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强说愁范文(精选3篇)
李清照强说愁 第1篇
为赋新词强说愁美文
某些事,某些人,总会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教会你些什么,不出意外地,他们会在你的身、心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作为你蜕变的代价。避无可避,无可奈何。那些无法忘怀的记忆就像命运为你铭刻在灵魂上的烙印,令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难言的苦涩。
一颗糖果的价值在于它能带给我们短暂的甜蜜,而苦涩却可以令我们时常忆起糖果曾经带给我们的幸福感。甚至于在很久很久以后想起时,唇角仍会不住地上扬。但这也是极为短暂的,它接着便会幻化成一抹牵强。甜蜜的苦涩。一种很奇异的味道,我们却乐此不疲地品尝,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停止思想,没有能力去忘记那些刻骨铭心,却疯狂想忘记的东西。
人生如梦,大梦人生。谁不愿意做一场不愿醒来的美梦?我们总是不满足于现在,却又怀念过去的美丽,同时还在憧憬着日光熠熠的`未来。于此,我们总是苦恼、迷茫的。向左走,左岸繁花似锦;向右走,右岸姹紫嫣红。我们终是迷失在了命运刻意的伪装下。
我相信明天一切都会好,正如我相信四季轮回终会春暖花开。只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本去与时间打下这个赌。一个物是人非,便足以让我们输得一败涂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成不变的风景,只是少了那个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姑娘。
李清照强说愁 第2篇
一、引导学生选取生活真实的材料
真实是小学生进行习作的基本要求, 这就需要学生在选材时要从亲身经历的生活出发, 达到写景时“确有其景”存在, 写人“确有其人”存在, 写事时“确有其事”存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实现选材生活化的基本条件,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留心周围的生活, 让学生得到更多体验生活的机会, 懂得想象, 懂得创造生活, 从而积累更多生活化的习作素材。有了真实的生活经验, 就有了真实的习作素材, 笔下的景物才会凸显真实美, 笔下的人物才会栩栩如生。以写《一件难忘的事情》为例, 在开始让学生动笔写之前,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周末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做了什么?有没有遇到开心或难忘的事情。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跟爸爸妈妈出去玩了, 很难忘很开心;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帮妈妈做家务, 很开心;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看了的动画片, 很难忘很开心。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与同桌进行交流, 这样学生就有了可写的真实性材料, 也有利于实现习作选材生活化。
二、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 就是指要选择生活中自己经历过的, 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过的事物。选取这样源自于自己本身生活的材料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材时要选择自己生活经历中最独特、感悟最深、最感人的事件来作为自己的习作素材, 这样写起来不仅容易下手, 而且写出来的文章也充满真挚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的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避开自己不熟悉的材料, 选择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材料, 只有深入了解, 才能写出好文章。学生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 但是他们对这些人和事的了解有限, 如果写不熟悉的人和事, 就会显得空洞, 枯燥乏味。以写《美丽的冬景》为例, 有的学生极少见过雪, 对雪不熟悉, 写出来的东西“雪花就像蒲公英一样飞呀飞, 真的很漂亮。”虽然写得优美却显得空洞, 但如果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写他熟悉的家乡冬景, 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有位学生写道:“我家乡的冬天可美了, 树木都变得光秃秃的, 周围的小草都冬眠了……”既贴近生活, 又生动活泼。以写《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为例, 可以引导学生写身边的同学、老师、父母、朋友, 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入手选择熟悉的材料, 有利于实现习作选材生活化。
三、引导学生抓住生活的细节进行选材
要实现选材生活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抓住生活的细节, 以小见大。这就需要教师平日多督促学生注意观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用心感悟生活的点滴, 注意发现生活的小细节, 从平凡的材料里写出不平凡的事情, 升华文章的思想情感。此外, 还要深入挖掘细节的内涵, 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体验, 从生活的细节中选择出有价值的材料。以写《我的爸爸》为例, 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爸爸的点点滴滴, 选取最能体现父爱的材料。例如有的学生写道:“有一天是周末, 我约好了同学去图书馆看书, 外面下着大雨, 我本来可以自己去的, 爸爸却为了我, 早早起来送我去图书馆。”文章里虽然没有父亲半夜送我去看病、顶着炎热给我买零食的“伟大”事件, 却以冒雨送我去图书馆这一平常的生活细节, 表达出浓浓的父爱。以写《我的假期生活》为例, 引导学生抓住假期生活中难忘、开心的事情, 选取记忆最深刻的材料。例如有的学生写去旅游, 有的学生写去看望生病的奶奶, 等等,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表现出假期生活的精彩丰富。所以说要想实现选材生活化, 在选材过程中抓住生活的细节是很有必要的。
四、从生活经历中选择典型的生活材料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 要使文章独具一格、更有生活味, 学会如何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典型的生活材料很重要。有了典型的生活材料, 文章才能更显得贴近生活, 显得更真实。而典型的材料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取的,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舍弃没有意义、没有作用的材料, 然后以现实生活为载体, 选择新颖的、更能表达文章中心主旨的材料。并对选择的素材进行适当地改编, 使文章完全融入到生活中去。以写《我的家乡》为例, 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一般都会写家乡的特产、景物或者是家乡的变化。曾经看到过一位学生写的《我的家乡》, 除了介绍家乡风貌外, 还重点介绍了他们家乡的一个独特习俗———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的歌圩节, 通过写歌圩节展示家乡的变化。以写《我最喜欢的一件衣服》为例, 很多学生写这样的文章都是从衣服的外形、颜色进行选材, 但有的学生却从“这是妈妈辛苦赚钱买来的, 所以很喜欢”“爸爸在我过生日时候送的, 所以很喜欢”这样的角度进行选材, 不仅实现了选材生活化, 还体现出新颖性, 很好地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