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精选10篇)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 第1篇

近年来,我国的中职教育经历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让我们耳目一新,在以往的以理论教学方式为主的中职教学当中,我们加入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接受知识,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众所周知,游戏本身带有娱乐性,而我们在教学当中开展了数学教学闯关游戏正好结合了数学的枯燥和游戏的趣味性,让两者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是枯燥乏味的数学,使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数学游戏和其他的娱乐性游戏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游戏所需要学到的数学知识。好达到某一特定的数学认知和数学情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开展一些数学游戏,能够更好地克服数学课堂上的枯燥乏味,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充满渴望,开发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尤其是在中职院校当中,学生还处于一个爱玩、贪玩的年纪,对数学的枯燥有一种从心底的抵触情感,而且学生都是刚经过了中考的洗礼,压力刚卸下来的放松时间,如果只是对他们进行以往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只能是让学生更加讨厌数学,在这个关键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对学生加以有效的引导,只能是让学生慢慢沦落。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要做的第一要务。

一、数学游戏的特点

(一)趣味性与数学的结合

数学游戏,顾名思义就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创造出的一系列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乐趣的游戏性质,即游戏设计必须具有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也要有一定的数学原理掺杂其中。在游戏设计中,必须加入蕴含数学原理和数学思维的东西,让学生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解决一些数学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二)可操作性

在数学游戏的设计中,要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来适应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因为难度太大而不愿参与以及难度太小而造成的对游戏不感兴趣的情况发生。所以,要让游戏具备广泛性和可操作性,让所有同学都能各得其乐。

(三)互相帮助性

在游戏进程当中,数学游戏要达到想要起到的理想效果,就必须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完成游戏,起到一个取长补短的作用,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让学生在后续的.发展当中可以找到伙伴,才能够更加有效、有力地学习,而且不感觉到孤独。

(四)竞争性

既然是游戏,就必须要有一个胜负之分,参加游戏的同学在游戏结束一定要分出胜负,让同学们自己感到与其他人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可以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起到一个取长补短的作用。

二、数学闯关游戏的作用

数学闯关游戏在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其智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的“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对这套教学方法已经是百看成厌的程度,而我们的数学闯关教学,目的就是打破学生对教学的传统看法,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用数学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能够共同融入学习的气氛当中来,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一味地接受理论知识,改变学生的“一看到数学就瞌睡”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活跃课堂气氛

因为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在数学教学中本身枯燥的气氛下,增加数学游戏必定能起到一个很有效的活跃气氛的作用,游戏的进行能改变教师照本宣科的习惯性教学,是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气蓬勃。同时在游戏当中,学生会激发出很大的积极性,开发学生不为人知的一面,使课堂气氛一瞬间融洽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游戏本身就可以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由于游戏的竞争性,在这方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概念,在学生当中,都是一群年纪较小的孩子,好胜心较强,在游戏当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可以让学生全力以赴地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且在游戏教学当中,学生会想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是否需要帮助以及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怎么办,这样就能让学生和同伴一起完成游戏关卡,达到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一个概念,而且在数学闯关任务当中,一般情况下是采取组合的形式进行的,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起到一个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作用,为以后进入社会和其他人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增加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

游戏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的。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一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而学生对老是产生的畏惧心理一直不能好好地消除,所以我们就要在游戏当中消除这种观念对学生的学习造成的影响。在数学闯关任务上,老师可以充当主持人或者裁判,也可以直接参与游戏,这种方式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或者伙伴,有效地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整个游戏当中,不管教师充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恰当的时候,老师有责任以及义务提醒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避免学生只顾着做游戏而忘记最开始的初衷。而且在这样的模式里,老师也可以参杂一些规则和纪律来约束学生,让学生可以体验到纪律对他们的作用,避免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带来的副作用,也有利于克服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三、数学教学闯关任务的设计

数学教学闯关任务教学的功效是显著的,但他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如何合理地利用数学知识来设计游戏内容,可以起到娱乐性又可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作用。编制合理的数学闯关游戏,让学生和老师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深化教学主题,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设计闯关任务就成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实际练习当中加入闯关任务

闯关任务是检查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进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是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闯关任务必须对应教学目标,题型也要多种多样,适用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学习,可以选择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等各种题型来供学生解答。这样在学生的思想当中起到一个想更进一步达到更高程度的心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闯关任务,也达到教学目的。老师在学生完成闯关任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可以更好、更顺利地完成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信心。

(二)使用微视频进行闯关任务

在中职教育闯关式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老师制作的微视频来完成。教学微视频可以由专业老师使用录制软件进行录制,也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制作出对于数学的一个很好的细节,比如在中职教学(第一册)《指数函数》第一节课的视频录制可以这样设计:先用多媒体软件用动画展示一些其他东西,然后从这里面抽象出指数函数,然后再进行指数函数定义的教学及其延伸,在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用“描点法”做出一些不相同的具有指数函数特征的图像,在结合图像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最后层层推进,指出来指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解析。再进行一些示例演示,完成一关节一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以前从没接触过的知识。

(三)在课堂上的活动老师要积极参与

在教学当中,教师经过大致的教学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闯关任务,让学生之间建立讨论小组,给出关于这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出的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讨论当中完成这样的题目,而且老师要在这个过程当中穿插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且要适时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点拨学生完成任务,然后继续下一个难题的攻克。

四、小结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在以前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中已经感到厌烦了,在新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进步较为明显。被普遍学生认可。这样的新模式必定成为教学的主流,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的数学变得更好玩了”。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行这样的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就这些知识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为一些中职改革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以及人生阅历有限,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仅以此文作为探讨,希望可以引起众多中职教师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莹.中职数学教学的课程改革———闯关式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八)[C].2017,2.

[2]王添进.中职数学闯关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01):14-16.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探讨课程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实施过程,旨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教师成为知识学习的设计者、辅导者和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建筑CAD》是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笔者根据多年的建筑CAD课程教学经验,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与传统教学比较

1、传统的建筑CAD教材编排以软件的运行环境、操作方法和命令为线索,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其教学过程也以知识点为主线来展开,按照教材的模块、顺序授课,先基础、后运用。由于CAD命令众多,学生很容易混淆,很快失去耐心与兴趣,导致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时效低。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各教学知识点分解到各个案例之中,而教学案例都来自实际工程之中,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可直接培养学生的实际绘图技能。

2、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知识点被动接受,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当被要求绘制较完整的专业图形时,学生往往觉得知识点零散,不能有效地融会贯通,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 第3篇

一、任务设计要“情景化”

从生活中提取任务来创设情景, 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 有助于加速对教学内容, 尤其是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如在盛夏季节里, 太阳照射到教室里, 连显示器上的文字都看不清了, 窗边的学生将窗帘拉上, 把阳光渐渐地推出窗外, 笔者似乎感觉到这个学生是在完成一个Power Point的动画设置过程。于是在一节设置Power Point动画效果的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请你利用Power Point软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太阳出来了, 阳光照射在教室里, 拉下窗帘后教室里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要求太阳有升起、变色、放射光芒的情节;要求窗帘被缓缓拉下, 遮住刺眼的阳光。”在Power Point软件中太阳升起的效果比较简单, 但对话框中没有“放射”效果, 经过实验和观察, 发现“盒状”效果再配合“展开”, 就能够产生放射光芒的效果。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有启发作用, 能够促使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习惯, 并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的知识很多是通过实验发现的, 计算机的文化也是通过操作才能显现的。

二、任务设计要“能力化”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以“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屡见不鲜, 极大地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是计算机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计算机特有的潜在能力。如在Word绘图工具教学中, 要求学生利用Word绘图工具自己设计“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的心情图画, 表达新生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后, 浮想联翩, 憧憬未来的心情。在创作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学、自探、自悟来掌握重点知识, 通过独立思考和实验, 充分发挥想象力, 创作出一幅幅带有强烈个性的作品。笔者通过在海边长大的儿童时代,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对下方框内的文字内容进行虚构场景, 利用文字段落的边框和底纹格式, 利用剪贴画等工具增加海浪、鹅卵石及村庄形成图文并茂的作品, 反映童年生活的图画。这过程, 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任务设计要“知识化”

在设计任务时, 不但要尽量将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溶解在任务之中, 还要特别注重方法性、主体性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在Word文字处理软件《设置字符间距格式》一课教学中, 笔者通过设计以下任务:打开Word文档, 在空白文档中插入“”共6个字符, 然后通过设置字符的字号和颜色, 并改变字符的缩放比例、水平间距和垂直位置, 制作一幅名字为“滑雪人”的字符图画。

本任务涉及三个主要知识点, 即字符缩放、字符间距和字符位置, 将三者融为一体, 必须利用这些知识点来“加工”素材字符。而且设置了字符间距格式之后的字符选定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 是教学中的第一难点。所以, 好的任务自然而不牵强、有趣而不枯燥、形象而不呆板地溶解主要的知识点。这样, 既能高效发挥任务的驱动力突破难点, 又能切实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任务设计要“育人化”

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但在现今的中职学校, “育人”比“教书”显得更加重要, 如环保教育、情感教育等。然而, 许多老师却忽视了, 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 有些内容只是偏重知识和技术方面的教育, 忽略了思想道德问题。在《计算机应用教程———中文Office 2000三合一》教材里有一幅漫画, 画中出现了猎人手里提着打来的小鸟的剪贴画, 嘴里却喊着“保护动物, 平衡生态”的口号。还有剪贴画中如富人抓到小白兔后表现出的得意忘形;“工作人员”的剪贴画中, 体现了一种权利观念, 这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良的思想教育。于是笔者在《图形对象编辑》课堂教学中, 对任务进行了重新设计, 要求学生先插入剪贴画“鸟” (丹顶鹤) 和“魔术” (富人捕捉小白兔) , 采取一定的编辑手段, 作一幅“丹顶鹤拯救小白兔”的漫画图。经过重新设计的任务, 学生对该剪贴画的认识得到了新的定位。

简而言之, 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中, 有必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关注的设计任务, 一个好的任务可以扮演好“驾驶”的角色。

参考文献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 第4篇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中等职业学校 宾馆英语 交际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在世界各地都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中国,也受到了英语教师的青睐。众多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该教学法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对于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宾馆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设计甚少。笔者尝试设计任务型宾馆英语教学,以改变目前宾馆英语的教学现状,使中职宾馆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有效地提高和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最终能满足现代宾馆服务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它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

Nunan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五个特点: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流;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可见,任务型教学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其目标不再是机械式的语言训练,而对学习者来说,他(她)必须理解其所学语言的意义才能完成“任务”,因而,任务型教学所培养的是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宾馆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框架

1.前期任务阶段

即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将话题进行分类,然后帮助学生回忆那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旧单词或词组。但在这个阶段不要急于将大量的新单词和语法结构教给学生。最后还需要确认学生是否都理解并掌握任务的内容、任务的目标以及任务的结果。

2.任务环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任务(task)、构想(planning)和汇报(report)三个部分组成。

在任务阶段,学生和他们的搭档或小组成员共同执行任务。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仅仅是个监督者而非发言者。教师不应该在教室中走来走去、纠正学生的发音、给学生提自己所谓的“好建议”,应该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讨论。如果发现某个小组用太多的母语或者无法继续他们的任务,那么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此外,教师在这个阶段还要注意控制好时间,提醒学生完成该任务阶段的剩余时间。

构想阶段是任务环的关键。学生将为在全班面前呈现任务做好准备。在本阶段中, 教师应该是一名语言的建议者,帮助学生将他们的意思清晰、正确地表达出来。

在汇报阶段,教师是一位评价员,评价学生的任务汇报。在评价时,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这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犯的错误记录下来,但是不能打断学生的任务呈现,因为教师的打断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很尴尬。 在汇报结束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们的汇报进行简短的总结,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目标更明确。

3.语言点阶段

又称后任务阶段(post?鄄task)。学生在此阶段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任务型学习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上来,并对学生使用语言的表现作出适当的纠正和调整。

Willis认为,在任务型学习中,由于完成了真实的学习任务,学生使用语言和交际的手段和范围都明显地扩大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而大为提高。对于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宾馆英语的运用能力与交际能力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还能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课堂教学气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宾馆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宾馆英语的任务型教学,以下为笔者的一些建议,与有志于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同行共勉:

1. 创设有益的学习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和谐、愉悦、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该设计一些竞赛和合作活动。教师在课前应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还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可以涉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经历。比如说,让学生收集西餐的菜单,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语言点的归纳部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照片、动漫影片等形式进行展示。甚至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夸张的表情,也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对教材进行改编

来自教材中的任务可以根据实际生活进行改编。生活是多变的,教学任务也应随着生活的变化进行修改。 有些文化背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不至于对任务感觉陌生或者难以理解。

4. 多种形式设计互动活动

活动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设计,如两人一组,小组、团队合作, 甚至是全班活动。角色扮演可以两人一组的形式,经验分享可采用小组谈论的形式。活动的多样性是交际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精髓。

参考文献:

[1]Nunan. 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9

[3]Skehan.“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 Applied Linguistics,1996,(1):38-59

[4]Skehan.“Review Article: Taskbased Instruction. Language Teaching,2003,36:1-14

[5]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Press,1996

[6]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7]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任务型教学设计的理论论文 第5篇

【摘要】任务性英语教学注重在真实场景下,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由学习者自己通过学习和分析来认识、掌握并进而使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解意思而非学习形式。提倡“在做中学”。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任务型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本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以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为依据,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探讨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理解,任务型教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approach)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Prabhu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进行了一项强调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1979)认为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时,学习的效果更加有效。任务型教学模式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学习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之上”的教学原则。要求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用目标语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活动。任务型教学很注重真实的确场景,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任务型教学的交际任务是指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和合适的输出的机会。因此外语课堂教学应包括“变化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的各项活动,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和交际,从而自然地、有意义地促进目的语的习得。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认知理论的研究者在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对外语学习过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意注意与中央处理对外语发展至关重要,而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更容易使学生注意到外语语音、词汇和句子结构中那些缺乏感知和心理突出性而被忽略的方面。认知心理学认为:外语要经历输入,中央处理和输出三个阶段。学习者接触到输入的语言材料后,首先引起大脑的注意,被注意到的输入进入下一级的加工系统--中央处理。学习者在对语言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处理,产生中介语,并在最后形成语言的表达,即输出。在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大脑要进行注意、记忆、思维、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的加工活动。任务前的计划活动要精心设计。计划活动可以使学生关注任务的内容,任务的理解以及有效完成任务的相关背景,这将最终促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材料与想法的转换,从而提高语言的复杂性和流利性。社会文化理论主要是由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的。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信息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感知觉、记忆、提取、鉴别、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过程。因此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符合这种个体信息加工的规律,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放在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的层面上,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顺序。也就是说,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是知识和技能传递的设计。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任务要以学生为中心。

三.教材内容和编者意图

本节设计内容取材于人教版高一英语教科书中的第二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主要内容讲述的是英语的广泛应用以及和英语语言有关的文化及背景知识。语言作为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社会化的产物,不同的地域,习俗及文化造就了语言的差异性,英语也是如此。目前英语被很多国家作为官方语言采用。

四.教学片断的具体分析

4.1 阅读理解的模式(Reading model)

任务型阅读模式的三个步骤: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while-reading)和任务后(post-reading)。在整个教学程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活动为中介形成一种有价值的阅读学习方式,通过多元的,多样性的活动去沟通与阅读学习的关系,最终使学生在课内、语言学习上、生活实践中有所得益。

4.2阅读前的任务(pre-reading)教师在阅读前的主要作用:

给学生介绍阅读的主题,分析阅读的内容,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风俗、历史文化、人文地理、自然背景等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摘要介绍并分析部分有碍于课文理解的生词,甚至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

学生在阅读前的要求

在应用阅读技巧阅读时,学生不允许查字典来查找生词。要学会应用猜词的学习方法及策略,生词一般都是上下文中处理,因为上下文可以给学生提供认知或意义的线索,把情境与词义巧妙的联系起来。在阅读时应集中注意那些有助于理解的基本词汇,利用知识结构中已有的知识观察词的结构,通过前缀和后缀、语音和拼法加以联系猜测。

4.3 阅读中的任务(while-reading)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用眼读,切忌用嘴读出声或用手指或笔指着单词逐一往下)。一般规定时间是一篇文章从阅读到完成题目大约8分钟。(一般高中的短文长短大约需要8分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后,提问好、中、差学生,回答和文章有关的问题。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 idea)。问题包括细节性问题,作者意图,文章大意,段落大意以及正误判断,让学生在文章分析中,不能停留在句子成分的分析上,必须对文章整体结构进行分析,逐步提高语篇水平上的理解力,养成整体认识的习惯。信息的整体输入是让学生整体感知阅读材料,领略文章大意。获取有关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等基本事实以及start, process, end总体过程脉络,最后给文章选标题等。

4.4 阅读后的任务(post-reading)学生的任务

用简短的话表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会,但不是复述课文,可以中英文夹杂使用。解释所选答案的依据。该环节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口语表达练习。

教师的作用

引导并评价学生的复述,在此过程中不要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即使是比较严重的错误。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核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同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retell)、问题讨论(question discussion)、角色扮演(play roles)、采访(interview)等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rewritten)、提纲(outline)、摘要(summary)等。

心理抚慰和鼓励作用:学生在阅读存在心理问题,许多学生习惯于5-8分钟的单篇阅读理解,而面对教科书中的较长的阅读,学生可能会缺乏耐心,烦躁不安、尤其当文章内容涉及到自然科学和文化历史或者内容陌生而且文字晦涩的文章时,他们就会感乏味,失去耐心。所以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还要注意心理素质和情感的抚慰和鼓励。

五、结束语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阅读目的,学习者的角色和阅读材料类型。这些因素实际上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变量。所以任务型阅读技巧和策略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点:①意义优先;②任务完成为主;③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要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个交际问题。因此在英语课堂中,以任务型教学方法为主,辅助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循序渐进的提高阅读速度,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

内科护理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论文 第6篇

1.1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意义建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科护理内容,必须包含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例如,各系统常见病的护理。首先,这些内容能够实现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护理评估的过程要用到健康评估课程中学到的评估技能,护理诊断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护理诊断相关知识,护理措施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如学习“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时,学生要掌握的一项护理技能是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进行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属于皮下注射,学生已经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学过这项技能,具备学习新技能的经验,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其次,这些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编排的,与临床护理岗位更贴近,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1.2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常见病的护理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等内容。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具备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具体病例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制订护理措施。例如“,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学大纲在理论方面的要求是掌握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熟悉护理诊断;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能独立、规范地按照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祁云嵩等提出,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吴静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

1.3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贴近的驱动资源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贴近工作岗位的临床情境,在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工作贴近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学习、借鉴,促进其顺利完成任务。例如,“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师现有的驱动资源有心力衰竭病人的典型病例、心力衰竭病人不同症状的图片及心功能分级的教学录像等,能够满足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需要。

2高职内科护理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分类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 第7篇

Flash动画设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中一门极具实践应用价值的课程,通过Flash软件制作出来的作品,能够以文字、图案、声音等实现视觉和听觉等方面的感触,让人们充分体会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实用性。同时,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动手应用价值,能够使中职阶段的学生更好地培养起flash应用的实践能力。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动画专业教师在教授Flash动画设计这门课程时,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理论教学+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环节和实操教学环节分离开,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素质相对偏差,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差,图形处理基础、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组织能力都十分欠缺,上述“理论教学+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对课堂Flash理论教学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上机实践操作的效率和效果。结合中职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适应于中职Flash动画设计课程的全新教学方式,通过“构建任务模块设计任务实施细则分组探讨完成任务进行任务效果评价”的教学思路,将真实的企业项目及工作任务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模拟岗位角色并完成任务,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技能水平,又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企业工作的流程和场景,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任务驱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它强调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融于各个具体的任务中,以“教师充分有效引导、学生研究学习”的模式解决任务课题,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践探究中掌握课堂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讲授、学生为客体接受”的教学流程,取而代之以“根据问题构建任务组织引导探索任务实践操作解决任务多元评价实施效果”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流程。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Flash动画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中职教育的具体情况,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想体现在Flash动画设计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并制定详尽的教学策略和流程,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笔者综合自己多年的中职教育教学经验,将中职Flash动画设计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环节总结如下。

1根据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中职Flash理论和实训教学的目标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求学生了解Flash软件在实际动画、图片、音频制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向。第二,要求学生对动画制作的方法、规律及2D图形动画的基本原理进行熟练掌握,同时能够通过实训掌握独立制作Flash动画的技能。第三,通过不断地实例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Flash的各项操作,积累一定的软件应用经验,并对常用的动画、图片、音频制作技巧进行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训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具备独立创新的动画制作技能。

上述Flash教学中的目标中包含着众多的教学难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炼其中的重难点,将相关的问题总结出来并分解成独立的任务,以便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具体的素材。

2设计任务教学环节

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的任务环节。可将一堂课的实训内容分解为若干具体的任务,并结合企业的工作流程将其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引导他们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完成任务。结合Flash课程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任务的选取要有意义,同时要兼顾一定的趣味性。枯燥的课堂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设计的任务不贴近实际生活,没有趣味性,便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效果。二是任务难度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教师在制定任务难度时,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快速上手操作,通过任务操作循序渐进地消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三是任务之间要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将Flash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具体任务时,要保证各任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实践从而掌握Flash课程所有环节的知识。

3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将任务分配下去后,要结合具体的操作需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组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务的难易程度为准。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使学生通过小组协商、小组探讨、分工实践操作等方式完成Flash任务的所有环节,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操作的工程中,教师应按照企业实践的要求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当学生的操作出现错误时,教师尽量不要将错误的原因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通过科学、系统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和纠错能力。

4任务实施结果考核与评价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考评。考评标准的制定应参照企业项目实施的细则,从而体现中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自身作品的机会,在班上开辟专门的区域用于展示优秀Flash作业作品,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Flash动画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以“Flash圣诞贺卡”的制作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Flash动画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以我校2011级动漫1班和2班的学生为教学对象,1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2班则采用传统的“理论+上机”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终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1以企业项目实施要求确立教学目标

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精神和任务驱动法的要求,笔者在进行“圣诞贺卡”动画制作教学时,将企业项目层次分配的思想融入了实践教学环节中。即将“圣诞贺卡”中所需的Flash知识点进行分层罗列,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具体的项目实施教学目标包含以下几部分:第一,初级项目目标。掌握帧、层、符号、动作、场景、绘图工作、面板等“圣诞贺卡”项目实施所需Flash知识点的基本运用方法。第二,中级项目目标。应用Flash工具,如铅笔、钢笔、矩形、圆形等完成“圣诞贺卡”基本图形的绘制,并进行层和帧动作的设置,实现“弹起”、“按触”、“指针经过”、“点击”等步骤的设置。第三,高级项目目标。通过动画图形和脚本语言的插入设置,完成“圣诞贺卡”项目的整体制作,并实现相应的效果。

2设计具体的任务

笔者根据事先制定的教学项目目标,将“圣诞贺卡”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具体的项目任务,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隐含在这些任务中。从而体现出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细分的思想。例如,在设计“圣诞贺卡”中的帧任务时,我将具体的任务细分为普通帧的创建、关键帧的创建、空帧的创建等小任务。而这些小任务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按钮符号的创建、文字的输入、层的设置、帧的动作等更为细致的任务内容。通过上述层层相扣的教学任务结,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同时,熟练掌握Flash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从而达到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

3分组协作解决任务中的问题

在设计完了具体任务后,我结合不同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将他们分为初级任务组、中级任务组和高级任务组三个层次。初级任务组主要完成一些简单的Flash应用操作,中级任务组负责完成一些层次较高的任务操作,例如“圣诞贺卡”的基本图形绘制等。高级任务组则负责对难度较高的任务进行攻坚,例如“圣诞贺卡”动画脚本的制作及插入应用等,每组人数以6至8人为宜。同时,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对组内的具体任务进行再分配。任务再分配的原则以组内成员的技能水平作为参照,例如技能水平一般的同学负责素材收集或贺卡布局设计;技能水平较好的同学负责颜色设置、字体选择和图片制作等;技能水平优秀的同学则负责音频、脚本、动画的后期制作。

在上述“分组协作、任务层层分割”教学实施思路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通过“收集问题、探讨问题”、“分配任务、解决任务”等环节,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也提升了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任务考评与实施效果统计

在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笔者以企业项目考评的标准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分层次、分任务的考核。例如,初级项目任务考核标准为:贺卡内容是否科学、贺卡布局是否合理等;中级项目任务考核标准为:贺卡色调是否恰当、色彩布局是否均衡、图片设计是否符合网络传输的需求等;高级项目任务考核的标准为脚本链接是否顺畅,贺卡的动画、音频效果是否和谐以及贺卡的整体功能是否能实现。在实际考评中,我以“学生互评结合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能动性,让他们总结出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明确下一步的学习重心。

本次任务驱动教学实验完成后,我将实验班(1班)与对照班(2班)的教学效果统计如下: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实验教学班的整体水平较对照班而言都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得出结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中职Flash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挖掘出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培养生产一线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Flash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因此,该种教学模式理应得到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丽丽.浅谈中等职业学校Flash的教学方法[J].学园, 2012 (6) .

[2]张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Flash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2 (1) .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 第8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VB程序设计

当代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自上世纪中后期在众多的学习论流派中逐步取得了相应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该理论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培

养、技能实训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和英语基础,而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考的落伍者,数学和英语基础差。从目前的教材来看,大部分中职版的《VB程序设计》都由高等院校教材的缩减版改编而成,教材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且散。如果按教材顺序授课,老师和学生都会感觉身心疲惫,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但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把各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来完成,则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其次,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范围、深度、广度各不一样,有些学生连英文单词都不认识几个,有些学生却也能编写简单的程序。因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如果要大部分学生一起进步,则应采用分组协作,构建学习团队的学习方法。

第三,在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由于升学的需求,几乎所有的初中都采用授导性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已经非常厌烦了,而中职学生普遍厌学理论知识,希望在中职学校能凭个人兴趣爱好,表现自己的特长,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使得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具有必要性。

二、《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可行性

由于《VB程序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远比课堂理论教学多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再让学生动手实操,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理论、掌握方法、熟练技巧。笔者所在学校所有的《VB程序设计》课均在网络多媒体电脑室上课,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并通过广播教学,把授课和上机有机交互式融合在起来。

另一方面,学校还有专职的计算机实训教师随同上课的老师一起辅导学生上机,共同解决“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的指导及时有效。

同时,学校的网站和管理软件大部分都是计算机教师自行开发或二次开发的,如学校网站(ASP+SQLSERVER)、MIS系统(VB.NET开发的B/S架构)、学生照相系统(C/S架构)等,有软件实际案例演示给学生观摩,还有教师给企业开发的工资核算、仓库进销存等应用软件,它们切合实际,在“任务”设计时有很强的实操性。

三、中职学校《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过程

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学,都要先明确教学目标,《VB程序设计》也不例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该课程是一门程序编制课,但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开发软件的也极少,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从事软件开发的更是罕见,所以我们只能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确定教学目标。目前学校大部分的学生中,如果从事与《VB程序设计》相关的岗位,主要是高级办公软件操作员和网站建设,而这两种岗位主要涉及到OFFICE+VBA、网站的后台数据库设计,这也是我们的《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将《VB程序设计》分解成三个子目标,“对象篇” “算法篇” “数据库篇”,逐步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任务设计:在三个不同的阶段,有各自的任务。

(1)“对象篇”:记事本、写字板、媒体播放器、浏览器等形象直观的界面设计,分解成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代码等任务。

(2)“算法篇”:通过若干道简单的数学题来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数据库篇”:针对学校的“成绩统计分析”、中小企业的“工资核算”等小项目,来掌握OFFICE+VBA、VB+ACCESS的应用,熟悉数据库的连接和记录、增、删、改等操作。

2.动态分组:由于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

(1)“对象篇”:采用自然组,按课堂分组方式不变,主要是学习VB控件等面向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等基础知识,比较形象直观,无需变动,可让学生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算法篇”:主要按数学与英语成绩高低重新分组,由于涉及到算法,如结构化程序设计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开始6人一组,组内互补互助;。

(3)“数据库篇”:主要按项目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就业意向,办公软件应用、网站开发,面向实战,6人一组共同协作完成。

3.材料准备:实验素材提供,与最后实战情景的创建。

在“对象篇”和“算法篇”两个阶段均要准备模仿的上机实验、可以改造的上机练习和独立的操作题,循环渐进地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数据库篇”则要准备项目开发制度、需求书、开发测试流程等电子文档,介绍一些开发网站和VB论坛,模拟进行实战状态,逐步由模仿、改造,上升到应用的阶段。

4.小结评价:每个阶段均要小结,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在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师辅导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后小组互助完成,最后教师领导后共同协作完成,使得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培养创新精神。在评价方面,“对象篇”和“算法篇”可以完全由学生制订评价方案,而“数据库篇”由教师指导学生来制订,真正实现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5.教学延伸: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布置的任务,所以教师有必要利用课后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在信息化时代,简单的直接通过电话和QQ等解决,复杂一些则可以通过论坛和EMAIL来交流处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布置、预习新的任务。

四、《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团队合作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麻烦,不仅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软件开发能力都要求较高,对教师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即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的专业技术,也要能够协调各小组的团结互助,做到随机应变。

每一届学生的基础都不一致,录取到计算机专业的又可相差较大,所在设计“任务”时都要适当地调整,尽可能与当地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保持一致。但这就涉及到教材不适应的问题,自编教材将是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然趋势。

五、《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效果

1.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某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学思路清晰,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学生参与意识增强。

学生每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学生遇到的问题,既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解决,也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更可以要求教师提供技术支持。这种互动式教学,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能感觉到自己的成功感,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效拓广了教学范围。

《VB程序设计》的教学如果仅仅按课本或大纲,肯定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就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今后就业实践的“任务”,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应延伸到校外学习,学习的内容更多、更广。

总之,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我们应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学活用,教师的引导是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业务公司售前培训、售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一样,异曲同工,效果明显。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 第9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计算机,任务设计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提出的, 他坚持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这种变化, 我们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必然随之改变。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该教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现今“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广泛应用, 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 “任务”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任务”的选举、设计、编排、制定非常关键。

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通过学习者群体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协商, 共同建构问题的意义而获得的。而学习环境则是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 让学习者自主探究的场所。因此,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应该:

(一)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是知识的积极的探求者和建构者, 他们带着目标和好奇心到课堂来学习。因此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同时也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根据自身反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习环境中由知识的提供者转化为指导者, 是任务和问题的展现者。

(二) 强调“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应该支持合作, 而不是竞争。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成立讨论协作组。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学习群体, 各个协作小组之间先内部协商, 然后再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 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理解就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从而促进更高一级的理解与应用。因而, 协作学习如果能正确的使用, 能够鼓励更持久学习所必须的知识构建。

(三) 注重培养反思能力

建构主义强调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 就意味着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测试等活动非常重要, 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反思与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设定与追求的目标是否达到, 同时也能通过这种反思更好地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变化的情况修改和调整自己的策略, 以便朝着更高层次目标的方向持续的进步。因此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应该注重并鼓励培养学习者的反思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要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在中职学校中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实践性很强, 因此采用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较为适宜。这些年来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我在教学中对“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及尝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般任务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任务设计要重视教学目标分析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强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目标下, 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围绕“意义构建”这个中心展开, 但在具体实施中, 往往容易出现一种偏向, 即看不到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被意义建构所取代。而教学目标却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教学目标分析也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因此, 对学习内容不加区分的一律要求对其完成“意义建构”是不恰当的。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对整门课程及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能力、基本操作和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这样才符合教学要求, 才是真正意义的“意义建构”。

(二) 任务设计要回归生活, 创设生活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在“情境”这个媒介作用下, 那些生动、丰富、直观的形象才能激发学生的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及表象, 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学习新的知识。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 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 不能激发联想, 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 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而情境的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的创设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带着一个个真实的“小任务”参与到课堂学习, 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EXCEL软件的使用这一环节中, 可以创设学生平时使用的零花钱这一个生活情境, 用整理你的零花钱, 测算你的零花钱, 合理使用你的零花钱这些小任务将EXCEL表格的应用, EXCLE公式及函数的使用以及图表的建立, 分析和修改融合到这些连贯的任务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EXCEL软件的应用。

(三) 任务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符合学生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 所以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也至关重要。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 甚至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任务设计时, 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 充分考虑学生现有文化知识, 认知能力及专业、年龄、兴趣等特点,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习习惯及学习热情, 应该适当降低门槛, 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考虑到学生的不同专业, 不同层次的需求, 任务的内容及难度设计要有方向选择, 梯度等级, 让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 教学活动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任务设计时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 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 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设计对教师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设计与指导。因此教师对课堂内容的任务设计与分解, 课堂中的启发、指导以及事先的准备工作, 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要注重加强设计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的任务, 要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克服思维定式。设计的任务要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 要能让学生大胆猜想, 探索创新, 在任务的达成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从而能够举一反三, 开阔思路, 产生学习迁移。

例如, 在学习Word表格时, 我设计了一个“制作表格式的个人简历”这样一个任务。教学目标制定为学生能在表格中完整、准确、清晰、规范地表达所需信息, 能够设计并制作实用、美观的表格文档, 会进行表格及文本的相互转换, 会设置和取消超级链接。在任务的设计及知识点的安排上, 我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 设计出有梯度的各个子任务, 分散了重点和难点, 同时在信息填写及版面设计时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兴趣, 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在应用旧知识, 防止学生畏难情绪的基础上,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个性展示。

(四) 任务设计要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 要易于掌控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应该体现丰富的情感目标。因此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 应该将知识、技能、情感融合在一起。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 道德情感及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在设计任务时要易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杜绝教学实施中好“放”不好“收”, 影响教学效果。

同样以上文提到的学习Excel为例, 我在任务的选举上摒弃了教材中的案例, 而是选择学生身边的零花钱案例进行切入, 通过现场对零花钱使用情况的匿名调查产生的数据源为分析依据, 既贴近学生生活,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设计的有梯度的子任务中,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归纳最佳解决方法及任务的美化, 让课堂中每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都“忙”起来, 从而便于教学进度的掌控及课堂的管理。

(五) 任务设计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相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协商, 广泛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 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教学活动的, 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就要对小组及小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过程性评价,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自身发展中的知识目标, 行为规范, 合作能力等综合因素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展示、激励、调节及导向功能, 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自评, 互评, 教师评价等多种相结合的方式, 甚至可以融合家长及社会等多种评价主体。根据这样的要求, 可以发挥计算机专业课教师的优势, 自主开发设计在线评价系统软件, 让学生之间不仅可以横向比较学习, 同时也能纵向的考察自身不断发展变化, 为整个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的来说,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一般采用项目式教学及任务驱动法, 而采用这样的教学法关键就是“任务”的设计, 要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达成中掌握知识, 技能与方法。同时一个经过仔细推敲, 精心设计的好任务还能兼顾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蔺淼.谈高职高专“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读与写杂志, 2010, (2) .

中职数学教学的闯关任务设计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任务教学法;服装设计;中职

近年来,翻转课堂和任务教学法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但仍有一些教师不甚了解,进而片面运用,走入了一些误区。本文仅就任务教学法和翻转课堂在中职服装设计科目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一、翻转课堂与任务教学法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包括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由课堂内变为课堂外、学习的途径由基于教师和书籍变为在线视频、电子书等网络资源。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干”中学,在“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中职服装设计学科的科目特点

1.轻理论,重实践。服装设计对学习者来说是一项先模仿优秀作品,进而推陈出新的技术,除了要掌握服装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绘画的基本技法之外,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应能“上手”,这就需要大量的自主练习时间。

2.服装的流行趋势,从廓型、细节到面料,每年都有新变化,这就需要学习者开阔眼界,经常主动地浏览时尚图片,观看秀场视频学会识别流行趋势,捕捉时尚元素,进而拿来为己所用。

三、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

1.对学习缺乏热情和主动性,自我约束能力差,特别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产生了逆反心理,如若教师上课时缺乏互动,便会闲聊、睡觉或者玩手机,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漠不关心,并不在意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

2.学生有大量的课外时间,大部分中职学校每天给学生安排六节课,共计不足5小时的时间,双休日,寒暑假期也比普高学生长的多,与此对应,一般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少的可怜,甚至有些科目一个学期也做不了几回作业。由此,学生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无所事事,很多学生就此沉迷网络或者虚度光阴。

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一般采取教师讲解--课后练习--批改作业等几个步骤,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学习。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所有的知识都源自课本与教师,学生所得仰仗于教师所教,如若教师经验丰富,学生应能收获颇丰;如若教师水平有限,学生自然难有所成,学生的知识来源过于依赖老师,学生所得绝不会大于老师所教,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再次,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这对需要创新、发散思维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不利。

五、将任务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有效结合后用于教学

以完成某一任务作为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探讨要完成这一任务需经由哪些步骤,进而分解任务,由学生各尽所能,依次完成,最终在课堂上检验任务完成情况,交流经验心得,这就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流程,以服装设计科目中的系列服装设计为例:

1.由教师确定教学任务,制定导学案和教学视频

例如,教师将任务确定为,以某一款女士西服为基本款,拓展设计另外4款风格相近、符合流行趋势的系列西服。针对系列拓展设计的基本要点,比如哪些是可变因子,哪些是不可变因子,设计灵感的来源等重点内容制作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应短小,控制在10分钟左右,制作视频的道具可采用DV/手机+白板的方式,或者屏幕录制软件+PPT的方式,以实用为原则,不必拘泥于形式。

2.教师将视频上传,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设计出作品

教师可将教学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或者土豆网、酷6网上,学生可在课前打开网页或者下载视频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以外,学生还可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寻找设计资料,比如通过浏览时尚网站、观看秀场视频、专业电子书等方式获得灵感以完成作品设计。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内容、节奏和知识呈现的方式,形成个性化学习。

3.教师跟踪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通过网络与学生在线上交流沟通,个别辅导、答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品完成情况,找出学生们的问题集中点,便于上课时帮助学生反思总结。

4.课堂上师生交流、释疑拓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生带着设计作品上课,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到的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对之前的学习环节进行反馈和纠正,并对拓展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学生们的问题,针对性地讲解、个别化地辅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帮助学生们资源共享、练习巩固、反思总结,从而形成内化了的新认知结构。

六、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容易走入的误区

1.在布置任务环节,教师对任务的指导不明确,对完成任务可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没有进行充分的指导,使学生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

2.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疏于监管,网络可以学习,亦方便抄袭,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如果教师的参与度低,自主学习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3.在课堂内化环节,过于弱化老师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制作视频,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却往往忽略了比以上两个环节更加重要的课堂内化环节,从而使课堂讨论沦落成为随意聊天的场所,然而其实,课堂的对话和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才是使得学习效益提高的关键。

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将教师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主动地探索未知知识,每有所成,必是自身摸索而来,因此体会颇深,记忆深刻。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必能推广开来,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09):47-52

[2]曾祥光.任务驱动法在翻转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07):132-134

相关文章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精选6篇)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第1篇201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

3
2025-09-19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1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有中...

1
2025-09-19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精选11篇)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第1篇2014年大方县“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竞...

1
2025-09-19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第1篇2010年丰都中心小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 作 总 结传染病防治...

1
2025-09-19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精选5篇)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第1篇2016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军人简历自我评价(一)】入伍十八...

1
2025-09-19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精选4篇)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第1篇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2020年总结(一)保安队长职责一、实行...

2
2025-09-19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精选10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第1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11、怀揣崭新希望,穿过泥泞沟坎,义无反顾奔向...

1
2025-09-19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精选12篇)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第1篇2022-2023学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