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水平范文(精选10篇)
加工水平 第1篇
通常情况下圆弧插补指令G02/G03是默认在XY平面内程序中甚至省略了G17, 但是在轴线水平方向的XZ平面YZ平面内加工圆柱曲面时, 就不能不涉及到G18/G19平面指令了。使用球头铣刀将刀位点选择在刀心位置, 程序在数学上进行刀心轨迹描述, 间接反映出刀尖的运动轨迹。关于G17/G18/G19以及G02/G03圆弧插补的对应关系如图1-1所示。
编程格式:
轴线水平圆柱面加工中可利用G18、G19在XZ、YZ平面内的圆弧插补功能实现沿圆柱面圆周方向走刀, 沿轴向进刀方式编程, 从而对圆柱面零件进行加工。图1-2为轴线水平凸凹圆柱面加工中刀具轨迹示意图。
下面通过实例详细论述轴线水平圆柱曲面铣削的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方法。
1 零件分析
如图1-3所示, 零件为铝合金材质727225mm方形材料, 在XZ平面上铣削加工出一个R1030mm的凸圆柱面和一个R1530mm凹圆柱面, 在YZ平面上铣削加工出一个R1560mm的凹圆柱面。加工难点在于必须利用圆弧插补功能编制XZ平面及YZ平面上的圆柱面铣削程序加工凸圆柱面和凹圆柱面。
2 工艺设计
加工工序及刀具轨迹示意图见图1-4所示, 首先用φ12端铣刀加工背面底座7272至尺寸要求。接下来零件底座朝下二次装夹, 铣削R10圆柱面的凸块外型2030以及距底面10mm的上平面 (a) , 换φ8R4球头铣刀加工XZ平面内的R1030凸圆柱面 (b) 和R1530凹圆柱面 (c) , 最后加工YZ平面内的R1560凹圆柱面 (d) , 锐边倒钝加工完毕。刀具卡片见表1。
3 程序编制
本文只编制轴线水平圆柱面铣削程序其它加工程序略, 程序中XZ/YZ平面上刀具圆弧面轨迹线如图1-5、图1-6、图1-7所示。
3.1 R1030mm凸圆柱面铣削编程 (b)
主程序
% (程序开始符)
O0001; (主程序名)
T2M06; (刀具为φ8R4的球头铣刀)
G90G54G18G00X0Y0S2400 M03; (程序初始化)
G43Z100.0 H02; (2号刀具长度补偿)
X24.0Y-3.0; (快速移动到入刀点)
Z20.0; (快速移动点定位)
G01Z5.0F300; (工进到Z5)
M98P101L19; (调用子程序O101, 调用次数19次)
G00Z100.0;
M05; (主轴停止)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程序头)
% (程序结束符)
子程序
% (程序开始符)
O101; (子程序名)
G91G03X-28.0Z0R14.0; (相对坐标方式, 逆时针圆弧插补)
G01Y1.0; (Y轴前进步距粗加工1 m m, 精加工0.1 mm)
G02X28.0Z0R14.0; (顺时针圆弧插补)
G01Y1.0; (Y轴前进步距粗加工1 m m, 精加工0.1 mm)
G90; (改回绝对坐标方式)
M99; (返回主程序)
% (程序结束符)
3.2 R1530 mm凹圆柱槽面铣削编程 (c)
主程序
% (程序开始符)
O0002; (主程序名)
T2M06; (刀具为φ8R4的球头铣刀)
G90G54G18G00X0Y0S2400 M03; (程序初始化)
G43Z100.0 H02; (2号刀具长度补偿)
X-4.0Y5.0; (快速移动到入刀点)
Z20.0; (快速移动点定位)
G01Z8.0F300; (工进到Z8)
M98P102L11; (调用子程序O102, 调用次数11次)
G00Z100.0;
M05; (主轴停止)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程序头)
% (程序结束符)
子程序
% (程序开始符)
O102; (子程序名)
G91G02X-22.0Z0R11.0; (相对坐标方式, 顺时针圆弧插补)
G01Y1.0; (Y轴前进步距, 粗加工1mm, 精加工0.1 mm)
G03X22.0Z0R11.0; (逆时针圆弧插补)
G01Y1.0; (Y轴前进步距, 粗加工1mm, 精加工0.1 mm)
G90; (改回绝对坐标方式)
M99; (返回主程序)
% (程序结束符)
3.3 R1560 mm凹圆柱槽面铣削编程 (d)
主程序
% (程序开始符)
O0003; (主程序名)
T2M06; (刀具为φ8R4的球头铣刀)
G90G54G19G00X0Y0S2400 M03; (程序初始化)
G43Z100.0 H02; (2号刀具长度补偿)
X-26.0Y-29.0; (快速移动到入刀点)
Z20.0; (快速移动点定位)
G01Z8.0F300; (工进到Z8)
M98P103L26; (调用子程序O103, 调用次数26次)
G00Z100.0;
M05; (主轴停止)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程序头)
% (程序结束符)
子程序
% (程序开始符)
O103; (子程序名)
G91G03Y-22.0Z0R11.0; (相对坐标方式, 逆时针圆弧插补)
G01X1.0; (Y轴前进步距粗加工1 m m, 精加工0.1 mm)
G02Y22.0Z0R11.0; (顺时针圆弧插补)
G01X1.0; (Y轴前进步距粗加工1 m m, 精加工0.1 mm)
G90; (改回绝对坐标方式)
M99; (返回主程序)
% (程序结束符)
4 总结
加工水平 第2篇
关键词:矿山;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策略
随着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对提高矿生产效率,推动煤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但就目前来看,由于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在矿山行业中应用时间短,积累经验少,因此在矿实际生产期间依然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亟待相关工作者的解决。
1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理论分析
1.1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概念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化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控制系统对制造过程中的刀具等器械进行全面管控,使其能够完全依照设计图纸在机床上进行零件的加工[1]。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就是以日趋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完成加工期间的控制及检测的自动化加工技术,具有着传统加工技术无法超越的技术优势。
1.2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日趋增长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电子管、简体管、小型计算机及微型处理器等。现阶段机械数控加工系统以集成电路为主,以PLC系统为信息接收及处理装置,共同促进了机械数控加工行业智能化及自动化转型。对于我国而言,开发及应用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时间较短,主要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对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实现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深入研究,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但产品质量很难与发达国家持平,造成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的发展特征。
1.3机械数控加工技术重要特征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业生产行业现代化及自动化发展进程,并对提高矿山行业生产效率、安全性及可靠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可以制作出传统机械机床无法制作的复杂零件及零件的曲面加工等;第二,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可同时完成所道工序,在确保加工零件质量及精准性的基础上提高实际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人员工作时间[2];第三,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制造参数进行统一整改,更利于产品的换批次生产。
2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在矿山行业中应用的优势
我国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能源总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来看,矿机械装备工业依然处于发展中阶段,部分矿山企业存在着生产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高,产品实际生产依赖人工操作等问题,对矿机产品的发展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3]。随着矿市场经济逐渐趋向于新常态化发展,矿山企业竞争激化,大部分企业管理部门都将发展战略转向至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提升上,并开始大规模机械数控加工技术,以切实增长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及安全效益,以更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同行业竞争者中赢得领先军的角色。
3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在矿山行业中应用的困境
论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 第3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水平;提高;对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数控加工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由于受程序编写、操刀路线以及
机床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数控加工的技术水平、加工的质量和效率一直不高。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编程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低,导致机床调试时间消耗大以及编程方法和效果低。机床加工刀具的选择不合理,操刀的次数和位置都有待优化和改善。数控加工设备的折旧率高,精密度明显降低,造成数控加工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应该优化和改良数控加工技术,使其正常的发挥。
数控加工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数控加工技术的关键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数控加工技术需要改进设备、运行程序、管理维护以及工作方式等方面。
微电子技术在数控加工技术中的普及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改进数控加工的工作模式,增强数控加工工作的稳定性。数控加工技术不光被广泛应用到加工行业,在其他工业企业也都开始应用。因此,数控加工技术的水平和理论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以适应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一)采用科学的机床设备管理模式
不同于一般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数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的要求更高,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运用,数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都采用计算机进行集中化的科学的管理,数控设备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的采集与整合以及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这样大大提高了管理和维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数控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成本。数控设备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是当今数控加工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数控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模式和手段,优化数控加工技术,促进我国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培养数控人才,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源,企业的长足发展依赖于企业的高素质和专业化人才的加入,他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企业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本企业所属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质量,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储备和囤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数控加工技术对编程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所以,企业要想提高数控加工技术的水平,就必须优化企业的人员结构和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促使数控加工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数控机床加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包括了背吃刀量,切削速度,进给量。
1、背吃刀量的选择
背吃刀量是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切削量用中, 背吃刀量的大小主要影响生产效率。背吃刀量增大, 走刀次数减少, 生产效率高。但粗加工时, 背吃刀量增大对切削力的大小、切削温度、工件表面质量等影响较小, 所以在保留后续工序余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将加工余量一次性切削完, 即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若无法一次切削完成, 应分两次切除,以保证粗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2、切削速度的选择
切削速度是指切削刃上的某一点相对于加工表面上该点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时速度,即主运动的线速度。根据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按已知刀具耐用度确定出工件切削时所需的线速度, 但机床不一定能提供该速度, 所以应将此线速度换算成工件切削加工时应具有的转速,并根据机床说明书选取近似且较低的机床转速作为实际转速,根据此实际转速再确定出工件加工时的实际切削速度。
3、进给量的选择
进给量是指工件或刀具的主运动每转一转或每一行程时, 刀具切削刃相对于工件进给运动方向的位移量。按照已确定的背吃刀量大小, 根据工件材料、刀杆尺寸、工件直径查阅相关手册来确定进给量。按选定的进给量, 从机床说明书中选用一个和此进给量接近的且较小的进给量作为实际进给量, 以防止切削时机床过载, 确保加工顺利进行。
只有选择了合理的切削用量,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控加工技术的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多数制造业都对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关注。因为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制造业向科技化、高效化、经济化的转型十分重要。由于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性,我国应努力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加强数控加工技术水平。利用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完善现有的数控理论。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数控人员,选择高质量高性能的数控机床加工工具,针对性的对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提升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论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46-46.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4.29.044.
[2]刘罡,张春鹏.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J].硅谷,2014,(20):178-178,177.DOI:10.3969/j.issn.1671-7597.2014.20.119.
[3]蔡志兰.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J].科技风,2014,(9):244-244.DOI:10.3969/j.issn.1671-7341.2014.09.216.
提高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水平的建议 第4篇
一、我国机械制造业精度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目前的机械制造业发展状况, 虽然机械制造业有着快速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在精细加工是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其表现为:
一是加工过程中由于大多采用的是近似加工方法, 缺乏精细技术的渗入, 那些近似传统的或近似的刀具轮廓就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差。
二是在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中, 一般的工件成形靠的是机床来完成的, 机床的精度决定了加工工件的质量, 由于我国的机床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机床, 居致了加工工件的质量达不到精细标准的要求。
三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用的刀具和夹具的精度达不到要求, 而且我国机械制造业多使用这样的刀具和夹肯, 所以生产出的产品也存在有一定的误差。
四是工艺系统受力的变形也是机械产品缺失精细度的主要原因。在工件的切削过程中, 对其的准确度和热变度难以控制, 所以, 生产出的产品由于受力不均和受热不同, 就会发生变化, 在这样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就会出现误差。
二、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思考和建议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社会需求的提高, 机械制造业必须进行技术革命, 提高技术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立足市场、占有市场、拓展市场。
(一) 提高机械制造技术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要解决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 加工原理造成的误差。它包括:加工运动造成的误差和刀具轮廓造成的误差。
二是要解决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 主轴回转造成的误差, 以及导轨造成的误差、传动链造成的误差、切削产生的误差。
三是要解决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 刀具、夹具制造误差及磨损。
四是要解决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它包括:切削过程中受力点位置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切削力大小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
五是要解决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它包括: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二) 提高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必须是面向未来市场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靠的是市场, 机械精度加工技术的创新必须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
精度机械制造技术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 既保持了传统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 又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 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在目前机械制造技术的更新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瞄准市场, 按大众需求进行生产产品的技术创新
(三) 提高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必须研究工业应用技术
精度的机械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 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 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 我们在创新机械精度加工技术水平的过程中, 必须研究分析工业应用技术, 面向工业应用技术, 针对本企业、本产品的特点进行技术改新。
(四) 提高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必须提高驾驭生产的能力
精度机械制造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的运用都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所以我们在推行新技术的同时, 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同时, 在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的创新过程中, 切记要结合实际, 以本企业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改革, 在员工驾驭能力下进行技术创新。
三、结论
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对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的创新, 从解决机械精密制造技术的误差入手, 以市场为导向, 以竞争促发展,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跟上或超过工业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 只有不断地创新, 不断地提高,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从研究机械产品设计、生产、加工、维护、回收等方面入手, 分析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的现状, 探索加快先进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提出提高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以利于机械产品品种的多样化, 催生出质量更高档、使用更方便、价格更合理、外形更美观、自动化程度更高、售后服务更好的优质机械产品, 用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需求。
关键词: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思考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玉平.机械加工误差的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 2005 (4) .
[2]朱正欣.机械制作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加工水平 第5篇
把长年在日本积累的高度技术经验和优异的创意能力集结起来,在中国成立的花边工厂就是浙江嘉兴露香纺织公司。
该公司同时也是内衣厂商,用于内衣的花边广受好评,还有多姿多彩的用于外衣的花边,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努力提高外衣用途花边的销售。本次也是为了获得新的顾客以及深入开拓中国市场而参展的。
在本届intertextile上海展上,主要展出需要多次加工、加工水平极高的差别化商品。例如“Chemical Lace”使用100%棉,从设计表情纤细、表现高雅风格的花边到使用较粗纱线营造休闲气氛的花边,商品阵容丰富。
其他还有使用100%尼龙或100%人造丝的“Tulle Lace”,特点是具有利巴花边般古典的风格。
这些凝聚了日本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花边在中国也是高档次的商品,销售对象为高档成衣厂商。与中国的花边厂家在设计企划及品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凭借差别化、高品质的花边开拓中国市场。
力推形态稳定面料
日清纺(上海)(W4G03)
日清纺绩(上海)公司是第四次参展。本次以“APOLLOCOT”为中心,展出形态稳定性高、重视面料风格和穿着舒适性的商品。特别着力推广日清纺(常州)公司生产的形态稳定加工色织衬衫面料、裤子面料。
该公司以衬衫面料为主在中国开展内销,日清纺(常州)公司主要生产色织面料,日清纺印度尼西亚公司生产白色、漂白等素色面料。根据各地需求在当地开展生产及销售。
本次展会上展出使用“APOLLOCOT”的衬衫及裤子。都是纯棉面料,洗涤后皱纹去除率达95%,是新世代的免熨烫面料。即使长时间穿着也不易变形。
该公司的销售对象为中国男装综合成衣厂商,与缝制合作工厂携手推广从原纱到面料、缝制品都精益求精的“APOLLOCOT”,为顾客提供美观、舒适的商务服装。力图用独一无二的形态稳定面料开拓中国市场。
环保型拒水加工剂引起关注
旭硝子(W2E14)
旭硝子公司本次是第一次参展。该公司在中国有近30年的氟类拒水拒油剂销售历史,其技术服务也日趋完善。该公司产品的性能在市场上有很好的销售实绩。这次最大的亮点是全面展示环保型拒水加工剂(C6型)。氟化合物之一的PFOA有环保及安全方面的隐患,该公司领先世界把产品由以往的拒水加工剂(C8)全部更换为不含PFOA的环保型拒水加工剂(C6)。“介绍能被中国顾客所接受的拒水加工剂”,积极推广环保型的拒水加工剂。
商品方面着力展示“Asahi Guard E-SERIES”。该商品作为克服了 PFOA环保问题的次世代氟类拒水加工剂而受到关注,是注重环保生产的企业不可或缺的氟类拒水加工剂。该公司对此十分自信,称该商品是“能在中国市场满足顾客性能要求和价格要求的环保型氟类拒水加工剂”,特别是对于环保标准日趋严格的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冲击力。
由于世界上消费者对于环保、安全的关注升温,所以该公司率先把商品更换为C6型,“销售能在中国进行加工的环保型氟类拒水加工剂。我们通过Asahi Guard E-SERIES创造安全、安心、舒适且环保的中国市场”,重点强调环保意识。
提升玉米产品加工开发水平的探讨 第6篇
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物, 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大力发展玉米产业, 提升其现代化加工开发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 利用机械设备提升玉米加工开发水平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提升其现代化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对解决温饱问题, 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 促进玉米产业化发展, 利用机械设备提升玉米产品加工开发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农业应对新挑战的必然选择。运用机械设备可以有效提升玉米加工的效率, 推进玉米产业的现代化转型, 能够更好地创新产业经营, 增强玉米生产加工的市场竞争力, 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由此可见, 利用机械设备提升玉米产品加工开发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 利用机械设备提升玉米产品加工开发水平的策略
利用机械设备来提升玉米产品加工开发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能够提高玉米加工的质量, 降低生产投入, 并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益。
2.1 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发展规划
制定一项有益的、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可以有效提升玉米加工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 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的优势, 加强玉米的产业化发展。在实际应用中, 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 制定符合要求的规划设计, 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施。重视突出自身的特色, 然后择优发展。与此同时, 要积极采用一切有效手段, 利用科学技术来不断提升玉米加工产业的机械化水平, 积极引导玉米加工产业朝着更为合理的布局发展, 杜绝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要充分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规划, 将玉米加工生产与其有效对接, 作到既可以与其他产业进行战略连接, 还可以与其他市场及超市等实行合作。
另外, 玉米加工生产要充分利用机械设备, 做大企业规模,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此过程中, 玉米行业协会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 为企业发展提供市场信息, 促进企业进一步开发资源, 不断应用先进的科技去完善机械化生产模式, 努力引导和协调玉米加工企业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 提高其生产效益。
2.2 加强玉米加工企业的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在利用机械设备提升玉米加工发展水平时, 应该加强玉米加工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要积极招商引资, 建立现代化生产园区, 努力打造更高起点的玉米加工标准化生产基地。要建立相关的玉米示范田, 为加工生产提供必要的原料。示范田同样也应推行机械化生产, 提升生产效率, 使生产、加工形成一条产业链, 而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才能做到的。通过利用机械设备, 让产业更加科技化, 管理更加规范化, 保证玉米加工产业的发展。
2.3 创新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在利用机械设备提升玉米加工产业水平的实践中, 鼓励产品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 进一步研究开发玉米加工机械设备。实施种苗工程, 加强优质农产品良种繁育和引进, 优化品种、品质结构, 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要参照国家标准, 制定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 完善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 加强对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和检查;要创造条件, 有计划地搞好质量体系认证。要积极引导, 以现有管理基础较好、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的产品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2.4 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制定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活动相应的保护和支持政策, 加大对玉米产业的补贴扶持力度, 从而促进玉米增产, 满足市场对玉米日益增长的需求, 减少玉米加工业的原料成本。
要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 繁荣农村金融, 加大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和范围, 对玉米主产区和加工企业给予有力的金融扶持。
2.5 重视玉米产品的品牌化生产
依托现有优势产品生产区域, 扶持建立优质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 实现特色加工与原料基地的有机结合;要引导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和个人参与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鼓励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要强化加工产品的品牌意识, 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
2.6 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共赢机制
加快建立相关专业性组织, 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并针对机械设备加工而形成的整个产业链, 对他们实施专业化、技术化的指导和培训。除了健全现行的依赖合同契约的利益联接机制外, 还应该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和完善。加强法律、法制观念和意识, 通过法律手段确保企业与农户之间合同的法律效力。
2.7 营造良好的农产品加工环境
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 在充分发挥政策辅助扶持作用的同时, 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生产加工环境, 通过对产品加工相关管理政策、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促进加工企业的良性和稳定发展。
通过引进新型、优良的加工机械设备, 在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 提高玉米加工企业的服务效能。
可以通过合理重点项目代办制度以及相关项目引进流失追究制度的建立, 确保农产品加工业的规范化运行。对于地方财政部门来说, 要加大对加工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对于地方金融部门来说, 应该通过对担保抵押贷款等相关条件的适当放宽, 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地方税务部门来说, 要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土地规划部门来说, 对加工企业的土地使用进行统筹协调和安排;对于电力部门来说, 确保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用电。
加工水平 第7篇
如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越来越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发展中, 而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正是在这一发展中所累积的产物, 由于其能够对复杂性较强的机械进行加工处理, 有效的提高了机械制造效率, 受到了我国制造业的高度重视, 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械制造中。但是, 我国目前的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 还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 仍旧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 本文就对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以供参考。
2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概述
想要有效单位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 就必须对数控技术有着全面的了解。在我国当前的工业技术管理中, 所谓数控加工技术主要通过将数字化管理技术与软件相互结合在一起, 对一些复杂的型面进行加工处理, 这是以往传统加工技术所不能实现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数控加工技术更具有应用优势, 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工业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并且, 这种机械数控加工技术还能大大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与质量, 真正实现了现代工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模式, 不仅极大的保证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还从一定程度上, 减轻了操作人员繁重的工作量, 为企业创造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但是, 就我国当前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而而言, 一切都处于摸索中的阶段, 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十分滞后, 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因此, 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指导, 对现有技术体系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不断的强化与完善。与此同时, 我国制造行业也要加大对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工业机械数控技术水平, 从而促进制造业的繁荣发展。
3 当前我国机械数控加工技术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3.1 可以说, 在我国当前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过程中,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取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然而, 大部分企业中的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由于人为因素, 或是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 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陈旧, 而这一问题在无法避免的。并且, 该机械数控设备也会随着陈旧程度的不断加深而降低精密度, 这就很容易影响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有效使用。因此, 加强对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也是保证加工产品质量的有效保障。那么,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机械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检查与调试, 确保其无任何故障问题, 始终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提高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此外, 企业在对大量零件进行加工时, 一定要准确判断出该零件应该属于精细加工, 还是粗化加工。这也因为不同的加工方式对于机械数控加工设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 粗化加工本身就与精细加工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并不需要考虑加工精度的问题, 只要在预期时间内完成零件的加工即可。但是, 这种加工类型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 势必会对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的精密度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坏。所以, 企业可以讲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精密度差的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用于粗化加工, 并利用精密度好的机械数控加工设备来进行精细加工, 并对其进行全面的维护工作。促使不同的工序都能够配备相应的机械数控加工设备, 尽可能将设备的损失率降到最低, 有效的延长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寿命。
3.2 众所周知, 换刀方法如果选择合适, 是可以保证数控加工的稳定性的。
既能够有效减少换刀的辅助时间, 又可以减小数控机床的精密度发生损失, 同时还可以降低加工工序所需的支出成本。鉴于此, 工作人员要对换刀的多个影响因素, 比方说刀具位置和顺序、布置走刀线路等进行仔细分析, 保证操刀的规范性。
3.3 机床程序编写是否专业将会对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为了优化编程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a.编程人员一定要熟悉数控机床的所有指令, 包括内部隐藏功能;b.对编程人员进行计算机编程技术的培训, 并且适时的进行数控机床的切削模拟演练, 等到真正掌握以后, 再进行实际操作;c.据实编程, 以保证程序实用性, 避免发生走空刀的现象。
4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4.1
值得注意的是, 常规机床跟数控机床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如果对数控机床用同样的管理方式, 则很有可能会对数控机床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根据大量的实际管理经验得出:通常情况下可采取集中式管理手段或者计算机集中式管理来管理数控机床, 条件允许的企业可采用计算机集中式管理。它是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控机床加工作业的有关信息实施整合, 然后再将信息进行共享以后, 让相关技术人员实现网上交流、网上会议、网上办公, 这样做能够有效减少工作准备时间, 并且对物流路线实现优化, 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4.2
数控机床的编程与运行都是由人来直接操作的, 如果编程人员的专业性不够强, 那么优化数控编程的工作就会效率低下, 甚至会对设备产生破坏;数控机床加工方式也不会达到最佳水平, 所加工的产品也不会符合相关标准, 大大缩短机床的使用寿命。鉴于次,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 就要严把人才关, 想方设法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 这样既能保证数控加工技术的高水平。
4.3 合理选择切削刀具也能有效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 是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
国内外许多种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高刚性化和大功率化, 这种趋势对数控机床刀具的要求非常严格, 要求其必须能承受住高速强力的切削加工作业且自身不能有太大的性能损伤。所以在选择刀具时, 要优先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来代替高速钢刀具, 只有刀具的性能保证了,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以得知, 目前有很多制造型企业都大量应用了机械数控加工技术, 因此如何提高数控加工水平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因为这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率, 本文提出了三大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相关策略:科学化管理、培养专业性人才, 科学规范的选择和使用刀具。
摘要: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 针对机械数控加工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 并具体分析了当前的机械数控加工技术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并总结出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 以此来逐步提高我国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 从而促进工业厂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械数控加工技术,设备,提高,机床,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祝成峰.论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J].机电信息, 2012.
[2]张自鹏.木门五金件槽孔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2.
加工水平 第8篇
此研究刊登于《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27卷第5期, 题为《链式红枣去核机的设计及试验》, 第一作者为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马朝锋。通信作者为刘凯教授。
红枣去核是红枣深加工的基础, 去核后红枣可以增值3~4倍。长期以来由于对红枣深加工的重视程度不够, 国内大多数红枣深加工企业仍依靠手工去核。手工去核效率低, 卫生状况差, 也容易造成工伤。因此采用机器去核已成为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该研究在对大量陕北滩枣外形参数统计的基础上, 确定了红枣大小分布范围, 依据机器去核的动作要求将整个去核过程分解为排队、上料、压枣、冲核、退核、卸料5个基本动作, 针对各动作的部件进行创新性设计。
整机由间歇运动机构和链条驱动, 每次以对6个红枣去核为一个单元间歇工作。研究者还制造出了样机, 并进行了试验。试验从去核的彻底性能、成功排队的性能和红枣压烂的比例三方面进行考核。试验数据显示, 在试验用的400个红枣中, 有7个去核不彻底, 平均去核彻底性能为98.25%;实现成功排队的平均值为87.375%;整个试验没有红枣被压烂、压扁, 去核后的红枣仍能保持较好的外观。
目前研究者已经对机器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设计, 并对相关配套的部件进行了完善, 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该机器已在当地一些红枣加工企业得到应用, 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加工水平 第9篇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人们对工业产品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机械制造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精度加工。但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 特别是加工精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 尚存在有一定的不足。研究和探索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对加快制造业精度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制造业向高精度加工方向发展, 研发出了更多先进的机械产品, 对推动工作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分析我国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水平的现状, 发现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设计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起步早,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研究出了先进的设计技术, 他们的设计技术, 明显高于我们国家。他们大都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CAD/CAM) , 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 使设计更趋合理、更加科学。而我们国家由于工业起步晚, 虽然机械制造业有着空前的发展, 但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 大部分企业还是靠人工操作来完成图纸的设计。
1.2 工艺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多采用高精密加工、微细加工、精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电磁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对于这些新型的操作技术普及率不高, 掌握的不够, 尚在开发、学习之中。
1.3 自动化技术方面。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 这些都有利于精度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 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2 我国机械制造精度和加工水平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目前的机械制造业发展状况, 目前机械制造精度和加工水平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表现为:
2.1 加工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近似加工方法, 缺乏精细技术的渗入, 那些近似传统的或近似的刀具轮廓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差。
2.2 在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中, 一般的工件成形都靠机床来完成的,
机床的精度决定了加工工件的质量, 而我国的机床大多属于传统的机床, 机床的不够精确导致导致了加工工件的品质达不到精细标准的要求。
2.3 我国机械制造过程中用的刀具和夹具的精度, 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也存在有一定的误差。
2.4 工艺系统受力的变形, 也是机械产品缺失精细度的主要原因。
在工件的切削过程中, 对工件的准确度和热变度控制不到位, 会导致生产出的产品由于受力不均和受热不同, 发生变形。
3 机械加工水平的评定
衡量一个产品或制造工艺的水平, 常用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三个指标。也有人主张再加上一个先进技术指标, 如自动化程度、FMS、机器人等。质量指标指工序能力指数CP。在讨论机械加工质量水平时要考虑很多标准和参数, 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工厂标准、产品设计一标准、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粗糙度等等。CP值代表实际生产达到的质量稳定的水平, 比较科学也比较实用。生产效率指标指节拍时间, 生产效率有很多种表示方法, 如生产一辆汽车要300工时, 班产150辆汽车, 3分钟出一辆汽车等, 这些都是表达汽车整车生产效率的指标。但对机械加工专业来说, 最能代表生产效率的指标是节拍时间。经济效益指标指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经济效益多指社会经济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但社会经济效益往往也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之中, 对于机械加工来说, 主要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就足够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少投入多产出。
4 提高机械加工水平和精度的几点建议
4.1 控制加工误差。
a.控制加工原理造成的误差, 包括刀具轮廓造成的误差和加工运动造成的误差。b.控制主轴回转造成的误差, 以及传动链造成的误差、导轨造成的误差、切削产生的误差。c.控制刀具、夹具制造误差及磨损。d.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包括切削过程中受力点位置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切削力大小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e.控制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包括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刀具热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2 面向未来市场。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靠的是市场, 机械精度加工技术的创新, 必须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在目前机械制造技术的更新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瞄准市场, 按大众需求进行生产产品的技术创新。
4.3 研究工业应用技术。
精度的机械制造技术, 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 其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加工制造、生产准备、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所以, 我们在提高机械精度加工技术水平的过程中, 必须研究分析工业应用技术, 面向工业应用技术, 针对本企业、本产品的特点进行技术创新。
4.4 提高驾驭生产的能力。
精度机械制造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的运用, 都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所以我们在推行新技术的同时, 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4.5 研究全球竞争的技术。
近年来, 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业靠着科技手段争夺市场, 倾销产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因此, 我们在提高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水平的过程中, 要瞄准世界精密机械技术水平的发展趋势和已有成果, 进行有益的创新, 注重全球竞争激烈产品的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 使我们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位置。
5 结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人们对工业产品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机械制造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精度加工。机械制造的精度和加工水平, 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必须加快对机械制造的精度和加工水平的提高, 从解决机械精密制造技术的误差入手, 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跟上和超过工业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
摘要:分析了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的现状, 探索了加快提高先进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水平的有效途径, 提出了提高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机械制造,精度加工,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玉平.机械加工误差的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 2005 (4) :12-15.
[2]朱正欣.机械制作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 999.
[3]汪尧.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 004 (4) .
加工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双语者,二语水平,修正后的不对称模型,跨语言加工
1引言
Kroll&Stewart (1994) 提出的修正过的分层表征模型 (RHM) 主要解释了随着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 双语者由依赖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在形式层上的连接进行形式加工转向通过第二语言形式层直接通达概念层进行语义加工。正是由于双语者记忆系统中各连接之间存在的不同强度导致了表征的不对称性。这一不对称性体现在路径和速度两个方面。无论是熟练双语者还是非熟练双语者, 两个方向的翻译由于路径不对称, 使得两个方向的翻译在速度上也反映出不对称性。母语到二语的翻译往往要慢于二语到母语的翻译。最新解释表明启动词和目标词语义因素不对等导致了跨语言加工的不对称性。 (陈宝国、高怡文, 2009) 如果启动词与目标词均为单义词, 那么跨语言加工的不对称性就会趋于平衡, 从而忽略了二语水平对跨语言加工不对称性的影响。数字的语义在跨语言条件下几乎完全重叠, 不同英语水平的中英双语者对两位数字加工的影响可以有效地证明二语水平在跨语言加工不对称性中的有效性。
2研究方法与设计
2.1实验问题及假设
一语词汇与共享概念的连接是否强于二语词汇与共享概念的连接?表现在被试一语加工明显快于二语加工。二语水平对词汇与共享概念的连接是否有影响, 对被试对两位数字的加工方式是否有影响?根据以上疑问特提出两个研究问题及相应假设:
(1) 母语是否影响高低二语水平双语者的两位数字加工?
实验假设1:母语影响低二语水平双语者的数字加工, 而不影响高级水平双语者。
(2) 两组被试的个位十位协调性效应在一语和二语情况下是否一致?
实验假设2:两组被试个位十位协调性效应在一语环境下相近, 但在二语环境下相反。
2.2实验方法
(1) 实验设计
实验采取2×2×2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三个自变量为个位十位协调性:协调 (一个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都大于另一个两位数, 例如, 42和57, 4<5且2<7) 与不协调 (一个两位数的十位大于另一个两位数, 但个位却较小, 例如47和62, 4<6但7>2) 。语言:中文 (三十四, 五十六) 和英文 (twenty-three、fifty-seven) 为被试内变量。组别:低水平双语者和高水平双语者为被试间变量。
(2) 被试
本实验抽取华南师范大学62名中国汉英双语者 (25名男性, 37名女性) , 均未有英语语言环境生活经历。第一组为31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15名男性, 16名女性) , 均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分数在425分以下) , 全部被试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 至今至少接受了7年的正规英语学习, 平均年龄20岁。第二组为31名英语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 (10名男性, 21名女性) , 均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交流。被试至少接受了12年的正规英语学习, 平均25岁。所有被试为右利手, 矫正视力正常, 且数学运算能力正常。他们分别被视为我们实验中高、低两个不同水平层次参加测试, 并以此获取第一手数据。
(3)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包含240对完全不同的两位数字, 数值从21到98不等。此实验材料借鉴前人Herrea和Macizo (2008) 在实验中组织数字材料的方法。所有材料在数字的绝对距离、十位距离和问题大小 (所给数字对的平均值) 条件下平均分布。在此条件下, 所有数字对被分为8组以平衡大/小十位距离、大/小个位距离和协调和冲突三个因素。其中, 120对数字为协调组, 120对为冲突组。两组数字在各个数字变量间平均分布。问题大小T检验 (t>.05) 显示所有数字对在实验条件下相似, 唯一差别较大的在十位距离数值上。由于中文和英语在字词长度上有本质的差别, 所以字词长度差别较大。整十的数字 (如30、40、50等等) 和重叠的数字 (如33、44、55等等) 排除在外。另外, 从21~98随机抽取的十位距离为0 (如21~28) 的60对两位数字对当作填充材料。
实验之后一份包括六个单选题的调查问卷作为评估个人表现和任务难度的任务要求被试认真完成。此问卷在正式启用之前已经经过10名实验对象 (均未参加正式实验) 进行初步测试, 且信度系数为.749。
(4) 实验步骤
试验中两位数字对比实验方法借鉴于前人研究概念加工的实验方法 (Macizo&Herrera, 2008, 2010;Macizo, Herrera, Paolieri, Roman, 2010;Nuerk, Weger, Willmes, 2005) 。不同点在于数字的呈现方式与时间。试验中两个数字呈一列左对齐排列同时呈现在屏幕中央, 以此保证两个数字能够同时在工作记忆中加工。所有数字对均以黑色小写Courier New font字体, 24号字呈现在白色背景屏幕中央。实验过程中为了平衡左右手反应和上下空间反应差异, 所有被试在总体上左右手反应频率各半, 上下按键反应频率各半。
实验在电脑控制下, 利用E-prime实验软件, 2.0版本进行。被试进入光线柔和、安静的实验室, 适应环境。坐在距离计算机屏幕大约60cm处的被试椅上, 调整姿势直至感觉舒服。告知指导语为:“下面将出现几组两位数的数字对, 任务是比较数字的大小并按照指示按键反应。”正式实验前练习10次, 被试反应的正确率达到100%方可进行正式实验。具体实验过程为:1屏幕中央呈现十字注视点500ms;2呈现竖直排列数字对, 直到被试做出按键反应, 如果上面的数字大按上面的键, 反之按下面的键。3进人下一个实验数字对。正式实验中, 每个被试共接受240个序列的刺激, 中英文各120个, 一半为左手反应“t”和“v”键, 一半为右手反应“u”和“n”键, 被试在两个模块之间可以随意休息。各个序列随机呈现, 整个实验需要大概10分钟。完成数字判断大小任务之后, 被试要求完成一项问卷调查, 来评估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对实验难度的调查。
2.3数据收集与整理
实验的有效数据为反应时 (RT) 、准确性 (ACC) 和错误率。在收集数据之前, 根据被试在调查问卷最后一题中的回答, 所有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付出的注意力均高于70%。根据此数据认定所有被试的数据结果均有效。数据收集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自变量水平, 把所有数据分为8个不同的组别。2排除所有填充数据。3错误反应 (低水平二语者, 在第一语言下为2.9%, 第二语言错误率为4.15%;高水平二语者, 第一语言错误率为1.1%, 第二语言为3.44%。) 排除在有效统计之外。4为了平衡数据, 反应时 (RT) 超过5000ms (一语为0.07%, 二语为0.42%) 的数据不参与统计。
3 实验数据与分析
3.1 实验数据
利用SPSS17.0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比较平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语水平 (高水平和低水平) 为组间变量、语言 (中文和英文) 和协调性 (协调和冲突) 作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平均反应时 (RT) 。通过方差分析, 得出语言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 F (1, 60) =253.315, P<.001。语言和二语水平相互效应极其显著F (1, 60) =9.369, P=.003<.01。协调性和二语水平相互效应显著, F (1, 60) =5.87, P=.018<.05。此外, 无其他显著效应。通过观察描述性统计数据, 发现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 在一语情况下, 低水平双语者比高水平双语者反应时快, 然而, 在二语情况下, 高水平双语者要比低水平双语者快。为了探索更多的相互效应, 实验对每种因素做了单独分析。
1语言因素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低水平双语者在语言因素下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 (1, 60) =75.794, p<0.001, 平均反应时差为472.57ms。而高水平双语者在同样条件下, 语言主效应也达到显著水平F (1, 60) =27.161, P<.001, 平均反应时差为320.78ms。
2个位十位协调性因素
在一语环境下, 低水平双语者在协调性条件下无显著效应 (F<1) , 但从数据上看, 被试对冲突数字对的反应时比协调数字对反应时快24.38ms。同样, 在二语环境协调性条件下也无显著效应 (F<1) , 但冲突数字对反应时比协调数字对快37.15ms。相反, 对于高水平双语者, 协调性同样无显著性效应, 但是, 高水平双语者在一语环境下对协调数字对的反应时比冲突数字对的反应时平均快8.87ms, 在二语环境下快了16.72ms。
3.2 数据分析
1语言效应
实验结果与修正过的分层表征模型 (RHM) 提出的假设是一致的, 在语言种类上高低水平双语者均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表现为双语者在二语环境下对两位数字比较大小任务判断的平均反应时明显大于在一语环境下的平均反应时 (P<.001) 。结果暗示了概念中介的存在。然而, 与RHM相反的是实验中同样的差异在高水平双语者身上也有所体现, 也就是说, 语言显著性效应同样表现在高水平双语者身上。因此, 实验结果说明了高低水平双语者均是通过概念中介完成中英文转换的, 语言因素在字面两位数比较大小任务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被试在第二语言环境下完成任务能力显然低于第一语言环境。
另外一个发现与RHM假设一致:在一语环境下, 低水平双语者比高水平双语者平均反应时快73.97ms, 而在二语环境下, 高水平双语者比低水平双语者快75.34ms。即使两者之间效应并不显著, 但此现象说明了低水平双语者在中英文转换过程中更多依赖词汇层的连接。然而, 在双语者的二语词汇和概念层建立直接连接之后, 词汇层连接依然存在。因此, 在高水平双语者中, 即使二语词汇和一语词汇同时通过词汇连接和共享概念表征进行加工, 但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连接始终弱于二语词汇与一语词汇之间连接强度 (Kroll&Stewart, 1994) 。此结果与Macizo (2010a, 2010b) 的实验结果并不一致, 在他的实验中, 高水平双语者能够从第二语言直接通达到意义层而不受第一语言的影响。这种现象证明了双语词汇不对称性随着二语水平的逐渐提高而降低, 最终达到平衡的理想状态。在Macizo (2010a) 的实验中, 语言效应虽然并不显著, 而从数据来看, 被试在一语情况下比在二语情况下的反应速度要快。这也暗示了高水平双语者也并不能做到在一语和二语环境下反应速度一样快。
2个位十位协调性效应
无论对高水平双语者还是低水平双语者来说, 协调性均无显著效应 (Ps>.05) 。但对于低水平双语者, 可以观察到反向的协调性效应趋势 (Fs<0) , 他们对协调数字对的反应时大于冲突数字对。然而, 对高水平双语者来说, 他们对协调数字对的反应时小于冲突数字对的反应时, 属于一种正常的协调性效应趋势。虽然, 协调性效应不显著说明了两个水平的双语者在加工两位数字时候的方式为整体加工。 (Ganor-stern, Pinhas, Tzelgov, 2009) 但是, 两个组别不同的协调性效应趋势却说明了两组双语者在加工两位数字上的方式还是存在差别的。低水平双语者表现出的反向协调性效应趋势说明了被试在数字加工过程中进行了局部加工, 他们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了十位数字上, 对十位和个位数字分别进行加工。 (Macizo, 2010a, 2010b) 以上的解释在实验后的调查问卷同样有所验证。唯一达到显著水平 (F (1, 60) =6.214, P=0.015<0.05) 的题目为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读了个位数字。结果显示, 低水平双语者的选择集中在度量表1或2上, 表明他们很少读个位数。此结果与实验假设低水平双语者在两位数字加工过程中进行十位和个位数字分别加工相一致。此外, 低水平双语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十位数字上也是造成其错误率明显大于高水平双语者的原因。在高水平双语者的问卷中, 他们的选择集中在度量表2或3值上, 说明了他们比低水平双语者更注意个位数字, 也就是说他们对两位数字的加工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4 结果讨论
实验中两组被试均表现出语言效应显著 (Ps<.05) , 说明了低水平双语者在跨语言加工过程中更多依赖二语到一语的词汇连接。而这种词汇连接在高水平双语者建立了二语与概念层的连接之后仍然存在, 并且这种二语与概念层的连接比起二语与词汇层的连接强度还很薄弱。这个结果与RHM理论, 特别是强势发展的RHM理论相一致。当前研究显示无论高水平还是低水平双语者, 在数字加工过程中都无法避免母语的影响, 也就是说语言对词汇加工的影响延伸到了对数字的加工。 (Kroll&Stewart, 1994;Cheung&Chen, 1998;Sholl et al., 1995;Talamas et al., 1999;Guo&Peng, 2003) 但是此结果与Macizo (2010a, 2010b) 的实验结论并不一致, 他的实验中高水平双语者在数字加工过程中并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其原因有可能在于被试中高水平双语者的二语与一语的熟练程度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他在选取被试的时候, 高水平双语者均选取的是平衡双语者。然而,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是在入学之后才接受的英语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又很少使用英语。因此, 在试验中双语者被试的选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观选择。也只有根据我国现实情况进行研究才能够得出更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郭桃梅、彭聃龄 (2003) 研究中提到的解释, 之所以会出现中国双语者这样的现实, 可能归结于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初级阶段的词汇习得策略。在最初学习英语阶段, 学习者在习得一个新词汇的时候是根据其相对应的汉语词汇习得的。这就导致了二语与概念层的连接强度明显弱于一语与概念层的连接, 也就是说, 英语初学者在跨语言加工的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二语与一语的词汇连接。 (Kroll&Stewart, 1994)
其次, 实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个位十位协调性效应, 说明了两组被试对两位数字的加工均为整体加工。然而, 通过对数据的观察, 发现两组被试在数字加工方式上有所不同。低水平双语者加工两位数字是进行的是局部加工, 他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十位数字上。而另一种解释也可以说明十位数字在两位数字比较任务中的重要性, 如:六十七、八十四, 这种数字对只需要对十位数作出判断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被试正式利用了两位数比较的特点才产生了这种现象。而高水平双语者在试验中均未出现协调性效应, 说明了高水平双语者对两位数字进行整体加工。其原因可能在于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他们的工作记忆能力有所提升导致了他们对两位数字进行整体加工。 (Macizo, 2010b) 此结果与Van den Noort et al. (2006) 的发现相一致, 其指出特定语言的工作记忆容量与目标语言的熟练程度是相互关联的, 也就是说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 其二语的工作记忆容量也随之提升。
5 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语言在两位数字加工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两个水平的被试在实验中均表现出中文数字加工快于英语数字加工。此结果与实验假设并不一致, 但支持了RHM理论中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双语词汇不对称连接有所减弱。表现在高水平双语者在二语环境下平均反应时比低水平二语者快77.7ms (无显著效应) 。2在两个实验中, 协调性效应均不显著。此结果与假设也不一致。然而, 通过数据观察, 发现两组被试对两位数字加工方式有所不同, 结果显示低水平双语者在两位数字加工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十位数字上, 对数字进行了局部加工。高水平双语者在实验中均无协调性效应趋势, 证明其在数字加工过程中进行整体加工。此现象是高水平双语者的特定语言工作记忆能力显著提高促成的结果。总之, 此实验结果高度支持了发展的RHM理论中的强势理论。同时, 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 被试的选择具有局限性。此实验结果只能说明目前我国英语学习者在两位数字加工过程中反应出来的现象和问题。在将来的试验中, 学者可以试图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被试, 以期不同的实验结果。其次, 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关注到被试的疲劳程度和急躁对实验产生的负面影响, 也未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此外, Macizo (2010b) 发现二语习得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已经涉及到了语言学以外的领域, 尤其是工作记忆容量的提升。研究也启发了我们关注工作记忆容量对跨语言加工的影响, 以期更广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heung, H.&Chen, H.C.Lexical and conceptual processing in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Further evidence for asymmetry[J].Memory&Cognition, 1998 (5) :1002-1013.
[2]Ganor-stern, D., Pinhas, M., Tzelgov, J.Comparing two-digit numbers:The importance of being presented together[J].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9 (62) :444-452.
[3]Herrera, A., Macizo, P., Semenza, C.The role of working memory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umber magnitude and space[J].Acta Psychologica, 2008 (128) :225-237.
[4]Kroll, J.F., Stewart, E.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4 (33) :149-174.
[5]Macizo, P., Herrera, A., Paolieri, D., et al.Is there cross-language modulation when bilinguals process number words?[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010a (31) :651-669.
[6]Macizo, P., Herrera, 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fl uences the processing of number word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b (9) :1128-1134.
[7]Nuer K, H.C., Willmes, K.On the magnitude representations of two-digit words[J].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 (47) :52-72.
[8]Sholl, A., Sankaranarayanan, A., Kroll, J.F.Transfer between picture naming and translation:a test of asymmetries in bilingual memory[J].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5 (6) :45-49.
[9]Talamas, A., Kroll, J.F., Dufour, R.From form to meaning:Stag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second-language vocabulary[J].B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 1999 (2) :45-58.
[10]Van den, Noort M.W.M.L., Bosch, P., Hugdahl, K., Foreign Language Profi ciency and Working Memory Capacity[J].European Psychologist, 2006 (4) :289-296.
[11]陈宝国, 高怡文.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及其理论解释的新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 (1) :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