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精选8篇)

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从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30例ARDS患儿,其中3个月~3岁19例,3~14岁11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所有患儿均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2 方法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临床治疗,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并研究治疗持续的时间、氧合指数、PaO2/FiO2等通气指标,对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高危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除了对患儿常规治疗外,30例患儿均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将30例患儿根据是否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具体分析研究情况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患儿共治愈18例,10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但出院后不治身亡。如表1所示,P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肺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的颅内出血、肺出血、BP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ARDS多发于儿童,由于儿童肺部正处在发育时期,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呼吸衰竭。这些患儿需要及时供氧及机械通气,以保证他们能有足够的氧合[2]。

在ARDS确诊时,患儿ARDS当时都出现了低氧血症,但低氧血症的程度不一,虽然在机械通气吸氧后得到了改善,但患儿在分组比较中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明两组的低氧血症差异的形成与血压无直接关系,与肺部病变程度有关[3],在治疗中,患儿的p/f值均明显降低,完全符合ARDS诊断标准。患病严重的患儿中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的问题,这些患儿明显存在呼吸性碱中毒[4]。

ARDS确诊时,较为严重的患儿呈现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其余患儿仅表现低氧血症。主要原因是,ARDS发病时,患儿的生理变化和生理变化为肺的弥散功能障碍,并导致血流比例失调,造成的低氧血症,由于机体严重缺氧,使其代谢率增高致使细胞无氧酵解增强,乳酸大量堆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但此时的患儿呼吸仍是通畅的,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促使呼吸加快,通气量增加造成呼吸性碱中毒,由于缺氧无氧酵解增强乳酸堆积等出现代射性酸中毒;此时患儿的肝肾代谢功能较强,出现明显酸碱失衡,最后,从血气分析结果来看,除了以上几种容易引起死亡的原因外,患儿的起病更急、发展快、病情重、肝肾代偿能力较弱或诊断较晚,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确诊24 h内的ICU救治是提高ARDS存活率的重点,如果未及时诊断,肯定就无法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死亡。而治疗效果较好,对患儿除了因为发病轻之外,其诊断及时,早期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也是关键。

实际上,患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肺部仍没有停止发育,在患儿发病时,及时使用呼吸机辅以静脉用药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呼吸机通过高压气流驱动,呼吸管内有气流上升,可预防肺泡萎缩,带走过多的CO2,提高肺部功能,维持呼吸。尽管机械通气可以改变肺部实质,但随着患儿的成长,肺泡数目仍可增加。在肺部发育和肺泡形成的过程中,受损的肺部组织会渐渐恢复,因此,肺部的整体功能也能得到改善。

在医疗实践中,利用大剂量氨溴索注射剂治疗ARDS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增强心肺的收缩功能,扩张肺动脉,保证循环动力,氨溴索对肺组织具备较强的特异性,以便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和分泌,不良反应小。通过对治疗组合对照组的对比,发现治疗组的肺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有明显下降,二者对比差异显著,证明ARDS患儿经机械通气+PS治疗后,肺部功能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经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小气道阻塞与疾病本身因素及气道早期发育缓慢有关,因此气道修复较为困难。

积极治疗儿童ARDS,能降低病死率,但患儿的患病情况各有不同,还需要开展随访工作,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喻文亮,陆铸今.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前瞻性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6):448-453.

[2]Diebel LN,Liberati DM,Taub JS,et al.Intestinal epithelia cellsmodulate PMN activation and apoptosis following bacteria and hypoxic challenges.JTrauma,2005,58(6):1126 -1133.

[3]崔红玉,张少丹,刘玉慧,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情的预警指标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6):304-305.

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第2篇

【摘要】目的 对Klinefelter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了解患儿的检出情况。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对9例Klinefelter患儿进行核型分析 结果 Klinefelter综合征患儿核型主要为典型核型(47,XXY)5例,嵌合型1例(47 ,XXY/46,XY),变异型(48,XXYY)1例,(49,XXXXY)2例 ,多以生长发育迟缓、反应迟钝、学习困难为表现。结论 Klinefelter综合征是儿童时期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的原因之一,X染色体数目越多,智力低下和发育畸形越严重,临床应及时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及早确诊,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Klinefelter综合征 儿童 染色体核型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Of Klinefelter syndrome children clinical and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 children in detection. Methods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ulture conventional chromosome, G-banding karyotype analysis of 9 cases of Klinefelter children karyotype analysis Results Karyotype of Klinefelter syndrome children mainly for typical karyotype (47, XXY) 5 cases chimeric type1 case (47, XXY / 46, XY), variant (48, XXYY) 1 case, (49, XXXXY) 2 case ,to children with multiple growth retardation, unresponsive, learning difficulties for the performance. Conclusion Klinefelter syndrome is childhood growth retardation, mental retardation, one of the reasons, the more X chromosome number, the more serious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should be timely clinical cytogenetic examination, early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Klinefelter syndrome Children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54-02

Klinefelt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或原发性小睾丸症,由Klinefelter在1942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本病在男性新生儿中发病率占1.2%,在男性不育症中占15-20%〔1〕,患儿在儿童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常于青春期或成年期出现异常而就诊,现对我院近3年检出的9例

Klinefelt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儿保科、康复科就诊的1024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检查,筛查出9例Klinefelter综合征,社会性别为男性,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并伴有多种异常表现。

1.2 方法 抽取患儿外周血无菌接种0.5ml于1640组合培养液中,并加入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72h 培养,终止培养前2小时加入秋水仙素继续培养,常规方法收获制备染色体,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5)〕规定进行核型描述。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9例患儿表型男性,以生长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四肢行动缓慢双上臂肌肉萎缩、双小腿纤细就诊2例;以发育行为落后,学习困难,反应迟钝 就诊3例;以营养不良,支气管肺炎,心脏杂音性质待查就诊1例;其他原因就诊者3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发育行为较同龄儿童落后,智力偏低,语言少,语速慢,反应迟钝,年龄小者走路不稳,动作不灵活。

2.2 染色体核型结果 9例Klinefelter综合征患儿中常见核型(47,XXY)5例,嵌合型1例(47 ,XXY/46,XY),变异型(48,XXYY)1例,(49,XXXXY)2例 ,详见表1

3 讨论

Klinefelter综合征(简称克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或原发性小睾丸症,从细胞遗传学角度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因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增加的X染色体可来自母方,也可来自父方,其中以来自母亲卵细胞的X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发生不分离引起者较多见。目前认为,环境和农药污染、化学药品等致突变因素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的重要诱发因素。研究证实,睾丸的形成过程主要由睾丸决定因子(TDF)决定,该因子有染色体短臂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编码,SRY在胚胎极早期决定原始性腺向睾丸发育。由于Y染色体的存在, 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性腺为睾丸,但过多的X染色体削弱了Y染色体对男性的决定作用,抑制了睾丸曲细精管的成熟,使其发生退行性变,临床多表现为睾丸小而质硬,曲细精管萎缩,无精子或少精子,因而不育〔2〕。该病成人报道较多,儿童期一般无症状,故容易漏诊,本文9例患儿因不到青春期,还未发育皆无性腺异常表现。

Klinefelter综合征的细胞核型中最常见的核型是(46,XXY),有文献报道〔3〕,Klinefelter综合征以典型核型为主(46,XXY)占90%,本文核型主要核型为(46,XXY),占55.6%,比文献报道低,原因可能为儿童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略而导致就诊率低,成年期则以不育、无精子、少精子、睾丸性腺功能低下等表现就诊相对集中,使得两者差异较大。1例嵌合型(47,XXY/46,XY),因存在正常细胞系,症状相对较轻,2例(49,XXXXY)和1例(48,XXYY),因X染色体数目多,临床症状较其他患儿严重。由于本病患儿表型男性,智力大多低下,反应迟钝,四肢不灵活,至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差,有女性化表现。性别分化与性染色体数目密切相关,X染色体数目越多,智力低下和发育畸形越严重,在儿童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常于青春期或成年期出现异常而就诊,而大部分患者从青春期发育异常,婚后不育被识别。儿童期一般无症状,缺乏特征性表现,少数可有智力低下,学习困难,不易被发现〔4〕,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国外对11-15岁的儿童进行睾丸大小测量,睾丸<2.0cm,应作性染色体检查,以此方法来筛选本征〔5〕,因本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主要治疗方法是在青春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第二性征,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最佳年龄为11-12岁,故了解Klinefelt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形成原因,及早做染色体核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终上所述,本文9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等临床表现,提示临床对于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行为异常或存在小阴茎、小睾丸、隐睾等症状的儿童应及时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以明确病因,避免误诊或漏诊。

参考文献:

〔1〕夏丽,周岩. Klinefeltes综合征25例细胞遗传学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会研究杂志,2005.11(19):2748-2749..

〔2〕Visootsak J,Graham JM Jr.Klinefelter syndrome and other sex chromosomal aneuploidies〔J〕.Orphanet I Rare Dis,2006,1:42.

〔3〕郑霖,夏冰,叶长烂.等。39例Klinefelter综合征的临床与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6)57:58.

〔4〕Lanfrance F ,kamischke A, Zitzmann M ,et al. Klinefelters synd〔J〕.Lancet,2004,367(7):273-283.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就诊的弱视儿童146例238眼,其中男87例,女59例;初诊年龄3~12岁,中位年龄5.4岁。均按照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其中屈光不正性196眼,屈光参差性26眼,斜视性13眼,形觉剥夺性3眼。所有患者眼前节、眼球运动、眼底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异常。

1.2 治疗方法

1.2.1 遮盖治疗:

单眼正常者全遮健眼,弱视眼戴合适眼镜,每月复查1次;双眼弱视者配镜后视力仍相差3行以上行6∶1遮盖,即遮盖视力较好的眼6d,双眼打开1d;双眼配镜后视力仍相差1~2行者行4∶3遮盖,即遮盖视力较好的眼4d,然后遮盖视力较差眼3d;双眼配镜后视力相同者3∶3遮盖,然后双眼打开1d,视力提高到1.0以上,仍需1∶1遮盖半年左右巩固疗效。对于不配合遮盖治疗的儿童用压抑法,对于重度弱视用近压抑健眼,10g/L阿托品眼液散瞳配合矫正眼镜,健眼看近不清看远清弱视眼戴过矫+1.50D眼镜,使看近清看远不清,远压抑健眼戴过矫+3.00D矫正镜,使看远不清,远视力低于弱视眼2~3行以上。

1.2.2 散瞳检查,验光配镜:

初诊时行眼前段检查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3次/d,共3d。检影验光并行注视性质检查,确定眼镜处方予以配镜。

1.2.3 增视训练:

增视仪具有脉冲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电针剌激CAM、视觉剌激及精细目力训练的功能。远视性弱视选用脉冲红光闪烁加CAM视觉刺激加精细目力训练(如:扎孔、绘画、插板等);近视性弱视选用脉冲红光闪烁加DY-LD多功能眼病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1次/d,30min/次,30d为1个疗程;中心注视选用CAM视觉刺激治疗;对于旁中心注视用后像或海丁格刷治疗。将旁中心注视转变为中心注视后CAM视觉刺激治疗当双眼视力恢复到0.6时,可加用同视机进行3级视功能训练,可以预防弱视的复发。增视治疗仪是通过一定波长和频率的脉冲电信号,对弱视眼视网膜感光细胞进行给光和撤光的敏感光谱高反差刺激,激启弱视眼相应的外侧膝状体细胞兴奋,改善视觉信号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1.2.4 精细作业:

精细目力训练可以提高弱视眼视网膜细胞的敏感性是治疗远视性弱视的有效方法。弱视患儿每天要做精细的目力训练,如绘画、描图、穿针等。精细作业以穿针为主,要求穿一定数量的针,并记录每次穿完所用的时间,记录作为下次复诊需了解的重要内容,较小患儿为避免意外伤害,可用穿珠子或描画代替,30min/d。

1.2.5 视觉刺激:

采用不同空间频率的通道系统,以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按照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96年4月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分类和疗效评价。痊愈:视力≥0.9,随访3年视力保持正常者;进步:视力增加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1行[1]。

2 结果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238眼,其中痊愈196眼(82.4%);进步37眼(15.5%);无效5眼(2.1%)。

3 讨论

视网膜X型神经节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中心凹,其有精细的空间分辨力,是中心视力的保证。功能性弱视的病变特点是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减少,双眼神经元水平发育不平衡,使外侧膝状体与之相联系的视中枢皮质发育迟缓或抑制,导致功能低下空间分辨能力差从而形成弱视[3]。弱视儿童年龄越小,达基本痊愈治疗的时间越短;年龄越大,治疗时间越长。眼视觉发育具有敏感期,与之相关的是双眼神经元的可塑期,婴儿视觉敏感期约在2岁前开始,2岁视力已达高峰。大幅度下降至4岁,然后缓慢下降至9岁为止,此阶段是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故应引起重视,以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综合疗法治疗总原则为:对中心注视性弱视者,目前均主张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担负注视[2]。遮盖可以阻断健眼的形觉和光觉刺激由此提高对弱视眼形觉和光觉刺激达到双眼视力平衡的目的。在锻炼中恢复其功能。对于旁中心注视的弱视眼,为设法抑制占优势的偏中心区,刺激中心凹使之重建中心固视。待弱视眼的视力提高后,再进行双眼视功能锻炼和适当的视觉刺激,并由家长陪同做描画等,以促使双眼视功能的提高和立体视的建立和巩固。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目前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不能代替。弱视的治疗与家长的合作及孩子的配合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2] 徐长莺,刘伟革.心理干预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190.

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年临床分离的1913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动态作为研究对象。

1.2 药敏试验方法:

采用CLIS (2008年版) M100-S18判定标准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进行判定。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3版)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测定, 临床微生物检验, 纸片扩散法解释标准。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1.3 综合耐药表示方法:

对常见细菌综合耐药性在2010年~2012年与2012年~2014年2个时间段各3年耐药速率、程度和趋势及其耐药率进行分析。用RR1表示2010年~2012年综合耐药率, 用RR2表示2012年~2014年综合耐药率;用RR2-RR1表示综合耐药的率差值; (RR2-RR1) /RR1表示综合耐药的率差比值;综合耐药的率差值的总和就是综合耐药的率差合值。

2 结果

2.1 标本及菌种分布:

分离病原菌1913株, 病原菌来源:脓液、引流液、分泌物占49.6%, 痰占32.4%, 血液占9.7%, 尿液占8.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3%,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2%, 大肠埃希菌占16.5%, 肺炎克雷伯菌占13.8%, 铜绿假单胞菌占5.1%, 鲍曼不动杆菌占4.3%。

2.2 不同菌耐药率情况:

对2010年~2012年与2012年~2014年2个时间段各3年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细菌耐药速率、程度和趋势及其耐药率进行分析, 结果见表1。

大肠埃希菌占16.5%, 肺炎克雷伯菌占13.8%, 产ESBLs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标本, 尿液标本分离的产ESBLs高于痰标本, 耐药情况见表2。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见表3。

3 讨论

确保临床患者的及时用药和患者抗菌药的稳定是抗菌药合理用药的重点;在主要临床科室实行抗菌药合理用药并设定专职临床药师参与非常有必要;同时规定具体的实施细节定期搜集并分析抗菌药的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的数据, 以此作为制定并调整抗菌药管理策略的基础[1]。细菌的耐药趋势、耐药水平、耐药速率和耐药程度可通过阶段耐药率及其率差值、率差合值、率差比值4项指标反映, 从而多角度描述细菌的耐药状态, 指导细菌耐药性研究和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一段时期内某种细菌对某种 (类) 抗菌药物前、后时间段的耐药率差值, 是耐药性增减程度和趋势的体现, 负值代表耐药率降低, 正值代表耐药率增加;综合耐药的率差是耐药性变化速度或速率的体现, 即RR2 (近时间段耐药率) 与RR1 (远时间段耐药率) 差值与RR1 (远时间段耐药率) 的比值;阶段耐药的率差合值是细菌总体耐药趋势各程度的体现, 是某种细菌对某几种抗菌药物一段时期内耐药率的差值总和, 负值代表总体耐药性降低, 正值代表耐药率总体增加[2]。表1说明其对10种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增加, 且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增加程度小于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RR2为88.42%, RR1为54.09%, 其率差值为34.33%, 说明其耐药性增加34.33%, 其率差比值是0.63, 说明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速度较快;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RR2为45.22, RR1为19.11%, 其率差值为26.11%, 说明其耐药性增加26.11%, 其率差比值是1.37, 说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速度较快,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可能与我院近2年用量较大相关。本研究结果可见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叮恶唑;哌拉西林综合耐药的率差比值较小且为负值, 说明敏感性恢复最快, 可发挥协同作用, 临床可联合使用;相反对耐药速率产生最快的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药物的使用引起重视[3]。表2显示, 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叮恶唑、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 耐药趋势不明显, 临床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耐药速率产生最快, 应减少此类药物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菌感染患者的使用。表3显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所以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应是万古霉素[4]。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利福平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趋势减弱, 也可供临床联用, 协同增加抗感染治疗。

综上所述, 上述指标对于细菌耐药性研究及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可多角度和明了地描述细菌耐药性变化, 并可预测某些耐药现象的风险。由于标本量有限对于上述指标的普适性及临床意义, 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并且参考更多相关文献。临床药物的应用与病菌耐药的变迁密切相关, 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 重视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 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5]。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细菌耐药速率、耐药程度、耐药趋势和耐药水平相应指标, 综合探讨细菌的耐药状态。方法 应用阶段耐药率及其率差值、率差合值、率差比值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年医院送检感染患者标本分离的1913株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描述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最低, 耐药趋势不明显, 临床可选用;利福平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趋势减弱, 为增加协同作用也可供临床联用抗感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增加程度大于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的耐药速度较快;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 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应是万古霉素。结论 细菌耐药速率、耐药程度、耐药趋势和耐药水平及其率差值、率差合值、率差比值可从多角度反映细菌的耐药状态, 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和指导细菌耐药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临床分离,抗菌药物,综合耐药性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4-141.

[2]刘莉, 马燕军, 李桂侠, 等.4011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3) :5089-5091.

[3]Nordmann P, Couard JP, Sansot D, et al.Emergence of an autochthonous and community-aqcuired NDM-1-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Europe[J].Clin Infect Dis, 2012, 54 (1) :150-151.

[4]郑波, 吕媛.Mohnarin2009年度报告:革兰阳性菌耐药监测[J].中华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1, 27 (5) :335-339.

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8例患儿, 男109例, 女59例, 年龄1.5~12.0岁, 平均5.9岁。病史6个月~8年;病程中伴有慢性扁桃体炎120例 (72%) , 慢性鼻炎或鼻窦炎31例 (18.5%) ;伴有分泌性中耳炎16例 (9.5%) 。常规检查扁桃体、腺样体:单纯腺样体肥大25例;单纯扁桃体肥大38例, 腺样体肥大合并扁桃体II度、III度肥大105例;鼻内镜检查腺样体。声阻抗检查:16例26耳显示“B”型图。

1.2 鼻咽侧位片 (X线头影测量)

上气道测量指标以软组织线距为主。测量以下4组间隙;上咽气道间隙指后鼻棘点 (PNS) 水平至上咽壁点 (UPW) 距离, 中咽气道间隙指悬雍垂游离缘 (U) 至咽后壁垂线与中咽后壁交点 (MPW) , 下咽气道间隙指会厌根部 (V) 至咽后壁垂线与下咽后壁交点 (LPW) , 后气道间隙 (PAS) 指舌根距离后壁的最小距离。

1.3 PSG 采用北京贝尔达公司的PSG仪。

对46例患儿于治疗前夜间睡眠时作持续7 h的记录 (其余22例因各种原因拒绝该项检查) , 包括:①患儿自然信息概况、监护时间;②睡眠结构分析:累计睡眠时间、睡眠各期的百分比;③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分析;最长的呼吸暂停时间、最长的低通气时间等;④4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分析;清醒时的SaO2和夜间最低SaO2值 (LSaO2) ;⑤阻塞性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值 (AHI) 。46患儿均以阻塞性为主。

1.4 诊断方法

根据PSG监测结果判定病情②, 将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的诊断标准暂定为:AI≥6s;并将OSAGS分度, AHI 5~10轻度、AHI>10~20中度、AHI>20重度;低氧血症分度;LSaO2 85%~92%轻度、LSaO2 75%~84%中度, LSaO2≤74%重度。本组11例为鼾症, 12例为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23例为OSAHS, 其中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3例。

1.5 鼻内镜检查

68例患儿术前检查可见腺样体肥大40例, 并不同程度堵塞双侧后鼻孔。

1.6 治疗方法

68例患儿行扁桃体和 (或) 腺样体切除术。具体方法:全中采用全身麻醉, 麻醉后平卧位, 置张口器, 单侧或双侧扁桃体切除 (单侧6例、双侧56例)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 (40例) 。

1.7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igmapiot软并作配对t检验。

注:与术前比较, P<0.01

注:与术前比较, P<0.01

2结果

术后3个月~1.5年随访, 168例患儿中夜间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憋气或憋醒症状消失156例, 明显减轻9例, 3例6个月后复发, 均因单侧扁桃体切除后另一侧扁桃体代偿性增生、肥大所致 (均再次行单侧扁桃体切除, 术后症消失未再复发) , 总有效率98.2%。比较168例术前、术后鼻咽侧位片头影测量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术前、术后上气道狭窄明显改善主要是在上咽气道间隙和中咽气道间隙, 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16例患者 (随机且家长同意的原则) 其术前、术后行PSG, 检查结果见表2。

3讨论

对于儿童OSAHS的研究, 国内系统资料较少, 国外研究发病率为2%[1], 已形成共识的是儿童OSAHS所导致的睡眠打鼾及睡眠结构紊乱、低氧血症等可危害包括生长发育迟认知行为异常、传异性耳聋、心脏改变及肺动脉高压等。通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治疗, 避免危害的发生已是临床医生所不容忽视的且有待加强的问题。

3.1 儿童OSAHS

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国外研究表明, 因扁桃体和 (或) 腺样体肥大导致上气道阻塞是儿童OSAHS主要原因,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3]。在2~6岁年龄段, 一方面扁桃和腺样体生长最为迅速、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活跃、而颅面骨发育40%尚未完成, 另一方面是由于咽扩张肌群张力低下、不足以对抗睡眠吸气相气道内负压、导致上气萎陷。国内研究儿童OSAHS发病高峰在5~6岁[4]另有报道理: 家族性、遗传性因素不可忽视, 如父母有腭骨高拱、小颌畸形、巨舌症、肥胖、神经肌肉异常等, 其子女患OSAHS的比例高达20%~25%。本组病例主要病因是扁桃体和 (或) 腺样体肥大导致上、中咽气道间隙狭窄引起睡眠期呼吸功能紊乱。

3.2 儿童OSAHS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鼻咽侧位片或头颅CT 和MRI、电子鼻咽镜或鼻内镜等相关检查, 可以初步确定主要病因和上气道阻塞或狭窄平面、及时发现各种鼻腔疾病及并发症如:后鼻孔狭窄、鼻息肉、慢性鼻炎或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结合PSG 检查可全面了解病变的严生程度, 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3 儿童OSAHS的治疗

所有患儿都在全身麻醉下行腺样体和 (或) 扁桃体切除术 (单侧或双侧) .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明确阻塞平面、OSG 检查了解严惩程度、有无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 以及家长的认识程度、改善症状的期望值和家庭的经济状况, 而不是单一的、机械的根据一项检查、一项指标来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腺样体吸除可自鼻腔进路, 用鼻内镜沿后鼻孔边缘彻底吸除腺样本。必须注意勿损伤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组织, 勿吸除过深, 以平于正常鼻炎部黏膜为准, 否则易造成术后大出血, 对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可在显微镜下一同完成鼓膜置管 (16例26耳)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特点。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2月至2007年2月168例OSAHS患儿的术前临床特征、鼻咽侧位片、鼻内镜和86例多导睡眠图 (PSG) 的特点。结果术前PSG (46例) 呼吸紊乱指数 (AHI) 0.1~24.0次/h, 经扁桃体和 (或) 腺样体切除术后, 术后随访3个月~1.5年, 上、中咽气道间隙的狭窄或阻塞明显改善, 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和憋气等症状消失156例, 明显减轻9例、复发3例, 复发的原因是单侧扁桃体代偿性增生, 总有效率95.5%。16例26耳行鼓膜置管术后, 11例16耳通气管3个月后自行脱落或取出后未再复发。鼻咽侧位片与术前的测量比较鼻咽间隙明显扩大。结论导致儿童OSAHS的主要原因是扁桃体和 (或) 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上、中咽气道阻塞, 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赖于PSG、鼻咽侧位片、鼻内镜和临床表现综合考虑, 年龄非手术的绝对禁忌。

参考文献

[1]Burnetti L, Rana S, Lospalluti ML, etal.prevalencc of obstructive sleep aponea syndrome in a cohort of1, 207children of southern ltaly.Cheast, 2001, 120:1930-1935.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 (乌龙木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42:83-84.

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牙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所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5例女孩,65例男孩,所有患儿的年龄为2~17岁,平均年龄为10岁。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必须先对患儿的监护人或家长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其中主要包含了饭后是否漱口、是否使用儿童专用牙刷、刷牙次数、刷牙时间以及刷牙方法等。然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龋齿检查以及诊断的相关标准来对其进行诊断,即让儿童在其监护人或家长的协助下取自然直座位,在自然光下利用平面口镜、口腔CPI探针等进行检查。对于乳牙正常且未出现龋齿的儿童,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对其行氟离子透入法以及窝沟封闭术来对其进行口腔护理,告知患儿的监护人或家长在患儿的日常饮食中加入适量奶蛋类以及海产品,以此来提高患儿对钙元素的摄入量,提高乳牙的钙化程度。叮嘱患儿的监护人或家长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告知他们在患儿换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还必须告知其牙齿日常保健的相关事项。(2)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必须先对患儿的监护人或家长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其中主要包含了饭后是否漱口、是否使用儿童专用牙刷、刷牙次数、刷牙时间以及刷牙方法等。然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龋齿检查以及诊断的相关标准来对其进行诊断,即让儿童在其监护人或家长的协助下取自然直座位,在自然光下利用平面口镜、口腔CPI探针等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在完成相应的口腔保健处理后,所有患儿均完成了为期半年的随访,对两组患儿的保健效果以及龋齿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为期半年的保健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中,有47例患儿的牙齿正常,其牙齿正常率为94%;3例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龋齿,其龋齿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儿中,有32例患儿的牙齿正常,其牙齿正常率为64%;18例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龋齿,其龋齿发生率为36%。两组患儿的龋齿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龋齿是牙体被蛀蚀、毁坏后逐渐形成的牙病,此类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龋齿列为人类必须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通过对龋齿进行有效的预防可以降低其发病率[2]。

龋齿是一种以食物、宿主以及细菌为主要致病原因的疾病,导致患者发生龋齿的首要条件就是口腔细菌,这也是其必要因素。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当其身体内的维生素、铁元素、磷元素以及钙元素缺乏时,就会导致患者牙齿的钙化程度大大降低,最终使患者的牙釉质出现发育不全的情况,当其受到细菌侵蚀时就会逐渐发展成为龋洞。当儿童发生龋齿时,会导致其儒雅出现过早缺失或龋坏的情况出现,对儿童颌骨以及咀嚼功能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儿童出现恒牙发育异常的情况出现。基于此,在对儿童的口腔健康进行处理时,一定要对龋齿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护,以此来帮助为儿童口腔以及颌面部的正常、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儿童口内的有害细菌,乳牙出现细菌侵蚀的情况,避免乳牙在恒牙萌出时出现异常情况,此类预防方法的效果十分显著,有学者在其报告中经统计分析发现,经过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治疗后的儿童发生患龋齿的概率仅为2.0%。在对儿童进行口腔综合保预防中,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叮嘱和建议,同时监护人或家长还必须从旁协助。家长或监护人需帮助儿童提高口腔卫生意识和行为,培养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意识,提高儿童对钙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吸收来增强乳牙的钙化能力和抗病能力,医护人员需认真帮助儿童进窝沟封闭术、氟离子透人法的口腔护理以保证儿童的乳牙。

儿童龋齿的发展较为迅速,其发病状况主要起源于牙冠,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龋洞,最终使患儿的牙冠彻底破坏。患儿在发病初期,其牙釉质会逐渐变为浅褐色,其表面较为粗糙,患儿不会出现疼痛或其他不良反应。对于此类患儿,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积极治疗,当龋洞靠近压髓时,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患儿就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情况严重时,还会发展成为疼痛剧烈的根尖炎。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对患儿进行相应的口腔保健预防处理后,观察组患儿的龋齿发生率为6%,而对照组患儿的龋齿发生率为36%,它们之间的龋齿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这一结果与某些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儿童的口腔进行保健处理时,口腔综合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在对儿童进行龋齿预防时,可以对口腔综合保健预防的方式进行推广并普及使用。

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口腔综合保健在预防儿童龋齿方面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儿童龋齿的预防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我院牙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所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儿在入院后给予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后给予综合性口腔保健,所有患儿均完成了为期半年的随访,对两组患儿的保健效果以及龋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的龋齿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儿童的口腔进行保健处理时,口腔综合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以进行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儿童龋齿,保健预防,口腔保健,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胡锦霞.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1947.

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第7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1年6月12月进行激素治疗13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包括单纯性肾病90例、肾炎性肾病40例;男70例, 女60例;入院时年龄最小1岁, 最大13岁, 平均年龄为 (7.12±4.54) 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6个月, 平均 (2.89±1.32) 个月。

1.2 激素治疗依从性判断标准

坚持长期规律用药, 停药、换药、增减药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为依从性良好;反之为服药依从性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危险因素暴露的比值比 (OR) 来表示影响因素与治疗依从性的关联强度, OR采用95%可信区间 (95%CI) 。

2 结果

130例激素依从性良好80例 (61.54%, 80/130) , 依从性差50例 (38.46%, 50/130) 。50例激素治疗不顺从患儿中30例 (60.00%, 30/50) 为疗程不足自行停药, 15例 (30.00%, 15/150) 为自行调整剂量, 5例 (10.00%, 5/50) 为间断服药。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包括:肾病综合征知识不掌握、医患沟通不充分、担心药物副反应、缺少家庭支持 (OR分别为3.80, 3.31, 3.05, 2.98) , 与性别及肾病类型无关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影响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肾病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制主要是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减轻急性炎症渗出, 稳定溶酶体膜, 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抑制慢性炎症的增生反应, 减轻组织修复所致的纤维化, 长期、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大部分患儿得到缓解[3]。但调查发现其治疗依从性却较低, 本文依从性好占38.46%,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病综合征知识不掌握、医患沟通不充分、担心药物副反应、缺少家庭支持是影响因素。①肾病综合征疾病知识缺乏是影响依从性最重要的因素 (OR=3.80) , 肾病综合征病程长, 表现复杂, 易反复发作, 加上激素服用后可造成外形上的一些改变, 带给家属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忧虑。如果缺乏相关知识, 可致长期规律服药概念, 或过分相信中医中药, 或偏听偏信一些祖传秘方, 放弃系统正规的激素治疗[4]。②沟通不充分 (OR=3.31) , 临床医生如果缺乏和患者的沟通, 未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病情解释、交代不清, 指导不力, 则患儿及家长对医嘱了解不清, 缺乏战胜疾病信心,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③药物副反应 (OR=3.05) 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引起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乏力、低血钾、水肿、高血压、糖尿病等, 患儿缺少足够的理解能力对不良反应耐受差, 会对药物激素治疗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 而自行减量或停药[5]。④家庭支持 (OR=2.98) , 儿童对疾病危害性认识缺乏、自控能力差, 大多依靠家庭援助, 如果家庭支持不足够则遵医行为能力下降。

3.2 提高激素治疗遵医行为的对策

治疗中依从性差可导致不规范用药、剂量不足, 延误病情缓解并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6]。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必要的措施以提高治疗依从性:①进行全面系统的疾病知识教育, 详细交代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 并讲清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按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激素用量, 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 告知不遵医造成的危害及后果, 提高患者到正规医院就医的意识, 使患儿能主动、自愿地遵医嘱进行治疗。②充分沟通。加强临床医生专业知识培训, 改善服务态度, 充分沟通, 向患者提供解释、鼓励、支持。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 激素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 告诉患者激素对外表形象的影响只是暂时性的, 一旦药量减少或停药后, 外形又会恢复正常。如果不遵医嘱服药或随意加减药量, 不仅不能缓解病情, 更可使病情加重。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悲观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7]。③用药指导。激素宜饭后服, 以免引起对胃肠道的刺激, 服药后需漱口, 以免引起口腔溃疡;指导饮食宜低盐、低糖、适量补钾,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少量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 特别是肥胖患儿, 要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以免引起血胆固醇含量增高;患儿食欲增加时, 让其参加一些活动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分散患儿想进食的注意力[8]。④注重家庭支持, 重视服药过程中的监护, 对患儿用药治疗全过程进行监护, 坚持与患儿及家属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多方面关注, 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杨宜萍.家庭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1) :2726-272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2) :746-747.

[3]罗月中, 涂海涛.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 2010, 31 (17) :2321-2322.

[4]李铭新.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病中应用进展[J].上海医药, 2011, 32 (2) :64-67.

[5]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疾病的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9, 16 (12) :44-46.

[6]余祖妹.肾病综合征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J].重庆医学, 2010, 39 (18) :2499-2450.

[7]杨永红, 吕秀花, 许琳.认知行为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 :136-137.

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第8篇

关键词:沙利度胺,抗肿瘤,儿童,骨髓增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比较普遍的一种的血液病, 该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 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不良习惯, 使儿童患病的比例逐年升高, 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有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对成年人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较好的效果, 但现临床上采用沙利度胺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资料还比较短缺[1]。本文通过取我院治疗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儿童患者58例,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进行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 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机制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意义,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注: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χ2=9.4710, P=0.0021

注: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χ2=7.2837, P=0.007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治疗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儿童患者58例,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进行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实验组共29例, 男性14例, 女性15例, 年龄4~15岁, 平均 (7.5±2.1) 岁;对照组共29例, 男性15例, 女性14例, 年龄5~14岁, 平均 (7.6±1.9) 岁。经过检查鉴定实验组:难治性贫血 (RA) 8例、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RAS) 4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 17例;对照组难治性贫血 (RA) 9例、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RAS) 4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 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用患者持续进行8个月的治疗。对照组儿童患者每日服用15 mg全反式维甲酸和200 mg达那唑;实验组全反式维甲酸和达那唑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并于开始治疗1周后每日服用由50 mg逐渐上升至200 mg的沙利度胺治疗[2]。治疗过程当中对于发热和感染患者适当采用抗生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患者和出血患者采用止血药物治疗;贫血患者采用浓缩的红细胞间断输入方法治疗[3]。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现临床血液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无效: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基本无变化,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有效缓解;有效: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但与正常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缓解;显效:患者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值, 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采取χ2校验进行数据对比, P>0.05, 无显著差异, P<0.01, 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4个月后疗效比较:

实验组4个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1) , 见表1。

2.2 治疗8个月后疗效比较:

实验组8个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1) , 见表2。

3 讨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 主要以血细胞水平急剧下降, 骨髓造血出现异常为主要特征,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白血病等疾病, 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儿童是国家的前途,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儿童患骨髓增生综合征的数量逐年升高, 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间接对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沙利度胺是用来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应用现已较为普遍, 有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其主要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TNF引导的NF-κB的表达, 并对NF-κB介导的其他基因表达起到抑制作用;沙利度胺可抑制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的合成, 并使坏死因子的m RNA得到有效降解和患者体内的恶液质得到有效缓解, 让患者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经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可对肿瘤的血管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 主要是通过对VECF的下调功能起到抑制作用, 从而达到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的抑制[5]。

沙利度胺主要是通过改善人体内骨髓的生存环境, 从而使正常细胞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和抑制细胞的异常增生, 使患者体内造血功能异常得到明显改善。由于沙利度胺的服用时间较长, 所以对不同时间的疗效进行比较, 对寻求治疗最佳效果具有可行性。临床研究也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增加, 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愈加显著[6]。有报道显示沙利度胺的水溶性较差, 采用注射治疗的效果较差, 注意进行口服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 先给予小剂量药品, 然后给药量逐渐增加, 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7]。

由于造血功能的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改善骨髓造血细胞的环境可使造血功能恢复正常, 因此治疗周期较长, 治疗效果也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变得更加显著, 这也与研究的结果相符合。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4个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1) ;实验组8个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1) 。

综上所述, 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改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 治疗有效率更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斌.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 (4) :383-385.

[2]白明贵, 安慧娟.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 2012, 10 (2) :21-22.

[3]施倩.沙利度胺合并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作用的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9) :292-293.

[4]王娟沙利度胺合并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 (12) :917-921.

[5]潘骥群.沙利度胺抗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 19 (7) :552-555.

[6]陈运芳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30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 (9) :906-907.

相关文章
感受大自然作文400字

感受大自然作文400字

感受大自然作文400字(精选16篇)感受大自然作文400字 第1篇这个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大自然的几分姿态,让世界变得更...

2
2025-09-22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精选12篇)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 第1篇(一) 观念老化, 信息意识淡薄虽然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步伐较快...

1
2025-09-22
高三数学30分

高三数学30分

高三数学30分(精选7篇)高三数学30分 第1篇1、对于英语中的记叙文来说,全文讲一个故事,只讲故事。一般在A篇,如果短,就当看小说一样看...

1
2025-09-22
高会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卷十

高会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卷十

高会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卷十(精选6篇)高会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卷十 第1篇甲公司3月10日对外披露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1
2025-09-22
给生活松绑美文摘抄

给生活松绑美文摘抄

给生活松绑美文摘抄(精选13篇)给生活松绑美文摘抄 第1篇听过一个故事:外国有一个老人,死了儿子,她非常伤心,从早哭到晚。她去问神父...

1
2025-09-22
关于谢谢你老师作文800字

关于谢谢你老师作文800字

关于谢谢你老师作文800字(精选4篇)关于谢谢你老师作文800字 第1篇谢谢你老师初中作文800字九月的天气已微带凉意,我与同学有说有笑的来...

1
2025-09-22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协议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协议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协议(精选13篇)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协议 第1篇甲方(征用土地方): 负责人: 负责人身份证: 联系电话:住所地: 通...

1
2025-09-22
购买音响设备请示

购买音响设备请示

购买音响设备请示(精选14篇)购买音响设备请示 第1篇尊敬的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经过慎重考虑,以及与外语系团总支学生会干部们、上一...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