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法打造高分高考英语作文(精选11篇)
四步法打造高分高考英语作文 第1篇
了解常见设错点
短文改错的做题要求中明确说明该题中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也就是说短文改错的设错点类型有三种:少词、多词和错词。《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短文改错的错误类型包括词法、句法、行文逻辑等。现按该题型设错点类型分析如下(根据实际情况,有的设错点可能不止一种类型出现):
一、少词
这一设错点出现的以考查词法为主的考点有:
1.介词:不及物动词后直接跟宾语;固定短语中介词的缺少现象等。
2.冠词:根据语境表示泛指时可数名词前面不定冠词的缺失;表特指时名词前定冠词的缺失等。
3.动词不定式:在该带不定式符号to的地方漏加to。
这一设错点出现的以考查句法为主的考点有:
1.be动词:被动语态中助动词的缺失;系表结构中连系动词be的缺失等。
2.从句: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的缺失;名词性从句中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的缺失;状语从句中连词的缺失等。
这一设错点出现的以考查行文逻辑为主的考点有:
句意:主要是根据上下文需要添加一些否定词以符合原文内容。
二、多词
这一设错点出现的以考查词法为主的考点有:
1.介词:及物动词后多介词;地点副词前多介词;直接充当时间状语的名词词组前多介词等。
2.冠词:固定搭配中冠词多余;表示球类运动和棋类游戏的名词前不用冠词;特殊专有名词前不用冠词等。
3.副词:有些动词受汉语意思影响后面多一副词;有些动词在一种用法中要加副词,而在另一种用法中加副词则是多余的等。
4.动词不定式:had better, would rather后的不定式用to是多余的;使役动词和感官动词后充当宾语补足语的不定式前用 to 是多余的等。
这一设错点出现的以考查句法为主的考点有:
从句:状语从句与主句之间并列连词多余;充当状语的非谓语动词与句子之间多一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后多that等。
这一设错点出现的以考查行文逻辑为主的考点有:
句意:主要是根据上下文需要删除一个否定词以符合原文内容。
三、错词
错词这一设错点在短文改错中非常常见,一般情况下错词这一设错类型在短文改错中出现8处。
这一设错点出现的以考查词法为主的考点有:
1.冠词:表示泛指时a与an的误用;名词前冠词的泛指与特指的误用等。
2.介词:固定搭配中介词的误用等。
3.名词:名词单复数的误用等。
4.非谓语动词:介词后应用v.-ing形式等。
5.形容词:副词误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比较级误用等。
6.副词:形容词误用为副词;副词比较级误用等。
7.代词:代词的主格与宾格误用等。
这一设错点出现的以考查句法为主的考点有:
1.谓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误用为复数;主谓一致误用;主动和被动的误用等。
2.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误用为谓语动词等。
3.连词:并列句中句子之间连接词的误用;状语从句中连词的误用等。
这一设错点出现的以考查行文逻辑为主的考点有:
1.代词:上下文代词指代问题。
2.动词:时态问题。
3.连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步法解题
根据近年来考生在高考短文改错中出现的错误,可将其失分的主要原因归纳为:语法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了解设题的原则;没有联系上下文,忽视行文逻辑;没有从语篇层次上理解短文;平时不注意认真改正自己在写作时经常出现的语言知识和逻辑错误。这些原因在考试中表现为:找不到或找不准错误;找准错误但改不对;犯经验主义错误;答题不规范或不符合题目要求等。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建议如下解题策略:
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理清句子间的关系,同时注意把握全文的时态和人称。
近几年短文改错都以语篇形式出现,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短文改错中与行文逻辑类型相关的考点有代词、时态和句意,因此做短文改错的第一步应该是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理清句子间的关系,同时注意把握全文的时态和人称。切忌拿到短文改错提笔就改,本步骤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所以读第一遍时不要做任何修改。
第二步:再读全文,划分句子成分,按句子成分一个个分析,确定错误的改,不确定的先不要改,一句话分析完后要再次分析句子间的关系。
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重要一步,大部分考生在做短文改错时不能有效地把短文改错考点灵活运用于自己做题的过程中,而“按句子成分逐个分析”则能帮助考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分析句子的主语时,应该先确定可以充当句子主语的有:名词、代词、v.-ing形式、动词不定式或主语从句,根据句子主语的不同判断不同的考点是否在这里被考查。句子的主语是名词时则应该从词法类型中名词常见的相关考点去分析,如名词的单复数问题、名词前面的修饰语问题、冠词问题等。
分析句子谓语动词时就要考虑与谓语动词相关的考点:时态、语态、主谓一致、是否被副词修饰等。分析完一句话的各个成分后再从句法类型方面核查句子间的关系,考虑句法类型中相关考点在这里是否涉及。而行文逻辑类型的考点(时态、人称、句意)在进行句子成分分析时已考虑到。这样从词法类型、句法类型和行文逻辑三个方面对短文改错里的每个句子成分进行逐个排查,就能有效地把短文改错的考点灵活运用于做题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做题目的是明确的。当然此步骤要求只对自己拿得准的进行修改,切忌拿不准的乱改。
第三步:认真核查,巧妙解答。
核查自己拿得准的答案,看看都涉及哪些考点和错误类型。短文改错题设置错误时一般遵循“考点不重复,多词与少词共2处,错词8处”的原则。因此第二步完成后,下一步的目的就更明确了。
对于自己没有核查出的多词的类型,可以考虑多词类型的考点然后通篇寻找;多词和少词各核查出一处且十拿九稳后,下面就从错词类型的考点再次去核查。同时短文改错还有一项要求,那就是本篇文章中共有10处错误,每句中的错误最多为2个,这一点非常关键。同时题干中还有一个注意事项,文中一共有10处错误,从第11处起不计分,所以当你改完错后一定要认真确认错误数量。
第四步:复读短文,检查答案,尤其要注意行文逻辑关系是否合理,严格按照试题要求答题。
此外,平时自己在对答案时一定要为自己今后的短文改错做一些“考点知识”储备。对完答案后一定要批注每个错误点的类型及考点,同时进行考点的分类及分析。
短文改错这一题型得分率低,难度较大,但考生只要按上述策略认真备考,得高分也不是一件难事。短文改错的备考策略及相关知识掌握扎实后,非常有利于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写作,同时也对语法填空的解答有很大的帮助。
四步法打造高分高考英语作文 第2篇
第一步:读快速全面地掌握信息
无论是社会科技文,还是自然类科技文,都是最前沿的科学发现的研究结果,涉及到的是某科学领域很专业的科学术语,这是高中生所不曾涉猎的。所以科技文设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去深入理解和探讨,而是对学生快速筛选信息能力的考查。这个环节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要争取在3~5分钟内浏览选文,并且在原文中标出那些关键性的语句,比如介绍说明对象特征、性质、作用的句子,以及一时难以理解的专业性很强的词语。
这个环节主要是用最短的时间去快速了解和掌握大致的信息,为下面准确定位和选出信息节省时间,减少操作的盲目性。
第二步:审弄清题意要点
在审题的同时,最好能动手用笔自然地圈点出题干要求的重点。这样做不仅能够准确把握题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这样醒目的标记,在寻找信息时,思路会始终跟着标记,就不用担心审题不清而造成失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有效的思路保障。
第三步:定确定各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
由于有一开始浏览全文得来的粗略印象,这时再用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去搜寻并定位信息,就减少了盲目性,使得同学们考场上能够事半功倍,节省很多宝贵时间。一般来说,整个阅读会设3~4道问题,每个问题下设四个选项,都需要我们一一到原文中定位,从而找出正确的选项。
第四步:比对比分析确定选项信息
该环节是在第三步快速定位的基础上,对问题作最终定夺的关键,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细心、耐力、理解力。将前三步节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这个环节,对选 项句和原文句进行逐字逐句的对比,从中发现两者间存在的细微的差别,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对比时,要特别注意那些被命题者故意增加的、减少的,以及那些 暗中改变的词语,这是命题者在设置迷惑项时常用的手法。
通常的情况,命题者常常将原文句子在语序、用语上作些改变,改变说法,设置迷惑项,从而考查考生对处理过的信息的理解及判断能力。所以同学们还要注意那些虽然改变了说法,但意思并没有改变的选项。
如全国卷第6题的C项“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与原文“而遵循大音 希声’ 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相比,命题者在C选项的句序及用词上都作了较大的改变,可谓变得“面目全非”。 但经过细心的分析可以发现,两个句子的意思并没有丝毫变化。这就意味着作出正确的判断,不仅需要细心和技巧,而且对句意的理解,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就显得不 可或缺了。
总之,科技文阅读,是对处理信息时速度、技巧、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如果大家在平日的训练中,因不得要领,频频失分而感到苦恼时,不妨试着按这四步训练法,进行科学的训练,轻松跨过这道难关。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
题型一:鉴赏技巧
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形式为“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知识储备:散文中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一)表达方式: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记叙的人称: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如《荷塘月色》就使用了第一人称“我”,散文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基本同小说,但散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散文中运用第二人称非常多见,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人称表达效果如下: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记叙的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
(3)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散文描写手法和小说描写手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它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散文中,抒情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托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等。
(1)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2)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3)托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托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4)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必修教材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怀:“惨象,已使我”
(5)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章法结构
散文的章法结构,主要涉及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线索等方面。在高考的命题中,经常涉及章法结构作用的分析与探究。其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标题有说明范围、点明中心、揭示主旨之作用,如《背影》。
2.开头的作用基本同小说。
3.结尾的作用也基本同小说。
4.过渡句段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5.线索有贯串全文、使脉络清晰结构谨严的作用。
掌握散文章法结构的作用,既是散文考查的重点,也是解读散文的重要步骤。
(三)修辞手法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列表归类如下:
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拟: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
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四)表现手法
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除了掌握衬托、铺垫、抑扬、悬念、伏笔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小说专题中已经讲解)外,还需掌握散文常考技巧:
1.象征手法: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多运用在写景状物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品中,如必修教材《囚绿记》就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描写绿枝条的性格特点,是想用这些绿来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2.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3.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常见提问方式
1.文中“___”,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___?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对___大多用第_人称,而在后文却又用了第_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文中某某段有何作用?请赏析。
5.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本文语言上特色比较鲜明,试结合语句进行赏析。
解答思路
1. 从修辞角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等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4. 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式
运用了什么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即指出运用哪种技法,分析概括某种技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说出具体效果。后两个环节要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解答。
题型二:鉴赏形象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常见提问方式
1.简要分析___形象特点;
2.文章写___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中___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4.作者着意描写___的目的是什么?
解题思路
1.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是概括分析形象特点,还是分析作用。
2.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把握事件及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于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时候,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3.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4.在解答形象的作用时需要考虑形象对主旨内容表达的作用,也要从结构技巧上考虑。
答题注意事项
1.注意形象的思想性。包括形象的特点和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2.注意紧扣文本,准确理解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对于表达主旨的作用。
3.注意我们依据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对形象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理解。
题型三:分析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
作者写文章总要围绕一个中心,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散文中有些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但是,它毕竟是概括的、抽象的。在阅读中,应以此为纲,以文中叙述、描写、议论的内容使其具体化,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只有作者的观点成为读者头脑中鲜活具体的认识,才能算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只有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站在更高层次上去分析评论。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止是追索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还要善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客观、辩证分析,对其进行评价,指出其积极意义或不当之处。
常见提问方式
1.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这种观点?
2.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3.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分析。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要求,辨明评价方向
(1)辨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对全文所涉及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探幽发微,求同辨异。
(2)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考查在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观点进行概括评价,难度较大。
(3)比较作者在文中引用、转述的别人的观点。从命题意图来看,往往要求考生对不同人的观点结合具体语境作求同或求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
(4)分析比较选文的信息材料与作者观点的异同。
2.具体解答思路
(1)综观全文,整体感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表现形式等。
(2)注意检索,确定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寻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
(3)体会形象,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的形象涉及到人物的个性、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点等,表现出作者的主张、思想和感情等。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都蕴涵于形象之中。形象是否丰满,是否有典型性,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贴近与否,这些都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4)筛选文中关键信息,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写人、记事文章还是对事物发表的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评价。
(5)借助文章题目、作者、注解、写作背景来分析评价。
答题注意事项
1.分析评价必须紧密结合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有力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2.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而公正的分析评价,即用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有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
英语高考作文高分四妙招 第3篇
妙招一:结构力主与众不同
高考书面表达在句子结构方面得高分的评分要求是: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 语法结构方面有些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依照高考书面表达新标准, 我们既要做到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所用词汇和句式的高级性、行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简洁性, 又要注意:物极必反, 过犹不及。切记以下三点:
1.高级但不卖弄
考生应大胆使用一些出现频率高、表达效果好的表达方式, 如with复合结构、分词、形容词作状语、主从复合句、感叹句、强调句等高级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提高文章的表达档次。
例如: (1) 他到家时又累又饿。
一般表达:When he got home, he was hungry and tired.
高级表达:He got home, hungry and tired.
2.灵活但不出错
灵活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使之生动活泼, 降低文章的单调枯燥和乏味。但也要符合英文习惯。例如:
He can walk ten kilometres an hour but I can only spread five km per hour.
作者本想避免重复walk却误用spread, 灵活却有误而美中不足。应如下行文:
He can walk 20km an hour but I can only cover 5 km per hour.
3.简洁但不残缺
一些小巧玲珑的结构, 如独立结构等能使阅卷老师如清风拂面, 心情舒畅, 但要注意完整性。如:
(1) Not knowning what to say, she burst into tears.
(2) As a result of his timely help, I passed the exam.
妙招二:在语句间的连接上做到游刃有余
一篇文章, 如果能更多准确使用表示并列, 递进, 转折关系的词, 便能充分展现你的文字功底, 使文章增彩。
英语中有许多过渡性词汇, 有:
表示递进:also, besides, furthermore, moreover, ad-ditionally, as well as, in addition
表示顺序:meanwhile, earlier, afterwards
表示对比概念:the way, just as, while,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instead
表示结果:as a result, therefore,
表示目的:for this reason, for the purpose of
表示举例:for example, such as, like, that is
表达观点:generally, basically, in other words, in short, in brief, in a word
妙招三:谋篇布局力求独树一帜
写作时不能把材料中要点的顺序当成撰文的顺序。在写作之前, 学生应根据逻辑关系对材料的要点进行组合和调整, 这样才能充分展现作者灵活的思维。例如, 要求写一篇介绍体育明星Sun Shuwei的文章, (METl991) , 题目提供的要点依次为简况 (男, 14岁, 广东人) 、训练目的以及勇夺世界冠军三项。我们可以打乱以上要点的顺序并将其调整为;“Few athleteswill ever be good enough to win the title of world champion, and even fewer will achieve this by the age of 14.But that is Guangdong's young diver, SunShuwei did”上述两句摆脱了汉语句子的羁绊, 通过对要点的调整、重组和添加, 使整个段落行云流水, 令人耳目一新。
妙招四:语言与语气水乳交融
邀请信、求职信、通知、演讲以及便条等应用文十分注重读者或听众的交流。因此, 即使题目中没有对语气方面的直接要求, 也应适当地添加信息或改变句式来表达谦恭的语气。例如, 表达“讲座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这句话时可以说;Do you think one and half hours will be enough?
几年来, 按照上述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 笔者有计划地坚持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 如写日记, 给朋友写信, 请学生阅读名人名著后写读后感, 读书报告等。实践结果显示, 学生对书面表达的态度由“怕”转为“爱”。学生的作文质量及语言的驾权能力都明显地高于起始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发兵,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文采的提高》,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年6月刊。
[2]徐鸿鸣, 《怎样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年3月刊。
高考英语作文五步法你如何拿高分 第4篇
错误的认识
等到高三再练作文也不迟。英语作文能及格就行,不求高分
现实
到了高三最后一学期醒悟时,英语作文仍是满篇病句书,难过20分大关。语言的写作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不能等,从现在开始,从平时做起!规范不能等,从现在做起,在每一次训练中找进步!高考英语作文能拿高分,而且要拿高分!
高考作文高分卷的特点
根据高考最新《考纲》、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以及高考后的阅卷情况,可以看出书面表达高分卷应具备以下特点:
外在美:书写清楚,字母匀称,词、行间距适当,卷面整洁。
结构美:有合理的段落层次,多为3段式,条理清晰;每段有每段的主题。
词汇美:词汇反映你知识贮存量的多少,也是衡量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like→Be fond of,be addicted to/help→do sb a favor
句式美:运用得当的高级句式结构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从而使整篇文章因此而生辉 。
衔接美: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对写一篇有“英语味”的文章很重要,能使文章上下衔接自然、紧凑。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这么一篇“五美俱全”的优秀的高考作文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英语作文答题总结出“书面表达五步法”,即:
Step1:审题
Step2.抓要点
step3.写草稿
Step4.修改、整合
Step5.抄写
Step1:审题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审好题,才能使内容不偏离主题,不随意乱发挥,避免因为离题而十失分。因此,审好题是得高分的前提。审好题要做到四确定:
1、确定体裁和格式: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和方法,所以考试在读懂题目要求的前提下,要先确定文章的体裁是应用文、说明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近年高考作文以应用文为主。确定好体裁后,在按照该体裁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进行谋篇构思。
2、确定主体时态。确定了体裁和格式后就要看一看应该用什么主体时态来行文。一篇作文中一般只有一种主体时态。
3、确定中心人称。人称混乱是书面表达的大忌。一般来说,一篇作文中只有一个中心人称贯穿文章始终,使全文逻辑关系一致。当然,根据文章需要,有时也会出现其他人称,但必须保证不能混乱,不能引起歧义。
Step2.抓要点
动笔之前先列出一个提纲是很必要的,这样可以事半功倍,不必再写一句绞尽脑汁想一句。
1、想好开头句。英语作文字数有限,所以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就事论事,直奔主题,不需要像语文作文那样进行渲染衬托。
2、安排好段落结构。高考作文基本由10个左右的句子构成,多数情况写成三段式即可:开头、主体、结尾。
3、准确全面的列出要点。高考作文一般3~5个要点,有时基本要点在题目中已经给出,有时则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要求进行适当发挥补充。。审题时应把要点逐个列出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离题或遗漏要点的情况。
step3.写草稿
写草稿是很重要的一步,应该养成习惯。但这也是好多同学往往在匆忙中容易忽略的。结果导致想一句写一句,卷面脏乱差,给批卷老师留下很差的第一印象,分数自然很低。我们在写草稿的时候很放松,不必担心写错,可以随意大胆写,所以一气呵成,反而可以更加有效率。
Step4.修改、整合
在列好草稿之后,不要着急誊写,快速检查一篇,首先看有没有出现低级错误,比如时态、主谓一致、冠词等;其次,要想使文章丰满结构清晰,还要恰当的使用一些关联词,吧各个句子和段落连接起来,使文章衔接自然;最后,关注句式的整合提高,一些简单句,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变化,使之成为高级句式,比如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倒装句等,这些往往是得分的亮点。
Step5.抄写
高考作文是人工阅卷。漂亮的字体、整洁的卷面无疑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个美好的第一印象会为你取得高分埋下伏笔。实际上,每一篇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都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高考作文指导:高分作文四个技巧 第5篇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可亲可爱的事物,请你任选其中一种,以《我眼里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有位学生在叙写完一只小猫的伶俐乖巧后,篇末一句〝我非常喜爱我家的小猫〞独句成段,这样,既抒发了情感,又收束了全文,使短文结构完整,比那些一味描写小猫的.文章要好得多了。
浅谈四步打造高分英语作文 第6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主要体现在:新课改前,英语考试中客观题比较多,分值也相应较大占总分60%,主观题仅占总分40%。然而新课改后,要求就大不同了,主观题分值大大提升,英语写作题由原来的10分变为20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写了此文。
英语写作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会考大纲中对会考英语作文提出了明确标准。所以想要拿高分,就必须有针对这些标准的要求,有的放矢的练习。要在80—120个英语单词的作文中写出精彩,就必须多加训练,积累得分词汇和句型。下面我们就根据会考大纲,看看怎样四步打造高分英语作文。第一步:内容
文章内容要求完整,相关。这两点只要大家不粗心,基本都能做到。首先,内容要完整,比如2011年会考英语作文题目,要求谈论吃早餐的是否对健康有好处。这是一篇正反观点类的议论文,必须注意题目的要求:第一要提出讨论话题: Is eating breakfast good for your health?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good for their health ,but other people don’t think so.(这是一个经典的开篇句型模板)第二要写出正反两方面不同的观点,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两方面的要求如果缺失,就会被扣掉相应的分数。
其次,内容要相关,这就要求考生不要随意添加要点,不过分发挥,使文章出现多余的信息,否则也会被扣分。总之,大家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做到内容的完整,相关。
第二部:语法
文章的语法要求使用正确,准确。文章中存在的语法错误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得分。一般在英语作文阅卷中,三个小的语法错误会被扣掉1分,一个大的语法错误(例如时态错误)会被扣掉1分。所以,大家在平时写作时要养成时时提醒自己尽量不犯语法错误的习惯,特别是要尽量避免由于粗心引起的错误,如冠词的基本用法,名词单复数形式等方面的错误。
而语法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除了要加强自己的语法功底,还可以试着背诵一些高频句型结构。因为这些结构不仅语法正确,而且必定会成为会考英语作文中的得分点。如果大家能背诵这些高频结构并在考试中直接套用,即使语法偏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造句所犯的语法错误,还能在这些点上得分—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步 连接词
文章的连贯性和紧凑感是会考书面表达的一个重要评分标准。只有很好地运用连接词才能使文章连贯、流畅,才能提升书面表达的质量,拿到高分。有的同学在作文中使用过多的简单句,使文章显得单调、急促;有的尽管用了连接词,但表达过于单一。满篇都是so, and, but等,这非但达不到丰富表达方式的目的,反而使文章显得呆板、单调,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尽量使用不同的关联词,使文章不仅句型丰富,而且思想表达清楚,句意连贯。比如:
1.最常见的“首先”这个表示次序的词,同学们一定想到的是, 但我建议同学们采用“first of all”,或“to begin with”。
2.“然而”这个词绝大部分同学用“but”,我建议大家用
“however。”
第四步:书写和卷面
高考英语作文高分 第7篇
导入:第1段:提出一种现象或某个决定作为议论的话题 As a student, I am strongly in favour of the decision. (亮明自己的观点是zan成还是反对) The reasons for this may be listed as follows. (过渡句,承上启下)
正文: 第2段:First of all... Secondly... Besides...(列出2~3个zan成或反对的理由)
结论: 第3段:In conclusion, I believe that... (照应第1段,构成“总分总”结构)
4、“How to”类议论文模板
导入: 1段:提出一种现象或某种困难作为议论的话题
正文: 第2段: Many ways can help to solve this serious problem, but the following may be most effective. First of all... Another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 Finally...(列出2~3个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
结论: 第3段:These are not the best but the only two/ three measures we can take. Bu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we should take action to...(强调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
图表作文模板
The chart gives us an overall picture of the 图表主题.
The first thing we notice is that 图表最大特点 .
This means that as 进一步说明.
We can see from the statistics given that 图表细节
图表细节一:After 动词-ing :细节一中的第一个变化, the动词-ed+幅度+时间(紧跟着的变化) .
The figures also tell us that 图表细节二 .
In the column, we can see that accounts for (进一步描述).
Judging from these figures,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结论).
The reason for thi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s that (给出原因). b或是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发出倡议).
图画类写作模板
1、开头
Look at this picture./The picture shows that.../From this picture, we can see.../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As is seen in the picture...
2、衔接句
As we all know, .../
As is known to all,.../
It is well known that.../
In my opinion,.../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is sight reminds me of something in mydaily life.
3、结尾句
In conclusion.../
In brief.../
On the whole.../
In short.../
In a word.../
Generally speaking.../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四步法” 第8篇
目前, 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散文阅读题, 而大多数学生找不到散文阅读的技巧, 失分颇多。那么, 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攻破这个难关呢?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读文本晓大意
这是做高考散文阅读主观性测试题的一项基础工程, 即泛读全文, 整体把握, 把握情调, 疏通情脉, 总结起来就是明思路。如何才能明思路呢?这主要是通过辨类别、标关键、找“文眼”等方法来实现的。
1. 辨类别。
从近几年高考散文的选材来看, 人文、哲理和自然类的文章备受青睐。就其表达方式的侧重点来看, 主要是叙事类、写景抒情类和托物言志类。无论哪类文章, 其共同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 就是取材自由, 表达多样, 手法灵活;“神聚”就是寓意集中, 线索分明。情感是散文的灵魂, 考生要学会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2. 标关键、找文眼。
散文的思路, 就是抒情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轨迹。明思路的关键是找“文眼”。文眼是窥探主旨的窗口, 是作者情感的喷发口, 是打开散文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考生在第一遍阅读时主要做两项工作:一是分层次, 并概括层意;二是依情调找“文眼”。
二、审题目明要点
审清题目就能找准答案。散文题干的提问方式一般是疑问句或陈述句。审清题干, 一是审清题目中的显性要点“问什么”、“怎么问”, 即答题内容、答题形式的明示点, 这是大多考生基本能做到的。二是审清题目中的隐性要点“答什么”、“怎么答”, 即暗示了答题思路、答题方法、答案要点、答案范围、答案字数等, 这是一部分考生所难以明确的。
如2004年全国卷第18题:“在作者眼中, 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 简要回答。 (5分) ”就显性要点而言有二, “怎样”说明了答案内容, 即刘和珍的性格特征;二是“整合信息, 简要作答”。答题方式是对描写刘和珍性格的词句进行整理综合后, 简要作答。其隐性要点是“作者眼中”, 这一貌似铺垫性的文字, 实乃暗示考生刘和珍的性格特点是有针对性的, 是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或阶级立场的, 是与反动派相比较而言的。
三、依要点定范围
不论是全国高考卷, 还是各省独立命题的高考卷, 在题目中都可以找到共同的信息。一是题目中明确提示答案要点在文本中的“第几段”, 笔者叫它“题目语言指定范围”。二是题目中对文本中某个词或句子的理解等, 笔者叫它“文本语言标志范围”, 那么答案一般就在题目中指出的某个词或句子的附近。如2001年全国卷第23题题干要求分别说明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在明确题干要求后, 给理解定位:依“文本语言标志范围”这三个句子分别是文章的第五段结尾及第七段、第八段的起始句, 这些都是文中重要的句子。出题者想通过考查考生对这三个句子的理解, 以检测考生对这三段文意的理解程度。如第二句“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联系上下文段, 前面是孤立地谈“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这段却是阐释人生正如一次次开门和关门构成的, 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 (这便是答案)
四、找关键定答案
一篇文章无非包括“为什么写”、“怎样写”、“写什么”三个方面, 高考的出题者主要倾向于“写什么”和“怎样写”命题。又依据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原则, 在四道题目中, 至少有两道题的答案可以从文本中直接找到, 尤其是考查“写什么”的题目, 即答案在文本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尽量用原文中的语言或用稍作修饰的概括性的语言作答。因此, 这是一个在筛选出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针对题目中的“问什么”和“怎么问”, 考生可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英语高考作文高分四妙招 第9篇
妙招一:结构力主与众不同
高考书面表达在句子结构方面得高分的评分要求是: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语法结构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依照高考书面表达新标准,我们既要做到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所用词汇和句式的高级性、行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简洁性,又要注意: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切记以下三点:
1.高级但不卖弄
考生应大胆使用一些出现频率高、表达效果好的表达方式,如with复合结构、分词、形容词作状语、主从复合句、感叹句、强调句等高级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提高文章的表达档次。
例如:(1)他到家时又累又饿。
一般表达:When he got home,he was hungry and tired.
高级表达:He got home,hungry,and tired.
2.灵活但不出错
灵活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之生动活泼,降低文章的单调枯燥和乏味。但也要符合英文习惯。例如:
He can walk ten kilometres an hour but I Can only spread five km per hour.
作者本想避免重复walk却误用spread,灵活却有误而美中不足。应如下行文:
He Call walk 20km an hour hut l nan only cov-er 5 km per hour.
3.简洁但不残缺
一些小巧玲珑的结构,如独立结构等能使阅卷老师如清风拂面,心情舒畅,但要注意完整性。如:
(1)Not knowning what to say,she burst into tears.
(2)As a result of his timely help,l passed the exam.
妙招二:在语句间的连接上做到游刃有余
一篇文章,如果能更多准确使用表示并列,递进,转折关系的词,便能充分展现你的文字功底,使文章增彩。
英语中有许多过渡性词汇,有:
表示递进:also,besides,furthermore,moreover,ad-ditionally,as well as,in addition
表示顺序:meanwhile,earlier,afterwards
表示对比概念:the way,JUSt as,while,however,on the other hand,instead
表示结果:as a result,therefore,
表示目的:for this reason,for the purpose of
表示举例:for example,such as,like,that is
表达观点:generally,basically,in other words,in short,in brief,in a word
妙招三:谋篇布局力求独树一帜
写作时不能把材料中要点的顺序当成撰文的顺序。在写作之前,学生应根据逻辑关系对材料的要点进行组合和调整,这样才能充分展现作者灵活的思维。例如。要求写一篇介绍体育明星Sun Shuwei的文章,(MET1991),题目提供的要点依次为简况(男,14岁,广东人)、训练目的以及勇夺世界冠军三项。我们可以打乱以上要点的顺序并将其调整为:“Few athletes will ever be good enough to win the tide of world champion,and even fewer will achieve this by the age of 14,But that is Guangdong's young diver,Sun Shuwei did”上述两句摆脱了汉语句子的羁绊,通过对要点的调整、重组和添加,使整个段落行云流水,令人耳目一新。
妙招四:语言与语气水乳交融
邀请信、求职信、通知、演讲以及便条等应用文十分注重读者或听众的交流。因此,即使题目中没有对语气方面的直接要求,也应适当地添加信息或改变句式来表达谦恭的语气。例如,表达“讲座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这句话时可以说;De yOU think one and half hours will be enough?
几年来,按照上述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笔者有计划地坚持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如写日记,给朋友写信,请学生阅读名人名著后写读后感,读书报告等。实践结果显示,学生对书面表达的态度由“怕”转为“爱”。学生的作文质量及语言的驾权能力都明显地高于起始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发兵,《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文采的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6月刊。
[2]徐鸿鸣,《怎样提升书面表达能力》,《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年3月刊。
高考英语作文高分 第10篇
第一类:观点对比
模板一:
The topic about …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ur school recently.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 about it.Some students prefer to consider doing sth.(Some students say … is their favorite.)they think that…(理由一).What’s more,…(理由二)。Moreover,…(理由三)
However,others believe … is a better choice for three reasons.(然而,其余的人认为做某事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有三个方面的理由)to begin with,…(理由一)。Next。In addit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The reason is that…(或者用: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依我来看,我坚决支持这种观点… 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
模板二: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作文题目)。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pinion concerning this hot topic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A majority of people think that 观点一。In their views there are 2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attitud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原因一.Furthermore,in the second place,原因
二。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观点一。
People,however,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n this matter.Some people hold the idea that 观点二。In their point of view,on the one hand,原因一。On the other hand,原因二。Therefore,there is no doubt that 观点二。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观点一或二。It is not only because,but also because。The more,the more。
第二类:好处与坏处的对比
模板一: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popular.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in…… First,…… Second,…… Third,……
However,there’re some disadvantages.……(之一)。Besides,……(之二)。Also,……(之三)
In my opinion,it is true that advantages are more than disadvantages.(依我看,的确是好处多于坏处)I think…… One big advantage of … is that…。/ One obvious advantage of … is …。/ Finally,…
While it is true that … has many advantages,and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虽然某事确实有许多好处,但是意识到…也很重要。
第三类:问题与建议
(第一段 提出问题)In recent days,we have to face a problem that……近来,我们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that同从)。
(第二段:解决办法:)With the help of modern technology,we now have many means to solve it.By doing ……,we can……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第三段:结论:)In a word,it is clear / obvious that…… Only when……can we ……。
第四类:要求论述两个对立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模板:1.有一些人认为… 2.另一些人认为… 3.我的看法…
The topic of ①____________(主题)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recently.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s about it.Some people say A is their favorite.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of ②____________(支持A的理由一)What is more,③(理由二)。Moreover,④_____________(理由三)。
While others think that B is a better choic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Firstly,_________(支持B的理由一)。Secondly(besides),⑥______________(理由二)。Thirdly(finally),⑦_____________(理由三)。
From my point of view,I think ⑧__________(我的观点).The reason is that ⑨__________(原因)。As a matter of fact,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For me,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
第五类:给出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反对这一观点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①____________(观点一)。For example,they think ②___________(举例说明).And it will bring them ③_______________(为他们带来的好处)。
In my opinion,I never think this reason can be the point.For one thing,④__________(我不同意该看法的理由一)。For another thing,⑤____________(反对的理由之二).Form all what I have said/In a word/In conclusion,I agree to the thought that ⑥__________(我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看法).第六类:解决方法题型
模板:要求考生列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1。问题现状;2。怎样解决(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In recent days,we have to face a problem A,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First,_________(说明A的现状).Second,___________(举例进一步说明现状)
Confronted with A,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For one thing,_____________(解决方法一)。For another thing ____________(解决方法二)。Finally,______________(解决方法三)。
Personally,I believe that ____________(我的解决方法)。Consequently,I‘m confident that a bright future is awaiting us because ______________(带来的好处)明利弊题型
这种题型往往要求先说明一下现状,再对比事物本身的利弊,有时也会单从一个角度(利或弊)出发,最后往往要求考生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对事物前景提出预测)
1。说明事物现状;2。事物本身的优缺点(或一方面);3。你对现状(或前景)的看法。
Nowadays many people prefer A because i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Generally,its advantages can be seen as follows.First _________(A的优点之一)。Besides ___________(A的优点之二)。
高考英语作文高分技巧 第11篇
1)加法(串联)
都希望写下很长的句子,像个老外似的,可就是怕写错,怎么办,最保险的写长句的方法就是这些,可以在任何句子之间加and, 但最好是前后的句子又先后关系或者并列关系。比如说:
I enjoy music and he is fond of playing guitar.
如果是二者并列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超级句式:
Not only the fur coat is soft, but it is also warm.
其它的短语可以用:
besides, furthermore, likewise, moreover
2)转折(拐弯抹角)
批评某人缺点的时候,我们总习惯先拐弯抹角说说他的优点,然后转入正题,再说缺点,这种方式虽然阴险了点,可毕竟还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呢,我们说话的时候,只要在要点之前先来点废话,注意二者之间用个专这次就够了。
The car was quite old, yet it was in excellent condition.
The coat was thin, but it was warm.
更多的短语:
despite that, still, however, nevertheless, in spite of, despite, notwithstanding
3)因果(so, so, so)
昨天在街上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然后我主动搭讪,然后我们去咖啡厅,然后我们认识了,然后我们成为了朋友可见,讲故事的时候我们总要追求先后顺序,先什么,后什么,所以然后这个词就变得很常见了。其实这个词表示的是先后或因果关系!
The snow began to fall, so we went home.
更多短语:
then, therefore,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hence, as a result, for this reason, so that
4)失衡句(头重脚轻,或者头轻脚重)
有些人脑袋大,身体小,或者有些人脑袋小,身体大,虽然我们不希望长成这个样子,可如果真的是这样了,也就必然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文章中如果出现这样的句子,就更会让考官看到你的句子与众不同。其实就是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的变形。
举例:This is what I can do.
Whether he can go with us or not is not sure.
同样主语、宾语、表语可以改成如下的复杂成分:
When to go, Why he goes away
5)附加(多此一举)
如果有了老婆,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再讲某个人的时候,她会插一句说,我昨天见过他;或者说,就是某某某,如果把老婆的话插入到我们的话里面,那就是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或者是插入语。
The man whom you met yesterday is a friend of mine.
I don’t enjoy that book you are reading.
Mr liu, our oral English teacher, is easy-going.
其实很简单,同位语--要解释的东西删除后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构成;定语从句借用之前的关键词并且用其重新组成一个句子插入其中,但是whom or that 关键词必须要紧跟在先行词之前。
6)排比(排山倒海句)
文学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此,如果非要让你的文章更加精彩的话,那么我希望你引用一个个的.排比句,一个个得对偶句,一个个的不定式,一个个地词,一个个的短语,如此表达将会使文章有排山倒海之势!
Whether your tastes are modern or traditional, sophisticated or simple, there is plenty in London for you.
Nowadays, energy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oil, coal, natural gas, solar heat, the wind and ocean tides.
We have got to study hard, to enlarge our scope of knowledge, to realize our potentials and to pay for our life. (气势恢宏)
要想写出如此气势恢宏的句子非用排比不可!
7)挑战极限原则
既然十挑战极限,必然是比较难的,但是并非不可攀!
原理:在学生的文章中,很少发现诸如独立主格的句子,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花上5分钟的时间看看就可以领会,它就是分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分词要求主语一致,而独立主格则不然。比如:
The weather being fin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nt to climb the Western H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