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状况分析范文(精选12篇)
安全状况分析 第1篇
设施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用工程建设的手段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和条件, 使植物和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使光、热、土地等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形成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周期生产, 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供应, 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
卷帘机作为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重要机具, 是支撑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具和装备。提高卷帘机质量安全水平, 对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卷帘机械市场需求量较大, 生产企业不断增加, 但是, 卷帘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存在着产品的安全隐患, 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的事件。
卷帘机质量不仅关系到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 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还关系到农民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卷帘机质量调查工作, 掌握我国卷帘机行业整体生产状况、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分析卷帘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整个行业发展的问题, 为制订设施农业机械检验标准, 为我国今后卷帘机发展提供依据,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将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设施农业机械设备提供给广大农机用户十分必要。
目前卷帘机种类主要为:一种是后墙固定式大棚卷帘机, 也叫后卷轴式、后拉式或拉线式大棚卷帘机。该类型卷帘机在市面上出现得最早, 由主机 (由变速箱和电动机组成, 下同) 、卷杆和立柱 (或支架) 三大部分组成。这种卷帘机的工作基本原理是通过主机转动卷杆, 卷杆缠绕拉绳, 拉绳拉动草苫或保温被, 放落草苫或保温被时, 便利用其自身重量沿棚面坡度滑落而下。
另一种是棚面自走式, 也叫前屈伸臂式大棚卷帘机。该机型由主机、支撑杆、卷杆三大部分组成。根据该大棚卷帘机支撑杆的不同, 又分为支架式大棚卷帘机和轨道式大棚卷帘机, 前者的支撑杆由立杆和撑杆两部分组成。棚面自走式大棚卷帘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主机转动卷杆, 卷杆直接拉动草苫或保温被, 拉放均有动力支持, 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卷帘机型。
卷帘机构安全事故总体情况
“后墙固定式”卷帘机的危险部位主要有两处:
一是卷帘机卷轴与绳索的啮合处, 卷帘作业时, 操作者习惯在棚顶巡视卷帘情况, 或者未成年儿童在棚顶玩耍, 稍有疏忽, 衣角、头发或肢体等极易随着缠绕的绳索卷在卷轴上, 由于绳索与卷轴的缠绕力较大, 啮合紧密, 凭个人之力难以挣脱, 越卷越紧, 结果轻则致残, 重则致死。在辽宁省发生的卷帘机作业安全事故中, 此类事故居首位。早期此类事故发生, 是因为产品没有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近几年, 多数生产企业开始在产品上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具体作法有四种:一是在每根绳索与卷轴的啮合处加装防止衣物等卷入的塑料防护套;二是在主机电源上安装遥控接收装置, 再配以遥控启动器, 作业时操作者手持电源遥控器, 一旦发生卷入事故, 操作者可及时按动遥控器切断电源, 立即可以停机, 避免伤残事故发生;三是在主机电源上加装一个拉线开关, 并将拉线沿卷轴布置, 一旦有衣物等卷入, 被卷入者只需触动拉线即可切断电源停机;四是在主机上加装过载保护器, 一旦有衣物等卷入, 人体挣脱时主机负荷加大, 达到过载程度时, 主机电源切断停机。
在这四种措施中, 前三种较为可靠, 第四种还需进一步验证。目前这些简单可行的防护措施并未被农民普遍采用, 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农民安全意识不足, 对于卷帘机潜在的危险认识不够, 多数农民在事故发生前对这些安全防护措施持不以为然的态度, 甚至认为既浪费钱财又添麻烦, 常常发生防护套不装、遥控器不拿的情况。另一方面, 生产企业对农民的安全提示工作不到位, 多数企业的卷帘机说明书安全警示内容不全面、不规范;产品危险部位多数没有警示标志。这些安全防护装置也不是每台机械出厂都配备, 而是用户自己选配。此类安全事虽然是可防可控的, 但是由于前述原因, 仍然时有发生。二是多数企业的卷帘机产品的变速箱与卷轴采用万向节联接, 但是万向节外露, 不设防护罩, 在作业时极易把操作者的衣角卷入后挣脱不得, 致死致残。此处隐患极易防护, 只需加一可靠的防护罩既可, 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在用卷帘机没有在此处加装防护罩。另外, 卷轴转速较快的“顶置固定上拉式”卷帘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高。
“棚面自走式”卷帘机的危险部位主要有两处:一是支臂负荷较大, 在作业时支臂会突然断裂, 断臂弹回而伤及附近的操作者;二是变速箱体在作业时会突然崩裂, 碎片崩伤附近的操作者。这两类事故完全是由于产品质量缺陷引发的, 出事故的卷帘机属粗制滥造的产品。
用户反映较常见的作业质量问题主要有:卷帘机安装要求较高, 安装质量直接影响作业质量;采用涡轮蜗杆传动的卷帘机可靠性差, 涡轮或蜗杆不耐磨, 使用寿命短, 部分产品使用不足一个作业期就报废;“棚面自走式”卷帘机在作业长度超过80米时, 卷帘质量普遍较差, 另外, 在草帘较厚时, 由于负荷加大, 此类机型卷帘效果较差;部分卷帘机主机防雨水措施不可靠, 易漏水并引发电路短路;部分卷帘机主机防锈措施不足, 易锈蚀。
卷帘机构安全使用状况分析和评估
通过实地调研, 分析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卷帘机操作者的文化程度不高, 安全意识差。
调查组通过实地了解, 发现用户缺少安全知识, 安全意识差, 普遍存在着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的情况。如卷帘机构工作时棚上不应有人, 但用户心存侥幸, 对先停机后操作的安全要求置若罔闻。从调查结果来看, 不停机进行调整的情况很普遍, 事故绝大多数是违规操作造成。
2.目前卷帘机构不是作为一套卷帘机构产品整体销售。
卷帘机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不仅包含电机、减速机, 还包括联轴器、卷帘轴、卷帘绳、支架、开关以及草帘子 (保温被) 等,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农户大多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购买上述部件进行组装, 安装质量普遍很差, 运动部件如卷轴与卷帘绳结合处缺少必要的防护, 卷帘轴上凸出危险件、卷帘绳随意搭接;卷帘轴明显弯曲, 影响卷帘质量;电线外露, 触电伤亡或者引起火灾隐患明显;卷帘机动力部件不采取任何的防护, 皮带轮明显错位等。
3.卷帘机动力装置缺少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
调查发现卷帘机普遍缺少安全警示标志, 这些动力装置都没有安全警示标识。用户自己安装的动力装置无安全防护罩。
4.缺少卷帘机构的相关行业或国家标准。
目前, 卷帘机技术标准、卷帘机构的安装与验收标准、卷帘机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等标准缺失, 造成农户任意结构设计、自行安装, 也给执法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5.保温材料多使用草帘, 且帘体厚薄不均。
保温覆盖材料中草帘子使用较多, 保温被等较先进的保温覆盖材料应用很少, 由于草帘子本身的不均匀, 每个草帘子宽度大多在1.5m左右, 一个棚体大约需要90个左右草帘子, 造成草帘子组成整个屋面覆盖时, 厚薄不均, 经常出现卷的草帘子不齐、不平整, 农户需要经常调整, 增加了劳动强度。
6.温室结构简单, 使用时间较长, 卷帘机构安装局限性大。
有的地区日光温室应用时间较长, 使用8年以上的日光温室还有一定的存量。结构大多为一坡一立式的前屋面竹木结构, 结构简单, 安装卷帘机构困难较大, 墙上拉式适合此种棚体, 但棚体结构强度较差, 前屋面的平整和均匀性较差, 造成卷帘质量经常出现问题。
改进意见和措施
1.积极推广前置中卷下推式和前置侧卷下推式卷帘机构, 淘汰相对落后、危险的后置上拉式卷帘机构。
对今后安装的卷帘机, 积极推广前置中卷下推式和前置侧卷下推式卷帘机构、积极推广保温被等新型覆盖材料, 提高卷帘的质量, 减少操作者接触运动部件的机率, 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2.加强大棚与卷帘机构的总体设计, 以及相互间的合理匹配。
(1) 已安装的卷帘机构应会同设计和生产企业以及用户, 对危险部件进行安全防护, 应确定安全的后屋面支架的高度, 使操作者不能轻易触碰到运转件, 减少卷帘绳和卷帘轴结合处与人接触的危险, 对凸出部件进行拆除或者用材料进行安全包装。
(2) 在卷帘机运动部件上粘贴安全警示标识。
(3) 提高卷帘机构的智能化水平, 继续加大对遥控器的可靠性研究, 杜绝遥控器错误操作现象发生, 继续研究拉线开关等方便断电操作的控制设备, 提高卷帘机断电操作的方便性。
(4) 加装过载保护装置和限位控制装置。
3.进一步加大对卷帘机构安全使用的培训和教育力度。
(1) 充分利用已发生的卷帘机事故进行宣传, 用血的事实警示那些违规操作的用户, 可以采取现场说教、网络、电台等多种宣传手段。
(2) 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加大对农户的安全意识、卷帘机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 督促农户购买合法的卷帘机及其配套部件, 找正规的安装单位进行卷帘机构的现场安装。
(3) 明确卷帘机构的安全监管部门, 加强卷帘机的使用监管力度, 对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卷帘机构, 应责令整改。
4.加强标准化研究, 制定产品结构设计、总体安装等标准。
(1) 尽快制定卷帘机产品标准、卷帘机构的安装与验收标准、卷帘机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等系列行业标准。
(2) 制定适用于不同种类、不同区域的日光温室结构建设标准, 提高日光温室前屋面结构以及后屋面墙体对卷帘机的结构适应性, 便于卷帘机的安装和操作, 提高卷帘机的卷帘质量。
要慎重选择大棚农机具
自从大棚种植在我国出现以来, 全国各地采用大棚搞种植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大棚结构的特殊性, 许多农机具在大棚里很难发挥作用。有需求就有市场, 于是近两三年来,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农机生产厂家纷纷瞄准这一缺口, 许多适合在大棚内使用的小型农机产品陆续上市。从功能上看, 这些小型农机具主要分为旋耕、播种、施肥、开沟和植保等几大类型。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小型农机具既有国产的, 又有进口的。据了解,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进口的小型农机具售价一般在6500元左右, 国产小型农机具主要有两种, 一种售价4500元左右, 另一种售价3500元左右。
目前进口的小型农机具质量普遍要好于国产产品, 且进口小型农机具的整体作业质量和作业指标也都比国产的要高。
不管是国产农机具还是进口农机具, 这些机体小巧、使用方便的大棚用农机具一般功能都比较单一, 比如旋耕机就不能进行深耕。但是, 只要花一些钱就可以进行配套。
关于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及分析 第2篇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食品安全问题变得非常严峻,例如最近“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牛肉膏”、“染色馒头”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尤为重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与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不断涌现。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数量供给充足有余,在满足食品需求供给平衡的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假冒伪劣食品频频被曝光,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群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二、调查方法、对象
调查方法:通过对农贸市场的实地考察调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了解,网上资料参考。调查对象:农贸市场小贩,食品加工厂,普通消费群众
三、调查数据
据有关部门监测,我国食品内在卫生质量有了明显改观,食品卫生平均合格率2001年为88.6%,2002年为89.5%,2003为90.45%,2004年预计为92%左右,呈逐年上升态势。2004年37个城市第五次监测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3%,比2001年提高30.5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9.4个百分点,比 2003年提高1.9个百分点。2004年4月份,16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仅为1.2%,在2003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又下降了1.4个百分点。5城市水产品氯霉素残留检测均为0。
1、对转基因食品 六成人没安全感
近日,《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该报告内容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阜阳奶粉事件、龙口粉丝掺假事件、瘦肉精中毒、红心咸鸭蛋、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等,不断打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2010年12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调查。78%的公民认为周围的食品安全不达标。68%的公民把食品安全问题摆在了首位 调查显示,一半(50.9%)受访者认为“需加强治理”。
基于对目前食品安全形势的判断,有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超过半数(52.3%)的受访者心理状态是“比较不安”,另有15.6%的人表示“特别没有安全感”。
本次调查显示,在列出的蔬菜、水果、水产品、食用植物油、桶装饮用水等24类食品中,中国消费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种类是膨化及油炸食品。
在注水肉、转基因食品、食物过期变质等13类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病死牲畜肉等被选为最令中国消费者担心的五大食品安全问题。
值得注意的还有中国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本次调查显示,超六成人(62.8%)对转基因食品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近两成人(19.7%)表示“特别没有安全感”。
同时,在13类大家比较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中,转基因食品又排在最后一名。《小康》杂志社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承认,对于什么是转基因不甚了解;但有接近2/3的人倾向于购买非转基因食品。
2、生产者追逐利益 丧失道德底线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食物为什么不安全,受访者投票选出了企业和生产个人丧失了道德底线等三大主因。尽管政府对食品监管十分重视,但“政府监管不力”还是每逢提及食品安全问题,老百姓都会抱怨的一点。
本次调查中,只有20.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很大”或“比较大”,与之相比,则有45.2%的人认为“力度不够”或“没啥力度”。
3、消费者选择食品标准
消费者选择食品标准从优先考虑价格转向价格与质量并重。过去一味相信广告,现在更相信产品卫生质量公告。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中,85%关注食品保质期,72%关注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残留量,55%关注食品的细菌超标问题以及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含量等有关因素。
消费者对超市食品安全的认同度明显领先于农贸市场。消费者对超市所销售的各类食品的安全性认同是农贸市场的9倍,其中速食食品安全认同度最高。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调查显示,消费者中,47.9%关注相关检验证明,22.3%关注食品的色泽、外观; 70.4%希望购买无公害农产品,56.4%愿意选择绿色食品,52.4%希望选择安全食品,22.3%希望选择有机食品。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采用多种办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包括向有关理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人民法院起诉、与生产经营者协商等,这几方面的比例分别为68.4%、54.1%、48.7%、30.3%和14.7%。
广大消费者对“三绿工程”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据调查,66.2%的人希望通过电视专题片进一步了解“三绿工程”,69.7%的人愿意为“三绿工程”出谋划策,53.8%的人愿意义务宣传“三绿工程”,49.2%的愿意积极举报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在“三绿工程”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提高消费信心这一问题上,认为开展诚信经营及行业自律、树立放心品牌、严格食品检验检测的消费者比例分别为66.9%、56.1%、47.8%。
现在,有一部分人开始购买“绿色”、“有机”食品。本次调查中,有超过半数(54.7%)的受访者表示“有时”会去购买“绿色”、“有机”食品,“经常”购买的比例则为16.2%。受访者中,四成以上(42%)对“绿色”、“有机”食品的安全性持“信任”态度。
四、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泛滥的原因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六点:一是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很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没有长远的眼光。通常买到问题食品,大多数人只是自认倒霉,没有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行业的诚信危机和社会责任缺失。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早在一年前就在美国的宠物食品中查出。美国禁止往宠物食品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却被中国的个别企业往婴儿的奶粉中添加,导致大头婴事件震惊全国,这已使整个行业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三是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检测力度不够大,通常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有媒体报导之后才引起相关部门的调查和检查,同时我国也存在;四是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而且发现问题食品后对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大,起不到震慑作用;五是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六是国民的检举力度还不够,对一些地下作坊和山寨食品没有举报,而是视而不见,导致一些地下作坊的食品流入市面上,危害大众的生命安全
五、结论与建议
食品安全不是说政府还是企业的责任就可以了事的,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好比就我们而言,已经知道我们周边的地下作坊提供的食品是不达标的,就应该抵制,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打给电话叫外卖就一直宅在宿舍。与此同时,大学生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也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安全状况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监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82-02
为了有效保证农村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笔者在2012年开展某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卫生调查,对33个监测点分别在枯水期(3-4月份)以及丰水期(7-8月份)取样饮用水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测定,分析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人员与采集 选取某地疾病控制中心的取样采集以及检测人员,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后,按照相关生活饮用水标准取样采集样本,并将样本妥善保存并将其送交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监测点33个,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样品共计132份。
1.2 检测项目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
毒理学指标7项:砷、氟化物、铅、汞、镉、铬、硝酸盐。
微生物学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1项: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
1.3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相关饮用水评定方法以及标准,检测水样的各项指标。
1.4 标准判定 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按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执行。
根据生活饮用水相关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检测结果中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水样;若指标均合格,则判定为合格水样。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监测点基本情况 共设立监测点33个。水源类型为地下水的有21个,占63.64%(浅井13个,泉水7个,深井1个);水源类型为地表水的有12个,占36.36%(江河水5个,溪水4个,水库水3个)。
在水处理方式上,完全处理监测点6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乡镇场镇供水站5个),沉淀过滤处理4个(农村自建水厂),仅消毒处理1个(学校自备供水),未处理22个(农村自建水厂)。消毒方式上,消毒处理的7个监测点中,二氧化氯消毒4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供水站3个),漂白粉消毒3个。
2.2 总体检测结果 通过对某地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不同时期的进行检查可见,所选取的132分水样中,其中全部合格的水样66份,总合格率为50.0%,其中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率为43.2%(57/132),合格率为56.8%(75/132);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100%;感官及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为15.9%(21/132),合格率为84.1%(111/132)。
2.3 单指标检测结果 在检测的132份水样中,细菌总数合格率56.8%(75/132),总大肠菌群合格率59.1%(78/132),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24.1%(13/54),浑浊度合格率86.4%(114/132),肉眼可见物合格率89.4(118/132),铁、锰合格率97.0%(128/132),其余检测指标合格率均为100%。
2.4 枯水期、丰水期检测结果 在检测水样中,枯水期、丰水期各66份,对各项指标检测可见,枯水期细菌指标的不合格率为28.8%(19/66),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0%,均显著低于丰水期的57.6%(38/66)、31.8%(21/6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时期的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通过水质监测分析,可见农村饮用水水质较差,农村饮用水的水处理方式、工程类型、消毒方式等情况均存在不合理。其中饮用水处理方面,一些未经任何消毒、沉淀过滤处理的水直接投入使用,会对居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选取我县于2012年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本次饮用水的综合率为50.0%,表明在农村饮用水中其中一半的饮用水存在不合格情况,其中细菌学指标的合格率为56.8%,是三项指标中合格率最低的[2]。在丰水期细菌学指标、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均低于枯水期,表明枯水期饮用水安全性较高,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村当前主要饮用水情况。
另外在输水的过程中,铁质的输水管道会因长期使用而出现老化受到腐蚀,而导致饮用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也是饮用水受到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3]。细菌学超标的原因是因为农村饮用水在饮用时,未做好完善的消毒处理措施,同時受到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用水污染。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饮用水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卫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农村群众进行必要的卫生意识教育,切实做好各项措施改善当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提高群众的水卫生安全认知,引导群众多参与到饮水工程管理以及建设中,保证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证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鲁顺莲.高原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4):552-553.
[2] 翟晓明.2010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2,456(7):122-123.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状况分析 第4篇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交融,工业控制系统在众多行业的关键基础设施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电力、能源、化工、生物工程、航天、金融以及智能机械等行业都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而且这些工业控制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标准、通用的通信协议及软硬件系统,甚至有些工控系统也能以某种方式连接到互联网等公共网络中[1]。这使得工业控制系统也难免面临木马、病毒、黑客入侵、拒绝服务等传统的信息安全威胁,而且由于工业控制系统多被应用在支撑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等核心领域,当其发生安全事故后,将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损失。
1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状况
1.1工控系统体系架构简介
工业控制系统(ICS-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是由计算机设备与工业过程控制部件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国际自动化协会(ISA)与IEC/TC65/WG在整合后发布的IEC 62443《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网络与系统信息安全》中给出了工业控制系统的明确定义,即:“工业控制系统是包括制造和加工厂站和设施、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地理位置上具有分散操作性质的公共事业设施(如电力、天然气)、石油生产以及管线等进行自动化或远程控制的系统。”
在一般情况下工业控制系统所包含的相关子系统以及功能组件如图1所示。
1)遥测遥控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控制系统(SCADA),远程测控单元(RTU),逻辑控制或者程序控制(PLC),分布式过程控制系统(DCS),网络电子传感/监视/控制/诊断系统等。
2)相关信息系统,如图形化界面、过程历史库、制造执行系统(MES)以及厂站信息管理系统。
工业控制系统以自身工业控制网络为基础,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系统向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作为一系列组成元素(组件)的总称,工业控制系统这一称呼涵盖了可对工业流程安全性、可靠性操作产生影响的一系列硬件和软件。
1.2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
工控系统发展之初的几十年,工业以太网与Internet通常是物理隔离的,因此传统意义上,工业以太网并未被纳入到网络安全和反病毒所考虑的领域。也没有针对工业以太网安全研制的IDS(入侵检测系统)、VDS(网络病毒监控系统)等在线安全检测系统。
工业以太网在技术上与商用以太网兼容,攻击渗透商用以太网的手段同样可用于攻击工业以太网,那么用于商业以太网的IDS等在线安全检测手段也同样可用于工业以太网,关键是基于工业以太网和相应攻击渗透手段的检测规则,设备硬件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工业控制网络并不只包含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将数字化通信从DCS中的工业以太网下移到了现场仪表[2]。每一个现场仪表,为了实现数字化通信,现场仪表必须是基于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智能仪表。每一个现场仪表上都运行着嵌入式软件。因此,数字化通信和软件的下移,将导致攻击目标下移,传统针对以太网的攻击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针对现场总线网络和现场仪表的攻击。
工控系统网络应急响应小组(ICS-CERT)的通讯简报显示,在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期间,共接到属于2014财务年度的安全事件报告245起。其中32%为能源行业,27%为关键制造业,通信、供水、交通、医疗和政府设施各占5%到6%的比例。约55%的攻击涉及到APT攻击,出于军事侦察、商业间谍或各种其他原因,分别由内部人员、黑客活动组织和网络罪犯发起,但由于缺乏标志性数据,许多起事件的始作俑者仍然未知。
黑客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主要包括ICS/SCADA联网设备的利用、未授权访问、鱼叉式钓鱼攻击工、网络刺探、对物理隔绝设备进行恶意软件感染、水坑攻击、SQL注入、系统和设备零日漏洞的利用等。由于目标工业控制网络缺乏威胁监视和检测能力,许多攻击的方式和途径未知,更无线索可寻。但通过全网的流量监控,统计出网络扫描在访问媒介中占到22%,鱼叉式钓鱼占到17%。ICS-CERT通过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攻击事件都是第三方机构或资产所有者和研究人员所提交。因此,可预判还有许多入侵行为和安全事件并没有上报。
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系统不能及时更新,易产生安全漏洞。由于当前主流的微软Windows系统具有成本较低,便于掌握使用等优点,因此大部分的工业控制系统都选择使用这一系统平台。但是使用该系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和正常的网络通信,就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但目前的工控系统在安装完成之后几乎没有管理员再对其进行管理维护,这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使得修复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2)系统的硬件设施安全性能较低。这主要体现在工控系统的现场控制站以及控制设备上:现在多数的现场控制站都使用兼容机结构,这比使用服务器以及工控机在成本上便宜很多,但与之对应的可靠性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再者当前的控制专用设备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忽略了安全性的问题,一些控制器由于缺乏对进行通信的数据包格式和大小方面的严格检查,这就为攻击者向控制器发送一些畸形数据包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旦攻击者发送成功将会使工控机停止工作,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3)系统抵御计算机病毒入侵的能力较差。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对系统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些防病毒的产品在安装到系统中之前,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测试,还对这些防病毒产品的功能进行了限制,从而防止因为资源消耗过多对工控系统的性能造成影响。然而,现在许多工控系统的管理人员为了方便业务,并没有在系统中安装必要的防病毒产品,或者在安装之后没有开启全病毒库的扫描模式,造成的后果就是工控系统抵御计算机病毒入侵的能力很差。
4)针对系统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工控系统安全来自管理制度上的威胁主要是:现在工控系统的使用方缺乏移动存储介质在管理方面的规定,或者缺乏规定的强硬制定力度,没有系统的监管手段。尤其是在一些需要进行物理隔离的工控系统中,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就是移动存储介质,这点可以从伊朗在2010年产生的“震网”病毒和后来爆发的“火焰”病毒中得到显著的体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工业控制系统和企业的管理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最初的时候,企业的工控系统和企业的管理系统是相互隔离的。现在由于“两化融合”,这两个系统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或者连接到互联网。在这个背景下,工控系统受到的威胁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内部,另一方面来自于互联网。来自互联网的威胁主要体现在:a.纷繁复杂的网络结构。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控制通信协议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进行网络管理时都是采用单一的TCP/IP协议,这就使得网络的管理人员在对网络进行管理分配时有很大的困难。b.不能实时升级更新的网络防护设备。在许多的工控系统中主流的通信协议是使用微软开发的DCOM协议,该协议在进行通信时端口号是不固定的,这就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网络防护设备像防火墙和网闸等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c.网络攻击带来的威胁。在“两化融合”的推动作用下,工业控制系统已经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中,这必将受到互联网中的各种网络攻击[2,3,4,5,6,7]。
2工控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尚未出现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及产品,但可看出有两方面的势力可进入相关领域市场。一方面从传统的产业供应链环节解决安全问题,传统工控系统的供应链体系大多由上游的器件生产商、系统供应商、工控机供应商等厂商组成,但是其缺乏信息安全领域的研发基础,对信息安全的积累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传统的信息安全厂商研发相关安全产品来解决工控安全问题,但是传统的信息安全厂商多以软件研发为其主要核心研发方向,对硬件的研发基础不足,不能很好地契合工控安全的场景。在短时间内仍无法提供稳定高效的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
根据目前工控系统面临的情况和现有技术手段的局限,可以优先研发建立基于通用协议数据传输的工业控制安全监控预警平台。通过将多协议工控总线旁路数据采集探头部署到各个监控节点,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工控总线数据融合的状态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主机上,就可以全面监控、预警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各节点安全态势。而在遇到较为复杂和严重的安全事件时,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架设的工控网络私有云平台将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将多路信息汇集到安全管理中心,可以对整个工控网络进行全面布控与管理,并可进行安全事故的源头追溯及事件还原。当出现重大安全事件时,专业的信息安全工程师团队的远程云分析直至具有高度机动性的现场分析服务。
本方案主要前端安全设备产品包括:多协议工控总线数据采集探头、工控总线数据融合的状态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主机、工控网络私有云平台、安全管理中心SOC等四部分。每个部分均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实际安全需求有针对性地部署在网络前端。在一定范围内扩容建设更大规模的恶意代码和信息安全分析中心,用以解决用户处的设备和人员分析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本方案属于旁路接入,不会影响工控系统本身的实时、稳定等基础特性。
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分别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1)简化方案。针对网络规模适中,可以开放一定网络权限的用户,可以根据其主要的安全需求部署单台网络预警主机及探头设备,通过后端提供的区域安全云支撑体系完成恶意代码的分析和处置工作。
2)集成方案。针对网络规模较大,需要监控节点较多的大型网络用户,可采用将分布式探针设备、预警主机、工控网络私有云平台、安全事件管理中心设备共同部署在用户网络中,以此实现对于复杂网络的实时监控和本地化的集中统计管理。同时,用户的数据可以通过SOC反馈给区域安全云,获得更为深入的数据分析结果。
网络拓扑和系统架构如图2~图3所示。
3结语
国家的相关部门高层已经注意到了工业控制系统在安全性能上的不足以及遭受的攻击威胁,近两年网络安全已经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并在政策、标准、技术、方案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袭击工控网络的恶意代码一旦沾染信息武器的性质,就会对重要工控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严重的干扰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核心工控系统遭受攻击的背后通常带有大国竞争与博弈色彩。工业控制系统的总体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另外,我国的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大量采用国外的工控系统和设备,因而面临更严重的安全威胁,提升工控系统威胁检测能力和安全防护质量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刘威,李冬,孙波.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分析[C]//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2]余勇,林为民.工业控制SCADA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5):74-77.
[3]郭斌,於志文,张大庆,等.机会物联及其安全性探讨[J].信息网络安全,2012(5):68-69.
[4]贾东耀,王仁煌.工业控制网络结构的发展趋势[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2(5):12-14.
[5]李发根,钟笛.数字签名综述[J].信息网络安全,2011(12):1-8.
[6]STOUFFER K,FALCO J.Guide to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ICS)Security:SP-800-82r2[R].NIST,2011.
中国的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第5篇
吴娟
工商管理系营销与策划A0803
摘要:随着我们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因此,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一直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多年来,中国立足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经过努力,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
关键词:1.基本情况;2.质量要求;3.质量标准;4.法律法规;5.安全隐患;6.解决措施;
引言: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最直接、最重要的消费品。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多年来为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维护了中国人民和各国消费者的利益。但同时必须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的总体水平,包括标准水平和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提高食品质量任重道远。实现食品质量安全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交流与合作,在食品安全控制和促进全球食品贸易健康发展方面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1.检测的基本情况
从抽检的场所看,今年仍是在农批市场抽检的合格率最高,抽检商品38454批次,合格率达99,37%,其合格率也较上年有所上升;其次为农贸市场168466批次,合格率98.52%;其他场所5021批次,合格率为96.32%;在各类超市、饭店及商场抽检合格率相对较低,检测商品6083批次,合格率为9605%,令人可喜的是,合格率均比上年有所上升。
从抽检的商品种类看,共抽检新鲜蔬菜148420批次,合格率为98.55%,合格率较高,且全年都比较稳定。干制、腌制蔬菜16397批次,合格率96.69%;新鲜水果6416批次,合格率99.02%;各类干果、坚果、炒货7206批次,合格率94.20%;肉禽蛋类食品5167批次,合格率94.65%;水产品8466批次,合格率95.17%;豆制品9058批次,合格率98.66%;米、面制品及食用油9352批次,合格率98.66%;各类糕点、糖果、白糖1826批次,合格率90.36%;盐及调味品533批次,合格率97.37%;饮料及茶叶180批次,合格率96.67%;营养保健食品28批次,合格率96.43%;其它食品3057批次,合格率96.79%。
2.质量要求
2.1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人在活动过程中消耗的营养成分和能量需要靠食品来不断补充。食品营养价值的高低,是评定食品质量的最基本的指标。
2.2有较好的色,香,味,形
食品的色,香,味,形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加以辨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食品某些内在特性和品种的特征,所以也是评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人们对食品气味芳香,颜色美丽,滋味可口,存在强烈的欲望,对生产者来说必须加以重视。
2.3 具有无害性
食品卫生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甚至影响到后代子孙。食品的无害性是食品商品最起码的条件,如果食品对人体有害,那就失去了食品的食用价值
3.质量标准
3.1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和制度
国家标准是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它规定了技术语言的标准,人民健康的标准,基本原料标准,运用的实验和试验方法的标准。如糕点行业《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7099-2003》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全局出发,使社会和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要适当的接受和吸取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和成功的经验,要不是一味的吸收,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我国的市场经济更加制度化法制化。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区域标准,以满足为当地人民服务
区域标准是由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其目的为了促进区域的发展和协调该地区与国际化组织的关系。
质量标准一定要符合国家或当地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即是符合技术事项制定的基础标准,质量标准,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符合管理中的管理标准;符合工作中的工作程序标准和工作方法标准。
3.2要符合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是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和审批的,具有标准化和强制性。
4.法律法规
o 关于印发《进出口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家质量监督
o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2年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计划/国家工商行政
o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市场商品质量、标准化、计量监督管理/国家质量技术
o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商检局
o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保证进出口商品/中国政府 越
o 国家商检局关于“进出口商品质量相互认证协议”登记的函/国家商检局
o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保证进出口商品质量和相互认/中国政府 蒙
o 商业部市场商品质量抽查办法/商业部
o 进口机电商品质量许可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商检局
o 国家商检局关于改进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考核工作的几点意见/国家商检局
o 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医药管理
5.安全隐患
5.1质量问题
食品质量不合格引起消费者身体不适和中毒等不良影响
例如:
三鹿奶粉,因为其中的某一原料深入够多,导致婴幼儿中毒的现象
5.2 质量对品牌效益的影响
质量不合格引起食品的销售量下降,引起人们对该品牌的不满,影响该食品公司的发展和形象
例如:
日前,一名消费者投诉市区某超市销售的“三辉麦风”面包存在质量问题。该局执法人员立即赶到该超市进行实地检查,却发现货架上并无该品牌面包销售。执法人员从超市经理处了解到,原来库存的“问题”面包已被超市退回供货商了。该超市购进“三辉麦风”面包44包,均在6个月保质期内。超市接到一名消费者投诉“三辉麦风”面包表面发霉,就用其他面包进行调换。随后超市在未向当地工商等监管部门汇报面包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擅自将“问题”面包退还给供应商。
6.解决措施
6.1 食品监管体制和监管工作
为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树立了全程监管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监管工作格局。根据中国国情,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分工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了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明确了责任。该决定将食品安全监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四个部门实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中国政府坚持从源头狠抓食品质量安全,完善食品监管的各项基本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6.2加强商品质量管理
商品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积累,企业效益以及消费者利益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做好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一起哦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的方式运转,使商品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6.3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自己企业或公司的实力,在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利用国家作出的新制度和标注,不得使用伪劣和不合格的原材料,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树立形象。
6.4加强商品质量变化的处理力度
需要密封的商品一定要把商品尽可能的封闭起来,需要通风的要注意风力的大小,易潮的东西要放在干燥的地方。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姓名:吴娟
联系电话:***
网络信息安全状况及应对措施 第6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状况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019-01
1 网络信息潜在的安全隐患
1.1 应用软件的问题
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网络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计算机功能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软件在设计上存在不同的缺陷,这些会导致计算机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完全问题。其中,尤为常见的安全隐患则是各种形式的恶意攻击,如:缓冲区溢出攻击,其主要根据相关的应用程序在接收参数缓冲区的设置未实施相关的安排,造成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使得缓冲区溢出后导致程序的堆栈受损,造成程序转入预先植入的攻击代码,被植入的攻击代码按照相应的权限运行而引起漏洞,最后获得了攻击主机的控制权,为黑客的攻击创造机会。此外,网络中也潜在一些恶意代码,其能根据E-mail系统、浏览器或FTP等完成病毒传播、消耗网络資源等非法攻击,对于计算机网络时很大的攻击。
1.2 资源共享的问题
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最大的优势,但这一优势在使用时也导致了不同的问题,主要有硬件、软件、数据等各个方面的。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终端和终端之间也是共享资源实现的途径,各项资源的共享能为用户收集使用信息创造很大的方便,但这一过程也给非法用户窃取信息、破坏信息带来了很大的隐患。非法用户有也会经过终端或结点实施非法浏览、非法修改。同时,各种硬软件故障也会导致数据信息泄露,使得各种资源共享功能在发挥时出现各类隐患,例如网络打印机等,这些都给黑客的袭击创造条件。
1.3 协议问题
TCP/IP协议族是Internet中的关键协议,也是目前全球广泛采用的协议族,但设计师在编写协议过程中没有对具体的安全问题给予详细地分析,导致了现代运行的IP网存在着明显的安全缺陷,给入侵者创造了攻击机会,这也成为了网络安全隐患中最核心的问题。最为常见的隐患有: SYN-Flood攻击、ICMP攻击、DoS攻击、DDoS攻击、IP地址盗用、源路由攻击、截取连接攻击等。
2 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
2.1 数据加密
加密算法是数据加密的重点内容,在加密过程中一般包括了对称加密、不对称加密、不可逆加密等三大形式,具体情况:(1)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属于早期的加密算法,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后该技术相对成熟。对称加密算法中,数据发信方将明文和加密密钥共同利用特殊加密算法处理后,将信息转换为加密密文发送出去。收件人要想弄清文件的内容则必须要有加密用过的密钥及相同算法的逆算法对密文实施解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被准确阅读。(2)不对称加密算法。不对称加密算法运用的是两个不同形式,但实用性能完全匹配的钥匙,即:公钥和私钥。运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文件过程中,必须要选择一对匹配的公钥和私钥,才可实现明文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加密明文要结合公钥加密完成,解密密文时则结合私钥才能完成。(3)不可逆加密算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需运用密钥,输入明文后由系统直接实施加密算法处理成密文,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是无法被解密的,必须要重新输入明文且经过相同的不可逆的加密算法处理,并被系统识别后才能解密。
2.2 防止病毒
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常见的安全隐患,病毒具有很强的可传播性。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将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影响了网络的正常使用性能。对于一个大的网络需要综合采取措施综合开展病毒防范、统一管理。(1)网络防病毒软件要正确识别网络病毒的形式、危害;(2)对网络开展预防、杀毒等方面的处理;(3)彻底、完全清理病毒;所使用的杀毒软件应该能自动更新病毒库,定期实现软件升级处理,增强其自身的病毒查杀功能。
2.3 访问控制
对网络资源的边界布置访问控制网关/防火墙,对资源网络内部布置认证服务系统,其发挥的作用包括:(1)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必须要经过身份认证,这样能确定各个用户的有效信息,出现问题后可及时追查;(2)具备基于连接时段的ACL功能,对各个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加以调整控制;(3)合理地规划不同网络地址的流量大小,结合需要实施过滤以及经过授权的访问控制。(4)限制网络用户对系统的访问。这种限制分两步:一是通过IP地址来限制,通过安装TCP_Wrappers软件来实现。二是超级用户口令,只允许系统管理员知道,并要求定期修改。另外,不允许用户远程登陆来访问root,这是在系统文件/etc/default/login中缺省设置好的。同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将网络威胁杜绝在外。
2.4 数据存储备份
为了保证网络安全防范做到万无一失,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数据存储备份策略。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外在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如:系统与硬件故障、人为损坏、自然灾害等,这就需要结合数据存储备份技术将外在因素导致的损坏控制在最低。用户应该从存储备份硬件、存储备份软件、存储备份等方面采取防范措施。对选购的产品最好时期具备一定的自动化能力,避免过得到人工操作而带来安全问题。
2.5 完善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的主要作用是尽早发现网络的异常攻击,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检测装置发现网络被入侵之后,用花要立刻采取措施防范处理,例如修改防火墙、路由器、主机、应用系统等对异常攻击进行处理。防火墙最终目标是对内部、外部或任意两个网络之间形成安全控制点,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经过防火墙的数据流,这样有助于实现综合性的管理控制。
2.6 检查网络安全漏洞并及时修补
安全漏洞检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各种安全漏洞,及时修补并验证修补的结果。在检查漏洞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对系统各个部分实施安全扫描,具体扫描的方面包括:(1)系统安全:通过agent方式装置与重要的服务主机上,其能检查出系统安全配置错误与漏洞,且确定黑客攻破系统的途径,以提醒用户修补。(2)数据库系统:结合软件知识库自身存在的安全弱点,利用网络对主机上的数据库服务逐一检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全面分析预测,例:用户设置、帐号权限、口令密码等,最终判定系统的安全与否,并提出有效的安全策略。(3)网络漏洞:通过对网络系统实施“黑箱”评估,结合相关软件存储的攻击方式来检测网络系统,出现异常漏洞时可及时修补调整。
3 结语
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在使用过程中要对一些潜在的网络威胁加强防范,这样才能保证网络信息维持在安全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民,徐跃进.网络安全实验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2]王文寿,王珂.网管员必备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2.
[4]王群.非常网管——网络安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1.
[5]胡朝龙.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及其纵深防御思想[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32.
TBM中板过站安全状况分析 第7篇
1 TBM中板过站的风险分析
由于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大龙山车站是国内首次采取TBM中板过站的方式,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而由TBM重载产生的巨大负荷又会对车站中板的安全构成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制定TBM中板过站前要对TBM中板过站的安全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在制定方案时进行合理规避。
通过分析,TBM中板过站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TBM主机和后配套的重量对车站中板的巨大压力; (2) TBM步进过程中,TBM姿态的控制; (3) 车站断面较大,对TBM步进过程中的步进方式提出挑战,同时对步进过程中TBM的稳定性(不发生左右倾覆等)构成威胁。
2 TBM中板过站的安全控制措施
为了应对TBM中板过站的风险和挑战,在制定过站方案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1)过站方式采取TBM弧底步进的方法,由于车站断面较大,撑靴无法撑到侧墙上提供反力,故在TBM步进过站时采用弧底步进的形式,在步进底板预埋弧底步进预埋件并预埋步进导向轨。步进时,将步进机架与预埋件采用插销的方式固定(预埋件为一钢管),为步进机架提供作用反力,主推进油缸推动刀盘沿预埋导向轨滑行,一个循环完毕,放下后支撑,推进油缸收回,带动步进机架向前运动一个循环。由以上叙述可以发现,该方法不需要依靠撑靴提供反力,也不需要步进小车等附加机械配套,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减少TBM重载对车站中板的压力。
2)对车站中板进行加固,确保中板的安全,具体的加固措施如图1所示。加固时,下部直径609mm钢支撑支到中板上,同时采用双拼工字钢与中板紧贴,这样钢支撑和工字钢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
3 车站中板和支撑体系受力分析
为了验算采取以上措施后,车站中板和支撑体系的安全性,需要计算车站中板的受力和变形,以及钢支撑的轴力。
3.1 参数选择
TBM中板步进采用弧形底面上翻梁预埋导轨方式。根据目前TBM设计,主机步进时荷载主要集中于三部分,机头下方作用350t,纵向作用长度为2m;水平支撑靴下方作用250t,纵向作用长度2.5m;TBM后支撑作用150t,纵向作用长度1.6m,机头与撑靴纵向间距约为10m,撑靴与后支撑纵距约为7m,详见图2所示。主机机头荷载通过两根钢轨向下传递,钢轨横向间距2.59m,圆心角48°。TBM步进时,机头始终在钢轨上滑移,即350t荷载始终作用,步进架和后支撑交替作用,即250t和150t荷载交替作用。
3.2 计算工况选择
计算时钢支撑柱距为4m,根据TBM步进中的受力分布情况,共包括4种荷载工况。
工况一:机头荷载位于支座,撑靴荷载位于跨中;
工况二:机头荷载位于跨中,撑靴荷载位于支座;
工况三:机头荷载位于支座,撑靴荷载位于跨中,同时有后支撑荷载作用;
工况四:机头荷载位于跨中,撑靴荷载位于支座,同时有后支撑荷载作用。
后支撑荷载与撑靴步进时不同时作用,只存在短暂交替状态,机头荷载与后支撑荷载同时作用的荷载效应应不超过上述工况一、工况二的组合,因此主要检算工况为工况一、工况二。
3.3 计算结果分析
使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大龙山车站中板暗梁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进行计算,结果如图3~图8所示。
从图3和图4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工况一:计算得到最大弯矩为298kNm,发生位置是TBM主机荷载作用部位的中间;后支撑荷载作用部位的最大弯矩为280kNm,从弯矩的分布情况来看,发生较大弯矩的区域都是正弯矩,即中板暗梁产生下凹变形。
2)工况二:计算得到最大弯矩:497kNm,发生位置是TBM主机荷载作用区域(跨中);后支撑荷载作用部位的最大弯矩为298kNm。
从图5和图6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 工况一:中板暗梁主要发生下凹的变形,下凹变形最大值为2.2mm,发生在TBM主机荷载作用的位置。
2) 工况二:中板暗梁的最大下凹变形为2.4mm,发生在TBM主机荷载作用的位置。
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钢支撑最大轴力约为1 192kN,和钢支撑的承载力对比后,可以算出钢支撑最大应力比为0.27,说明钢支撑轴力在安全范围内。
综合受力和变形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以下结论。
1) 工况二即机头荷载位于跨中、撑靴荷载位于支座,中板暗梁的受力和变形都较工况一情况下大,因此在TBM施工中,当TBM主机移动到中板支撑的跨中位置时,要密切注意监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
2) 从两种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计算结果来看,绝对值都在安全范围内,说明过站方案中对中板的加固措施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加固方案比较合理。
4 车站结构变形监测
在TBM步进过程中,对车站中板挠度和钢支撑轴力进行了实时监测,在车站中板上每隔10m左右布置一个横断面监测中板沉降(挠度),在同一位置的钢支撑上布置应变计监测钢支撑的轴力变化。选择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进行分析,其监测的结果如图9、图10所示。
从图9中可以看出,钢支撑均受压,且P2点应力整体上大于P1点应力。随着TBM步进,钢支撑应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P1、P2点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与TBM步进吻合。在TBM步进到距离该断面20m时,钢支撑应力基本不发生变化;TBM步进到距离该断面10m时,钢支撑轴力明显增大,说明虽然此时TBM还未步进到该里程,但该里程钢支撑已经承担了TBM传递到中板下翻梁的压力;随着TBM步进,钢支撑受力逐渐增大,当TBM机头完全在该里程时,钢支撑受力最大,P2点最大值为139kN, P1点最大值为70kN,远小于TBM自身的重量,也说明下翻梁起到了很好的传递压力作用,保护了中板后期安全。当TBM支撑靴和后支撑通过时,钢支撑受力明显增大;通过后,应力值呈明显减小趋势,最后趋于稳定。
从图10中可以看出,TBM通过造成了一定量的中板沉降,A1点最终累计沉降为1.41mm,说明TBM很大一部分都施加给了上翻梁,钢支撑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最终使得中板未发生较大的变形。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TBM距离监测断面20m左右时,其步进对监测断面沉降影响较小,基本不发生变化;当TBM步进到距离监测断面10m左右时,监测点发生明显沉降,但沉降值也较小,在0.05mm/h以下;当TBM步进到该断面时,沉降速度达到最大,最大值在0.1~0.2mm/h,并持续3~4h,随着TBM步进,中板沉降速度逐渐减小,在TBM主要施压部分通过后,中板有小幅回弹,最终趋于稳定。从整体上来看,沉降速度呈现先增后减,先负后正趋势。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TBM中板过站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了合理的过站方法和合理的中板加固和支撑体系,并通过对车站中板和支撑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的计算,验证了过站方案的合理性,最后在过站方案的实施中,采取监控量测的手段,监控了车站中板的挠度和受力、钢支撑的轴力,和数值计算结果相印证,实证了过站方案的合理性。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发现在TBM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应用中,还有很多风险和难题需要探讨,例如:如何合理制定TBM过站方案;TBM过站时的步进速度对车站结构的影响等。O
参考文献
[1]王海龙, 唐鹏, 黄旭.TBM过站监控量测方案[J].铁道工程学报, 2011, (12) :85-90.
[2]李丰果.重庆轨道交通暗挖大跨及重叠隧道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 2010, (05) :554-560.
[3]陈耕野, 刘斌, 万福明.韩家岭大跨度公路隧道应力监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 (02) :5509-5515.
[4]李东勇, 徐振祥, 王琳静.地铁暗挖隧道初期支护联合系统数值模拟分析[J].铁道建筑, 2007, (05) :34-37.
[5]苏明辉, 张鹏.重庆地铁岩石隧道掘进机过站施工方案[J].都市快轨交通, 2008, (05) :64-66.
[6]王俊.地铁敞开式TBM过站施工技术[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1, (03) :62-64.
安全状况分析 第8篇
虽然从交通工具的可靠性、维护性、安全性、从业人员素质、政府安全标准和事故率、死亡人数等全方位对比,航空运输的安全性远高于铁路、水路和公路运输。但是,随着“马航MH370”等事故的发生,民航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与安全层面问题。
近年来,中国民航安全记录持续改进,已经接近世界一流水平。2010 - 2014 年期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而运输航空重大事故率( 0. 07 /百万架次,0. 03 /百万飞行小时) 远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0. 39 /百万架次,0. 2 /百万飞行小时) ,超过了世界民航发达国家美国( 0. 19 /百万架次,0. 1 /百万飞行小时) 的安全记录。
虽然安全记录一流,但实际上在我国民航业高速发展中凸显出的保障能力、基础设施、关键人才队伍和管理水平等薄弱环节,使得民航业未来的安全、运行、发展面临全方位的挑战和限制。研究显示[1],某一行业的安全宏观与微观形势与其所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关系密切。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随着民航业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安全的压力将同步呈现增长的趋势。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民航安全水平,研究民航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影响民航安全的社会经济指标分析
1. 1 社会经济指标筛选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2,3],全球各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安全状况与经济社会状况存在相关性,如十万人死亡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呈负相关或正相关。同理,民航的安全与经济发展也存在密切的关联。参考国内外社会学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研究成果[4],选择了7 个大类45 项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用于分析我国民航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散点图、关联分析等方法剔除与民航安全生产关系不密切的指标之后,得到6 个大类共计26项指标,包括:
1) 国民经济指标: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X1、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X2、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X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X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X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X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X7。
2) 产业结构指标: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X8、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X9、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X10。
3) 行业发展指标: 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 万人) X11、民用航空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X12、民用航空货物运输量( 万吨) X13、民用航空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X14、民用航空航线数( 条) X15、定期航班航线里程( 公里)X16、民用运输飞机架数( 架) X17。
4) 人员素质指标: 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 万人) X18、研究生毕业生数( 万人) X19、航空运输业就业人员数( 人) X20。
5) 科技水平指标: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 万人年) X2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亿元) X22、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 亿美元) X23。
6) 社会稳定指标: 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合计( 起) X24、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万人) X25、城镇登记失业率( % ) X26。
本文所采用的1995 - 2014 年期间的统计数据均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5]。
1. 2 民航安全生产指标筛选
事故数、事故征候数、事故征候率是民航运输飞行的主要安全指标。随着近二十年来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快速提升,民航运输飞行事故数量变得极为稀少,间隔多年才会出现一次。本文事故数将转化为“事故灾变系数”[6,7],其定义为指定时间段内有运输飞行事故发生时为1,无则为0。
本文收集从1995 - 2014 年民航运输飞行的事故灾变系数( Y1) 、事故征候数( Y2) 、事故征候万时率( Y3) 。采用无量纲化的方法原始数据转换到[0,1],其公式如下:
式中: Ynorm为转换后的数值,Y为原始数据,Ymax、Ymin分别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随后定义民航安全生产指标( Y) 为:
2 民航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社会指标多元回归分析
2. 1 影响民航安全生产的经济社会指标因子分析
由于影响民航安全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较多,难以直接进行回归分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社会经济指标分类提取公因子后再进行回归分析[8,9]。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国民经济因子: F1= 0. 154 6X1+ 0. 154 4X2+ 0.155 1X3+0.155 3X4+0.155 6X5-0.113 0X6+0.1528X7
产业结构因子: F2= 0. 333 9X8+ 0. 333 6X9+ 0.333 7X10
行业发展因子: F3= 0. 146 7X11+ 0. 146 6X12+ 0.143 3X13+0.143 7X14+0.142 9X15+0.144 4X16+0.146 6X17
人员素质因子: F4= 0. 338 5X18+ 0. 342 5X19+ 0.334 0X20
科技水平因子: F5= 0. 335 9X21+ 0. 334 8X22+ 0.333 6X23
社会稳定因子: F6= 0. 339 5X24+ 0. 349 1X25+ 0.338 7X26
KMO检验中,KMO > 0. 9 结果极好,> 0. 7 结果可接受,> 0. 6 结果一般,0. 5 以则认为不适宜进行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KMO最小值为0. 553,其余值均接近1,通过检验。
2. 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采用向后删除法筛选自变量。该方法通过从众多变量中筛选显著的变量,并建立回归方程,是多元回归分析法中能够得到最优方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按各变量Fi对Y作用的显著程度大小来决定是否引入或剔除。用以衡量Fi对Y作用大小的量是Fi对Y的贡献,即显著性( Sig) 值[10]。通过对1995 - 2014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民航安全生产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可以确定影响我国民航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其不同的影响程度[11]。
2. 2. 1 计算结果分析
以Y为因变量,以Fi为自变量,采用向后删除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2 ~ 表4 所示。
表2 信息显示4 个模型R2均大于0. 90,表明各模型能够解释民航安全生产指标90% 以上的变差,模型效果极好。
表3 中,Durbin - Watson = 2. 143,与2 接近,残差与自变量独立,通过检验。
表4 中,ANOVA检验结果显示,4 个模型显著性( Sig) 值均小于0. 05,说明其均有意义,且与民航安全生产指标显著相关。
表5 结果清晰的显示了自变量的删除过程,除模型4 以外,其他模型中的参数均存在非显著性( Sig. > 0.05) 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对于民航安全生产指标( Y)的影响并不显著。最优模型应去除所有对Y影响不显著的Fi,仅显示对Y影响显著的Fi。因此,最终确定模型4 为最优模型。
3. 2. 2 民航安全生产指标回归方程
民航安全生产指标与经济社会主要影响因素的标准化回归方程:
将1995 - 2014 年我国的经济社会数据,代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拟合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程度较高,表明回归方程解释效果较好( 如图1) 。
4 民航安全生产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4. 1 建立预测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法[12,13]优于灰色理论、趋势分析预测等建模方法。本文预测模型使用时序预测中的ARIMA模型,对比不同p,d,q值后得到ARIMA( 0,1,0) 模型,结果如表6 所示。
平稳的R2= 0. 659,R2= 0. 878,Ljung - Box统计量的显著性值Sig. = 0. 640 > 0. 5。表6 数据显示,模型拟合情况良好,残差序列是没有自相关性的。
表7 表明对民航安全生产状况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依次为: 民用运输飞机架数( X17) 、第三产业增加值( X10)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X5)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 X21) 、研究生毕业生数( X19) 。以除X21的Sig. = 0. 066 > 0. 05,其余指标Sig. 均小于0. 05,可认为模型各参数具有显著性。同时,模型中的各指标与现实中的情况高度吻合,即直接反映出行业增长( 民用运输飞机架数) 、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增加值) 、国民经济(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以及科技(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 和教育( 研究生毕业生数) 对民航安全的直接影响。
预测2015 - 2018 年安全生产指数( 如图2 所示) 。实际值与拟合值具有较好的重合度,趋势完全一致,若能提升样本数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将更为理想。
4. 2 预测结果分析
1) 鉴于我国“十三五”期间经济仍然将保持较高增速,同时将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阶段,民航的事故、事故征候的总量很可能出现较大起伏,总体安全形势严峻。
2) 从预测结果看,2015 - 2018 年期间,我国民航安全生产指数保持平稳,虽缓慢上升趋势,但是幅度极小。民航安全生产指数将保持在1. 13 左右保持稳定,但并不排除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
5 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结合中国民航近二十年来安全生产数据,分析了影响民航安全生产的经济社会主要因素,相关结论如下:
1) ARIMA( 0,1,0 ) 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5 - 2018年,民航安全生产指数将处于高位运行,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环境中,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对主要安全因素进行宏观控制,能够控制民航安全生产指数上升幅度并缩短上升期。
2) 民用运输飞机架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和研究生毕业生数对于安全生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民航业的增长速度、加强高级人才培养与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可有效的改善民航业安全形势。
3) 对民航安全生产指标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人员素质。在我国“十三五”战略规划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国民素质的提高已被列为了重点。国家与民航业战略重点完全重合,这将为民航安全水平提供战略层面的有力支撑。
4) 民航安全生产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民航行业发展的形势,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健全完善民航安全监管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建设。
摘要:为了分析中国民航的安全趋势,基于中国民航1995-2014年安全生产历史数据和民航安全运行关系密切的26项社会经济指标,利用因子分析、相关系数等数学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民航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指标的管理关联性。该模型表明对民航安全具有显著影响的社会经济指标包括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人员素质。通过对比安全生产指标的拟合值和实际值,分析民航安全趋势的变化规律,并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2015-2018年民航安全生产指标值。计算结果显示该时间段内民航安全生产指标将处于历史高位,且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最后给出了针对行业安全监管、安全运行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昆明市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 第9篇
1.1 材料
2004年昆明市14县区水利部门的农村饮水现状资料及疾控中心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资料。
1.2 方法
2004~2005年间, 根据昆明市14县区水务局对农村饮用水现状调查资料进行归类统计, 对饮用水进行采样送当地疾控中心,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001年) 对水质进行常规项目检测评价。
2 结果
2.1 农村饮用水的供水情况
2004年昆明市总人口为530.5026万人, 农村人口302.70701万人, 占57.06%。集中式供水的为203.2289万人, 供水到户的为170.8993万人, 占集中式供水84.09%, 其中饮用地表水的人口为128.3376万人, 饮用地下水人口数为65.5841万人。分散式供水的有89.8521万人, 有设施供水的为60.5336万人, 其中以井水为水源的42.642万人;以引山泉水为水源的14.352万人;以集雨为水源的3.5396万人, 无设施供水的有29.2511万人。 (表1)
2.2 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工程情况
14县区乡镇数为156个, 乡镇、村级的供水点数为2457处, 其中乡镇及跨乡镇161处、村级为2194处。日供水量在1000m3/d以上的有28处, 受益人口为45.9145万人;日供水量达1000~200m3/d的104处, 受益人口为34.3461万人;日供水量在200~20m3/d的1 531处, 受益人口为100.1304万人;日供水量<20m3/d的412处, 受益人口11.256万人。 (表2)
2.3 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情况
昆明市14县区农村总人口为302.70701万人。饮水安全及基本安全的人口为168.036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55.5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134.6867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44.49%。在饮水不安全人口中, 水质不达标的有45.8445万人, 占34.04%;水量不达标为35.2662万人, 占26.18%;用水方便不达标为33.1344万人, 占24.60%;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21.0062万人, 占15.68%。 (表3)
在水质不达标的项目中饮用水未经处理的IV类地表水的人口为11.8879万人, 占25.96%;其次是饮用细菌学指标严重超标的人口为10.5156万人, 占22.96%;饮用未经处理的IV类地下水的人口为8.9597万人, 占19.56%;饮用氟超标的人口为6.9954万人, 占15.27%;饮用砷超标的人口为3.9917万人, 占8.71%;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0.3517万人, 占0.077%。 (表4)
3 存在问题
3.1 水源保证率、饮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的问题
昆明市农村饮水卫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水资源结构性缺乏且分布不均, 人均年占有水量302m2, 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9, 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20[1]。在一些严重的缺水地方, 只能以沟、塘、窖水作为饮用水源, 全市有29.2511万的农村人口处于无设施供水状况, 农村的改水工程仅覆盖了200.8146万人。由于工程建设标准低、管理跟不上, 工程年久失修;经济条件的限制, 供水设施少;森林覆盖率差,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失衡, 造成水资源干枯, 致使水量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 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等情况存在, 并占一定的比例, 因此改水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3.2 水源防护意识淡漠, 无有效的卫生管理措施
乡、镇水厂水源卫生防护意识淡漠, 未设立水源卫生防护带, 无有效的卫生管理制度, 源水较易受到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的污染。水源点周围4~5米范围内, 有污水沟、渗水坑、渗水厕、农田、牲畜粪便堆积等污染源存在。管水制水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对水源的卫生安全构成隐患, 致使农村仍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高发地[2]。
3.3 水质超标的问题
昆明市地处滇东高原, 石灰岩分布广泛, 岩溶地貌比较发育, 卡斯特地貌随处可见, 容易通过溶洞、漏斗受到地面的污染。地表水为农村的主要饮用水源, 由于水流经地点多, 管线较长, 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较大, 造成水质污染。其中农村饮用水污染较为严重为细菌学指标, 在晋宁、安宁、宜良、绿劝等存在氟、砷超标情况;东川由于地质的多元性结构含有可溶性盐, 形成氯化物、硫酸盐超标, 形成了苦咸水, 给当地的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4 缺乏完整的卫生监测及有效的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由于缺乏专项资金, 在乡镇级水厂未形成定点、定期的水质卫生监测体系, 给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带来隐患;乡镇级水厂卫生监督不到位情况普遍存在, 使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4 建议
加强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 强化水源卫生管理及防护意识;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监测监督体系, 对水质不达标和管理滞后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加大监督频率和处罚力度, 以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多部门合作, 在实施农村人蓄饮水工程中, 重视水源的选择及防护管理, 将水处理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仅保证农村人群有水喝, 同时让人们喝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加强乡镇水厂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 提高制水、管理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 规范管水制水工作程序, 杜绝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以保证饮水人群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黄永昌.中国卫生国情[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第10篇
1 产品介绍
依据产品类型的不同, 汽车制动器衬片分为汽车用盘式制动器衬片和鼓式制动器衬片。依据国家标准GB5763-2008《汽车用制动器衬片》, 汽车制动器衬片分为四类:1类为驻车制动器用;2类为微、轻型车鼓式制动器用;3类为中、重型车鼓式制动器用;4类为盘式制动器用。汽车制动器衬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 进而关系到汽车使用者和行人的人身安全[1]。
2 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分析
2.1 总体概况
由于汽车制动器衬片是汽车制动系统的关键件, 所以汽车制动器衬片被国家列入第一批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产品, 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 目前仍采用国家发证监管[2]。
近年来,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GB5763-2008《汽车用制动器衬片》对国内的汽车制动器衬片产品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实施的国家监督抽查为例, 2006年至2016年, 累计抽查593家企业的639批次的产品, 产品平均合格率为87.9%。2006年以来, 汽车制动器衬片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基本稳定, 产品合格率在83.8%~91.9%之间波动。2008年的产品合格率相比于2007年的产品合格率, 有6.3%的下降[3]。2008年新版GB5763-2008《汽车用制动器衬片》国家标准的发布, 对产品的安全和性能指标有所提高, 而企业的生产工艺相对滞后。2010年产品合格率相比于2009年产品合格率下降6.4%[4]。究其原因, 主要是从2010年起, 对汽车制动器衬片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除了检验摩擦性能外, 盘式衬片增加了剪切强度、热膨胀率、压缩应变等检验项目, 鼓式衬片增加了冲击强度, 且2类粘结型鼓式片又额外增加了剪切强度等检验项目。剪切强度、冲击强度等新增项目的合格率相对较低, 进而造成了近两年汽车制动器衬片产品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5]。
2.2 主要不合格项目分析
2.2.1 总体情况
2006年至2016年, 国家质监部门对汽车制动器衬片的包装标志、冲击强度、剪切强度 (鼓式片) 、剪切强度 (盘式片) 、磨损率100℃、磨损率350℃、摩擦系数100℃降温、摩擦系数350℃升温、热膨胀率、压缩应变 (400℃) 、压缩应变 (室温) 、指定摩擦系数允许偏差350℃升温等35项性能和安全指标进行监督抽查。抽查结果显示, 该产品总体质量合格率较高, 不合格项主要表现为冲击强度、指定摩擦系数允许偏差、磨损率、剪切强度、热膨胀率等方面。
2.2.2 主要不合格项目及其原因分析
(1) 冲击强度
冲击强度不达标, 是汽车制动器衬片产品最突出的质量问题。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不达标, 包括粘接剂质量不符合要求和增强纤维强度不满足要求。特别是GB5763-2008《汽车用制动器衬片》规定, 不能使用石棉材料。现在企业一般用玻璃纤维或矿物纤维和钢棉等原纤维替代石棉, 替代材料的强度低或纤维粘接剂用量少, 直接影响冲击强度。二是生产工艺中的热压时间、温度、压力等达不到生产要求。
(2) 指定摩擦系数允许偏差
摩擦系数偏差过大, 不仅造成制动不稳, 影响制动效果, 而且对整个制动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严重影响制动安全。具体来说, 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因为部分企业供应商不固定, 导致产品质量波动;二是使用质量不稳定的原材料, 导致产品在不同温度段产生较大摩擦系统波动;三是配料时称、投料量不准确;四是由于企业自身技术缺陷, 导致企业自主确定的指定摩擦系数与实际值存在明显偏差, 从而导致该项目不合格。
(3) 磨损率
产品的磨损率不符合标准要求, 致使产品磨损率过大, 使用寿命短。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水分大, 生产工艺中热处理不够, 导致磨损率为负值, 出现起泡和明显的膨胀;二是部分企业生产工艺不达标, 如生产中使用的粘接剂量少或使用了掺有大量隔离剂的粘接剂, 或热压时压力不足。
(4) 剪切强度
汽车制动器衬片在使用时会受到高强度、高频率的横向剪切力作用, 我国标准要求衬片必须达到剪切强度最低值要求。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钢背涂胶不均匀, 或胶的质量有问题;二是涂胶后放置时间过长, 粘胶后背板污染;三是压制工艺不过关, 导致钢背与衬片之间存在裂纹。
(5) 热膨胀率超标
汽车制动器衬片在摩擦时生热, 过多的热量使衬片中的有机物和低分子物分解、气化或溢出, 从而导致衬片出现膨胀或凸起, 进而影响衬片的使用寿命和车辆的正常使用。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混料不均匀或者是误用了部分有质量缺陷的原材料;二是热压时间不充分, 导致粘接剂没有完全固化;三是粘接剂质量差。
3 汽车制动器衬片潜在风险分析
结合国内外标准, 比对分析和国内汽车制动器衬片的监督抽查情况, 发现目前汽车制动器衬片行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3.1 产品使用者的风险
第一, GB5763-2008《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有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现在标准中规定最高试验温度是350℃, 而实际使用中的瞬时温度可能远高于350℃。因此, 造成即使抽检合格的产品, 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高温时刹车距离延长, 从而导致行车事故。
第二, 由于标准中没有规定产品的内剪切、盘式制动衬块的背板材料标准、消音片材料和材料的PH值等指标, 可能导致在超重车辆制动时发生摩擦材料脱层、背板变形、消音片脱落。例如, 雨天停车拉手刹后, 发生制动盘或鼓与制动器衬片透蚀粘连;而在松手刹后, 摩擦材料与制动鼓或制动盘因透蚀粘连后不能有效分离, 从而导致不能行车。
第三, 压缩率指标主要考核产品的制动噪音及制动抖动。国外标准规定了该指标的上限和下限值, 而国内标准中只规定上限值, 导致测试合格的产品, 在使用中可能发生制动噪音及制动抖动的现象。
3.2 环境风险
第一, 在鼓式制动衬片的销售环节, 部分产品中存在其含有石棉的现象, 进而导致车辆制动过程中摩擦材料中石棉纤维粉尘散发在空气中, 影响行人身体健康。
第二, 盘式制动块的盘片钢背、蹄闸瓦、卡簧、防震垫等零部件, 可能含有过量铅和其化合物;零部件表面处理的漆粉、镀锌层、锌铬涂层等都可能含有六价铬;报警器、防震垫等零部件可能含有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等成分。以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4 结论与建议
近几年, 我国的汽车制动器衬片质量逐渐提高, 但结合近年监督抽查结果分析, 其质量状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标准比对和行业调研, 提出以下建议, 以期促进汽车制动器衬片产品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第一, 加强监督抽查力度。造成汽车制动器衬片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材料不达标、产品生产工艺把关不严、部分企业法律标准认识不足。因此,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抽查力度。
第二, 完善国内标准。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完善国内汽车制动器衬片的相关标准, 使之在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
第三, 加强市场监管。建议加强对汽车制动器衬片销售环节的市场监管, 加大对汽车制动器衬片中含有石棉的企业和商家的处罚力度, 对于屡次查处仍不达标的企业给予停业整顿等处罚。
摘要:本文结合产品特性、行业状况和国内外标准情况, 重点分析汽车制动器衬片国内外标准的差异, 并结合近年国家抽查情况, 对汽车制动器衬片的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
关键词:汽车用制动器衬片,监督抽查,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潘敏献.盘式制动器发热计算[J].起重运输机械, 2011, 35 (21) :11.
[2]金晓行.盘式制动器温度场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3.
[3]李荣.多传感器集成理论在汽车刹车片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 2014.
[4]华中爽.轿车盘式刹车片热压模[J].模具工业, 2014, 2 (3) :1018-1024.
俄罗斯核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第11篇
核误报
由于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失去了位于乌克兰、拉脱维亚、阿塞拜疆及白俄罗斯的早期预警雷达站,位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雷达站也没能建成,这意味着俄罗斯早期预警系统存在着严重缺陷。1995年1月,挪威发射了一枚科学实验导弹,俄罗斯误认为是受到了核袭击,随即拉响了最高级别的警报,后来证实是俄罗斯的雷达系统误测了导弹的飞行轨道。这一事件说明,错误预警的情况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造成错误预警的原因还包括技术和人员方面的问题。俄罗斯大部分指挥设施是三十多年前建造的,其中仍在使用的设施中有40%问题突出,往往导致俄战略核武器的控制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有时会无缘无故地自动报警。此外,战略导弹部队的军官工作环境很差,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工作时间也由8小时延长至12小时,可是却没有人意识到这些军官精神状态不稳定所隐含的危险。
核失控
西方专家普遍认为,由于俄指挥发射系统比较复杂,其战略核武器是相对安全可靠的,只有俄最高当局才有权发射。目前这些系统的象征是3个装着可输入授权发射密码电子终端、安全状况良好的核手提箱,分别由总统、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掌握。但有人估计设在总参谋部的最高军事指挥当局也有权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总参谋部还掌握着所有密码,并负责将密码输入,因而也有破坏这一系统的能力。1991年俄发生政变期间,戈尔巴乔夫的核手提箱与指挥系统的联系就被人隔断过。如果俄国内再次发生冲突或军事政变,俄核武器指挥和控制系统就有可能再次失控或部分失控。
另外,由于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从前苏联其他地方撤回了大批核弹头,但军火仓库内现有的贮存量已远远超出了设计标准,而又没有新的资金建造新的贮存库,因而许多核弹头是在仓促之中运回,堆放在仓库里的。由于库存的核弹头没有准确的数字,而贮存库的防范措施又不严密,经常有核弹头丢失的报告。仅1992年3月,俄罗斯贮存库就有23枚核弹头不翼而飞。
核流失
近年来,俄罗斯放射性物质的非法交易活动异常活跃。如1994年8月,在莫斯科飞往慕尼黑的班机上,就曾查获到580克用作轻水反应堆燃料的混合物,其中包括300多克的钚。此外,在瑞士边境也发现了38克纯度为99%的,这种纯度已超过了一般的核武器所需的标准。造成核材料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俄罗斯缺乏有效的核控制和检查机制,许多实验室、研究中心及核武器生产工厂对自己究竟掌握有多少核材料竟然心中无数;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守卫部队,安全防卫工作十分成问题。加上俄国内贪污腐败成风,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更加剧了核材料流失的状况。
核泄露
由于俄罗斯政府财政日益紧张,致使它的军用和民用核工业困难重重,从设计、运行到安全措施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1988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露事故就是实证。除民用核设施产生的核泄露外,还有因贮存仓库短缺及社会不稳定所流失的核材料产生的泄露。此外,还有海军核动力舰艇因保养不善产生的泄露等等。
除去上述种种不安全的因素外,人们还应警惕:一些国际恐怖组织也在使用各种手段企图在俄罗斯谋求到核武器,而一旦核武器落入那些恐怖组织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此,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正在大力敦促俄罗斯政府早日消除令人担忧的核隐患。
安全状况分析 第12篇
1 抚州市烟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通过对黎川、宜黄、乐安、广昌、崇仁、资溪等6个烟叶产区产前、产后采集环境空气样, 进行了分析测试。由表1中数据表明, 崇仁、广昌、资溪烟叶产后空气重金属铅含量递增明显, 其他地区各重金属指标变化不明显。对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表2) 分析表明, 宜黄、乐安、广昌、黎川、崇仁、资溪6个县烟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颗粒物、氟化物、标准状态下的铅含量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
2 抚州市烟区烟田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状况
2011年和2012年, 分别在抚州烟区采集了19个和22个灌溉水样。检测数据 (表3) 表明:抚州市烟区灌溉水中砷 (As) 含量为0.022~0.340μg/L, 铅 (Pb) 含量为0.044~0.720μg/L, 汞 (Hg) 含量为0.001~0.007μg/L, 镉 (Cd) 含量为0.005~0.464μg/L, 铜 (Cu) 含量为0.021~0.555μg/L, 铬 (Cr) 含量为0~2.284μg/L, 总镍 (Ni) 含量为0.044~0.387μg/L, 锌 (Zn) 含量为0.031~5.933μg/L。烟田灌溉用水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表4) 。
注:检测项目均为标准状态。
(μg/L)
注:“-”表示未检测出。
(mg/L)
3 抚州市烟区烟田土壤和烟叶中重金属含量状况
3.1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
2011—2012年2年期间采用ICP-MS快速、简单的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系统检测了抚州市各监测点土壤环境中烟草种植前后的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检测结果分析显示:种植烟草前后土壤中重金属 (Cr, Hg, Ni, Cu, Zn, As, Cd, Pb) 含量有显著差别 (表5) 。
(mg/kg)
因目前还没有烟叶的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限量标准, 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确定了保障农业生产, 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是农产品环境质量评价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主要标准, 规定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质量标准规定项目 (表6) , 从抚州烟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范围 (表7) 中可以看出抚州市烟区土壤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mg/kg)
(mg/kg)
3.2 烟叶中重金属含量状况
经过2011—2012年对抚州烟区烟草的重金属含量检测, 烟草中的重金属含量均值见表8,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烟叶样品中的镉 (Cd) 、汞 (Hg) 的含量均比土壤中的含量高。
(mg/kg)
根据国内10个省区烟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与聚类分析, 参照表9的《烟叶中重金属含量等级标准》, 抚州烟叶重金属As、Pb、Cd、Cu、Ni整体含量属于低或较低等级, 只有Cr的含量属于较高等级, 但也存在个别取样点烟叶中As、Cr、Ni含量超标现象, 烟叶生产中要重点监控。所测烟叶样品中锌含量最高, 铜次之。
通过2011—2012年对抚州烟区取样测试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烟叶中重金属含量顺序为Zn>Cu>Pb>Cd>Cr>Ni>As>Hg, As、Cu、Pb和Zn在土壤和烟叶中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而Hg在土壤和烟叶中的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烟叶重金属富集系数顺序为Cd>>Zn>Cu>Hg>Ni>Cr>Pb>As, 烟叶对Cd具有极强的富集作用, 属于Cd强烈富集作物。
(mg/kg)
3.3 烟叶及烟田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状况
通过2011—2012年对抚州市烟区烟叶取样测试结果分析, 发现抚州烟区烤烟的铅、铬和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各产烟县间烟叶铬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烟叶铅、汞含量的地域差异不明显, 不同产区烤烟铅、镉、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原因可能与该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土壤地质元素背景值有关[3,4]。目前, 我国尚无烟叶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标准, 因此有必要对烟叶中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分析, 并结合烤烟生长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 提出控制烟叶重金属含量的目标[5,6]。抚州烟区植烟土壤中除个别样本的铅、汞元素超标外, 基本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绝大部分土壤样本较清洁, 未受到重金属污染。
4 抚州市烟区烟叶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及风险评估
4.1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分析
抚州市烟区土壤中As含量平均值为 (5.79±4.15) mg/kg, 6个烟区间其顺序为崇仁>乐安>宜黄>广昌>资溪>黎川, 崇仁和乐安烟区土壤中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土壤中As含量;Cd含量为 (0.24±0.20) mg/kg, 顺序为资溪>宜黄>崇仁=黎川=乐安>广昌, 资溪烟区土壤中Cd含量显著高于崇仁、黎川、乐安和广昌烟区土壤中Cd含量;Cr含量为 (34.88±14.57) mg/kg, 顺序为宜黄>资溪>广昌>黎川>崇仁>乐安, 宜黄烟区土壤中Cr含量显著高于广昌、黎川、崇仁和乐安烟区土壤中Cr含量;Cu含量为 (20.73±10.47) mg/kg, 顺序为宜黄>资溪>广昌>黎川>崇仁>乐安, 宜黄和资溪烟区土壤中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土壤中Cd含量;Ni含量为 (15.36±7.43) mg/kg, 顺序为宜黄>资溪>崇仁>黎川>广昌>乐安, 宜黄和资溪烟区土壤中Ni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土壤中Ni含量;Pb含量为 (59.83±28.06) mg/kg, 顺序为资溪>黎川>宜黄>广昌>乐安>崇仁, 资溪烟区土壤中P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土壤中Pb含量;Zn含量为 (92.12±49.67) mg/kg, 顺序为资溪>宜黄>广昌>黎川>乐安>崇仁, 资溪和宜黄烟区土壤中Z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土壤中Zn含量;Hg含量为 (0.177±0.220) mg/kg, 顺序为黎川>资溪>广昌>宜黄>崇仁>乐安, 黎川和广昌烟区土壤中H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土壤中Hg含量。
4.2 土壤和烟叶中重金属含量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对抚州市烟区土壤和烟叶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643%, 第一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土壤样品中Cr、Cu、Ni和Zn含量信息, 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As和Pb的含量信息, 第三主成分主要综合了Cd的含量信息;烟叶样品前四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020%, 第一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烟叶样品中Cd和Pb含量信息, 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As、Ni和Hg的含量信息, 第三主成分主要综合了Cr的含量信息, 第四主成分主要综合了Cu的含量信息 (表10) 。
4.3 抚州市烟叶重金属风险评价
从表11中可知, 吸食抚州市烟叶引起的非致癌风险THQ值均小于1, 表明抚州市烟叶重金属风险较低。由于Cd是一种毒性较大的元素, 且Cd引起的THQ远远大于其他元素, 值得关注。
5 抚州市烟区土壤环境和烟叶中部分农药残留状况
5.1 土壤环境中部分农药残留量情况
产后土壤样品中检测出二甲戊灵、仲丁灵、异噁草松、乙草胺4种农药。其中二甲戊灵的检出率为8.2%, 最高值为3.265 mg/kg;仲丁灵的检出率为1.6%, 最高值为0.421 mg/kg;异噁草松的检出率为6.0%, 最高值为0.2 mg/kg;乙草胺的检出率为10.9%, 最高值为0.036 mg/kg (表12) 。所有被检样品的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达到了一级土壤的要求。
5.2 烟叶中部分农药残留情况
2011—2012年对烟区采集的387个烟叶样品中的18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检测, 检测出霜霉威, 甲霜灵、多菌灵、二甲戊灵、双苯酰草胺、仲丁灵、异噁恶草松、乙草胺8种农药 (表13) , 二甲戊灵的检出率为100%, 含量为0.003~4.722mg/kg;仲丁灵的检出率为100%, 含量为0.02~7.051 mg/kg。对照中国烟草总公司企业标准YQ50—2014《烟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部分样点仲丁灵的残留量存在超标的风险。
5.3 土壤及烟叶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通过对抚州市6个主要产烟区61个监测点植烟土壤中和烟叶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土壤和烟叶中, 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残留量较低。土壤中检测出二甲戊灵残留量为0.012~3.265 mg/kg, 检出率为8.2%;仲丁灵为0.010~0.421 mg/kg, 检出率为1.6%;异噁草松为0.003~0.200 mg/kg, 检出率为6.0%;乙草胺为0.010~0.036mg/kg, 检出率为10.9%。烟叶中检测出二甲戊灵残留量为0.003~4.722 mg/kg, 检出率为100%;仲丁灵为0.020~7.051mg/kg, 检出率为100%;异噁草松为0.001~0.095 mg/kg, 检出率为56.3%;乙草胺为0.001~0.705 mg/kg, 检出率为3.8%;霜霉威为0.001~2.473 mg/kg, 检出率为87.4%;甲霜灵为0.001~0.040 mg/kg, 检出率为27.3%;多菌灵为0.001~1.210mg/kg, 检出率为17.5%;双苯酰草胺为0.005~0.210 mg/kg, 检出率为85.8%。抚州主要产烟区除草剂、抑芽剂及部分杀菌剂的残留比较普遍, 需进一步规范农药使用。
6 抚州市烟叶产区环境质量安全状况分析与评价
抚州烟区环境空气、植烟土壤、灌溉水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从土壤和烟叶中重金属含量结果看, Cd在土壤和烟叶中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烟叶中的Cd污染主要来自于土壤, 土壤中Cd的水平完全能够决定烟叶中Cd的含量。烟草是Cd富集种, 属于Cd污染敏感作物。烟草作为叶片扩展型植物, 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差异较大。烟草对Cd吸附能力最强, 属于镉极度富集作物;对汞的富集能力较强, 属于汞富集作物;对Pb、Cr、As的吸附能力较弱。烟叶生产能显著提高植烟土壤中Cr、Cu、Ni、Pb的含量, 生产中要严格控制烟用物资中Cr、Cu、Ni、Pb的含量。烟叶中重金属含量与植烟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关性不强, 烟叶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烟叶生产过程中。因此, 加强烟叶生产过程管理可有效控制烟叶中的重金属含量。抚州烟区烤后烟叶中仲丁灵、二甲戊灵残留较为普遍, 且残留量也偏高, 在烟叶生产中要重点监控;霜霉威、双苯酰草胺在烟区亦有一定残留, 在生产中也要加强管控。
摘要:为研究抚州烟区烟叶及其产区环境质量安全状况, 对产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颗粒物、氟化物、铅, 植烟土壤、灌溉水、产后烟叶中的重金属、农残等有害物质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 抚州烟区环境空气、植烟土壤、灌溉水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产后烟叶中重金属含量与植烟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关性不强, 烟叶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烟叶生产过程;烟叶生产能显著提高植烟土壤中铬、铜、镍、铅的含量;产后烟叶中仲丁灵、二甲戊灵、霜霉威、双苯酰草胺有一定残留, 在生产中应加强管控。
关键词:烟叶,产区环境,质量安全,重金属,农药残留,江西抚州
参考文献
[1]刘天波, 刘友梅, 李帆, 等.烤烟重金属来源及其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 (2) :7-10.
[2]张艳玲, 周汉平.烟草重金属研究概述[J].烟草科技, 2004, 2 (12) :21-23, 27.
[3]曹祥练, 孙敬国, 卢红良.重金属对烤烟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9) :3-6, 9.
[4]谭智勇, 胡棕棂, 李鹏飞, 等.烟叶中农残降解及其转化规律研究进展[J].昆明学院学报, 2013, 35 (6) :30-32.
[5]袁有波.我国烟叶农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概况[J].贵州农业科学, 2004, 32 (4)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