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为了提高中医药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以《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阐述了我国三家中医药类高校《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围绕中医药类高校《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起步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医药;高校;物流学;精品课程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5.073
精品课程建设即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中医药类高校的《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应充分发挥医药类本科院校医药学科优势,突出医药特色,注重管理学科与医药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重视管理学知识与医药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又具有医药学知识的人才。
1中医药类高校《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目前全国医药类高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只有三所: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和云南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从2010年起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且全部面向理工类学生;湖北中医药大学从2013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文理兼收,在2013年之前均是以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方向)来招生的;云南中医学院从2014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文理兼收。从以上招生情况来看,三所医药类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时间都很短,除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已经有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外,其余两所高校还没有毕业生。从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入门专业基础课程来看,辽宁中医药大学和云南中医学院开设的是《物流学》,而湖北中医药大学开设的是《现代物流学》,虽然称谓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通过查询三所中医药类高校的网站和其它资料,发现这三所高校截止目前为止都没有将《物流学》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至少没有完全建设好挂在各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网站上;但是都在对《物流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做准备工作。从现实情况来看,三所高校对《物流学》的精品课程建设都在实践中进行摸索。例如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的程潇,官翠玲(2013)提出“微课”(micro-lecture)在《现代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融合;关于高等医药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本科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郭东辉(2015)、肖晗(2009)、梁旭(2015)等老师有所涉猎;2016年5月云南中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物流教研室申报了校级《物流学》精品课程并获立项,相关的研究会陆续跟进,后期还可以申报厅级、省级乃至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2中医药类高校《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仅处于准备阶段
从现状分析可知中医药类高校《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目前仅处于准备阶段,还未完全实施。例如精品课程建设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落后,一系列的课程资源,如课程信息、教学大纲、教学团队、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电子教案、课程录像、习题及解答等资源还未挂在各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上,课程建设还没有成果出现。
2.2精品课程建设的师资力量薄弱
中医药类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是近五年开始招生的专业,物流专业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师要么是从别的专业转行过来,要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从事物流学的教学,没有从业经历和实践经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能传授书本知识,学生接受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此外,由于教师缺乏在物流企业的从业经历,因此除了一般的参观实训外,其它需要更多动手实操的实训课程指导起来力不从心。
2.3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
中医药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学》课程目前都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以及通过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偏重传授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次单调重复,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适应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造成学生的厌倦感,长期下去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进行学习。
2.4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稳定性
中医药类高校就其整个学校而言,实践教学基地非常丰富,有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有的学校里面甚至有药材种植基地、重点实验室等教学实践基地。但这些教学实践资源仅仅只能为中医药类的临床、护理、药学等主流专业服务,而中医药类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整个学校专业设置中属于非主流专业,因此虽然学校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但很难为其所用。我们在物流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一般是与相关的医药企业联系,依靠这些药企的物流资源进行实践教学。然而实力比较强的药企一般都不轻易与学校签订联合培养或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的合同,导致我们《物流学》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稳定性,这对于本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无疑是一大阻力。以云南中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为例,2016年1月经与云南某医药集团的医药物流中心联系,学院领导带领物流教研室全体老师和2014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观了其物流中心,并且留下了10名学生在该物流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但是该医药集团的物流中心拒绝了两单位签订实践基地的提议,只是表示以后有实训的需求由学校再提出申请。
3对中医药类本科院校《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加快《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度
首先加快精品课程的信息化建设。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老师应分工协作,将《物流学》的课程资源尽快挂在本校精品课程网站上。其次,加快《物流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通过课程建设,结合中医药院校的背景,制定《物流学》课程建设和规划,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使物流教研室的教师对《物流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行质量工程的科学研究以及发表相关论文,研究成果也能促进《物流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3.2提高师资力量和水平
提高师资力量的途径如下:(1)校企合作。可以通过聘请或邀请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开展讲座,让物流教研室的教师了解医药物流行业的实际发展概况,与企业接轨。另外,中医药本科院校也可以与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签订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协议,利用寒暑假输送教师去企业进行一至三个月的短期顶岗实习,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鼓励青年教师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围绕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申报课题,让教师带着课题走向企业,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培训已有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中医药类高校应为中青年教师创造机会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考察、学习或参加与物流相关的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通过进修、培训、考证和学历深造来提高理论教学水平。(3)引进双师型或高学历的人才。提高师资力量最快的途径莫过于直接引进既有物流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和高学历如博士研究生,以优化教学队伍。
3.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购买与《物流学》相关的软件,利用专业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演示,也能让学生在软件上进行实际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在教学中逐步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当然要进行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只有适合《物流学》的课程教学才是有用的。第三,教学方法也要更新,如团队学习法、PBL学习法,改变传统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动作用,提高学习的效果。
3.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外实践。让中医药类高校以学校的名义,利用学校的资源与省内比较著名的医药物流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签订协议,通过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职工和学生搭建实习、就业、科研和挂职锻炼等方面的平台,也为《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基础条件。(2)课内实践。《物流学》课程的课内实践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现代物流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参观、走访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等的形式完成。这也需要学校或二级学院与相关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药物流中心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特别是建立互惠共赢的关系。比如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药物流中心每年为不同年级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观、走访的机会,到学生大四进入实习期时可以免费或以较廉价的待遇为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药物流中心提供实习服务。
参考文献
[1]谭俊华,李诗珍.对《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2):109110.
[2]樊斌,刘萍,陈志英.《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商业经济,2012,(19):117118.
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天麻是以兰科真菌营养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入药,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及增智健脑、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抗惊厥、镇痛和镇静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由于其在抗衰老方面显著的药理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就天麻抗氧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天麻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麻;抗衰老;抗氧化;研究概况
Overview of the Study on Anti-aging of Gastrodia Elata
TONG Ying ZHANG Guangyun DUAN Xiaohua YANG Liping CHEN Pu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dai medicine and yi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
Key words:gastrodia elata;Anti-aging;Antioxidant;Overview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又稱赤箭、赤箭芝、独摇芝、离母、定风草、合离草[1],是以兰科真菌营养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入药,为云南道地药材,性味甘平,入肝经,具有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祛风通络的功效[2],被誉为“治风之神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本草纲目》记载天麻能“主诸风痹,久服益气,轻身长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天麻具有增智健脑[3],抗衰老[4],抗心血管疾病[5-6],抗惊厥,镇痛和镇静[7]等作用。化学成分包括酚类及其苷类、多糖类、有机酸类和甾醇类,其中天麻素和天麻多糖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8-9],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衰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生理状态,会伴随着许多疾病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延缓衰老药物的缺少,寻找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新型天然化合物已成为临床实践的迫切需要。目前天麻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保健品领域,并进行了大量抗衰老的研究,笔者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主,以天麻/天麻素/天麻多糖、抗氧化/抗衰老作用为检索关键词,以近10年来关于天麻延缓衰老的文献研究等为基础,对天麻抗衰老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天麻的抗氧化因素
天麻抗衰老可能与自由基学说、线粒体学说及微量元素等有关。自由基学说(free radical theory)是线粒体学说的基础,是指衰老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不断增加,机体不能及时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并对自身组织发挥毒性作用。线粒体学说[10]认为,衰老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上,线粒体呼吸链所产生的活性氧会对线粒体DNA造成破坏,并致线粒体DNA突变积累,从而导致线粒体呼吸功能缺陷,进一步增加内源性活性氧的生成从而造成更严重的氧化损伤,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mPTP)的开放,最终导致细胞的衰老、内脏组织的退化。微量元素理论是指微量元素作为多数抗氧化酶的辅助因子参与到自由基清除过程,延缓机体衰老;微量元素具有“双重特征”,即微量元素摄入量过多、或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机体组织失活或损伤老化,加速衰老。
2 天麻的抗衰老作用
2.1 天麻素 天麻素又名天麻甙,分子式为C13H18O7,化学组成为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用苦杏仁酶水解,可得对羟甲基苯醇苷元,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2010年版《中国药典》表明天麻素是评估天麻质量标准的首要指标,含天麻素不得少于0.20%[11]。天麻素能够通过调节某些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抑制线粒体途径中的凋亡程序而起抗氧化作用。韩学超等[12]用H2O2模拟氧化应激,并用高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与亲环素D特异性结合,导致通透性转化孔(mPTP)不可逆开放和膜电位下降,加入天麻素后,(H2O2+CsA+天麻组)细胞凋亡与H2O2组细胞凋亡几乎持平,而H2O2+天麻组的细胞凋亡明显降低,表明CsA特异性作用于mPTP后,天麻素的保护作用被mPTP开放剂抵消,实验证实天麻素激活了mPTP上游的相关调节因子,并抑制了mPTP开放,减少了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减轻了细胞能量供应的不足,减少了凋亡因子CytC的释放以及caspase-3的激活,减轻线粒体的损伤,最终通过减少凋亡来发挥对心肌细胞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此外,有研究者揭示了天麻对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凋亡作用,这一过程通过抑制磷酸化,下调胞浆和Bax中CytC、caspase-3水平,并上调线粒体和Bcl-2中细胞色素的水平来实现[13]。天麻素也可通过调节SIRT 1/TLR 4/NF-κBp 65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内皮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14]。有研究[15-17]利用油酸诱导的氧化应激,使用基因沉默的方法,证明天麻素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依赖的方式,激活Nrf2通路,促进Nrf2细胞核转位及其靶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从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2.2 天麻多糖 天麻多糖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可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乙醇,丙酮和甲醇。如朱晓霞[18]经过试验测定天麻多糖的糖链为α-(1-4)吡喃型D-葡萄糖,主要由葡萄糖构成,含有微量的鼠李糖和甘露糖,是不含蛋白质的非淀粉多糖。天麻多糖通过有效清除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提高多種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延缓衰老。孔小卫等[19-20]研究天麻多糖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时,分别测定小鼠血清、肝、脑、心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天麻多糖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衰老小鼠模型的SOD和CAT活性,显著抑制MDA的形成,并增加血清中GSH-Px的活性。这说明天麻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和延缓衰老的良好作用。天麻多糖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以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也具有较佳清除能力[21-22]。陶文娟等[23]首次对天麻糖复合物的抗衰老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Con.1能明显提高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而Con.2影响结果不明显。另外,有研究[24]采用酵母复制寿命测定法,显示天麻通过增加Sir2基因表达,抑制Uth1/TOR信号通路,提高酵母SOD酶活性,并降低ROS和MDA水平延长酵母寿命。
2.3 微量元素 宇宙的世间万物,乃至人体最复杂、最高级的成分,都是由元素组成。微量元素及其合成的酶类起着活性及催化中心的作用,与蛋白质的形成、新陈代谢、自由基的调控、免疫、衰老等密切相关,并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及整个生命过程,有着“生命的火花”美称。微量元素与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水不同,必须全部从外环境摄取,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体现其特殊的重要性。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锌、铁、铜、钴、矽、硒、铬、锰等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逐渐减少,不可避免地对酶和蛋白质造成破坏,引起生理病理的改变,加速衰老的进程及疾病的发生。天麻不仅富含天麻素、酚类、蛋白质、天麻多糖、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而且有着众多微量元素,如锌、镁、铜、锰、铬、铁、镍、锡等[25]。天麻中的微量元素在清除自由基及过氧化作用的危害,在保护细胞膜、防止自由基攻击方面,占据显要地位,对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有着关键性作用。塞冬等[26]实验说明天麻发挥抗衰老的成分并不只有它的有机成分,还与其微量元素有关,天麻增加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改善了人体衰老的状态,调节了体内的代谢和生理紊乱,维持了相互间平衡、拮抗或协调作用,从而延缓机体衰老。因此,为防止发生病理改变,应早期补充微量元素。目前,针对天麻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麻素和天麻多糖相关性方面,天麻中微量元素研究报道比较少,而人体由微量元素组成,因此,分析中药材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和含量是非常必要的,可为开发新天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4 其它 近年来有对天麻与其它中药联合用药[27]及除天麻干燥根茎以外成分等进行的实验研究。王俊等[28]利用天麻和三七1∶1复配提取液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并与VitC进行比较,发现其中对DPPH的清除能力(89.29%)大于VitC(75.00%)。王玉悦等[29]证明了天麻种子通过调节内源性巯醇抗氧化物的水平,对小鼠有显著的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古代本草文献中亦有天麻苗作为药用部位的记载[30]。天麻还可促进灰树花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31]。天麻可以通过增强免疫作用达到其延缓衰老的目的,如李峰等[32-33]研究证明,大别山区天麻多糖能明显增加小鼠体重,抑制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下降,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及SOD、GSH-Px活力并降低MDA、NO含量,延缓小鼠衰老。也有研究[34-35]报道,天麻提高抗氧化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辅助改善记忆力。此外,天麻素可剂量依赖性地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免受神经毒性,阻止多巴胺消耗并减少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在PD模型中通过减弱脑区域的抗氧化剂和抗凋亡活性来有效地预防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活性作用[36]。另外,天麻的神经保护作用也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内质网介导的凋亡途径而产生[37]。可见,研究天麻抗衰老的形式多种多样,为天麻在抗氧化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和理论基础。
3 影响天麻抗衰老的因素
3.1 产地、温度、pH、光照和金属离子 天麻主要产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和陕西,在皖南山区、安徽省大别山区也有其出产[38-39],而不同地区生产的天麻抗衰老的强度也有所不同[40],目前云南昭通生产的天麻被公认是最好的,因典型的高原结构、多年生雨和较少的日照是其生长的最适宜的气候条件[41]。温度、pH、光照和金属离子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天麻的抗氧化能力。天麻提取物的OH·清除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当温度高于60℃时,OH·清除速率显着降低。因此,在使用天麻进行热处理时,应尽量避免加热到60℃;当pH在6-10时,天麻提取物对OH·有着较高的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当pH值为5~7时,天麻提取物对O2-有较高的清除率。在天麻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应将其pH调节至6~7,以确保天麻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天麻提取物的OH·、O2-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趋于明显下降,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光;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天麻抗氧化活性会不同程度地下降,因铜离子对天麻抗氧化活性影响最大,故应尽量避免和富含铜离子的物质接触[42]。
3.2 提取、精制方法以及硫酸酯化 天麻多糖不同提取、精制方法以及是否硫酸酯化同样会影响其抗氧化作用。盐析-透析法精制天麻多糖抗氧化活性最高(约提高活性50%),Sevag法精制天麻多糖抗氧化活性最低,未精制天麻粗多糖抗氧化活性居中。推测Sevag法中除蛋白步骤可能破坏了天麻多糖与蛋白质的结合,或者由于去除了蛋白质而导致天麻多糖的结构被破坏,这大大降低了其抗氧化活性。而通过盐析-透析法精制的天麻多糖比未精制的天麻多糖约高50%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是盐析-透析法从天麻多糖中去除了小分子物质,改善了天麻多糖和蛋白质的纯度所致[43];经硫酸酯化修饰后的天麻多糖,其抗氧化活性提高[44];超声辅助提取和酶法提取有利于天麻多糖提取,且能维持其高效的抗氧化活性[45]。在研究天麻时注意这些影响因素,会对实验结果大有裨益。
4 小结
衰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生理状态。在延缓衰老方面,天麻可对生物机体发挥广泛的生物效应,天麻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药物,具有巨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天麻的有效成分有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天麻素通过调节某些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抑制线粒体途径中的凋亡程序而起抗氧化作用,但凋亡程序中信号通路错综复杂,这给研究者在天麻抗衰老的研究上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天麻多糖则通过有效清除血清、脑及其他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延缓衰老,而天麻多糖抗氧化受提取、精制方法以及硫酸酯化等影响,因此,对天麻多糖进行工艺优化,结构分析是必要的;微量元素及其合成的酶类,调节了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紊乱,并清除自由基,实现健康长寿。因此,利用天然药物来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用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将成为探索祖国医药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8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刘智慧,马浩,王伟平,等.天麻素及派立辛改善东莨菪碱致学习记忆障碍的构效关系[J].药学学报,2016,51(5):743-748.
[4]高南南,于澍仁,刘睿红,等.天麻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改善作用[J].中草药,1994(10):521-523.
[5]洪全,周敏,张凯.乌天麻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黑龙江医学,2009,33(8):589-591.
[6]AHN E K,JEON H J,LIM E J,et al.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ngiogenic activities of Gastrodia elata Blume.[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6,110(3):476-482.
[7]李红月,孙志伟,王淑琴.天麻素在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1047-1050.
[8]杜伟锋,陈琳,丛晓东,等.天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1,33(10):1785-1787.
[9]于雪,胡文忠,姜爱丽,等.天麻的活性成分及功能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8):392-395.
[10]WALLACE D C.A mitochondria paradigm of metabolic and degenerative diseases,aging,and cancer:a dawn for evolutionary medicine[J].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2005(39):359-407.
[1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12]韩学超,徐菁蔓,徐森,等.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天麻素抗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38(11):1306-1311.
[13]WANG Q,LI Z F,WANG D X,et al.Myocardial protection properties of parishins from the roots of Gastrodia elata Bl[J].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 Biomedecine & pharmacotherapie,2020(121):1-9.
[14]ZHANG T H,HUANG C M,GAO X,et al.Gastrodin inhibits high glucose induced human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the SIRT1/TLR4/NFκBp65 signaling pathway.[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8,17(6):7774-7781.
[15]曲麗丽,于滨,孔维佳.Nrf2通路在天麻素抑制油酸诱导的HL-7702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9):10-13.
[16]高玉梅,王晓玲,邓于新,等.天麻粉预防痴呆小鼠模型发病及其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1-7.
[17]LIN J L,SHI Y F,MIAO J S,et al.Gastrodin Alleviates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Apoptosis and Cellular Dysfunction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via the 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Heme Oxygenase-1 Pathway and Accelerates Wound Healing In Vivo.[J].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19(10):1273-1279.
[18]朱晓霞,张勇,罗学刚.天麻多糖的结构表征[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9):52-56.
[19]孔小卫,柳听义,关键.天麻多糖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5-99.
[20]谢学渊,晁衍明,杜珍,等.天麻多糖的抗衰老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26(3):206-209.
[21]刘明学,李琼芳,刘强,等.天麻多糖分离、结构分析与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3):29-32.
[22]许龙,黄运安,朱秋劲,等.天麻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1):117-123.
[23]陶文娟,沈业寿,刘如娟.天麻糖复合物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5(5):26-28.
[24]LIN Y F,SUN Y J,WENG Y F,et al.Parishin from Gastrodia elata Extends the Lifespan of Yeast via Regulation of Sir2/Uth1/TOR Signaling Pathway.[J].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2016.
[25]张赫名,王晓雪,申健.云南昭通天麻微量元素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7):473-474.
[26]塞冬,李树青,敖拉哈.黄芪、天麻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4(5):9-17.
[27]李茂进,胡俊峰,张春玲,等.天麻和阿胶联合应用对染铅大鼠海马总抗氧化能力和学习记忆的影响[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5):485-486.
[28]王俊,康淑荷.三七与天麻复配提取液体外抗氧化作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1):69-73.
[29]王玉悦,包海鹰.天麻种子的营养成分及其对惊厥小鼠的抗氧化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0):2458-2462.
[30]卢进,丁德容.天麻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1994(12):34-36.
[31]张宗启.天麻提取物对灰树花胞外多糖理化特性、抗氧化及免疫活性影响的探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9.
[32]李峰,朱洁平,王艳梅,等.大别山区天麻多糖的抗衰老作用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3,29(5):12-14.
[33]李峰,朱洁平,王艳梅,等.天麻多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1):111-113.
[34]王潇娜.天麻素改善亚氨基二丙腈诱导记忆障碍及脂多糖诱导炎症对学习记忆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35]唐晓荞,曲敏,孙凡中,等.复方天麻提取物改善学习记忆功能试验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2):113-115.
[36]KUMAR H,KIM I S,MORE S V,et al.Gastrodin protects apoptotic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a toxin-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eCAM,2013:1-13.
[37]ZHOUB H, TANJ,ZHANG C,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Gastrodia elata blume against corticosterone 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 via inhibition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mediated pathway.[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7,17(1):1182-1190.
[38]张宏杰,周建军,李新生.天麻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1):17-20.
[39]杨世林,兰进,徐锦堂.天麻的研究进展[J].中草藥,2000(1):68-71.
[40]葛进,张磊,刘大会,等.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影响研究[J].中药材,2017,40(3):637-640.
[41]YANG L,GANG L H.The 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Market Analysis of Gastrodia Elata[J].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2017,51(3):211-215.
[42]申博,高鸿,贾利蓉,等.加工和贮藏条件对天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5,40(9):204-208.
[43]刘益红,周建军,徐顶巧.不同精制方法对天麻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中成药,2013,35(4):838-841.
[44]周本宏,谭珺,张婵,等.硫酸酯化天麻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7):1685-1691.
[45]王庆,李丹丹,潘芸芸,等.提取方法对天麻多糖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7,33(9):146-150.
(收稿日期:2019-12-05 编辑:刘 斌)
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学科“民族医学”学科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童英(1996-),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民族医学。E-mai:1317855132@qq.com
通信作者:陈普(1978-),男,汉族,本科,硕士生导师、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医学研究及民族药研发工作。E-mail:chenynkm@126.com
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山药药食兼用,其不仅营养价值高,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近年来,有关山药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的报道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山藥多糖作为山药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护肝及抗氧化等功效。本文就国内近年来山药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山药在药食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药多糖;药理作用;应用
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属于单子叶植物纲薯蓣科,山药在历代古医药典籍如《名医别录》《药品化义》等其他文献均有用药历史记载,山药性温味甘,归脾胃、肺经,不燥不腻,富含多种天然营养成分[1],如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尿囊素等。目前,山药多糖因其降血糖、调节免疫力等显著功效[2]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药品行业中,其天然有效成分及其食用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成为食品保健行业中的新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山药多糖的药理作用,为山药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其他领域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并对山药多糖的应用进行展望,为后续含有高活性山药多糖保健品及功能性新剂型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1 山药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降血糖、降血脂
山药多糖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造模小鼠血糖,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且能有效平衡机体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相关血脂指标的正常水平[3]。有研究表明[4],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山药多糖给药后可有效缓解大鼠糖尿病引起的症状,对机体的血脂代谢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朱娇娇等[5]研究报道山药多糖随剂量增加可逐渐增强对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其机制是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可有效降低因饮食后所引成的血糖升高,从而减少糖的吸收而降低血糖。在现代临床研究上也证实山药多糖具有一定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将胰岛素与山药食疗联合使用和胰岛素的单独使用比较,前者治疗效果较好,但高剂量水平的效果更佳[6]。
1.2 保肝、护肝
现有动物药理实验研究证明山药多糖能协调肝器官而达到一定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血糖水平,对蛋白质、脂肪等发挥协同调节作用。其中对小鼠醉酒有较好的解酒护肝作用,可延长醉酒耐受时间,缩短睡眠时间,降低乙醇和乙醛质量浓度,从而达到减轻肝损伤的目的[7]。此外,山药多糖和维生素C联合使用可拮抗镉所致小鼠肝损伤的毒性和氧化应激,达到预防性保护[8]。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脏损伤经山药多糖用药后,肝及脾组织形态病理学损伤程度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9]。
1.3 抗氧化、抗衰老
山药多糖可减缓低密度脂蛋白氧化[10],且其还原力随着浓度的提高显著增强。不同来源及品种的山药所提取多糖及不同提取工艺均影响其含量,最终影响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另有研究表明,供药用的山药品种不论是多糖含量还是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仅有食用历史的山药品种。此外,通过体内外药理实验证实山药多糖使急性实验中果蝇的寿命显著延长[11],还能明显改善衰老小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现象,刘哲[12]通过将怀山药多糖作用于NRK-52E细胞和TCMK-1细胞发现均无抑制作用,但对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损伤起显著保护作用。张丽梅[13]研究表明紫山药多糖具有明确的抗衰老活性,其机制为通过紫山药多糖影响细胞周期蛋白p53、p21表达从而调控细胞周期来实现。
1.4 抗肿瘤、增强免疫力
研究表明,山药多糖能有效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可显著提高肿瘤小鼠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14],剂量越高使其恢复的水平越接近正常。纳米山药多糖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与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促进启动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8和效应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酶原活化,酶原降解增多,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最终导致细胞裂解,从而达到抗肿瘤活性目的[15]。此外,水溶性山药多糖发酵后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高剂量效果更佳[16]。山药多糖在体内体外均有免疫活性,可使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17],对低强度连续微波辐射致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且有明显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18]。
1.5 其他作用
已有药理研究报道,山药多糖对调节肠道微生态具有一定的功效[19],对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黏膜具有良好的保护功效[20],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可使小鼠血糖、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胰腺和肾脏的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胰岛体积和数目及肾小球肿胀和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21]。将山药多糖添加到仔猪日粮可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22]。山药多糖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蛋白表达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及还原能力增强有关[23]。张慧莹等[24]以3%葡聚糖硫酸钠为诱导剂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结果发现山药多糖经过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发酵液护色预处理后能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
2 山药多糖的应用展望
近年来,山药多糖在药理方面的深入研究促进其应用。焦钧[25]利用自制纳米山药多糖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增强作用而达到改善糖尿病症状,调节血脂的治疗作用。滕杨等[26]发现山药多糖通过硒化,高剂量可抑制肝细胞病变、改善肝损伤。罗莉[27]将山药多糖包封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制备成注射剂,对特异性免疫疗效显著增强。孟德欣等[28]以盐酸林可霉素灌胃给药构建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发现在给纳米山药多糖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后,肠道优势菌数量增加。王丽等[29]发现对缺铁性贫血小鼠模型给药前后,山药多糖可使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徐雅雯[30]利用山药多糖良好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对山药进行预处理护色后进行制作山药复合饮料。基于山药多糖在药理上的作用,山药多糖可制备成降血糖辅佐剂、降血脂辅佐剂、抗衰老剂、护肝剂、免疫增强剂、免疫辅佐剂、靶向微生态调节剂、补铁剂和抗氧化剂等。
3 结语
山药营养成分丰富,其中山药多糖是山药主要活性成分,天然多糖来源之一。据山药多糖在体内外证实的药理作用,在目前應用领域中,山药多糖常作为抗氧化剂等剂型出现。在未来,相关研究者需结合山药多糖作用机制加大对食品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将其制成的免疫调节剂、保肝剂等剂型,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近年来国内山药主要活性成分多糖功效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内、体外药理活性的研究,对山药多糖作用机制研究尚且不够深入,整体机制的探究需要更多的临床动物实验证实其作用机制,大部分的研究人员偏重于大分子的研究,对小分子缺乏细化研究。在后期研究中,将山药多糖具体的活性成分分离分析作为重点,分离出山药多糖以便做出更细化更精准的药理研究,或通过山药多糖的衍生物或结构修饰作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山药多糖作为基础新药、食品、保健品等新剂型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奠定
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梦雨,刘伟,侴桂新,等.山药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0,48(2):62-66.
[2]孙洋,梅伦方.山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3,9(3):50-51.
[3]邢文会,侯金丽,韩鸿鹏,等.山药多糖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35(17):107-110.
[4]李晓冰,裴兰英,陈玉龙,等.山药多糖对链脲菌素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20-422.
[5]朱娇娇,周安婕,丁怡,等.3种天然植物多糖的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8,31(8):96-100.
[6]王淑静.山药多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236-237.
[7]周庆峰,康洁,马亢,等.山药多糖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9):113-117.
[8]张红梅,镇卫国,孙设宗,等.山药多糖、维生素C对镉致小鼠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5,34(1):55-57.
[9]宋俊杰,范军朝,王莹,等.山药多糖对环磷酰胺致小鼠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2):15-17.
[10]王彦平,曹娅,谢克英,等.紫山药多糖抗氧化及延长果蝇寿命的作用[J].营养学报,2017,39(4):386-389.
[11]刘苏伟,张骆琪,高素霞,等.不同品种山药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938-5941.
[12]刘哲.怀山药多糖分离纯化、抗衰老活性及其对Klotho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13]张丽梅.紫山药多糖抗衰老活性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8.
[14]许远征,庞红利,李洪影,等.山药多糖对肿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9):8-10.
[15]石亿心,于莲,翟美芳,等.纳米山药多糖对4种肿瘤细胞的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8):967-971.
[16]郝丽鑫.水溶性山药多糖免疫和抗结肠癌活性的初步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
[17]高长曌,李方琪,严婧,等.淮山药等4种药食同源中药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5):837-841.
[18]徐俊杰,王珺,杨占群.山药多糖对低强度连续微波辐射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11):82-85.
[19]张文杰,赖星海,陈佳薇.山药多糖治疗肥胖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效果观察及对其肾功能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37-42.
[20]罗鼎天,陆其明,杨志宏,等.怀山药多糖对大鼠胃溃疡的疗效及胃组织碱性成纤维因子及其受体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712-714.
[21]高子涵,李瑞芳,吕行直,等.山药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功能和醛糖还原酶通路的影响[J].中药材,2019,
42(3):643-646.
[22]张金洲,苗志国,赵伟鑫,等.山药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与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饲料,2020(23):57-61.
[23]王静,洪炳哲,张习敬,等.山药多糖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8):1707-1711.
[24]张慧莹,曾丽萍,任运红,等.乳酸芽孢杆菌发酵液护色的山药多糖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J/OL].食品科学:1-11[2021-04-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 20210406.1513.049.html.
[25]焦钧.纳米山药多糖的制备及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的研究[D].佳木斯:佳木斯大学,2014.
[26]滕杨,谷娜,罗时旋,等.山药硒多糖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5):362-364.
[27]罗莉.山药多糖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7.
[28]孟德欣,于莲,李雪欣,等.纳米山药多糖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23):2756-2760.
[29]王丽,杨伟鹏,刘绣华,等.怀山药多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小鼠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156-158.
[30]徐雅雯.山药多糖的分离及山药复合饮料的研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3.
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对我国现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现状、关键性问题,尤其对报考执业药师资格的相关专业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提供参考,同时为药学教育在培养药师人才方面提供信息。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二手资料分析法,对我国执业药师考试的资格制度进行了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执业药师报考资格相关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能满足执业药师的职能。应对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中相关专业的规定以及我国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相应调整,以提高执业药师的工作能力,保障人体用药安全。
[关键词]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相关专业;药学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2.201
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以来,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但同时,由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执业药师报考资格中的相关专业的要求与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的职责不相符。本文分析了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现状,对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完善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对策,使执业药师行业制度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的合理用药。给我国执业药师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提供参考。
1 我国执业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
1.1 执业药师职责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执业药师是药品流向患者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对药品的把关审核、正确调配以及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关系到我国的用药安全水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1]
1.2 报考执业药师资格的专业和学历学位的规定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均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1]
1.3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中“相关专业”概念的解释
在专业问题上,《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将条件规定为“相关专业”同等学力也可报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给出“相关专业”的概念:相关专业是指医学专业、化学专业、生物学专业,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人事考试部门,由他们负责审核考试报名资格。[2]
2 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实施的现状
2.1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中“相关专业”的具体情况
如果把《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的专业规定理解为专业类,那么报考资格十分宽泛,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药学和中药学专业类包含了13个专业,相关专业医学类包含31个专业。[3]
相关专业中的化学类专业包括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學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等9个专业。化学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就是化学,其核心的知识就局限于物质的结构层次、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操作的领域。
相关专业中的生物类专业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工程等8个专业。生物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大多是生物学、医学和农学,但也有主干学科为环境科学的,其核心的知识领域是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微生物代谢、遗传和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
这些相关专业中化学和生物专业的申请者没有受过系统的药学教育,且他们在高等教育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与执业药师功能定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相差甚远,完全不能胜任执业药师的职责。
2.2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生专业背景情况
在报考执业药师考生中,专业背景以具有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的有65.70%,而其他相关专业背景的有33.91%。[4]可见,虽然具有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的执业药师考生占绝大多数,但相关专业背景的执业药师考生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接近1/3的非药学、中药学考生由于没有扎实的药学、中药学基础,不能适应执业药师行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阐明执业药师考生专业背景的关键性,列出报考执业药师的考生专业背景与合格率的情况,如下表所示。[4]
从下表可见,从合格率的角度来看,只多了大约两个百分点,但由于基数很大,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考生的合格人数比相关专业考生合格人数多很多。由此可见,拥有药学、中药学系统学习的专业背景对于提高执业药师合格率,促进执业药师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3 以药学、中药学为特色专业的医药类高等学校毕业生不允许报考执业药师的现状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医药类高等学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开设这些专业是为了给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领域提供更多药学、中药学相关专业的人才,让他们在药事管理中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曾系统地学习了中药学、药事管理、中医基础等药学、中药学相关课程。他们比化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更扎实的药学、中药学相关理论基础,更适合报考执业药师,然而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却不允许报考。这脱离了执业药师短缺的实际,阻碍了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
3 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执业药师队伍亟待扩大,但宽松的专业背景报考条件势必影响执业药师队伍的质量。专业背景对于执业药师实际工作的影响很难进行量化,但可以通过执业药师考试的合格率来进行推断,从合格率的角度来看,药学、中药学专业考生的合格率比“相关专业”考生的只多了大约两个百分点,但由于基数很大,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考生的合格人数比相关专业考生合格人数多很多。在执业药师中,属于“相关专业”的人数约占执业药师总数的1/3,这部分人很可能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但实际上并不具备良好的药学、中药学相关理论基础。而且执业药师职能的重点逐渐转变为药学服务,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现状与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的职责之间有很大差距。在我国执业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非药学、中药学专业的人员提出需要符合哪些匹配实际工作的额外条件。我国的法律法规允许如化学专业和生物专业等“相关专业”人员报考执业药师,这很可能是基于现阶段执业药师短缺现状的需要,但医药业毕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仅仅因为执业药师数量缺口较大,就放宽了职业的准入资格,在允许非药学、中药学的相关专业人员报考之后,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能满足执业药师的职能,阻碍了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执业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药学教育是执业药师从业的专业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药学教育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步伐,仍然以化学类课程为主,医学、生物学类课程很少或很浅,毕业生也几乎没有临床培训和实习的经历和经验,以至于执业药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在药学服务实践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医药类高等学校营销、物流和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曾系统地学习了药学、中藥学的相关课程,他们比化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更扎实的药学、中药学相关理论基础,更适合报考执业药师,然而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却不允许报考,这不符合执业药师短缺的现状。我国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 完善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对策
4.1 建议修订《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报考条件
明确执业药师报考专业要求,排除不相关专业。严格限定专业背景,不仅体现医药行业和执业药师职业的特殊性,更提升了执业药师相关人员的社会地位,保证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通过政策扶持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规范限定报考人员的专业,首先需要突出药学和中药学的专业背景,对于非药学、中药学的相关专业人员,必须符合一些额外的条件。在执业药师资格的药学、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这门考试科目中,关于药学服务方面的考试内容不足25%。[5]可见,现行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并不能够较全面地考查报考人的实际用药能力,即使执业药师通过了资格考试,可能依然对药学服务的相关知识以及临床药学服务信息掌握不足。考虑到执业药师行业的特殊性,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应该增大药学服务方面的考核比例。另外,由于学科专业的差异性,非药学、中药学相关专业的考生在校期间应该修满规定的药学、中药学方面相关课程的学分,并且需要加考药学、中药学的知识点理论性的基础课程和知识应用性的专业实践课程。若在高等学校所学课程包括药学、中药学基础专业的人员,修满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学分,且加考的药学、中药学基础和专业课程都通过了,也可成为执业药师。
4.2 建议改革我国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
应该调整药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我国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目前,我国药学教育大部分以化学类专业课程为主,而在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应同时开设临床药学、诊断学、治疗学等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课程,增加对药学、中药学实践技能的学习,使药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参与审核处方、监督调配以及临床用药的指导服务。开设以药学实践为重点的专业,对于临床药学相关专业的考生在通过严格的考核后可直接获得执业药师资格。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偏重应该从化学转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结合药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着重培养药学、中药学服务型的人才,为执业药师成为医疗卫生保健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人事部,国家药监局.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修订)[Z].1999.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考执业药师相关专业是指哪些?[EB/OL].http://www.sfda.gov.cn/WS01/CL0857/5796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中国执业药师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8.
[5]赵淼.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不足及其对策[J].医药导报,2009,28(3):398-399.
[6]叶奎英.对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抽样调查[J].中国药房,2007,18(10):796-800.
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超声提取;超声中药学;课程建设;课程评价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纯’纵振动的三角形刀头的超声刀的研制”(2019B-204)
[作者简介] 贺洋洋(1987),女,甘肅平凉人,硕士,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医学超声发方面研究;吕小旭(1987),男,甘肃平凉人,硕士,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学方面研究。
一、引言
中国是采用中草药治病和防病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开发与利用中草药材的过程中,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是现代化提取中草药材的重要环节。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主要种植150多种中药材。例如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然而传统的诸如溶剂浸渍法、煎煮法及水蒸馏法等提取方式,不仅耗时耗量而且提取率非常低,并且制约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前进步伐。随着超声波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的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研究则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1]。
笔者所在学校现有中药学开设课程中,讲解的中药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离心法、板框过滤法等,其主要缺点是工艺无法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纯精制,同时还存在如生产提取废水量大、过滤困难堵塞快、树脂堵孔、醇沉溶剂消耗大、高温浓缩时能耗高、造成环保负担等相关一系列问题。中药的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其工艺方法、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将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临床效果。参阅相关超声辅助提取的文献可知,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加热、提取的时间短以及产率也高等优点。但是,也因为超声具有无需高温加热的特点可使得提取所需的溶剂升温不高,所以如果对容易被酶化的药材进行有效成分的超声辅助提取时,必须将药材中的酶先失活,然后才能进行超声提取,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但学生并无超声提取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药学学生对超声提取方法零基础,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药企后无法尽快适应新工作,即使能勉强操作,只能按照流程进行,而不能对提取工艺、条件、模型进行优化,使中药提取物纯度低,操作复杂,耗能;提取效率低,生产周期长,不易发现天然植物中新的活性成分,产品质量低。因此需要开设超声中药学课程以弥补此方面知识缺失。
二、超声中药学课程定位
中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操作单元就是中药的提取,其工艺流程、工艺方法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将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效果和质量。我国中药学专业现有的专业课程中,讲述的中药提取方法主要为离心法、板框过滤法、澄清剂法、醇沉法、树脂吸附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无法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纯精制,同时还存在提取效率低、造成环保负担等问题。针对以上技术的缺点,我国中药与天然产物生产企业逐渐淘汰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更加积极主动的选用超声辅助法来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现有参阅相关超声辅助提取的文献可知[2],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加热、提取的时间短以及产率也高等优点。但我国现有中药学开设的相关课程中,还未涉及超声学相关的内容。导致学生无超声提取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药学学生对超声提取方法零基础,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药企后无法尽快适应新工作,即使能勉强操作,只能按照流程进行,而不能对提取工艺、条件、模型进行优化,不能从事提取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工作,使学生的就业薪资低,企业不愿录用没有相关超声背景的中药学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院率先开设超声中药学课程以弥补此方面知识缺失,以便学生在就业和工作中处于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
三、超声中药学研究内容
(一)市场需要及本校学生学情
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我院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浸提技术,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无法快速掌握新型提取方式。针对相关情况,我们拟通过生产企业调研,市场需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等方面入手,针对生产企业需求,设计课程内容,真正做到课程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3]。
(二)课程建设
超声中药学是超声学和中药学的交叉课程,通过在中药学专业开展,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掌握超声波的基本知识,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原理;(2)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传质分析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3)超声提取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的操作,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4)将超声提取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相关药企中。
超声中药学课程拟解决的问题:
1.超声的基本知识。微扰效应湍流效应聚能效应界面效应机械效应 化学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
2.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论基础。中草药提取的本质就是能够使得有效成分(即溶质)从固相向液相进行传递的过程。其过程的物理化学模式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的组成:溶剂向药材内部的渗透,以及药材自身的润湿阶段;药材内部溶质的溶解阶段;溶质由药材内部向表面,以及从药材表面向溶液主体的扩散阶段。
3.超声中药学课程主要特色。超声中药学是物理学与中药学科的结合,是首次将超声知识应用到中药学相关领域中进行本科生教学的,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让中药学学生掌握中药提取的最新知识。(1)实践教学比例较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研究中药超声辅助提取方法。(2)带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中,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的掌控能力,给与学生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机会。(3)将超声提取方法应用在药企的工作实践中。
4.超聲中药学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超声波物理基础,第二章中草药提取方法概述,第三章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超声提取的动力学模型,第五章超声提取中草药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第六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此门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课时设置为36学时,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12,通过理论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超声提取中草药的操作技能,能够顺利进入相关药企工作。
(三)教学评价
课程开设结束,组织学生和专家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争取达到全面扩展中药学学生对中草药超声提取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丰富理论与夯实实验技能,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就业跟踪。追踪学生就业状况,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了解学生掌握了超声技术后在工作单位的工作状况,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四、小结
超声在药学中可以进行灭菌、乳化、分散、植物原料的提取,玻璃瓶的洗滌等。超声中药学是物理学与中药学两个学科的结合,是首次将超声知识应用到中药学相关领域中进行本科生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让中药学学生掌握中药提取的最新知识,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并熟练运用超声提取设备和仪器,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颜蓓蓓,程占军.面向新工科的“建筑能源环境”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06):99-100.
[2]李伟峰,刘海峰.“探究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8,163(05):42-44.
[3]李娜.超声提取苦菜单宁实验研究[J].声学技术,2011,39(05):44-48.
Course Construction of Ultrasonic Chinese Medicine for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HE Yang-yang,L Xiao-xu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Gansu Medical College,Pingliang,Gansu 744000,China)
Key words:ultrasonic extraction;Ultrasonic Chinese Medicine;course construction;course evaluation
非医药专业中药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究培养医药市场所需的复合型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方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市场营销理念做进一步研究,通过与海南医药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们进行访谈和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以海南医学院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为例对其实际现状的、进行分析。结果:医药企业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以海南医学院为例的市场营销专业发展仍在摸索阶段努力地适应本地医药市场需求,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结论:各个医药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等不尽相同,如何拟定营销专业与医药方向的结合模式,仍需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模式与定位。
关键词:医药方向;高校;营销;结合模式
在医药高校中,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所开设的营销专业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与医药方向的结合模式。众多已开设营销专业的医药高校事实上也一直是处在摸索过程,因此各个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都不尽相同,各有取舍,学者们也就此发表了许多具有可实际操作性的建议。本文中,笔者仅以海南医学院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的现状探讨如何拟定营销专业与医药方向的结合模式。
1. 市场营销与医药高校
1.1市场营销教育理念
最新2015大学毕业生就业蓝皮书发布了,其中,管理学就业率最高,达到93.4%。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它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本学科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它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在高校的营销专业教育中,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1.2 医药高校现状
市场营销专业本也不是一个新专业,全国已有数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有不同的认识。一部分认为这个专业的人才已经饱和,属于不被看好的烂专业;另一部分人却认为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医药行业本身竞争十分激烈,而这个行业中,高素质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仍然是越来越受医药企业青睐的,从海南医学院的医药营销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可见一斑,就业率分别为:2012年99%、2013年96%、2014年98%,这也使得高等医药院校非常重视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
2.医药市场现状分析
在海南医药企业招收院校毕业生的调查中,每年都会有接近40%的企业不能够按照自身的需求招到合适的人才,而且54%的企业也只是基本满足需求,只有6%的企业每年都能够按照自身需求招收到足够的员工。由此可知, 海南的医药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远没有饱和。
在对海南本地的医药企业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进行最缺少的具体工种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中医药经营企业对于营销人员的需求最高,达到53.6%,超过一半;而医药生产企业对营销人员有需求的占28%,他们对技术人员有所偏重,达到39%。
从目前海南本地的人才市场分析,整个行业对营销人才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从事这类工作的要求由于国家政策等的改变,越来越严格和艰难。比如现有的医药代表是比较典型的医药营销人才,不仅要有医药相关专业背景,还要掌握较强的营销专业知识。而调查中发现,各医药企业对主管级别以及主管级别以上的市场或销售人员要求更高。
3. 海南医学院的模式
医药高校的营销专业培养主要面向的是将来从事医药行业的管理、销售、经济研究等方面的群体,所以海南医学院的特色是以突出医药为基础,同时掌握营销专业的相关技能,以便在医药行业内比单纯经管类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但是,也能保证,培养的学生即使不从事医药行业,也能很好的适应其他行业的营销相关工作。
3.1 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中,海南医学院营销专业与医药方向的结合模式是基于海南医学院的发展目标,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中致力培养具有较高医药行业相关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信息综合分析与管理、执行能力的,突出医学、药学背景的,宽口径、厚基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热带医、药学和养生保健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医药行业营销专门人才。因此,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上,都遵循了学院的特色目标。
3.2 课程设置
尤其是具体实施中,在课程设置的基础课程,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将医、药两方面的知识体系综合成医学基础综合、临床医学概论、药学基础综合进行讲授(既通常所称的大医学知识和大药学知识),并且也开设其所涉及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可以很直观、完整地掌握医学与药学的综合知识体系,这对于以后无论从事医药行业哪个相关岗位,都能有很好的知识体系的铺垫,这也是非医药高校营销专业无法企及的基础教育内容。不过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许多医药高校的营销专业学生是文理科生兼招,因此,要适当地考虑删除医学、药学的部分实验内容或缩小实验课时,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能掌握到相关的医学药学知识,突出医药特色,又能很好的结合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
而在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在遵循国家经管类课程本身规划设计的原则下,战略性的选择经管类主干课程。但在主干经管类课程教材的选择上,目前都是选用高教出版社、中大、北大和清华等规划教材,而并不选用带有医药性质的经管类教材。课程设置中,不仅有常规的理论授课,更加大实验课程比例。海南医学院目前采用两种方式开展实验课程,一个是购买了涉及面较广的经管类高校常用的市场营销模拟平台软件,进行上机演练营销技能;另一个是购买了企业行为模拟实物沙盘,建设推演实验室,聘请医药企业的生产、销售经理人,为学生设计推演环节,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医药企业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和可采用的相关策略。
3.3 实习设置
在实习环节的设置上,除了其他医药院校会选用的医药企业、医药相关机关单位以外,将医院各功能科室也纳入了其中,但并不作为大比例的实习环节,目的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层基础。这部分的实习环节一般在大三假期开展,部分设置在大四实习期开展,但一定要在专业课开授后进行。这种实习环节也较适用于海南医学院这种有教学医院资源的医药高校类型。
4.结论
海南医学院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率如此之高与学校对于专业模式的设置是离不开关系的,也证明目前的摸索过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高等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无论是与普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相比较,还是与医药院校的其它专业相比较,都应拟定出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模式与定位,更应该积极探讨如何将医药方向更好地与营销专业结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应用型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
基金项目: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HYP201212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梅清豪.第1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
[2]郭国庆.营销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