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第三节稿件选择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7
1

第三节稿件选择范文第1篇

【自主学习】

向心力的来源:

向心力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另外的力,它可以由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来提供.在解决圆周运动有关问题时,分析向心力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几类典型情况. 1)水平面的圆周运动 ①汽车转弯

汽车在水平的圆弧路面上的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如图6-1甲所示),是什么力作为向心力的呢?则汽车所受的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②火车转弯

火车转弯时,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呢?

使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来提供,如上右图所示.

F= 。

2)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①汽车过凸桥

汽车在拱桥最高点时的受力情况如上图所示,重力G和桥对它的支持力F1的合力就是汽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圆心)所以

F= 。

②水流星

水流星中的水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由重力和压力提供向心力,如下图所示,要使水在最高点不离开杯底,则N 0

第三节稿件选择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识记青霉、曲霉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1.真菌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图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多媒体画片(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图片) (2)投影胶片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培养皿、解剖刀、放大镜 2.学生准备:(1)每小组准备一些新鲜蘑菇或香菇 (2)白纸或玻璃板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 教师: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 学生:还有青霉、曲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打出多媒体画片(几种常见的食用或药用真菌) [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讨论、说出名称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 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呢? 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很好,课外资料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菌对人类大有益处,就多吃一些诸如常见的木耳、香菇、银耳等来增强体质。

[观察实验,突出重难点]

教师:下面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它们的形态与颜色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

(学生活动)

1.分组观察本组准备的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 2.自学青霉、曲霉结构图。

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推选最好的一组做总结发言。 学生:不同点 1.青霉的孢子体排列成扫帚状,而曲霉的孢子体排列成球状。 2.青霉是青绿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曲霉有黄色、橙红色、黑色(如馒头上的毛)。

相同点:

1.都是多细胞的生物。

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教师:这位同学语言准确,观点明确,说服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很强,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根据刚才你们的总结,完成下列图表。 投影打出

一、填表

二、根据下图判别它们的名称并回答:

(1)图A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图B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

(2)请注明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

(3)图A中①是_____________,成熟时呈_____________色。图B中④是_____________,一般呈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或_____________色。

教师:巡视同学们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评价,请两位同学在投影片上完成作业。

(师生活动) 教师:前面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学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雨后更容易采到。

教师:你们现在分组观察准备的蘑菇,观察它们的形态。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声讨论。 教师:你们看蘑菇的外形像什么? 学生:很像一把张开的伞。

教师:根据你们观察的结果及查阅的资料,大家来总结一下蘑菇的组成。

学生:整个蘑菇是由子实体和菌丝两部分组成的。 学生:子实体又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

学生:还有它的孢子生长在菌褶上,依靠菌丝来吸取营养。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资料准备得也很全面,你们填写下面图片:

投影打出

4.右面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 (1)填写各部分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2)子实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孢子生在_____________上。 (4)依靠_____________呼吸养料和水分。 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

参考答案:(1)①菌盖 ②菌褶 ③菌柄 ④菌丝 (2)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构成的 (3)孢子生在菌褶上 (4)依靠菌丝吸收养料和水分

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情况,总结交流各组填图情况,加以鼓励。 刚才,我们已观察到青霉、曲霉及蘑菇的形态结构,发现它们与细菌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们都属于真菌,那么真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是否和细菌一样是分裂生殖呢?

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看法,然后做出总结,比一比,谁总结得最好。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尝试回答。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综合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发现,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它们都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教师:你分析总结得很对,真菌确实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它们的繁殖是需要合适的环境的,这环境是指什么?

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次是阴湿的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很好,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比如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长毛。

学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教师: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上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

学生: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所以真菌应属异养。

学生:又由于它们是靠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所以应属于异养中的腐生类型。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了真菌的营养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亲自动手栽培一些蘑菇。

[突破难点,推向高潮] 教师:上节课布置你们回家分组制作孢子印,制作好了没有? 学生:制好了。

打出投影片上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 1.你选取的材料是什么?谈谈制作过程。 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风吹散?

3.你是如何根据蘑菇孢子印的特点,对蘑菇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更深理解的?

学生:

1.分组观察并讨论 2.讨论实验问题并做出回答 教师:

巡视各小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激励。 请一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我们选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材料。 制作过程:

1.用解剖刀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培养皿。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到白纸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学生:根据观察孢子印,我们了解到蘑菇的孢子位于菌褶内,它是呈球状的,有繁殖后代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做得非常成功,你们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这对你们今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灰指甲和足癣病?

学生:见过,我还得过脚气病呢?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甲癣也叫灰指甲,是指发生在指(趾)甲上的癣,是由红色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癣是皮肤感染中相当顽固的一种,但只要坚持治疗也是可以治好的。

足癣也叫脚湿气,是一种由足癣菌引起的传染病,许多人得过此病,足癣病人的鞋子、袜子和浴巾等都带有大量的足癣菌。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患了足癣后要及时治疗。

另外,脚气病与脚湿气是两回事,脚气病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两者不要混淆了。

教师:青霉、曲霉对人类的害处是有目共睹的,那它们是不是一无是处了?

学生:不是,比如我们能从青霉中提炼青霉素,用曲霉来制作酱油和酿酒。

教师:很好,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这对于培养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很有益处。引导学生总结真菌的生殖特点及营养方式,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总结得最好,挑选最好组代表总结。

学生: 1.真菌的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2.真菌的营养方式也是异养。 学生:

真菌的主要特征:

1.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2.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 4.靠孢子繁殖后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食物、药用真菌,观察并总结了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重点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对真菌的生殖做了一些实验,最后共同总结了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了同学们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巩固练习]

1.青霉区别于曲霉的结构是直立菌丝顶端的分枝结构排列成 A.球状

B.丝状

C.芽状

D.扫帚状 答案:D 2.工业上能用于制酱油、制酒的是

A.真菌

B.酵母菌

C.青霉

D.曲霉 答案:D 3.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A.水绵

B.细菌

C.青霉

D.海带 答案:B 4.孢子生在菌褶上的是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蘑菇 答案:D 5.下列生物中,不能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A.酵母菌

B.细菌

C.青霉

D.蘑菇答案:B 快速抢答

1.真菌的细胞内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有

2.孢子排列成球状的是哪一类真菌? 答案:曲霉

3.真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答案:孢子生殖

4.桔子发霉长得毛与馒头上长得毛是否为同一类霉菌?答案:不一样,前者是青霉,后者是曲霉。 [布置作业]

请课余时间设计细菌和真菌的比较表格。 板书设计

真菌

一、 真菌

第三节稿件选择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识记青霉、曲霉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1.真菌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图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多媒体画片(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图片) (2)投影胶片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培养皿、解剖刀、放大镜 2.学生准备:(1)每小组准备一些新鲜蘑菇或香菇 (2)白纸或玻璃板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 教师: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 学生:还有青霉、曲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打出多媒体画片(几种常见的食用或药用真菌) [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讨论、说出名称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 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呢? 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很好,课外资料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菌对人类大有益处,就多吃一些诸如常见的木耳、香菇、银耳等来增强体质。

[观察实验,突出重难点]

教师:下面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它们的形态与颜色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

(学生活动)

1.分组观察本组准备的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 2.自学青霉、曲霉结构图。

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推选最好的一组做总结发言。 学生:不同点 1.青霉的孢子体排列成扫帚状,而曲霉的孢子体排列成球状。 2.青霉是青绿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曲霉有黄色、橙红色、黑色(如馒头上的毛)。

相同点:

1.都是多细胞的生物。

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教师:这位同学语言准确,观点明确,说服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很强,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根据刚才你们的总结,完成下列图表。 投影打出

一、填表

二、根据下图判别它们的名称并回答:

(1)图A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图B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

(2)请注明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

(3)图A中①是_____________,成熟时呈_____________色。图B中④是_____________,一般呈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或_____________色。

教师:巡视同学们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评价,请两位同学在投影片上完成作业。

(师生活动) 教师:前面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学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雨后更容易采到。

教师:你们现在分组观察准备的蘑菇,观察它们的形态。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声讨论。 教师:你们看蘑菇的外形像什么? 学生:很像一把张开的伞。

教师:根据你们观察的结果及查阅的资料,大家来总结一下蘑菇的组成。

学生:整个蘑菇是由子实体和菌丝两部分组成的。 学生:子实体又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

学生:还有它的孢子生长在菌褶上,依靠菌丝来吸取营养。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资料准备得也很全面,你们填写下面图片:

投影打出

4.右面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 (1)填写各部分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2)子实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孢子生在_____________上。 (4)依靠_____________呼吸养料和水分。 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

参考答案:(1)①菌盖 ②菌褶 ③菌柄 ④菌丝 (2)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构成的 (3)孢子生在菌褶上 (4)依靠菌丝吸收养料和水分

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情况,总结交流各组填图情况,加以鼓励。 刚才,我们已观察到青霉、曲霉及蘑菇的形态结构,发现它们与细菌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们都属于真菌,那么真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是否和细菌一样是分裂生殖呢?

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看法,然后做出总结,比一比,谁总结得最好。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尝试回答。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综合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发现,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它们都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教师:你分析总结得很对,真菌确实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它们的繁殖是需要合适的环境的,这环境是指什么?

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次是阴湿的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很好,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比如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长毛。

学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教师: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上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

学生: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所以真菌应属异养。

学生:又由于它们是靠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所以应属于异养中的腐生类型。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了真菌的营养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亲自动手栽培一些蘑菇。

[突破难点,推向高潮] 教师:上节课布置你们回家分组制作孢子印,制作好了没有? 学生:制好了。

打出投影片上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 1.你选取的材料是什么?谈谈制作过程。 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风吹散?

3.你是如何根据蘑菇孢子印的特点,对蘑菇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更深理解的?

学生:

1.分组观察并讨论 2.讨论实验问题并做出回答 教师:

巡视各小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激励。 请一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我们选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材料。 制作过程:

1.用解剖刀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培养皿。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到白纸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学生:根据观察孢子印,我们了解到蘑菇的孢子位于菌褶内,它是呈球状的,有繁殖后代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做得非常成功,你们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这对你们今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灰指甲和足癣病?

学生:见过,我还得过脚气病呢?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甲癣也叫灰指甲,是指发生在指(趾)甲上的癣,是由红色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癣是皮肤感染中相当顽固的一种,但只要坚持治疗也是可以治好的。

足癣也叫脚湿气,是一种由足癣菌引起的传染病,许多人得过此病,足癣病人的鞋子、袜子和浴巾等都带有大量的足癣菌。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患了足癣后要及时治疗。

另外,脚气病与脚湿气是两回事,脚气病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两者不要混淆了。

教师:青霉、曲霉对人类的害处是有目共睹的,那它们是不是一无是处了?

学生:不是,比如我们能从青霉中提炼青霉素,用曲霉来制作酱油和酿酒。

教师:很好,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这对于培养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很有益处。引导学生总结真菌的生殖特点及营养方式,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总结得最好,挑选最好组代表总结。

学生: 1.真菌的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2.真菌的营养方式也是异养。 学生:

真菌的主要特征:

1.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2.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 4.靠孢子繁殖后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食物、药用真菌,观察并总结了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重点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对真菌的生殖做了一些实验,最后共同总结了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了同学们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巩固练习]

1.青霉区别于曲霉的结构是直立菌丝顶端的分枝结构排列成 A.球状

B.丝状

C.芽状

D.扫帚状 答案:D 2.工业上能用于制酱油、制酒的是

A.真菌

B.酵母菌

C.青霉

D.曲霉 答案:D 3.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A.水绵

B.细菌

C.青霉

D.海带 答案:B 4.孢子生在菌褶上的是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蘑菇 答案:D 5.下列生物中,不能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A.酵母菌

B.细菌

C.青霉

D.蘑菇答案:B 快速抢答

1.真菌的细胞内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有

2.孢子排列成球状的是哪一类真菌? 答案:曲霉

3.真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答案:孢子生殖

4.桔子发霉长得毛与馒头上长得毛是否为同一类霉菌?答案:不一样,前者是青霉,后者是曲霉。 [布置作业]

请课余时间设计细菌和真菌的比较表格。 板书设计

真菌

一、 真菌

第三节稿件选择范文第4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过程

导入:从动物方式方式和获得途径两种方法分类复习动物的行为 展示:蚂蚁、蜜蜂、猴子、鹿、企鹅、斑马生活的图片 教师: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学生回答:蚂蚁、它们进行群体生活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社会行为的概念: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教师: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是怎么进行社会行为呢? 展示:(1)白蚁图片,简述白蚁种类、分工协作生活;

(2)蜜蜂图片,简述白蚁种类、分工协作生活; 总结: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2、动物营群体生活的意义:靠集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生存、繁殖。

二、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展示:PPT图片,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师讲述:一只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一种叫声,这时其他猴会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而当它发现豹时发出另一种叫声,这时其他猴会立即爬上附上最纤细的树枝;当它发现雄鹰在天空盘旋时,又会发出第三种声音,这时如果其他猴仍攀在大树外侧的树枝上或站在草地上,就容易受到袭击,因此它们都会聚集到树干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入密密的灌木丛中。

问:

1、黑长尾猴靠什么交流危险信息?

2、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 总结:

1、 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1)声音---兽语、鸟鸣、猴叫;(2)动作---蜜蜂;(3)气味菜粉蝶。

2、 信息交流的意义:更好的生存、繁衍。如果没有信息交流群体成员间将无法取得联系,孤立的个 体取食和御敌会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也将受影响。

小结: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社会行为的特征: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的作用。 探究:探究蚂蚁的通讯 板书: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动物营群体生活的意义:靠集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生存、繁殖。

二、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第三节稿件选择范文第5篇

一. 教学内容:

第三节

摩擦力

二. 教学要点:

知道静摩擦力的含义并能分析简单的事例,知道静摩擦力是可变的且有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含义,能用F=μFN 进行计算滑动摩擦力。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三. 重点、难点解析: 1. 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 两物体相接触;② 接触面不光滑;③ 两物体间有弹力;④ 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说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外部因素决定。当人的水平推力增大到某一值Fm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我们把Fm(或者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

说明:① 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③ 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大些,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4)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如图1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m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又如图2所示,用力F拉水平地面上的A板,A板及板上的物体B保持相对静止做加速运动,对B而言,对地是运动的,但相对A是静止的。可假设A、B间无摩擦力,则A做加速运动时,B不可能随A一起运动,故A、B间有摩擦力。而B毕竟相对A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属受到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图1

图2 注意: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手握瓶子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此时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与运动方向是垂直的。 2.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 两物体接触;② 两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③ 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滑动;④ 两接触面不光滑。

(3)大小:两个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与正压力F成正比,即F=μFN。 若将木块放在其它物体上(如玻璃)做相同的实验,上式仍成立,只是比例系数μ不同。 说明:① μ叫做动摩擦因数,它只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μ没有单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② 公式F=μFN中的FN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称为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性质上属于弹力,它不是物体的重力,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等加以确定。

(4)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它们的接触面相切,并且跟它们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注意:① 不要把“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等同起来,在上例中,物体A的运动方向向右,但相对接触物B的运动方向向左。② 概念中的“相对”两字要准确理解,“相对”指的是研究对象相对与其接触的物体而言;③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跟运动方向相同。在上例中,A物体所受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B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3. 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注意: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 4. 用假设法判断摩擦力

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要看是否具备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但在通常情况下,其它条件是具备的,关键看物体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要判断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法有两种,一种是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看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另一种是假设摩擦力存在,看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第一种假设往往用来判断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静摩擦力和有其它外力存在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静摩擦力。第二种假设往往用来判断物体不受其它外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静摩擦力。

假设法只是判断摩擦力的一种方法,有时还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已知物体A做匀加速运动,说明物体A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物体A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5.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1)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是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依据。这里要特别注意“相对运动”的含义,它是指研究对象相对于被接触物体进行的运动,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具体操作程序是:① 选研究对象(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② 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③ 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速度方向。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是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依据。这里尤其要注意“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一般是采用化“静”为“动”的思路,利用“假设法”来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即假设研究对象与被接触物体之间光滑,若它们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则其相对滑动方向便是原先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若它们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别说明它们之间原先并无相对运动趋势。利用这种方法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操作程序是:① 选研究对象(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② 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③ 假设接触面光滑,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速度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④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6. 摩擦力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7. 运动的物体可受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可受滑动摩擦力

物体在粗糙地面上滑动时,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受滑动摩擦力,上述6中图所示的物A受摩擦力即为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 8.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在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明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遵从摩擦定律,即F=μFN。

式中μ叫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两个相关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N是接触面的正压力,它与物体的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FN的大小、方向与G的大小、方向均不一定相同。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关键是根据平衡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后面将学习)计算正压力FN的大小。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静摩擦力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静止、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利用平衡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后面将学习,现在可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其数值在0~Fmax之间(乙为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在要求不高时,可近似认为Fmax=F。 11. 测定动摩擦因数

(1)用弹簧秤拉着质量为m的滑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滑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秤对滑块的拉力F,即通过弹簧秤的示数可求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μ=F/FN=F/mg可求得动摩擦因数μ。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所示,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力F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时,A、B均静止,试分别分析A、B受到的摩擦力的情况。

图1 解析:(1)F作用于A物体,A相对B有向右的运动趋势,B相对A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故A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其大小也等于F。B受到A给它的向右的静摩擦力,其大小也等于F。由于A、B相对静止,B有向右的运动的趋势,因此B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μ,大小也等于F,如图2所示。

图2 (2)F作用于B物体上,B相对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故B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μ。而A物体若受到B物体给它的摩擦力,则不可能静止,故A、B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

图3 点评:在判断物体之间有无静摩擦力时,也可以先假设两物体之间有静摩擦力的作用,而实际情况与判断的结果不符,则无此静摩擦力。

[例2] 如图4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体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A. μ1=0,μ2=0

B. μ1=0,μ2≠0

C. μ1≠0,μ2=0

D. μ1≠0,μ2≠0

图4 解析:由于物体A和B在力F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C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故μ2≠0,由于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可知A不受水平外力的作用,即可知A、B间的摩擦力为0,A与B间既无相对运动,又无相对运动的趋势,故μ1等于零还是不等于零均可。

答案:B、D 点评:本题为全国高考题,旨在考查动摩擦因数与摩擦力的关系。互相接触的物体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互相接触的物体的表面性质决定的。动摩擦因数是否存在,看其外在表面是否有摩擦力。若有摩擦表现出来,则动摩擦因数一定不为零;若没有摩擦力表现出来,则动摩擦因数的存在就无法判断,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

[例3] 重为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0N,动摩擦因数是0.25,如果分别用70N和15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牛? 解析: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此题中要用水平力推动木箱,推力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120N,若用70N水平力推时,物体没有运动,此时静摩擦力大小可由二力平衡知大小为70N,当用150N的水平力推时,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为:Fμ=μFN,根据竖直方向二力平衡得FN=mg,所以Fμ=μmg=0.25400N=100N。

答案:70N;100N 点评: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不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大小是0~~Fmax(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取值,只有最大静摩擦力Fmax才与压力成正比。

[例4] 如图5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A、B间有质量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力水平压木块,使砖静止不动,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0

B. mg/2

C. mg

D. 2mg

E. F增大,

2、3间摩擦力不变

图5 解析:选砖块

2、3为整体。如图6所示。则2Ff1=2mg,Ff1=mg。

图6 选砖块2或3为对象,则有Ff1+Ff23=mg,即Ff23=0。若F增大,

2、3间摩擦力仍为零。 答案:A 点评:题中选择研究对象时,应对称隔离研究对象。如选砖块2和3整体为对象,由对称性知:1对2的摩擦力与4对3的摩擦力必相等。若采用不对称隔离,则分析会很复杂。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如图1所示,用外力F水平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

;如将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

2. 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D. 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3. 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推木料,当木料经过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是多少?

图2 4. 如图3所示,一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向左拉B,使B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这时弹簧的拉力为FT,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板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T B. 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T

C. 若木板以2v的速度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FT

D. 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板B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为FT

图3 5. 判断下列图4中各种情况下物体A是否受摩擦力作用。(A和B相对静止) A. 相对地面静止

B. 一起做匀速运动

C.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D. 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

图4 6. 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置于水平面上的木板上向左滑行,滑行时木板静止,木板质量M=3m,已知木板与木板间、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在木块滑行过程中水平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图5 7. 一个重G1=400N的小孩,坐在一块重G2=100N的木块上,用一根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拉住木块,使人和木块处于相对静止共同前进(图6)。已知人的拉力F=70N,则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0.14

B. 0.28

C. 0.70

D. 0.35

图6 8. 为了测量报纸和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人认为一定要有一厚叠报纸,否则压力太小没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压力和摩擦力。你认为只有一张报纸和弹簧测力计(当然还可以用一些其它的物品)能否测出μ?写出测量方法。

9. 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2;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3,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B. 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C. F3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D. F4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10. 全国著名发明家邹德俊发明了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如图7所示,将它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面上时,可挂上衣帽等物品。如果挂衣钩的吸盘压紧时,它的圆面直径为

4110m,吸盘圆面压在墙上的5的面积跟墙面完全接触,中间5未接触部分间无空气。已知吸盘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这种挂钩最多能挂多重的物体?(大气压强P=1.0105Pa)

1图7

【试题答案】

1. mg;mg 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 2. A、C 解析:静摩擦力的方向用物体相对哪个方向有运动趋势较难确定,可利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产生的效果进行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例如依靠静摩擦力而运动的物体,其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是相同的,人走路就是靠静摩擦力向前运动的。人受的静摩擦力方向与人前进(运动)方向相同,由此可知A正确,B、D都是错误的,而C是正确的。

3. 解析:由于木料是均匀的,故其重心在其中心即l/2处。当木料经过图中所示的位置时,1/3伸出桌外,故此时木料对桌面的压力为FN=mg。

根据F=μFN可知,此时木料对桌面的摩擦力为:F=μFN=μmg。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故可知所求桌面对木料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F=F=μmg。

根据木料相对桌面运动的方向向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可判断得:所求桌面对木料的摩擦力F的方向为水平向左。 4. D 解析:A、B发生相对滑动,则A、B间有滑动摩擦力。由于B对A弹力不变,故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与B的运动速度无关,C错。当拉力为2F时,由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条件知,弹簧的拉力FT不变。故D对。

对B研究,地面对B的弹力不变,与B的运动速度无关,但地面对板B的滑动摩擦力大于B对A的滑动摩擦力,故AB均错。

5. 解析:a、b两种情况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合力为零,用第二种假设法判断,假设物体A受静摩擦力,则物体A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因此假设是错误的。故在a、b两种情况下物体A均不受摩擦力。c种情况,可用第一种假设法判断,假设B的上表面光滑,则A不受摩擦力作用,此时A不可能做匀加速运动,故假设是错误的,因此,物体A受摩擦力。d种情况,由于A做匀速运动,说明A在水平方向上受合力为零。因为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F的作用,故A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也可用第一种假设法判断。 6. D 解析:当m向左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F=μmg,方向向右,同时m给M一个大小也为F方向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在整个过程中,M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水平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也为F=μmg,方向向右。 7. B 解析:由于小孩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整体所受的摩擦力和跟地面间的压力分别为

f140f=2F=140N,N=G1+G2=500N,所以μ=FN=500=0.28

8. 解析:可以,把报纸包在或粘在一个木块上,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G,然后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运动,此时的示数为F1,则摩擦力F=F1,FN=G,所以μ= F1/G。 9. D

第三节稿件选择范文第6篇

【学习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青霉的菌丝中,生长在营养物质表面的叫做 ,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做 ,它的作用能够 。

2. 青霉与酵母菌一样,细胞中都有成形的 ,外面有 ,它们属于 生物。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 3蘑菇的菌体由 构成的,地下部分的 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地上部分叫 ,由 和 组成。

4、青霉和蘑菇在形态上有根大差异,但它们都属于真菌,这是因为,它们细胞内都具有 、 、 、 ,它们区别于绿色植物之处在于其细胞内没有 ,不能进行 作用。

二、合作探究

P90页讨论

2、

3、4

三、习题训练

1、下列哪项不是霉菌的特征 ( ) A.单细胞丝状体 B.多细胞的丝状体

C.菌丝有分枝 D.孢子长在直立菌丝项端

2、下列哪一项不是酵母菌和青霉菌的共同特征 ( ) A.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B.细胞内含有色素,身体有颜色 C.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不含有叶绿素

3、用放大镜观察青霉,青绿色的部分是 ( ) A.叶子 B.菌丝 C.种子 D.孢子

4、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 ) A.大肠杆菌、银耳、猴头 B.酵母菌、灵芝、黄曲霉 C.青霉菌、口蘑、紫菜

D.香菇、根霉菌、乳酸菌

5、下列关于蘑菇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蘑菇属于生产者

B.蘑菇也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C.菌丝可以萌发成孢子

D.蘑菇在环境恶劣的时候会形成芽孢

6、下面可以生活在无氧条件下的生物是 ( ) A.霉菌 B.木耳

C.口蘑 D.酵母菌

7、阅读课文,蘑菇的孢子生长在_______下面的菌褶上 ( ) A.菌盖

B. 菌柄 C.菌丝

D.菌托

8、如果下列语句叙述正确,请在句后( )里写√;如果错误,请在句后( )里写。 ①所有的真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 ( ) ②真菌与腐生细菌一样,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 ) ③蘑菇与霉菌一样,也是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 ( ) ④采来的蘑菇不经过仔细鉴定,绝不能随便食用。 ( ) ⑤青霉由于含有叶绿素而呈绿色。 ( ) ⑥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因此属于细菌。 ( ) ⑦木耳和蘑菇长得不一样,所以不是真菌。 ( ) ⑧蘑菇是腐生生物,用菌丝吸收养料。 ( ) ⑨蘑菇都是可食用的美味食品。 ( ) ⑩最先发现细菌的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 )

9、图示酵母菌的一种生理过程。请回答:

(1)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细胞的知识,你能说出图示的是酵母菌的哪种生理过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章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财务自查报告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财务及报账员,为了严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

1
2025-09-19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s("wzfz");上一篇: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1
2025-09-19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第1篇前 言为加强公司正规化管理,强化对员工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制定本《内部规章制度》,各...

1
2025-09-19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第1篇2、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3、党组织班子成员责任分工情况; 4、党费收缴情况; 5、发展党员情况;6、党员示...

1
2025-09-19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在筹备期的前10天里,请保持清晰的头脑,将组织形态(预计是多少人的组合)、组织名称(就是贵公司宝号)、股东人数...

1
2025-09-19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第1篇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2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

1
2025-09-19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2 汽车司机应持有有效驾驶证、行车证;不得驾驶与证件不相符合的车辆。不得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3 车辆不得...

1
2025-09-19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XXX同志,男,现年XX岁,大学学历,XX职称,现任XXXX,主要负责XXXXX。该同志自2014年8月份进入该岗位工作以来,...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