于离子晶体(如氯化钠型晶体)、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晶体)。一般采用分摊法:即先取一个最小的重复单元,然后分析最小的重复单元中原子、化学键的共用情况,即每个原子被几个原子分摊,每个共价键被几个单元分摊,最后计算一个单元净含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不能称分子式)。如氯化钠型晶体:顶点分摊八分之一,棱点分摊四分之一,面点分摊二分之一,体点占一。如果能根据晶体结构确定每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

易错点14机械类比元素性质

易错分析:在运用元素周期律时,推断元素性质既要关注元素的共性,又要关注元素的个性,不能机械类比元素性质。同主族元素中族首元素的性质与其他元素的性质差别较大。例如氟的性质与氯、溴、碘的性质差别较大。锂的一些性质不同于钠、钾的性质。同主族元素,相邻元素性质相似程度大些,例如氮、磷、砷,砷的性质与磷的相似程度大些。

易错点15推断元素缺乏整体思维能力,以偏概全

易错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热点只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原子结构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该元素的其他性质或元素的名称等。二是从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或进行几种元素的性质或结构特点的比较。三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化合物的方法思路:定位置,推价态,想可能,比性质。

易错点16不熟悉元素化合物的典型物理性质和实验想象导致推断元素错误

易错分析:导致这类题推断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对一下典型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不熟悉。

(2)物质性质与物质结构不能联系取来推断,缺乏综合思维能力。

做好元素推断题要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

(1)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短周期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如晶体类型,特别是形成多晶体结构,典型实验现象。如硫在空气中、氧气中氧气中燃烧的想象不同;

(3)学会运用整体思维方法,将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中的信息结合起来推断;

(4)积累一些教材中不常见的化学反应。

易错点17机械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忽视多条件变化

易错分析:对于可逆反应中多因素的变化,可以采用假设法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以改变体系的压强为例,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只考虑压强变化所引起的容器体积的变化,是否使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若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若物质的浓度不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易错点18化学反应基础不牢,不会辨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易错分析:解答离子共存问题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颜色问题,要记住一些典型离子的颜色。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溶液的酸碱性问题和氧化还原性问题是很容易出错的。

易错点19不会熟练运用守恒原理分析离子浓度关系

易错分析:任何电解质溶液都存在三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根据物质组成写出物料守恒式;

(3)质子守恒(即得到的氢离子总数等于电离的氢离子总数)。

质子守恒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式推导。

易错点20不清楚电解原理,导致产物成分判断错误

高考化学会考易错知识点20 第7篇

2、常温常压下,3.2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A.(对)

3、常温常压下,1molHe所含原子数为NA.(对)

4、标准状况下,2.24L H2和C2H2的混合气体所含气体分子数约为0.1NA.(对)

5、标准状况下,8gSO3所含原子数为0.4NA.(对)

6、标准状况下,2.24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NA.(错,溶于水不等于与水反应)

7、标准状况下,22.4L HF所含分子数为NA.(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

8、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错,0.1NA)

9、7.8g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错,0.1NA)

10、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8 L(错,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

11、3.4g H2O2完全分解转移电子0.2NA(错,0.1NA)

12、2.4g Mg无论与O2还是N2反应,转移电子都是0.2NA(对)

13、5.6g Fe与Cl2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错,0.3NA)

14、6.4g Cu 与S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错,0.1NA)

15、3.1g白磷中含P-P键0.15NA(对)

16、1mol白磷分子中含有P-P键为1.5NA(错,6NA)

17、12g金刚石中含C-C键4NA(错,2NA)

18、12g石墨中含C-C键1.5NA(对)

19、28 g乙烯、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6NA对共用电子对(对)

20、1mol C17H36含有共价键总数为52NA(对)

21、6.0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Si-O键(错,0.4NA)

22、6.0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O原子(对)

23、1L 1mol/L 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CH3COOH的总数为NA(对)

24、1L 1mol/L NH4Cl溶液中,所含NH4+的总数为NA(错,< NA)

25、1L 1mol/L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粒NA个(错,< NA)

26、10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0.6NA(错,还要考虑水,应为1.2 NA)

27、1mol/L 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小于NA(错,无体积不能确定)

28、1mol-OH中所含电子数为9NA(对)

29、1molCH3+所含的电子数为8NA(对)

30、2 gNO2和 44g N2O4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3NA(对)

31、25℃ 1mLH2O中所含OH-为10-10NA(对)

32、2.9g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错,0.01NA)

33、2molSO2和1mol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后分子数大于2NA(对)

34、T℃1LPH=6的纯水中含10-6NA个OH-(对)

35、18g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错)

聚焦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二) 第8篇

错因分析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不能实现结构链到环到立体的思维转化;思维不全面导致同分异构中特殊形式没有考虑;醇与酚辨析不清,多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互推严谨性不足。

(1)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若是环烷烃则能形成5个C-C单键。

(2)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葡萄糖、油脂等都能在人体内水解并提供能量(×)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

(3)分子式为C4H6O2,它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符合①含有碳碳双键②能水解③能发生银镜反应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根据限定条件写出如下三种,第一种烯烃结构中有顺反异构,所以有四种异构体。

HCOOCHCHCH3HCOOCH2CHCH2HCOOCCH3CH2

(4)某高分子化合物R的结构简式为:CCH3COOCH2CH2OCOCHOHCH2CH2,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生成R, R完全水解后生成物均为小分子有机物,R的单体之一的分子式为C9H10O2,碱性条件下,1 mol R完全水解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 mol(×)R完全水解后生成物为CH2CCH3COOH、HOCH2CH2OH、HOCOCHOHCH2,只有HOCH2CH2OH属于小分子, 1 个R中含有(n+m)mol个酯基,1 mol R水解需(n+m)mol的NaOH。

(5)已知COHROH自动脱水R—CHO中A的分子式为C4H8O3。现有A、B、C、D、E、F六种有机物有如下转化, 则有机物A结构可能有四种, 反应①属于氧化反应,有机物B、D的最简式相同(×) A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两种生成物可以转化,说明B和C中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且B含有醛基,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OH)CH3,则B是CH3CHO,C是CH3COONa,D是CH3COOH,E是CH3CH2OH,F是CH3COOCH2CH3。反应①是醛基的还原反应。

(6)图1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X和Y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Z,W是中间产物(R1、R2均为烃基)。反应①属于取代反应,1 mol W完全加成需要4 mol H2,X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峰,X、Y、W、Z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W中含有1个苯环和1个羰基,苯酚中氢原子分为4类,X、Y、W、Z中含有酚羟基或酯基,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图1易错点6化学实验模块

错因分析缺乏对实验装置变通性,无法形成有效迁移;不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测量方法、记录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图2(1)粗碘转入到干燥的高型烧杯中,烧杯口放一合适的支管蒸馏烧瓶,蒸馏烧瓶口配一单孔胶塞,插入一根长玻璃管至蒸馏烧瓶底部,蒸馏烧瓶内放入一些冰块,a、b为冷凝水进出口,其中b接水龙头进水(×)泠凝水的流动方向是下口进上口流出,表面是b为下口,实际a为下口(图2)。

(2) 实验事实,向盛有1 mL 0.1 mol·L-1 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 mL 1 mol·L-1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2滴0.1 mol·L-1 FeCl3溶液,静置,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分析,Mg2++2OH-Mg(OH)2↓;3Mg(OH)2(s)+2Fe3+(aq)2Fe(OH)3(s)+3Mg2+(aq) (×)从量上分析NaOH溶液与MgCl2反应后剩余,红褐色沉淀的生成不是沉淀转化,而是Fe3++3OH-Fe(OH)3↓。

(3)

有如下现象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ii.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iii.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设计实验方案是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溶液的酸性是产生现象的原因,条件控制为酸性,SO2被漂粉精氧化为硫酸,所以选用硫酸,若出现溶液变为黄绿色则假设成立。

(4)铁明矾[Al2Fe(SO4)4·24H2O]对3H2C2O4+Cr2O2-7+8H+6CO2↑+2Cr3++7H2O反应有催化作用,为了铁明矾中Fe2+起催化作用,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2SO4、FeSO4、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2O2-7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设计实验方案是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Al2(SO4)3代替原实验中的铁明矾,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若溶液中c(Cr2O2-7)大于原实验中c(Cr2O2-7),则假设成立;若两溶液中的c(Cr2O2-7)相同,则假设不成立(√)实验控制变量,相同实验条件下,溶液中只相差Fe2+即可。也可以用等物质的量K2SO4·Al2(SO4)3·24H2O代替原实验中的铁明矾,进行对比实验。

易错点7化学用语使用技能模块

错因分析化学用语运用的程度,是衡量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信息给予型的化学方程式,及生产流程中反应转化方程式书写,因不能对新信息消化重组新的知识结构, 不能进行再认、推演等,思维受阻。

(1)图3装置进行醋酸亚铬的制备,醋酸亚铬(其中铬元素为二价)是红棕色晶体,不溶于水,在潮湿时,Cr2+极易被氧化成Cr3+。在A中放入1.47 g K2Cr2O7粉末、7.50 g 锌丝(过量),锥形瓶中放冷的醋酸钠溶液,在恒压滴液漏斗中放入35.00 mL 8.00 mol·L-1盐酸,夹紧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滴入盐酸,待反应结束后,将A中的液体转移到锥形瓶中,可见锥形瓶内有红棕色晶体析出。装置A的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2-7+8Cl-+14H+2Cr2++4Cl2↑+7H2O(×)题干中Cr2+极易被氯气氧化成Cr3+,题中标注锌丝(过量),Zn的还原性强于盐酸,正确书写为Cr2O2-7+4Zn+14H+2Cr2++4Zn2++7H2O。

图3(2)“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SO4+NH4HCO3CoCO3↓+NH4HSO4 (×)NH4HSO4的酸性相当于一元强酸,能与NH4HCO3继续反应,正确的书写是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CO2↑+H2O。

(3)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ClO2方法。该法工艺原理如图4。其过程是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发生器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5NaClO3+6HCl6ClO2↑+5NaCl+3H2O(×)只考虑NaClO3和HCl归中生成ClO2,没有结合原理图,二氧化氯发生器有氯气生成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图4(4)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Li1-xCoO2+LixC6LiCoO2+6C(√)充电时负极接阴极发生还原反应LixC6+xe-6C+xLi+,正极接阳极发生氧化反应Li1-xCoO2-xe-+xLi+LiCoO2两极叠加得总电极反应式。

易错点8化学计算技能模块

错因分析试题情景不明了,化学概念与原理模糊,数据对应错误;运算中有效数字规则不清,对数据位数取舍失准。

(1)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物比还原物多1.75 mol,则生成40.0 L N2(标准状况),有0.250 mol KNO3被氧化,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 mol(×)反应中NaN3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KNO3中N元素由+5价降低为0,反应中共转移10电子,氧化产物15 mol还原产物1 mol,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

16N2↑~14 mol~2 mol KNO3被还原~

n11.75 mol

30 mol的N原子被氧化~转移10 mol电子

n2 n3

n1=2 mol生成标准状况下氮气的体积为44.8 L,n2=3.75 mol,n3=1.25 mol

(2)白磷中毒后可用CuSO4溶液解毒,解毒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60 mol CuSO4能氧化白磷的物质的量是6 mol(×)错解60 CuSO4~24H3PO4~6P4,24H3PO4是白磷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得失电子守恒60 mol CuSO4得到60 mol e-,60=n×4×(5-0)n=3 mol

图5(3)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5所示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 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10.4 g(×)左侧电极反应为H2O电离的OH-放电:

4OH--4e-2H2O+O2↑

4 mol32 g

2 mol 16 g

转移2 mol电子,离子交换膜H+移向右侧,左侧电解液共减少:16 g+2 g=18 g

右侧电极反应:

2NO-3+6H2O+10e-N2↑+12OH-

10 mol28 g

2 mol 5.6 g

转移2 mol电子,右侧电解液共减少:5.6 g-2 g=3.6 g因此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为:18 g-3.6 g=14.4 g。

高考化学会考易错知识点20 第9篇

1. 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基本是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错误。有机酸是否难溶于水,主要看有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有机酸越难溶于水。如CH3COOH易溶于水,而高级脂肪酸难溶于水。

3. 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 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 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 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 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 制取漂、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 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来源:学科网ZXXK]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 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 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14. 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 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主要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 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

17. 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Na2S+H2S=2NaHS

18. 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2-、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 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 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 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 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 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没有强氧化性

26. 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7. 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

28. 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 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 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来源:Z#xx#k.Com]

高中政治会考易错知识 第10篇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 价值尺度:某商品值 钱或者某商品标价 钱

流通手段:买某商品支付 钱

支付手段:支付债务、利息、工资、租金等

4.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

纸币的使用价值就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5.商品价格上涨与下跌的根本原因是

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价格由价值与供求关系共同决定?

错!价格只能由价值决定,供求只能是影响价格

7.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商品价值量?

错!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8.按照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

9.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10.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1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 主导 作用。

1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体现在 公有资产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3. 公司制 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14.劳动者维权重要依据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维权的基础是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

15.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 各商业银行

16.计算利息的公式是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17.存款储蓄的风险表现: 在通货膨胀下纸币贬值和提前支取损失利息

18.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是 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贷款业务

19.股票与债券的共同点: 都是筹集资金的方式 ;

最大区别:股票是股份凭证,代表公司的所有权;债券是债务凭证 。

20.保险分 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高考化学考试易错点 第11篇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在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中,容易混淆摩尔浓度、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正确使用摩尔关系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计算: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要能够准确判断物质的氧化态变化和电荷的转移。同时,需要掌握电子的转移和电荷平衡的计算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解题:平衡化学方程式需要掌握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反应方程式,正确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非金属元素的命名和化合物的命名:要熟悉非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容易混淆非金属元素的前缀和后缀,并且在命名化合物时,要注意正确写出元素的化合价。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单位转换:在化学实验中,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单位转换。特别是在摩尔计算和溶液配制中,要正确计算和转换数据,并注意数据的有效数字和合理估算。

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的选择:在酸碱滴定实验中,要掌握滴定曲线的解读和指示剂的选择。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滴定曲线判断滴定终点的位置。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在化学实验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

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反应:在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反应中,要掌握离子的溶解性规律。特别是在判断沉淀产物和离子反应时,要注意离子的溶解度和反应条件。

高能键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有机化学中,要注意高能键的形成和裂解,例如酯键、酰胺键等。此外,要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碳链的编号、取代基的命名等。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在高考化学答题过程中,以下是一些有用的答题技巧:

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任何问题之前,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其要求。注意关键词、限定条件和题目的结构。确保你正确理解问题,避免出现误解。

注意题目要求的格式:一些问题可能要求以特定的格式回答,例如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简答题等。确保你按照要求提供正确的答案格式。

确定问题的关键点:在阅读题目时,确定问题中的关键点和关键信息。这些关键点将帮助你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利用标志词和信号词:题目中可能包含一些标志词和信号词,这些词可以给出提示和线索。例如,“解释”、“比较”、“说明原因”等词语会指示你应该采取哪种类型的回答方式。

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化学题目通常需要运用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例如,计算摩尔质量、平衡化学方程、应用化学定律等。熟悉并掌握这些解题方法和步骤,可以帮助你更高效地解答问题。

画图和标注:对于一些涉及结构式、实验装置或反应机理的问题,画图和标注是很有帮助的。通过绘制图示,你可以更清晰地表达你的思路和回答。

注意单位和数据的处理:在计算题目中,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并根据需要进行单位转换。此外,也要注意数据的合理估算和有效数字的处理。

多做练习题:通过多做一些练习题,特别是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可以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和考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信心。

审查答案:在完成答题后,留出时间仔细审查你的答案。检查是否有明显的错误或遗漏,并对计算和推理过程进行检查。

控制时间:高考化学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要学会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如果遇到难题,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上面,可以先跳过并回答其他题目,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难题。

高考化学答题注意事项

在高考化学答题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仔细阅读题目和要求:确保你充分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问题的内容。注意关键词、限定条件和题目的结构。仔细阅读有助于避免误解和回答错误。

注意题目的分值和时间分配:在答题前,了解每个题目的分值以及整个化学卷的时间分配。这有助于你合理分配时间,确保能够回答到每个题目,并给予高分题目足够的时间。

确定答题思路和步骤: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确定答题思路和步骤。化学题目通常有特定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熟悉并掌握它们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解答问题。

明确单位和数据处理:在计算题目中,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并根据需要进行单位转换。在处理数据时,注意有效数字的使用和合理估算。

表达清晰准确:在回答问题时,要表达清晰准确。使用恰当的化学术语和符号,确保你的答案能够被准确理解。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图表、图示或化学方程式来支持你的回答。

尽量完成全部题目:高考化学的时间较为紧张,但尽量完成所有题目是很重要的。如果遇到难题,不要过多地纠结,可以先跳过并回答其他题目,然后再回头解决难题。但也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在某个题目上而导致其他题目无法完成。

注意审题和细节:在答题过程中,仔细审题并注意细节非常重要。一些问题可能会有附加条件或额外要求,确保你的答案符合题目要求。此外,注意数据的单位和数量的合理性。

复查答案:在答题结束前,留出时间仔细复查你的答案。检查是否有明显的错误、遗漏或计算错误,并对答案的逻辑和推理过程进行检查。确保你的答案准确无误。

相关文章
2020年北京卷满分作文精选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2020年北京卷满分作文精选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2020年北京卷满分作文精选  北京的满分作文在人们盼望中,终于出炉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卷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优秀作文】...

4
2025-10-22
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变通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变通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变通  学会变通,变通也是一种智慧。小编收集了学会变通作文,欢迎阅读。第一篇:学会变通  漫漫求学路,或顺利或蹉...

1
2025-10-22
高考满分作文:坚硬的柔软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高考满分作文:坚硬的柔软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高考满分作文:坚硬的柔软  你们还记得吗?在你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它还在沉睡着。小编收集了坚硬的柔软作文,欢迎阅读。第一篇:...

1
2025-10-22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满分作文,希望...

2
2025-10-22
2020新课标I卷高考满分作文:不被理解的爱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2020新课标I卷高考满分作文:不被理解的爱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2020新课标I卷高考满分作文:不被理解的爱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

3
2025-10-22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集锦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集锦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集锦  高考作文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细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集锦,欢迎阅读。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

1
2025-10-22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欣赏:真正的美景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欣赏:真正的美景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欣赏:真正的美景  我们过分的追求着城市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致于忘记了最初单纯的梦想,抛弃了一直相伴我们左右的自...

3
2025-10-22
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改与不改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改与不改_高考满分作文_盘古文库

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改与不改  人说,听人劝吃饱饭;人说,不破不立。有道是滚滚红尘,从来就是是非成败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我们的人...

2
2025-10-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