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八年级物理滑轮优秀教案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5
1

八年级物理滑轮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八年级物理滑轮优秀教案 第1篇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仪器材料】斜槽、小钢球、弹簧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机械 ,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机械的发展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新课引入

由上节课的作业引入新课 提问: 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回答 : 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由于高度在变小,重力势能也减小。在滚下的过程中有动能,它的动能越来越大,因为速度越来越大。

二、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边演示边说明

( 让小球从斜槽最上端滚下 )

说明: 小球在斜槽最上端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到斜槽最下端时,速度最大,高度最小,也就是说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所以说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演示: 小球从斜槽最下端向上滚。注意不让小球滚出斜槽。

提问: 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又怎样变化。

说明: 在从斜槽最下端向上滚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回答:小球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总结: 在一定条件下 ,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提问: 举出在现实生活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举例: 秋千,钟摆在摆动的过程中都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举高的铅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也在不断转化为动能,等等。

三、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

弹簧水平放置 , 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

说明: 在一定条件下, 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提问: 举出在现实生活中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举例: 拉开的`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等等。

四、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演示:

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弹起,上升到最高处后,又落到地面。

(可借助多媒体演示慢镜头)

提问: 这个过程中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怎么转化的? 回答:

用手指压住小球后,弹簧被压缩,也就是产生了弹性形变,具有了弹性势能,此时小球的动能为零;松开手后,弹簧慢慢回复到原来的形状,同时对小球做功,将小球弹起,弹簧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小球向上飞起后,高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到达最高处时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之后又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总结: 在一定的条件下 , 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提问: 举出在现实生活中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举例。

五、机械能同其它能之间的转化

说明: 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是机械能的一种。能量除了可以在机械能内部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转化外,还可以在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间转化。

列举教材上几个图中的例子。

总结: 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提问: 分析一下教科书图 12-6-4 中拉弓射箭过程中的能量。 分析其中能量的转化。

回答: 人的化学能先转化为弓的弹性势能,弓的弹性势能再转化为箭的动能。

六、改变世界的机械

教学过程 说明:

凡能使我们省力或得到方便的工具,都可以称为机械。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机械的发展史,机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来看看人类已经发展了多少先进的机械。

具体详细列举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机械。

如: 神舟5号 , 机器人 , 等等。

可采取多媒体辅助。

七、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

在一定的条件下 , 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现代化机械正实现着各种各样的能量转化,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八、作业

学生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八年级物理滑轮优秀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4、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

1、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2、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 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 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六、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 ; b、用改锥拧下螺钉: ;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 d、挑东西的扁担: 。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轮轴 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

A、省力 B、省距离 C、改变力的方向 D、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 ,其目的在于 。

8、如图中的滑轮是 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费一倍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实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该记录的数据除砝码和滑轮的总重外,还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我和“八年级物理”的俏皮事儿 第3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第4篇

§11.3 滑轮

一、复习

二、定量认识滑轮

杠杆平衡条件 特点

F1L1=F2 L2 定滑轮:F=G 能改变动力方向 不省力 二、定性认识滑轮 动滑轮:F=1/2(G物+G滑轮)

滑轮的分类 不能改变动力方向 可省力 费距离 动滑轮:使用时滑轮位置固定不变 四、运用

定滑轮:使用时滑轮位置跟被拉动 滑轮组

八年级物理滑轮课件 第5篇

八年级物理滑轮课件:

物理滑轮简介

在力学里,典型的滑轮(pulley)是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的圆轮。在圆轮的圆周面具有凹槽,将绳索缠绕于凹槽,用力牵拉绳索两端的任一端,则绳索与圆轮之间的摩擦力会促使圆轮绕着中心轴旋转。滑轮实际上是变形的、能转动的杠杆。滑轮主要的功能是牵拉负载、改变施力方向、传输功率等等。多个滑轮共同组成的机械称为“滑轮组”,或“复式滑轮”。滑轮组的机械利益较大,可以牵拉较重的负载。滑轮也可以成为链传动或带传动的组件,将功率从一个旋转轴传输到另一个旋转轴。

按滑轮中心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可将滑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定滑轮的中心轴固定不动,动滑轮的中心轴可以移动,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而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可构成滑轮组,滑轮组不但省力而且还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滑轮优秀教案 第6篇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此课教学,同样应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可将原来机械实验盒中的有关器材作为分组实验材料供学生使用。

1、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有学生会认为定滑轮费力,因为要用三个钩码的力才能提起两个钩码的重物,教师应对此予以引导,可在两边各挂两个,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说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保持在一定位置上,从而使两边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说明定滑轮即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算上摩擦因素,那还是有些些费力的)

2、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学生。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甚至有学生在汇报时,能发现用了一个动滑轮后,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第7篇

1.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B.控制电灯的开关装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C.电源插座上有灰尘,可以不切断电源直接用湿抹布擦掉

D.在电线上晾衣服

2.看电视节目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的发射频率B.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机的接收频率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一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连续工作时,测得在0.5 h内,消耗的电能为0.6 kW·h,那么这一个用电器是()。

A.电冰箱 B.普通白炽灯 C.彩色电视机 D.壁挂式空调机

4.在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6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如图1乙、图1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

A.1AB.0.4AC. 0.2AD.0.6A

5.将标有“6伏 3瓦”的灯泡L1和标有“9伏 3瓦”的灯泡L2串联到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只有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发光较暗,则正常发光的灯泡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A.L1 ,15伏B.L2 ,15伏C.L1,13伏D.L2 ,13伏

6.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移动的过程()。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

C.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7.某同学观察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字样模糊不清的白炽灯,发现甲灯丝较粗较短,乙灯丝较细较长,这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 )。

A.甲灯大B.乙灯大

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在如图3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9.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高抗干扰及光能损耗小等优点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10.两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其中一只亮,一只不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不亮灯泡的电阻太小B.不亮灯泡中通过的电流太小

C.不亮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 D.不亮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太小

二、填空题

11.现有两个灯泡L1、L2,分别标有“10V 10W”和“9V 5.4W”的字样。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V;当将它们并联使用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W。

12.我国实施彩电能效新标准规定,待机功率高于9W的彩电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小明想了解家中彩电是否符合新能效标准,便将100W的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l min转了5转;再让这台彩电单独接入电路并处于待机状态,电能表5 min转了2转,由此判断该彩电的待机功率为____W。若每天待机按20 h计算,小明家每月(按30天计)因彩电待机消耗的电能约为__________kW·h。

13.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4W”,则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Ω。为了不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是_______Ω。

14.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甲的电阻为_______Ω;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 V的电源两端,总线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15.许多人习惯于将手机挂在胸前,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手机发射出的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MP3随身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若MP3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0.01W,则连续播放100 s,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J。它允许使用充电电池,则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6.如图6是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其中的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图7(1)中的实物连接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连线上打“×”,并用笔画线替代导线画上正确的连线。

(2)在纠正电路连接错误的操作过程中,应使开关处于________状态。

(3)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7(2)所示。请将读数填入下表,并把表格补充完整。

(4)从上表实验记录中,可以发现灯泡亮暗不同时其实际功率大小______,还可以计算的另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图8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的多少,来判断它_____________的不同。

(2)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______。

19.某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索一项技术,即让一种名贵的花生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决定搭建一个微型温室,温室内需要安装一个电发热体。根据设计,该发热体用36 V电压供电,发热功率为200 W(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1)电发热体不采用220 V电压而用36 V电压供电的考虑是________。

(2)采用36 V电压供电,电发热体需要自制,现决定用镍铬合金丝绕制,绕制成的电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为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学见解范文 第8篇

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教学模式,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动说手操作、尝试体验,在分析思考、对比总结。引导学生画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准确把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这节课基本达到预设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在处理如何让学生较方便的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时,我经过一番思考,在铁架台上贴上有刻线的纸条,给学生探究提供了方便,也使学生的测量结果较用刻度尺去比着测量提高了准确度,这样的处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学习效率。这也让物体会到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钻研,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3、课堂节奏的把握基本较合理,如果学生实验再紧凑一些,会给分析实验结果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4、在做探究实验前应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对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明确实验操作步骤会更有帮助。

5、在对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中,对拉力F的方向如不沿竖直方向去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没有明确让学生实验,并且在分析动滑轮实质时,也未作为一个知识点点明,可放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拓展。

九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第9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通过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的特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学难点:画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教具:单、双滑轮两个、长约一米的细线、铁架台、弹簧秤一个、教学光盘

学具:每组单、双滑轮两个、长约一米的细线、铁架台、弹簧秤一个 课时:2 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认真看P27“想一想”部分内容,1分钟后比谁能利 用桌上的器材帮助小明将木料运上楼。让学生完成“做一做”部分内容,师巡视。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学生评判.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由刚才实验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定义: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提问: 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特点呢? 请认真看P28-29至“读一读”上面内容,三分钟后能利用桌上器材进行探究.学生进行探究: ①.指导学生先按图11-17进行探究,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再按图11-18进行探究,并设计表格,填入数据.②.学生在探究时,教师巡视,对实验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让学生议一议

可能答案有: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⑵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⑶力的方向变了,力的大小不变

可能答案有: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三、探究滑轮实质、滑轮组:

提问引入: 滑轮实质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P29“读一读”部分内容,三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什么?

2、利用桌上器材组装滑轮组,比谁用的方法多 ①指名回答1 板书: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②学生利用桌上器材探究滑轮组绕法

四、阅读“生活、社会、物理”

五、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进一步巩固了什么学习方法?

八年级物理滑轮优秀教案 第10篇

第六节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正确选择器材并合理组装器材。

2、正确地进行操作实验并设计表格进行实验记录。【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组装滑轮组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难点:正确地进行操作实验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明确实验的原理、所需器材与装置 1.我们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

有用

/W总,而W有=__,W总=__,那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实验原理:η=Gh/Fs 那么实验测量的有__、__、__、__四个物理量; 为了测量力,需测量工具是__; 为了测量距离,需用__;

其它的器材包括:滑轮、__、__和__。3.让一学生演示组装器材,并讨论交流:

①为什么实验中一般不向下测拉力?应怎样才能使拉力向上?

②组装滑轮组时,应怎样防止滑轮翻滚脱槽?

学习任务二:明确实验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照P18图9-32甲演示实验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拉力?(竖直向上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问题2:怎样知道提升钩码受到的重力?

问题3:如何测量拉力将绳子提升的距离S和重物上升的距离h?

问题4:照P18图9-32甲丙两个装置多做几组数据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猜想一下?

学习任务三: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交流讨论结果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指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P19~P20表9-5表9-6中

3、各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并讨论 ①同一滑轮组挂不同重力的钩码时,机械效率相同吗?物体上升越高,机械效率变化吗?

②不同滑轮组都挂相同的钩码时,机械效率相同吗? ③怎样提高机械效率?说一说你的方法?

二、自我检测

1、用同一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时,所测得的机械效

率比较()

A.相同

B.重物越重所测机械效率越高 C.重物越轻所测机械效率越高 D.高低不能确定

2、用图中所示的滑轮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已知每个钩码的重量为100g.⑴ 要求用手拉弹簧测力计向上运动,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绳的绕法

⑵ 将钩码匀速提升20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在这个过程中,对钩码所做的功是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

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实验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总结一下。

四、课后反思

《滑轮》教案 第11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每组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老师听说咱们五年级1班的同学们非常的聪明,而且还乐于助人。最近我在生活中遇到点麻烦。

2.老师居住的宿舍楼的房顶漏雨了,打算用点建筑材料维修一下,可是如何将沉重的建筑材料运到楼顶上去的呢?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吗?

3.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的两个好朋友,也帮老师想了两个好办法,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视频

4.在这两种方法中,用到了什么

装置?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种轮子有什么显著地特点?

5.教师出示定义:像这种边缘有槽,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滑轮!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滑轮的作用

1.在刚才的这两种方法中,滑轮有什么不同?2.你能根据这个特点,给它们起个名字吗?3.教师出示定义。4.老师的朋友们之所以选择使用滑轮,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你认为滑轮起到了什么作用?生猜测,教师板书有研究意义的猜想。如:省力、方便;5.究竟使用滑轮能不能省力,仅靠猜想可以吗?5、实验之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两点,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6.下面请开始实验。教师分发测力计和实验记录表。7.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记录。8.教师总结:

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不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三)、生活应用

1.滑轮的这些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生活中滑轮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2.同学们找一找, 下列这些物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它们属于哪一种滑轮?

(四)、拓展

1.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各的优点,我们能不能把二者的优点合二为一,让我们在使用滑轮时既能够省力,又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

2.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想不想自己动手组装一个滑轮组?教师分发滑轮。

3.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找到了组装滑轮组的方法,但是 ,滑轮组还有很多的组装方法等待着我们课下去研究,相信只要大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

滑轮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操作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涉及到对比试验,而且还把难度提升到滑轮组的组装,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大。但讲授后,发现学生对着节课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但还有几个地方暴露出教学的不足:

1.在用测力计测量两种滑轮提升物体所用力的大小的时候,少数同学不会操作或者是操作错误。因此测力计的使用在四年级下册讲授时要以训练作为重点,设计很多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比如静止时如何测量、运动时又应该如何测量。

2.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学生总是会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为对比的对象进行对比。因此,教师讲授时,应该让学生明确我们研究的是使用滑轮的作用,是与不适用滑轮作对比的。教师此时应该进行准确的语言引导,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在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多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物理《滑轮》教案 第12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了解其它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难点

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3)杠杆的分类及省力、费距离;费力、省距离的情况

观察漫画,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引入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师举例旗杆上的滑轮,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工作过程:轴固定不动,向下拉绳使旗子上升。说明这种滑轮叫定滑轮

再举例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分析:轴随着物体一起运动。说明这种滑轮叫动滑轮。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动滑轮、定滑轮。

思考:定滑轮、动滑轮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及特点呢?

二、实验探究:比较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1、学生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2、设计表格,分别用来记录实验时拉力的大小

和方向,还要记录物体运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运动的距离;

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 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同时费2倍的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liuxue86.com

三、滑轮组

如果既需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就需要动滑轮、定滑轮一起组装,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应怎样组装滑轮组?

实验探究:学生利用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进行组装,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评价得出两种不同的组装方式,并通过实验分析它们的不同特点:

(1)绳子从动滑轮绕起,最省力(F=1/3G),费3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绳子从定滑轮绕起,省一半的力(F=1/2G),费2倍的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四、轮轴和斜面

学生自学科学世界,了解轮轴和斜面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它们分别利用什么简单机械,是省力?费力?省距离?费距离?

同时总结:使用任何机械,省力就一定费距离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1、定滑轮、动滑轮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可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不可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

初二物理滑轮教案 第13篇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及绳重,以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水平拉力为F,物体的重力为G,且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D )

A、F B、G C、G/2 D、F/2

3、如图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G/3 ; G/4 ; G/5 。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4、图1中A是动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上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26_牛的拉

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4__米。

5、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D )

A.20N;0.4m/s B.20N;0.1m/s C.5N;0.4m/s D.5N;0.1m/s

初二下册物理杠杆与滑轮名补教案 第14篇

【教学标题】杠杆与滑轮 【教学目标】

1.杠杆的定义以及基本要素; 2.掌握杠杆平衡条件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

1.掌握定滑轮与动滑轮力学特点; 2.掌握滑轮组的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滑轮组中的受力分析。

【进门得分】

1.下列关于F1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2.园艺师傅使用如下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0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

3.如下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裕杠杆级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力F在这个过程中()A.变大B.变小 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4.一不法商贩在秤碗上粘了一小铅片,用这样的杆秤测得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A.偏大B.偏小C.相同D.都有可能

5.如下图,0为支点,在A端施加一个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杠杆为()

A一定省力B.一定费力C.不省力也不费力D都有可能

【教学内容】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某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说明:①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②有些情况下,可根据杠杆的实际转动情况,来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等。

2、杠杆的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所以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力臂的方法:(1)找到杠杆的支点0(2)画出力的作用线(虚线)(3)画力臂:过支点作出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虚线)(4)标出力臂(用大括号,注明是动力臂还是阻力臂)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3)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或:

F1l2 F2l1说明: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5、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省力杠杆。特点:能省力但是费距离。

应用: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等。(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费力杠杆。特点:费力但是省距离。

应用: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等臂杠杆。特点:不省力不费力 应用:天平,定滑轮等

说明:具体使用杠杆时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相当于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说明: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说明: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G;S=2h 2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2(G物+G动);S=2h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G ;S=nh n1(G物+G动);S=nh n说明: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过手练习】

一、杠杆

1、如下图所示,用力F拉杠杆的A点使它处在平衡状态。图中F1、F2、F3、F4表示力F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

A.F1 B.F2 C.F3 D.F4 小练习: 1.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一根杆秤,如果秤磁被磨损一部分,用它称得的质量将比被称物体的实际质量()A.偏大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定

2、滑轮和滑轮组

2、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 小练习

1、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500N,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A.1500NB.1000NC.500ND.250N

2、关于使用滑轮组的论述,较全面的是:()A、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B、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一定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一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拓展训练】

1.(2014·资阳)如图所示,光滑带槽的长木条AB(质量不计)可以绕支点0转动,木条的A端用竖直细绳连接在地板上,OB=0.4m,在木条的B端通过细线悬挂一个高为20cm的长方体木块,本块的密度为0.8×10kg/m.B端正下方放一盛水的溢水杯,水面恰到溢水口处,现将木块缓慢浸入溢水杯中,当木块底面浸到水下10cm深处时,从溢水口处溢出0.5N的水,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然后让一质量为100g的小球从B点沿槽向A端匀速运动,经4s的时间,系在A端细绳的拉力恰好等于0,则小球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g取10N/kg)

332.(2014绵阳)如下图所示的杠杆是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贵力“),图中0为支点,F1 的力臂为l1,F2的力臂为l2,当杠片杆平衡时,F1与F2定量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

3.(2017自贡)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若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再加一个钩码(钩码的质量都相同),杠杆将()

A.还继续处于水平平衡B.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C.右端下降,左端上升D.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

【出门检测】

1、一长直扁担长1.5m,前端挂200N的货,后端挂300N的货,则肩膀应该位于离扁担前端_____m处(不计扁担的重力)才能使扁担平衡,平衡后肩受到的压力为

2、如下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如果不计滑轮重和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_______N

3、在下图所示的两种常用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使用这两种工具都______省功(选填“能”或“不能”)

4、如图所示,杠杆AC(刻度均匀,不计杠杆重)可绕支点0自由转动,在B点挂一重为G的物体。为使杠杆平衡,应在杠杆上的______点施加一个作用力,才能使作用力最小,该最小作用力与物重G的比值是________.5、如下图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相等(滑轮重力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A:FB=________。

6、的鱼时,钓鱼竿可看成一根_____杠杆,其支点位于图中的____点,要使 钓起鱼时省力一些,则钓鱼者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一些(填增大或减小)

7、如下图,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需要拉力F或F’,F和F’大小的关系是F____F’,(填大于、小于、等于)

8、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下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_____图

9、如右图所示,动滑轮重为5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力是260N,则物体的重是________N;若重物上升的高度是0.2m,则绳子自由端下降________m

10、如下图,每个钩码重0.49N,杠杆上每格长度相等,现用一弹簧测力计要求钩在支点右

侧,使它的示数为0.98N,且柱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点处,拉力的方向应_______;如要求弹簧测力计钩在支点左侧,使它的示数为0.49N,且杠杆仍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________点处,拉力方向应________。

二、选择题

1、小星学习了杠杆后,他把了解到的杠杆进行了分类,如图所示,其中作用特点相同的一组是()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如下图所示,是撬道钉的示意图,当道钉对道钉撬的阻力F2是4000N时,要把道钉撬起,需要的动力F1最小为(不计道钉撬重)()A、20NB、200N C、2000N D、20000N

4、学校国旗的旗杆下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该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5、在下图中,四种简单机械使用时,能省力的是()

【课后作业】

三、作图题

1.如下图所示,用裁纸刀裁纸,加在裁纸刀上的动力为F,支点在O点,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并用l标明

2.如下图所示,请你画出利用滑轮组向下用力提起木箱的绕绳方法

3.如下图所示,轻质杠杆的A点挂一重物G,绳受的拉力为F2,0为杠杆的支点。请在杠杆的端点B处画出使杠杆保持静止的最小的力F1的示意图,并作出F1和F2的力臂l1和l2

四、实验题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有甲,乙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的猜想:(1)甲同学:动力阻力

动力臂阻力臂(2)乙同学: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为了验证以上两种猜想是否正确,两位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井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A.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安装实验器材。

B.在没有挂钩码时十,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

C.将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分别挂在杠杆的两边并移动其悬挂的位置,重新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

D.改变悬挂的钩码个数,并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又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数据都记录在下表中,那么:(1)在记录数据的表格中,根据实验装置右边的放大图补充表格中漏掉的两空(g=10N/kg)(2)在实验中,当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的重心在图中的______点

八年级物理滑轮优秀教案 第15篇

按照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对教材进行全方位剖析,力求对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讲透,并刊发有专门介绍物理思想方法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探究的文章,既能满足老师备课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二、主要栏目

名师导学:分四块内容:①针对课本中的“想想议议”或“想想做做”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新课,或者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预习新课;②约请名校名师围绕新课标对本节的重点、考点进行讲解,或对概念作深入浅出的讲解;③对本节的易错点进行辨析;④对本节涉及的物理思想方法进行讲解(如理想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参考.

撰稿建议:名师导学栏目中的每一块是一篇文章,一篇文章最好能讲透一个问题,切忌面面俱到,注意语言生动活泼.其中预习新课的文章不超过800字,其他文章尽量控制在1 500字以内.7-8月号、9月号文章中的例题可选用2008年的中招试题,10月号以后的文章例题请选用2009年的中招试题,中招试题要注明出处.每篇文章有2-3道例题,例题有详细分析解答过程,文章最后要对本文的思路方法作一总结,并附1-2道练习题.

学会探究:针对每一节中有代表性的实验插图,或针对当节实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1 000字左右,要讲透探究方法,对实验中的易错点要专门强调,教会学生实验探究方法,使学生掌握探究的七个要素中的几个.

习题精讲:选讲有代表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注意方法点评与总结.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约1 000字,注意语言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考链接:向学生介绍中招新题型,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处理,归纳出简单的解题规律.

撰稿建议:主要选讲近两年的中招试题,让八年级的学生提前接触中招新题,开拓学生的视野.每篇文章2-3道例题,例题有详细分析解答过程.要求例题紧扣本章内容,可以涉及以前学过的知识,所选例题尽量与当今科技及现实生活相联系.文章最后附2-3道练习题.每篇文章不超过2 000字.

以上内容是以后面具体发稿内容中的一节为一个板块的,不一定每一节都有这么多栏目,视具体情况定.

随堂测试:针对每一节的知识点出练习题,有答案,较难题有提示或详细解答.注意控制时间(15分钟).

名校试题:每一章的测试题.按照中招题型出题,有答案,较难题要有提示或详解.注意控制时间(45分钟).

竞赛之窗:分两个部分①物理潜能知识竞赛;②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例题分析及练习题.

答疑沙龙:约请相应的专家、学者、教研人员、特级教师、名校一线有经营的老师或同年级优秀学生回答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不超过1 500字.

趣眼看物理:学生或老师在学习、生活、旅行中发现的有趣的物理现象.

撰稿建议:每期三四幅图片或照片,在图片或照片下附100字以内的文字介绍,介绍图片或照片中的现象所反应的物理知识.

物理广角镜:①介绍与本章知识有关的物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节知识点的课外延伸,可涉及其他学科内容或与自然现象、现实生活有联系;②与现代高科技有关的内容(如太空行走、探月工程等);③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就.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不超过2 000字.

三、具体发稿内容及截止日期

2009年7-8月号:(4月10日截稿)科学之旅 声现象(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②声音的特性③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④声的利用)

2009年9月号:(6月10日截稿)光现象(①光的传播②光的反射③平面镜成像 ④光的折射⑤光的色散和看不见的光)

2009年10月号:(7月10日截稿)透镜及其应用(①透镜与生活中的透镜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③眼睛和眼镜以及显微镜和望远镜) 本学期期中测试题A、B卷(60分钟),内容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2009年11月号:(8月10日截稿)物态变化(①温度计②熔化和凝固③汽化和液化以及升华和凝华)

2009年12月号:(9月10日截稿)电流和电路(①电荷②电流和电路 ③串联和并联及电流的强弱④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八年级上学期总复习内容及期末测试题A、B卷(60分钟).

2010年1月号:(10月10日截稿)电压与电阻(①电压②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③电阻④变阻器)

2010年2月号:(10月10日截稿)欧姆定律(①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③测量小灯泡的电阻④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2010年3月号:(12月10日截稿)电功率(①电能②电功率③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④电与热⑤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以及生活用的常识) 本学期期中测试题A、B卷(60分钟),内容包括“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

2010年4月号:(2010年1月10日截稿)电与磁(①磁现象以及磁场②电生磁③电磁铁以及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④电动机⑤磁生电)

2010年5-6月号:(2010年2月10日截稿)信息的传递(①电话电磁波的海洋②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和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内容

括电学与磁学)及期末测试题A、B卷(60分钟).

物理八年级教案 第16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

(重)1、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2、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过程

备注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

(2)超声波清洗污垢.

(3)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

(4)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

(5)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

(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

[想想议议]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2.[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P21)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分组实验,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1”的响度大.“5”的响度小.

“1”的音调低.“5”的音调高.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3.音色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板书设计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① 频率高,音调高;②频率低,音调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① 振幅大,响度大;②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教学小结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作业设计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学习高手31页1、2、3题。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