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第一次远出日记(精选2篇)
儿子第一次远出日记 第1篇
儿子第一次远出日记
今天是我既高兴又担心的日子,高兴的是我儿子季天宇去杭州参加《全国智力七巧板决赛》不管成绩如何,只要能去参加就是优秀的。担心的是他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出远门,还不是和父母一起,所以我担心他的事很多。首先是生活问题,衣、食、住、行都是我不放心的。为了这次出远门,我们在家里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叮咛话语不知说了多少遍,可我还是不放心。
我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孩子小,没有独单出门的机会。以前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领悟不深。可通过我儿子这次的出行,我深深得体会到了儿子出门时,母亲的那颗依依不舍的情感。
在这里我想对儿子说几句话:我的宝贝儿子,今天早上,妈妈高高兴兴得把你送到学校,心情非常激动,看见你活泼可爱和高兴的样子,你知道妈妈心里有多么的高兴吗?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你祝福:“祝你此次旅程一路顺风,心想事成!”
我们在校门口等车子的时候,看到你把头靠在妈妈的身上时,妈妈心里知道,你是多么的依恋妈妈,多么的爱妈妈呀!妈妈用手抚摸着你的脑袋,你是多么的安静,多么的幸福,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画面呀!当你上汽车时,妈妈因一时找不到你座在哪里,所以迅速地转过去。你看见了妈妈,显得是那么的.高兴,用你那可爱的小手,拼命得向窗外招,妈妈能感觉了你的不舍,这意味要和妈妈分开三天,记得你曾在日记里写过,一天、一小时也不想和妈妈分开。妈妈给你竖起的大拇指,鼓励你这次旅行一定表现出色。你也高兴地笑了,好像也明白了我的心意。
看着汽车缓缓地开动,我的心一下子空了许多,仿佛我的心也跟着你一起去了杭州。平时你在家里顽皮时的样子,妈妈有时真得很讨厌你,可这次你不在家,妈妈感到是那么的孤独、无聊、心里空荡荡的。满脑子都想你。好了不多说了,人家都说母子连心,我怕多想你,你在外面也很想妈妈,这样会影响你的心情的。
现在是十二点三十八,不知道你在干什么?饭吃得好吗?
儿子第一次远出日记 第2篇
师:同学们读过课文, 知道“鞋匠的儿子”在课文中是指
生:林肯。
师:问题来了: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用“林肯”作课题更加直接, 可是作者为什么要绕着弯子用“鞋匠的儿子”作课题呢?
师:同学们不用急着回答, 等学完这篇课文, 一定会有一个完整的答案。关于林肯, 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点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从课题入手建构话题, 用话题来驱动学生的心智, 引发学生钻研文本, 探究课题以及文本的意趣, 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生:林肯为了美国的统一做了贡献, 他很了不起。
师:老师这里有几句关于林肯的描述, 请看投影。
(林肯:出色的演讲家、著名的政治家、黑人解放的象征、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二、检查预习, 感知全文
师:这篇课文有4个生字, 分别藏在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谁来读文章开头部分?
师:这里有一个生词, 请齐读。
生:尴尬。
师:“尴尬”的意思就是
生:不好意思, 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师:说得对。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尴尬的事情?
生:乘公交车忘记带公交卡, 而且身上也找不到钱。
师:当时你一定很难堪。课文中参议员们尴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林肯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点评:不疾不徐, 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 自然巧妙地教给学生方法。】
师:这里还有一个词
生:卑微。
师:意思就是
生:地位低下。
师:是的, 林肯是一个地位低下的鞋匠的儿子, 而大多参议员的出身呢?
生:大多出身名门望族。
师:“名门望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了不起的家族。
师:想象一下, 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自以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感很强的参议员, 突然有一天, 一个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成了他们的总统, 他们的心里
生:很尴尬。
师:于是就想到要
生:羞辱林肯。
师:“辱”是一个生字, 写好这个字, 撇画很关键。撇画要写得略长, 但不能太长。如果太长了, 把“寸”字包住了, “寸”会很有意见, 会以为你是在羞辱它呢!
师:请在书上田字格中把“辱”字工工整整地描一遍。
师:还有一个生字藏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师:“豫”是一个生字, 左右结构, 左边是“予”, 右边是“象”。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师:知道“犹豫”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迟疑的意思。
师:“毫不犹豫”呢?
生:就是丝毫不迟疑, 很坚决。
【点评: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这里, 教者能够关注基础, 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揣摩生字的音、形、义, 品味字词的色、香、味, 感受汉字的音韵之美、形体之美和意蕴之美。】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待会儿交流。
生:写了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第一次在参议院发表演说, 有一个参议员羞辱了林肯。林肯通过演讲, 赢得了参议员们的赞叹。
师:你很会提炼。但其实只概括出了文章的第一件事。同学们默读课文, 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生:文章第一到第五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师:那么文章第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写了林肯在担任美国第16任总统的时候, 美国发生了分裂, 林肯为美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师:作者在写第一件事的时候, 用了五个自然段, 而在写第二件事的时候, 只用了一个自然段, 这叫做
生:有详有略。
师:是啊, 有详有略更能突出文章的重点。这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需要注意的。
【点评:从内容入手, 引导学生在观其貌的过程中发现文本的取材谋篇特点, 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三、抓住重点, 品味语言
师:在林肯演说的前前后后, 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 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把你认为关键的地方画出来, 待会儿我们交流。
生:林肯当选总统, 参议员们感到很尴尬。
生:参议员想羞辱林肯, 羞辱林肯之后, 他们开怀不已, 可是林肯进行了回答, 他们便静默了。
师:同学们, 这就是林肯演说前后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 我们齐读一遍。
生: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师: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是一条清晰的写作线索。问题来了:文章的主人公既然是林肯, 那么把参议员的态度变化作为一条写作线索, 你觉得合适吗?
生:我觉得写参议员的态度变化从侧面衬托了林肯的了不起。
师:同学们再看看课文, 文章对林肯的描写全部是什么描写?
生:语言描写。
师:林肯的语言能使参议员的态度发生这么大变化, 那么林肯的语言一定有非同一般的过人之处。这节课, 我们就顺着作者的思路, 走近参议员, 走近林肯, 去品味他们语言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我们先来看看参议员的语言。
【点评: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感受文章的表达特点, 让阅读教学在语言文字上生根、发力, 这是高年段阅读教学的应循之道。】
师:自由读一读, 看你能读出什么。
生:参议员很傲慢。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我希望你记住”可看出参议员高高在上, 没有把林肯放在眼里。
师:就请你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说一说参议员的这句话。
师:这里的“我”不再是单纯的“我”, 而是出身于
生:名门望族, 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参议员。
师:这里的“你”是什么出身呢?
生: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师:是啊, 在一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参议员看来, 你林肯一个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生:没有资格当总统, 趁早下台。
师:那么, 又从哪里看出是在羞辱林肯呢?
生:从“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可看出参议员是在羞辱林肯。因为在参议员看来, “鞋匠”是低人一等的职业, “鞋匠的儿子”是见不得人的, 不配当总统。
师:同学们, 我们正是通过扣住参议员话语中的关键词“我”、“你”, 以及关键句“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读出参议员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请接着用这种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去品味品味林肯的三段演讲。
师:请同学们默读林肯的三段演讲, 边读边用笔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 画好之后, 选择其中的一两处写一写批注。
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对林肯第一段话的感悟。
生:林肯很大度。因为参议员明明是在羞辱他, 可是林肯却说“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
师:真了不起!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内容。
生:林肯很谦虚。因为他说自己“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其实林肯是一个伟大的总统。
师:林肯的贡献确实比他父亲大得多了, 可见他的确很谦虚。
师:同学们, 林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还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他能让参议员的态度发生变化, 那么他的语言一定有特别之处。你们再读一读, 看看有什么发现。
【点评:适时追问, 把学生的视角由对内容的揣摩转向对形式的关注, 体现出教者钻研教材的深度。演讲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 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 便于学生通过品味语言, 得意、得言、得法。】
生:林肯很会说话。他说, “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 把参议员的话说成是忠告, 可见他很宽容。他说, “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觉得鞋匠的儿子很光荣, 说明他不自卑。他还很谦虚, 他说, “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师:你有一双慧眼, 发现了三个“永远”。
师:参议员说, “我希望你记住”, 林肯话语中对应的句子是
生:“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
师:参议员说, “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林肯话语中对应的句子是
生:“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师:在参议员眼里, 鞋匠的儿子低人一等, 根本没有资格当总统。可是, 在林肯眼里, 鞋匠的儿子不仅不应当自卑, 恰恰相反, 应当感到
生:自豪, 骄傲。
师:此时此刻,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参议员, 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会想, 我这么羞辱林肯, 他不但不生气, 还感激我, 他真的很大度, 很了不起。
生:我会想, 林肯说得有道理, 鞋匠的儿子并不低人一等, 我看不起鞋匠不应该。
师:同学们体会得都很有道理。读书就要把自己带进课文, 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想象、去感受、去体验。
师:我们再来品味品味林肯的第二段演讲。
生:从“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我读出了林肯觉得做鞋匠很光荣。
师:“做鞋子”是一门技术, 而林肯却说它是一门艺术。说明在林肯眼里, 鞋匠并不低人一等。
生:从“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 我可以帮你改正它”, 我读出了林肯作为总统还愿意帮别人修鞋子, 真不一般。
师:身为总统, 还愿意帮别人修鞋子, 可见在林肯眼里, 鞋匠和总统的地位是
生:平等的。
师:这就是林肯的言外之意, 他要向参议员传达一种思想, 那就是人和人之间是
生:平等的。
师:你们再读读这句话。林肯想改正的, 难道仅仅是参议员们不合脚的鞋子吗?
生:还有参议员傲慢的态度。
生:还有参议员心里的人和人之间不平等的思想。
师:学到这里, 我们来看看课题“鞋匠的儿子”。参议员以“鞋匠的儿子”羞辱林肯, 言外之意就是人和人是不平等的;而林肯以“鞋匠的儿子”针锋相对却又巧妙地回应,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思想, 言语中充满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