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严重急性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严重急性范文(精选7篇)

严重急性 第1篇

关键词:严重,多发性创伤,伤情评估,急救护理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120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 男98例, 女22例, 年龄8岁~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8例, 坠落伤20例, 刀砍伤18例, 其他伤14例。其中2个脏器损伤94例, 3个脏器损伤16例, 3个以上脏器损伤10例。伤后2 h内就诊86例, 2 h~8 h就诊14例, 8 h~24 h就诊20例。

2 护理

2.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补充血容量。

严重多发性创伤创面大, 部位多, 范围广, 脏器破坏严重, 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创伤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断裂, 创面外渗 (全血为主) , 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大量外渗, 患者易出现有效血容量双重丢失的现象, 血容量明显不足, 休克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胸部创伤伴血气胸的休克发生率为70%, 伴有肝脾破裂的严重腹部伤休克率为80%, 严重骨盆骨折休克率为35%, 严重多发伤休克率为50%~70%。急救护理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 有人提出快速实施一通道、二配血、三给氧、四置管、五皮试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实用[1]。严重多发性创伤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是休克和出血, 尽快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使患者安全度过创伤的急性反应期, 是提高创伤有效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死率的关键。应抓住这一时机, 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 立即建立2~3条静脉通道, 快速补充生理盐水、平衡盐液体、代血浆、全血及滴注急救药物。静脉通道应选择上肢、颈内 (外) 静脉、锁骨下静脉为宜, 以避免所补充液体进入损伤区域内影响循环血量。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梗阻, 以致窒息。发生窒息的原因有咽喉部被血液、呕吐物阻塞, 深昏迷, 患者舌后坠, 不稳定性下颌骨骨折等。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 及时用吸痰器吸引或者用手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血块、义齿等, 对舌后坠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多发性创伤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后, 应维持有效的通气, 给予吸氧, 4~6 L/m in,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有助于有效改善呼吸及维持换气功能, 有效提高危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 随时调整吸氧浓度、呼吸机参数及模式, 确保有效给氧。本组有46例入院后呼吸功能障碍导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 行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有效改善了通气功能。

2.3 评估患者伤情, 配合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各种创伤的第一死亡高峰为受伤后的1小时内, 从创伤到急诊抢救的1个小时称之为创伤急救黄金1小时。从接诊创伤患者一开始的10 m in就要给予紧急的创伤评估和维持生命体征的紧急处理, 为“铂金10分钟”[2]。创伤患者特别强调伤后“铂金10分钟”和“黄金1小时”内的紧急救治, 时间就是生命, 接诊抢救应争分夺秒,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确定性治疗, 任何拖延都将给患者增加痛苦, 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3]。接诊护士立即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活动性出血等等, 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 对患者的伤情作出初步诊断, 明确原发伤, 特别是当三腔脏器 (颅腔、胸腔和腹腔) 为原发病灶时, 必须优先予以解决, “三腔”脏器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处理结果, 基本上决定了伤员的预后。对有活动性出血者, 根据出血部位和性质的不同, 选取指压、加压包扎、堵塞、止血带或者手术等方法迅速控制伤口的出血。改变诊疗模式, 依据边抢救边诊断或者先抢救后诊断再治疗的原则进行, 严禁做病情不允许的检查, 对于为了明确诊断而必须做的检查, 可创造条件立即进行, 如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做头颅螺旋CT等, 但应做好意外抢救准备, 并向伤员亲属讲清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做特殊检查的必备条件:危及生命的原因暂时得到控制, 抢救工作获得一定成效, 伤情相对稳定, 搬动不会加剧伤情恶化, 检查很有必要又具有可行性。

2.4 根据病情, 留置各种管道

2.4.1 常规留置尿管

尿管作为休克监测, 又是泌尿系统损伤的诊断手段, 应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 记录每小时尿量, 尿液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医生, 以便采取应急抢救措施。

2.4.2 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合并血气胸者, 应及时在无菌操作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折叠和滑脱,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认真做好记录。

2.4.3 留置胃管

疑有空腔脏器损伤者, 需要放置胃管, 进行胃肠减压。

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掌握常见创伤的并发症,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5.1 颅脑创伤

颅内血肿、脑挫裂伤、颅底骨折者易出现颅内高压脑疝脑干功能衰竭呼吸、心搏停止。

2.5.2 颌面创伤

颌面部开放性骨折并大出血易出现失血性休克, 气道堵塞窒息。

2.5.3 颈部创伤

颈部创伤并大血管损伤、创伤性血肿、颈椎骨折易出现失血性休克, 血肿压迫气道导致窒息, 损伤颈髓高位截瘫。

2.5.4 胸部创伤

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纵隔气肿、心脏大血管伤、气管损伤、膈肌破裂、连枷胸或心包填塞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低氧血症。

2.5.5 心脏损伤

易出现心肌供血供氧受限心肌收缩力降低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心搏停止。

2.5.6 腹部创伤

腹腔内大出血、内脏损伤易出现肝、胆、肠破裂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微循环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 O D S) , 肝、脾、肾破裂失血性休克微循环障碍心搏停止。

2.5.7 骨盆部创伤

骨盆骨折并腹膜后血肿及失血性休克。

2.5.8 泌尿系创伤

肾脏损伤、膀胱破裂、子宫破裂、尿道断裂、阴道撕裂伤, 易出现失血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感染。

2.5.9 脊柱创伤

脊柱骨折并神经系统损伤易出现截瘫。

昏迷或意识不太清醒的患者不能准确表达伤情;老年人, 反应迟钝, 体征、伤情严重度与表述不符, 合并有内脏损伤的多发伤;病灶深在隐蔽, 有的症状延迟出现。一般来说, 初诊的结论不一定非常准确, 必须动态严密观察、前后对比、反复检查, 以求准确。重点应放在延迟性的腹腔、胸腔和颅腔出血和腹膜后脏器的损伤上, 如:十二指肠破裂, 胰腺、结肠和肾脏的损伤, 长骨干骨折后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挤压伤后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肿胀引起的骨筋膜间室综合征;颅脑伤后的脑疝;心脏创伤后的心包填塞;小伤口的锐器穿透伤。伤情的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与伤口大小成正比, 而与伤道深浅、方向、损伤器官的多少和器官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给予紧急处置。

2.6 心理护理

多发创伤事故常突然发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 在遭受躯体严重创伤的同时, 大多数患者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压力, 患者会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恐惧、无助等一系列复杂心理变化[3]。在对伤员躯体创伤积极治疗的同时, 也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耐心地给予患者和家属安慰、解释及关怀, 尽快让患者情绪稳定下来, 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通过对本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治疗及护理, 有力地配合了抢救的顺利进行, 避免了医疗纠纷, 效果明显。本组有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出现自杀倾向 (主要为创伤后截肢或脊柱损伤后瘫痪的年轻患者) , 经心理治疗及护理最终放弃自杀念头, 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

2.7 严重多发性创伤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 要及时做好采血、配血、备皮、皮试等术前准备, 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相应准备, 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

护士正确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救护技能, 如:熟练使用除颤仪和呼吸机等, 快速科学的抢救反应机制, 与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 绿色检查和急救治疗通道的建立, 对病情的前瞻性估计,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积极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提高急性多发性创伤治疗质量的重要前提。科学规范的术前护理使多发性创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何义平, 杜淑兰.以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急诊医学, 1997, 6 (5) :316.

[2]李春盛.急诊医学在灾害处置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7 (6) :565-566.

严重急性 第2篇

1 发生率及围产儿病死率

我院自2008~2010年3月发生胎心率严重减速共21例, 占同期分娩数的19.59%。

2 临床表现

2.1 发病与产程

21例急性胎心率减速均发生在临产后, 发生在第一个产程中5例, 第二个产程中16例。

2.2 急性胎心率减速发生后距宫内复苏时间

2 1例中经紧急处理5 m i n内复苏1 0例, 5~1 0 m i n内复苏5例, 10~30min内复苏3例, 30min以上不能复苏者3例。

2.3 羊水改变

21例中羊水粪染“+”者0例, “++”者10例, “+++”者11例。

2.4 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4例, 阴道助产12例, 剖宫产5例。

2.5 新生儿结局

Apgar评分 (1min) :10min14例, 3~7min4例, 3分2例, 0分1例。

21例中吸入性肺炎2例, 呼吸困难综合征2例。

3 高危孕妇伴胎心率减速的处理原则及监护程序

3.1 处理原则

3.1.1 病因处理

3.1.1. 1 遗传疾病:

早期发现, 及时处理, 预防为主。如高龄初产妇;曾分娩过先天愚型、无脑儿、脊柱裂等疾病者或有家族史者;孕妇有先天性代谢障碍或染色体异常的家族史者, 一般在妊娠16~20周作羊水穿刺, 如发现异常则终止妊娠。

3.1.1. 2 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并发症: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等。

3.1.1. 3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

如妊娠合并严重肾脏病, 易产生肾功能衰竭, 妊娠早期如有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或体征应终止妊娠;妊娠晚期, 需及时终止妊娠, 以免胎死宫内。妊娠合并心脏病, 预防心力衰竭和感染, 加强产前检查。还有妊娠合并糖尿病, 甲亢等疾病必须取得内科专家咨询的意见, 不宜妊娠者应在早期终止妊娠, 如继续妊娠需共同监护。

3.1.2 产科处理高危孕妇比一般孕妇更需注意营养和休息;

鼓励左侧卧位, 计胎动, 间歇吸氧;预防早产;选择适当的时间终止妊娠。产时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 高危儿应加强产后的监护。

3.2 监护程序

3.2.1 病史

年龄、生育史、疾病史、早孕时是否用过药, 有何副作用;是否接触过放射线检查;是否患过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佝偻病、结核病等影响此次怀孕的病。

3.2.2 身心状况

了解一般情况如身高、步态、体质量、血压、骨盆测量的大小;胎位有无异常, 胎儿大小的估计;对上述高危因素动态观察, 筛出高危孕妇重点监护;计胎动, 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 如果12h的胎动<10次提示胎儿缺氧;胎儿严重缺氧, 胎动减弱或消失, 一般胎动消失12~24h后胎心音消失。

3.2.3 辅助检查

3.2.3. 1 首先是定期产前检查

听胎心, 如果每分钟160次/分为心动过速, >180次/分阶则胎儿病情危重。心率<120次/37为心动过缓, 低于100次/分胎儿缺氧严重, 急需抢救;及时纠正胎方位, 如果孕28~30周, 胎位仍不正需纠正。

3.2.3. 2 B超声检查

孕22周后, 每周双顶径增加0.22cm, 双顶径达8.5以示胎儿成熟, 91%的胎儿体质量可, >2500克。孕晚期可在B超下使用Manning, BPS评分法, 1980年首次提出的应用多项胎儿生物物理图像去评估胎儿危象;即探测胎儿的呼吸运动 (FBM) 、胎动 (PM) 、肌张力 (TT) 及羊水量 (AFV) 等五项, 每项评两分, B超下共8分, 另加胎儿电子监护所测的NST, 有反应评2分, 共10分, 如总评分≥7分时说明胎儿在宫内情况良好。

由于5项评分有一定的假阴性及假阳性误差, 故有的作者1994年建立了七项监测指标, 增加了OCT试验及尿雌三醇 (E3) 的测定, 结果发现NST、B超声4项BPS评分及OCT、E3其中有三项均为异常值, 出生时为低Apgar评分1min<7分=的符合率达100%;其中两项异常时符合率为90.0%;故作者认为三项异常, 应及早终止妊娠;二项异常时可采取引产分娩并严密监测, 随时纠正或处理;作者还发现单项AFV预测的符合率可达74.2%, 一旦发现羊水逐日减少, 说明胎儿有危险存在。

3.2.3. 3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及糖耐量;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等。胎盘功能的检查如E3、E/C等;胎儿成熟度的检查如L/S等。

3.2.3. 4 电子胎心监护

3.2.3. 4. 1 胎心率监测

用胎儿监护仪记录的胎心率 (FHR) 有两种情况: (1) 基线胎心率 (BFHR) :指在无宫缩或宫缩间歇期记录的FHR。FHR若持续>160次/分或<120次/分持续10min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正常情况下胎心率的周期波动称胎心率变异。波动的范围正常为10~25bpm, 基线波动活跃则频率增高, 基线平直则频率降低或消失;基线摆动表示胎儿有一定的储备能力, 是胎儿健康的表现;FHR基线变平或变异消失或静止型, 提示胎儿的储备能力的丧失。

(2) 周期性胎心率 (PFHR) :是指与子宫收缩有关FHR变化。正常情况下子宫收缩后FHR增加, 增加幅度为15~20bpm, 其原因可能是胎儿躯干局部和脐静脉暂时受压。散发的、短暂的加速是无害的。但若持续受压, 则可能发生减速, 减速又分3种情况:早期减速 (earlydeceleration, ED) , 它的表现与子宫收缩几乎同时开始, 子宫收缩胎头受压, 脑血流一时性减少的表现, 一般对胎儿无伤害性。变异减速 (variabledeceration, VD) 宫缩开始后, 胎心率不一定减慢。宫缩与减速关系不恒定。一旦出现减速, 下降幅度较大 (>70bpm)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恢复快。这种现象一般认为因子宫收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晚期减速 (late deceleration, LD) :此现象指宫缩开始后一段时间, 出现胎心率减慢。下降缓慢, 下降幅度<50bpm, 持续时间长, 恢复亦缓慢, 晚期减速一般认为是胎儿缺氧的表现, 应对胎儿的安危高度注意。

3.2.3. 4. 2 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1) 无应激试验 (NST) :该试验是以胎动时伴有一过性胎心率加快为基础, 观察胎动时胎心率变化, 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具体操作是孕妇取半卧位, 腹部胎心音区放置电子监护器探头, 在描记胎心音时, 凭孕妇的自觉有胎动时, 孕妇产即手按机钮在描记胎心率的纸上作出记号, 连续20min。在正常情况下, 监测20min有3次胎动, 且伴胎心率增加10次/min称有反应。无反应是胎动数与胎心音加速数少于以上数或无胎心率加速, 应寻找原因。此方法的优点为安全、简单。NST的评分法。 (2) 催产素激惹实验 (oxvtoCln chMlenge test, OCT) 又称宫缩应激试验 (contraction stresstest, cst) 。本试验一般在妊娠28~30周后即可进行, 其原理为用催产素诱导宫缩或自然宫缩并用胎儿监护仪两个探头分别置于胎心音区和宫底最高度;观察宫缩前后胎心音的变异;若多次宫缩后重复出现晚期减速, BFHR变异减少, 胎动后无FHR增快, 此时为阳性。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加测E3进一步了解胎盘功能情况。若BFHR有变异或胎动增加后FHR加快, 无晚期减速, 此时为阴性, 示胎盘功能尚佳, 一周内无胎儿死亡, 可在一周内重复本试验。

4 紧急处理

4.1 立即抬高臀部, 以缓解脐带受胎头与骨盆间挤压或低置胎盘受压。

4.2 立即改变体位, 让患者向减轻胎儿对胎盘压迫的一方侧卧。

4.3 吸氧及静脉滴注10%葡萄糖和维生素C。

4.4 缓解过强的宫缩:停滴催产素, 必要是给予宫缩抑制剂。

4.5 尽可能还纳脱垂的脐带并果断决定分娩方式。

4.6 密切监护胎心及羊水变化, 同时作好术前准备, 10min内好转, 立即结束分娩。

5 讨论

急性胎心率严重减速是胎儿宫内缺氧的危险信号, 其根本原因是脐带或胎盘母体面血管受压, 由于急性胎心率严重减速可能致胎儿猝死, 及时发现并进行紧急果断的处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本文21例证明使产妇立即抬高臀部是缓解脐带受压或混合性脐带受压所致急性胎心率严重减速的最好方法, 此法简单易行, 胎心率迅速转为正常, 胎儿缺氧状况得以迅速改善实现宫内复苏。应用监护程序使其更科学有序。

发生急性胎心率严重减速后10min内实现了胎儿宫内复苏者, 无论剖宫或阴道助产围产儿预后良好。第二产程后期发生急性胎心率严重减速10min内未复苏者, 施行阴道助产迅速娩出胎儿, 新生儿存活率是高的, 但有可能发生并发症。

严重急性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治疗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29例, 其中14例青壮年患者归为青壮年组, 15例老年患者归为老年组。老年组15例患者中, 男9例, 女6例;年龄60~75岁, 平均67.5岁。青壮年组中, 男9例, 女5例;年龄19~40岁, 平均26.8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所有的患者均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加快以及全身紫绀等全身缺氧的症状, 有2例重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有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情况, 并且伴有意识模糊。

1.2 纳入标准 (1) 起病比较急, 存在诱发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高危因素; (2) PaO2/F1O2<200mgHg; (3) 胸部X线检查和CT检查结果显示两肺有浸润阴影; (4) 临床可以排除肺水肿或者肺毛细血管楔压<18mmHg。所选择的29例患者均通过测量毛细血管楔压或询问病史和测心电图等方法来排除心源性肺水肿。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积极的治疗, 如抗感染、呼吸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积极地给予患者机械通气, 早期行气管切开, 以免延误患者的病情。机械通气:选择压力支持通气, 持续的正压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潮气量为6L/min左右, 呼吸频率控制在15~20次/min, 风流速为35~65 L/min, 压力通气的水平应为8~15cmH2O, 呼气末正压为4~8cmH2O。无创机械通气每天的上机时间要超过12h, 如果患者的呼吸较上机前增快, 且动脉血气分析PaO2降低, PaCO2较上机前升高, 或者患者的症状加重, 要改用有创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

2 结果

发病原因:老年组中, 肺部感染8例, 脓毒血症4例, 外伤3例;青壮年组中, 肺部感染3例, 脓毒血症2例, 外伤9例。老年组中, 治愈9例, 死亡6例;青壮年组中, 治愈11例, 死亡3例。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呼吸科中比较常见的急症, 发病比较急, 患者常有呼吸困难、呼吸加快以及全身紫绀等全身缺氧的症状[1,2,3,4,5,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比较大, 如不及时治疗, 将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 如抗感染、呼吸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并且给予患者机械通气, 对患者的病情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患者的原发病要积极给予治疗, 有外伤的患者要及时的控制外伤给患者带来的进一步的损害。然而,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 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也有很大的差异, 且青壮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比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好。此结果表明老年组患者的病因多为肺部感染和脓毒血症, 而青壮年组患者的多为外伤所致, 且青壮年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诱因、临床特点, 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治疗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9例, 对患者的诱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病因常为肺部感染和脓毒血症等, 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青壮年组的患者多为外伤所致, 老年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低于青壮年组, 且两组患者在诱因以及治疗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老年组患者的病因多为肺部感染和脓毒血症, 而青壮年组患者的多为外伤所致, 且老年组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要注意积极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7, 22 (15) :21-22.

[2]张亚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探讨[J].现代医院, 2010, 10 (10) :52-53.

[3]秦宗和, 应佑国, 茹勇.适应性支持通气伴肺复张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0 (12) :1477-1480.

[4]林明.成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8) :87-88.

[5]段培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8) :1171-1172.

严重急性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急性阑尾炎术后继发严重腹泻患者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2.0±2.5岁;对照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19~70岁,平均43.0±3.0岁;两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先行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治疗,肠外营养治疗等。对照组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清热解毒方,组方:白头翁、当归、丹参各15g,黄柏、秦皮、白芍各12g,赤芍、木香各10g;生大黄9g,黄连、槟榔、甘草各6g;水400mL先浸泡30min,后煎汁30min,并取汁200mL,·剩余汤汁继续加水200mL,煎汁100mL;两次共煎汁3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每日1剂。两组患者均服药7天。

1.3 观察指标

腹胀、腹痛、腹泻停止为治愈;腹胀、腹痛、腹泻症状减轻为好转,腹胀、腹痛、腹泻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2]。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35<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O<0.05

2.2 治愈时间

观察组治愈时间为4.0±1.0天,对照组治愈时间为8.5±2.0天,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阑尾炎术后患者护理不当可引发腹泻并发症,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阑尾管腔受阻,无法正常排空,且阑尾壁受到一定压力,静脉回流受阻,阑尾壁水肿,阑尾与结肠腔内细菌渗透至腹腔内并产生内毒素,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腹泻[3]。因此,手术医师除切除阑尾外,还应尽量吸收腹腔与盆腔的渗出液,用生理盐水与甲硝唑溶液局部冲洗后吸除,使腹腔内无脓液遗留。此外,确诊阑尾炎患者应及早进行手术,减轻炎性反应,预防术后引发继发严重腹泻。

中医学认为,急性阑尾炎主要病因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内生湿热,毒热炽盛,继发严重腹泻是湿热下注的表现。因此,中医主要以清热解毒方剂治疗,主要药物包括白头翁、当归、丹参、黄柏、秦皮、白芍、赤芍、木香、生大黄、黄连、槟榔、甘草等,其中白头翁、黄柏解毒清热、凉血活血;黄连燥湿厚肠;大黄苦寒可泻热祛积;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当归、白芍调和气血;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上述药物相配伍,可行气活血、解毒清热,并改善患者肠道血循环,利于炎症消除及腹腔内渗液吸收。西药抗生素治疗进一步抗菌解毒,缓解患者腹泻症状。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35<0.05),且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术后继发严重腹泻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病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建文,李应群,刘卓志,等.急性阑尾炎术后继发严重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2):36-37.

[2]安岁虎,何喜定.中医辨治阑尾炎的体会[J]_医学信息,2013,(21):476-477.

严重急性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因急性腹痛在我院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53例。AP的诊断,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为诊断标准[5],排除慢性胰腺炎、外科手术导致的胰腺炎和肿瘤。就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饮酒史或胆道疾病史,以增强CT检查(金标准)发现胰周炎症诊断为AP。AP患者有局部并发症或器官衰竭之一就诊断为SAP。MAP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51.2岁。SAP组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50.4岁。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所有患者于腹痛发作3d后采静脉血3ml送检,血液样本放置37℃孵育30min,3 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同时测定血清PCT和CRP。

1.2.2 仪器与试剂。

血清PCT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仪器为罗氏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购自四川亚中公司。血清CRP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仪器为罗氏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购自四川迈克公司。血清PCT和CRP测定在室内质控在控的情况下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

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 结果

2.1 53例患者血清PCT和CRP结果见表1。SAP患者组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MAP患者组(P<0.01)。

注:SAP与MAP比较,*P<0.01。

2.2 血清PCT和CRP以10倍(0.

5ng/ml、50mg/L)正常参考范围上限为临界值时,PCT和CRP诊断S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见表2。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5和0.876,PCT的AUC高于CRP,见图1。

3 讨论

SAP的临床过程分2个阶段,第1个阶段持续1~2周并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功能紊乱的特点,在此阶段发炎的胰腺常发生坏死,这个阶段可能得到控制或可能发展到第2个阶段(后2~3周),表现为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这通常与坏死胰腺和胰周组织的感染有关,如无手术干预,患者有很高的死亡率[6],因此,AP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极其重要,并可降低S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文献报道,早期预测SAP的标志物有IL-6、IL-8、TNF-α、TAP和PL-A2等,但它们并未应用于临床[7]。目前,CRP是唯一常规应用于临床的标志物,它被认为是标准的预测AP严重性和预后的血清标志物,在症状发作48h之后,SAP的CRP水平与对照组和MAP有差异。血清PCT是一个准确、简便预测AP严重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Byung等[8]报道SAP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MAP,诊断的准确性为77.3%,与A-PACHE-Ⅱ评分相近,比Ranson评分和BISAP差。

本文结果显示,在AP发生3d后,SAP患者血清PCT和CRP显著高于MAP患者,MAP和SAP患者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13ng/ml和0.86ng/ml,比Byung等[9]报道的AP发生2d后MAP和SAP的0.39ng/ml和4.15ng/ml要低,笔者认为可能与治疗时间和病例选择的差异有关。血清PCT和CRP以10倍(0.5ng/ml、50mg/L)正常参考范围上限为临界值时,PCT和CRP诊断S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93.7%和95.2%、78.1%,由于所用的cutoff值不同,与文献报道无可比性。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和CRP诊断SA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和0.876,表明PCT预测AP严重性优于CRP,与Huang等[9]报道的PCT(0.986)和CRP(0.838)ROC曲线下面积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血清PCT水平在SAP患者显著升高,是预测AP严重性较好的标志物,预测AP严重性的能力优于CRP。

参考文献

[1]Kathryn A,Volz MD,Daniel C,et al.Eliminating Amylase Testing from the Evaluation of Pancreatiti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West J Emerg Med,2010,11(4):344-347.

[2]Yeung YP,Lam BY,Yip AW.APACHE system is better than Ranson system in the prediction of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6,5(2):294-299.

[3]Gurda-Duda A,Kusnierz-Cabala B,Nowak W,et al.Assessment of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ertain acute-phase proteins and procalcitonin in the pro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J].Pancreas,2008,37(3):449-453.

[4]Kylanpaa-Back ML,Takala A,Kemppainen E,et al.Procalcitonin strip test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Br J Surg,2001,88(2):222-227.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36-238.

[6]Simon P,Jonathan.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Critical Care&Pain,2008,8(4):125-128.

[7]AI Moflh IA.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Pathogenetic asp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World J Gast,2008,14(5):674.

[8]Kim BG,Noh MH,Ryu CH,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BISAP score and serum procalcitonin for predicting the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J].KJIM,2013,28(3):322-329.

严重急性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男16例, 女10例。年龄21~66岁, 平均年龄 (45.22±8.45) 岁。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按照其病情特点进行分期,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治疗过程开展对应有效的护理操作。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密切监测, 尤其是针对患者的呼吸状况、动脉血气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1], 确保患者保持通气治疗过程良好, 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需要保证其机械同期压力为5~10 cm H2O[2], 调整患者相应的呼吸机指标大小, 确保患者实施有效治疗过程。 (1) 心理护理。患者经常会出现多处受损伤的情况, 因此内心经常会变得焦虑不安, 再加上病痛折磨, 使得患者的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情绪不稳定状况对患者开展对应的心理护理和指导, 能够在心理指导过程中重视语言大方得体, 态度温和, 能够消除患者的距离感和陌生感[3], 将自己最真实的反应告知护理人员, 从而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呼吸道护理。患者在住院后, 需要选取平卧位姿势, 将头偏向一侧, 然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对其分呼吸道内分泌物进行有效清除,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治疗过程出现呼吸道不良病症, 给患者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4]。同时在治疗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加湿护理操作, 外界的空气没有经过呼吸道处理后直接进入到患者的气管内达到肺泡位置, 容易使得患者的肺泡出现黏膜充血情况, 因此造成呼吸道内分泌物堆积, 因此对于此类病症患者, 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定期清理, 能够定时开展吸痰护理操作, 对于在吸痰护理操作过程中引起患者缺氧的情况能够给予重视, 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同时吸痰动作要轻柔缓和。每天需要加强对呼吸道湿化处理。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将抗生素和生理盐水混合后进行滴注, 保证一天内的滴注量超过250 m L, 同时每分钟滴注量保证在10滴以上, 但是不超过12滴的滴速[5,6,7,8]。当然也可以利用呼吸机进行湿化处理, 利用蒸馏水加入到呼吸机的湿化罐中, 然后通过呼吸机进行呼吸道湿化操作, 保证患者的良好恢复。 (3) 感染护理。在患者恢复阶段, 容易引发一些感染病症, 因此针对感染护理操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要保证整个护理过程的无菌操作, 尤其是对于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加强口腔护理操作, 能够在术后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和预防, 每天定时进行咳痰、翻背等护理操作, 保证患者早日痊愈。

2结果

2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开展对症护理后, 患者的病死率、痊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别是11.54% (3/26) 、88.46% (23/26) 以及96.15% (25/26) , 其中有1例患者死于重症颅脑损伤疾病, 2例患者是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2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按照其病情特点进行分期,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治疗过程开展对应有效的护理操作, 结果发现2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开展对症护理后, 患者的病死率、痊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别是11.54% (3/26) 、88.46% (23/26) 以及96.15% (25/26) , 其中有1例患者死于重症颅脑损伤疾病, 2例患者是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这表明了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展对应有效的护理操作后可以提升患者的病死率, 促进其病情痊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按照其病情特点进行分期,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治疗过程开展对应有效的护理操作, 对患者的病死率、痊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总结。结果 2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开展对症护理后, 患者的病死率、痊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别是11.54% (3/26) 、88.46% (23/26) 以及96.15% (25/26) , 其中有1例患者死于重症颅脑损伤疾病, 2例患者是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展对应有效的护理操作后可以提升患者的病死率, 促进其病情痊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严重胸部创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楚社录, 喻家成, 张世锋, 等.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治疗体会[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 20 (3) :223-224.

[2]张晓明, 席金瓯, 殷桂林, 等.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0, 7 (4) :286-287.

[3]张明灿, 游凯, 黄一, 等.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 (11) :1513-1515.

[4]史丽, 王宏, 王玲, 等.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 (17) :26-57.

[5]郑再英.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4) :327-328.

[6]陈美芬.严重胸部创伤6 6例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8) :222-223.

[7]张喜平, 吕艳.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2013, 26 (3) :312.

严重急性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ACS患者101例, 全部病例资料均具有完整性, 均自愿参加该次研究, 男女比例61:40, 年龄33~86岁, 平均 (62.32±2.15) 岁, 心率50~105次/min, 平均 (68.52±3.52) 次/min;收缩压95~200 mm Hg, 平均 (133.52±5.63) mm Hg, 舒张压60~110 mm Hg, 平均 (76.65±4.62) mm Hg;血肌酐水平40~109 umol/L不等, 平均 (73.55±5.62) umol/L。33例患者有吸烟史, 79例患者有高血压, 18例患者有糖尿病。

1.2 一般方法

1.2.1 纳入及排除标准

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冷汗、乏力、颈背部疼痛、恶心呕吐, 均采取心肌酶谱综合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诊断, 符合ACS的诊断标准, 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有明确的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血液性疾病、外周血管病变、严重感染、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患者[3]。

1.2.2 GRACE评分方法

收集101例病例的年龄、心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ST段改变、心脏骤停、Killip分级、血浆肌酐浓度、收缩压水平等, 按GRACE危险评分系统计算数值, 按得分高低分组, GRACE危险评分>133分为高危, 90~133分为中危;<90分为低危。该次研究高危组31例, 中危组40组, 低危组30例。高危组:男女比例为18:13, 年龄35~84岁, 平均 (63.32±2.05) 岁;中危组:男女比例为24:16, 年龄33~86岁, 平均 (62.02±2.14) 岁;低危组:男女比例为19:11, 年龄33~85岁, 平均 (62.12±2.04) 岁。

1.2.3 冠状动脉造影

以冠状动脉造影指南为依据, 取全部病例7个体位造影, 目测直径, 并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条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及其大分支任何一段直径狭窄≥50%。按病变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狭窄 (90%~100%) 、中度狭窄 (76%~89%) 、轻度狭窄 (50%~75%) , 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分支将其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1.3 统计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用t检验, 以 (±s) 表示;计数数据用χ2检验, 以[n (%) ]表示。

2 结果

2.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血管病变程度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GRACE评分越高, 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越多, 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血管狭窄程度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GRACE评分越高,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 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 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 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如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 则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并减少并发症, 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证实[4], GRACE危险分层方法不但能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风险, 还能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该研究中, 按GRACE分值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 结果显示, 低危组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的例数分别为18例、11例、1例, 中危组分别为20例、18例、2例, 高危组分别为10例、8例、13例;低危组血管轻、中、重度狭窄的例数分别为10例、14例、6例, 中危组分别为6例、16例、18例, 高危组分别为8例、7例、1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GRACE评分越高, 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越多,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 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其他研究成果的结论一致[5,6], 进一步反应了GRACE评分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ACS严重危险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有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尽早的介入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标准, 可直接了解冠脉血流情况以及冠脉狭窄程度。但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是高风险、高费用的有创性检查和治疗手段。介入治疗损伤内皮, 促进疾病发展, 造成低危ACS患者在介入治疗中获益甚少。自冠心病危险分层以来, 与之相关的危险评分系统迅速发展, GRACE危险评分法是一类比较有代表性的评分系统, 它能比较可靠地预测患者冠脉狭窄程度, 可为医师在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选择诊治方案上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上有很多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评分系统, GRACE评分法涉及8方面内容[7,8], 包括年龄、心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ST段改变、心脏骤停、Killip分级、血浆肌苷浓度、收缩压水平。与TIMI危险分层方法比较, GRACE危险分层方法增加了心率、血压、心功能等危险因素, 但未涉及到患者性别、家族史、射血分数等因素, 可见, GRACE评分法自身也有局限性。

综上所述, GRACE评分法可无创评估患者病变范围和病变狭窄程度, 在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评价GRACE危险评分法在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1例, 对其入院时的相关临床预测变量进行GRACE危险评分, 并以GRACE危险评分为依据将入选病例分为高危组31例, 中危组40组, 低危组30例。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低危组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的例数分别为18例、11例、1例, 中危组各病变例数分别为20例、18例、2例, 高危组各病变例数分别为10例、8例、13例;低危组血管轻、中、重度狭窄的例数分别为10例、14例、6例, 中危组分别为6例、16例、18例, 高危组分别为8例、7例、16例。结论 GRACE评分越高,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数越多, 狭窄程度越严重, GRACE危险评分法在ACS冠状动脉病变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GRACE危险评分,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汪晓莹, 银鹏飞, 黄永杰, 等.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评分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3) :5242-5243.

[2]杨辉剑, 田相亭, 钟志安, 等.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现代医院, 2014, 14 (6) :31-33.

[3]尹燕平, 苗立夫, 张之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3 (1) :163-164.

[4]高延, 余福林, 王利, 等.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 BNP水平和-评分与冠脉病变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5 (1) :34-36.

[5]郭明, 张宗辉, 杨杰.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3, 6 (2) :20-23.

[6]陈君, 全昌发.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 (9) :1136-1137.

[7]郭华, 钟勇, 江时森, 等.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11 (11) :1761-1763.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