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怕后进生(教学案例)(精选5篇)
不惧怕后进生(教学案例) 第1篇
不惧怕后进生
越秀外国语学校:陈春梅
教学案例: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懂得要公正、公平地对待他们。当谁也不愿任教后进班级,因为后进班级出成绩太难了。但我对后进生却非常的好,我会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眼光看他们,尽量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我某一年又接别人的班,开始学生乱哄哄的。没有纪律可言。有一个叫冯某某的同学,非常难管,开始,他总是似笑非笑的看着我,看我有什么动作,可是我什么都没有!于是过了不久,他就又开始跟别人讲话,引起别人的哄笑,心想看我怎么处理,但我依然的心平气和!不过我在仔细的观察,我要找突破点,让他服我!终于在课堂上给我找到了,有一次数学课上有一个问题,其他同学都没有回答对,但他随口就说出正确的答案,我非常高兴的表扬了他,当时他非常的沾沾自喜,那一堂课,可想而知,他有多高兴,有多兴奋!但我对于他多余的话语也不批评,不肯定,但课后我把他叫到了没有人的办公室里!再逐步的跟他谈心,指出他的不足,还有他好的地方,他心悦诚服,也跟我谈了很多,他说:“以前还没有老师像你一样跟我谈话。”我说:“以后会有的,这是我们的秘密,但你做错了,该批评的我还是会批评你的!”从此以后,这个学生真的改变了很多,虽然,反复是经常有的,但我会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与他们交流。当然这样的学生不止一个,有很多。我会调动自己所有的耐心去关心他们,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并且会以一带多的行动,让别的同学也不断的进步,把不良的行为逐步的扼杀!有一次我找他谈心时他给我说了一段令我非常意外的话:“老师,你对我太好了,你对我没有偏见,还总是鼓励我,我很感动。我会学好的,我不会令你失望的!”我说:“我相信你,我等着你给我考好成绩。”当然,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无助感,学生对学习的失望和无能为力的感受并非是先天的或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失败和挫折后慢慢积累起来的,家长、教师的消极态度和评价,作为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重要参照物,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时不时批评学生,对他说,这也不行,那也不是,这就等于反复向他提供一种信息,那就是“你什么都不行”,这样,当学生面临学习中的问题时,退缩、放弃或寻找失败的理由就成为这些学生的首要选择。
经过了一年的洗礼,他高考数学既然拿了103分的高分,教师节他回来看我,他说:“老师,你看到了吧!我没有令你失望吧!你带的这一年,我基本没有旷课,我对得起你吧!”我很开心的笑!教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对学生放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特点,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不惧怕后进生(教学案例) 第2篇
读这本书唤起了我些许遥远的记忆,有关童年、有关初中和高中、有关大学、有关落败情绪里的小确幸、有关咬紧牙关的痛哭,所以这本书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有时候,我总是情绪突然低落,会把过去的不满全部堆积、无限放大,不管我做什么都改不了这时候的低气压,却恰恰不会管理面部表情,所以看到我的人都知道,“今天的她,肯定心情不好,不能惹她”。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应该要做些调整,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不能把生活的情绪带到工作,工作的情绪带到生活。
从学校毕业以后,令我最难忘的还是大学的生活,那时候懵懵懂懂地和来自不同地区的室友组成一间寝室,而我们又来自于3个不同的班级。当时是按照来学校的先后顺序排寝室,起初我很郁闷,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学校那样按班级排好,可以直接拎包找床位,后来我才发现自己和她们住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大二下学期时,学校要求我们搬校区并重新分配寝室,那时候我们大伙为了还能分在一起,就提前搬校区、找宿管、找院管理员。所以,我的大学生活没有寝室矛盾,没有同寝室出现几个群的行为,因为我们彼此互相考虑、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原来一切想要的,都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后面还有一个故事,那时候的我们为了考证报培训班,可以一起去做兼职,可以全寝室去参加专业社团,每天各种练习专业技能;为了备考各种专业证书,我们每人人手一个台灯,因为学校11点半后会统一关灯,直至早上六点才统一开灯,每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看谁睡的最晚,看谁起的最早。那个时候,感觉就像回到了高中,我们能找到同一个方向,互相讨论,互相追问。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一次就能成功,有的人愈挫愈勇,但彼此陪伴的这一程让我们至今难忘,原来不是只有收获成功,才能让我们感到喜悦。
毕业走上社会后,每天总是按部就班的状态,上班时,规规矩矩度过一天,下班后,偶尔和同事徒步或聊天,剩下的时间就是和手机度过。更多的状态是甘于现状,不愿去追逐;失去自我,却又止步不前。小时候总是盼望长大,一不小心走到了别人最羡慕的年纪,却又发现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简单。然而,曾经优秀的人现在变得更加优秀,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追逐的脚步,而是在前进的路上不断完善自己。
不惧怕后进生(教学案例) 第3篇
一、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讥讽
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往往又表现为自卑、孤独、随意、应付、叛逆等。他们大多数对老师、对父母有戒备心理,自卑感严重,认为自己不可救药,破罐子破摔,失去自信心。我们应当了解原因,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处感情,谈人生,谈理想,肯定他们的优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比优等生更多的尊重、关心和启迪。如我班的胡××同学,聪明但懒惰,作业从不按时完成,组长催、老师催才肯完成作业,天天如此。我多次批评,有时甚至很尖刻,他还是不改正。静心思考,我决定不再批评他了。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按时交了作业,可是两道题,他只做了一道。我没有立刻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相反,看到他的进步,我很高兴。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向他投去了鼓励的微笑。他看着我,红红的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耸耸肩膀,挺挺腰杆,坐得更端正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落过一次作业,中考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二、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斥责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后进生不能因为他们缺点和错误多就冷落、疏远、斥责他们,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即使小小的进步,都应当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励。杨×同学是我班出了名的“闲不住”,智力好,但学习不认真。很少认认真真听完一节课,不是做小动作,就是与同学小声说话。挨过我多次批评,就是难以改进。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他不耐烦,态度很不端正。我并不生气,真诚地肯定了他的闪光点和取得的进步,并耐心开导,鼓励,他的态度缓和了。之后,又经过几次谈话,杨×开始转变了。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回答问题。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同学讲题。还担任了小组长,工作很出色。
三、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我认为一个懂事的孩子都希望别人说他一句好话,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喜欢老师表扬,后进生更是如此。尽管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甚至有些学生的行为使老师感到不愉快,但这样的学生也希望老师说一声他们的好。这样的学生得到表扬的机会是那么少,他们的快乐、自信,少得可怜。作为老师,后进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关爱。要转变他们,就是要对他们奉献出超乎寻常的爱心和温暖,使他们觉得老师是诚心爱护他们的。如果我们能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给这些后进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并经常多些表扬,多些鼓励,让他们找回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四、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作为教师,关爱、鼓励和赞扬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关爱体现在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赞扬学生、指导学生、激励学生,使他们学业进步,学会做人。可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了优等生的培养,却忽略了后进生的关爱和教育。动不动就对后进生大加批评,甚至冷漠。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初学走路的时候,经常摔跤。即使这样,孩子的脸上任然挂着微笑。只要大人几句鼓励,他就继续爬起来练习,终于如愿以偿学会了走路。孩子和父母都收获了一份满足和喜悦。同样处在求学阶段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份关爱和鼓励给他们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学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那些受到关爱、表扬和鼓励的进步明显:受到批评、冷漠甚至无人问津者几乎没有进步,甚至退步很大。给这些后进生关爱,举手之劳而已,哪怕是一个问候、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使他们受到鼓励,甚至终身难忘。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谁说后进生中没有瓦特、爱迪生呢?要让他们认识到“后进生”这个标签只能永远待在昨天。
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
教师对后进生要充满爱心、耐心,这对后进生的转化至关重要。教师对后进生的错误不要“新账老账一起算”。这样会适得其反,一定要宽容、大度,切记不要揪“小辫子”,对其“差”耿耿于怀。当然,对其错误也不能不闻不问,坐视不管,要让学生在快乐中明白自己的错误。不要总认为学生的错误都是恶意所为、有目的的。殊不知,在赞起其“劣”根的同时,也斩掉了所有蓬勃生长的根。这是教育者的悲哀,值得深思!切记:对后进生“拉一把回头是岸”,“推一把万丈深渊”。
拥有一颗爱生之心,是老师必备的条件。对学生的爱,既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倾斜,对后进生的关爱更是如此。有人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但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不妨把后进生比作不漂亮的孩子,那么不漂亮的孩子同样需要——爱!
参考文献
流脑——我们不惧怕 第4篇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属于急性传染病。常见的流行性脑膜炎有A群、B群和C群(根据不同的致病菌类而分)三种,引起发病的致病菌主要是A群和C群。
流脑的传染源
本病的惟一传染源是人,其病原菌存在于带菌者或病人的鼻咽部。在流脑的流行期间,人群的带菌率可达50%以上,而一旦人群的带菌率超过20%就有可能出现流脑的流行。一般来说,在本病的非流行期间,人们所带的菌群多以B群为主,而流行期间则多以A群所占的比例较高。其中病后带菌者约占10%~20%,其排菌时间可达数周至2年。
流脑的传播途径
流脑的病原菌通过飞沫直接由空气传播。因流脑的病原菌在体外的存活能力极弱,故除2岁以下的婴幼儿外,人们一般不会通过日常用品的间接接触而被传染。
流脑的易感人群
本病在新生儿中少见,6个月~2岁的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流脑的发病率也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人群的易感性与体内的抗体水平密切相关。6~24个月的婴幼儿,其体内的抗体水平正处于最低点,以后又逐渐增高,至20岁左右即达到成人水平。流脑在大城市中发病比较分散,以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中小城市则以2~4岁或5~9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在偏僻的山区,一旦有传染源介入,就极易导致流脑的爆发,尤其是15岁以上的发病者可占总发病人数的一半以上。
流脑的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较急,潜伏期仅为2~3天。发病初期,患者仅表现为咽痛、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久即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烦躁不安、喷射性呕吐,并伴有嗜睡、精神萎靡,婴幼儿还易发生惊厥。部分患者的躯干部可迅速出现皮疹,开始为玫瑰斑丘疹,后变为瘀点或瘀斑,并迅速增多、扩大。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面色灰白、头痛剧烈、口唇青紫、四肢末端发绀甚至进入昏迷状态。与常见的A群流脑相比,C群流脑更易传播,且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
流脑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流质饮食,保持口、鼻及咽部的卫生。
2.对症治疗:对于高热、头痛、呕吐、烦躁或惊厥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针对流脑病原体,患者可首选磺胺类药物。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可改用青霉素、氯霉素或头孢类抗菌素。对于较重的休克患者,应及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注意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3.中药治疗:初期可用银翘散加减,其方药为: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等;中期可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其方药为:生石膏、犀角、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竹叶等;伴有休克或昏迷的患者可用生脉散加减,其方药为:人参、麦冬、五味子等。
流脑的预防原则
预防流脑的最佳策略是对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目前,我国流脑疫苗接种的保护率可达95%左右。这次流行的新型C群流脑是由C群脑膜炎双球菌传播的,与过去常见的A群流脑相比更具传染性。由于用A群流脑疫苗对C群流脑进行预防的效果较差,因此,易感人群最好使用A+C群流脑多糖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此外,在流脑流行期间应避免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多吃点大蒜,外出时最好戴口罩,不要带儿童去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勤晒衣被,也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方法。对于体质较弱的易感人群,也可用0.3%的呋喃西林滴鼻,或在短期内口服磺胺类抗菌药,或用青蓝汤(大青叶、板蓝根各20克,甘草10克煮汤)进行预防。需要指出的是,以下人群不适合接种流脑疫苗:①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②有高热惊厥史者;③有严重心脏病、肝病、肾脏病,尤其伴有脏器功能不全者;④精神病患者;⑤有药物过敏史或食物过敏史者;⑥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者。
防治流脑的食疗方
1.大蒜5~10克,去皮捣烂,加凉开水500亳升,泡水取汁,放适量白糖,分2~3次服用,连用5~7天,可防治流脑。
2.银耳30克,红枣10枚,加冰糖炖服,每日1剂。
3.核桃仁100克,红枣12枚,加冰糖炖服,每日1剂,直至病情痊愈。
4.山楂15枚,泡水饮服,有利于疾病的缓解和治愈。
5.豆浆500毫升,蜂蜜2汤匙,分两次服用。
6.绿豆50克,红枣10枚,加水煮至豆烂,放白糖适量,分次服食。
7.新鲜橘子、苹果、红枣、葡萄、胡萝卜、番茄等,宜每日多吃,量不限。
8.橄榄10枚,萝卜250克,洗净后加水煎煮,代茶频饮。
9.鲜荸荠适量,水煮后代茶频饮,可防治流脑。
10.莲花1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莲花阴干后研末备用,再将粳米煮成粥,待熟时放入花末、蜂蜜,调匀,空腹食用,有助于流脑病人的康复。
11.米醋适量,加水后用文火慢熬,于每晚睡前烧熏1次,可消毒杀菌,对预防流脑有很好的疗效。
☆相关链接☆
有关脑膜炎的认识误区
1.脑膜炎都有传染性:脑膜炎的种类很多。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染性脑膜炎实际上是指脑膜炎中的流行性脑膜炎。除了经常提到的流行性脑膜炎以外,还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真菌性脑膜炎等,而这些脑膜炎并不具有传染性。
2.脑膜炎只有儿童才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脑膜炎多见于儿童,但成人和老年人也会患脑膜炎。只是儿童的免疫力相对成人差,血脑屏障较弱,因此,细菌更容易从血液中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脑膜炎。只不过成人中的部分脑膜炎患者仅为阴性感染者,在出现疲倦、低热等初期症状后,很快便会自行康复。
体操教学中消除学生惧怕心理初探 第5篇
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人体经常处在一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且对人体的“时空”感觉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体操动作时往往由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动作的难易程度不同产生惧怕心理,从而影响到对动作的学习掌握,为此作者进行了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的探讨。
1、原因分析
1.1 主观因素。有练习者的性格类型、神经类型、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性格方面,学生由于胆小,缺乏勇敢果断精神,怕受伤或者动作失败被同学看不起的主观怯儒心理。或由惧怕心理。如练习单杠摆浪时,不慎脱手飞出场外;跳马项目练习犹豫不决、举棋不定造成身体与器械撞击后产生一撅不振。神经类型方面由于一时兴奋度过高,对某个动作技术的内部结构还没认识清楚就仓促“上阵”,如双杠杠端屈伸上造成翻臀过度出现后翻脱手掉下的现象,另一种类型是兴奋性过低,机体调动不起来或由于疲劳情绪不佳影响练习,而导致完成动作的失败和受伤。练习者身体素质差也是造成惧怕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身体素质差,心中无数而导致动作的失败,如练习单杠大摆翻上,如果上肢力量、腹背肌力量不足,练习者是很难在单杠上控制动作的,往往出现不到部位就前翻掉下的动作。
1.2 客观因素有动作的难易程度、教师的教学手段、场地器械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等。体操项目由于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惊险性,动作多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常遇到的。如学习单杠大摆翻上时,对初学者有一定的惊险性,即使教师采用了保护措施,练习者也“畏缩不前”,教师教法不善缺乏诱导手段,即使是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者依然存在惧怕的心理。场地不平整、灯光过暗、器械不牢固晃动也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练习,从而产生惧怕心理。
2,消除方法
解决体操教学中产生惧怕心理的方法。教师首先应分析产生的原因,判断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然后采用启发、诱导、区别对待等教学手段在实践中逐一解决,使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体操教学任务。
2.1 引导学生建立强烈的求知欲。美国心理学家鲁布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起自觉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要正确评估自身的能力,建立起强烈的学习欲望。
2.2 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在课中主动向学生分析动作的难点,解除学生惧怕的思想包袱;让完成动作好的同学“现身说法”讲授心得体会,帮助分析和发现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这样大多数学生会相信自己有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消除对动作产生的惧怕心理。
2.3 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长期采用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使学生兴趣和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经常更换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如恰当的语言刺激、设置辅助练习、安排教学比赛、游戏等,增强学生对完成动作的信心。
2.4 教师应掌握好因人而宜、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身体素质好的、掌握技术快的学生要加大动作的难度、提高动作标准,使其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身体素质差、胆量小、掌握技术慢的学生应多关心、多鼓励,加强保护,使练习者有安全感。教师还要分析技术动作的细节,制定出完成动作的详细步骤,使练习者逐步掌握动作。
2.5 消除场地器械环境对学生惧怕心理的影响。
学习体操动作应尽量减少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加宽平衡木面,改变跳马器械的保护层,在跳马远端放一块软海绵垫。还可采用降低器械高度,这对初学者增强信心非常有益。
2.6 采用“遗忘法翎卜除心理惧怕障碍。练习中发生意外损伤,易在学生心理上留下强烈的心理痕迹,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遇到有这种情况的学生.教师应采用“遗忘教学法”排除学生心理的惧怕,可暂时避开失误动作及环境,待一定时间后再练习相关动作,然后逐渐过渡到新动作的学习。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