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教案(精选5篇)
18 盘古开天地 教案 第1篇
18盘古开天地 热孜宛古丽
学习目标:
1、会认“猛、缓”等2个生字,会写“暗、降” 等2个字。
2、能初步理解课文大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3、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下降、上升”等4个词语。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教学难点;朗读课文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神话故事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读了那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神话故事的图片。(展示图片)
3、师展示盘古开天地的图片,说: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
老师板书《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的老祖宗盘古是怎么开天地的?(想)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
要求:读课文时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如果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那位同学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汇报)3、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1)选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出示课件生字,请生教大家认读。)2)开火车读生字。
3)去掉拼音读生字。选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开火车读。男女轮读。齐读。
4)读词语。选小老师教大家认字。齐读。
三、指导写字
1、小老师教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再来学写几个字。
2、让生仔细观察“暗、降”,让生观察它的部首变化。
3、师范写生书空并组词。是重点指导暗的偏旁是日不是目,降的最后一笔要出头。
4、让生写到练习本上,师巡视指导。
5、师生共同评价。
三、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理解内容
1、我们再走进课文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更仔细的理解我们的老祖宗盘古。读了第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汇报)
2、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交流,汇报)
4、是呀,天地模糊不清,多可怕!盘古是怎么让天和地分开的呢?来我们继续读第二自然段。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谁接着往下读,把我们领进这一个神奇的故事中去。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停,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看行吗?“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这样改行吗?(生:不行,我觉得这样很没有力气)。
师:用“抡”,用“猛劈”怎么就有力气了呢?
生:因为猛劈,就是要靠很重的力气朝前面劈过去。
师:请大家做一个猛劈的动作。(学生抡后做猛劈状)
师:同学们,盘古抡起斧子猛劈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说!
生:就是咬紧牙关,就是很用力!
师:你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有点用力了,谁再来猛一下。
生:(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引读: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
生齐读:猛劈过去!
师:读得多投入呀!这一抡,这一劈,把天和地分开了
师: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接着读——
生:(齐)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全体女同学,你们就是“轻而清的东西”,男孩子,你们就是重而浊的东西。
生读。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里面有许多反义词。
师:有哪些?
生: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天—地
师:短短一句话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奥秘,作者的语言多精妙啊!这些词语一一相对,多有趣啊!来那位同学来说说想这些词语一样一一相对的词语?生说。
5、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第二自然段。
6、齐读一二自然段。
过度:盘古劈开天地以后,他又沉睡了吗?下一节我们继续学习。
18 盘古开天地 教案 第2篇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
一、巧妙的使用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课文,我用了几张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动画片里的人物有:孙悟空、小哪吒、葫芦兄弟、嫦娥奔月,它们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在教学第三段时,为了使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1分钟,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蹬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三、结合文本 展开想象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盘古的其他部位变成了什么?
四、在遗憾中成长
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但是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对有些环节的处理还欠考虑,如在第四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想象盘古的身体还有那些部位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应该再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18《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 第3篇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交流会教学预案选登
18 盘古开天地 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难写字。2.引导学生会读书。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读写结合。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播放图片)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板书课题)
3、师:从课题中我们知道是谁开创了天地?
生:盘古
(多聪明的一群孩子呀,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二.检查预习
我会认:猛 缓 丈 逐 肢
肌 辽 血 液 宗
我会读:肌肤 四肢 血液
滋润 辽阔 创造
黑暗 下降 一丈
三、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师:齐读课文,同学们会不会比预习时读得更好呢?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预习就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老师送你们三个字“你真棒”)
2、师:课文讲了什么?你想好了吗?
(生汇报,屏幕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师:这句话就像这篇文章的眼睛,能概括文章的大意,像这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中心句。(板书:中心句)
3、大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
4、师:在这句话中,有个词是需要大家会写的。这个词是"创造"(师生同板书"创造")
同学们,你们知道"创造"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回答对创造的理解)
师:这是大家对创造的初步理解,相信学习了课文以后对这个词语会有更深的理解.
5、师:围绕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创造宇宙前世界是什么样子?
(你可真爱动脑筋,老师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生2: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这个问题也很棒)
生3:创造宇宙后是什么样子的?(你可真会提问题啊)
四、精读课文
(一)、创造宇宙前世界是什么样子?
(生汇报,屏幕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师:“混沌”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老师这里有混沌的两个意思,同学们看在这里应该选择哪个意思? 生:第一个 师:没错,混沌在这里是模糊一团的意思(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下面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没有?好,我们把弄明白的问题擦掉。)
(二)、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生:第2、3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师:自由读课文第2段,找一找盘古醒来后是怎么做的?用“ “标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汇报,课件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1)谁能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2)师: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这样改行吗?
(3)说出不行的原因,相机指导朗读。师:假设我们面前有一把斧头……
(师生同做一个“拿起“的动作,再做一个“抡起”的动作,体会要用力。)师:做这两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抡起”感受到盘古的力气很大。
师:请大家带着把这股力气再来读这句话。接着往后读,读完第二段。(出示课件)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师: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a.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说说看。理解“轻”—“清”的意思不同.读时轻一些。b.师:再来读这句,你还发现了什么?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赶紧动笔,在书中把他们画出来吧,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C师:文中用三组反义词,一组近义词,写出了天地的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女上 半句一男下半句。
师: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谁知道? 生:开天辟地(师板书)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其实在第3自然段也藏着一个词语,大家赶紧看看书,你能不能用自己的理解把它概括出来。生:顶天立地(师板书)
师:你是从哪句话概括出来的?
(生回答,出示课件)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盘古就是这样矗立在天地之间的,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他这样站了多久?(出示课件)不知过了多少年
一千年过去了 一百年过去了
一年过去了
师:这位巨人就立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生回答,师评价)
师:说的非常好。盘古勇于创造,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大家看黑板,第二个问题,盘古怎么创作宇宙的,这个问题明白了吗? 我们把这个问题也擦掉。
师:天和地逐渐成形了,而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那盘古创造宇宙之后宇宙又是怎样的呢?
(三)盘古创造宇宙之后宇宙又是怎样的呢?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谁也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呢? 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师:这一段中的这句话我们也叫它——中心句(指前面写的板书:中心句)(他可真聪明,已经学会抓住中心句来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了,你学会了吗?)现在男女生合作读这段话,女生先读。(师评价)
师:那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啊? 生1:很神奇 生2:非常巨大
师:是啊,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认真听,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学生读课文,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读文章,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生1读。(读后评价,如:没读出江河的辽阔。读得不好,指导关键的一句。)师:奔流不息的江河那是何等的汹涌澎湃啊。(滋润万物的雨露是多么泌人心田啊!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吧)请你再读一读。
生2读。一望无际的大地那是何等的辽阔啊!(音乐不停)
师:原来盘古把自己身上的东西化作了这世间的-----万物。好,我们来欣赏一下。
盘古的身体仅仅只发生了这些变化吗?
你们从哪里知道盘古的身体不仅仅发生了这些变化的? 生:第4段最后有个省略号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看盘古的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仿写。(屏幕出示)它的()变成了()的()
师: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板书:化作万物)师:盘古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化作万物!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吗?
1.生汇报,师小结。(奉献精神,伟大等)2.齐读最后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孩子们,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盘古开天地只是其中的沧海一栗,推荐一个。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中心句
18 盘古开天地 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教学准备
1、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2、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盘古开天地》),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先写宇宙是一片混沌的,接着写巨人盘古把天地分开,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最后,他还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说得真好,这节课让我们认真读课文,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下来。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一二两个自然段),然后跟同桌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出示课件:宇宙是怎么样的?出示课件:盘古醒来后,又是
怎么做的呢?)
2、可以交流了吗?谁来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 一片,有一天,沉睡多年的盘古忽然醒了,他的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把天地分开了。)
3、“沉睡”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从“盘古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句话中读懂的。)
4、能把读懂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下来,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谁能够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一点呢?
6、讲得真好,用上“抡、猛劈”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那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些呢?(“缓缓,渐渐,慢慢”这三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天和地不是一下子就被分开的;第二段中的反义词也非常重要,(出示课件:反义词句子)“清和浊”,“轻和重”,“上升和下降”,因为只有清而轻的东西才能缓缓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才容易慢慢下降,变成地。)
7、很有道理,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谁能具体讲一讲?(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8、讲得不错,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一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读完后,和刚才一样,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同桌说一说。
2、请同学们看着
(出示课件:插图),谁来复述这一段内容?(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就这样直挺挺地立在天和地之间,天越升越高,地越沉越低,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了还要评一评呢?
3、谁来评一评?
4、复述得好,评得也不错,是啊,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万年,终于天和地固定住了,但是盘古也已经筋疲力尽,终于有一天,他轰地一声倒下,倒下去之后,他的身体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呀,同学们,请你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作者在这儿抓住了盘古身上的器官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那么,作者由盘古身上的什么器官想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物呢?小组议一议。(出示课件:相似特征)
5、你们真会读书,是啊,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让我们拥有了这么美丽的世界,盘古真了不起,同学们,请你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出示课
件:第四自然段)吧。
6、读得真不错,那你们自己能不能把整个神话故事比较详细地说下来吗?自己先试一试吧。
7、谁能够比较详细地讲一讲?
8、说得真精彩,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都非常好,能够详细地把这个神话故事讲下来了,课后,你要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吗?
9、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神话故事吧!
(出示课件:课文朗读)
四、课后总结,拓展升华
1、这课中还有好多写得好的词语呢,请打开书,把它画下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积累起来,2、你们都摘抄了哪些词语呢?
3、说得真好,同学们,学了课文,还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呢!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已经感觉到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有盘古的开天地,才有我们美丽的宇宙。
4、想欣赏更多的神话故事吗?
(出示课件:神话故事)
五、作业:(出示课件:
1、积累短语。2、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第18课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教学准备
1、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2、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盘古开天地》),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先写宇宙是一片混沌的,接着写巨人盘古把天地分开,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最后,他还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说得真好,这节课让我们认真读课文,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下来。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一二两个自然段),然后跟同桌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出示课件:宇宙是怎么样的?出示课件:盘古醒来后,又是
怎么做的呢?)
2、可以交流了吗?谁来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 一片,有一天,沉睡多年的盘古忽然醒了,他的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把天地分开了。)
3、“沉睡”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从“盘古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句话中读懂的。)
4、能把读懂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下来,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谁能够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一点呢?
6、讲得真好,用上“抡、猛劈”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那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些呢?(“缓缓,渐渐,慢慢”这三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天和地不是一下子就被分开的;第二段中的反义词也非常重要,(出示课件:反义词句子)“清和浊”,“轻和重”,“上升和下降”,因为只有清而轻的东西才能缓缓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才容易慢慢下降,变成地。)
7、很有道理,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谁能具体讲一讲?(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8、讲得不错,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一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读完后,和刚才一样,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同桌说一说。
2、请同学们看着
(出示课件:插图),谁来复述这一段内容?(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就这样直挺挺地立在天和地之间,天越升越高,地越沉越低,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了还要评一评呢?
3、谁来评一评?
4、复述得好,评得也不错,是啊,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万年,终于天和地固定住了,但是盘古也已经筋疲力尽,终于有一天,他轰地一声倒下,倒下去之后,他的身体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呀,同学们,请你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作者在这儿抓住了盘古身上的器官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那么,作者由盘古身上的什么器官想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物呢?小组议一议。
(出示课件:相似特征)
5、你们真会读书,是啊,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让我们拥有了这么美丽的世界,盘古真了不起,同学们,请你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出示课
件:第四自然段)吧。
6、读得真不错,那你们自己能不能把整个神话故事比较详细地说下来吗?自己先试一试吧。
7、谁能够比较详细地讲一讲?
8、说得真精彩,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都非常好,能够详细地把这个神话故事讲下来了,课后,你要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吗?
9、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神话故事吧!
(出示课件:课文朗读)
四、课后总结,拓展升华
1、这课中还有好多写得好的词语呢,请打开书,把它画下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积累起来,2、你们都摘抄了哪些词语呢?
3、说得真好,同学们,学了课文,还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呢!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已经感觉到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有盘古的开天地,才有我们美丽的宇宙。
4、想欣赏更多的神话故事吗?
(出示课件:神话故事)
五、作业:(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