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人物范文第1篇
《飞越疯人院》影评
在“经典电影中的哲学智慧”这门公选课中,我们看了许多关于心理、精神方面很有建树,在电影上又颇有成就的电影,譬如《蝴蝶效应》、《黑洞频率》、《美丽心灵》、《禁闭岛》等等,但是在这么多优秀的电影中,让我最震撼的还是《飞越疯人院》,对主人公麦克墨菲的悲惨结局更是愤愤不平了许久。他的雷厉风行,毫无顾忌和无比热忱,向恍如一潭死水的精神病院砸入了一块巨石,给与世隔绝的“精神病人”带去了生活的希望和精彩,原本以为在墨菲如同孙悟空大闹天宫般的搅动下,精神病院会摆脱原来的死寂和单调,而他和其他几个“病友”也最终能逃出来,但是结局却大出所料,墨菲死了!寻求自由的天使,折翼了,未来又黯淡了。
无论是从它的成就,还是社会影响方面,这部影片无疑是成功的。 1975年《飞越疯人院》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五项大奖。无论是主演麦克墨菲,护士瑞秋,还是“病友”木讷的印第安人酋长,口吃、懦弱、恋母情结的牺牲者比利还是其他医院里的人,他们一个个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极具代表性。
影片讲述了一家精神病医院,里面的“病人”形态各异,如果从外表看,你会感到恐慌,但是深入地去体会一下,你会感到他们的善良。他们都十分顺从护士长瑞秋,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听从她,才能获得药品,从而遏制自己的病情,减轻自己的痛苦。每天生活都是千篇一律,病人们面对着枯燥的生活早已麻木,他们需要一针强心剂,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个人,如平地一声惊雷,惊醒了他们沉寂的内心自我。
劣迹斑斑、前科丰富的麦克墨菲因为各种各样的闹事,被怀疑是否患有精神病,于是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麦克墨菲和病人们第一次见面就和他们坐到了一起尝试着正常人一样地玩牌。到时间后听安排吃药,并且接受一段谈话治疗。用医院的话说是谈话治疗是为了排解病人心中的郁结,帮他们梳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但是护士长瑞秋往往一而再,再而三逼迫大家讲各种不愿意讲的私事或者本应该慢慢淡忘的伤心往事。墨菲本就不是个安于现状、任人摆布的人,他向护士提出质疑“为什么你一定要让他说出他不想说的事情呢?”对改变医院制度彻底无望的他,决定希解救他的病友飞越疯人院。
他翻越疯人院的栅栏,为渴望自由的同伴们敞开了疯人院的大门,他带着他们乘上了驶往大海的渔船,让他们亲自体验钓鱼的喜悦,体验接触大海的喜悦,然而被抓回来是真正的命运,回到医院又和护士们打起来了,于是被认为患病了的他被迫接受了电击治疗,但是满怀信心的他依然挺过来了。
随后就是最大的“犯罪活动”。他叫来了他女友,在疯人院里开了一个很大的夜间派队,就在护士们熟睡的时候,就在深沉的夜晚里,他们疯狂地播放自己喜欢的摇滚,喝着从来都是禁止的啤酒,尽情地感受人性的释放,他告诉他们他要在这个夜里逃走,离开这个地 1
方,可其他的人都露出难为的神色,他们被禁锢得太久了,几乎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们眼里,护士就是唯一的抉择者,从来没想过还有有一天需要自己来做一个决定,内心的恐惧感和怯懦感让他们迟疑了,他有点失望,却有无能为力,能做的他都做了,夜,继续过着疯狂的派队。
第二天,护士长瑞秋发现了这一切,她众谴责所有人,对比利更是冷嘲热讽,护士长利用比利恋母的弱点,深深地打击着他。比利被带进了一个办公室,在护士长的刺激下割断动脉自杀了,鲜血四溅,看到这一幕所有的人都胆战心惊。眼前的景象激起了墨菲的愤怒,仇恨的目光布满双眸,他像狮子一样扑向护士长瑞秋,警卫来了,他把麦克菲克打昏,所有的人被遣散开了。
镜头几经易转,再次对准墨菲,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看懂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他被动了“前脑额叶切除”手术,就是把人脑中占最大部分前额叶切除。切除以后人会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几乎就是一个行尸走肉,和正常人相比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还可以呼吸。也就是说他成了真正的白痴。酋他原本坚信相信墨菲会回来的,因为他们还要一起逃跑,当看见墨菲的样子时候他震惊了。酋长杀了他,解放了墨菲向往自由的灵魂,随后酋长用墨菲曾将介绍的方法砸碎了窗户,趁着暮色,走进了远方
这部影片深刻的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接踵而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步深深地走进了人们心里,医院的管理制度也是社会的先进管理制度,不得不说他提高了某种效率,但是效率的背后是对人性的压制,另外医院也是有民主的形式的,只是这种民主是一种虚无形式。导演的构思很奇特,墨菲本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人”,却肩负着揭露社会阴暗的重任,这种安排无疑是一种讽刺。
影片中,有两次次墨菲的反抗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次是在篮球场上,墨菲教酋长打球的画面,别人劝他早点放弃,不会有收获的,他却依旧坚信着,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授着,真心换真心,从此酋长也就真正的开始信任墨菲,在他面前渐渐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另外一次是逃出去在海上钓鱼的时候,所有的人,他们是那么的兴奋,那么自然,谁能看出这是一批逃出来的“疯子”?事实说明,是疯人院让他们变成了疯子,他们需要的人性关怀,是真心对待,是尊严,是自由!
飞越疯人院人物范文第2篇
该片讲述了美国某丛林旁坐落着一所国家精神病院,那儿住着各种各样的精神病人。一天一位叫麦克默菲的中年男子来到这所国家精神病院。麦克默菲与比利等十个病人常在一起。那个象座铁塔似的酋长,别人(包括医生)都以为他是又聋又哑的,而麦克默菲似乎很喜欢他,经常找他玩。看管他们的护士长是个凶女人,她常以提问、责问方式“治疗”病人,这引起了麦克默菲的愤怒,他以冷冷的目光盯视着她,使她惶恐不安。精神病院单调、枯燥、折磨人的生活,使健康无病的麦克默菲难以忍受麦克墨菲忍无可忍,采取了一些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对医院的极度不满。圣诞节之夜,他们举行了一次迪斯科舞会,将医院闹了个天翻地覆。接着麦克默菲就受到了惨无人道的"治疗",医院将他做了额叶切除手术,成了地地道道的"白痴"。酋长抱起麦克默菲的头十分哀伤地望着他,他本以为可以在今晚就和麦克默菲逃跑,因为他已经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酋长最后一次紧紧地抱着自己的朋友,然后说,我会带你一起走的,之后用枕头把麦克默菲闷死了。酋长来到浴室,双手抱起沉重的饮水池,砸坏了医院的铁窗,跳出窗户,迎着朝阳,向着远处跑
这部剧中给人最深印象的无疑是麦克墨菲,他活的无拘无束、自
由自在。他在搬饮水池时所说的一句话带给我很大的震撼“至少我尝试过了”,虽然他的某些行为会让人们无法接受,但他却不受世俗的约束为着自由勇敢奋斗着。但我却更喜欢那个像大山般强壮的酋长,他也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却因为各种阻力不得不压抑着自己选择保持沉默,“沉默是金”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行为不正是我们在某些困境中所作的反应的真实写照吗?剧中最令人惋惜的是比利的死,比利有着严重的恋母情结,在圣诞节那晚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却为此被逼死。精神病院所作的一切都让我心寒。
这所医院里的酋长、比利、哈定、契士等他们真的有精神病吗?在影片中麦克带着大家一起溜出医院出海去钓鱼,在途中听着他们那不受约束的轻松的笑声你会相信他们是精神病人吗?不,在我眼中他们并非有精神病而是被生活、现实、周围的人与环境所逼迫,被一些不可抗拒的东西压抑着找不到自我,他们是一群鲜活的个体,只是他们对现实的反抗不被接受。我反尔觉得意护士长瑞秋和医生为首的人他们才是疯子,他们用条条框框束缚着病人也束缚着自己,亲手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悲剧,创造一个又一个疯子,用野蛮的方法扼杀清醒的思想现实生活中究竟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这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只希望有些悲剧不要继续上演,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人,不管是精神病人、残疾人、犯人还是正常人等。保持平常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欢乐洒满每一个地方。
剧中的结尾压抑而沉闷却让人看到了前行的曙光,“至少我尝试过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境、多坎坷的命运,只要努力尝试过就会无
飞越疯人院人物范文第3篇
作者:云星伟 看完影片我触动很深,也想到很多,课后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这部影片创作背景和相关影片介绍的资料,所以仅凭自己对《飞越疯人院》这部影片的了解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据了解《飞越疯人院》这部影片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拍摄,获得第四十八届奥斯卡(197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奖项。《飞越疯人院》是美国七十年代社会政治电影的代表作,影片中所描绘的那所精神病院是美国在那一段时期病态、压抑的社会缩影。当然,这部影片的政治意义以及其独有的时代代表性也正是影片优秀的原因所在,但是我想谈的并不是这一点。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台词其中一句就是“我试过了”。当麦克莫菲和同伴们打赌能搬动饮水机砸开窗子逃走,大家都说麦克搬不动,结果,麦克真的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没有搬动,但是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至少我试过了”。是的这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不要在乎结果,努力尝试的过程很重要,至少它可以让我们问心无愧,让我们无怨无悔。
一句简单的“我试过了”蕴含了多少道理,这让我想起了时下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中男主角程峰冒险去争夺大德公司控股权的举动,可能在很多外人看来麦克莫菲的举动恰恰和《北京爱情故事》中程峰的做法一样,结果肯定是失败。丹麦克也恰恰和程峰一样选择了去尝试,虽然麦克
失败了,但他敢于尝试、敢于向制度挑战、敢于为权利为自由去斗争的精神已经唤醒了精神病院里所谓的精神病人,这也是后来酋长敢于逃离疯人院的原因。
“至少我试过了”我认为是麦克最经典的台词,也是我从影片中最受启发的一句话。我由此感想到我们这批在温室中长大的九零后,这些所谓的新生代大学生、天之骄子在一点点的困难之前却大多都是退缩或还是依赖父母,那时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这句话“我试过了”,“至少我试过了”呢?
影片中麦克可能是因为违反了那个时代所谓保障人权的法律被送进疯人院,尽管在疯人院里受尽各种非常人的待遇,但麦克始终未曾放弃自己的目标:逃离疯人院,这也正是影片主线所在。这也恰恰吻合麦克的人物性格,一句“至少我试过了”与影片主线紧紧相扣,这也应该是该是米洛斯福尔曼导演的点睛之笔。
影片另一处神来之笔是结局,我认为《飞越疯人院》这部影片的结局应该是出乎每一个观众所预料的。“我们一起逃走”。这是酋长最后对麦克说的话,也许观众真的以为酋长要把麦克弄走,但是,结果却远远出乎意料:酋长把麦克用枕头闷死,然后自己逃走了。可是,他选择了用麦克原来设想的方法逃走,实际上,也就是和麦克一起逃走了。 这种让麦克灵魂解脱、让他灵魂自由的结局应该是西方人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决定的,从这方面来讲这样的结局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