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春节有什么意义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7
1

春节有什么意义范文第1篇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意义

[摘要]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许多宝贵的法律文化资源。中国在当前学习西方法律的浪潮中,有必要借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西方法律制度在中国的传播和有效实施培育适合的土壤,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

[关键词] 法律文化 法治 本土资源

法律文化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人类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法律所持有的思想观念、感情模式及行为模式的总和。一个社会法律文化的形成,需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本土法律文化,同时借鉴和吸收外来法律文化,并对二者进行适当的本土化整合,进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符合本土国情的法律文化。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法律文化,这些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虽然其中的许多法律思想为今天的人们所摒弃,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甚至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而又是必需的法律文化,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点

(一)工具主义色彩浓重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一直把法律看成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法即刑”的思想是促成这种法律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古代的老百姓不愿意打官司,因为他们对官府有一种恐惧的心态,从而就不愿意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时的社会从整体来看,“无讼”成了一种最佳的社会形态,“无讼即德”也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的法律观念。由此导致了中国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极为淡薄。

(二)“德主刑辅”的法律文化导向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儒家思想中的一些基本精神在法律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西周时期周公制礼,倡导“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为后世的德治开创了典范。自汉武帝时期之后,儒家思想大一统,董仲舒倡导“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中国社会从此处于“礼”的统治之下。统治者用“礼”“德”来统治万民,“出礼则入刑” 。这种法律思想强调以道德教化为主,法律强制为辅,主张“德治”“礼治”,而忽视了法律的作用。正是在这种法律文化的主导下,中国社会长期处于一种专制的状态。

(三)“重义轻利”的法价值观

中国古代法家主张“重利轻义”,而儒家却主张“重义轻利”。由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重

义轻利”的法律文化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商业长期受到统治者的排斥,人们唾弃商人的“逐利”行为反对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选择“义”。于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逐渐形成了“重义轻利”的法价值观。

(四)“诸法合体”的法律形式

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布成文法开始,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便以“诸法合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刑为主,刑民不分。这与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商业不发达密切相关。统治者过分运用刑罚的手段干预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产生“法即刑”的认识,而这种思想观念又最终阻碍了中国民众法律意识的形成。

(五)礼法结合,伦理法色彩浓厚

中国传统社会是个礼治社会,从汉代开始,礼与法开始并用,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此时中国的法律便与儒家思想的“礼”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了伦理法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排拒性和相通性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排拒性

1、法律至上原则与权力至上传统的冲突 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人治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国家权力集中在统治者手中,皇权至高无上。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所针对的只是当时的统治者,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从来没有对君主制的合理性产生过任何怀疑。权力至上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人。现代社会强调法治,法律的普遍性和平等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尊崇。但中国当前社会中权力至上的传统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完全消除,在一些地区和一些领域甚至表现得十分明显。 权力至上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使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举步为艰。

2、 法律平等原则、普遍性原则与“礼治”等级观念及特殊性精神的冲突

中国传统社会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社会,家国一体,实行的是氏族家长式的政治统治。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随处可见。在封建社会,这种不平等体现在一些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中,儒家的“三纲无常” ,“刑不上大夫”,传统社会法律中的“官当” “八议” 制度无疑都是这种不平等的直接反映。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在适用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贵族、官僚与普通老百姓实施了同样的行为,产生的可能是不同的法律后果。当今的法治社会,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适用的普遍性,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公民无不受到法律的约束。然而,在中国现实社会中,法律面前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人大、政府官员在法律面前受到的待遇就比普通公民要好得多。 法治社会要求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因此我们应当正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不平等观念与现代法治精神的相悖之处,努力摆脱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当前法治建设的不良影响。

3、 保障人权与自由的法治原则与法的工具性价值取向的冲突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传统法律具有工具性价值取向,人们一直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法律的价值就在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而在现代社会中,法的价值不再仅仅局限于其工具性价值,而更加侧重于对人权与自由的保障。现代人认为,与国家公权力相比,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国家公权力倘若使用不当则会侵害到公民的个人权利与自由。为了防止国家权利侵害公民权利自由,有必要对国家权力予以一定的限制。因此,现代西方法治国家一般都实行宪政,用宪法和法律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中国目前离真正的法治社

会还有一段距离,当前我国的许多法律对人权的保护明显不够, 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的工具性价值取向的不良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尽管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中不乏深厚的人文底蕴、人道精神以及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高度推崇,但这些思想、精神和观念在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中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相反,否定人的平等、尊严和权利的制度、规则和习俗长期占有统治地位。 这些思想观念成为今天中国人权发展的严重阻碍。因此,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有必要努力摆脱这种法的工具性价值观念,树立人权意识。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相通性

虽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许多因素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具有现代价值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与现代法治理念具有某种相通之处。了解这些相通之处,可以更加有效地为中国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帮助。

1、崇尚道德

中国传统社会的信念是道德,传统社会一直十分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以忠孝节义为基础的“孔孟之道”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德体系,这个体系统治了中国数千年。在中国人的眼中,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对道德的追求有时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了中国人修身克己的一种价值理想。在古人眼中,道德乃做人之根本,而只有当法律与道德精神相一致的情况下,法律才有价值。中国传统社会道德观念是一种内省式的约束机制,注重的是个人道德的自律。而当今社会更加需要注意法与道德的关系,在立法、执法、司法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明显违背人们的基本道德规范,否则,民众会在内心之中形成对法律的抵制,那样就不可能取得法治的效果,同时也不符合法治的要求。

2、“德主刑辅”所推崇的德治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倡导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强调德治、礼治、仁治。周公在总结夏商无德而亡的教训时告诫周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要周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孔子又进一步提出了“德治”学说和治国方略,明确强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古人如此强调德治、德政,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德主刑辅”的政治统治模式。今天中国的领导人倡导“以德治国” ,与古代的德治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可以利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德治思想来指导今天的法治建设。

3、 以秩序与和谐为取向的价值理想 和谐是儒家法哲学的最高理想,因而也就成为以儒家思想为出发点的中国法律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理想。儒家思想中的和谐与“天人合一”相一致,在社会政治领域主张“中庸”,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社会追求“无讼”的境界,人际和谐、社会安定是当时的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当今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于是我们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法律价值的相通之处,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古人的和谐思想,服务于当今的法治建设。

4、义利观与诚信原则

在义利观方面,中国传统道德虽然强调“重义轻利”,但并没有把义和利完全对立起来,只是在二者的关系上偏重于义。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市场经济秩序具有积极意义。

诚信,是中国古代一向倡导的一个基本道德原则。“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孟子曰:“思诚者,人之道也。”古人所倡导的诚信精神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传统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然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则成为人们所热切关注的问题。目前,中国学界对中国法治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两种观点:一

种观点被称为“激进主义”,主张中国应当加强立法进程,尽可能地移植西方法律制度,在中国构建西方式的法律体系;另一种观点被称为“保守主义” ,主张要充分发掘中国传统社会的本土资源,对西方法律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之适应中国社会的土壤。笔者显然赞同后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国在学习西方法律的过程中应当借鉴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从中发掘出对当前法治建设有价值的东西。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深刻发掘传统法文化的现代价值。笔者认为,传统社会的以下几种法律观念尤其值得今天的中国人学习和借鉴:

(一)守法的精神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虽然在“君主制是人治”的意义上,儒家思想是人治的,但是在强调官员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当依规则(包括基本道德规范、礼、法)而治的意义上,儒家思想是倾向于“形式法治” 的。这一思想虽然含有消极的因素,但其所倡导的“依规则而治”的精神却是值得今人借鉴的。随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人的守法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现实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中国存在着大量的不守法的问题,比如立法违宪问题 ,司法解释违法的问题 ,下位法违反上位法问题 ,公检法机关自身程序违法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不守法现象,而在民众中也有许多不守法的现象,但相对于国家层面的违法来说,这些还不是当务之急。守法是一个法治社会的最低要求,不遵守法律的话那么立法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中国目前应当首先改变上述国家层面的违法现象,进而要求普通民众都来遵守法律。只有国家作好守法的表率,公民乃至全社会才有可能形成守法的氛围。

(二)诚信的精神

现代社会实行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活动要求市场交易主体必须讲诚信。倘若无诚信,市场交易就不安全,就会减少交易数量,影响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诚信是法治社会的必需品,没有诚信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而纵观中国社会现实,诚信精神实为欠缺。生活中我们所见所闻的许多现象都与不讲诚信有关。比如经常为媒体所披露的造假现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证。假文凭、假发票、假币、甚至假药、参假食品等等,只要现实中存在的东西中国人几乎都可以造假。难怪国外一些商店公开打出“没有中国货”的招牌。当前中国人严重缺乏古代社会所倡导的诚信精神,对此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诚信精神,建设诚信国家,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

(三)和谐的精神

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思想反映在法律制度方面就是要求立法、执法、司法符合人性:首先,立法不能与传统道德相违背,同时要在制度设计上更加注重法律解决纠纷的机能;其次,行政执法更要讲求人性,不能过于机械化,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定的变通;再次,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要把解决纠纷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之一,司法过程力求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而不能因为严格机械地司法而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目前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谐精神中借鉴有益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的闪光点仍然可以古为今用,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服务。

结语:法治建设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工程,尤其在像中国这样的严重缺乏现代法治传统的国家更是如此。今天的中国正在着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在学习西方现代法律制度时,

春节有什么意义范文第2篇

1、什么是成功

当人到中年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配偶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比较喜欢的工作,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不必老要看人眼色行事,做想做的那个自己,这就是成功。

2、什么是快乐

因癌辞世的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在生前日记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换什么豪车,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自行车也快乐?

3、你的价值在哪

假如你病倒了或者猝死了,你服务的单位会第一时间找到人替代你,一切如常运作,你没想象得那么重要;而你的父母、家人、爱人孩子的天会塌下来,你对于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再别秉持什么自己有病不去看;适度工作,多陪家人,爱惜自己,过正常的日子。

4、什么是幸福

春节有什么意义范文第3篇

清晨,我在外散步。无意中发现一株花被一块儿,巨大的石头覆盖了一个小小的生命,但它却挣扎着,企图推翻一个比自己重几千倍的石头。过了几分钟,石头没有一丝动静。但是它还在继续努力。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过了几天,我再来看它。奇迹!奇迹!真是一个奇迹!我感叹道。因为那株花用自己娇小的身躯顶开了那块儿石头。

一次,我在泰山上望远处看,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有一棵长在悬崖上的树。它的生命是多么坚强啊!不怕风吹雨打,越过春吓秋冬。在没有泥土的石缝中,在没有人灌溉的情况下,竟然能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春节有什么意义范文第4篇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究竟孩子每天睡多少时间为合适呢?

一般来说,睡眠的时间有一个年龄特征,即年龄由小到大需要睡眠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儿童时期,大脑发育还不成熟,容易疲劳,就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进行休整。因此,新生儿一天要睡16个小时,出生后3个月要睡14个小时,6个月至1岁要睡13个小时,2~3岁要睡12个小时,也就是说,婴幼儿一天的一半时间都处在睡眠之中。在幼儿园,孩子们必须保证的睡眠时间大约在10~12个小时之内。

从生理需要来看,在不同年龄阶段,一昼夜的平均睡眠时间为:3~4岁的孩子需睡眠12个小时;4~5岁的孩子需睡眠11个小时;5~6岁的孩子需睡眠10个小时。在小学低年级,每天需要10个小时左右;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仍需要每天8个小时以上。正是由于如此,我国有关学生健康和卫生的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小学生10个小时,中学生9个小时。

孩子的睡眠好不好,家长只要观察一下孩子早上醒来的第一感觉就知道了,如果他醒来感觉很好,说明他睡好了;如果他在早上很难被叫醒,或吃早餐时打哈欠,说明他的睡眠时间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 好习惯决定好睡眠

好的睡眠不仅取决于时间,睡眠质量也很重要。若想让孩子晚上睡个好觉,家长就一定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为孩子营造一个能促进睡眠的卧室环境。卧室不可有强烈的刺激效果,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被褥要轻软。电视机、明亮的灯以及玩具等都应该移出卧室。

◆引领孩子制订一个作息计划表,按时睡觉,定时起床。养成固定睡眠的习惯,让孩子在习惯中学会自我管理,渐渐形成独立的生活意识和行为。

◆注意睡觉的姿势,以右侧卧位或平卧位为宜,手臂不要压在胸脯上。不要蒙头大睡,因为蒙头睡觉供氧不足,二氧化碳吸入过多,易造成头痛、精神不振等。

◆孩子睡眠之前,用温热水洗脚。这能使身体上(脑)下(足)保持协调,从而清心安神,使睡眠安宁。

◆晚餐不要吃得太多或太少,饭后不宜马上睡觉,以避免入睡时胃部过满或过空,都会影响睡眠。要让孩子减少咖啡或含咖啡因饮料的摄入,避免太亢奋而难以入眠。

◆枕头要长一些。枕头不宜过高,过高的枕头会使颈项部的肌肉紧张,通往大脑的血液循环不通畅,第二天会昏昏沉沉,头胀头痛。枕头一般以10~15厘米左右的高度为宜,也可试用药枕。

◆睡后熄灯。长时间处于人工光源照射下,人的视网膜生理调节会受到干扰,眼球和睫状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之,影响视力和钙的吸收。

◆午睡是维持身体健康所需要的一种“充电”。尤其在夏季,适当午睡既补充了睡眠不足,又避开了容易中暑的时刻。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浅睡30分钟左右即够了。

春节有什么意义范文第5篇

清晨,我在外散步。无意中发现一株花被一块儿,巨大的石头覆盖了一个小小的生命,但它却挣扎着,企图推翻一个比自己重几千倍的石头。过了几分钟,石头没有一丝动静。但是它还在继续努力。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过了几天,我再来看它。奇迹!奇迹!真是一个奇迹!我感叹道。因为那株花用自己娇小的身躯顶开了那块儿石头。

一次,我在泰山上望远处看,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有一棵长在悬崖上的树。它的生命是多么坚强啊!不怕风吹雨打,越过春吓秋冬。在没有泥土的石缝中,在没有人灌溉的情况下,竟然能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春节有什么意义范文第6篇

所谓协调性,就是通过行为规范的要求,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即协调护理人员与患者、协调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协调护理人员、医疗卫生事业与整个社会关系,使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围绕一个轴心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实现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目标。

所谓进取性,是指道德规范的要求,总是高于一般人的思想和行为要求。社会主义护理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护理人员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在自己的护理实践中,一言一行都力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为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而献身。 二.护理道德的特殊性

深入社会,涉及面广,卫生服务使医护人员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人民群众。 每一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服务对象,老弱病残、妇女儿童都是自己护理关照的重点,健康教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家庭病床、紧急救助等多方面的工作,均与护士直接相关。护理极强的社会性使之具有重要的社会道德价值,同时也要求护士具备与深入社会、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一工作特点相适应的良好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风貌。

关系多样,相对稳定,成员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由于成员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其健康需求多种多样。开展护理要争取当地各个部门的支持与合作,直至取得每个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护士还是联系病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纽带和桥梁。上述情况决定了护理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加之,这种多样性的人际关系又是长期、稳定的,不是一次应酬、一度调节所能奏效的,而是需要长期、反复的调节和处理。面对此类多种多样又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视病人为亲人,热心服务,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在长期的护理中,护士可能对服务的家庭知根知底,稍不留意,就可能表露出对病人的看法,泄露病人个人的隐私,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影响社区护理的开展。

一专多能,综合服务 社区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资料显示,全世界所有病人中只有6%能住院治疗,其余94%的病人均属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如慢性病无需住院者、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者、化疗给药者、作动态观察的心脑血管病病人等,都需要接受社区护理服务,不具备全科护士的素质就难以胜任上述工作。社区护理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综合性服务。既能对重点人员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又能在伤病现场进行初步急救;既能指导病人进行恢复期康复锻炼,又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既能开展社区卫生防疫,又能熟悉药品、器材的购买和使用。这就使社区护士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为社区卫生服务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又必须时刻思考自己是否具备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资格与能力。

简洁高效,规范具体 整个社区护理要求因地制宜,简洁高效,但每项护理工作都有着严格、具体的操作规范。面对现实矛盾就必须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遵守规范,而且要活用规范。否则就难以将科学精神和简洁高效统一起来,失去了社区护理应有的特色和意义。例如,在社区护理实践中,消毒灭菌的要求是不可变通的,但所用器具却是可以变通的;输液质量是不可变通的,但输液条件却是可以创造的。

强调慎独,自觉选择 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监督作用弱,而且社区护理人员经常处于独挡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评价,都靠自己去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选择高尚的道德追求;如何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丝不苟,做到“慎独”;如何面对千差万别的服务对象,做到一视同仁;如何在繁琐、具体、紧张的工作中保持冷静和耐心,这都有赖于自觉的道德选择、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很强的道德实践能力。

三、护理道德监督的意义

相关文章
关于2014年春节及寒假期间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关于2014年春节及寒假期间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关于2014年春节及寒假期间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精选13篇)关于2014年春节及寒假期间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第1篇关于2014年春节及寒假期间学生安...

1
2025-09-18
过春节的感受学生作文

过春节的感受学生作文

过春节的感受学生作文(精选6篇)过春节的感受学生作文 第1篇过春节的感受朱顶中心小学 六年级杜连佳大年三十晚上,我刚吃过年夜饭便跑出...

1
2025-09-18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范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范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范文第1篇州的春节我的家乡在福州,这是一个好地方。按照福州的老习俗,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就拉开了序幕。二十四这一...

1
2025-09-18
二年级春节作文50字盼春节

二年级春节作文50字盼春节

二年级春节作文50字盼春节(精选12篇)二年级春节作文50字盼春节 第1篇文秘助手()之二年级春节作文50字:盼春节时间如同流水一样匆匆而过...

1
2025-09-18
二年级春节记事日记200字:玩赛车

二年级春节记事日记200字:玩赛车

二年级春节记事日记200字:玩赛车(精选4篇)二年级春节记事日记200字:玩赛车 第1篇我这个寒假过得很开心,一共有4、5个星期吧。我第一个...

1
2025-09-18
二年级春节日记150字

二年级春节日记150字

二年级春节日记150字(精选14篇)二年级春节日记150字 第1篇大年三十那一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马上就要迎接新的一年了,我非常高兴,我和...

1
2025-09-18
欢乐的春节作文350字范文

欢乐的春节作文350字范文

欢乐的春节作文350字范文第1篇记得我七岁那年,我该上小学了,妈妈带我来到了东街小学。背上自己的书包,和妈妈走在经常走过的路上,感到了...

1
2025-09-18
猴年春节祝福语大全范文

猴年春节祝福语大全范文

猴年春节祝福语大全范文第1篇2. 新年到,愿你家兴业兴财源兴,人旺体旺精神旺;嘴巴整日乐歪歪,脑袋逍遥美晃晃;日子一日一日强,幸福一年...

1
2025-09-18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