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上13三峡游范文第1篇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额、赴、裕、恳、贡”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一分钟播放)《我的中国心》
同学们,在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有这样一段颁奖辞:
“在他心里,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指着“在他心里”这句话) 你知道这里的“他”是谁?(课件出示课题:钱学森)
2.会写钱学森的名字吗?那就请你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他的名字(板书课题)。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钱学森》。
二、检查预习
1.课前,请大家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示进行了预习,不知大家预习得如何,我们来交流一下,首先请一位同学读读预习导航。(出示“预习导航”) 2.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额头 赴美 富裕 诚恳 贡献 冯卡门 袒露) ①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些词,然后说说哪些字的音、形、义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② 先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读)你觉得哪些字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恳、袒”是前鼻音,“冯、贡”是后鼻音。
“额”是读第二声,左右结构。
③ (板书裕)请看黑板,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偏旁?(衣字旁)其实这个字非常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左边是(衣服),右边稻谷,想到了什么?想到哪个成语?(丰衣足食)
④ 有衣服穿有粮食吃,丰衣足食了就 (富裕了),那你们觉得富裕应该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就是生活很美好,丰衣足食。)
⑤ 齐读这组词。(生读)
3.检查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① 这篇文章共有七个自然段,你喜欢读哪一段,就给大家读这段。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② 相机提问: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③ 小结,点评朗读总体情况。
根据同学们刚才交流的内容,我们发现,课文是这样安排的:
先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在海上航行了15天,再写钱学森终于返回了祖国。
4.名家卡片课文主要内容
① 预习导航的第三部分,请大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钱学森,下面就把你知道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a(相机话语点出)航天 导弹 火箭 自动化控制
b (出示)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② 过渡语:是啊,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这就是钱学森。
你眼中的钱学森是什么样的?( )的钱学森
③ 出示制作的名人卡片,师生配合讲清名人卡片的结构(先介绍生平,再代表作品,然后成就)
④ 通过课文,在字里行间,捕捉信息向我们介绍钱学森,读书上的句子。 这是作者眼中的钱学森,那么在他人眼中的钱学森是又怎样的呢?
(出示)在冯卡门教授眼中钱学森是( );在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眼中钱学森( )。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了解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2.引导学生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写人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出第一段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后发生的事情先写,先发生的事情后写。)
①(出示第一节) 请大家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为什么第一小节要放到前面来? ※ 能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可以反衬出回国的艰辛和漫长。
这时候他能回国了,他的心情怎样?(迫切、喜悦)从哪些词语、句子能看出来?(眺望、屈指一算、魂牵梦绕)(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而是)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为什么说火箭的舱壁呢?为什么不是火车或飞机?(钱学森是造火箭的、心情迫切)
【小结:看来我们写文章时,遣词造句时还是挺有讲究的。】
② 当钱学森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留学生,宁愿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③ 齐读第一段。
结束语: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生字词,并且制作了名人卡片,体会了钱学森归国的迫切心情。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进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让我们记住他钱学森。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四、板书设计
19. 钱学森 爱国情(报国心)
第二课时
重点:
1.通过品读文中人物的语言,体会他真挚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 2.学会品读人物语言的方法,并练习运用。
3.根据提供的情境练习描写人物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中国导弹之父生读课题:钱学森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文章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考考大家,会填吗?
一、选词填空,初步感受表达人物感情的方法。 出示课练2语段,选词填空。
在 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 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指名交流,还能填不同的词语吗?(交流,点评)填得非常好。
3.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注意彩色的词、句,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老人的什么情感?(出示、齐读)交流,你体会到了老人的什么情感?(思乡之情、迫切归乡之心)
4.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这一片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字,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迫切的归乡之心。
二、品读钱学森的语言,体会沉甸甸的爱国情、报国心。
(一)初读语言,初感爱国情、报国心。
1.过渡:《钱学森》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人物的语言。接下来,我们将要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钱学森的情感,感受钱学森的形象。板贴:品读人物语言
2.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学森说的话,并用直线把它画下来。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画好的同学给我信息。
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朗读。出示:2段话
检查反馈:你们也找到了吗?找到的请举手。
同学们,言为心声,从这两段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钱学森怎样的情感呢? 板贴:体会人物感情
交流:(钱学森很爱自己的国家,他想回去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这是一份多么深的爱国情,一颗多么诚的报国心啊!相机板书:爱国情、报国心
(二)联系语境,细品爱国情、报国心。 1.刚才,我们通过直接读钱学森的两段语言,初步感受了他的爱国情、报国心。那么怎样做,才能更为真切、更为深入地体会到他真正的内心情感呢?那就要把他的语言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细细品。板贴:联系语言环境 2.指导联系语境品读人物语言。
●古人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 下面就让我们和钱学森展开第一次的心灵交流吧!
引读:他说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学习要有双会发现的眼睛,那么钱学森的这段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说的?当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以及事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出示:学习要求
A 好,我们来先来交流一下:当时,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怎样?(富裕)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会拥有哪些富裕的生活?(开的是豪车、住的是别墅、穿的都是名贵的衣服、吃的是山珍海味)
他的生活如此富裕,可是在当时,中国因连年战争,十分的贫穷与落后,人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相比较富裕的生活,当时的中国真可谓是一穷二白。可是钱学森去却愿意放弃富裕的生活,放弃富裕的生活,就意味着选择了贫困、落后,他要回国。因为他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
读“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B 钱学森有富裕的生活,那么他的工作条件怎样呢?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写?(优越)
再请大家想象一下,钱学森在工作的时候,会拥有哪些优越的条件?(设备齐全、有很大的实验室、精密的仪器)
而当时的中国,正如我们刚才所说,是一贫如洗、一穷二白,这时候,钱学森却依然决定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选择了贫困、选择了回国,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
读“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C 钱学森在美国有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这都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那么他在事业上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功呢?(交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赴美留学、师从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最得力的助手)
同学们,了解冯卡门吗?书上怎么说?(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 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冯卡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出示图文,教师介绍。
能师从这样一位著名的教授研究科学,对任何留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荣幸、荣耀)更何况,钱学森已经成为了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最得力的助手。然而,钱学森却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回国,就意味着他要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 “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D 尽管钱学森在美国拥有富裕的生活、拥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拥有成功的事业,得到了冯卡门的器重,但他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祖国。因为他心中只在一个信念
读“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同学们,钱学森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甘愿抛弃一切。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这一切都不能动摇他回国报效人民的决心。这就是富贵不淫!板书:富贵不淫 读 这里的“淫”就是迷惑、动摇的意思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的这样一种愿望越发强烈,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他向留学生们袒露心迹!指名读(你来读!)
出示: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应当回去的。”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哪些词语能使你感受到钱学森沉甸甸的爱国之情?可以圈一圈,在旁边写写批注。
交流: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钱学森沉甸甸的爱国之情?还有?
A 日夜盼望(一直在想回国,白天想,晚上也想)你能把这种思国之情读好吗?生读。
是啊,在钱学森的心里,有着多么强烈的思国情啊!读好这段话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应当回去的。”
B 终于(钱学森一直在想,想了很久,现在这一天总算来到了,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激动高兴。)这一天指哪一天?(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生读这段话。
C 应当回去(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是啊,在钱学森的心里,回国,就是自己的一种职责,义不容辞!你能把这种责任读出来吗?来读一下!生读这段话。
是啊,正因为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还很穷,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就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应当回去的。” 当时,就有些留学生这样劝他,引读
出示:“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D 可在钱学森的心里,埋藏着的这份爱国情是如此的深沉!他说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应当回去的。” 是啊,钱学森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祖国很贫穷、很落后,而改变自己回去建设祖国的决心,真可谓贫贱不移。板书:贫贱不移 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品读人物语言时,凭着一双双发现的眼睛感受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涵,非常了不起,其实,这也是一种品读的好的方法。】板贴:领悟言外之意
四、品读海军将领的语言,体会钱学森的才华与爱国情。
1.过渡:既然钱学森一心要回国,为什么一直到1955年才达成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位美国海军高级将领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出示:听说高级将领说:“钱学森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2.你从中听出了什么言外之意?还能听出什么言外之意?
交流(钱学森回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美国不让他回国,有余地吗)为什么?(生:因为他太重要了,一个人抵的上五个师。)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至少一万人!)
3.想象一下,美国政府为了不让钱学森回国,可能会用上什么手段? 交流(威胁、关押、监视、迫害、引诱)
4.事实上,为了阻挠钱学森回国,我们想到的,没有想到的,美国政府都用了。他们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想要留住钱学森,宁可毙了他也不愿放他回国。这样难熬的迫害,是一天吗?一个月吗?而是整整达五年之久。即便这样,钱学森的爱国情、报国心动摇了吗?屈服了吗?
出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
这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板书:威武不屈
读
五、根据所设情境,练写人物语言。
1.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他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
出示:想到前方他多么希望生读:脚下不是而是火箭的舱壁呀!(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2. 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载有钱学森的巨轮终于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就在他双脚踏上祖国土地的一刹那,他内心感慨万千,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出示:学习要求 音乐
3.学生交流,点评。(你已理解到他的内心深处了,你真厉害,把他内心的情感都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文字了)
六、品读颁奖词,体会人民对钱学森的情感。
1.同学们,因为回国后钱学森为祖国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1991年,他被评为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这是评委会给予钱学森的颁奖词,这其实也是人物的语言,这也是全中国人民想要对钱学森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配乐朗读。
出示:在你心里,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七、总结课文,布置作业,丰满人物形象。
1.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品读人物语言的方法,那就是联系语言环境,有时还要领悟言外之意。当然,描写人物语言时我们还要注意联系当时情境、以及想到表达的人物感情。
2.下面,老师布置两个作业
①请大家再搜集一些钱学森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说过的话,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信通过这样一个作业,你一定会对钱学森有了新的了解,相信钱老留在大家的心中的,远远不止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爱国情和报国心。
②查找资料,了解被称为“XX之父”的人物介绍。
出示,教师引读: (1)钱学森在回忆中学时代的生活时说:“我对北京师大附中很有感情。6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
(2)1994年,上海交通大学筹建校史博物馆时,曾派人专程访问钱老,钱老说:“交大出的人才很多,我没有什么,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3)钱老在谈到人才的培养时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我看,这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很大问题。”
19钱学森
品读人物语言
富贵不淫 联系语言环境
爱国情 贫贱不移 体会人物感情
鄂教版六上13三峡游范文第2篇
片段一: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天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望洋兴叹”。
1、用“”标出这两小节的中心句。
2、用“﹏﹏”标出片段中的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 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
4、“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想法?
5、写出“望洋兴叹”的两个近义词: 、 。 用“望洋兴叹”造句:
片段二: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
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顾名思义:
2、文中标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告诉了我们 。
3、用“ ”标出文中加点的“这”所指的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片段三:
最后,斯帕拉捷 ,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神气。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1、按原文填空。
2、读读片段中标线的句子,填空。
“它们”是指
,它们像
,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