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儿童腹股沟疝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儿童腹股沟疝范文(精选8篇)

儿童腹股沟疝 第1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情况

本组病例系2007年2月至2008年4月连续收治,共计36例。其中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5例;最小1岁,最大9岁,平均4岁;双侧两例;嵌顿者3例。均为NyhusⅠ型疝(即内环口没有明显变形和扩大的斜疝)。

1.2 手术方法

采用静脉麻醉,术前肌内注射适量阿托品。患儿取平卧位,切口选择在内环口正上方约1cm,沿皮纹做皮肤切口约2.5cm,切开Scarpa筋膜及腹外斜肌腱膜,顿性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打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在腹壁下血管外侧显露疝囊颈,将其提起并与精索结构(女性患儿为子宫圆韧带)分离。若疝内容物已经还纳,结扎疝囊颈即可;若疝内容物嵌顿,则须在此处打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或者进行小肠切除吻合术等必要的操作,然后再结扎疝囊颈。远端疝囊有积液或者合并睾丸鞘膜积液时,可将积液吸出,不作其他处理。手术后常规住院观察2d。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单侧最长35min,最短12min,平均18min。术后电话随访(失访3例)4~60周(平均31周),所有患儿术后均无明显疼痛(均未使用止痛药物),术后局部及阴囊均未发生明显水肿,无切口感染,无睾丸疼痛或睾丸萎缩发生,无复发病例;术中、术后无死亡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3 结论及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该术式在临床上可以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对于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作者有如下体会:

对于疝囊颈的处理而言,该手术方式与腔镜手术的处理是相似的,但它不需要全身麻醉,因此其费用较低;它不依赖腹腔镜设备和相关的操作技术,在各级医院均可施行;术后恢复和手术并发症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腹腔镜手术时可以发现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并可同时进行治疗,然而,并非每个鞘膜突未闭者都会发展成腹股沟疝。国内学者曾对599名患有非腹股沟疝疾病(无任何疝的症状与体征)的成年患者行双侧腹股沟内环的检查发现,21%的男性和8%的女性存在鞘膜突未闭[1]。因此,对所有“隐匿性腹股沟疝”进行手术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

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该方法直接显露疝囊颈部,不打开外环口,不破坏提睾肌,不广泛游离疝囊,从而减少组织创伤,减轻局部及阴囊的肿胀,提睾反射得以很好保存,同时,损伤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另外,该术式进入腹膜前间隙这一层面后处理嵌顿疝相对容易,尤其是有小肠坏死需要做肠切除吻合时。传统的前入路手术处理这种情况时往往很棘手,有时可能需要另外做一腹部切口;而腹腔镜手术则通常将嵌顿疝列为禁忌证。

总之,该术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作为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之一。由于外科手术的特殊性,病例的选择和手术方式的选用都难以随机化,双盲的实施也非常困难;另外,手术者对各种术式的掌握程度亦有差别,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几乎不可能对不同的术式进行良好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本研究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腹股沟疝咋治 第2篇

北京 马先生

马先生,您好:

您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其中以斜疝最为多见,常发生于老年男性。人直立行走时,腹腔内压力由于重力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腹股沟部位。另外,腹股沟部位本身较为薄弱,肌肉和肌腱覆盖相对较少。以上原因使得腹股沟处容易形成疝。腹腔内压力的增加也会导致疝的发生,如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等。腹股沟疝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股沟区的可复性肿块,这个肿块在行走、咳嗽等情况下会鼓出来,平卧时或通过手法还纳,肿块就会返回腹腔内。肿块鼓出后往往在腹股沟区有坠胀感,若肿块被卡住回不去了,就称之为“嵌顿”,这时候会出现腹痛的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建议您尽快去医院就诊,查体及B超即可确诊。

腹股沟疝治疗方法之一为非手术治疗,即通过疝气带把鼓包处压住,不让脏器疝出,但此方法不能彻底根治,仅适合于暂时不能手术的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通过手术修补腹股沟薄弱区域,使疝出组织复位。由于单纯的缝补会导致局部皮肤张力过大,通常采用“生物补片”,利用补片将缺损薄弱的地方补上,就消除了张力,并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儿童腹股沟疝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3年7月诊治的腹股沟疝患儿共1160例, 所有患儿临床症状、B超等辅助检查结果均与腹股沟疝诊断标准[2]相符。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660例和B组500例, A组:男580例, 女80例, 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 (4.5±1.3) 岁;病程1~14个月, 平均 (5.7±1.6) 个月;B组:男430例, 女70例, 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 (4.1±1.6) 岁;病程1~15个月, 平均 (5.4±1.3) 个月。所有患儿均为单侧腹股沟斜疝且首次手术治疗, 家长均知情同意且无退出。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常规术前准备, 入手术室后均取仰卧位, 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行腹腔镜辅助高位结扎术:脐上缘建立观察孔 (长度5mm) , 建立CO2气腹, 压力维持在1.3kPa左右。腹腔镜直视下观察患侧, 并于皮肤上做内环口体表投影标志, 标志处切开皮肤 (长度约2mm) , 刺入穿刺针 (带4号线) 钝性分离组织至腹膜外层, 沿内环口内侧壁腹膜外潜行分离跨越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后于内环口5点穿刺进入腹腔, 将缝线留置腹腔内, 退穿刺针至疝环12点方向, 沿内环口外侧壁腹膜外分离至腹腔穿刺处进入腹腔, 勾引腹腔内缝线至体表;疝囊内气体排尽后, 体表打结完成内环口结扎。排出CO2气体, 逐层缝合切口。内环口宽大松弛, 输精管和精索难以跨越, 可脐旁3cm处建立操作孔 (长度3mm) , 放置Trocar、操作钳辅助;B组行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沿腹横纹皮纹方向做切口 (长度8~10mm) , 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后, 探寻腹外斜肌腱膜找到外环口, 分离精索组织, 提出疝囊后横向离断, 注意避免损伤精索等组织, 游离近端, 并将疝囊结扎于疝囊颈上1cm处, 缝合内环口, 充分止血后, 逐层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指标: (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对侧隐匿疝发现情况; (2) 疼痛评估标准[3]:分级为0~4级, 分别为无痛感、轻度痛感、中度痛感、重度痛感、剧烈痛感; (3) 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率 (%) 和 (±s) 表示, 其比较分别为卡方检验和t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患儿手术均成功。A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与B组相近, 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两组治疗费用、对侧隐匿疝发现率对比, A组均高于B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2d的疼痛对比

术后2d, 评估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 0~3级疼痛患儿比例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术后观察发现A组出现3例穿刺孔渗血;B组出现8例阴囊水肿, 1例切口渗血, 水肿均5d内消失, 渗血积极对症处理后痊愈;两组均无输精管、精索、肠管等重要组织损伤,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术后随访1年, 均无复发。

3 讨论

儿童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斜疝, 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腹膜鞘突未闭。相关研究[4]指出, 儿童腹股沟较短, 内外环基本处于重叠状态, 手术治疗时可同时显露内外环, 且儿童腹股沟疝多不受腹壁肌肉薄弱影响, 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根治儿童腹股沟疝。传统手术治疗切口较大, 对患儿腹股沟管损伤较大, 易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骼腹下神经等组织, 且术后易复发。孙振元[5]在研究中指出, 腹股沟疝患儿采取传统手术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达到4.2%, 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健康。目前, 腹腔镜辅助高位结扎术和腹横纹下小切口术均因切口小、患儿恢复快等优点在各医院广泛开展。

本次研究对两种术式的优劣差异进行探讨, 研究发现: (1) 手术操作均较简便且切口较小, 对患儿损伤小, 术中出血少, 两组患儿均恢复较快,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近 (P>0.05) ;患儿痛苦小, 两组术后2d的疼痛评分对比, 无明显差异 (P>0.05) ; (2) 相关研究[6]指出, 腹腔镜术操作较小切口术式复杂, 其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小切口术式。在本次研究中,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 但两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 (P>0.05) 。笔者分析认为这与我院开展两种术式治疗儿童腹股沟疝较多, 医务人员操作熟练有关; (3) 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视野清晰, 较小切口术式更易发现对侧隐匿疝, 降低二次手术几率, 但由于设备、仪器较贵, 其治疗费用较小切口术式明显更高 (P<0.05) 。此外, 对两组安全性进行比较发现, 小切口术式易出现阴囊水肿, 但短时间内即可自愈, 对患儿无明显影响, 两种术式在安全性上无明显差异。

在临床工作中, 术式选择应综合多种因素: (1) 医师技术:医师应依据自己情况, 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术式, 降低手术风险; (2) 患儿情况:对术前怀疑有对侧隐匿疝患儿可首选腹腔镜术式; (3) 家庭因素:医务人员应在术前多与患儿家属交流, 将腹腔镜术式费用稍高, 但可更清楚探查患儿情况, 发现隐匿疝;小切口术式操作简便, 但创口稍大, 术后并发症风险高等术式特点充分讲明, 根据家属意愿选择。

综上所述, 腹腔镜辅助高位结扎术和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均较高, 两者疗效相近, 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吴崇宏.腹股沟疝气的手术治疗进展[J].医药前沿, 2014, (14) :389.

[2]周林, 魏力勇, 刘爱霞, 等.高频超声在65例小儿腹股沟疝诊断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20) :43-44.

[3]欧扬, 黄俊伟, 朱玉林, 等.二种术式在儿童腹股沟疝中的疗效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 (3) :248-250.

[4]李炳根, 聂向阳.儿童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 2013, 51 (4) :328-330.

[5]孙振元.腹横纹肌小切口对比传统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2, 15 (3) :221.

45例老年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 第4篇

〔关键词〕腹股沟疝;老年;手术疗法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109-(2010)04-24-02

2005年2月-2007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共收治45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2月-2007年1月本院收治老年腹股沟疝45例,男性41例,女性4例;年龄63-87岁,平均79.4岁。单侧39例,双侧6例,病史3月-21年,斜疝36例,直疝4例,股疝2例,复发疝3例,均无嵌顿。患者大多数合并有各种类型的其他脏器疾病如:前列腺增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1〕

1.2材料选择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产品,一套锥形疝环充填物和成形补片,它是一种聚丙稀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相容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定〔2〕

1.3方法

在良好的局部麻醉下,取腹股沟韧带平行切口,显露精索并予钝性游离,不作常规广泛分离,找到疝囊,游离至颈部,在合适部位横断疝囊,远端敞开,近侧疝囊关闭。疝环充填物(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BardMeshPerfixPlug产品,由一个伞形折叠的充填塞和一个单层补片组成,两者均系Prolene材料制成的定型产品)尖端将已关闭的近端疝囊自疝环口顶回腹膜腔,使伞形充填塞的周缘自然张开顶在疝环口较坚实的组织上,嘱病人咳嗽,证实充填物到位后,用丝线将伞形充填塞的底边周缘与疝环周缘组织间断缝合。再将单层的补片置于精索下,两端各剪一缺口松松套在精索出入内、外环口处,其余部分作固定缝合。

2结果

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均随诊1-2年,未见复发。

3讨论

3.1围手术期处理

正确处理并存症和术后并发症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术前常规行三大常规检查:大便潜血、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心肺功能测定等,积极治疗内科并发症,如高血压病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冠心病患者控制心肌缺血,合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者积极予以纠正,严重便秘和慢性咳嗽患者术前给予妥善处理。所有患者术前灌肠1-2次,排空肠道。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卧床引起肺部感染及肺栓塞等合并症。

3.2麻醉方式选择

由于老年人,特别是本组选择病例均为80岁以上患者,患有不同程度如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极大地增加了麻醉及手术风险,也易产生较多并发症,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力求简单有效,全身干扰小。以往图方便,腹股沟疝手术常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这些麻醉方法要求较高,且因全麻或肌肉松弛后,在可复性腹股沟疝时,病人不能咳嗽或咳嗽无力,疝囊不能鼓起,难以寻找。更主要是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尿潴留、麻醉后头痛等较多,而采用局部麻醉则无上述缺点。局部麻醉具有如下优点:(1)疝修补术所需的区域麻醉就在手术范围内,简便、安全、有效、经济;(2)术中术后无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所引起的诸多并发症;(3)术中嘱病人咳嗽,容易证实有无斜、直疝并存。

4结语

腹股沟疝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只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者。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复发率高,主要原因是高张力的缝合,忽略和遗漏了与后壁关系密切的腹横筋膜的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和修补的组织愈合差等缺点。术后要求卧床休息,易发生坠积性肺炎、便秘,周围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现代疝手术强调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3〕,无张力疝修补加强了腹横筋膜的强度,在真正意义上弥补了疝发生的解剖学缺陷,特别适合于老年病人。提倡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应根据术中疝的类型、疝环和耻骨肌孔缺损大小、周围腹横筋膜薄弱程度等具体情况,兼顾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合理的修补方式。

为预防复发术中要注意:(1)探查要仔细,不要满足一种类型疝的诊断,以防遗漏病变,因为老年疝患者常存在合并疝;(2)对斜疝病人,要注意对薄弱的腹横筋膜的修补;(3)耻骨结节处复发最常见,因此放置平片时要完全覆盖耻骨区,固定可靠。术后要加强防治,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针对老年患者合并持续腹内压增高的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因此,对于老年嵌顿疝,只要无肠管坏死,网片修补是安全的。

5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汊.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6.

2马颂章,李燕青.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J〕.临床外科杂志,1998,6(4):230.

3王斌.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进展〔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8(5):36-37.

儿童腹股沟疝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数据来自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共计60例,男性患儿,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7岁,平均年龄(2±0.7)岁,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麻醉:视患儿情况适当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氯胺酮复合麻醉;各项仪器准备就绪,监护仪监护,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状况,备好插管用的气管,引导患儿采取仰卧的位置[4]。

1.2.2 手术过程

切口选择:在平行腹股沟管长约1~1.2cm取腹股沟区外环口体表投影处斜形切口,单侧疝取这一侧下腹耻骨结节上横行的沿皮纹小切口,双侧疝取3~4cm长切口在正中横纹上,表面切开后再逐层向皮肤下层深入切口。浅筋膜被切开后,向外下方牵拉,外环口腹外斜肌腱膜的内外2个脚之处,即可认定即为是位于外环口的精索提睾肌筋膜,固有鞘膜以及钝性分离提睾肌,然后提起疝囊切开,疝内容物还复回腹腔,在距离疝囊颈约2~2.5cm的地方横断疝囊,向内环口剥离[5,6,7],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向腹膜外脂肪处,穿进缝扎疝囊颈,最后精索创面、做好疝囊横断处彻底止血,并使精索复位,浅筋膜缝合好,切口皮肤缝1~3针。

1.2.3 术后处理

供氧至患儿清醒,待患儿醒来后可以正常饮食;托起阴囊;对渗血较多的患儿可给予小砂袋压迫半小时止血。

1.3 疗效观察

观察患儿的清醒时间,恢复状况,排便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判定标准包括: (1) 治愈:病状消失,术中术后无异常; (2)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以上数据使用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通过χ2和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结果表明,运用小切口方法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疗效显著,手术时间,最短仅15min,最长25min,平均时间20min,住院时间最短2d,最长6d,平均住院时间(3.5±1.2) d,详见表1。

2.2 本组研究中,运用小切口方法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共60例患者,经过3个月~1年的随访,59例患者完全康复,术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反复者仅一人,治愈率高达98.33%,详见表2。

2.3 小切口方法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小,恢复较快、费用较低,瘢痕较轻,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达90.00%,详见表2。

3 讨论

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儿童常见多发病之一,诱发疾病的原因多为腹膜鞘状突未闭,而不是因为肌肉薄弱造成,疝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增大,且非常容易导致嵌顿,绞窄[8],嵌顿后不仅会影响到肠管、卵巢、输卵管的发育以及正常功能,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睾丸萎缩,影响成人后的生育,一旦发现小儿有腹股沟斜疝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治疗,以免恶化。传统方法对于儿童腹股沟斜疝的诊治一是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二是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9],另种方法均是在腹部进行较大的斜切口或横切口,这样虽可治疗但会在皮肤切口缝合处留下大的瘢痕并且形成蜈蚣爪样形状,而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属于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不做修补术,传统方法会影响皮肤的美观,而外科微创手术是一场深刻技术革命,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创伤较小,因为小切口微创手术不会破坏腹股沟管的结构,这样就避免了损伤内环口周围的腹壁下血管、输精管以及精索血管; (2) 操作较为简洁,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本组研究中最短手术只需15分钟即可; (3) 术后恢复时间相较于传统方法较短,本组研究中最短住院时间仅为2d; (4) 创伤切口小在1~4 cm之间,术后甚至无明显瘢痕,不会对皮肤的美观造成很大影响; (5) 术后的并发症较少,不易反复[10],本组研究中60例患者术后仅有一人出现反复,治愈率高达98.33%。所以,目前大多数医院都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大多数患儿家长也更愿意采纳这种治疗。

参考文献

[1]周健, 胡景元, 王瑞华, 等.经下腹横纹小切口与腹股沟斜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 17 (2) :106.

[2]杨乾坤, 李建元.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80例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 (6) :763.

[3]黄庆荣, 吴江, 程华, 等.328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体会[J].河北医学, 2003, 9 (10) :886-887.

[4]Ger R.The managment of certain abdominal herniae by intraabdo-minal closure of the neck of the sac[J].Ann R Coll Surg Engl, 1982, 64 (5) :342-344.

[5]Gilchrist F, Lobe TE, Schropp KP, et al.Is there a role for Laparoscopicappendectomy in pediatric surgery[J].J Pediatr Surg, 1992, 27 (2) :209-214.

[6]Saranga Bharathi R, Arora M, Baskaran V.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J].JSLS, 2008, 12 (3) :277-281.

[7]Endo M, Ukiyama E.Laparoscopic closure of patent processus vagina-lis in girls with inguinal hernia using specially devised suture needle[J].Pediatr Endosurg Innov Tech, 2001, 5 (2) :187-191.

[8]Gans S, Berci G.Advances in endoscopy of infants and children[J].J Pediatr Sur, 1971, 6 (2) :199-233.

[9]Montupet P, Esposito C.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inguinalhernia in children[J].J Pediatr Surg, 1999, 34 (3) :420-423.

儿童腹股沟疝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男35例, 女8例;患儿年龄3~6岁, 平均 (3.4±0.3) 岁;体质量9~21kg, 平均体 (13.2±2.5) kg。所有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间有均衡性。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麻醉采用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和泵注异丙酚方式实施术前麻醉。观察组麻醉采用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复合麻醉实施术前麻醉。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前麻醉效果、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苏醒后镇痛效果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疗效与评价方法

显效:术中正常牵拉肌肉患儿没有任何反应, 肌肉非常松弛, 手术可以顺利进行;有效:术中正常牵拉肌肉患儿会出现轻微反应, 但手术仍能继续进行;无效:术中正常牵拉肌肉患儿会出现明显反应, 手术操作无法正常进行, 只能被迫中断[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麻醉效果

观察组患儿麻醉有效25例, 显效1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患儿麻醉有效21例, 显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76.7%, 两组麻醉有效率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

观察组患儿恢复意识和完全清醒所用时间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麻醉和镇痛双重作用的全麻药, 其镇痛效果非常确切、给药途径方便、药效发挥迅速、苏醒速度快、产生的不良反应小,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术前应用氯胺酮进行麻醉, 术后恢复意识和完全清醒时间快, 且恢复意识后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不良反应小[3]。为了使儿童氯胺酮麻醉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减少并发症, 实际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麻醉工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全麻经验, 操作技术要娴熟; (2) 术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用药剂量要精确; (3) 急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要保证齐全, 并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4) 做好相关监测工作, 麻醉医生必须在患儿身边, 不能离开, 对患儿在术中的呼吸幅度、心搏次数、颜面口唇色泽的变化情况实施监测, 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 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进行处理; (5) 对麻醉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要有全面掌握, 存在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儿应该绝对禁用氯胺酮[4]。

摘要:目的 采用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复合麻醉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和泵注异丙酚的方式进行术前麻醉, 观察组患儿采用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复合法进行术前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恢复意识和完全清醒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复合麻醉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氯胺酮,疝, 腹股沟,麻醉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 张国庆, 孙成英, 等.全麻或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心律变异性及血液动力学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9, 26 (10) :90.

[2] 曾金祥, 林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动态监测与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9, 8 (12) :58.

[3] 魏辉明, 牛宪中, 麻青伟.不同气腹压与高足位对气管隆突位置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9, 19 (7) :373.

儿童腹股沟疝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21~81岁,平均(46.14±2.10)岁,病程2.5~30.0个月,平均(18.6±3.1)个月,首次患病15例,复发2例,斜疝14例,直疝3例。对照组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20~82岁,平均(47.18±3.01)岁,病程3.1~30.1个月,平均(19.8±2.7)个月,首次患病14例,复发3例,斜疝15例,直疝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进行疝修补术的手术指征;(2)患者有完整的检查结果和随访记录。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为TAPP法[2],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在患者的脐部作为观察孔将套管置入,脐平面下的腹直肌外侧对称性的打两个操作孔,腹腔镜进入后,辨别韧带,将疝囊进行分离,然后分离腹膜前间隙,将补片进行平铺和固定,关闭腹膜。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方法为Bassini法[3],全身麻醉后,逐层分离各组织至腹外斜肌腱膜,提起精索,在距疝囊颈0.5 cm处结扎,缝合韧带和联合腱至耻骨结节处,精索复位。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身体恢复正常时间、患者对切口的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身体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切口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2.32±2.21)min、(4264.52±123.46)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49.71±4.39)min、(4930.12±159.75)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发生率5.88%,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复发,1例阴囊血肿,2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属于临床常见症,多发于老年群体;从发病原因来看,主要是先天性的缺陷或后天继发性的病理改变所致;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统计与经验分析,发现多数老年患者属于后天因素占多数;从病理学分析,根本原因在于内环处腹横筋膜平面病损,腹股沟区出现退行性病变,从而造成了腹肌、腹横筋膜萎缩、松弛,最后导致其后壁发生缺损[4]。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多伴有各类疾病,因而当其腹腔内压力增加时,必然会引起发病率升高。

临床上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众多,如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传统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修复部位的张力大小,容易将同位置不同的组织结构做强行的牵拉、缝合,导致局部组织张力过大,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胶原分解增加,使腱膜韧带极易撕裂,产生新的缺损,导致疝的二次复发[5]。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将异物置入患者的疝囊内,多少会产生部分排异现象。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较传统疝修补术的优点在于术后的恢复速度较快,且对疝囊进行修补后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患者的疼痛症状较小,同时本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性较小,切口小,美观性较好[6]。另外,本手术方法可从根本上治疗腹股沟斜疝,达到解剖缝合的标准;腹腔镜不将患者的疝囊进行强行的缝合,故而张力不大[7]。由于患腹股沟斜疝的患者大多数年龄较大,对患者进行较大的切口可导致愈合的时间延长,因此腹股沟疝修补术尤其适合老年患者[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身体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患者对切口的满意程度高;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疝修补术较好,身体恢复正常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综上所述,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身体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且患者的术后情况较佳,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传统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身体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切口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身体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且患者的术后情况较佳,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景恩义,刘雅莉,杨克虎,等.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0(7):875-881.

[2]朱健,苏树英,许卓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5,13(2):91-93.

[3]李建华,韩玲,计勇.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6):636-639.

[4]陈焕伟,甄作均,费凛.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7(6):462-464.

[5]陆光生,陈小伍,剧永乐,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后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5(13):2112-2113.

[6]梅枝忠.腹股沟疝传统术式与疝环填充无张力修补术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09,1(1):32.

[7]陈洪流,刘万红.无张力疝修补在老年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3):38-39.

腹股沟疝手术常见损伤与预防措施 第8篇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损伤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5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69-01

腹股沟疝手术是常见手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疝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复发率越来越低,目前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关注手术的精细操作和术后的舒适性[1]。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进行的183例腹股沟疝手术的10例损伤病例报告如下,由此总结经验,并提出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3例,男16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3岁。腹股沟斜疝168例,腹股沟直疝15例,加强腹股沟管前壁6例,加强腹股沟管后壁55例,无张力修补术122例。腹股沟疝手术损伤10例,其中损伤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2例,损伤肠管1例,损伤膀胱2例,术后阴囊血肿、水肿或远端疝囊积液5例。

1.2 诊疗过程:神经损伤者行神经鞘膜缝合;小肠损伤行肠管修补术,膀胱损伤行膀胱修补术,术后留置导尿;精索血管损伤结扎止血,阴囊血肿、水肿患者行穿刺抽吸并抬高阴囊。10例均治愈,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

2 讨论

2.1 损伤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此二神经沿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下行。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很容易损伤。

预防措施:①腹外斜肌腱膜切口不可过高,可通过外环口来确定切口位置。在腹股沟管中间用小刀沿腱膜纤维的方向先作一小切口,然后伸入弯钳紧贴腱膜的后面分离,这样可保证只切开腱膜而不伤及其下的任何组织。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将此二神经与腹内斜肌分开后拉向外侧,使神经离开术野[2]。

2.2 损伤肠管:本例患者见于切开嵌顿疝的疝囊时,由于疝囊中的肠袢紧贴疝囊,切开疝囊时不慎伤及肠壁。另外,缺乏对滑动疝的认识,将肠管作为疝囊打开。

预防措施:对切开嵌顿疝的疝囊时,要先用镊子提起疝囊后再小心切开,伸入血管钳,在其间将疝囊切开。对于滑动疝,应有充分的预见和认识。

2.3 损伤膀胱:多数发生于小儿疝,切口小,寻找疝囊不顺利。另外是缝针穿过联合腱过深也可损伤膀胱。

预防措施:①術前不要忘记让患者排空膀胱。②疝囊位于精索的前方,寻找疝囊不需往耻骨结节外方,此区已接近膀胱。③遇到疝囊内有较多脂肪组织时,应警惕膀胱滑动疝[3]的可能,不可盲目切开。④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时,缝针不宜过深。

2.4 术后阴囊血肿、水肿或远端疝囊积液:多见于巨大疝囊,剥离面较广泛时。或游离精索时止血不严。

预防措施:①一般无须作远端疝囊切除,只需行“开窗术”。②剥离疝囊与精索的粘连时,尽量不要损伤精索血管。遇有损伤时,应彻底止血。③术后抬高阴囊,沙袋压迫腹股沟区,对防止术后血肿也有一定的好处。

3 结论

腹股沟疝并不是可以忽视的小手术,对于修补术中的损伤,需有充分的估计。只要熟悉解剖结构,精细操作,在手术过程中不断检查周围器官,很多失误是可以避免的。而一旦发现损伤,经及时补救后,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参考文献

[1]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7

[2]武正炎.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46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