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后感范文第1篇
一、《弟子规》的行孝篇之感。
“首孝悌”首入眼帘,让我念念不忘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从小给我的丰衣足食,感恩父母给我上学受教育的机会,感恩父母对我品德上的教诲。百善孝为先,理所当然我应该孝敬父母,怎么孝敬父母呢?《弟子规》中又告诉了我答案,譬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亲有疾药先尝等文句都是做子女应该做的。然而,现在很多子女片面的认为孝顺父母就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这在于我来看就是愚孝思想,孔子《家语》中就提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呀!时光不等人,父母亲渐渐老去,行孝是不能等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会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多尽孝,对身边的儿子,我认为这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了!同时,对于尊长、兄妹和同事之间,也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信守承诺,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称尊长勿呼名、长者立幼勿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等文句所说的去
1 践行,不断完善自己的情操,做一名受人尊敬、品格高尚的人。推及于人,读后,我不仅赞叹只有《弟子规》诸如此类的文化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践行孝道的典范,才是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德规。
二、《弟子规》的处世篇之感。
“次谨信”让我懂得对待自己的言语、思想行为要慎重,要诚实守信,不可以放逸不拘,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体。近期,我党一直搞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要求,遏止歪风邪气,严格做到“冠必正”。再仔细一想,不就是每天上下班办公电梯里的那句“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时刻警示着我吗!提醒我认真、慎重、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和职业道德。层层品读,我对《弟子规》中圣贤的道理仔细体会,深解意趣,铭心立志。
三、《弟子规》的仁爱篇之感。
“泛爱众”,让我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泛爱就是博爱,不论什么人、什么众生,只要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的万物皆有博爱之情。“爱”的表现是双方面的,但我发现当今社会的爱被扭曲了,爱成了单方面的事,成了没有行为互动的爱,由于人不会爱了,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如夫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人与人之间交流问题等,因为没有感恩了,爱都变的自私自利了。怎样才能让世界充满爱呢?我常常琢磨,读了《弟子规》,我找到了答案: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等等。要有慈悲之心,即使
2 是对待比自己地位低廉的佣人,也品行端正,仁慈宽厚;即使对待愚昧顽固的人,也不以权势压服,要以理服人。《弟子规》让我学会感恩,感恩国家殷勤护佑给予我家和;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给予我生命;感恩老师辛勤教导给予我慧命;农夫辛勤劳作给予我温饱;感恩同仁关心帮助给予我温暖。“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每次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就难以平静下来,爱就是奉献和给予!人人都要学会奉献爱、践行爱,只是简单的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也会使爱覆盖整个天空,使大地承载的爱撒满每一个角落。
我们国家中央领导人习总书记,在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当听到这一席话时,让我非常感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如此之高度的讲话,真是太有智慧了!时代进步了,人类的智商提高了,但情商怎么却降低了呢?我们的领导人已经告诉我们了答案。因为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层,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都丢弃掉了,人与人之间缺失爱了,没有感恩了,心量小了,格局自然就小;所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势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净化人心,提升道德,孝亲尊师!
读弟子规后感范文第2篇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候,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读弟子规后感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学习重点:会背《弟子规》总叙。 学习难点: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弟子规总叙》。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同座之间互读,分组读。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家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全班齐读“总叙”。
四、《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你从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男女分组读。
五、介绍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六、中华励志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范仲淹正是凭着“断齑画粥”这股苦读的劲头,最后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你看我们古代伟大的范仲淹多厉害呀,你们想不想也变得这么厉害呢?让我们认真学习《弟子规》成为一个棒棒的小学生吧!
全班分组、齐背总叙。
七、全课总结。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更是无条件的。
推而广之:对长辈,比如老师,爷爷奶奶等等也要有相同的恭敬之心,也要做到以上的要求。
八、板书设计。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