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范文第1篇
夙遭闵凶
(通“悯”,忧愁的事情)
零丁孤苦 孤独的样子)
常在床蓐
席)
四十有四
二、古今异义
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不可以
不能走路
(通“伶仃”(通“褥”草(通“又”)
后刺史举臣秀才 古义:
优秀人才
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 今义:身心劳苦
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向前,奔走效力 今义:很快的跑
拜臣郎中
古义:上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今义:数量少
岂敢盘桓
古义:犹疑不决的样子
今义: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除臣洗马
古义:太子的属官
今义:清洗马匹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古义:进退两难
今义:狼和狈 寻蒙国恩
古义:不久
今义:寻找
三、词类活用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的事 不幸的事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举臣孝廉
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猥以微贱
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沐浴清化
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凡在故老
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四、一词多义 以
名形形名形
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臣具以表闻 词,用
谨拜表以闻 词,表目的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词,用
臣以供养无主 词,因为 于
介连介连
急于星火
介词,比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之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词,的
臣之进退 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少
少多疾病 岁小
助助年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少仕伪朝 年青时
一时多少豪杰
少 志
舅夺母志
向
听臣微志 望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标记
多志 愿 做
寻向所志
标志 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弗能应也 回答 婴
夙婴疾病 缠绕
举婴,欲投之河 孩
照被 婴 其人
矜
犹蒙矜育
怜惜
不矜名节 夸
鉏耰棘矜 矛、戟等武器的柄 悯
夙遭闵凶
“悯”,忧患的事悯臣孤弱 惜,悲痛 薄
不幸的事
自通怜
门衰祚薄
浅薄
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
厚古薄今
视,看不起 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一定的期限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约会
轻
良剑期乎断 希望,要求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疾 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恨 疾风知劲草
急速 嫉恶如仇 恶,憎恨 除
迅猛, 厌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攘除奸凶
五、文言句式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断句式
除掉
判 台阶
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式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式 急于星火 介宾后置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宾后置 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固定句式,“无以”,没有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翻译
1、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情却一天天加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译文:我(如果)没有祖母,没有办法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没有办法过完她的余生。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地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爱,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范文第2篇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1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很多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很多的热。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慢慢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慢慢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2
(1)Na2O2投入水中:2Na2O2+2H2O=4Na++4OH-+O2↑
(2)Na投入水中:2Na+2H2O=2Na++2OH-+H2↑
(3)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
①少量:Ca2++2OH-+CO2=CaCO3↓+H2O;②过量:CO2+OH-=HCO3-2017高考化学常见考点归纳
(4)稀NH4Cl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①混合:NH4++OH-=NH3H2O;②共热:NH4++OH-NH3↑+H2O
(5)NaAlO2溶液中通入CO2:
①少量:2AlO2-+CO2+3H2O=2Al(OH)3↓+CO32-
②过量:AlO2-+CO2+2H2O=Al(OH)3↓+HCO3-
(6)H2S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2Fe3++H2S=2Fe2++S↓+2H+
(7)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Fe3++3H2OFe(OH)3(胶体)+3H+
(8)AlCl3溶液中加入(NaAlO2、Na2CO3、NaHCO3):
①Al3++3AlO2-+6H2O=4Al(OH)3↓;②2Al3++3CO32-+3H2O=2Al(OH)3↓+3CO2↑
③Al3++3HCO3-=Al(OH)3↓+3CO2↑2017
(9)乙醛跟银氨溶液反应: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
(10)FeBr2
溶液中通入Cl2:
①少量:2Fe2++Cl2=2Fe3++2Cl-;②过量:2Fe2++4Br-+3Cl2=2Fe3++2Br2+6Cl-
(11)稀硝酸与Fe反应:
①少量:Fe+4H++NO3-=Fe3++NO↑+2H2O;
②过量:3Fe+8H++2NO3-=3Fe2++2NO↑+4H2O
(12)NaAlO2
溶液与NaHCO3
溶液混合:AlO2-+HCO3-+H2O=Al(OH)3↓+CO32-
(13)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
①少量:4OH-+Al3+=AlO2-+2H2O;②后续:3AlO2-+Al3++6H2O=4Al(OH)3↓
(14)Ca(ClO)2溶液中通入(CO2、SO2)
①少量:Ca2++2ClO-+CO2=CaCO3↓+2HClO;过量:ClO-+CO2+H2O=HClO+HCO3-
②Ca2++ClO-+SO2+H2O=CaSO4↓+Cl-+2H+
(15)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
①至中性:2H++SO42-+Ba2++2OH-=2H2O+BaSO4↓
②至SO42-;完全沉淀:H++SO42-+Ba2++OH-=H2O+BaSO4↓
(16)NaOH与Ca(HCO3)2溶液反应:
少量: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过量:OH-+HCO3-+Ca2+=CaCO3↓+H2O
(17)CO2通入苯酚钠溶液C6H5O-+CO2+H2OC6H5OH+HCO3-
(18)Al投入NaOH溶液中2Al+2OH-+2H2O=2AlO2-+3H2↑
(19)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2Na++CO32-+CO2+H2O=2NaHCO3↓
(20)Mg(HCO3)2溶液中滴加Ca(OH)2
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3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2H2SO4(浓)CO2↑+2SO2↑+2H2O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5)C+H2O(g)CO+H2(6)3Fe+4H2O(g)Fe3O4+4H2
(7)8Al+3Fe3O49Fe+4Al2O3(8)2Mg+CO22MgO+C
(9)C+SiO2Si+2CO↑(10)2H2O22H2O+O2↑
(11)2NaCl+2H2O2NaOH+H2↑+Cl2↑(12)4NH3+5O24NO+6H2O
(13)2Na2O2+2CO2=2Na2CO3+O2(14)4Fe(OH)2+O2+2H2O=4Fe(OH)3
(15)N2+3H22NH3(16)2SO2+O22SO3
(17)2C2H5OHCH2=CH2↑+H2O(18)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19)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20)C2H5Br+H2OC2H5OH+HBr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4
(1)合成氨的适宜温度:500℃左右
(2)指示剂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红橙黄)酚酞:8.2~10(无粉红红)
(3)浓硫酸浓度:通常为98.3%发烟硝酸浓度:98%以上
(4)胶体粒子直径:10-9~10-7m
(5)精确度: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
(6)制乙烯: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1:3,温度170℃
(7)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
(8)生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
(9)同一周期ⅡA与ⅢA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11、25
(10)每一周期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2第二周期:8第三周期:8第四周期:18
第五周期:18第六周期:32第七周期(未排满)(最后一种元素质子数118)
(11)非金属元素种类:共23种(已发现22种,未发现元素在第七周期0族)
每一周期(m)非金属:8-m(m≠1)每一主族(n)非金属:n-2(n≠1)
(12)共价键数:C-4N-3O-2H或X-1
(13)正四面体键角109°28′;P4键角60°;NH3键角107°18′。
(14)离子或原子个数比
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CaC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1molP4中含P-P键6NA;1molSiO2中含4NASi-O键;石墨中碳原子与键之比为2:3;NaCl中Na+周围的Cl-为6,Cl-周围的Na+也为6;CsCl中相应离子则为8
(15)通式:
烷烃CnH2n+2烯烃CnH2n
炔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
饱和一元醇CnH2n+2O饱和一元醛CnH2nO饱和一元酸CnH2nO2
(16)各种烃基种类:甲基1乙基-1丙基-2丁基-4
(17)单烯烃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有机化合物中H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5%
(18)有机物CaHbOcNdCle
(其他的卤原子折算为Cl)的不饱和度Ω=(2a+d+2-b-e)/2
(19)重要公式c=(1000w%ρ)/MM=m总/n总M=22.4ρ标
(20)重要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Mg3N2CaCO3KHCO3C7H16
98H2SO4H3PO478Na2O2Al(OH)316O~CH4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5
化学性质
1、S02能作漂白剂。S0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 液。S0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0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02使含酚酞的Na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02与C1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1-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0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032-),离子方程式为:Si032-+2H+=H2Si0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032-离子方程式:S2032-+2H+=S+S02↑+H20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mH)3的胶粒帯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③A102-离子方程式:A102-+H++H20=A1(OH)3当然,若继续謫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①浓硫酸与Cu反应一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一催化性説水性③实验室制取确基苯一催化剂、吸水剂国酯化反应一催化剂、吸水剂⑤蔵糖中倒入浓硫酸一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胆矾中加浓硫酸一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①;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⑤葡萄糖;③麦芽糖(均在職性环境下进行)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范文第3篇
孙忠提
1、对原文框架结构要有一定的理解: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是人物传记,这也正是语文课本和选修课本中的一个重点,因为语文课本的很多古文就是人物传记型的,如《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等,所以在高考中很有可能涉及的就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而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内容模式:人物的家庭情况,人物小时候有什么特点,人物在学问方面有哪些特点,几时进入仕途,在仕途上经过几次坎坷(在什么地方做官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政绩,又在哪些地方做官做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政绩,几经周折然后怎么样,最后在任怎样等)文章最后一般是人物的死(牺牲),人们(皇帝)对此有什么评价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
行文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各种手法,并由此反应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对人物的态度,也就是这篇文章(传记)的中心。
2、实词的考查:
(1)用所给的加点的词组词,最好组成跟原句词性相同的,然后放入原句分析句子是否通顺正确,如果正确,这是第一步,然后将整个句子放入原文,如果适合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那说明这个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2)同时也可以联想该加点的词在那一课出现过,当时有什么用法和意义。(因为高考题虽然不出书上的原题,但是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据此我们在做题时可以联系课本的上的相关知识)。
(3)或者用语法分析。判断词性,在原文找提示点。
3、虚词的考查:
(1)先看位置,不同位置的虚词,承担的语法功能也是不一样的。(最直接的) (2)看前后所跟词的词性,虚词跟一些词有关系,而跟另外一些词却没有办法搭配。(最主要的)
(3)根据平时所学或联系平时的讲解分析所要考查的词的用法和意义。(最根本的) (4)运用语法分析成分、词性和搭配等。
4、人物性格的考查:
(1)看清题目中关于人物个性的限定词,并对这个限定词的外延和内涵要有一定的理解。 (2)根据限定词对下面所给的六个选项进行排除,注意考查的时间的限制、地点的限制、做事情的施动者等,即要找到人、事、时、地点、结果、影响、评价的对应关系。
5、关于内容的考查:
(1)看主题的正确与否看作者的态度、看人们对他的评价、看他所做得事情。
(2)在一篇古文中要找准不同人、不同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结果、不同影响、不同评价之间的对应关系。
(3)看人物的描写方法及效果。
6、关于翻译:
(1)离不开语境,围绕语境寻找提示点和信息点。 (2)寻找实词,虚词进行落实。
(3)联系古文常考查的句式(定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
(4)字字落实,每一个字组一个词,要保证词性相同,符合整个句子在成分上的要求,将所有能够组成词的词语联系起来,再联系句式进行必要的“删、补、留、掉、换”,使句子前后通顺,同时要顾及到整个句子的要求,并和课文内容相联系,最好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注意一些名词和代词可以不翻译。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范文第4篇
备注:个别题目和答案不符合时候,请到本答案的最后答案查证。 粤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
以下句子中存在哪些文言现象?请加以分析。(附:文言现象有以下几种类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 “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44.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曾”通“增”;“内”通“纳” 46再拜便辟 “辟”通“避”
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无”通“毋” 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
50.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倍”通“背” 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 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 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 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零丁”通“伶仃” 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60不嗛,则奋击 “嗛”通“慊” 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 62太尉判书,辞甚巽 “巽”通“逊” 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 “覆”通“复” 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66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7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
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无”通“毋” 6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 71.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通“置” 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通“掘” 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通“赐”
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摩”通“磨” 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76.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79.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 8
1、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二、词性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8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取名;取表字。 83.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买。 8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坐辇车 8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8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8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下。 8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89.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砌上墙。 90.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吃饭。 9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 9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
9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向上飞;落下来。 94.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总结。 95.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 9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作歌。 9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击鼓。
98.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9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 10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 10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游泳。 102.过秦论:指出的过失。
10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集会结盟。 104.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105.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水缸做(窗户),用草绳栓住(门枢)。 10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107.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怪罪。 108.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居之下。 109.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驻扎。 110.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111.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口。 112.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11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敬酒。 1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115.晞一营大噪,尽甲:穿上铠甲。
116.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致辞。 117.杀一老卒,何甲也?:穿上铠甲。 118.垂死,舆来庭中:抬。
11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用衣裳缠裹。 120.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买。
121.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呈上这篇逸事状。 12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舍。 12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取名,命名。 12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向上走。
12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清真相,说明真相。 12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合乎法度;符合先王的制度。 127.欲与大叔,臣请事之:侍奉。 128.不义不暱,厚将崩:实行道义。 129.段不弟,故不言弟:符合弟弟的道义。 130.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挖隧道。
131.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赋诗。 1
3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二)动词作名词
13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
134.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13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到的景观。 13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作名词
137.然于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值得高兴的事;值得悲伤的的事。 1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孩子。 13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 14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顿。
141.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高峻的地势。 142.是固圣益圣,愚益愚。圣明的人,愚笨的人。
14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明的人;愚笨的人。 14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均解释为重要的地位。 14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安逸的时候。
146.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谗佞奸邪之人;奸邪之人。
147.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地位底下见识浅的人;聪明睿智的人。 14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建议。 149.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15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15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有才能的人。
15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固塞鄙陋的意见。
(四)形容词作动词
153.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维护。 154.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视。 155.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尊重。 15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157.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15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159.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罪?引起**。 16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161.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16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错。
(五)名词作状语
16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一天天地。 16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在北面;朝向西面。 16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面;向东面。 16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在前面。
167.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亲手。 16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16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面上;在地下。
17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用席子;用包裹;用口袋。
17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南面;在西面;在东面;在北面。 172.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彩一样;像响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173.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 17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连夜。
17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的礼节。 176.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17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17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像犬马一样的。 17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亲手。
(六)使动用法
180.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18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 18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使摆满。 18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 184.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心。 18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186.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18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188.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使灭亡。 189.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后退。
190.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昧。 19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19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19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19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19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19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 19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198.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19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 200.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20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使听到。
202.臣不用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使听到。 203.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使陷入困境。 204.庄公寤生,惊姜氏:使惊吓。
205.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使受辱。 206.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使受到侮辱。
(七)意动用法
207.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以为友。
20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为老;以为幼。 209.亦当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2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1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2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以为耻。 21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乐。
(八)为动用法
214.三年不治,臣请死之:为而死。 215.且勇者不必死节:为而死。
216、夫人将启之:为打开城门。
(九)其他
217.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统一。 218.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变为一体。 21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220.合纵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2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两属。
三、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装句
22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223.你把东阿治理得太好了!
(二)宾语前置句
22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时间过得很快,我好像要赶不上了,恐怕年岁不等待我。 22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22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来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在哪里呢? 227.奚以知其然也? 怎么知道它这样呢?
228.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斥鷃讥笑它说:“它打算到哪里去呀?” 229.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总结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 230.求!无乃尔是过与? 求,恐怕要责备你吧! 231.何以伐为? 为什么要攻打它?
23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23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234.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项王握着剑挺身跪起,问:“客人是干什么的?” 23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236.项王曰:“沛公安在?” 项王问:“沛公在哪里?”
237.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做凶横的事将会引起变乱,扰乱天子的边地,罪名将会落在谁的身上? 238.汝将何以视天地? 你将怎么活在人世间? 239.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
240.(颍考叔)对曰:“君何患焉,若不然?” (颍考叔)回答说:“您担心什么呢?”
(三)定语后置句
24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和强健的筋骨。 242.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那些偷盗、贪婪、凶残、邪恶的邠州人,大都用贿赂的手段将名字混入军队的编制。
(四)判断句
24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 24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24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246.妪,先大母婢也。
这位老奶奶,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 247.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24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4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50.南冥者,天池也。 南方的大海,是天然的大池。 251.《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25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即使又把它晒干了,它也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253.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东阿,是你的东阿了。
25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55.此天子气也。 这是天子的云气呀。 256.亚父者,范增也。 亚父就是范增。
25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258.段公,仁信大人也。 段公,是有仁义讲信用的人。
259.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坟墓和他的弟子盖来守墓的房舍。 260.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6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够不深入地思考而谨慎地选择的缘故。 262.制,巖邑也。 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
(五)被动句 “为”“为所”结构
26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国君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26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的话,你们都将被俘虏。 26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我因替李陵辩护遭遇了这场灾祸,深深地被同乡耻笑。 “见”字结构 266.渐见愁煎迫。 渐渐地被忧愁煎熬逼迫。 “于”字结构
267.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受当时风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26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26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被”字结构
270.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 无被动词结构
27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久久地伫立,远远地望着,盼望着皇帝到来,被皇帝宠幸。 272.戍卒叫,函谷举。
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 273.感斯人言,是夕始有迁谪意。 感叹这人的话,这晚才觉到被贬谪的感受。 27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 27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 276.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孙子被砍去膝盖骨,编著了《兵法》。 状语后置句
277.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曾经跟穆、曹两位琵琶师学习弹琵琶。 278.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279.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80.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8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82.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28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8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8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86.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8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8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8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90.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291.陈涉之位,非尊于齐中山之君也 29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9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94.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295.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296.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97.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29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99.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300.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301.公幸教以道,恩甚大 30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03.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304.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固定结构
305.孰与君少长? 306.无乃尔是过与?
四、古今异义词
307.便可白公姥,及时相相遣归(古义:偏义复词,婆婆。今义:公公和婆婆。) 308.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拘束。) 309.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310.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义:偏义复词,劳作。今义:劳作和休息。) 311.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义:偏义复词,兄长。今义:父亲和兄长。) 31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古义:偏义复词,母亲;兄长。今义:父亲和母亲;弟弟和兄长。) 31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连接。今义:来往) 314.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古义:亲事。今义:男女结婚的事情。) 315.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一定。) 316.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另提一事。) 317.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1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遮蔽;今义:分开。) 319.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20.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写了。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321.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先前。今义:朝着前方。) 322.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长。今义:排行第一。)
32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2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2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2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2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普通人。今义:大众。)
32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教育的初级阶段。) 32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义:跟从他并。今义:表结果连词。) 33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331.仓库少纳,便事左右(古义:身边的人。今义:方位名词。) 33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最重要的。) 33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3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3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男女结婚的事。) 33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事故。今义:很。) 33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33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建立。)
3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报告申诉。今义:使别人知道。) 34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谦言私爱,内心的真情。今义:小小的。)
34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342.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古义:横行无忌。今义:流氓一类的人。) 343.处贱,无以拒也(古义:无法。今义:无从。)
34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345.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于这件事。今义:连词,表顺承。)
34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非同寻常。今义:很。)
34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48.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古义:大的都城;不超过。今义:大部分;仅仅。) 349.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禀延(古义:直到。今义:另提一事。)
350.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意志气概;勤劳踏实。) 351.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古义:独自生存。今义:不和人来往。)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范文第5篇
.
.
。。
.
.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王清华
高三这一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应该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总的来说感受最深的一点是高中英语教学要一气呵成。
回首自己高三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讨论中,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对学生的考试技巧指导及训练是有效的、针对性强的。
进入高三 ,学生对英语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踏实、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根本, 甚至本末倒置;绝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与学习过程中不能走在老师前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没有习惯性地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 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切实的复习安排: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要想搞好高三英语教学,没有合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是不行的。在开学初,我们就制定了全年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计划。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才是我们这样的学生的唯一途径。教学和复习都应该注重实效,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目的是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07年高考新增加的题型为任务型阅读,考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需要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阅读试题的考查全面,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我们始终抓住加大阅读量,开展泛读教学,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
2、降低难度,回归基础,强化专题训练。
进入后半学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3、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三、加强阅读和完型训练,以语篇为基础,扩大学生词汇量。
高考中阅读理解、完型填空是重头戏,也是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重要突破口。教学中光靠教材所提供的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精心地挑选了一些切合我们学生实际的阅读材料并收集打印了许多完型材料,用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精泛结合,精少泛多,精泛有序的原则。选择的精读材料要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在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泛读材料,以巩固和拓宽语言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坚持每天讲练一篇完型填空练习,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通篇阅读理解和整体把握短文的综合能力,力争在完型填空这个试题的考试上有所提高。在平时教学新词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由新翻旧,以旧带新,通过形近,义近,同义,反义,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联起大量有用的词汇,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扩大词汇量。对于所有精泛读材料中碰到的生词,要求学生摘录下来,老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如听写或再现认读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四、加强听力,写作训练,合理安排综合训练。
加强听力和写作指导和训练,是我们高考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只有多听多练才可能有好的成绩。但只是听和练还不能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对听力方法的指导。
听力在高考试卷中占的比分是五分之一,其比分之大使得考生不敢对其有半点的马虎。因此,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在高考时甚为重要。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通常有两方面:一是知识性障碍,如:对语音、语法知识掌握的不够,对词汇不熟悉,跟不上语法,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了解等;二是非知识性障碍,如:教学设备等人为和客观因素。
针对这一重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
1、首先要告诉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情绪,集中精力倾听录音,整体把握所听内容。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迅速地捕捉每个小题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到的内容,预测的目的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有所侧重,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变被动为主动。
2、注意重复的词语,这些词通常会给你一些线索,还会帮你回忆起你在题目中听过的人名和事物等名称。
3、注意各选项中的主要区别。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名字或地点或不同的动词,这些不同之处将会帮你确定这道题中哪些是你要听的关键,即关键词。
4、克服犹豫不决的毛病,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应快速作答,对无把握的试题也要在所听信息的基础上排除错误选项,进行优化处理。不会作答的,立即暂时搁置,准备听新的题目。
5、目前高考听力测试中短文理解大部分是记叙文或讲话稿,所以听录音时重在听懂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 long,how soon,how much)、数字(how many/how much)、选择(which)等,以便检查答案。
6、注意听短文的首句和首段,文章的开首和开首段,往往是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如讲话目的、主要内容、作者、论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由等。
7、不管听什么材料,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千万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单句上,听不清时马上放弃,不要强迫听清每一个词,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即实词上,一边听一边把要点及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记下来。
8、合理利用时间:如拿到试卷后,在试音阶段抓紧时间将前五道小题看完,并在旁边做相应的提示,以便到那道题目是立即能反映出这道题目所考查的信息点。当一道题目已结束,如果早已完成答案,就可以将时间挪到下一个题目;如果迟迟不能作答就不要再纠缠此题,赶紧专心听下一个。
在做听力第二部分时,当录音带读题目要求时就要赶紧投入到题干和选项的预览,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多看几段材料所对应的题干和选项,因为这部分每段材料所对应的题目都在两到四个题目,无论是浏览题干还是作答的时间都显得很紧张,所以要将每段材料所对应的题目尽可能在听完两边后就完成。这样就可以将所给的作答时间尽可能的余到下一组题干的理解和预测上,这样在听的过程中就不会慌张,有利于提高作答的准确度。我们选用的听力材于写作,在写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1)繁简适度;2)有闪光点,要有较高级词汇和较复杂语言结构;3)层次分明,承上启下;4)细读提示,写全要点;5)书面干净,整齐,规范。同时让学生背诵范文,做好语言积累。
五、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复习课上我们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
另外,在课堂上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自习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大量的独立阅读,于是新学期开始就要要求学生人人必备一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学生勤查字典。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范文第6篇
一.开头句型
1.As far as ...is concerned
2.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3.It can be said with certainty that...
4.As the proverb says,
5.It has to be noticed that...
6.It`s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7.It`s likely that ...
8.It`s hardly that...
9.It’s hardly too much to say that...
10.What calls for special attention is that...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1.There’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毫无疑问,无可否认
12.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act that...
13.what’s far more important is that...
二.衔接句型
A case in point is ...
As is often the case...
As stated in the previous paragraph如前段所述
But the problem is not so simple. Therefore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所以But it’s a pity that...
For all that...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Further, we hold opinion that...
? However , the difficulty lies in...
Similarl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 not(that)...but(that)...不是,而是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tation.鉴于目前形势
? As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 In this respect, we may as well (say)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说
? However, we have to look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 that is...然而我们还得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即
三.结尾句型
I will conclude by saying...
Therefore, we have th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All things considered,总而言之
It may be safely said that...
Therefore, in my opinion, it’s more advisable...
?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safe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ata/statistics/figures lead u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discussion that...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From my point of view, it would be better if...在我看来也许更好
四.举例句型
Let’s take...to illustrate this.试举例以兹证明
let’s take the above chart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is.
Here is one more example.
2 高考英语作文常用句型
Take for example.
The same is true of.
This offers a typical instance of.
We may quote a common example of.
Just think of.
五 常用于引言段的句型
1. Some people think that . To be frank, I can not agree with their opinion for the reasons below.
2. For years, has been seen as , but things are quite different now.
3. I believe the title statement is valid because.
4. I cannot entirely agree with the idea that . I believe.
5. My argument for this view goes as follows.
6.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and more.
7. There is a long-running debate as to whether.
8. It is commonly/generally/widely/ believed /held/accepted/recognized that.
9.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completely agree with the former/ the latter.
10. Before giving my opinion, I think it is essential to look at the argument of both sides.
六 表示比较和对比的常用句型和表达法
1. A is completely / totally /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B.
2. A and B are different in some/every way / respect / aspect.
3. A and B differ in.
4. A differs from B in.
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B is/lies in/exists in.
6. Compared with/In contrast to/Unlike A, B.
7. A, on the other hand,/in contrast,/while/whereas B.
8. While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A , I believe B.
9. Despite their similarities, A and B are also different.
10. Both A and B . However, A; on the other hand, B.
11. The most striking difference is that A, while B.
七 演绎法常用的句型
1.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but in general, they come down to three major ones.
2.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may account for, but the following are the most typical ones.
3 高考英语作文常用句型
3. Many ways can contribute to solving this problem, but the following ones may be most effective.
4. Generally, the advantage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5.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八 因果推理法常用句型
1. Because/Since we read the book, we have learned a lot.
2. If we read the book, we would learn a lot.
3. We read the book; as a result / therefore / thus / hence / consequently / for this reason / because of this, we’ve learned a lot.
4. As a result of /Because of/Due to/Owing to reading the book, we’ve learned a lot.
5. The cause of/reason for/overweight is eating too much.
6. Overweight is caused by/due to/because of eating too much.
7. The effect/consequence/result of eating too much is overwe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