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刘邦团队与项羽团队的区别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刘邦团队与项羽团队的区别(精选7篇)

刘邦团队与项羽团队的区别 第1篇

刘邦团队与项羽团队的区别

一胜一败,历史留给了人们无穷的思考。

一、领导核心人物性格的不同:项羽自身性格的弱点,使他失去了一次次的有利机会,毛泽东评价其为“沽名”,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典型的例子有“鸿门宴”,本可东山再起,因其“沽名” 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岂不知“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领导识人用人不同:刘邦之所以得天下,重要的三条,一是得人心,二是决策正确,三是用人得当。刘知人善任,能博采众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豁达大度,从谏如流”。项羽的一个致命弱点是不善用人。韩信、陈平、黥布等原来都是他的部下,但后来一个个都“弃暗投明”到了刘邦那里。而项羽有一范增却不能信任,有计不能用。而项羽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听不得用不得好计谋,有良臣谋士弃之不用,最终导致失败。

三、团队(组织)利益的地位不同:刘邦团队组织利益为第一优先(公平、正义),才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因团队成员是从组织团体的大局利益出发,具有无私的精神,否则,“关我何事”的态度,韩信则不为韩信也,刘项的故事可能不是这样。而项羽团队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灭秦后因将士念家而东还楚。

刘邦团队与项羽团队的区别 第2篇

一是司马辽太郎其人,原名福田定一,生于1923年的大阪,卒于1996,百度评价他是日本右派作家,对此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司马辽太郎从小酷爱司马迁的《史记》而更名为“司马辽太郎”,他自称是取“远不及司马迁之太郎”之意,我觉得这个名字有向司马迁学习致敬之意。他自幼博览群书,崇尚英雄人物,1943年毕业于大阪外语学院蒙语系,1946年入京都新日本新闻社,两年后任产经新闻社记者,同时发表作品。1961年开始专业作家的生活。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习惯从高空俯瞰大时代,把历史上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伟大人物放在革新与守旧势力尖锐斗争的环境中,从各方面来歌颂他们的“励精图治”和“文治武功”。他一生著作汗牛充栋,也获得很多文学奖。

二是《项羽与刘邦》一书在日本出版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从日本人的角度研究清末汉初的历史及人物,该书1977年发表于日本杂志的重镇《小说新潮》,原题为“汉风楚雨”。小说刊载后,立即引起轰动,读者无数,连载了两年四个月后推出单行本,更是好评如潮,很快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巨著,并成为日本史上最畅销的小说。

三是楚汉相争的传奇性。项羽与刘邦,一个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一个是屡败屡战、打不过就跑的汉代枭雄。中国历史上,可能再没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具有传奇色彩的双雄对诀!司马辽太郎笔下的“楚汉传奇”,既是一部双雄争斗的历史,也是一场韩信、张良、萧何、陈平、范增、项梁等风云人物权智对决的精彩大戏!

四是人物刻画深刻,在小说中,项羽一世英雄,所向披靡,何以最后兵败垓下?刘邦以一介布衣,百战百败,缘何最终屌丝逆袭,成为汉代开国皇帝?贫士韩信因何脱离项羽转投刘邦?张良运气辟谷,如何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们看到陈平的连番毒计、纪信的悲壮赴死、虞姬的温婉凄美;我们也看到赵高的变态欲望、章邯的无奈倒戈,项梁的薄命无后;即便是侯生、蒯通、郦食其、陆贾等儒士英勇无畏的行为和胆略也跃然纸上。书中人世的善与恶、人情的义与欲、人心的险与弱,随着笔下一个个鲜活人物的进场与退场,刚强与阴柔,勇猛与狡黠,引领我经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最终结局,乌江之畔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乌江亭长过渡,绝地反击而被五人分尸,小说在结尾处迎来高潮,如弦断般戛然而止,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五是刘邦其人,刘邦是枭雄,虽是无赖出身并无显著特长,但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恰恰就是他的特长:因为他并不在行,但有领袖气质,能让一大帮子英雄好汉跟随其后就是高超的本领,他的手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干,譬如萧何的后勤,韩信的战争,张良和陈平的谋略。正因为刘邦对什么都不是很专业,所以刘邦往往能从谏如流、用人得当,虽然也有错误的建议和经常性的失败。由于刘邦的不够强势,所以他能擢拔韩信、周苛,容忍韩信当齐王,能重用反复的彭越,默许陈平的贪污。刘邦出身草莽,能平等对待天下之士,当然也包括混饭吃的“士”。刘邦出身市井,所以他能经受失败,屡败屡战,关键时刻能够服软,也能出手,鸿门宴的退让避免了全军覆没,修武从韩信中夺权就体现出他的果敢与气魄。掩卷长思,刘邦还真是一个运气极佳的人,屡次在罹难中恢复过来,这除了坚韧的意志力以外,不能不说天助其人呀。

六是项羽其人,司马辽太郎认为,项羽的优势则是战神,平原战争力扫千夫,天下无敌。项羽斩杀宋义,击败章邯,陈兵关中慑服刘邦,讨伐齐国大获全胜,回身救彭城一战击溃刘邦大军;兵围荥阳,刘邦只得诈降;一天击垮彭越大军;广武山射伤刘邦;固陵城在人困马乏的前提下,依然大败刘邦,从此刘邦不敢再追;乌江岸边二十八骑依然不败,真可谓百战百胜。项羽的士兵都崇敬项羽,只要项羽在,士兵就充满激情充满信心。项羽对自己人都非常友好,而且非常真诚。项羽只要对手诚服就满意,非一定要赶尽杀绝,其对吕后、刘邦之父就是例子。项羽重视“义”,项伯明明在帮刘邦,但项羽并不为之所动。但对受降敌军的坑埋,对兵卒的掠夺,对谋士不重视,也鲜明体现了他只能作为战争的主帅,而不是王者。从精神层面上讲,项羽非常具有人格魅力,“气拔山兮气盖世”,高大威猛伟岸善战柔情,符合人民心中英雄人物的所有特征,几千年的历史并不用“成王败寇”评价项羽就说明了这些,但时不利兮奈若何。

七是楚汉结局的必然性,在秦末群雄并起的混乱年代,项羽和刘邦都是身先士卒,虽然项羽总是高歌猛进;刘邦一直撤退。但项羽由于单纯所以易受离间,范增的离去、周殷的背叛就是例子。项羽由于总是胜利,所以不重视外交工作,不重视拉拢同盟军,因为他不需要。同样由于常胜,项羽不重视团队的力量,不能形成集群作战,导致项羽出马的战争必胜而没有项羽的战争则很难胜利,这一点与刘邦恰好相反。同样由于常胜,为人骄傲,承受不了失败,乌江之畔的小船,项羽如果像刘邦一样,退一步,渡过长江,休养生息,徐图备战,天下未必就是刘邦的,但项羽不能接受,只是简单的认为“这是天意”。项羽为人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坑杀秦降卒、杀秦王子婴以及诛杀怀王熊心,则失掉了民心。

浅谈销售群体与销售团队的区别 第3篇

关键词:销售群体;销售团队;区别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93-01

传统的销售群体已经被大家所熟悉,并且一直在很多企业中被充分的应用,比如说房地产、比如说汽车销售。这些企业的老板重视的是人多力量大,多一个人就多一份产品出售的可能性。不过如果认为这种重复做着相同事情的群体集合就是销售团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销售群体不等于销售团队。销售团队是高效率的销售群体,它是销售群体在当今社会的新发展。

一、 销售团队与销售群体的区别

(一)销售团队与销售群体的目标不一样。

销售团队是指由两个以上的销售人员组成,通过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体。销售群体的目标必须与销售组织目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销售组织的目标是销售得越多越好,那么销售群体里的每一个人都要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而对于销售团队而言,它除了组织的目标外,还可以自己制定自己的目标,比如说,我们团队的目标除了增加销售量意外,我们还要提高团队的协作与配合能力。

(二)销售团队与销售群体在领导方面不同。

作为销售群体有着明确的领导人,这个领导人对群体的销售情况要承担所有的责任,并且从始至终领导的权利都是非常大的。而销售团队在成立之初可能有一个核心式的人物,但随着团队越来越成熟,团队领导所拥有的决策权成为了团队成员的共享权利。也就是说团队越成熟,领导的权利即被弱化,责任也是有全体成员共同承担的。

(三)销售团队与销售群体在协作方面有所不同。

协作性是销售群体与销售团队最根本的差异所在,销售群体里的个体由于他们的技能都是相同的,所卖产品也是相同的,所以从根本上说他们是一种竞争关系,每个个体都希望自己的绩效能比其他人更好,所以他们至多只能达到中等程度的协作,而做为销售群体所产生的绩效只能达到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而在销售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是不一样的,成员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是为了同一件事情而聚集在一起的。所以销售团队可以达到一种最高境界的协作,也就是齐心协力。销售团队所能达到的绩效是一加一大于二。

二、促进销售群体向销售团队的转变

目前绝大部分的销售企业所拥有的销售人员都是组成的销售群体,那么如何实现销售群体向销售团队的转变呢?这里简单的进行下介绍。

(一)增强凝聚力。

一个好的、高绩效的销售团队绝不仅仅是一群销售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着凝聚力的共同体。团队的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团队对其他成员的吸引程度。这是一个团队引以为豪的一种整体感。销售群体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整体感。首先,强调团队的力量,领导者明确表示,每个成员的产于都是团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团队遭遇到外部威胁时,我们应该精诚合作,一致对外。其次,应该设立合理的团队目标,并将目标与个人利益联系起来。使这个目标更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这样团队成员才更愿意完成目标,从而增加了凝聚力。再次,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让成员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参与决策,这样也可以促进团队的积极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最后,控制团队的规模,规模越大,沟通越不顺畅,意见分歧也会更多,所以团队规模以8-10人为宜。

(二)营造互信氛围。

团队的精髓就在于合作,团队合作受到团队目标和团队所属环境的影响,只有在团队成员都具有与现实目标相关的知识技能及与他人合作的意愿的基础上,团队合作才有可能成功。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互信能够增强团队合作。首先,鼓励合作,团队领导者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力图通过合作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建立一种互信的领导模式。促进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如定期举办培训、聚会等活动加强成员间的合作。其次,采用公正的管理方式。如果在团队中出现能者多老而不多得,能力差的或不努力的反而多得,那么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就不在存在,反而变得互相猜忌、多疑。最后,向成员展示长远目标,有了长远目标,成员之间就不会计较眼前的一些得失,主动开展合作达成愿景。

(三)提高团队士气。

团队士气是为团队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首先,保持积极心态,当然领导者更加应该带头使自己具有高昂的士气,这样才能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其次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团队中讲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遇到问题能集思广益,不专权,不独裁。重视下属的需求和意见,这时的士气就会很高。再次,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在公平、合理、按劳分配、论功行赏的情形下,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才会提升,士气才会高昂。最后,确保人际关系的和谐,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多进行沟通,培养人际关系的和谐,每个成员只有得到团队的肯定才会以团队为荣。而且很满足,团队就会士气高昂。

(四)培养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是所有成员的动机、需求、驱动力和耐力的结合体,是能够推动整个团队前进的一股特殊力量。首先,鼓励团队成员互相帮助,这样领导者可以将自己从帮助成员成长这件事情中解放出来,而把重心放在团队的发展战略上。其次,采用公正的管理方式。明确表示事情完成了是论功行赏,提供了帮助的成员一样可以获得一份奖励,并且更具提供的帮助大小不同,奖励不同。再次,引导成员从长远来考虑问题,尽量避免成员之间的无理竞争。做为经理应该让成员拥有一个美好的蓝图,让大家觉得团队可以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最后,一起参加集体培训,任何形式的培训都能锻炼团队的协作精神,特别是在工作之外,团队成员更加容易产生协作精神。事后也能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柯健.如何打破卓越销售团队管理的“罩门”[J].中外企业文化,2009(01)

[2]黄河.用价值观打造有战斗力的销售团队[J].现代企业文化,2010(05)

刘邦团队与项羽团队的区别 第4篇

据《史记》记载,秦朝末年,刘邦、项羽都曾经亲眼目睹中华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尊容与威仪。可这两位差距颇大,两个人见到始皇帝也都说过一句好像发誓赌愿的话,话讲得很有意思。刘邦见到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帝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好像只有秦始皇是大丈夫,其他人都是小丈夫了!羡慕之情隐在了话的里面。项羽更直率,他说:“我必取而代之!”。这厮胆子也忒大了,多亏其叔父掩其口逃走,也多亏人多杂乱,始皇帝没听见。否则,项羽就不可能演出那幕“霸王别姬”了,早就“尸首相别”了。那时代也是一个竞争奶酪的时代,最大块的奶酪就是秦王朝的天下。秦王朝这块大奶酪真诱惑人呀!呵!这大块奶酪!馋得六国后裔以及那些有野心的人,都瞪着眼睛看着。刘邦、项羽也不例外。后来,天下归了刘邦那厮,后世很多人鸣不平。那意思就是说,大好天下归项羽还可以,还说得过去!你刘邦算什么呀?人们的不平影响不了刘邦这个流氓“痞子”做大汉的开国皇帝。

粗略分析,这两位有共同的爱好,都是不愿意读书的人。要是真叫起真儿来,还真值得仔细推敲一番。刚才说了说你眼中的奶酪。下面再说一下奶酪时代的你。你——就是想得到奶酪的那个人。借用刘邦和项羽的成败,阐明其中的道理。

一、刘、项成败对创业和守成的人才观的启示

1、创业人才不必求全责备——项羽输在识人用人上创业和守成难度都很大,只是侧重点不一样。因而重点任务也不一样,完成任务的方式也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创业阶段和守成阶段对人才的评价任用有很大差别:创业时期多倾向于重才轻德;守成时期往往要求德才兼备。

2、顺应时代潮流至关重要——项羽输在对天下形势判断上现在先比较一下刘邦、项羽。两个同一个奶酪时代的人,一个是奶酪时代的“流氓”,一个是奶酪时代的悲剧英雄。两个人的因果结局很能启发人。其个人素质与结局应验了一种因果关系,这结局验证了两句话:第一句: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第二句:世界发展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这两句话要理性分析,别感情用事。这个“德”包含现在所说的能力和素养,但更突出体现在统帅人物的品质方面。秦亡,楚(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汉(封刘邦为汉王)相争约四年。刘邦获胜。其实,在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被尊为亚父的范增,早就看出刘邦的行为与志向了。所以,在杀不了刘邦时,恨恨的剑斩玉斗,大呼“遂成竖子之名!”

二、两人相比较,刘邦得到秦王朝天下这块大奶酪,顺理成章。主要原因有:

1、约束行为,以待天时。刘邦志在获得大奶酪,收敛了自己流氓行为,“妇女无所幸”“观其志不在小……此天子气也”,攻下秦都,封咸阳府库,以待项羽。占天时,积蓄力量,主动作为。项羽则占有刘邦打下的咸阳,焚秦宫室,毁阿房宫,抢劫妇女,掠夺财宝,显示出志大才疏,不重视在百姓中树立形象,军队纪律涣散,逐渐失去人心。

2、约法三章,昭信天下。汉王刘邦听萧何计策,约法三章,取信于民;项羽焚烧秦宫室,掠美人财物,成为刘氏大仁大义的反面陪衬。

3、屈尊揽才,接受忠谏。大将韩信、谋士张良、相国萧何,像陈平、周勃、夏侯婴等人才济济,俱为所用。筑台拜将,亲授帅符。对有利于得到大奶酪的要求、计策,迅速决策;项羽则优柔寡断,终妇人之心,用人必亲近,不会用人,加上决策失误,最终失去大好机会。

4、用人以才,不论出身。刘邦接受谋士的建议,用人不论身份和名声。韩信受辱胯下,陈平盗嫂,樊哙乃杀狗屠夫。至于文化人如郦生、陆贾、李左车、蒯彻等亦尽为之用,以展其才,这叫用人之长,容人之短;项羽任韩信为执戟郎,大材小用,不会用人,不会识人,贤愚不分,任人唯亲,项氏集团奸细内出,终坏大事。

5、能识大体、顾全大局。刘邦能审时度势,伺机以待天时。这是刘邦认可的比较理性的思考。项羽则刚愎自用,感情处事,加之妇人之仁,不识大体,最终毁掉最可能获得大奶酪的大局。正是,“长城”非他毁,自毁也!

6、隐忍屈辱,不乱大谋。一个人有野心或雄心谁都管不了,能在巨大的屈辱面前当孙子或装孙子,不是谁都能行!刘邦行!项羽不行!大丈夫能伸能屈,从这一点也可以预见出,谁最后可能获得胜利了!刘邦兵败,蓄积力量,以图东山再起;项羽兵败,认为“天亡我也”,不过乌江,自刎垓下。

7、大的气量,能容他人。刘邦能容纳那些有个性的人才,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大将军韩信攻克齐地,自立假齐王,并奏报刘邦。刘邦接到奏报,正在犹豫。张良一捅他,刘邦马上反应,“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不做假齐王!”于是封韩信为齐王。项羽则好大喜功,乱封诸王,引火烧身,四面树敌,成众怨之的。虽然,人们敢怒不敢言,但是义军内部已是貌合神离,只保留着一种可怕的团结局面。

刘邦团队与项羽团队的区别 第5篇

【关键词】《鸿门宴》;项羽;刘邦;性情

中国分类号:I106

《鸿门宴》是《史记》中一个非常精彩的章节,这一章描述了秦朝都城外的一次宴会,核心就是描述项羽、刘邦两个军事集团进行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之中,刘邦及其谋士凭借其过人的智谋摆脱了异常危机,这也为刘邦的称雄奠定了基础。从本质上而言,这场博弈就是刘邦与项目两人性情的对决,之所以刘邦可以成功,项羽会失败,这正是由他们的性情所决定,下面就针对两人性情的不同进行深入的分析。

1“鸿门宴”的发生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秦朝灭亡的历史背景中,刘邦与项羽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继续反秦的一股农民力量,在公元前207年,楚怀王派遣项羽去营救赵国,派遣刘邦来攻打函谷关,在出征之前,楚怀王与诸位将领订立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军队效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将秦朝主力军消灭,由于秦王主力部队被项羽牵制,刘邦就很顺利的进入函谷关,攻下咸阳。项羽在攻打秦军时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却延误了入关时机,被刘邦抢占了先机,于是准备在第二天准备发兵攻打刘邦。

在这种巨大的危机之下,刘邦与谋士与他们进行了巧妙的斡旋,在这项纷纭复杂的大环境下,将危机转化为机遇,这不仅表现出刘邦善于用人、虚心受教的性情,也反映出项羽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的性情,这也导致项羽日后悲剧的主要原因。

2《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性情的对比

2.1项羽与刘邦治政理念的对比

项羽有着非凡的军事天才,他是一个大英雄,但是也的治政理念却十分的残暴,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项羽不懂得尊重他们,在得到一座城池之后往往采取血洗的方式,这极大的引起了人民的憎恨,在北伐前,项羽滥杀无辜,这也是导致项羽后来失败的诱因。刘邦正好与之相反,刘邦的治政理念倡导休养生息以及以仁治政,刘邦时时刻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因此,刘邦能够得到民心。在灭秦战争之中,刘邦也得到了楚怀王与大将的支持,因此,刘邦也轻松获取到入关的权利,而项羽则是一直苦战,丧失了入关的机会。

刘邦与项羽在进入咸阳之后,制定了不同的制度,刘邦废除了秦王朝严苛的立法,严肃军纪,不杀秦王子婴,封府库;而项羽却奸淫掳掠,烧杀抢夺,刘邦仁爱,项羽残暴,因此,刘邦获取到了民心。俗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從民心这一点而言,刘邦完胜。

2.2项羽与刘邦用人之道的对比

在用人之道上,刘邦与项羽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刘邦知人善用,懂得虚心接受他人意见,项羽则刚愎自用,与下属之间出现了嫌隙,失去了称王的机会。从个人能力相比而言,刘邦远远比不上项羽,但是刘邦指导依仗智囊团的实力,项羽虽然英雄非凡,但是不懂得知人善用。在鸿门宴上,刘邦有樊哙、张良等谋士,项羽则有项伯、范增与项庄,在张良提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后,大家都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刘邦,在谋士的默契配合下,项羽开始相信刘邦无意与自己争夺,等到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之后,刘邦就借口入厕逃离了宴席。在这种默契配合之下,刘邦不仅保全来自己,也保护了大家,获得了根本性的胜利。

而项羽在宴会上不仅不利范增的暗示,甚至都不理会项伯对项庄舞剑的阻挠,在刘邦与谋士计划如何脱身时,项羽还浑然不知所然,这就能够看出项羽与谋士完全无默契与信任感,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项羽刚愎自用、大意轻敌。

2.3项羽与刘邦待人之道的对比

与项羽相比,刘邦背景与能力都较为逊色,缺乏自信心,正是这样,他养成了一种谦逊的性格,他会利用各种条件来广结人缘,刘邦极尽笼络,与项伯结成亲家,表达了自己效忠项王的决心,逐渐的将项伯拉拢到自己这一边。因此,在鸿门宴中,项伯采取了各种手段让项羽信任刘邦,处处保护刘邦,让刘邦得以脱身。

2.3项羽与刘邦竞争思维的对比

俗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鸿门宴中,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要把握好对方的信息,在这一方面,刘邦就做的十分出彩。刘邦在听闻项羽要对付他时,就开始用祝酒与结为亲家的方式来拉拢项伯,并从项伯口中获取到了项羽的信息。在鸿门宴上,刘邦又巧妙的抓住了项羽的心理,表达自己的臣服之心,满足项羽自大的心理。在项羽逐渐放松警惕之后,刘邦又将称王的传言嫁祸到他人身上,让项羽进一步听信自己的话。

而项羽却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去主动了解刘邦的信息,自己了解到的仅仅是刘邦的一派之言,这些信息是虚假的,而刘邦则通过项伯了解到了项羽的全部信息,这就做到了知己知彼,项羽完全不清楚刘邦、项伯以及张良之间的关系,自己获取到了也是来自项伯、樊哙与刘邦传递出的虚假信息,他完全否定了范增的观点,轻信了刘邦与项伯的误导,放松了警惕,措施了杀刘邦的最佳机会,这就导致项羽一错再错,最终功败垂成,乌江自刎。

3结语

总而言之,《鸿门宴》不失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佳作,司马迁在描写这场斗争时,应用了对比的手法深刻的表现出了刘邦与项羽不同的性情特征,项羽骄傲自满、情敌麻痹、任人唯亲、残暴无度,内部凝聚力差;刘邦虚心受教、知人善用、能屈能伸、善待人民,赢得了民心,这种性情的不同正是导致项羽错失良机与刘邦成就千古大业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曹润生.氛围描写和个性化语言的经典之作——浅论《鸿门宴》的艺术表现力[J].教学与管理.2002(12)

[2]韩书文.刚柔兼济,大智若愚的小人物——谈《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樊哙[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6(01)

[3]张蓓蕾.重情重义豪气满怀——论《鸿门宴》中项羽所凸显的英雄本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刘邦与项羽:创业者心智模式对决 第6篇

从要素交互作用角度看,创业就是创业者通过对包括创业合作伙伴在内的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整合,继而遵循自认为适宜的管理法则,力促这些要素之间及其与环境和任务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和自然协同,从而实现预期创业目标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交互活动。其中,创业者的创业目标是否与其合作伙伴的人生目标在方向上和步调上保持动态的同步(简称目标同一),创业者如何看待自己与合作伙伴在创业绩效产出中的地位和作用(简称角色定位),以及创业者是否深谙与之对应的对合作伙伴价值贡献的激发和保护法则(简称团队管理),这三者要么本身就是创业者心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么就是创业者心智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或独立,或共同影响了创业的绩效产出。因此,创业者心智模式是创业绩效产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心智模式源于认知心理学,它是行为主体为了建构预测和把握未来所要面对的一切,对通向未来目标及其构成和作用要素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的固有认识(Rouse & Morris, 1986)。因此,影响创业绩效的方方面面,比如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创业目标,创业者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路径,如何定义创业的任务并进行合理分配,创业者能否对创业合作伙伴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如何对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有效管理并力促创业目标的实现,等等,都程度不等地受到创业者心智模式及其相关变量的影响。或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创业者心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心智模式并不具有情境的普适性,不同任务情境需要不同类型的心智模式与之进行匹配。

基于如上分析,创业者要成长为企业家所需超越的第一个拐点中的“突破自恋”,就要求创业者要对自己与合作伙伴对创业绩效产出的地位和作用做出合理的评估。而“学会打造团队”的一个重要表征,尤其是在人才可以自由流动的高度竞争环境中,就是创业活动开始后,可及的优秀人才能否自愿进入创业团队,进入后能否留得住、干得好、跟得久。所以“学会打造团队”,要求创业者能够通过适宜的管理策略,对创业合作伙伴价值贡献进行有效的激发和保护,使其本人与其创业合作伙伴逐步融合并最终达到在相同的目标下自发协同。

这样一来,要破解创业者成长所面临的第一个拐点,就要对创业者心智模式与其合作伙伴效用的交互关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包括:创业者的心智模式都有哪些类型?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哪些变量对创业者心智模式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何种程度的调节或中介作用?这些问题在陈先生的专著中都未尽其意,文献检阅发现国内外现有的理论研究对此也不够深入和全面,而这些问题的回答,不论对于创业者的自我提升,还是创业者成长支撑体系的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而楚汉相争中的刘邦统帅的刘汉集团和项羽领衔的项楚集团的此消彼长的演进历程正好为探究这两者之间关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比案例研究样本,本文借鉴规范的对比案例研究方法,对此进行深入分析,谈一家之言,呈各界同仁指正。

案例选择与数据分析

公元前二零九年九月,年仅二十四岁的项羽与其叔叔项梁杀死会稽郡守,在吴中起兵;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四十八岁的刘邦于沛县起兵。半年后的公元前二零八年四月,项梁及项羽击杀自立为楚王的景驹和将军秦嘉后进入薛城,项楚集团自此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在不可胜数的“楚兵数千人为聚者”的反秦队伍中脱颖而出,而刘汉集团因为雍齿的背叛而实力锐减,刘邦不得不率众投奔项楚集团以求存续。此后项羽和刘邦合兵一处,齐打成阳和定陶,击败章邯,同攻雍丘,斩三川守李斯之子李由。公元前二零八年闰九月,项梁被秦军所杀, 二十五岁的项羽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宋义的次将,共同领兵北上救赵。转年过后的公元前二零七年十一月,二十六岁的项羽在前线请求与秦军决战不得,情急之下诛杀宋义后谋得上将军职位。此后他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大败四十余万秦军主力,一路西进,于公元前二零六年十二月攻破函谷关,与提前两月到达咸阳接受子婴受降的刘邦相会于新丰鸿门,随后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继而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刘邦为汉王。是年八月,刘邦与韩信出兵北上,攻占三秦,楚汉相争的战斗正式打响。

自公元前二零五年十月起,项羽先密令英布等拦杀义帝于江中、平叛田荣、以三万西楚铁骑大破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联军,但与项羽战场上凯歌阵阵相伴的却是英布反戈、范增出走、与刘邦荥阳相持不下,最后三十岁的项羽被迫无奈,于公元前二零三年八月,与五十四岁的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随后刘邦接受张良建议,撕毁合约,率兵追击项羽,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十二月,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楚集团宣告灭亡,楚汉相争结束,随后中国一统进入了延祚四百余年的刘汉帝国。

楚汉相争肇始时,英姿飒爽年仅二十八岁的项羽,率领的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四十万精兵强将,而跟随着五十二岁高龄从南郑出兵的刘邦的是思归心切、意志不坚的十万老弱病残;随后在双方三年多的拉锯战中,刘邦都是胜少败多,几次还差点命丧阵前,而项羽在战场上总是打得得心应手,很少遇败。但就是这么反差强烈的肇始和过程,最后的结局却是项羽兵败自刎,西楚昙花一现,而刘邦却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资料主要来自《史记》和《汉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汉书》大部分篇章自《史记》取材,又进行了必要的修编和增补。《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也指出身为太史的职责是:“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可见中国古代史官具有“述往事以思来者”的历史责任感,秉持“秉笔直书”的治学传统。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所使用的 “二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客观性和思想性,符合案例研究对二手资料的要求。

nlc202309011903

(二)编码结果

刘汉集团和项楚集团一成一败,从案例研究的角度来看是十分“有趣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不少学者指出,市场环境、组织绩效、个体特点和团队异质性是影响包括创业者在内的创业团队协同并进而影响创业绩效产出的重要因素(O’Reilly Ⅲ et.al.,1989; Bloom M& Michel JG, 2002)。然而,具体到本案例,自公元前二零九年,项羽和刘邦分别参与反秦起义,这意味组织外部环境和行业等相同;另一方面,刘邦和项羽的创业团队成员规模成员相对固定,自其他诸侯集团流入的“新”成员对两个集团的最后成败并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团队规模、团队成员价值观等因素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基于此分析,分属同是创业者的项羽和刘邦的心智模式在本案例中就成了影响包括创业者在内的创业团队协同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对以上情景变量一一进行分析后,我们以刘邦和项羽作为创业者,基于《史记》与《汉书》中相关史料的交互验证,对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人才(就本研究来说,其内涵等同于高层管理团队成员(TMT)或创业合作伙伴)的流动按时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果见图一。

对于特定的组织,比如本研究的刘汉集团和项楚集团来说,关键人才流动包括自竞争对手流入和非竞争对手流入、流向竞争对手和流向非竞争对手四种情况。显而易见,自竞争对手流入和流向竞争对手对相争双方的实力的此消彼长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为比较方便且能更为真实体现关键人才流失与对相争双方实力的影响,我们为自竞争对手流入赋值+2分,以此类推,流向竞争对手-2分,自非竞争对手流入+1分,流向竞争对手-1分,于是就可得公元前二零九年到公元前二零二年间刘汉集团和项楚集团之间关键人才流动的损益情况(见表一)和相争双方的关键人才动态比较(见图二)。

从表一、图一和图二中可以发现,楚汉相争的实质是关键人才的竞争,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具体表现为关键人才的流动。那是什么原因决定了这些关键人才的流动?我们将表一中十一位关键人才的流动原因进行了一一分析。

张良是在率“少年百余人”投奔景驹途中偶遇刘邦,一段时间接触后,发现刘邦是自己的知音而主动留下来的(良欲往从之(景驹),道还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郦食其是早知刘邦大名,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主动送上门来的。(“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项伯是因为要救自己的救命恩人张良而被刘邦当机立断、见机行事争取过来的,名为羽臣,实为刘邦所用。(羽季父项伯素善张良。良时从沛公。项伯夜以语良。良与俱见沛公,因伯自解于羽。)

韩信是因不受项羽重用而主动跳槽来投刘邦的。(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于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王陵与刘邦很早就相识(高祖微时,兄事陵),但他并不看好刘邦(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阳,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最后加入刘邦,乃遵母命誓与项羽为敌(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陈平本是项羽的都尉,被项羽一怒之下吓得肝胆俱裂,为活命封金挂印(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通过中间人介绍投靠了刘邦,刘邦立即给予了拔用(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韩王信是刘邦主动争取过来的(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

范增是项羽中了陈平的离间计而被项羽故意让其流失的。(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英布本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是刘邦派随何为使,主动说降争取过来的。(随何往说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

周殷是刘邦派使者主动从楚营中争取过来的。(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彭越本想中立自保,割地为王,垓下会战时也有意作壁上观,是刘邦听从张良建议(即胜楚,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相国)而争取过来的(於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

综合来看,刘汉集团关键人才流入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张良、郦食其、韩王信和彭越自第三方加入,其余如项伯、韩信、陈平、王陵、英布、周殷都是自楚项集团流入,而刘汉集团无一关键人才流向项楚集团。那么,决定这些关键人才流动的前因变量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的回答是,是刘邦和项羽的心智模式决定了这些关键人才的流动,并进而决定了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并最终决定了双方的成败,为此,与前面定义的创业者心智模式目标同一、角色定位和团队管理三个维度相对应,我们提出了如下三个命题。

命题一: 在目标同一上,项楚集团内部创业者与其合作伙伴目标离异,而刘汉集团目标同聚。

刘邦本是具有远大抱负之人(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他起兵反秦的目的,志在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天下苦秦久矣。…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他既强调个人目标也特别强调团队目标,且要推翻秦朝的创业目标与其合作伙伴的人生目标完全一致,所以刘汉集团的创业者刘邦与其TMT团队成员在目标上具有明显的同聚倾向。

而项羽则不然,从项羽的人生经历来看,他起兵反秦的主要目的是报家仇族恨,只有个人目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与其合作伙伴追名逐利的人生目标是离异的。

nlc202309011903

两者相比,一个同聚,一个离异,从组织存在的意义管理和目标管理角度,刘汉集团自然先胜一筹。

命题二:在角色定位上,项羽心中只有个人目标,所以自我为中心,天下为己,而刘邦心中有大众未来,所以强调公共利益,同创伟业。

如前所述,所谓角色定位,就是创业者如何看待自己与合作伙伴在创业绩效产出中的地位和作用。刘邦在公司肇始时就对自己能力与目标的匹配有清醒的认识,并特别强调与合作伙伴同创伟业的重要性(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原更相推择可者。)。即使胜利了,也依然对此反复强调(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而项羽,正如司马迁对他的评价,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认为靠自己的武力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到死都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死(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在项羽的眼中,根本没有合作伙伴的地位和作用,这点从他临死前希望证明自己价值的场景可见一斑(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易)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也正是因为无法在项羽的团队中实现自我价值,韩信、陈平两位楚项集团的关键人才流入到了竞争对手刘汉集团中,壮大了刘汉集团的人才力量,这从韩信(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和陈平(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中亦可以看出。

由此可见,目标同一决定了创业者的角色定位及对绩效产出主导因素和拥有权的认知,刘邦强调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和增益,强调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而项羽过于迷信并陶醉于自己的杀戮能力,几乎没有团队意识,强调个人本体感受和肢体快感。

命题三:在团队管理上,项羽不解人性、吝名惜利、众叛亲离,结局就是西楚短命;而刘邦洞悉人性、不吝爵邑、英雄来归,结局就是大汉长青。

所谓团队管理,就是指领导者从组织发展促进角度,综合采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和保护合作伙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使其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与组织目标在发展方向上和步调上保持同步。很显然。刘邦和项羽相比,差距极为明显,这在公元前二零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时,他让到场各位评价他和项羽的成败得失(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及高起和王陵的当众回答中得到证实(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具体来讲,刘邦洞悉人性,善于运用奖赏和激励的手段招揽贤士、留住人才,最终“啸命豪杰”,青史留名。陈平(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和韩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等人的评价证明了这一点。

而项羽冷血残酷,分配不公,只罚不赏,极大地打击了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引发了他们的不满,最终众叛亲离,西楚昙花一现。这亦可以从韩信(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和郦食其(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於人之功无所记,於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於汉王,可坐而策也。)的表述中得到充分印证。

理论回应与管理启示

柳传志说,办企业就是办人。中国突破拐点的基础是中国的企业能够突破拐点;而中国企业突破的基础是企业的领导人能够突破自身成长的拐点(陈惠湘,2006)。所以,本研究所讨论的创业者心智模式与创业绩效产出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不仅有助于创业者的自我提升,在宏观层面也能为企业家成长等社会服务支持体系的建设提供应有的理论指导。

二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与当今高度市场化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并无本质区别。在这样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人才和资源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才的流动必然伴随着兵马、土地及战争所需的后勤补给等要素资源的流动,因此整个社会的关键人才流动就决定了竞争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并进而决定了最终的成败。而从前面的编码分析结果来看,同是创业者的刘邦和项羽,他们在创业团队的创业目标的协同、个人的角色定位与团队管理上均有本质区别(见表2)。

(一)创业者的自我突破:从唯我独尊到聚智增慧

从表2中可以看出,刘汉集团中,刘邦的创业目标与其合作伙伴的目标在方向上同一,这是创业者与合作伙伴同创伟业的心理基础,同时刘邦对人性有客观的认识,特别强调对行为主体的有效激励、积极引导和行为固化作用,不吝爵邑,自然英雄来归,结局必然是胜利。为此,我们将与刘邦对应的创业者心智模式定义为聚(集全体合作伙伴之)智增(个人之智)慧,与之对应,将与项羽对应的创业者心智模式定义为唯我独尊。很显然,在创业者面临的“突破自我、学会打造团队”这一拐点上,项羽与当今中国绝大多数创业者一样,都没有真正突破,也就不能重视合作伙伴的开发和利用,最终走向灭亡,这是必然趋势。而刘邦在个人主观调适和朋辈的积极导引下,成功实现了超越。因此,基于本案例,创业者所要突破的第一个拐点可称之为从唯我独尊的依靠个人能力创业到聚智增慧的依靠合作伙伴能力的成长的转变,因此,心智模式的转型和升级是创业者迈向前进必须经历的第一步。

项羽为何“说”不过刘邦 第7篇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看出刘邦有争夺天下的志向,向项羽报告。项羽约刘邦在鸿门相会,刘邦解释赔罪。

项羽竟然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他要不说,我怎么会这样?”刘邦一回营,就立马杀了曹无伤。再看刘邦,陈平得罪了项羽,害怕被治罪,投奔刘邦。刘邦向大家介绍陈平,却说:“现在项羽势大,陈平却不愿与残暴的项羽为伍,而投靠了我们。这是弃暗投明的真君子啊!”一番话让陈平觉得很有面子,对刘邦也更忠心。

项羽说话时根本就没想过曹无伤的处境,而刘邦却懂得用语言美化陈平,照顾了陈平的面子。一个人说话,不能自己想說什么就说什么,而应该考虑到对别人的影响,照顾别人的处境。项羽被围困在垓下,韩信命人在夜间唱起楚地歌谣,项羽听到后非常伤心,就问下面的人:“汉军已经把楚地全部占领了吗?为何汉军中有这么多的楚人呢?”将士们听了项羽的话,军心开始涣散。

刘邦与项羽两军对峙时,项羽突然一箭射来,正中刘邦的前胸。

刘邦急忙用大衣遮住箭,然后弯下腰抱住脚,大笑道:“项羽小儿,你射到我的脚了。”说完才慢慢走进营帐。刘邦的将士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士气更高涨了。作为军中主帅,即使自己悲伤,项羽在将士们面前也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而他倒好,自己因为失败而丧失了信心,还要把这样的心态表现在话语中。反观刘邦,自己受伤,他怕影响军心,反而豪迈地调侃项羽,鼓舞了士气。

相关文章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精选6篇)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第1篇201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

3
2025-09-19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1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有中...

1
2025-09-19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精选11篇)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第1篇2014年大方县“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竞...

2
2025-09-19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第1篇2010年丰都中心小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 作 总 结传染病防治...

1
2025-09-19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精选5篇)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第1篇2016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军人简历自我评价(一)】入伍十八...

1
2025-09-19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精选4篇)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第1篇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2020年总结(一)保安队长职责一、实行...

2
2025-09-19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精选10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第1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11、怀揣崭新希望,穿过泥泞沟坎,义无反顾奔向...

1
2025-09-19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精选12篇)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第1篇2022-2023学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