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以择吉避灾,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为总则;居住区作为当代城市人类聚居的基本单位,对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影响是深远的;为了建造适合中国人居住的环境,有必要用风水学思想指导居住区规划设计。本文论述了风水学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对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发挥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风水 文化 居住区 规划设计
1 风水学释义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由于认知的差别,也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江湖术士便充斥其中,把这种堪天舆地与大自然和谐协同的方法,推之玄之又玄,借以混世。所以,风水学如易经、卜筮类一样,自古就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风水学是择吉避凶的术学,从考古遗址中发现,远古人择居地形、地貌、方位,有惊人的一致性。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表明,选择在背坡面水、处河流沼泽边缘的聚落遗址最为普遍。无论仰韶时期,还是龙山时期均是如此。从遗址发掘来看,多是重向阳取暖性好,水草茂密高台近水之地,为使隐蔽、安全又便于自下而上猎取食物或便于农耕,总之是以择吉避灾为总则。这些选择至今仍然不失其合理性。
2 风水学的现实意义
2.1风水学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科学的一面,也有非科学的一面。我们要倡导科学,大力破除迷信。比如,中国古代的城市,建筑,园林的选址设计都是在风水文化的指导下进行的。大到帝王小到普通的老百姓在建筑的选址的时候大都请风水师选择比较理想的地方,而在这些选址的原则中好多是很有科学依据的。中国文化要传承就不能抛弃这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风水文化。相反加强对风水的研究能使人们更加充分地理解古代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从而为当代的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
2.2风水学中关于城市,建筑,园林等的选址规划设计的论述,时至今日仍有指导意义。比如,风水学认为,建筑应面南背北,后有屏障为依托,前有流水环绕,且视野开阔,这样的场所非常适合人类的居住,这是古人生存智慧的结晶。
2.3风水学受易经的影响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与自然是一样有生命的。在“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共生”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的今天,风水学显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3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科学应用风水学
居住区是当代城市人类聚居的基本单位,它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的质量。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大量的居住区在设计上存在着好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地学习欧美,相互抄袭,缺乏新意,没有民族的特色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在居住区规划时把风水文化引入其中,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3.1风水学在居住区总体规划布局中的应用
风水学在居住布局时的应用应在已经圈定的区域上进行,这基本上涉及不到居住区的选址的问题,只能是在现有的情况下趋吉避凶,变不利为有利。风水学认为建筑应与环境协调一致,顺势顺气,讲究固有磁场的效应,不搞大填大挖,这也应该成为居住区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
3.2风水学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2.1风水学主张建筑坐北朝南,坐北朝南这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个居住区内高层的建筑应尽量建筑在北侧,它成为南侧建筑的靠山,为整个小区创造较为理想的小环境,另外高层的还可以结合居住区小游园布置,小游园布置在高层的北侧,这样,居住区立面构图更容易处理。
3.2.2“藏风聚气”是风水学一项重要的内容。怎样的环境才能够藏风聚气呢?简言之,就是四周山岭环抱的地方,就像一个大的四合院。那末藏风聚气在建筑布局中的表现就是:建筑布置应错落有致,相互间顾盼生情,形成一个个类似院落的小空间,成为周围居民的共同活动的公共活动的空间,调查表明居民很喜欢这样的空间。我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城市的居住区的建筑布局成排成列,像兵营一样,毫无生机,这样的楼盘能好卖吗?
3.2.3风水学中的避煞对建筑的影响。避煞是风水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煞”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生存不利的因素。比如,门窗不宜对着树林,也不宜对着高塔、线杆等尖锐的建筑物,主要考虑防止雷电等自然灾害。至于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建筑中不考虑这些因素。因为风水学中的避煞在民间广泛的流传,很多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或多或少地把避煞作为建筑选址的原则之一。所以,做建筑设计一定要考虑居住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
3.3 风水学在居住区路网设计中的应用
3.3.1道路要畅通,不错不堵。在居住区内划分各个居住小区或独立街坊的道路系统之间,要求互相顺通,避免互相错位或出现尽端式的“断头路”,从而形成堵截或丁字交叉点。要避免产生正对道路的建筑,这是风水学形法所忌的,否则也会给居民带来生活、交通的不便。道路互相错位则形成较多的交叉路口,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3.3.2 主路力求平直,避免无意义的弯曲。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管线的设置和工程经济,而且有利于风水学环境需要。道路弯曲产生的反弓及路冲方向不利于布置建筑,也是风水学形法所忌。
3.3.3道路交叉力求正交,避免斜交。斜交不仅不利于工程管线设置,妨碍车辆的良好通行,而且会造成风水学上的剪刀煞地段,损害这一地段的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价值,也不利于布置建筑。
3.4 风水学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应用
绿地是优化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与人类互依互补。植物具有防尘、防噪、遮阳、防风、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藏风聚气、避煞气(不利于人的场气)、引吉气的风水功能,尤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对许多绿化植物积累了不少感官上的美丑善恶习惯印象,流传下来的习俗文脉在规划布置中也是不可忽视的。植物的这种非生物学上的“善恶”,是一种习俗文化认定。如“椿”,被视为长寿之木,属吉祥。《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槐”,民间有谚语:“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合欢”:属落叶乔木,羽状对偶复叶,夜间双双闭合,夜合晨舒,象征夫妻恩爱和谐,婚姻美满,故称“合婚树”等。植物与人生息息相关,有时小问题也可影响大的居住区规划的关系,所以在居住区规划时应予以重视。
4 结语
正所谓,环境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综上所述居住区规划及环境设计应严格遵守上述风水格局,对中国五千年来的风水理论,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中国的风水理论与现代规划理论科学地结合起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居住区。
参考文献:
[1]冯明国.风水理论与建筑、规划[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9-42.
[2]焦士兴,冷传明等.风水模式对生态住宅选址的启示[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25(6):16-21.
[3]黄春华,唐飚.论风水与居住外部环境[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15(1):32-34.
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1 以现代科学的理论解读风水
风水源于古代确立城市的外部环境和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 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建筑哲学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借鉴先祖选地定居的经验, 形成了地相术, 古称勘舆术, 占卜之意。其理论分着眼于山川形胜选择 (形法) 和注重方向及布局 (理法) 两种。在古代, 风水术盛行于全国各地, 成了左右人们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风水有人斥为伪科学、迷信, 诚然, 其中不少的问题无法说清, 是一个重要原因。若从当代建筑地理环境理论加以剖析, 可以透过现象, 发现其中合理的内核[2]。
1.1 房屋选址
从选址上看, 风水学总结了农牧社会时期人们择居的经验,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模式背山面水, “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这种较封闭的环境。并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 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最优越的地方。而且很多的帝王将相的居所和坟墓多居于此。而此地的自然条件是否比其它地方获得更多的利益?首先, 从总的地形起伏看, 此地处于山麓地和坝地, 它被一条山脉 (龙脉) 分支出的两条支脉 (青龙、白虎左右护砂) 左右包围着。其后是高大的山脉 (玄武) , 前有较低矮的案山 (朱雀) , 由于地处于山地阳坡的前方, 光热条件比较好, 而且北方、东北面和西北面均为山地环抱, 对阻挡冬季干寒的西北季风侵入明堂有很大作用, 可较好地防御霜冻的威胁。同时, 朝南的开口让夏季湿热的东南季风顺利进入, 从而带来充足的降水。其次, 土层深厚, 土壤非常肥沃也是特点之一。这里处于山麓堆积地带, 三面环山。流水把山上的表土不断冲到这里堆积下来, 而且在此地的开口前方有小丘, 使从山上冲下来的肥沃土壤不致被冲走。看来风水学所说的风水宝地对于生产活动无疑是有利的。
1.2 风水对于水的说法
水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风水术中通常把水比作财气, 所谓有水方有财, 水好则财源滚滚来。同时人们也对水文状况作了一定的吉凶区分。风水学认为, 河道应环抱居住地, 并会给人们带来财气, 通常称为“玉带环腰”。否则, 则认为是不吉利的。实际上, 河水冲积河岸, 使河岩上的泥沙脱离而随水流走, 这过程称为河道侵蚀。河水夹杂的泥沙随水流被带到一定距离, 如果河水的流速降低, 泥沙就沉降到河底, 这个过程称为河道堆积。被侵蚀的河岸就不断向后退, 而堆积的河岩就不断生长, 因此河道是在变动着的, 我们称之为河流搬家。如果居住地被河流环抱着, 则不会被河水侵蚀;反之, 则河水冲刷河岸, 携带走大量的泥沙, 久而久之, 河岸会不断退却, 造成损失。相对说来, 风水模式中的风水宝地是一个冲积平原, 只是范围较小, 河流从上游段带来的物质在这里堆积起来, 形成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地表九曲回环的水流, 造成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可见风水中关于水的理论并非单纯地考察水, 其中包含着对地表的侵蚀与堆积以及整个自然条件差异性的认识。
1.3 房屋朝向
风水学还对房屋的朝向作了一些阐述。一般规则是坐北朝南, “负阴抱阳”, 很少朝北。我国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是由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在我国北方冬季寒冷, 北风刺骨, 人们为了防寒, 房屋朝南有利于接受阳光照射。有人对我国北方一些地方的太阳光照和风向进行测定, 确定最佳朝向是东南、南、西南。在南方, 空气湿润, 房屋建造要考虑通风, 因而房屋一般高大, 而且朝南向阳, 夏季南风徐徐吹来, 可以保持房屋干燥。
1.4 风水模式具有良好的避雷作用
风水强调房屋最好坐落在丘陵和山地之前, 并且要求背倚的山丘上应有树木覆盖 (即风水林) 。从避雷角度看, 山丘及其风水林具有很好的消雷作用, 而且风水林恰恰充当了现代避雷针的角色, 从而使建筑处于一个安全的场中, 这样就使房屋免遭雷击。在中国, 现代仍保存下来了许多古代建筑, 这都与这些古代建筑具有良好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关。
可见, 风水中有的理论有些是与我们的现代科学相符合的, 从而使建筑与环境很好的相容。不过风水学中也有很多的内容是中国古代诸多的巫术观念在建筑科学领域中的一种延伸, 是古代中国人与超自然力之间的一种交往沟通形式, 是有宗教巫术色彩的。
2 风水中超自然的成分
2.1 神秘的“穴”
中国古代风水观念与风水术的本义就是为了寻求一个可以与超自然力沟通的处所, 在这一处所上建造现世之人的住所或谢世之人的墓穴。这一人神交通的结合点, 在中国风水术中被表述为一个经过刻意选择, 井将得到小心保护与供奉的神秘之所, 这就是每一风水格局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空间点位“穴”。所谓“穴”, 尽管有着种种的神秘内涵, 事实都是由风水师们, 根据一系列“技术”与占卜的手法, 所寻找到的位于风水环境中央的一个空间点位[3]。风水师们还用人体的穴位来譬喻风水之穴:“盖犹人身之穴, 取义至精”, 有如医生对人体穴位, 来不得半点差错一样。宋代苏洵家的墓地选择中, 风水师在选定穴址后, 让人取灯一盏, 放在穴址之上, 四面风来, 灯火纹丝不动。风水师即认定, 此是正穴之所在。对穴的神化, 即是对超自然的神力加以神化的一种。
2.2“气”的问题
气的解释体系较模糊, 有学者认为气是日常现象事物的整体或功能流, 与现象学中的“场所精神”相似。基于风水观念的中国建筑之空间创造中, 最核心的问题是“气”的问题, 所谓:“气乘风则散, 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故谓之风水”。然而, 这里所说的气, 决不是一般概念中自然意义上的气, 而是某种具有超自然意义的东西谓之“真气”。所以, 所谓风水术即是对神秘的“气”的寻求与经营的巫法术[3]。当风水师们在说:“夫宅者, 乃是阴阳之枢纽, 人伦之轨模”之时, 已经隐涵了这一观念于其中。
2.3 离奇的“凶吉”说法
风水学采用所谓“后天八卦”为基本方位格局, 结合每一住宅的朝向方位, 辨析住宅应属于八封中的哪一卦。再根据所属之卦, 结合居住者的生辰八字、星神命相, 用卦相的变化推算各个不同方位的吉凶祸福。所谓的吉凶祸福, 又是用天干地支配合九宫八卦方位再结合二下四路方位并加临星神, 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而确定[3]。人们在房屋营造等活动中, 要推算的所谓“黄道吉日”, 结合不同的生辰时间与八字命相, 依据不同的时间, 居住 (或落葬) 在方位与自己生辰八字相合的阳宅或阴宅之中。否则, 即为不吉。
2.4 活人没有死人重要
中国传统风水观念与风水术, 将关注的目标分为:当世之人居住的阳宅, 与谢世之人落葬的阴宅, 这样两个全然不同的方面上。事实上, 仅从风水著述的名目上就可以看出, 依据已成系统的风水理论对于阴宅空间环境的选择与利用, 不仅早于对阳宅空间环境的选择与利用, 而且至少在风水师看来, 其可能造成的结果对于改变人的命运, 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显然, 在这里风水及风水术对于现世之人及其生存环境的关注, 远不及对于辞世之人的墓穴及其外在环境的重视。其中的原委, 恐怕很难用现代理性的环境观念所能解释[3]。
2.5 病因究从风水起
风水学在对于人体健康的方面也有着一整套的理论。譬如床不能靠窗摆放, 头上不能有吊灯之类的灯具或饰物等等。这些都可以从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等科学找出答案。但其中不免有些玄虚的说法。诸如“门的方位会对居住者的长子不利”、“鱼缸里的金鱼应为几条才满足五行的说法”、“饰物的摆放犯了煞’, 从而导致家人的不幸”等等。同时有些人对于这些说法深信不疑, 如果家人身体不适或事业不顺, 就会找来风水先生, 把房屋重新布置一番。
可见, 风水学中有很多的说法是超乎自然的。这些理论主要出于人们对环境的心理需求。风水与“文化心理”结构是同构的, 它主要阐发了原始的趋吉避凶心理。而种种这些, 都是出于人们的主观臆断, 用我们现在的科学还很难解释。但是, 因此就把风水全盘的否定, 也是片面的。
3 建筑风水的发展方向
风水说是古代思想的混合体, 既有古代自然哲学思想的合理成分, 也与巫术迷信的评价体系交织在一起, 具有两面性。鉴于科学性和超自然性, 风水学的发展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久, 至今没有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答案。风水学的推崇者总是把风水与数千年的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赋之以科学的内核, 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相反, 反对者紧紧抓住风水的超自然性, 试图把风水定格在迷信与伪科学上。
作为中国古代环境评价系统的风水, 尽管它由于解释体系和操作体系的含糊性和巫术化而导致迷信, 但它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 承传了东方整体论和自然人文主义的思想, 可以给现代人居环境评价学许多有益的启发。同时, 也要看到风水理论和方法中的诸多缺憾, 反过来说明了人居环境评价学坚持科学精神、走量化、明晰化和实证道路的必要性[4]。我们既应在其有益的智慧中吸收精华, 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之路;也应摒弃其中的伪科学成分, 深入讨论中国人居环境吉凶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分析风水模式的深层意义由此找出人与环境关系的定性和定量的规律, 从而有益于建筑环境理论及人与自然关系科学研究的发展。
摘要:针对建筑风水在现代人居环境中的影响, 从风水的科学性与超自然性两方面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肯定了环境与人之间定性与定量的规律, 从而归纳出今后建筑风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风水,现代人居环境,科学性,超自然性,定性与定量
参考文献
[1] 余卓群.简论建筑风水[J].长江建设, 1997 (5) :37~38.
[2] 余卓群.风水的科学释义[J].四川建筑, 1999, 19 (2) :25~26.
[3] 王贵祥.风水观念的非理性层面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1999, 15 (1) :40~5 1.
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风水理论 园林景观 天人合一
一、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概述
若从字面理解“风水”,就把它分为了自然界中的两个事物,风和水,也可以说是气流和水流。中国的先人自古以来就敬畏自然,然而他们想要了解自然就需要通过自身与自然的沟通和交流。气流和水流是自然的反映、是人们生存不可欠缺的元素,可以说是自然与人类沟通的媒介,正是有了这种边缘性质,所以风水就自然成了人们仰望和迫切想要了解的对象。
风水理论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某种数术,特别注重实践,宗旨是审慎周密的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建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一种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
二、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思想的作用
中国传统思想的山水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深受风水思想的影响,这种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1.1 哲学渊源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天人合一”在园林景观中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本质是尊重自然、珍视自然,因此,人们向往自然、尊重自然是天性。研究中国园林就能发现古代匠人和现代园林规划人员在造园思想和技术上都锲而不舍的追求“以自然为本”和“以人为本”的生态规划目标,这都是受到风水理论“天人合一”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探索“天人合一”的生态关系,寻求人与自然的平衡,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今年兴起的建设“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正是“天人合一”理念思想的具体实践。
1.2 审美意识
山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环绕是风水学的标志。中国古代文人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种寄情山水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哲学,人们崇尚、欣赏自然之美。文人以诗抒发其钟情山水的情怀,而风水家则将这种思想付诸实践,参照山水之美加以人工裁成建造了结合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中国传统建筑,赋予古典建筑深沉隽永的美学气质,风水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功不可没,把它看做中国传统美学和建筑实践的中介显然并不过分。
2.理论风水思想在园林规划选址中的作用
风水最开始是古人“择局”的一种理论,理想风水格局对我国传统园林的规划选址有重要影响。关于选址,风水理论提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水是生气所生,有水就表示生气旺盛,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因此水收到风水家的特别重视。风水家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在无山脉可依的平原地区,风水家择地就是以水代山。在今天的园林选址中,有水的地方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水就使基址多了几分灵性,这是造园的理想条件之一。但也应当理性对待园林用水,风水理论中有“无源之水不可谋”的论述,切忌盲目追求人工水体而造成生态破坏。基于风水格局所蕴含的的景观意义和生态思想,在进行园林规划选址时,需要用整体观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来审查基址,综合考虑地形、水文和生态等方面,力求让规划选址科学性和合理性。
3.风水在园林构成要素中的作用
3.1.1 风水与地形
自然地形千姿百态,应当避开山势陡峭、生态状况不良的地形,这些地方易发生地震或暴雨时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其次不能选择四周封闭的地形,这会影响通风,妨碍周围的视景。而风水理论中风水宝地说的是那种三面环抱,一面望野的开阔地形,促进通风易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设计时应当深入分析自然地形特征和景观效果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做出最佳方案。
3.1.2 风水与水体
风水学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水关于水的景观作用和审美意识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水的血脉作用能够造就生气蓬勃的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还可界分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和谐的环境氛围。风水认为“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分其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山水想得如方圆之中规矩,山水相济如登堂之有门户”。我们看出,风水对于山水地形的处理要求在于利用有利的自然山形,根据山形的连贯和主次来梳理走向,调整水面的大小节奏,结合山水和建筑队水向的疏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创造良好的园林生态小气候,达到对局部生态小环境的优化作用,最终促成各造园要素在竖向上的有机结合。
3.2 风水与园林建筑
风水与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风水形式说规定“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可远观,形须近察”;“形成势来”;“驻远势以观形,聚巧形而展势”等,这些理论内涵丰富,概括性强,不仅阐明了形势说的概念和意义,而且定量规定了“形”和“势”在建筑设计和布局中的尺度标准。“形”有形式、形状、形象、表现及个体、局部、细节等含义;“势”则具有姿态、态势、趋势、威力及群体、总体、宏观等寓意。形与势总体上是近与远、大与小、个体与整体、局部与总体等对立性空间形成构成关系,但同时他们又可以互相转化。
3.3 风水与植物
园林离不开树木,园林之美,以树木为衣。树木在风水中,一是为了围合空间,减少空间气场,二是为了阻挡直吹的风,避免烈风入骨,破坏气场。这是植物在风水学中有趋吉化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植物造景方面选择合理的栽种方位、合适的树种,植物形态和色彩的搭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风水理论中的用途。
风水理论认为植物也有吉凶,园林植物也具有五行属性,选择适当的植物能起到趋吉化凶、生克制化的作用。例如,桑树很少在园林中种植,因为“桑”音同“丧”,不吉,而竹被认为能使子嗣兴盛,延年益寿,因此园林中少不了竹子,如扬州个园多种竹子。因此,在营造园林景观富有艺术美感的同时,充分发挥植物的功能,建造良好的风水环境。
3、结语
风水理论作为一门实现性强的理论,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發挥着重要作用,若想将风水理论呢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提出风水理论思想中的迷信成分,提高对这种思想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科学的实践方式,将现代科技和风水理论相结合以补充风水空白的技术体系。在风水理论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代科学从实际出发,必能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复昆.风水理论的传统哲学框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1-33.
[2]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0-76.
[3]卢春生.中国古典园林的环境观[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 32-35.
[4]朱小雷.风水说的现代恩局焊接评价学批评[M].广西大学学报.2012(2):16-21.
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已经深入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处,在日常家居生活中,社会广泛民众非常注重风水宜忌问题。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以及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风水文化;室内设计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追求生存与繁荣的一门学问,传承了几千年,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如:地理学、地质学、星相学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室内设计领域不断发展,科学的融入传统的风水文化,对于人的审美、思想以及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继承和發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1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综述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和文化,是世界四大文化古国之一。如:早在几千年前,中华先人们就借助当地的地貌特征,根据山水的走势和脉络,建造各种建筑物,并研究出一套独特的风水体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风水学应用,如建造皇城、墓穴等都是人们熟知的风水学应用。同时,我国古人还关注了大自然的各种元素,给冰冷的建筑赋予了全新的生命,通过运用风、雨等元素,将建筑物的灵魂融入了大自然的元素中,使其成为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到风水二字,人们容易将传统的风水文化与封建迷信相混淆。近些年来,在充分挖掘和整理那些历史上的传统风水作品之后,我国专注于研究传统风水文化的研究者们,已经逐渐揭开了传统风水文化的神秘面纱,对于研究古建筑理论、认识古建筑环境规划理念以及保护古建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生活品质具有了更高的需要和追求。尤其是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从事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们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将传统风水文化融入室内设计中,极大地促进了传统风水文化的传承和室内设计的发展。
2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与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在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中,风水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内容就对居住地的优选与组合。并且这一理念是理论综合化的体现,实现了自然与人类实践的相互结合,包含了择吉避凶等传统居住民俗。如:一般风水是由阴宅与阳宅两部分组成。其中阴宅是指过去死人的墓穴,不适合人类居住,人们居住之后,就会发生不吉利的事;阳宅是指阳光充沛的房子,适合人类居住,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房子,代表着居住者可以健康、事事顺心。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使得传统的物质文化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传统风水文化,能够极大满足现代人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追求,体现了环境与思想的有效融合,并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上升到了精神文化的高度上。风云文化是一门学问,并不是迷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式应充分考虑风水问题。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风水学是经过五千年文明逐渐演化出的一套天人合一的学问,其教人如何选择并改善生活居住的理想环境,涉及古代科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综合学问。并且传统风水文化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和设计。室内设计与传统风水文化又很多艺术融合出,如:为了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方法系统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根据业主的出生年月日,结合业主五行通过到实地用罗盘勘察每个防卫,根据人们的活动规律,在根据“八宅”风水构造图进行分区,能够加强室内环境的合理化、舒适度,能够处理好空间之间的关系。
3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3.1 客厅摆设中的运用
客厅是家居组成部分的关键,进门的时候,人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客厅,并且客厅是家中的公共场地。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客厅的设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我国传统风水文化中,客厅的布局能够给人们带来财运和事业运的地方,尤其鱼缸、绿植等布局,不能对其进行随意改变。并且客厅是见客人、接待外人的重要地点,决定着整个住宅的风水运势,被称为“财位”,是朝向与设施摆放关系着居住者的财运和声望等。如:如果进门是对角线方位,表示财运足,体现着风水学中的“宜良”,能够帮助人们积累财富;而将大叶片、高大的常绿植物摆放在客厅,则体现了“宜生”。而沙发是客厅摆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文化中,“靠”有靠山之意。因此,在摆放沙发时,为了避免背后不实的说法,不能将其摆放在门窗或少通道的前面,要摆放在靠着实墙的位置,不能将其对着入口。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应科学的摆放这些设施,能够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对人们日后的生活和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一个家庭中,卧室是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地方,是人在家中停留时间比较长的地方。因此,我们应深入地研究卧室空间的布局。在当今的室内设计中,卧室是重点设计对象,很多人会在卧室的设计中下很大的功夫,只为营造出卧室的温馨之感。传统风水文化中,卧室代表着主穴,不但要保持有足够的采光度,还要随时保持卧室的通风与干燥。如:床上不能有梁结构,不能使床头对门,镜子也不能对着床。否则容易出现散淡、压抑的感觉,甚至导致夫妻不睦,家庭不和谐等问题。并且床应靠墙摆放,不能摆放在对着卧室门,否则会使人失去私密感,影响睡眠质量;卫生间的门也不应对着床。这些风水禁忌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体现出了风水文化。
另外,厨房象征着财运和食禄,厨房的布置应简单及洁净,其构造将会影响到人的健康,不需要太多杂乱和摆设的装饰品。如:在通往餐厅的过道处,为了加强视觉的通透感,可以去掉部分墙体改做装饰用玻璃,使室内空间疏密得当,透落有致,满足审美需要。并且厨房的设计主导思想是丰余,厨房应设立在宅的南方,切忌设立在北方或西方、西北方,切忌在主人房的隔壁,不应有厕所,或厨房门与厕所门相对。同时,厨房内要保持干爽,不能湿气太重,空气要流通,要明亮具有生气,炉灶燃放位置一定要摆在吉方,空间尽量宽广舒畅、同飞位置良好。而书房是读书的地方,应注重采光、通风良好,书桌防卫要文昌位置,主调要宁静,是家庭智慧所在。如:宅相乾位的人文昌位在西方酉、庚位置;兑位的人文昌位在西北乾戎位置。
3.2 室内色彩设计的运用
室内设计中,色彩设计如同人的精神面貌,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人们居住在兴旺的房子中,会神采奕奕,有喜气腾腾的兆头。反之如果室内设计大多采用暗色调,就会导致室内设计死气沉沉,给人造成一种压抑的心理感受,长时间居住,会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为了给用户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和气氛,在室内色彩设计上,运用传统风水文化理念,是展现设计师对风水文化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能够为家居赋予良好的起色。如:在室内墙面、格局上,选用温馨、淡雅的颜色,并配以白色家具,能够使室内环境具备清新、舒适的特征,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室内设计中,对家居进行合理的色彩调配,能够使人的身心愉悦、工作顺利和生活愉快,胡乱搭配色彩容易引发家庭矛盾,使得整个室内感官变得压抑,会出现杂乱、事事不顺的感觉。如:在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红色代表吉祥、热情、欢喜等,但白色是不吉利的。而西方则认为白色是单纯,红色代表杀戮、血腥。因此,在色彩设计上,应尊重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如:在南方上,可以将绿色可以用绿色或者墨色调和,在书房、客厅等地通过摆放绿色植物,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而北方可以使用橙色,在棚顶设置橙色吊灯,给人以庄重、大气、温馨的感觉,增加父亲之间的浪费气息。另外,餐厅切忌使用芥末色、青色,多以橙色、棕色、杏色为主,能够增强人的食欲;客厅可以多以暖色调为主;书房不宜选用蓝色。
4 结语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演化而来的,其是一门科技艺术,是一门代表东方住宅讲究的艺术。在室内设计中,有效地运用中国传统风水文化,遵循扬弃原则,科学的看待风水文化,将风水文化与室内设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能够使室内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还有利于人们的工作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旭伶之.中式会所室内设计中的风水学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9).
[2] 范芸菲.将我国传统风水理念应用到室内设计中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6(01).
[3] 曹艳英.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J].设计,2018(11).
作者简介:时培文(1988—),女,陕西安康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风水意识古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作者阐述了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分析探讨了风水理论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水理念;园林规划设计;应用
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不仅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背景下,风水理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而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也会得到逐步认同。值得注意的是,在将风水理论应用于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代社会与实际情况,而有所取舍。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园林建设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博大精深,中国独特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无不受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作为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风水理论,就是中国古人研究如何营造优良环境并把环境质量与人生幸福问题相结合的科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历代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均蕴涵风水理念;广阔的聚落及各地民居,皆可见风水之约定俗成。我国从古到今的园林规划设计都蕴含了风水理论的相关内容,正是源于风水理论的影响,我国古代园林才形成了“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
1 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风水理论所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风水理论认为在园林的建设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人类日常活动的生活方式。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与东西的跨度都比较大,形成了我国多气候的生活环境和较大差异的土地性质。因此,在园林建设中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园林设计的真谛所在。
1.2 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理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古代园林设置中最优先考虑从的重要因素之一。山体是大体的坚实骨架,水域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代人们认为水乃灵性之源,生存之本。古代的园林建设都会选择依山伴水的地址。
2 风水理论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2.1 园林选址
园林选址是造园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进行造园前的园林环境选择。风水理论在选址上讲究的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四神像的地理格局,这种选址模式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背倚连绵山脉为屏,前临平原,两侧水流曲折回环,水质清晰,流汇于面前,左右护山环抱,山上林木葱郁。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理论无疑受风水理论的支配和影响,深得其精要。明代造园理论巨著《园冶》书中写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从这些文字可知,园林选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势高低曲直布置园内景致;依山带水,以山水为基本结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遵从风水理论厌宅“卜筑”的原则,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2.2 园林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追求“意境”,追求闲情雅致,其造园思想就是宛若天成,天人合一,强调和谐共存,其中包括水景的方位、大小、流势走向,园区的道路分布走向等,无一不影响着园林设计。
風水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即“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它认为自然界有其普遍规律即,认为人只能顺应这种“天道”,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否则必要灾殃。在风水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园林创作把“得景随形、因地制宜”作为造景的重要原则。
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的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并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原来的地形地貌上加以适当的修改,便于创造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作品,有机组合成统一体,使园林作品既有一个整体的联系,可以充分表现当地特色。
2.3 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在自然界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它可以产生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还会产生负氧离子及抗生素等各类物质,这与风水学植物会产生气场的观点是一致的,使得植物在风水学中有着趋吉化煞的作用。
2.4 植物种类的选择
风水学家把植物分为凶吉两类。凶吉划分有两种标准:一是要以是否有损人体健康为标准。如兰花的香气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松柏的芳香气味对人体的肠胃有刺激作用,影响食欲;郁金香花有土碱,过多接触毛发容易脱落等。二是以树的形状论凶吉。凡是长相不周正,发育不正常的树木则为凶,这一点恐怕是心理作用或是传统人文美学观念在起作用。至于吉树,是根据植物特性、寓意甚至谐音来确定。如桂花、梅、枣、石榴等为增吉植物。
2.5 植物的栽种方位
风水认为:“东植桃杨、南植梅枣、西栽栀榆,北栽吉李”,“门庭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金财”,“前不栽杨、后不栽柳”,等等。从上述论断,结合现代科学知识,有的论断含有自然科学知识,有的则是一种趋吉避祸的心理需要。
从植树数量看,风水认为:周围局形大窄的情况下,不可多栽树,否则会助其阴;唯有背后左右之处有疏旷者,则密植以障其空。在房子建在平原或四周比较平宽地方时,为增补形势需要,可用树木花草来营造四神像格局,即房子后面栽大树,左右两边栽中等乔木,前面栽低矮灌木或种草。
2.6 植物颜色的选择
古代风水理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金,属黄色系的花卉;木,绿色植物皆属之;水,水耕栽培的黑蓝色植物为代表;火,开花或结果的红紫色植物;土,耐阴植物,属于黄色棕色系。风水学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则,认为:红色代表热烈;绿色代表平安;黄色代表富贵;黑色代表庄严;白色代表洁净。
2.7 树形的选择
风水理论主张端正方圆,对称均衡,因而在对植物栽培的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健康而无病桩,端庄而妖奇。可以肯定的是死树、枯树、病树不宜栽种,至于长相不端庄的树则应一分为二看,有的树因曲而美,我们不应一概排斥;有的曲而丑,扭而差,则不宜栽种。
2.8 植物配置的均衡性
阴阳原则是构成风水学理念的重要内容,风水学要求阴阳两种对立元素均衡统一。它表现在植物造景上,就要求元素间的平衡。比如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数量和色彩上,平面和竖向上都要达到一种平衡。
3 结束语
在人与自然矛盾日渐尖锐的今天,有必要加倍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努力实行“天人合一“的理想目标。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园林设计都渗透着风水学的影响。现代园林规划也可以从风水学当中西区营养。与一切传统文化一样,它既不乏迷信色彩,但也更有其科学内涵。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发掘、研究、应用风水理论,建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风水的文化意义[J].北京:中国环境报,2011,(08).
[2] 陈植.园治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1).
[3]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0).
[4] 叶素琼,李芳.浅谈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3,(01).
[5] 王名红.风水与园林景观之间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