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教案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教案(精选6篇)

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教案 第1篇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设计

方玲丽

一、[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和具体经验(艺术手法)。

二、[重点和难点]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欣赏园林艺术的立足点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三、[课前知识准备]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是对中国园林美学的经典概括,园林虽然是人为的,但要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儒、道、法各家对此解释不尽相同,大概“天” 是“自然之天”,是“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人”是指“人为”,“人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两者要“和谐、融合、相通”。

四、[本课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主要园林介绍:私家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中国古典园林的品位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内容结构]

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六、[教学过程]

导入——找出下面图片中的不同,一张是中国古典园林,一张是西方现代园林。

我们通过实例来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特别是在人工山水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欣赏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拙政园、颐和园、留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该园水的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这是拙政园最美的画面之一。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尢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回答四大园林有什么不同吗?他们有哪些分类,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品?

(1)北方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

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2)南方的私家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私家园林以苏州地区造园艺术成就最高;其设计思路是以中国画的山水画作品为蓝本的,也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私家园林一般规模不大,因此在景区划分和造景上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品? 答:(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造园的鼎盛时期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代表作品有北京西苑、颐和园(是古代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苏州地区

代表作品有苏州(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扬州(个园、何园、瘦西湖);无锡的寄畅园;南京的瞻园;上海的豫园。提问: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构成有哪些?

答:(1)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2)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3)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4)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造园:

造园拼图游戏:分四组讨论并派各两位代表上台做这个游戏,看哪组做的最好?作品展示,鼓掌鼓励。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几大要素,并且可以自己亲自造园,也欣赏了很多中国古典园林的图片和视频,非常的具有中国古典韵味,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欣赏做铺垫。

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教案 第2篇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2.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3.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4.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5.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6.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7.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8.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诸放放

9.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10.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11.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12.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13.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14.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15.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16.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7.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8.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19.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20.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21.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22.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23.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24.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25.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26.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27.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28.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29.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30.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31.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32.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33.  张飞讨债声势凶

34.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曹

35.  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36.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37.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38.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39.  阿斗的江山白送

40.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41.  曹操转胎疑心重

42.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43.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44.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45.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46.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47.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48.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49.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50.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51.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52.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53.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54.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55.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56.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57.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58.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59.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60.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61.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62.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63.  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64.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65.  黄忠叫阵不服老

66.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67.  张飞睡觉不闭眼

68.  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69.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70.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71.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72.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73.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74.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75.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76.  刘备编草鞋内行

77.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78.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79.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80.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81.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82.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83.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84.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85.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86.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87.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88.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89.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90.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91.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92.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歇后语简介:

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有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的范围受到了限制。

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教案 第3篇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 恢复了大量的名胜古迹, 新建了大量的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 我国的园林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此, 中国园林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找回自己丢失的具有中国特色独特审美的造园理念, 分清有哪些传统是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生活需求的, 有哪些是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对于我们来说, 这些艺术文明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是西方园林所没有的。我们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给现代园林的启示

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的园林遗产。中国的古典园林, 尤其是私家园林, 在明清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在造园上深受绘画、诗歌的影响, 讲求师法自然, 重在诗情画意, 以创造意境为园林设计的核心, 表达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 将人工美融入自然美, 使园林成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的天人合一的园林观。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 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园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讲究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要素 (建筑、山石、水体、植物) 以及自然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 形成一系列的景观构图, 彼此协调互补, 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 园林中的各个物质构成全部都来源于人类的需要, 人类不理性地对自然的索取, 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平。但是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来说,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 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 更是一种指导方法, 它既能引领人们的生存发展, 又能保证自然环境健康有序的发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人把自然看成了审美对象, 通过对自然的艺术加工创作出山水园林, 山水就是它的构成主体。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揭示了人对自然的深刻敬意,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将个人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给自然, 成为了艺术的最高目标, 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山林中铺设的山石小路, 还有园中假山石间的绿植, 看似随意的摆放, 但又和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这就是“道法自然”不需要人工地刻意设计, 胜似随意却有意。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 避暑山庄在选址时主要依据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康熙兴建行宫时, 经过多次的考察, 最后定在热河周围的一片山水修建热河行宫, 由于周围湖水、山林、草原、瀑布、溪流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形成了园内清新的空气和清爽宜人的气候, 夏季气温在20~26℃之间, 是少有的避暑圣地, 非常适合人居住。山庄内的有高有凹、有平有坦、有曲有深、自成一趣, 不用过多的人工雕琢。地形北高南低, 四周的群山好似一条长龙窝在西面。北边有蒙古草原风光, 西边有江南山水风光, 避暑山庄之所以在造园史上经久不衰, 主要就是当时的造园家善于将周围的美景借到园内并进行艺术加工, 形成了这种天时地利的自然美景。

由于山庄本身已经具备了山、水、林、地形的优势, 所以在造园时直接选取捷径, 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来布局, 不用因为造园而破坏周边的自然环境。山庄内水源的非常丰富, 直接把武烈河水引入了园中, 因此园中的植物长得很茂密, 各类植物遍布在园中的每个角落。山庄内汇集了瀑布、山泉、溪水, 凭借这些自然的水体给山庄创造了很多园林景观,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泉源石壁”, 借助天然的山势形成落差, 悬崖之下, 溪流从石壁涌出, 为了更好的角度观瀑, 在瀑布对面还建造了观瀑亭, 瀑布和亭子衬托周围的景色更加秀丽。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环境是康熙选址的主要依据, 这不仅为山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中国园林现代景观设计也应如此, 一块场地有它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 我们的设计目的不是大面积的改造和破坏它的特点, 也不应对其所处的环境视若无睹, 而应在原有场地基础上进行园林的规划设计。

2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给现代园林的启示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 是中国画的最高品味, 也是古典园林的象征。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画家借景抒情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境界, 意在笔先。画家通过对山水景物的观赏后对眼前事物进行联想而引发了自己情感上的共鸣, 表现在画面中的山水风景已经不再是人们眼见得景物, 而是画家情感和自然风景的结合, 是经过了画家艺术加工后的艺术景观。

造园如作画, 都讲究“意在笔先, 画尽意在”, 意境是园林创作的点睛之笔。造园者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在脑中进行提炼, 以“心境”进行营造, 然后再纳入园中, 这是古人最常用的营造意境的方法, 如避暑山庄内的月色江声, 取意为苏轼的《赤壁赋》, 每当月上东山, 满湖青光, 万籁俱寂, 只有湖中微波拍岸, 声音悦耳。“主人”在造园时, 早已把构想存在脑中, 而后直接就地取景, 一气呵成。直到今天我们站在湖边, 虽然空中没有明月, 但是仍可以感受这样的心境。

古人在造园时还会通过对水体的应用和建筑的灵活布局, 以及借景、框景、对景等创作技法的应用来创造园林的意境, 避暑山庄就在造园时巧妙地使用了借景手法, 收集了当时有名的美景并将它们纳入园中, 通过后期的改造,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在借景的同时, 不光把景观照搬到园内, 造园家还将其本来的意境加以营造, 与山庄的环境和气候相融合。如模仿嘉兴南湖的烟雨楼、镇江的金山寺、苏州的狮子林等, 这些都是山庄里著名的景点, 它们不仅形神兼备还超越了它原本的意境。但随着承德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元素已经蔓延至景区的内部, 而建筑物穿越了山庄湖泊区的林冠线, 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和景观破坏了山庄本来的“归田园居”和“山野成趣”的美好意境, 使山庄看起来更多的像是一个在城市中的公园, 而非自然野趣的世外桃源。因此在后期修建时降低了周边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高度, 以免城市化破坏了避暑山庄自古以来“隐归山林”的思想主题文化。

中国现代园林的设计受到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的深刻影响, 西方的园林设计理念随处可见, 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 植物景观和水体分布多为规则式, 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大相径庭。这种现代园林没有文化内涵, 只是一个活动场所, 并不能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放松和精神上的愉悦。这倒不是说西方园林不好, 任何地域的园林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造园理论。现在我们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 只是盲目模仿照搬西方园林的造园形式。这种盲目的照搬没有文化内涵做支撑, 没有了“意在笔先”的内在而显得肤浅没有乐趣, 无法激起游人的共鸣。

现代的景观设计者应该认识到没有思想主题和文化底蕴的园林是没有生命的, 没有意境美的园林, 那只能是由花草、树木、石头、溪流等元素堆砌而成的, 充其量不过是毫无美感的景物, 并不能算是艺术。我们不能丢弃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造园理论, 作为设计师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中国传统精神的营造手法, 设计出既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在继承中国传统精神上还是具体的营造手法上都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3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给现代园林的启示

要使园林的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景深, 空间的曲折变化很重要, 在私家园林里, “曲”是非常典型的园林特征[4]。在古典园林中, 这种曲折变化直接影响了园路的走向, 如留园的入口设计, 本来可以上下南北贯通, 但是却设计了很多狭窄的天井、长廊、很多的转折, 最后才引至“古木交柯”处。在留园中部石林小院, 约有10多处小的空间组成, 均与长廊、空窗、门庭等相连接, 庭院中部还设置了很多假山, 种了很多翠竹芭蕉。站在庭院中部, 向四面环视, 视线穿过空窗门庭长廊可以看到相邻小园中的美景。这种曲折巧妙的布局使室内外空间相互贯通, 形成空间的多层次变化, 使远景看起来深远幽邃, 为园林增添了空间层次多变的优美景色。

连接建筑之间的曲径主要以曲廊为主。江南园林中的廊, 宜曲宜长, 随形而弯, 依势而曲。曲廊分爬山廊、空廊、水廊、回廊、楼廊、复廊等, 不管建在何处、以什么样的形态曲折, 都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江南园林中最美的曲廊要属拙政园中的波形水廊, 这段曲廊完全是建在水上的, 视线是外向、通透的。远看水廊, 似长虹卧波, 气势非凡。

避暑山庄是服务于帝王的, 所以并没有很规则的景观轴线, 总体采用的是大分小散集中的“集锦式”建筑布局, 并形成了一种随处可赏、可观、可憩的平面构图, 布局比较松散, 游览更为随意, 道路也多为石子铺成的小路, 园中很少见宽敞的大路。避暑山庄分为行宫区和园林区, 行宫区内以中轴线贯穿整个园区, 布局严整, 不失皇家气派。园林区中的湖区是主景区, 是由武烈河、热河泉和附近的河流汇聚而成, 周围山峦起伏, 将湖区包围在中心。湖区空间并没有完全依照一池三山的规则来划分空间, 如月色江声、水心榭、意州等等。它们直接将湖区分为几个部分, 分别为澄湖、上湖、下湖、银湖、镜湖等, 其中以澄湖、上湖、下湖三部分为主要湖区, 其余部分都散布在主要湖区的周围。每个部分之间利用桥梁相连接, 这样聚散有致的手法, 避免了大面积水体的空旷感, 同时在湖中建小岛, 也起了障景的作用。山岳区占园面积最大, 但是由于山岳区位置偏远, 因此人流量较少。平原区居中, 地势较为宽广, 有大片的草场, 在清朝时期主要用来招待宾客, 现在的平原区用来供人们休息。

“园中园”是避暑山庄常见的空间处理方法, 它可以解决大型园林中出现的空间混乱和空间没有层次、景观单调等问题, 可以取得亲切怡人、幽静安宁的效果, 在避暑山庄的72景中, 独立成园的景区很多, 宫殿区为帝王的行政中心, 围绕它的金山、青莲岛、文园狮子林等景观群都是独立成群的景观, 这些景观的布局生动又简明。现代园林空间中通常出现的弊病是空矿、单调, 其主耍原因是由于园内空间布局缺乏疏密相间, 主次不分明。如果能吸取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园中园”手法, 就能使园内景色丰富多采。

在现代园林一些面积较小的景区中, 可以使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 使园内布局疏密相见, 有曲折变化。现代园林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 它服务于广大的群众, 有的人追求热闹的气氛, 有的喜欢幽静隐秘的空间, 有的则向往自然的野趣, 因此应该适当地借鉴江南园林中优秀的造园手法, 满足人们的需求, 使我们的园林不光使用价值高, 而且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4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给现代园林的启示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不仅丰富了造园艺术, 还是造园者一种心灵的寄托。比如常出现的松柏, 它们象征了文人的坚贞, 孤傲耿直的品格。梅花象征了文人刚强不屈的意志。荷花象征了文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竹象征了气节, 自古以来, 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这些都是文人常用来造园的植物。植物摆放遵循“三远”、疏密相间、藏露结合的原则, 林木在摆放上应分层次, 近处的树和远处的树在姿态、色彩、高低上都有对比。树木的放置位置和间隔都不能太规则,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多以三五株成林。

避暑山庄土地肥沃, 土壤含水量较高, 保水保肥性能较好, 是天然的草场, 因此园中原有植被保留比较完好。树木群中属松树数量最多, 松树群中大部分都是天然松树, 只有少数行道树是人工栽植的。园中树木多以孤植或林植的形式栽植, 它们或围绕在建筑周围, 或独立成林, 或稀疏分布在平原区, 给建筑和平园景色增添了肃穆和威严的气氛。清帝把松树作为观赏主题, 因此建造了很多以松树为品题的殿堂, 如万壑松风、松壑清爽、松岩亭等数不胜数, 清帝主要是借松树来表达自己正直、坚韧不屈的内在品质。后因为山庄重建, 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外来植物进行补充, 在不改变山庄原有植物特色的同时, 增添了新的色彩。如枫树和栎树在秋天叶子会变红, 这一片红点缀在松林中, 显得生动活泼。还有梨树峪上的白梨, 到了春天漫山遍野的梨花, 像雪一样装点了山坡, 香气袭人。“四面有山皆入画, 一年无时不看花”这是清人对避暑山庄的真实写照, 可见造园者对山庄内植物配置应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避暑山庄在造景时, 十分注重景观四周环境与植物的搭配, 比如烟雨楼所在的青莲岛四周都被荷花围绕, 衬托得烟雨楼更加飘渺富有情趣。还有宫殿区植物选择以松树为主, 寝宫区在其基础上又散缀了玫瑰、白芍等植物, 在庄严肃穆的同时又添加了少许的生气。正如乾隆所描述的“若夫崇山峻岭, 水态林姿, 鹤鹿之游, 鸢鱼之乐, 加之岩斋溪阁, 芳草古木, 物有天然之趣, 人忘尘世之怀, 较之汉唐离宫别苑, 有过之无不及也。”

植物是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 也是园林中的主要色彩。在园林属于不断变化的景观构成物质, 它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因生理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这些变化给园林增加了趣味和生机。在设计园林时, 不应该忽视对植物的应用。植物配置时, 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现在很多园林设计者盲目地栽种植物, 只注重美观忽略了植物的生长特性, 把很多不适宜在北方生长的南方植物移植到园中, 导致了很多死树死花。植物配置应与环境中其他要素和谐协调, 根据周围环境的建筑的风格和色彩, 有选择地进行合理配置, 如常绿树与色叶树相结合, 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在面积较大的广场或公共绿地中, 实施草坪铺底, 香樟、桂花等常绿乔木散植或丛植, 再点缀几棵红枫、银杏等色叶木, 形成乔、灌、草结合, 层次分明、绚丽多姿的疏朗园林绿地。

5 结语

现代社会,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园林了。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不能一味地仿效西方的造园风格, 丢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精华, 应当通过对传统园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对西方园林的借鉴, 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现代园林。现代园林设计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不能简单地模仿自然, 要突出主题, 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意境之美、创作手法等造园精髓, 提高现代园林的艺术性, 使现代园林与城市建筑、街道等城市设施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2]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326-339.

[3]刘姝瑛.传统山水绘画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张羽新.避暑山庄盛期的植物景观及其作用 (二) [J].古建园林技术, 1984 (04) .

中国古典园林 第4篇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种类,其发展脉络基本和中国古代史同步。公元前21世纪供帝王狩猎的“囿”是其最初形式,驯养动物、修筑高台、台上建屋、周围进行绿化种植……这些称为“台”、“榭”、“苑”的建筑形式,成为后来三千年中国园林建筑的原形。

经过先秦时代,直至秦朝、汉代的发展,皇家的园圃和宫苑,乃至民间的“第”、“宅”、“园池”的变迁,终于形成了从皇家到民间的这一格局,园林也成为中国古代人居建筑中,最具审美价值的一种类型,直到今天,大量的古代园林仍然以公园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了解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照地域进行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蜀中园林和北方园林,分别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江南园林小巧精致,具有“小中见大”“借景对景”等手法;岭南园林游廊蜿蜒,建筑色彩浓烈,雕刻图案多样;蜀中园林风貌古朴淳厚;北方园林则端庄大气,皇家园林多集中于此。

按照建筑目的分类,则可分为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庙园林和邑郊风景园林。由于建筑目的不同,故建筑规模、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而这种分类方式,相比按地域分类,更能综合梳理古典园林的风格特色。

园林的艺术

中国园林与西亚园林、欧洲园林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系统,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营造观念、建筑风格与审美取向,其主要特点在于造景巧妙,模拟自然而不落痕迹;将有心安排的布局与艺术性的意境搭配在一起;将流水、石、亭、盆栽、林、门窗等部分进行有机搭配,并结合各地不同的建材、民风乃至主人的个性,其艺术性也在其中显现出来。

感受园林,拍摄园林

了解古典园林的不同类型,对拍摄好照片似乎没有直接的用处,但在心中对古典园林的特点有个梳理,其实可以让拍摄更系统,也让照片不仅仅是一种唯美风格的展现,而是内容与手法的有机结合。

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江南气候温和,景色怡人,东晋在南迁之后促进了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到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开拓繁荣,园林艺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于皇家园林的建造都要以江南园林为蓝本。这是江南园林产生和发展的的历史背景。

江浙一带如南京、杭州、苏州、扬州、无锡等地宅园盛行一时,而这些园林均是在唐宋写意山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多的强调了主观的情趣,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摄影爱好者以更高的意境去进行拍摄。即首先要表现园林的韵味,抓住那种士大夫清傲潇洒的风格。其次,要抓住园林结构的特点,来体现叠石理水的倒影,花草奇木的秀丽,以及建筑风格中的淡雅朴素。与北方皇家园林不同,江南园林常在方亩之地打造出亭榭楼台、小桥流水、峰回路转的景致,可谓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为了拍好江南园林和家宅院落一定不要忘记带“超广角镜头”,特意强调一个“超”字,即至少带一个16—35焦距的变焦为好,只有如此才可能将园林景观淋漓尽致的予以表现。近期我在无锡“梅园”、“蠡园”拍摄,携带一枚17mm移轴拍摄也颇为受用,一般情况超广角也足矣。当然也别忘了带一枚中长焦的镜头,可将一草一木、一雕一刻的精美细节刻划无遗。这是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镜头选择.

Info: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中国古典园林解读 第5篇

——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有声的画,有形的诗,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 ,“虽由人做,宛若天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对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高度概括。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组合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国古典园林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多种风情,感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它有着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思想,“巧夺天工”、“宛若天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浑然一体”、“古朴沧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泱茫无穷”、“气象万千”是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效应的美学感受。对于古典园林而言,山水形态是其主干结构,地上建筑只是其枝叶。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叠山理水”,通过特殊的山水形态构建出一个完整统一、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再造乾坤”的过程,一个好的园林必然是一幅好的山水画,要体现出“山有情、水有意”的景观效果,做成一个有情有意的山水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基本要求,这既是一种科学(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又是一种艺术(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境界),须要有一个“巧夺天工”的手段。“残山剩水”是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在“山穷水尽”处蕴藏着中国美学所特有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因此,园林一定要凿池引水。古代园林的理水方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种。掩就是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隔是筑堤横断于水面,或有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园治》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破是在水面很小时,如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

是一洼水池,却可令人感受到山野风致。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植物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花木有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了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也很严格。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二讲色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斑驳的狼榆,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三讲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有意犹难尽之妨。四讲境界,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往往和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如苏州的网师园是典型的城中私园,其面积虽小但园景丰富,精巧的亭廊、扶疏的林木、自然的泉石都以园中的一池碧水为中心,共同在这一小园中组成了错落有致、均衡秩序的园林景观。中国园林的具体表现手法是挖池叠山,杂以园林建筑,用各种造景手段将自然山川美的精华浓缩于一园,这种集山水泉山于一园、模拟自然山水意境的形式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色。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与诗画同源的,自然山水的美感和神韵是造园者所神往的境界和最终的追求,因而“诗情画意”的景观是中国园林最根本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和经营,中国园林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为释道儒三家,儒家重人伦礼法,以仁和义为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佛家所宣扬的“修身养性、度己度人”和儒家的人伦礼学、道家的追求清静无为等思想境界,如出一辙。它们的哲学思想之间并无尖锐冲突,而某些方面却又可以互补。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造园思想与西方唯理主义的因素相反,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浸透着人的主观感情。可见,中国造园的美学基础在于“缘情”。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既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境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相互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既理想美,它指园林的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中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我国古典园林以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

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位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的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它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的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古典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赵秀公园、潮州西湖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多曲、多变、雅朴、空透四大特点。多曲是为了和风景环境和谐组合,设计曲径、曲桥、曲廊、飞檐翘角等;多变是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因地制宜,灵活布置;雅朴指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晰的风格;空透是为了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环顾四周,尽情赏景,以达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的观景效果。

从根本上说,中国园林,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第6篇

中国园林古典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中式园林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中式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革命性的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点之间的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亦简洁。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最主要的方法是各种建筑的运用。在漏窗里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青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

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

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这些要素,并对其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观。现代中式园林的趋势走向也由“模仿”自然向自然发展,这恰恰是对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自然.顺应自然.融于自然的设计理念的延续,在此基础上更适宜的顺应的当今的时代性,城市中自然式园林营造的根本任务,除了展示给人们自然形式的美,还有一点就是调节人居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这同时也是自然美得以展示的前提。

现代园林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及可持续城市。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人类文明、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的融合,让科学的生态自然构成融入到人的生活之中,让人们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的过程。单纯从景观营造角度考虑,生态原则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规则式的景观易滞于呆板,而自然式的园林往往流于散漫。在对自然式景观的控制方面,除了设计者有意为之的设计手法的控制,生态的营造原则也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并且这是基于自然景观内部的一种潜在秩序,较人为的控制更为科学合理,不露痕迹,是古典园林造园理念的一种升华。

建筑大师童离曾说过:“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其中,第一个要素是自然要素,第二个属于人工造物,第三个要素则介于两者之间。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就产生了“意”:一种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愿望。在这样的造园过程中就需要一些基本的美学标准,我们可以概括为:得体合宜,含蓄丰富,寓情于景。花木池鱼便代表的是水景的艺术,水作为生命之源,从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命的那一刻起,就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渊源。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常把水与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感受结合起来,孔子就有“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古训;古代的风水术对水也特别的重视,“有山无水休寻地”,把水看成寻找吉地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林立的混凝土建筑的灰色环境感到厌倦,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景则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从住宅小区到城市广场的环境设计都在加大水体。在现代中式园林中,水体景观重在创造空间,通过水体的蜿蜒曲折使得空间变“大”,或是建造小桥,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次感。水景形态上也是动静结合,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气。水景使环境与人类更加亲近。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典园林传统的置石与山水园林相依相随,在古典园林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并不断的自我完善,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的造园艺术体系。不管是“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帝王宫苑,还是“幽君磊,原非得以,不能置身岩下与木石君,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峰使君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乎于人,以示奇也”的私家园林,都追求山林之乐,对置石和堆山叠石都有着很高的造诣。无园不石,无石不奇,石在古典园林中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达,时代变迁,地域文化融合,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哲学、美学思潮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置石和山石景观在现代中式园林环境中,置石一般和灌木或草本结合,山石多出现在较大的空地上,表现了石在环境中较强的造型能力,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遐想。面临现代环境艺术中无限的发展机遇,追求自然、返朴归真的潮流主导,置石与山石景观展示出不衰的生命力。但无论在石材选用、表现形式、处置办法及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处于发展、探索之中。景石的布置和山石景观的营造,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则。对景石的选材、山石景观的造型、意境的创造都要细心观察,潜心研究,深入自然,发现山石自然的精彩,创造出石材本身自然个性的一面。在置石和山石景观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能牵强附会,不能无中生有,应和谐有序,有感而发,认识和掌握景石自然特征与环境协调关系。根据景石不同特征可营造出不同形式的山石景观艺术类型。

在继承古典园林堆山叠石艺术的同时,又宏扬传统的赏石置石鉴赏文化,发展其艺术成就。置石与山石景观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大地山川的钟灵毓秀及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挖掘、完善传统置石与山石景观艺术理论,使其成为可资借鉴并部分继承的财富,展望前景,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艺术必然会发挥其作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融汇于新园林环境之中。

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等等。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鹤松风”景点,也是借风掠松林而发出的瑟瑟涛声而感染人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非常强调艺术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对于现代中式园林设计师来说,挖掘其艺术和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征,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因此尊重自然

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

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现代中式园林中植物配置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以古鉴今,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是必然的趋势。只有当园林环境和文化心理相互交融才能给使用者带来长久的记忆和真正的平静。

现代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以中国红、琉

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现代中式园林景观空间。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