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儿科护理教学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8
1

儿科护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介绍了儿科如何加强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的策略,两年来,及时发现患儿家属不满情绪共65件,阻止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诚挚的关系,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2005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98%。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文献标识码:C

儿科护理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单机小游戏”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级中职护理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单机小游戏”教学。结果:通过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及学习兴趣调查问卷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学习兴趣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单机小游戏”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关    键   词]  “单机小游戏”教学;中职;儿科护理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实施“两孩”政策,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每年至少增加300万新生儿,这每年剧增的数以万计的新生儿的护理重担,落在了新一代的儿科护理人员身上,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的“质”与“量”的矛盾日渐突出。儿科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专业性强,实践要求高,内容琐碎,数字多、公式多,难以掌握。

“单机小游戏”教学是在教学中运用“单机小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语言教学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人机对战形式,创造和谐、有趣、丰富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学习的教学方式。本研究尝试以“单机小游戏”为载体,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将“游戏”和“教学”巧妙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2016级中专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每班60人,共计120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人,实验组60人。将两个班的性别、年龄和入学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个班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护理》第二版[1]教材,由同一教师进行教学。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实验组采用“单机小游戏”教学法,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筛选出能体现儿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适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操作的单机小游戏,借助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例如:用一款“感冒”单机小游戏来开展《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知识的学习。

1.看——初探知识

通过观看游戏界面来初探知识。观看图1游戏界面可以发现:一位小朋友下雨天游泳,出现了咳嗽,“take me home”要游戲玩家带他回家看病。其实“着凉”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达到了初探知识的目的。

2.听——学习知识

通过聆听游戏讲解来学习知识。先引导学生识别图2游戏界面上的工具,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注射用药、口服药和体重计,再让学生尝试性地进行游戏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该患儿体温是40℃,鼻塞,听诊肺部有呼吸音,血压正常,这些获得的信息正是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随着游戏的继续,学生还可以为该患儿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打针,游戏中的患儿会配合性地哭泣;喂口服药,患儿会吃得满嘴都是,这时你要帮他擦嘴巴;进行鼻通气……当这些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游戏中的患儿会都用笑声回馈你的细心呵护。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轻松又愉快,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点的学习。

3.做——掌握知识

通过游戏通关来掌握知识。引导学生将前面两个环节的游戏过程进行整合,也就是俗称的“游戏通关”。表面上看,是在玩游戏,其实是对知识的整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4.玩——巩固知识

通过玩游戏来巩固知识。这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让学生在反复的游戏操作中发现问题:在游戏中,为什么要给患儿测体重?游戏后,疾病痊愈的小女孩怎么又回到了泳池边?

5.说——应用知识

通过给游戏配音来应用知识。为了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要求学生甲扮演护士,学生乙扮演患者,两人边游戏边配音。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下进行实践模拟。

(三)评价

通过理论考试,利用“成绩分析”模板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我喜欢的护理课堂”调查问卷,包括思想、情感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果

(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由表1理论考试成绩统计学分析(P<0.01)可知,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单机小游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生学习兴趣评价

由表2学习兴趣调查统计学分析(P<0.01)可知,“单机小游戏”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三、讨论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者来说,只有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单机小游戏”教学较传统教学法更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

(一)“单机小游戏”教学法促使学生“学法”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对计算机操作非常熟悉,他们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学习。“单机小游戏”教学符合现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改变原本“听说”式枯燥的被动学习模式。

(二)“单机小游戏”教学法促成学生“角色”转变

课堂上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听得多,做得少。而采用“单机小游戏”教学,可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改变角色成为课堂的引领者、设计者。

(三)“单机小游戏”教学法促进教师“教法”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大多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擅长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单机小游戏”教学,体现了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根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结合中职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对口的单机小游戏,使用“单机小游戏”教学,既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贯彻落实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能激发中职护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玩中教,学中玩”[3]的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推广。

但“单机小游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并非儿科护理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找到合适的单机小游戏,课堂游戏过程中学生过于兴奋,时间难以把控等,这些都需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风,张宝琴.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3]孙志军.玩中教,学中玩:浅谈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结合[J].小学教学参考,2006(z6):40.

编辑 张 慧

儿科护理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研究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对照班进行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对实验班进行教学,对两个班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护理操作成绩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教学完成后,实验班学生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结论: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进行护理实训教学,能够提高护理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护理 实训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 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人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专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我校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引入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并融入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2-3]。本次研究选取我校2013及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分别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两个班不同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教学方法

1.1研究资料

在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中选择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为方便对比和研究,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共63名学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共62名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次研究所选的两个班学生教学内容、学时、学习要求均以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为主,研究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成绩进行比较,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教学方法

1.2.1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教学

实验班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进行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互相成为评委组,各组推选出组长,让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相关管理。随后把学生安排到医院见习,让学生认真观察医院护士的护理流程及方法。(2)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的一周之前,给学生出示包含着综合护理知识的案例,让学生认真分析,通过相互讨论、查询资料等方法,自主讨论出针对案例的解决方法。(3)采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分配角色,确定出护士长、护士、患者等,让学生模拟护理场景。(4)教师与护理专家合作备课,共同确定教学内容,用角色扮演、观察视频、实际操作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入院护理、术前准备、重症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护理、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熟练操作各项护理技能,为学生以后参与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对照班进行教学

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给学生讲解护理知识,辅以必要的操作练习,教学时间与实验班一致。

1.3评价指标

以教学大纲、职业护士资格考试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为主,给学生设置理论考试试卷,试卷满分为100分。以护理实训教学大纲、职业护理资格考试要求的知识点为主,给学生设置两个项目的实践技能测试,每个实践项目测试满分均为100分。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班进行教学,了解实验班对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认同度。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表示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班理论、操作成绩

完成教学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实验班学生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详见表一。

表一 两班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比较(分,x±s)

2.2对实验班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如表二所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拥有扎实的护理知识与熟练的护理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对此种教学法认同度较高。

表二 实验班63名学生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n/%)

3.讨论

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护理技能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4]。实训教学是学生由学校转向临床实习的重要时期,也是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的关键时期,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以就业为向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对护理实训教学进行改革,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综合使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实际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训训练中[5-6]。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应用小组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讨论、探究问题,自主得出答案,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整个救治及护理过程中,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与临床医师、其他护理人员等相互配合,才能及时为患者确定有效的护理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7]。最后,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的次数,让学生练习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的护理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护理理论知识的印象,让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提高学生应用护理理论知识的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验班,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对照班,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认为该教学法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辅以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实际性的教学方法,以实现理想的实训目标,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树淼.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7):72-73.

[2]刘义成,贺晓莲,张惠玲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探讨[J].医药前沿,2013,7(29):24-25.

[3]沈曙红,祝睿.基于工作过程的《成人护理》一体化课程的构建与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259-263.

[4]陈璇.基于工作過程的“内科护理”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220-221.

[5]冯蓉,夏立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问题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2):4595-4596.

[6]李晓梅.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443.

[7]齐秀桂.高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2014,27(2):5.

儿科护理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二区开展温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温暖护理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6年1~12月实施温暖护理前的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78.69±17.25)分,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达(92.72±19.23)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2,P<0.05)。 结论 儿科病房二区开展温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

[关键词] 儿科病房二区;温暖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工作;温暖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1]。儿科是临床比较特殊的科室,儿科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且患儿多为独生子女,且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低,儿科疾病复杂多变,增加了护理难度和护理工作量,易出现护理纠纷[2]。为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我院2017年1~12月于儿科病房二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温暖护理服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共有床位38张,护士14名,床护比2.71∶1;护士年龄20~41岁;护士年龄≥30 岁5名,<30岁9名:从事儿科护士专业≥5年5名,<5年9名;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5名,护士4名;其中专科4名,本科10名。我院儿科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温暖护理服务,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温暖护理服务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12岁,平均(6.41±1.73)岁。另选择2016年1~12月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前的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12岁,平均(7.12±1.34)岁,两组入选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我院儿科病房二区2016年1~12月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前),2017年1~12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温暖护理服务:(1)为患儿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根据患病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在病房区域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如病房墙壁采用粉红颜色并配有卡通图画,同时布置一些小玩具,且配置液晶电视,为患儿播放儿童喜欢的影片等。于病房中设置传呼系统,便于孩子及时寻找护理人员[3]。(2)制定有针对性的温暖:护理服务计划针对儿科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对于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不配合、病情复杂变化快、家长心情焦虑、期望值高等特点,每位护士应充分了解温暖护理服务内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且定期进行工作经验交流。(3)提供特色宣教:根据家长文化层次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如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示范教育等,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并以不同方式不断强化,完成健康教育的全过程[4]。改变以往被动宣教模式,成立患儿家长微信群,安排专人管理,每周发布科普知识;开展儿童哮喘日活动、为哮喘患儿免费进行肺功能检测。患儿输液时可以为其提供玩具及图书,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4)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如自学、脱产、进修、讲座等方法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护士的不同文化层次及学习能力的强弱,指导进行相关的培训,尤其是操作技术方面的培训,如静脉穿刺、儿童头皮针穿刺等,同时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对其中不合格人员的再次培训,确保其全部掌握相关技术。(5)主动关心患儿:多抚触、拥抱、夸奖,和家属多沟通,让家属多配合,创建和谐医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质量评价  自制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巡视、护理文件、健康教育及服务质量5个方面,评分由患儿家属共同参与评定,采取百分制,单项20 分[5]。

1.3.2 满意度评价  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和主任组成评定小組,调查患儿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病房环境等方面,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78.69±17.25)分,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达(92.72±19.23)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2,P<0.05)。

3 讨论

儿科患儿年龄的特殊性,认知能力较差,多需陪护,其护理操作较繁琐、零碎,且临时出现的处置问题较多,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困难与特殊性。因此,儿科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患者多的特点,且儿科患者大多为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加强了护理难度,易发生各种医疗纠纷[7]。

护理服务作为儿科病房二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不仅在于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更在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3]。温暖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需要,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8]。

温暖护理服务针对儿科患者的上述特点改变临床护理方式、态度,对患儿的言行等给予肯定和认同,显著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9-10]。

儿科患者因其具有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温馨的就诊环境,如在病房内粘贴可爱的图画,窗帘和被套可以印上卡通图案,除此之外,科室设置相应的儿童活动中心,购置安全的儿童玩具,电视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等电视节目,帮助降低患儿的恐惧心理,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为患儿提供更加便利的传呼设置,保证护理人员随叫随到,以免耽误病情。让患儿在住院期间有家一样的温暖,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儿科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術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才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1-13]。

以往护士忙于日常医嘱性的治疗、护理工作,巡视病房的时间及与患儿接触的时间较少,通过采取温暖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有时间和精力观察患儿病情、落实基础护理服务、实施健康教育、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饮食、心理等情况,护理质量明显提高[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78.69±17.25)分,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达(92.72±19.23)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862,P<0.05)。与李文芳等[17]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综上所述,通过在儿科病房二区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可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何成坤.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C):111-112.

[2] 杨火明.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分析效果[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957-958.

[3] 刘娴. 探讨新生儿护理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4):98-99.

[4] 夏凡淇.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0):57-58.

[5] 伍心莲,乔玉香,杨佳红,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安全文化中的重要价值[J]. 西部医学,2014,26(7):952-954.

[6] 陈子江,陈浪. 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485-1486.

[7] 郭诗丽,蔡敏,胡爱玲. 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13,20(10):1318-1319.

[8] 程玉坤,陈玉霞,邓顺华.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推动临床专科护理建设[J]. 现代医院,2013,13(5):99-101.

[9] 马颖,史立荣.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二区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2012,10(9):839.

[10] 唐蔷华,孙秀勤,李星慧,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4):185.

[11] 何晓君,金玉梅.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 21(1): 99-100.

[12] 杨火明.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分析效果[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 957-958.

[13] 何成坤.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C):111-112.

[14] 麦润婵. 儿科病房二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153-154.

[15] 花响岭. 优质护理应用在无陪护新生儿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9):194-196.

[16] 李颖红,梁锦娣.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3,37(7):628-629.

[17] 李文芳.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2015,11:55-56.

儿科护理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结果 护理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及三基考试合格率、护理差错率、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PDCA后护理管理目标明确、有章有序,能及时反馈问题并及时修正,是提高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PDCA循环法;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为无陪护病房,护理工作繁琐细致、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1],如何进行一种有效、安全、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一直是我们护理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自2010年7月以来,我们将PDCA循环应用于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科(NICU除外)共有床位56张,护理人员23人,主管护师及以上6人,护师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5人,专科8人,床护比为1:0.4。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前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4%。

1.2实施方法

1.2.1 P阶段—全科动员,统一思想 在开展PDCA循环法前科室安排合理而足够的人员配置,新增护理人员4人,召开全科护理人员动员大会,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了解其目的及实施方案,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达到全员重视的目的。

1.2.2 D阶段—调整步骤,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点 ①制订本科室护理工作年度、季度和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和质量标准等具体目标;②健全并更新科室制度:调整各班职责内容、制定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认真履行告知宣教义务、嚴格交接班制度;③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认真检查并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特别是对重、危新生儿的护理要求观察、管理到位,护士须给予重点监护;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防止交叉感染;⑤注重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实行24 h封闭式管理,除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必须严格核对腕带标识,做到万无一失,科内规定每周四下午为探视日,家属可通过探视走道探视患儿1次;⑥加强设备管理,每台设备责任人明确,建立设备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定时检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⑦重视宣教和沟通,我科每周集体对患儿健康宣教和婴儿护理知识指导进行讲解,解答家长疑问,了解家长需求,对家属提出意见和建议整合上报,并作出回答,以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⑧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文件书,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护理人员的必须严格观察,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避免遗漏、错写等情况[2]。⑨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及护理观察能力,安排科室,每月举行一次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小讲课,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生儿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等,每季度进行一次专科护理理论考试,每年进行“三基”和“专科”知识考试两次、操作考试两次。从而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层层相叠,环环相扣,责任到个人,职责分明。

1.2.3 C阶段— 三级质控,亦查亦修 科室实行逐级护理质量监控制度。由质控组长、护理小组长组成一级质量组负责对护理核心制度、等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健康教育质量,每日进行分段检查;二级质控由护士长和护理小组长组成负责对人员仪表、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章制度进行检查[3],对科室现存和潜在质量问题进行质量讲评,让全体护理人员吸取经验教训。三级检查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的护理大查房,每月护理大查护理质量一次,每季全面检查考评一次,使护理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并将质量控制的内容以简明的要求,通过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向家属作不定期的调查,让患儿家属真实地反映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1.2.4 A阶段—及时总结,奖惩并举 在实施过程中,护士长每日督查、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对每次检查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总结,点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限期整改,并将效率和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将工作业绩记入档案中作为晋升、提拔、进修的主要依据,或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对病人家属提出表扬的护士给予奖励,每季度将考核第一名的评为季度服务之星、二星护士,由医院进行表彰,并张贴相片在专栏上向患者和社会公示。

2效果评价

自2010年7月新生儿病房开始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科室护理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合格率不断上升,不仅建立了市重点、省重点专科,护理质量在创“三甲”、“质量管理年”、“百姓放心医院”中各等项检查评议中达到优秀水平。我科PDCA实施前后各类护理质控指标比较见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统计学X2检验分析,2010年与2009年的护理总的质量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8.7,P<0.05),2011年、2012年连续2年在2010年基础上数据进一步拉大,可以认为通过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2010年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较2009年有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综合上述,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不仅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新生儿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护士长的管理工作,而且PDCA循环管理使护士增强了护士的自律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也不断增强,家属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在新生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家属对护理要求的期望值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培养不断增强的专业素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持续改进、持续进步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取得家属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汪秀华,宋立弟,刘恋.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04 :195.

[2] 张建蓉.儿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4757.

[3] 黄惠琴 李平均.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1:1345.

儿科护理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此期间我院从收诊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要求分PDCA护理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探讨两组儿科护理质量和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从儿科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在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健康宣教等项目上均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从家长满意度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为93.33%,常规护理组为80.00%,差异比较PDCA护理管理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并获得家长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护理管理;儿科;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护理模式不断涌现,被广泛实施于临床实践当中。PDCA是一种科学化、标准化的循环体系,其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通过循环上升,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1]。为了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本文探讨将PDCA护理管理应用到儿科护理当中去,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此期间我院从收诊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要求分PDCA护理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在PDCA护理管理组中,男童18例,女童12例;年龄分布在1岁到12岁之间,平均为(7.08±3.21)岁;疾病持续时间从3天到17天不等,平均为(10.28±2.31)天。在常规护理组中,男童17例,女童13例;年龄分布在1岁到13岁之间,平均为(7.53±3.36)岁;疾病持续时间从3天到16天不等,平均为(9.89±2.43)天。以上两组共60例患者在一般数据资料比较上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临床实验中,针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管理,具体举措: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进行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針对PDCA护理管理组患者实施PDCA护理管理模式,具体举措:(1)计划。首先建立起PDCA小组,组织组员学习PDCA护理管理知识。围绕患者病情及护理需要,制定患儿护理期间的护理计划,制定阶段目标和考核目标。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和改进。(2)实施。开展PDCA护理培训的时候,要求护士长合理划分每一名护理人员的职责,以保证护理过程正常开展,使患儿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病房内,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为其普及用药事项、疾病知识等。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膳食计划。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保障清洁卫生。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使其感到人性化的关怀。(3)检查。由护士长对PDCA护理管理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待发现其中的不足后及时进行纠正。使PDCA小组能够按照各项操作标准进行对应操作,减少失误。以科室为单位,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措施。(4)处理。对于上一阶段发现的问题和患儿家长提出的建议,通通做出整改,提出整改举措后将其纳入到下一阶段的PDCA护理管理中,检验和强化改善举措,护理人员要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细化责任,提高护理质量[2]。

1.3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的比较

从儿科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在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健康宣教等项目上均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家长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从家长满意度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为93.33%,常规护理组为80.00%,差异比较PDCA护理管理组优势明显,p<0.05。(详见表2)

3.讨论

儿科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选择优质的护理模式。PDCA护理管理是一种循环体系,其将传统护理质量把控从事后转变为全过程把控,在护理前、护理中和护理后都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护理质量呈现出螺旋上升式发展[3]。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当中,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对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护理风险。同时能够减轻家长的护理负担,使家长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心和轻松,会获得家长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并获得家长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瑞芳. 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13):3.

[2] 谢明珠, 林燕, 屠益微. 浅述PDCA循环在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20, 7(1):192.

[3] 孔小红. 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5):2.

相关文章
6月5日世界环境日范文

6月5日世界环境日范文

6月5日世界环境日范文第1篇1875年的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

1
2025-09-19
10级迎新晚会总结范文

10级迎新晚会总结范文

10级迎新晚会总结范文第1篇从9月16日我们知道自己有幸成为文艺副部,就开始策划迎新方案。一个月的辛勤准备让我们的晚会有很多值得自豪的闪...

1
2025-09-19
7月黄道吉日一览表范文

7月黄道吉日一览表范文

s("wzfz");上一篇:语言学概论01任务范文下一篇:6月党组织学习内容范文

1
2025-09-19
6月党组织学习内容范文

6月党组织学习内容范文

6月党组织学习内容范文第1篇参加人员:全体中心组成员 学习内容:1.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

1
2025-09-19
315宣传活动策划范文

315宣传活动策划范文

315宣传活动策划范文第1篇一、认真学习,提高水平今年,我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

1
2025-09-19
512汶川特大地震范文

512汶川特大地震范文

512汶川特大地震范文第1篇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图志》图、照、表的选用总要求、技术规范及行文规范一、 总要求1.图、照图、照注重典...

1
2025-09-19
80岁生日祝寿词范文

80岁生日祝寿词范文

80岁生日祝寿词范文第1篇再过三天就是李老先生九十寿辰,值此宗族同贺之际。我谨代表***********全体职工,向老前辈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老前...

1
2025-09-19
985211名单范文

985211名单范文

s("wzfz");上一篇:小学生获奖感言范文下一篇:幼儿园放假通知范文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