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实习日志(精选8篇)
电气工程实习日志 第1篇
今天师傅讲给我听开关柜的接线方法,接线是最重要的,稍有错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以下是师傅提出的要求:
1、适应范围:适用于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的二次线配制。
2、材料:
①导线 一律采用绝缘铜线,按图纸要求或电流选择其截面积,其最小截面积单股铜线为1.5mm平方和多股1mm平方,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允许采用更小截面积的导线,颜色一般用黑色。
②塑料走线槽一般采用π3015-22、π3025-22、π3050-20三等规格。
3、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压线钳、扳手、剪刀等。
看了“电气工程实习日志”的人,还看了:
电气工程实习日志 第2篇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各种高低压开关柜、控制屏、操作专用盘的二次配制。
2)工艺准备
仔细检看图样上标注的说明、材料、注意事项,对二次线配制有无特殊要求。 按图样要求检查电器元件安装是否正确,备齐导线和辅助材料。
3)工艺过程
(1)根据图样,用打印机在标号头上打字。打好字的标头号,在烘箱内烤10分钟,温度控制在80度左右。
(2)标头号打字要求清楚,不褪色,不得用笔涂写。
(3)标头号视读方向,在装配位置上以开关板维护面为准,字的顺序自下而上,自作而右。
(4)按图样要求用打字机在符号牌上打字。
(5)符号牌贴于电器元件右上方金属板上或右上方金属板上,符号牌不得被线束缚上。
电气工程实习日志 第3篇
IEC 61850通信体系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传统变电站及智能变电站均推荐采用IEC 61850通信标准,其代表了未来变电站的发展方向[1]。
日志服务是IEC 61850提出的一项重要通信服务,对日志控制块、日志模型、日志服务映射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的工程中,日志服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原因在于如下几个关键问题没有得到解决:①IEC 61850对日志模型作了定义,但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是采用报告数据集还是单独创建数据集的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关于日志控制块、日志数据集的实例名称也没有明确规定。②IEC 61850对日志内容作了定义,提出了日志条目、条目列表的概念,但没有对日志范围、日志存储容量等日志管理方面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③IEC 61850没有对日志触发方式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品质变化是否需要存储日志?是否需要周期存储日志?检修状态下是否需要保存日志?监控、子站是否也需要保存一份与智能电子设备(IED)内部相同的日志?
以上几点涉及到互操作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日志功能的实际应用。从用户角度看,没有日志功能,就不能从远方获取历史故障信息,而只能通过IED本地查阅历史报告,给事故追忆带来很大不便。传统的IEC 61870-5-103协议可以实现远方调历史报告功能,到了IEC 61850时代,虽然缓存报告控制块(BRCB)报告功能很完善,但掉电后丢失使得报告服务并不能代替日志服务,不能实现历史报告功能,不免是一大遗憾。本文从实际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对日志互操作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给出服务器端日志的实现方法。
1 日志概述
IED生成的历史数据均可看成是日志,日志是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写入的。客户端可以通过日志服务检索IED的历史数据。日志与报告有所不同,日志数据的记录和存储相互独立,不依赖于外部客户端的连接和检索。历史数据要先生成,然后再提供检索服务[2]。
日志的范围很广,包括保护动作事件、告警、遥控操作记录、自检变位信息等,但究竟工程中需要哪些日志,业界内并没有一致的说法。笔者认为只要是曾经以BRCB或非缓存报告控制块(URCB)上送过的报告,都应该存储一份日志,这样可以保证:在保护动作过程中,如果IED与监控或子站通信异常,造成监控或子站没有收到即时报告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日志功能获取当时的故障信息。
2 日志模型
日志模型包括日志控制块和日志内容2个部分[3]。日志控制块的实例名称,本文推荐采用以lcb为前缀,取代数据集名称的ds,后面加上数据集名称后半部分构成,例如:数据集名称为dsTripInfo,则日志控制块名称为lcbTripInfo。如果需要对一些重要信息(如保护跳闸)单独创建日志数据集,则日志数据集的名称采用dsLog,此日志数据集可以跨逻辑设备添加不同的逻辑节点,本文推荐采用原有的报告数据集作为日志数据集。日志模型样例如图1所示。
对于使能日志LogEna,IED上电后,应自动置为True,同时允许客户端对日志使能标志进行修改。IED对客户端每次更改日志使能标志都应该作为一条单独的日志进行存储,以便日志功能失效时作追忆用。
对于日志触发选项TrgOp,主要包括数据变化dChg、品质变化qChg、周期上送period。对于dChg,每次变位都要存储;对于qChg,如果在检修状态下,如果IED存储容量有限,为保证不覆盖以前有用的历史报告,可考虑不存储日志;对于遥测量的period,在进行日志互操作试验时可验证其功能的正确性,但对于实际运行的IED,如果IED存储容量有限,可考虑不进行周期存储日志。
日志内容包括起始条目号OldEntr和结束条目号NewEntf,起始条目时间oldEntrTm和结束条目时间NewEntrTm,以及条目数据内容。起始、结束条目号由8位位串表示,从0开始递增,并保证IED掉电后不丢失,重新上电时以掉电前条目号为基准进行递增。起始、结束条目时间也一样,在IED掉电后保持,重新上电时加载掉电前的日志条目起始时间。日志内容采用与报告格式相同的面向对象结构,包括日志所对应数据集的数据对象或数据属性reference、数据值、原因代码reasonCode。日志条目的DataRef和Value参数分别填充日志数据集成员的引用名和数值,类似URCB和BRCB的处理,支持日志数据集成员为功能约束数据(FCD)及功能约束数据属性(FCDA)。
3 日志服务
IEC 61850的日志服务[4]包括读写索引和读条目2大类。读日志索引采用通用的读服务,读取lcb的起始、结束条目号和条目时间,读日志控制块值GetLCBValues映射到制造报文规范(MMS)的Read服务,设置日志控制块值SetLCBValues映射到MMS的Write服务。读日志内容服务映射到MMS的Journal对象。其中的按时间查询日志QueryLogByTime、查询某条目以后的日志QueryLogAfter均映射到MMS的ReadJournal服务,读日志状态值GetLogStatusValue映射到MMS的Read服务,读取日志控制块各成员数值,可以读取当前日志的条目数目。
如图2所示,描述了日志服务基于MMS实现的具体流程。
客户端通过关联服务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后,向服务器端发送初始化服务请求,服务器端响应初始化服务时,如果检测到模型包含日志控制块,则提供日志服务响应; 客户端通过读日志控制块获取标题信息,采用映射到MMS的Read服务读取日志控制块信息,服务器端响应读日志控制块服务,将相应的日志控制块起始、结束条目号及条目时间等信息发送到客户端;客户端根据服务器端提供的日志控制块信息设置检索条件,通过MMS的ReadJournal服务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将符合条件的日志内容传输给客户端,从而完成一个日志传输过程。
3.1 日志格式
日志互操作的关键问题是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对日志传输格式的理解要一致。本文考虑到日志服务与报告服务[5]的相似性,对每个日志条目包含的详细内容作了具体定义,如图3所示。
以单条日志为例,主要包括日志标题和日志数据2个部分内容。日志标题包括日志条目号、日志发生时间及名称等概要信息;日志数据是将IEC 61850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作了约束,包括数据引用、数值、原因代码3项,其中,数据引用既支持FCD,又支持FCDA,原因代码以位串的格式表示日志产生原因。
3.2 服务器端实现方法
首先,服务器端的模型文件需要支持日志功能,配置日志控制块。在响应客户端初始请求时,需要增加ReadJournal服务定义。
其次,服务器端解析日志控制块,定义日志数据结构[6,7],创建日志扫描服务。如图4所示,描述了日志服务处理流程。
服务器端解析模型时,自动检索模型中是否具备日志控制块,如果检索成功,则创建日志控制块,匹配日志控制块中定义的数据集,创建日志周期扫描、变位扫描服务。本文提出的日志扫描服务方法与报告扫描服务方法相同。如果是服务器端刚上电,则需要加载历史日志信息,更新日志控制块对应的起始、结束条目号及条目时间。新生成的日志将在历史日志信息基础上进行累积。服务器端加载历史日志成功后,进行日志消息循环,在消息循环中实时响应数据集成员的数据变化、品质变化、周期存储及数据更新,与日志控制块中的标志位状态一致后,则生成日志条目,记录下日志生成时刻信息,包括数据对象reference及数值,并标记原因代码ReasonCode,存储到日志数据库中,同时更新日志索引信息,对于日志名称相同的不同日志控制块进行同步更新。
最后,服务器端响应客户端的ReadJournal服务,判断客户端是按条目时间还是按条目号读取日志,并与服务器端日志数据库内容进行匹配,将符合条件的日志进行打包,并上送至客户端。
4 日志管理
按照IEC 61850标准,每个逻辑设备记录一个日志,每个日志可以对应不同的日志控制块,日志控制块对应不同的数据集。为此,每个逻辑设备下的日志需要统一编号,且涵盖该日志下的所有控制块,为此,同一逻辑设备下的日志需要统一管理。但是,考虑到日志信息分类的要求,例如告警日志与事件日志的互不影响,又要将不同的日志控制块进行单独管理。
本文采用通用文件形式对日志进行存储,以iecLog为根目录,日志名为子目录,每个日志名下又包含以日志控制块名称命名的子目录。考虑到日志检索的快速性及方便性,每个日志控制块目录下包含日志简报和日志条目。日志数据库的检索通过日志简报实现,根据日志简报可以具体定位日志条目。服务器端上电加载日志及存储日志时,均对日志简报与日志条目的关联性进行严格校验,通过检验码核对日志的完整性。
考虑到IED服务器端日志存储空间有限,且IEC 61850规定日志为先进先出的队列数据结构,为此,需要对日志存储进行循环覆盖。每次覆盖掉旧的日志条目后,都要对日志控制块索引的起始、结束条目号和条目时间进行更新。同时,IED在模拟对点时也应该正常存储日志。
5 日志解析
监控或子站客户端提供人机交互界面确定要召唤日志的范围,再通过日志服务QueryLogByTime、QueryLogAfter获取服务器端的日志信息。获取日志信息后,按照报告解析的做法,提取日志数据对象reference及数值,由于服务器端上送的日志不含名称、描述等信息,需要客户端根据模型reference进行检索,检索成功后,按照用户使用习惯,将历史信息的名称及变位信息推到历史报告画面,同时提供日志的原因代码,每个日志响应报文中可能包含多条日志,处理方法与上述相同。
6 工程案例
以上海练塘变工程为例,客户端采用国内2个不同厂家的故障信息子站,服务器端为四方公司CSC-103A保护装置。采用如下方法测试日志:进行保护试验,客户端记录实时上送的报告信息,然后装置断电,再重新上电,客户端通过日志服务检索装置的日志信息,检索条件如附录A图A1所示,可以设置检索起始、结束条目时间。装置上送的检索结果如附录A图A2所示,以列表形式显示了报告时间、名称。然后将上送的日志信息与实时报告信息进行对比,按报告数目、报告时间、报告内容对比是否一致;将装置的检修压板投上,重复上述试验,验证在检修状态下保护装置存储的日志信息是否正确,同时观察品质的Test位是否置上。经过上述2项试验发现,装置的日志信息与实时报告信息完全相同。在确保功能试验正确的前提下,进行装置性能试验,测试装置日志存储容量,即达到最大容量时,循环覆盖旧日志功能是否正确,通过品质变位及周期存储日志功能,使日志发生数目达到上千次,经过上述试验发现,日志存储达到最大容量时,日志循环覆盖存储正确,且上送时间满足要求。通过上述的互操作试验,验证了IEC 61850日志功能在工程上的可用性。用户已决定在常熟南变电站中同样使用该日志功能。
通过实际的现场工程联调,站控层与间隔层对于日志的理解得到证实,解决了以下几个日志功能在工程应用中的突出问题:①明确了日志建模方式,同一逻辑设置下日志名称为逻辑设备名,采用报告数据集,日志控制块名称与数据集名称有一一对应关系;②明确了日志分类,只要是通过报告上送的信息均按日志存储;③明确了日志触发方式,品质变化、数据变化均存储日志;④明确了日志检索方式,可以按条目号和条目时间进行检索;⑤明确了日志解析方式,通过模型及日志中reference进行名称匹配,从而完成数据与名称的对应;⑥明确了监控、子站对日志各自的处理方式,由于监控、子站已经存在历史数据库,与装置日志有重叠部分,为此,笔者认为监控、子站可以不保存日志,但要提供召唤日志或透明转发主站查询日志的手段。
尚未明确的主要问题有:①日志如何按照数据集或日志控制块进行检索?在IEC 61850第1版本中仅规定了按日志名称检索日志,而同一日志的不同数据集信息统一管理,例如状态变位信息与保护动作信息统一管理,会造成日志内存储过多与故障无关的信息,不利于故障分析。②没有提供按日志控制块检索的方法,而日志控制块是与数据集密切相关的,可以对日志进行详细分类,按日志控制块检索日志的功能在IEC 61850第2版本中有所体现,但鉴于目前各厂家的装置大多数是基于IEC 61850第1版本进行的产品设计,因此,按日志控制块检索日志的功能还需在后续产品开发中增加。
7 结语
本文结合IEC 61850日志标准和国内工程的使用习惯,提出了能够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日志实用功能。通过对日志范围、日志模型、日志传输、日志管理等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解决了各IED厂商对日志存在分歧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方案也可以作为主站与子站之间采用IEC 61850传输日志的方案借鉴,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aeps.sgepri.sgcc.com.cn/aeps/ch/index.aspx)。
参考文献
[1]任雁铭,秦立军,杨奇逊.IEC 61850通信协议体系介绍和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8):62-64.REN Yanming,QI N Lijun,YANG Qixun.Study onIEC61850communication protocol architecture[J].Automation of ElectricPower Systems,2000,24(8):62-64.
[2]IEC 61850-7-2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insubstations:Part 7-2 basic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forsubstation and feeder equipment—abstract communicationservice interface(ACSI)[S].2004.
[3]IEC 61850-8-1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insubstations:Part 8-1 specific communication service mapping(SCSM)—mappings to MMS(ISO9506-1 and ISO9506-2)andto ISO/IEC 8802-3[S].2004.
[4]韩明峰,郑永志,唐永建,等.IEC 61850的日志服务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8):54-56.HAN Mingfeng,ZHENG Yongzhi,TANG Yongjian,et al.Realization strategy of IEC 61850 log services[J].Automation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8):54-56.
[5]徐永晋,张乐,叶申锐.IEC61850报告控制块和日志控制块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8):138-140.XU Yongjin,ZHANG Le,YE Shenrui.Research of RCB andLCB of IEC 61850 standard[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Control,2009,37(18):138-140.
[6]童晓阳,李岗,陈德明,等.采用IEC 61850的变电站间隔层IED软件设计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4):54-58.TONG Xiaoyang,LI Gang,CHEN Deming,et al.IEC 61850based software design scheme of bay level IED in substation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14):54-58.
实现通信工程监理日志的规范化 第4篇
关键词:监理日志;存在问题;规范化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监理日志是通信工程监理工作的外在表现,它记录了监理人员在实施监理工作时的工作内容,它真实的反映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方、监理方以及施工方等对合同的履行情况,是最客观的工作证据,同时也是监理人员工作业绩和工作内容的直接表现。
一、监理日志记录的情况
(一)监理日志记录人员不集中。部分监理单位在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记录时,一个项目对应一本监理日志,并且由驻地监理工程师或者是不同时间到达工地的监理人员在监理日志上进行记录;有的监理单位一个通信工程项目有多本监理日志,凡是参与监理工作的员工都可以进行记录。
(二)监理日志记录的内容有残缺。部分监理日志记录的太简略,不能准确的传达信息。譬如:日志上只标记“今天没事”、“今天放电缆”等内容,相似的日志记录方法无法达到档案资料的要求。监理日志一定要每天都更新,每天一张,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比较多时,也可以用多张。有些监理人员把好几天的记录内容放在一张上,缺少必要的天气、温度、填写人姓名等。
(三)监理日志要点不显著。有些监理日志只含有天气、气温、平常的施工情况以及事故发生情况等;有的在监理日志上仅记录不同的时间点的施工内容,缺少监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甚至还有的把监理日志作为工作日志或者是生活日志来使用。
二、监理日志的作用
监理日志不仅是工程监理档案资料,而且还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活动的原始记录。它存在于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详细的写下了施工过程中的大小事情。具有记录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的责任,是监理过程中重要的工作文件。
第一,监理日志反映了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业主方和承包商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及费用有分歧时,可以用监理日志予以证明。在这个时候,监理日志是最有利的证明材料。此外,监理日志是监理活动中最原始的记录,有时候工程争议只有在监理日志中才能得以解决。第二,监理日志可以反映出监理工作的质量。通过监理日志可以反映出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组织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管理公司的整个管理能力。主要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监理人员剖析过程、处置结果以及反馈情况等能充分反映。
因此,监理日志不只是监理规范强烈要求要做好的监理资料之一,同时也是监理人员、监理单位工作质量的外在表现。但是,很多监理人员和监理公司的领导人员认为监理日志还不及其他监理文件资料重要,没有意识到监理日志的重要性,造成监理日志至今还不规范。
三、实现通信工程监理日志规范化的办法
(一)监理日志应该有的部分:第一,施工的气象条件。涉及到天气情况、风力大小以及温度高低等。由于很多气象条件会和工程质量的控制息息相关。譬如在把混凝土倒入模型时,混凝土保湿养护、初期硬度、拆模强度等施工活动都和气温、风力、雨量有紧密关系,与此同时,大雨还会对深基坑施工有影响等,因此一定要把气象条件清晰的写下来。第二,施工情况描述。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进度、施工人员安排及科学的提议等,都要写在监理日志上。第三,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采取建议等情况,其中包括隐蔽工程施工、验收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处理办法(参与人姓名)。当监理日志记录的是质量问题时,应该详细写下解决情况、处理验收是否达到标准、参与验收工作人员情况,从开始到最后都要写清楚,方便以后的查看。第四,各种标准、检查以及抽检试验等情况。第五,施工现场用料、设备买进以及检查情况(针对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要详细的写下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第六,施工场地例会情况。第七,资金控制。要详细记录改动、出入境许可证的发生以及次数。第八,核阅、审查记录。
(二)执行以下原则:第一,语言简洁,用词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和标准文字。第二,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记录时,要相应的写下发生状况、发生原因、解决办法、处理结果,要完整的记录事件的整个过程,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闭合。第三,对于一般问题的记录,监理组长或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的记录要相互照应,要互为辅助证据;对于重要问题的记录,总监理工程师、监理组长或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的记录要遵循自顶向下、全面的原则,保障互为辅助证据,最终建立三级记录的互证链条。第四,严禁造假,同时确保日志的及时性。一定不准许改动日志或者是“造”日志,形成当天日志,当天完成,当天提交的好习惯。
(三)健全对监理日志的管理。监理单位要增强认识,强化监理日志的管理。拟定有关制度来健全对监理日志的管理。对监理日志的管理应该按照以下原则来执行:第一,形成等级审查制度。监理人员每天记录的监理日志交由驻地主任审阅并核查,并签名确认;驻地主任记录的监理日志交由总监理工程师审阅并核查,并签名确认。第二,形成建立日志核查制度。监理公司技术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抽查工程的监理日志记录和管理情况,从而逐渐提升监理日志的水平。第三,形成奖罚分明制度。奖励那些长期以来一丝不苟记录监理日志且记录内容真实、完整的工作人员以及监理日志管理较好的项目,而对于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人员要给予适当的批评或处罚。同时将是否能记录好监理日志纳入监理人员考核的指标中。
综上所述,监理日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档案资料,是监理工作的重要的原始记录,参与项目的所有监理人员都应该严肃对待监理日志并进行及时记录,从而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社会竞争力,同时还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监理日志能够充分体现监理单位的整体素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监理日志质量的高低,监理日志还能反映出监理人员的素质以及能力,只有在拥有高品质的监理人员、高质量的监理服务、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和达到监理工作要求的监理日志的情况下,才能干出好工程,才能实现监理单位和业主之间更好的交流,从而更有助于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
参考文献:
[1]赵晓玲,赵景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3):55-56.
安装电气实习日志 第5篇
经过努力,我被允许进入单县水务局进行实习1个月,很是高兴。在这简单的第一周的实习过程中可以说是收获颇多。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单县水务局,它是行政主管部门,下辖秘书股、政工股、计财股、水利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办公室、水土保持办公室、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工程管理办公室、机械化施工办公室等。现有在职人员30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0名,高级工程师15名,工程师26名,助理工程师109名。一个很有实力的公司,能在这里实习我感到很荣幸。
我被分到机械化施工办公室,主要负责电气的维护和安装这一块。我有一个很厉害的师傅领导我,他叫张建民,是一级建造师,有着丰富的经验。自己既兴奋又高兴。
在这几天中,我和师傅一直在施工的第一线,由于初来乍到,自己还什么都不会,对工作环境还很陌生,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在师傅的带领下我负责扯扯电线,接接电灯线和开关什么的,在休息的时候,师傅和我讲了讲对电的知识,怎样正确的操作设备,在危险急救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等等。听了师傅的讲解,突然觉得自己的所知真是匮乏,理论始终是理论,不进行实践那理论就一无是处。
经过一周的实习,我收获颇多,对工作的环境,对工作的设备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2013年3月4日
时间过得真快,来工地实习整整一周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
较枯燥,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地,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干好师傅交给各项任务。
在这第二周的实习当中,我从对工程的一无所知渐渐到了解到了工程的一些基本常识,师傅教导我说:“虽然你学的是电气,但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想从事土建类工作,需要将电气,安装和装饰3者,缺一不可,结构设计能否满足设备和荷载,安装设计的器具,风口布置是否考虑对装饰设计的对称性及整体效果的影响,安装电气水、电、暖专业间各种管线在位置和标高上是否合理交错等等。”我明白要想做出点东西,必须精通多个领域,学到老,活到老,这句话总是没错的。
我们对房间的开关、插座和配电箱进行了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大把的知识去学习。如:无特殊要求,在一套房内,开关离地1200mm--2000mm之间,距离门边150-200mm处,插座离地300mm左右,插座开关各在同一水平线上,高度差小于8mm,并且不被推拉门,家具等物遮挡,墙面线管走向尽可能减少转弯,并且要避开壁镜,家具等物的安装位置,防止被电锤、钉子损伤等等诸多内容,当看到这些要求时,真怪自己学的太少,对这些规范要求真是一无所知。这次实习真的没白来,受益匪浅啊。
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坚持,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微笑的一天。
2013年3月11日
转眼间实习期已过多半,在这第三周的实习过程中,不仅是知识上还有精神上都收获了很多很多。
我借到了电气图纸,想自己学习一下,由于他们的图纸没有放在一起,所以借到的主要有一张制造设备和配电柜供电平面图,几张系统图,又分为动力系统图和照明系统图。自己在学校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很好的弥补了自己专业缺乏的那一块。如何画电气图纸,其制作规格,所遵循的协议及标准;如何让施工人员快速准确的找到各个电气接口,并按图施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师傅给我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找每单元及每户的开关,插座,灯有多少写在纸上。我以为做什么用呢?原来师傅是有目的的,让我填写相、地线通电检查记录,然后填写一层到阁楼两个检验批的电气装置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表格,这次师傅把任务交给我,我既开心又害怕,很矛盾。因为第一次所以怕有什么差错,心想一定不要有什么差错啊!经过两天的努力,终于把任务完成了,我把填写的表格交给了师傅,师傅仔细的看了看,很是满意,说我做的很好。这让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很大的信心,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做的更好!现在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要踏踏实实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
2013年3月18日
这是实习的最后一周了,在这一周的过程中,我依然坚守岗位继续努力的完成师傅交给的各项任务。
在这一周当中我学会了很多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基础知识。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应有完整的插头,开关,插座,漏电断路器。临时用电必须使用电缆线。工程队应自带配电箱,包括漏电开关,空气开关及带保护装置的插座,电缆线应完好无损,进场时把空气开关的线路全部卸下来,然后从总线接到临时配电箱。
对电路进行改造,管材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产品,材料必须与工程报价单所列品名相符。所用导线的截面积规格为2.4mm2、2.5mm2、2.6mm2.。不受拉力,包扎紧密不伤线芯,无扭结、死弯,绝缘层无破损等缺陷,所用电线颜色要分清。
所有电气完工后,都应进行通电检测,漏电开关动作正常,插座开关试电良好,弱电需采用短路一端,另一端测量通、断的方法检测。另外线管穿线之前应将直接头打上PVC胶水,以免进水。
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将最后要标记的设备位置标记出来,并将其电缆点的位置标记清楚,在工地的四周时间内受到了同事的热情帮助,并得到了大家和师傅的一致好评,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鼓舞。不论是知识的,还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事也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次实习将是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工程测量实习日志 第6篇
工程测量实习日志篇1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工程测量实习日志篇2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小组的密切合作和高度团结下才能使实习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也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我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实习的进度而这些,都是在测量实习之外所不能体会得到的。
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已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这样来讲,也就没有太多的遗憾了。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甚至还有了对建国初的测绘人员的敬畏之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
工程测量实习日志篇3
今天我参加了测量实习,我被分在第五小组,其中有组长钟文杰,组员张蕊君,陈文政,雷蕾,陈伟伟,江帅和我一共7个人 一天的时间里在我们团队的协同努力之下,顺利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作为团队的一分子,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其中有一些体会是我终身收益的。
土木工程实习日志 第7篇
9:00召开了这周例会,今天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人都到齐了,总监通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省建设厅要来工地检查,各方人员都要全力以赴迎接检查。
会上总监主要是针对昨天的安全检查进行了通报,提到各班组及分管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迎接省、市领导检查。抓紧时间完备齐全各项资料,在平日资料整理过程中,施工方资料、报审表等不全,造成了一些脱节,致使效率下降。另外在电缆拖地、标识牌规范、防水防腐措施上都提出了监理方的修改意见。
施工单位考虑到质量检查、天气原因造成工期拖沓的原因,希望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追赶工期。关于进入基坑的安全通道问题,希望和甲方商讨,放在哪个位置更好。老生常谈地提及了工人的上岗证、“双卡”、工人工资发放记录、考勤情况等问题,要尽快弄好。并保证配合监理方工作把质量标准化的实施方案尽快上报,做好迎检的准备。
建设单位代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认为现场要规范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资料、进度等各项工作要尽快做好,以迎接检查。而且也提出会完善相关图纸的准备,配合下周的检查工作。
下午项目部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审核,把时间日期对不上的资料进行修改。档案中缺少的部分进行统计,并和施工方资料员进行沟通,派人去质监站报审材料。我还制作了档案盒里的目录,了解了档案的具体内容和分类。
(十一)
下雨停工,今天的雨有点大,工地空空荡荡的,不过看上去房子就在一天天的生长,别有一番趣味。
今天没法下工地,在项目部看资料。对资料柜里的东西做了一下研究,资料柜里有很多是大家平时的记录像监理日记、旁站日记、会议记录等,有很多材料的报审表格,也有一些方案和规划。我看到资料监理员在整理一个叫做监理月报的东西,过去看了一下。我们项目部的监理月报包括:本月工程概况、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对建设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监理工作小结和工作统计等。形式有表格有文字,装订成册,存档记录。
我觉得监理月报这种工作的作用就在于总结工作,提醒大家意识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也是大家对工作的一个反思和总结。看了前几个月的月报,我也就大概了解了工地之前的工作状况,所以说月报也是一种提纲挈领的小窗口。
总之,下雨天工作就更清闲了,而为了迎接省里的检查,更要接这种时候把资料整理好,大家都在忙着把自己的日志、方案等核对好,减少漏洞,迎接检查。
(十二)
今天下工地考察了钢筋的情况,问题凸显在细节方面,柱梁节点质量过关。而在钢筋间距和钢筋搭接上存在着一些疏漏,也以监理通知的形式责令施工单位整改。
按照规范要求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楼板和墙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不宜小于100mm。在实际操作中,施工单位在梁上部钢筋的间距上没有做好,钢筋工保证立即整改,不影响后续混凝土浇筑工作。
对于钢筋搭接而言,分为绑扎搭接链接和焊接或机械链接两种。像工地楼板属于,一般用于混凝土内的加强筋网,经纬均匀排列,不用焊接,只须铁丝固定。工地使用绑扎搭接的地方出现了问题。因为绑扎搭接链接是指两根钢筋相互有一定的重叠长度,用铁丝绑扎的连接方法,适用于较小直径的钢筋连接。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是35d,d为搭接的较大直径,而部分梁纵向钢筋正是搭接长度不够,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现场的情况,土建监理与正在施工人员沟通,之后又下达监理通知保证整改落实到位。对钢筋标号、长度、间距等方面的检查也是工作的一个重心,这些书本上僵硬的数字也成为了实际中活生生的指标和规范,一目了然。
(十三)
今天我接触了监理工作中和实际施工接触最近的一项工作旁站。旁站具体是指监理人员对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的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活动。负责资料整理的监理员分担了这份工作,这原本是土建监理的一项任务。
下到负二层进行旁站工作。现场钢筋绑扎施工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均在现场管理,现场所用建筑材料均已验收合格。然后对梁、柱节点钢筋工程隐蔽均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要求,如钢筋间距不足等未达到标准的地方立即整改。
其实旁站的工作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在施工的各个重要环节都需要监理进行旁站工作。在基础工程方面包括: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浇筑,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后浇带及其他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钢结构安装。在主体结构工程方面包括: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装配式结构安装,钢结构安装,网架结构安装,索膜安装。
除了要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以外。我们还要对诸如混凝土针入度等指标要进行进场审核。而且还要做好资料整理工作,记录好旁站日志,以备日后进行核对参考。下午我就整理了旁站日志。
(十四)
等了好几天,省里的领导们都木有来,今天上午就来到了我们工地进行检查。
省建设厅的领导在会议室检查资料,我们就把资料往会议室搬。这也发现了监理行业其实资料特别多,检查的重点貌似也是方案、计划、报检表这些。公司的领导,专业负责的技术人员今天都到了现场,来了好多人,施工单位的资料员也全程待命协助我们的工作。他们还下工地去看了一下,然后就吃饭去了。
电气工程实习日志 第8篇
一、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
1.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困境分析。
按照新版土木工程指导性专业规范[2], 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应安排4周生产实习和2周毕业实习。受到工程现场条件和实习经费等因素的限制, 目前要全面落实这一要求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按班级进行集体生产实习则几乎不可能[3]。无法集中安排进行生产实习的原因, 其主要原因包括:
(1) 工程现场接待能力很低。隧道工程施工现场一般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而且作业面狭窄, 因而其接受实习学生的能力十分有限。
(2) 实习单位接待意愿很低。由于隧道施工专业性强、风险很高、容错能力极低, 处于干扰施工及安全风险等方面的顾虑, 施工单位大多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
(3) 人均实习经费很低。目前本科生生产实习生均费用普遍很低, 一般只有几百元, 少数高校甚至完全没有。而土木工程, 尤其是隧道工程, 实习工点普遍在野外, 上述费用完全无法满足。
2. 隧道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实际做法及分析。
如果集中安排100名学生进入同一隧道工点进行实习, 实习单位通常只能安排一至二次现场观摩, 效果类似于认识实习。为了达到生产实习的应有效果, 笔者所在教研室采取的办法是:将100名学生划分10组, 每组约10名学生, 安排1名指导教师;具体实习单位和工点由指导教师联系和负责;实际实习时根据工点的接收能力, 每批次3-5名学生, 分2-3批进行驻点实习。通过这样安排, 可以保证每名学生在工程现场实习2-3周, 基本可以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内容单一、随机性大。学生实习工点由指导老师负责联络, 每名学生通常只能在一个工点进行实习。实习的内容比较单一, 通常只能是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或者地铁隧道当中的一种, 对其它类型的隧道则没有涉及。同时, 隧道工点的联系与指导老师直接相关, 受各方面因素限制, 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 其实习工点和内容都是随机的, 很不稳定。
(2) 实习经费紧张。按照上述安排, 每名学生仍需要在工程现场食宿2-3周, 加上往返交通费, 通常都会超过实习经费限额。超支部分目前主要由指导教师通过配套科研或技术服务项目进行消化, 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二、隧道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虚实结合模式
面对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及其它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采取计算机及其他信息技术进行虚拟实习 (实践) 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目前也有一些尝试和探索, 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4,5,6,7]。但是, 生产实习毕竟是完全围绕实践工作, 与认识实习、室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有着本质区别, 如何既能保证学习内容的完整性, 又不是现场工作的体验性, 需要审慎权衡。为此笔者对隧道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进行了虚实结合模式的探索。
1. 生产实习的虚实结合模式。
所谓生产实习的虚实结合模式, 即考虑现场工点和实习经费限制, 将原来要求在现场完成的生产实习, 分成在虚拟平台和实际现场两方面进行。虚拟平台实习, 主要以视频影像为素材, 范围可以涵盖不同类型隧道工程的各种工序, 内容全面但感性体验稍差。实际现场实习, 主要以现场较短时间的生产体验为主, 内容单一但感性体验很强。通过虚实结合, 较好地解决了内容、工点和经费的矛盾
2. 虚实结合生产实习的实施流程。
虚实结合模式将生产实习划分为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均采取分组开展的形式。第一阶段围绕学习任务划分学习小组, 一般以学号或行政班级划分, 组内成员相互熟悉并能良好协作交流;第二阶段围绕实习工点和指导教师、由不同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形成工作小组, 每个工作小组的学习内容不同。具体实施流程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为虚拟实习阶段。学生该阶段在校内实践训练中心利用虚拟实习平台进行实习。虚拟实习阶段为期三周, 内容涵盖全部隧道类型、施工方法和工序。虚拟实习分为预习阶段和正式实习阶段。预习阶段为期一周, 主要掌握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和实习重难点, 了解实习纪律和安全生产要求, 为正式实习及工点实习提供纲领性指导及安全纪律保证。预习阶段结束后通过考核方可进入正式实习阶段。正式实习阶段为期二周, 主要是通过视频影像, 辅以动画及配音讲解, 熟悉全部隧道类型、施工方法和工序等。
第二阶段为实际工点实习阶段。学生该阶段按照工作分组, 由指导教师组织在实际工点进行实习, 并进行相应工点视频影像采集。指导教师在同步进行口头讲解和点评, 学生采集视频影像后进行讲解和点评资料的整理。工点实习结束后, 学生返回原来学习小组, 组织针对实际工点实习成果的交流, 教师跟踪点评和考核, 并整理视频影像资料加入数据库。
3. 虚实结合生产实习的成绩考评。
根据虚实结合生产实习的特点, 学生成绩考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预习部分, 占10%, 由虚拟平台随机生成一组客观题, 学生答题并提交后由虚拟平台自动评分。
(2) 虚拟实习部分, 占40%, 由虚拟平台随机生成一组视频影像资料, 学生就资料进行评析, 其内容涉及各工序的方法工艺、机械设备、人员构成、材料及工效, 由指导教师进行评分。
(3) 实际工点实习部分, 占50%。该部分又由三部分构成:工作表现 (精神面貌、组织纪律、钻研精神等) 占10%, 实习报告占20%, 影像采集与评析占20%, 由指导教师进行评分。
以上三部分成绩全部进入虚拟平台后, 自动汇总形成综合评分, 为学生生产实习的最后成绩。
三、隧道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虚拟平台建设
笔者依托住建部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课题“区域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与实践”项目开发的虚拟实践平台, 对隧道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虚拟平台建设进行了二次开发。
1. 虚拟生产实习平台的模块构成。
虚拟平台由三个功能模块和两个数据库构成, 如图2所示, 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
三个功能模块分别为预习模块、虚拟实习模块和现场实习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都具有学生与平台的交互功能, 考试功能和考核功能。其中现场实习模块的考试和考核简化为教师输入现场表现、实习报告和影像采集评析的考核成绩。
两个数据库分别为实习资料库和学生成绩库。
学生开展虚实结合生产实习的流程如图中箭头所示, 即:预习→预习考核→虚拟实习→虚拟实习考核→现场实习→现场实习考核。
2. 各模块的具体构成。
(1) 预习模块。包括以下几部分:
实习任务书, 包含实习的目的、任务、流程、成果;安全及纪律, 包括现场安全要点和现场实习纪律。
随机组卷考试, 内容涵盖任务书和安全纪律等内容, 体现为判断题、单选、多选题。
虚拟评阅, 具备自动评分功能。
(2) 虚拟实习模块。包括以下几部分:
隧道类型及工法选择, 供学生实习时选择相应内容, 便于生成工序视频影像等素材。
虚拟生产情景, 包括基本信息 (显示隧道类型、施工工法、设计参数等信息) 、影像播放、动画显示、作业要点信息、同步讲解音频。
随机组卷考试, 自动抽取考核工序的视频影像及动画资料, 内容涵盖所有实习工序, 学生对其进行点评。
教师评阅, 对学生的评析进行考核评价, 给定成绩。 (3) 现场实习模块。包含以下几部分:
成果提交, 供学生提交实习报告、现场工点影像及评析内容;
教师评阅, 对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和影像及评析内容进行考核评价, 给定成绩。
(4) 实习资料库。资料库是虚拟实习的素材所在, 资料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教师采集和加工的影像视频及评析, 一种是学生实习采集并经过教师审核修订后或重新加工的影像视频。
(5) 学生成绩库。用于自动生成学生的最终成绩, 并提供成绩打印等管理功能。
3. 实习资料库。
实习资料库存储的是经过教师审核的素材, 形式包括视频、照片和动画。一份完整的素材除包含视频、照片或动画本身, 还包含以下信息:
(1) 素材基本信息, 即素材采集时间、地点, 所属的隧道类型, 具体施工工序名称。
(2) 素材学习要点, 包括素材中体现的工序目标、机理、要求、方法、人员、机械、材料和作业工效。
(3) 安全管理要点, 素材所涉及工序中容易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 (包括隐患) ;
(4) 质量控制要点, 素材所涉及工序中容易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
教师可以从每届学生实习过程中采集的视频影像资料中刷选具有代表性的、或者采集质量较高的逐年丰富实习资料库。
四、初步应用实例
结合住建部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课题“区域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与实践”教改课题, 笔者在2012年指导隧道工程生产实习 (共9名学生) 过程中结合虚实结合模式进行了探索性试验。限于虚拟平台开发和素材入库进度, 部分工作仍以人工实施。
预习阶段, 按照虚拟平台的要求提供预习资料, 学生学习1周 (教师指导答疑) 后教师出题考核, 教师人工评卷;虚拟实习阶段, 限于素材数量, 以某隧道施工教学片为素材, 按工序进行实习, 教师制定一段视频进行考核;现场实习阶段, 以安徽某公路隧道为实习工点, 分3组进行开展实习, 每组3人, 实习2个星期, 共采集施工视频123段, 照片446张。
通过上述实习, 学生和教师反映学习效果良好, 优良率达100%。特别是在实习阶段采集视频影像并进行评析, 对督促学生认真实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类似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生产实习面临极大的挑战, 通过虚实结合, 以虚拟平台为基础, 一方面利用虚拟技术拓宽实习视野, 另一方面不舍弃现场实习带来的感性认识, 不仅能够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实际还能进一步改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芳.论大学生的实习权[J].高教探索, 2011, (3) :38-42.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陈婷.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 2008, (3)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