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精选5篇)
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 第1篇
“90后”的我们都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时光的镜头一帧帧轮回,5.12汶川大地震,繁华的都市瞬间变成废墟,它震倒了青山柏树,震塌了高楼大厦,也震倒了雄伟的大桥,但震不倒“90后”的小英雄。还记得那个年仅9岁的小男孩――林浩。
被解救出来的他确不忘身后的同学,不顾身体的疼痛,返回已经塌陷的教学楼,用自己的双手拉回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同学。他是冒着生死的危险,怀着一颗仁爱的心,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在电视银幕上,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抱着一个“心”型的集钱罐“铃铃叮叮”的把自己满满的爱倾注在那里。集成一座爱心山,那是“90后”的我们用爱心和行动构建的。我们是勇敢的、充满爱心的“90后”!
闪耀“90后”
“90后”的我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20xx年8月8日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也是“90后”展风采的一个舞台,成为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赛场上的陈若琳,一个名副其实的“90后”,她面对几十亿观众的目光,不负众望的拿下了10米跳台的两枚金牌。
无疑,她成功背后有太多辛酸、痛楚、失败,才换来今天的成功,脸上的汗水见证了他的努力。领奖台上,中国的国歌是为她奏响的,她喜极而泣的笑容是骄傲、自豪的!何可欣,有着惊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成功地赢得了两枚金牌。正是因为在她们身上的“90后”气息,有着“90后”的坚持和努力,汇成天空中最闪耀,璀璨的一颗心。
希望“90后”
毛主席的一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对,21世纪是属于我们“90后”的。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享受了荣誉的光环。“90”后的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出现会博得更多的称赞,我们一直在努力向上。
“90后”是高智商,勤奋的一个群体。我们有着永不言败的精神:当所有的压力都迎面逼来时;当理想,自由都被剥夺时,我们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只因为我们是“90后”我们要创造更精彩的人生。
我坚信,“90后”的我们一定会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我坚信,“90后”的背后,是整个崛起的新世纪,新中国!
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 第2篇
当网络上关于90年代里火星字、非主流彩图、长短服饰的褒贬之争愈演愈烈的时候,我们“90后:还是要向世界宣布:我们来了!
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我们90后不再是内敛的一代。新鲜的菜式,我们想尝。新鲜的游戏,我们想玩。我们猎奇的眼睛永远满足不了大脑的需求。怕什么呢?怕只怕世界太大我们太小,怕只怕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愈演愈强!我们不怕坎坷,不怕荆棘,考试失意了我们卷土重来,生活失意了我们搀扶挺立。我们90后,是有活力的一代。
当陌生人擦肩而过,善意的眼神是我们的招牌。当困难里徘徊迟疑,温馨的双手是我们的动作。当任务落实下去,挑起重担是我们的责任。说我们想说的,做我们该做的,是我们最真实的样子。
你看见吗?多少的90后在汶川地震中脱险后立即投入了抢救其他同学生命的战斗中。你听见吗?多少90后在刘翔负伤退场后在鸟巢高呼“中国,加油!”他们依旧对胜利充满信心。社会的舆论与众人的目光虽让多少的90后负荷累累,但90后仍立下遥远的指向。90后不畏惧,我们单纯地希望,我的一句话语,让你觉得甘甜滋润,我们单纯地希望,我的一双小手,让你感受关爱传递的温暖,让地球和谐运转。我们90后,是真诚的一代。
金晶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彰显了80后的风采,而90后则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向世人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我们热情友好、我们敬业奉献、我们懂外语,有技能,我们的名字叫“鸟巢一代”。
身在这个时代是我们最大的荣耀,学习先进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利用电脑创着火星字的同时,我们探索着芯片技术的蓬勃前景;吃着麦当劳的同时,我们算着卡路里的来源去向。我们要上青天揽月,我们要下龙宫探海。我们90后,是进步的一代。
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 第3篇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題浅析】
“阅读”是2016年高考作文的核心主题之一。天津卷的这则作文材料给我们列举了现代社会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本阅读,互联网和多媒体都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每位考生都非常熟悉的生活体验,每位考生都将有话可说。
题目要求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这就需要考生就自己的阅读经历,阐述对“青年人阅读方式”所持有的态度,表达鲜明的观点。
每位有阅读经验的考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写:可以推崇进行传统阅读时的“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也可以钟情于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下的“碎片化阅读”;在素材的运用上,有丰富阅读经验的考生可以写一些自己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时的独特感受,课外阅读经历不多的学生谈课本或影视剧中涉及的名著给自己带来的阅读感悟也可以。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可以描述自己从互联网上获得的知识,或者观看影视剧、阅读电子书的经历,阐述这些“阅读”给自己“三观”带来的影响;也可以深挖一步,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角度,阐述两者并存的合理性和互补性,分析当今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深阅读保留的情怀,以及浅阅读的方便快捷和未来发展趋势……角度不少,选择很多。
这篇作文的得分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阅读积淀。这也给未来备考的学生更多的启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有了丰厚的阅读积累,再多一些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在面对高考作文中各种各样的人文类题目时,你都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斩获高分。
【佳作展示】
阅读的三重境界
天津一考生
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可以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就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新闻热点,搜集几条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一般上班族的阅读也大多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追求的另一种形态,这总比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要好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及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读,快速扫描,从中筛选出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出于很切近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两位大家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点评]
作者将阅读分为“消遣性”阅读、“充电式”阅读、“精神性”阅读这样的“三重境界”,并精要地指出其主要特征——“打发时间”“现趸现卖”“修养身心”,这是很有见地的。当然,如果单是这样分条陈述,未必就算得上上乘之作,因为这篇作文的要求是“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一离开“我”,全盘皆输。所以,作者便将“我”的阅读经历与这阅读的“三重境界”融合在一起——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的调剂放松的“消遣性”阅读;出于学习工作的一时之需的“充电式”阅读和虽不能至勉力而为的“精神性”阅读。如此,这篇文章就成了一篇既有理l生深度又有感性“真度”的佳作了。整篇文章条分缕析,论据丰赡,理性与感性、社会与自我、引用与写实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文笔老到,很耐读。
阅读,与光明和希望牵手
天津一考生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宋朝诗人周弼的这首《夜深》,道尽了沉浸于文字世界而浑然忘我的读书境界。回首望去,我的青春也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看似只有黑白两色的书页,却如朵朵繁花,装饰了我那原本单调贫乏的青春岁月。
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 第4篇
当我们无所不知,我们便不用起早贪黑地上学读书,老师也不用每天辛苦地上班,备课,这样看来,大家似乎都轻松了许多。而且,当我们走街上就随时都能遇到博学多才的人,与他谈古论今,岂非乐事一桩?如此想来,我们全都无所不知的生活真是十分美好。但,真的会是这样吗?
当我们全都无所不知,先从功利一点的角度来说,当人人都学富五车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毫无差距,对于那些考取功名便是为了做官的儒生,对于那些挤过独木桥只是为了找到赚钱的好工作的考生来说,这样学习之后又有何意义,学有所成又有何用?最后大家不都是一样?而对于那些真的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人来说,这同样是无趣的.,当脑中产生疑问时,自己便能马上得出正确答案,那又有何必要与人探讨,这样得到的知识又有何意义的乐趣?
当我们全都无所不知,我们便被迫失去了寻求的过程。周国平曾说:“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我想说,寻求知识,所贵者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寻求,而当我们不必寻求便已满腹诗书时,我想,知识已失去了意义。
所以,在我看来,发明这种智慧芯片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地铁,飞机一样,只会让本来就匆忙的人生更加快捷,却让人们无法像之前一样领略过程中的美景。用这种芯片获得知识,就像一场从起点匆匆到达终点的旅行,而沿途都是一片黑暗,什么都没有看到,能说这是有趣的吗?
当我们全都无所不知,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没有什么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一切都是已知,一切都已是定式。“我有时会惊喜,有时也会失望,但至少我亲自品尝了所有未知’。”正是这许多的未知才让背包客谷岳的人生充满乐趣。
天津高考满分作文 第5篇
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诚然,唯有器量才能让一个人成就更大,走得更远。蔡元培,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致力于科学和民主。在一篇非议中,他能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对人才的任用和选拔,他能不拘一格。胡适先生留学归来,并无时间经验,他却大胆尝试,立即聘用;梁漱b投考北大未被录取,仅凭一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究云决疑论》,便被蔡先生认定是“一家之言”,甚至被破格录用为北大教师。试想,如果没有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何来胡适在学术界的发展?如果没有蔡元培的大器识人,何来梁漱b的大哲学家之成就?伯乐相马,良才知遇。正是蔡元培先生的器量与魄力,成就了古今中外一段佳话。
哲人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大家都熟知,廉颇的勇猛可谓人尽皆知,蔺相如的谋略却似乎更胜一筹。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蔺相如处处避让,何尝不是器量的展示?管仲曾射齐桓公一箭,几乎要了他的命,齐桓公常常为此而伤痛,然而在鲍叔牙的开导之下,依然选择兼容并包,重用管仲为相,最终在管仲的辅佐下达到了齐国称霸的局面!这何尝不是器量的显示?我们折服于齐桓公的器量,更折服于鲍叔牙的器量!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里的让便是一种器量,是一种人格上的兼容并包,是一种学识上的知书达理。而如今,一些所谓的学者在网络上公开对战、谩骂,实属缺乏大器、难以兼容并包的表现。奉劝这些人好好想想雨果的劝告吧:“天地专为胸襟开豁的人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赏心乐事,让他们尽情受用,而对于心胸狭窄的人们则加以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