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7
1

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范文第1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目: 参观朱德故居有感

2011年4月23日上午八点半,我们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10级数十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朱德故居。伴随着四月的阳光,我们的热情也随之涨高。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中国,我们对先辈的怀缅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尤其在这片革命枪声最先响起的土地上生活着的青年,对先辈们有着更加强烈的崇敬之情。

朱德南昌故居位于南昌市民德路东段花园角街2号,一下车,我们就开始在目之所及之处寻找今天的目的地。在大家的疑惑中,老师带我们沿着小街巷来到了别有一番“大隐隐于市”的朱德故居。

这是一所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坐西朝东,雕花飞檐,内有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内里陈列着朱德所用过扁担、生活和办公用品。我们了解到这里原系民房,约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在1961年,这里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五大旧址之一,所以又被称为“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

在这座简单的小院里,1926年12月,朱德接受党的指示来到南昌,包租了这座建筑,利用国共合作的良好形势,在南昌创办了军官教育团,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参议兼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和南昌警备司令、公安局局长等职。这里也是他在南昌起义前后的主要住所。1927年7月下旬,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周恩来肩负起组织和领导起义的重任,从武汉来到南昌,当时他就住在这所住宅的厅堂里。此前不久,时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也曾在此居住,其讨蒋檄文《请看今日蒋介石》就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旧居的一楼北侧是朱德的卧室,南、北前房及正房是警卫员的住房。

斗转星移中,距离先辈们轰轰烈烈创建革命事业的日子已经七十多个年头过去了,站在天井中,仰望着院落圈下的四角天空,心下油然涌起一番悸动:曾几何时,我崇敬着的人们也曾站在这里。彼时,国人们在动荡中饱受饥寒颠沛的折磨,正是有了这么一群以天下为己任的先辈们,在风起云涌的时局中,举起了革命的大旗,为人民夺取翻身做主人的权利呕心沥血,又有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他们是在这开方之地为了革命事业而徘徊踌躇?然而正是这是这样,此时此地,风华正茂的我们才有了激扬文字的一番意气风发。

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范文第2篇

7 月31 日,我们社科部红色经典考察团一行先后在湖南考 察瞻仰了刘少奇故居和毛泽东故居,不知为什么,我感觉给我留 下更深印象的是刘少奇故居。据导游介绍,刘少奇故居,在县城 东南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屋场。东距省会长沙50 公里,南 距韶山市毛泽东故居37 公里,西距县城30 公里,均有公路相通。 “文革”初期,炭子冲屋场横遭破坏,文物散失。1966 年10 月 31 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封闭,绝大部分文物随之失散。1980 年为刘少奇冤案彻底平反昭雪后,中共湖南省委与宁乡县委立即 修缮故居并收集失散文物, 同年3 月5 日,故居对外开放。

通过参观可以看出,刘少奇同志年少时家境殷实,本来是可 以在一个小山村里安度一生的。但他没有这么做,更难能可贵的 是,他不是象多数赤贫者走投无路了选择革命一样,而是有发自 内心的救国救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为劳苦大众革自己所在阶级的 命。中国革命成功了,但少奇同志却没有最终成功,一定意义上, 刘少奇是一个悲剧的代名词。党史研究专家李锐写过一篇纪念少 2 奇同志的文章,里面一首诗深深触痛了我:“少小离家北取经, 沉沉井下掘光明,旧貌已换新颜后,岂料元勋目不瞑”。

少奇同志的悲剧,与我们国家有长达2000 余年的封建传统 有关,也与建国后包括少奇同志在内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 理念有关,如搞个人崇拜,党的领导集体中事实上一把手说了算 等等,并且少奇同志在其中起到了不是无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 在少奇同志被打倒以前,因毛泽东的个人专断被打倒的人已经不 少了,可惜的是,这时党内的民主生活已经远远不正常了。想到 了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说的一段话,“起初他 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 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所幸的 是,历经忧患、负重前行的中华民族,知错必改、光明磊落的中 国共产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与失误之后,终于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自己的治国方略。在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预知和未知的困难和挑 战,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因为我们坚持的是真理。

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范文第3篇

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我们党校实践小组决定五一假期到位于阜成门内的鲁迅故居兼博物馆参观,来追寻先生的痕迹,以陶冶情操,令五一假期更有意义。一行人下了公交车,信步前走,拐弯处不远,正对着一个古式风格的大门,这便是鲁迅先生故居。虽然离喧嚣的马路不足200米,但这里的清幽冷寂却与外面的热闹相隔天壤,入门正对着的是鲁迅先生的石塑雕像,安放在片绿茵草坪之上,左右的花树繁华满枝,春风吹过,飘散的花瓣撒满一地,满院清香。进入陈列厅一层,整个大厅清幽素雅,正中放置着放大的石制手稿,边缘翘起,像是刚从书桌上落下来着地的瞬间的书集。四面淡青色石壁上或凸或凹刻嵌着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名和篇名,夹以木制的刻板,显得幽雅而又庄重。右手上楼梯是二层展厅,正对墙面上是一幅素描荒原图,四周墙面柜台上陈列的先生的图像图片图片、手迹、书稿、微缩模型和先生的语录展示了鲁迅先生一生的行踪和创作轨迹。

出了展厅,便到了先生的西三条故居,又称“老虎尾巴”,不算大的四合院正中种着鲁迅先生手植的白丁香,正值盛放,香气袭人。后院有两颗枣树和一丛黄刺梅。隔着玻璃,看到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但却在这极简单的屋里,鲁迅先生用匕首一样的笔杆子创作了《华盖集》等二百多篇伟大作品。

观其居,思其人,鲁迅先生生逢国势剧变时期,饱尝世态炎凉,目睹国家丧权辱国之状,身经离乱,路途多变,面对明枪和暗箭不屈不挠,英勇反击,在坚守中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在敌人所加的伤痛围困中辗转,在无路可走之时坚持战斗,用血踏出一条路来,这是怎样的勇气。弃医从文,先生是深刻之人,无往而不深刻,对人对事对景,都能直透内心,挖出深意,于事态、文学、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的解析无不鞭辟入里。先生以医学、文艺来疗治人们从肉体到精神的病苦,向自我剖析,不放过世间任何的丑陋和黑暗,对国家、民族始终保有忧切之心。我想起了先生的诗《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想,处在五四时期的青年鲁迅是幸福的吧,在风雨如磐的时代,先生能够不囿于书屋,投入到社会汹涌的洪流,著书论作,为民族的命运呐喊,唤醒整个民族,用匕首般的笔刺向敌人的喉咙,置个人于度外。如先生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现在的多元化生活让人们有很大的空间去思索和斟酌,也许这世界的纷繁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我们还是要在许多种价值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为之付出心血,坚守自己的心灵园地,并时时加以修剪,除去芜杂。让自己心灵的花园繁花似锦,飘香悠远。

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范文第4篇

2014年9月26号,我带领我们班,光科1404,怀着沉重的心情,游览了圆明园遗址,走过那些废墟,看着往来拍照的人群们,我只想说,拍照有什么用,可以把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建筑群之一恢复吗?

在刚进圆明园时,我有一种错觉,就是进入的不是圆明园,而是一个公园,纯粹的自然公园,因为园中什么也没有,没有想象中宏伟的建筑群,,有的,只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树木,还有那一池塘的荷花。

游园过程中,想了许多许多,当年,两个强盗将圆明园中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拿不走的,也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留下的只有废墟,看到那些废墟,我好像看到了150多年前的大火,浓烟,在我眼前弥漫,爱国的热情,在我的心中激荡,我的看来这是圆明园之殇,更是国之殇!

雨果这样描述那场中国的灾难:“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每每读到这句话,我总是在想亡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只有努力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才是正道’

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范文第5篇

该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庄严、肃穆。若不是这次的班级活动或许我不会来到这里,但是走进这里,就真的被这里的气氛所感染,回想到曾经初中、高中时期一直只是在课本上看到的史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副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全国是怎样被日本统治者所占领的,介绍了我爱国将士是怎样保家卫国为国家领土以及国家尊严同敌浴血奋战。不惜为牺牲自己的生命抛头颅撒热血同敌战斗,这里涌现出很多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歌颂的英烈。有张自忠将军,亲率部同日军数战多日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还有杨靖宇将军,在东北进行抗日斗争,日军用重金悬赏他的头颅,但杨将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东北能够早日将日本赶出中国与日军进行艰苦努力的一次次的激战,打得日军闻风丧胆,最后杨将军因寡不敌众而应用就义,当日军解剖他的胃中吃惊的发现在他的胃中竟然只有草根和棉絮,日军军官都为中国有这样的民族英雄深感敬佩。

馆内陈列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9.18抗日战争开始,7.7事变日军全面侵华,1932年2月5日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人们终于晓得了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道理,是的,为了抗日救国、为了保住尊严,胸中澎湃着激情的中华儿女们将抗日定位了神圣天职,从民族危机的那一刻起,人们终于明白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强,才能打倒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当再次蓦然回首杨靖宇的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的故事,当眼前再次浮现赵一曼英勇就义的场面,正是由这些大无畏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即使我们匍匐在重机枪的枪林弹雨之下,中华人民也不会屈服,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不正是印证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吗?

铭记国难,发愤图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面镜子,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而且中国抗战用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为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正是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在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经过了一段曲折之后,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国工作的着重点,把改革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通过改革,中国加速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国更加坚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抓住当前国内外的大好时机,采取既大胆进取又慎重稳步的部署,中国的改革必将成功。中华民族也势必崛起。

铭记惨痛,提高警惕。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恩怨之事无所不在,如无宽恕之心,就会化为冤冤相报。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国界集团式的意识形态对抗不可能再在21世纪重演,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所追求的经济垄断和单极政治因二战的胜利和冷战的消解,被证明它不可能成为国际政经关系的主流形态。然而,6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近百年来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除了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落后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分裂,偌大中国一盘散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屠杀,以血的事实教育了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一定要用血的事实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一定要用血的事实来凝聚我们的团结力量吗?日本帝国主义却是可恨,甚至可憎,但那只是外因。试想我们的内因是否更加可恨?

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仔细反思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不做盲目的爱国主义者、不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从自身做起,以史为鉴,自强不息,真正的、每时每刻的把“拼搏、奉献、团结、自强”这八个字记在心头上,溶入生活中。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复习历史,是为了不忘记那段历史。因为无论何时,忘记历史,将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历史还将重演。

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范文第6篇

进了世博园后,我首先参观的是城市生命馆。一走进去,就看到许多火车模型,还有模仿城市管道的。还看到了一场短暂的电影,讲述的是各个城市的人们的生活。城市,是人类生活的灵魂。它承载了许多生命。

接着,我参观了文莱馆。虽然它是个小国家,场馆也很小,也没有什么较高科技的东西,但它展示了当地人的风土人情。

然后,就是马来西亚馆,经过了40分钟的排队等侯,才得以进去。马来西亚另具特色,让我了解到他们的许多风格。当场还有人在作画,真让人赞叹不已。

荷兰馆,是个露天的场馆,其中也有许多展品展出。我惟独喜欢那个双眼会动的泰迪熊。参观后,不禁感慨荷兰人的想象力。

最后一站是非洲联合馆,它是由许多小国家组成的。透过这一个个袖珍的展馆,我看到了每个国家的文明与艺术。

相关文章
2月计划范文

2月计划范文

2月计划范文第1篇一、经营情况本月计划销售收入172.77万元,实际销售收入151.03万元,完成比例87.42%.其中散客收入136.22万元,团队收入6.6...

1
2025-09-19
8月诗歌范文

8月诗歌范文

8月诗歌范文第1篇向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吴孟超、庄仕华同志学习敬爱的党组织:近期我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到国家正在...

1
2025-09-19
3级证明范文

3级证明范文

s("wzfz");上一篇:星星班范文下一篇:双十禁范文

1
2025-09-19
9字对联范文

9字对联范文

9字对联范文第1篇陆震纶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

1
2025-09-19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第1篇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毕业典礼。同学们经过勤奋的...

1
2025-09-19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第1篇2、行化如神:形容行动变化快得出奇。3、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

1
2025-09-19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第1篇1、隆冬,北风凛冽,银灰色的云块在季空中奔腾驰骋,寒流滚滚,正酝酿着一场大雪。2、冬季来了!冬季来了,也就...

1
2025-09-19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第1篇我于2014年8月开始,到中学参加工作,从来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知不觉已经三...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