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因此,努力改革品格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下面对我班的品格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的大家庭中,发散思维可谓是天之骄子,因为人们大部创造性设想都是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文内、文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为学生提供"创造大舞台"。 善于发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取得最进的支撑点,是创造活动取得成功的艺术。和谐、宽松、信息畅通、恰如其分的奖励,尤其是富于挑战的环境,对创造最为有利。基于这样的考虑,结合我校中高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导行这一环节作为学生喜欢的"辩析讨论会"的形式出现,一改过去教师把持课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组织课堂。 由"小主持人"带领同学们运用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而作为小主持人,本身的荣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特别是讨论会中的"创造天地栏目",学生自由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思品课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这一小小的实验课题是在学校"培养创造志趣和能力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整改实验"成果大树上结出的一朵小花,实验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会继续努力。
五年五班
学校新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良好的家庭教育无疑能够减少问题学生的产生。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普遍认为,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场所,使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美国社会学教授马丁•哈斯克尔和路易斯•雅布隆斯基在《青少年犯罪》一书中指出,“影响人们生活的社会团体中,家庭的影响最直接最永久,家庭是决定一个儿童是否成为犯罪者的重要因素,使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基本媒介”。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都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有调查表明,2/3的未成年人具备良好素质的父母是自己成长的第一榜样。其中母亲的作用更大,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沐浴在母亲最伟大的母性光辉中,理智、温馨的母爱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
但是,“有心有力无法,目前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能力的极度缺乏”。青少年教育专家鞠青如是说。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蒋月娥认为,许多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忽视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却在成了孩子娇生惯养、依赖、任性、自私的心理品质缺乏意志力,不易与他人交流沟通,不会合作相处。蒋月娥将家庭教育的问题归纳为五种表现形式:一是母亲对家教重视,但是父亲重视不够;二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和同事、亲朋好友念叨孩子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但是主动与学校教师交流、探讨不够;三是关心孩子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但是对孩子心理健康关心不够;四是家庭成员在教育上观点不一致,造成孩子无所适从;五是期望孩子成才时更多的是让孩子成什么家、做什么官,轻视工人、农民等职业
学校新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明确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把握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提高德育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掌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质量,本人从工作的实践中提出几点看法供同行们商讨。
一、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认真学习、转变思想,宣传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思想,破除陈旧的教学观念,把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上来。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去看待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克服传统教学上重智育,轻德育,忽视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弊端,探索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2.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求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如通过参观、访问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懂得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共同教育,做好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如何,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的严格要求和具体措施,也依赖于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学校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但家庭是儿童无形的学校,家长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家庭的密切配合,抓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为此,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联系会”等,既使家长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又使家长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适应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健康心理的环境氛围
聋哑学生由于有自卑、猜疑的心理特点,对别人对他的态度和评价格外敏感,甚至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脸上的细微情绪变化都非常注意,反映格外强烈。因此,要使聋哑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在教育中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表里如
一、以身作则。老师要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要体谅学生各方面的困难,注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不论学生怎样都要真正把聋哑人放到“人”的位置上,不能有任何歧视瞧不起的心态。
老师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禁忌讽刺挖苦学生,也不宜说反话,对于正常的学生来说不讽刺、挖苦,不体罚和变相体罚,这都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对聋哑学生更要注意,不能忽视这一点,更不能用粗暴的简单的处理方法。
另外,教育者要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随便开玩笑,给孩子们起绰号,什么疯子、傻子、哑巴等等。虽然他们听不到,但反映出来的是你对残疾人教育的态度,随便说笑聋哑人,极容易让别的学生仿效而产生不良后果,又有损教育者的威信。
三、挖掘思想品德课中心理素质因素,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1.在低年级培养合群心理,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绝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他们为掌上明珠,骄纵溺爱,他们要什么给什么,要怎样就怎样,加上家庭生活环境中又缺乏同龄伙伴,逐渐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一切以“我”为中心,滋长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不合群心态,刚入学时,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非常陌生无法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不合群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僻的性格,长大了走上社会就不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的培养,进行人际交往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在中年级培养自我意识,克服自卑心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等,自我意识的培养,是思想品德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儿童的成长,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中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0岁左右,这一时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不强,一旦受到挫折就产生不稳定情绪,甚至产生自卑感。比如有些后进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一旦别人曲解他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不满而受到了压抑,长期以往恶性循环,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心灵扭曲。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取得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辅以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会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找到一种克服自卑感,发展自我的途径。
3.在高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耐挫心理的疏导。
在这一时期,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少年儿童活动的天地日趋扩大,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家庭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无所适从,因此,萎靡不正,失去进取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变成有心理障碍的人。
总之,心理素质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只要我们从观念上、意识上牢牢树立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思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就一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新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汇报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汇报该怎么写呢?写些什么内容呢? 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汇报范文,仅供参考 ~明确以强化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 平和效率,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一步牢固确立德育为 首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务处、大队部、班主任等各方面形成 了法制教育的合力,通过共同探讨,统一思想,确保了法制 教育的一致性。
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我校领导注意加强民主管理,适时 召开座谈会,坚持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提高教师代表参政议 政能力,促进了教师爱校,民主治校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师 代表的评议权,对校领导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及时反馈,大大 促进了学校领导班子勤政廉政的自觉性,使学校管理更加法 制化、民主化。
通过各种政治学习,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教师对《教育 法》 , 《教师法》 , 《未成人保护法》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了教 教师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 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
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
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
遵纪守法,遇事找法的法制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 意识。
遵循学校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 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
以课程教学为主要渠道,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 的学校法制教育的网络和体系。
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比较系 统的法制教育。
通过小学思想品德课、班队会有计划地对学 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在教学中 也结合本学科特点相应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内容。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有 层次地开展法制教育,并积极探索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在规律, 在校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日常的思想教育进行; 在学校的日常思想教育中,通过升降国旗的活动,专题性的 法制教育讲座或报告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国家标志的教育,基础文 明教育, 法律常识和遵纪守法教育, 促进学
学校新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是市直实验学校,现有在校生****余人,***个教学班,任课教师****人。几年来,学校围绕“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地成长”的育人目标,确定“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坚持学校行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及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并重的原则,融普法工作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努力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管理水平,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
一、抓好普法教育基础 ,确保“五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落实到位。学校成立 “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为普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规划制度落实到位。学校研究制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2006-2010)》及年度工作规划,保证了普法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三是保证基础夯实到位。征订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书籍和报刊,自编普法教材等。购置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为普法宣传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是宣传发动工作到位。召开 “五五”普法动员大会 、刊出黑板报、开辟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提高了全校师生对“五五”普法重要性的认识 。
五是普法师资培训到位。 学校举办法制教育师资法律培训班,适时外派教师参加各种法律知识培训班。
二、普法活动开展扎实 ,做到 “七个”结合
一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是法制教育的骨干学科,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
二是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环境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全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是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充分利用班会、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时机和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 。
四是校内校外相互结合。建立校内外法制教育体系,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为家长、教师、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家长的道德法律素养,进一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是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学校开展民主评议学校及领导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学习党纪党规。
六是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学校开展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的“四职”教育。
七是与廉政文化进校园相结合。学校开劈了党支部园地、团支部园地、少先队园地、红领巾广播站等,大力宣传廉政文化。
三、依法治校,“五五”普法硕果累累
学校新教育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为有效预防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我校于2011 年4月,开展了防溺水教育活动周教育宣传工作,全校师生受教育面100%,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主题:关爱生命预防溺水
二、组织领导:
防溺水教育活动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黄敏
副组长:任志学陈权李传江
成员:孙贤瑞马从明刘克涛倪龙丁霞周德义李培山周春美刘选仁周德霖李亮生
三、活动周主要工作:
1、开展了一次全校性的“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教育大会。使全体师生人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人人为预防青少年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献计献策。
2、各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易发生溺水的危险地带、水域,发动学生自己来分析应如何避免溺水现象的发生。
3、各班出一期预防溺水教育的黑板报或宣传橱窗。以预防溺水为主题,宣传防止溺水的基本常识;明确要求中小
学生不准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准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玩水。
4、发出了一封《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学校组织教师分村包片,派出11个小组到本学区11个行政村,与每位家长取得联系,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向家长宣传防溺水注意事项等。
5、悬挂“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横幅。学校在教学楼张挂横幅,营造浓厚的校园内宣传教育氛围。
6、设立一个警示牌。针对校外各类涉水区域,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在危险水域的入口醒目位置,设立一块警示牌,教育、告诫学生珍爱生命、预防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