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精选12篇)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第1篇

一、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及其弊端

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但是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 具体表现为:教学整齐划一, 难以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成绩好的吃不饱, 成绩差的又吃不了, 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教师居高临下, 难以实现平等对话, 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交互活动少, 难以取长补短, 其本身的教育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总而言之, 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氛围不浓, 严重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影响了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弊端促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进行思考和探索,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日渐走进课堂, 走进师生生活, 并受到普遍的关注与欢迎。

二、合作学习理论的提出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是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七十年代初, 欧美国家的教育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应用于课堂, 并发现了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的交往更重要。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相近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 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 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 从而加速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往的进程。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之间平等、协作、交流、讨论,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做贡献, 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 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与学习习惯, 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发展智力、提高能力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以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着眼点, 积极创设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差异参与的学习氛围, 构建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模式, 其基本结构。

1. 确定目标, 明确任务。

合理的目标、具体的任务是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快速、准确地筛选有效信息, 为达此目标, 英语教学任务必须具体, 教师所给阅读材料必须难易适中, 能调动全员参与的兴趣, 以保证合作学习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 优化组合, 自主学习。

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原则, 好、中、差学生相互搭配, 组建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的学习小组,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 这是英语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健康推进, 教师对学生的基础要做到心中有数, 积极发挥好学生的引领作用, 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和必要的准备, 使其能知晓文章的大意, 对问题能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

3. 小组反思, 集中点拨。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反思、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 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失进行重新认识、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英语阅读的合作学习中, 必须让学生进行多方比较, 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分析出错的原因、采取补救的措施。然后, 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评价, 从而有力推动合作学习向前迈进。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评价的积极作用, 抑制负面影响, 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并防止简单化、形式化。

4. 把握角色, 强化主导。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始终作为指导者、参与者、调控者的角色走到学生中去, 而不应是无所作为的旁观者, 更不应是另一种形式的包办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性格各异, 总有偷懒、冷场以及争论不休的现象, 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与调控, 让他们分享彼此的学习收获,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四、结束语

浅谈初中英语中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第2篇

作为一名教师,想就如何在初中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1.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要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学习方式、英语水平、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对老师的态度,学习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就特别注意,难易一定要适度。材料过分容易,学习起来没有成就感;过难,学生就会丧失兴趣和阅读信心。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他们选择难易不同的读物。而且阅读材料的内容必须多样化,故事、传记、历史、地理知识等都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课文一般是一个主题一个篇章。在教学中,老师常会对课文进行很细的分解,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纯粹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材中的那些浅显易懂的课文,我从不花大量时间去精讲,通常会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一些有难度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分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讲解,有时候也会要求学生写英文的读后感。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的高层次学习打下了基础。

2.抓好课堂教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从初一起,教师就应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用的措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模块,避免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哪种课型,我们都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才是针对这些目标考虑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阅读有多种目标,包括寻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阅读技能(read for skill)、获得语言知识(read for language)、增加生活乐趣(read for enjoyment)等。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来说,其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两种能力,这是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①。在初中阶段,从初二下册及初三的教材才开始出现较长较难的阅读材料,在处理这些文章时,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学生的语言知识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及其内容,对课文中的词、短语和语言现象进行有重点的分析和讲解,不能过于复杂,必须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去阅读。可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并带着一些疑问来到课堂。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下表:

初中的阅读要在精确性和速度方面逐渐加强对学生的要求,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尚有欠缺,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想方设法的去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活动来完成阅读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课堂带来活力。3.阅读教学要坚持常抓不懈

3.1教师备课要充分,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课堂活动重“热身(warming-up)”

3.1.1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些背景知识。

3.1.2简单介绍部分有碍文章理解的生词。凡是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

3.1.3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信息来预测文章内容。3.1.4最好准备一两个有深度的问题,使学生读有所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2阅读过程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goal)”,带着任务进行阅读。3.2.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2.2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提前设计好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 idea),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

3.2.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等基本要素以及start, process, end总体过程脉络的信息,帮助他们在写作方面也有所积累;

3.2.4分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3.3注重阅读教学的扩展——“表达(express)”

3.3.1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他们对文章的见解,而不是复述课文。不要总是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鼓励学生尽可能流利的用英语说出自己的想法。

3.3.2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只要能猜到大意就行,对一些高频率出现的词汇可以对其用法作一些必要的分析并要求学生记忆。

3.3.3做相应的阅读理解练习。

3.3.4对一些较长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围绕文章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仿写、续写、改写等。并要求学生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为他们的自由写作打下基础。4.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自学(self-studying)”能力

阅读能力是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学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4.1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所有兴趣,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开展阅读活动。比如想要拓展知识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选择百科类的图书、报纸、网站等;希望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告诉他们去选择专门的图书、材料;对于喜欢文学的学生,则应引导他们选择由浅入深的文学读物。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适当的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

4.2鼓励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课外阅读,使英文阅读成为他们的兴趣所在。

从初一开始,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必须天天读。平时学习任务重,可以少读点,假期多读点。教师要经常检查: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基础好的学生用英语讲,基础不好的学生用汉语讲;也可以抽查学生讲解当天所读的短文。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此外,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会对英语的语言特点有了感觉,就形成了语感有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反思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 阅读教学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极爱学模式的设计,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发展特点重新定位课堂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反思性教学的价值,积极借助各类教学方式,提升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学习习惯。

一、教学前的反思: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前的反思,主要包含课堂教学目标的反思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做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为初中学生阅读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教学目标的反思。傳统的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通过直接组织学生翻开课本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不佳,课堂学习兴趣较差,不利于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明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教师需要构建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基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兼顾学生的阅读学习与未来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三维教学目标引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篇内容中,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需要学生掌握“can he/she paint/speak English?”、“What can you do?”相关语法应用方式;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需要学生能够将英语阅读学习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需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阅读学习的乐趣,形成一定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

2.教学内容的反思。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资源,选择更多具有鲜活性、代表性的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以适当引导,重点突破学生英语阅读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挖掘更多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生长点”,真正展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价值。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Dont eat in class.》这一项内容中,可以在阅读教学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课堂学习生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中的反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力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初中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基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

针对于传统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较差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或者情境创设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英语阅读课堂学习体验。

比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学习《why do you like pandas? 》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熊猫的图片,为学生讲解熊猫的珍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I will lead you go to the panda's world today”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3人到4人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维引导,通过“I like monkeys because they are cute. (就划线部分提问)”、“Where do people usually go to see the animals? ”等问题,检验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平台。

三、教学后的反思:拓展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容

英语教学后的反思也是课堂教学总结的重要方式,对学生英语阅读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够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更加富含针对性特点。在初中英语教学总结活动中,教师主要可以通过知识的总结以及情感的牵引等方面开展。

首先在知识的总结方面,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梳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按点总结等方式,清晰英语阅读内容的逻辑表达思维,明确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增强学生对整体阅读内容的把握能力。

其次在情感牵引方面,主要是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情感元素。比如在《Id like some noodles.》这篇内容的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西方人的主食为面包,他们喜欢用叉子与刀吃饭等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四、结束语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反思,对初中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前的反思: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学中的反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力以及教学后的反思:拓展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容等方式,基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英语阅读课堂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陈申.初探翻转课堂方式下的初中英语阅读个性化教学策略——以一堂优秀初中英语翻转阅读课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49(25):71-73.

[2]王丽娜.基于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J].西藏教育,2015,25(04):36-38.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第4篇

一、阅读前 (Pre----reading) 。精心设计问题, 设置悬念, 激发阅读兴趣

这个步骤是一节课的一个关键点, 是使学生进入兴奋和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一个阶段。学生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 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 关系到这节阅读课的整体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在这一阶段, 我常先把课文的单词、句型、语法进行巧妙的处理,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有关内容及图表等进行仔细观察, 并对此进行一些看图说话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对课文进行预先的猜测。这会大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然后利用现代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准确理解、掌握不同情境中的语言的不同含义, 了解课文的知识背景, 从而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欲望,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中 (While----reading) 。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

(一) 听课文

通过新课导入, 设置悬念, 学生上课状态已经达到了比较兴奋的程度,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利用这种兴奋状态, 把这种兴奋状态有效地转移到课文上, 从而也可以使活跃的课堂温度降下来。这时, 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个问题去听课文, 这样可以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 降低了课堂气氛。

(二)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 捕捉大意

在听了一两遍课文之后, 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较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打开课文自己去快速阅读回答问题。快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运用这一环节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能力, 推理归纳能力等, 在阅读材料提供的文章复杂的语言环境中, 抓住文章脉络, 掠过不必要知道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一猜某些生词。通过此种训练, 达到fast---reading的能力。

(三) 指导学生精读全文, 把握信息

精读课文这个步骤是阅读课文的主题, 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 许多老师可能仍然在延续灌输式教学模式中一句一句的给学生翻译课文, 事无巨细地讲解课文中语法的做法。似乎只有这样, 老师的心中才踏实, 才认为学生学到了东西, 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对于学生的英语语感, 应用英语的能力, 有老师认为似乎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舍不得时间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我们老师恨不能把自己的全部知识都教给学生, 恨不能学生能记住所有课本中甚至课本外的知识, 但这样一来反而抹杀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精读课文, 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仔细的阅读课文, 去理解课文, 去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同时,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 也要养成他们遇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讨论和向老师请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 老师可以及时归纳自己在备课时没有准备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也给了学生动口的机会。

(四) 启发学生深读课文, 领悟内涵

了解文章大意和重要语言点之后, 接下来就是研究文章的内涵, 即中心思想这种题一般出在阅读理解的第一题或最后一题, 题型大概是给文章拟个怎样的标题最好, 或文章中某个人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猜一猜文章中某个人结果怎样。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 还要启发他们深读文章, 发挥潜能, 引起发散性思维, 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自学英语的目的。

“以Go for it III中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为例。我把这篇文章的标题去掉, 把标题内容变为最后一道选择填空。通过这一技巧, 促进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发散思维猜一猜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然, 同一篇课文, 也可根据理解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填空、传递信息、让学生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打乱的课文、进行判断、对比的活动等。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会缺乏自信和耐心。一看到长长的一篇文章, 里面还掺杂着一些生词, 就产生厌烦的情绪, 这时教师要把改善学生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三、阅读后 (After---reading) , 注意对学生的反馈调控, 检阅学生的阅读效果

做阅读理解, 切忌断章取义。应该首先初步通读文章, 获得整体印象。教师再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分析比较, 展开具体阅读。教师应重点采用语感训练法, 重点训练学生的分析与比较的思维能力, 最后拟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但仅此还不够, 必须有最后一关, 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检验。分角色朗读, 表演, 小组互动, 复述课文, 评价性提问等等, 达到知识的升华和迁移。如上Go for it III中“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一课时, 我采用了小组互动方式, 让学生畅所欲言, 提出当志愿者的各种途径等等。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第5篇

桥下初中

朱彩霞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课因词汇量大、生词多,使学生感觉困难重重;而教师也普遍感到课时紧、任务重,难教;有效性体现不足。通过连续三次的课堂实践、分析反思、改进,试图找出影响有效的因素及寻找促进有效课堂的策略。关键词: 阅读课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选题的缘由与目标

(一)选题的缘由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践目标。在这种改革理念的趋势下,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方法必须加以改变,然而,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所谓传统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New Standard》教材中的英语阅读课文,因词汇量大、生词多,篇章长,使学生感觉困难重重;而教师也普遍感到课时紧、任务重,难教。因此有教师就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为主;或采用翻译法——逐句翻译一遍了事。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和单一,既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于是本人选择了“阅读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课例研究”作为研究的主题。执教内容为外研版八年级下Moudle 5 Unit2中的阅读文章。希望通过三堂课的实践、分析和反思,能从中真正体验课例研究的整个过程,达到自己的预设目标。

(二)预期达成的目标

通过三次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想达成的目标是:

1、观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的因素

2、寻找促进有效课堂的策略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过程与改进

三堂课的教学设计均由三个部分组成:教师问问题导入部分;呈现新课部分;进行讨论部分。

(一)第一次课试教

【观察发现】

课堂上师生互动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生成质量不高;课文教学重点偏向了阅读策略教学,主题不突出。

【问题诊断】

(1)教师问问题导入部分

教师问问题,虽然内容上与前面的旧知联系在一起,以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life ? 为题,并且自己设问,让学生回答,产生一定的生-生互动,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内容单调,导致生-生互动时形式呆板,生成质量不高。

(2)呈现新课部分

以问题为引导,教授新知。但课堂提问重点不突出,且形式过于单一,一问一答多,开放性问题少。提问有效性体现不足。A)来信

T: Who is Steve’s friend ? S: Da Wei is.T: How does Steve feel abou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 He feels terrible.T: What do his friends /classmates think of it? S: His friends think of he is dishonest after it.……

学生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被教师牵着走,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更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例阅读一开始,教师让学生找事件的起因,结果。T: As we read, we need to find “Why doesn’t the computer work?.指令发出后,学生开始找,但效果跟预设差不多。B)回信

例如教师设计了两个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Discussion 1.How many mistakes has he made ? What is your opinion? Discussion 2.What should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Why ? 这两个讨论题对学生来说是从书中找出来进行归纳一下,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讨论部分没有体现内容。所以体现不出这堂课的有效性。(3)进行讨论部分

Problems: 1.I have no friends, so I feel lonely.S1: You should often speak to someone friendly.S2: You should join some clubs.S3: ……

2.I get pimples when I am sixteen.S1: You eat lot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S2: You drink enough water.S3: You should wash face with toilet soap or washmilk.S4: ……

由于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到了要讨论这个环节时,只剩3分钟时间了。因此,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其实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趣的。

【解决策略】

(1)加强对学生的课前指导,提高生-生互动的质量。

(2)加强问题的设计,无论是呈现部分,还是阅读理解部分,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好说的开放性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互动的机会。

(3)注意教师的教学用语,力求指令清晰、易懂,并加强情境创设,提高生成质量。

(4)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重新设计和落实讨论部分的教学。

(二)第二次课改进

针对第一次课出现的问题和同行教师提出的解决策略,我对这节课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强对学生的课前指导;增设一些开放性问题和讨论题;压缩阅读策略的教学时间,增设一些情境设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检测。

【观察发现】

课堂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加,互动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不够透彻,讨论部分依旧没有很好体现,学生的讨论浅浅尝辄止。

【问题诊断】

(2)呈现新课部分

这一部分,教师的问题设计已由已知答案的呈现性问题向不知答案的真实性问题跨越。

例第二次课呈现问题是:

T: Has Steve told his father the truth? S: No, he hasn’t.T: Why does Steve feel terrible? S: Because he knows he has done something wrong.T: Does Steve want to mend the computer himself? S: No, he doesn’t.T: As we read, we need to find “How can Steve prove he’s honest?” S: ……

T: Are you have similar to Steve ? What are they ?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

最后又设计了一个更开放的问题:

If I have…., I will…

这样学生就不是一步步地由教师牵着走,而是通过观察去发现身边的一些问题。因此,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回答时也由第一堂课的提名答改为one by one式的回答:

S1: If I have a problem, I will ask the teachers or the friends for help.S2: If I don’t tell the truth, I will be a dog.S3: If I copy other’s homework, I will let the teacher punish me.Why?

……

(3)增加的讨论部分

这一环节中,教师似乎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虽然教师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由于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环节、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对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挖掘不足,一些讨论浅尝辄止,其实这个同学刚讲到If I have…, I will…时,眼里充满着泪水,他肯定有苦衷,所以这个环节再延续。让这个同学再讲:

Problem:My family isn’t rich.My father often gambles.What shall I do ?

学生们 one by one 讨论开了,同学们对他父亲的赌博非常憎恨,恨不得马上使他父亲改邪归正,洗手不干。影响孩子和家庭是罪魁祸首。为此父母亲经常争吵不休。这些不良风气和行为应该予以大家谴责。然后I have an idea with a smile and ask “Will you gamble when you grow up ? 教师看同学们讨论激烈,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样如此,讨论重于形式而轻于内容。

【解决策略】

1.教师的语言示范力求多样化,用多种输入形式激活学生的动脑欲望。

2.学生的活动时间力求到位,用多种互动形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3.创设情境、利用文本,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理解、运用知识。

4.挖掘文本,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和丰富内外知识。

(三)第三次课改进

【观察发现】

课堂教学流畅多了,师生互动的质量明显提高,问题的设计更多偏向真实,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明显活跃起来,检测效果良好。

1.讨论充分,出乎老师的意料:: S1: I think if I don’t tell the truth, I will be a dog.S2: In my opinion,if I listen to music in class, I will get a bad mark in study.S3: In my opinion,if an Internet friend wants to meet me, I will tellmy parents or teachers about it.S4: I think if I sometimes quarrel with my classmates, I will not tell some old brothers to fight them.Now I will tell the teachers about it at once.S5: …….2.学生的是非观念得到了引导。

3.学生在对文本整体感知有很大提高。

4.讨论部分得到体现,检测效果良好

这堂课通过学生导入、新知呈现、问题讨论三个环节的学习,讨论部分效果良好。为了检测学生对整个语篇的理解程度和课堂讨论的效果良好。例: S1: When your friends or classmates copy other’s homework, you should say to him or her “You learn nothing.”If you have difficulties in study, I will help you with your lessons and teach you the ways of study.Make sure we are really good friends.S2: If your father often gambles, you should persuade him not to.Because gambling is very bad for the family and it can affect your study.We know if someone loses a lot of money, he wants to make money back all the time.Instead, he lost more money.So keep away from gambling.S3: My family isn’t rich,but I want to buy a new mobile phone.but now I know I am wrong I should understand making money for my parents is not easy and I don’t afford it,too.I should save money in daily life.After I can make money, I may buy a new one for myself.S4: ……

当然第三次课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1.师生互动质量有明显提高,但生-生互动体现不足,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提高。

2.最后语篇的运用,由于前面的时间过多而略显紧张,课堂上没有充分体现,从课后反馈的效果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3.关注阅读策略和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同时,对文本中的疑难句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

三、形成的结论及反思

通过三次课的实践、观察和反思,我认为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有效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2、有效的课堂要关注质量和机会;

3、有效的课堂要以任务为驱动;

4、有效的课堂要以课程文本为基础。另外,我认为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师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态度以及提问和活动都是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应规范

教师语言要规范、地道,指令要清晰、易懂、可执行、可操作。语言的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少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输入信息量。教师的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和学生对英语教材的熟悉程度来确定。

(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和蔼可亲

当课堂上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或完成了一项任务,教师都要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或者提供反馈意见,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首先,教师应该容忍学生犯错误,因为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次,教师不应该遇错必纠,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这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敢开口;最后,教师在指出错误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带批评指责的语气,更不能有不耐烦的表情,另外,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鼓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维也有促进作用,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是课堂有效的保障。

(三)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设计应适中

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设计问题时,若问题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设计问题时要考虑:

一、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说;

二、问题要使学生有兴趣,使学生愿意说;

三、问题要有层次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抢着说;

四、问题要有情趣性,使学生喜欢说。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思路,启发他们的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总之,要提高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的文本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关注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机会,并在活动和互动中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通过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设计例说 第6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此可见英语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精心设计每堂阅读课很有必要。下面我就结合初中英语课本,谈谈阅读课的设计。

一、阅读课的导入(Lead-in)

一个简单的话题提问,一个头脑风暴式的问答,一段录音或者一段录像让学生抓住一两个“key words”。如英语教材Unit 2 Reading Colors and your moods 中生词较多,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初读时很难读进去,教学中不妨从“color(颜色)”入手从下列问题导入:

Do you know anything interesting about colors?

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一定很感兴趣,当学生开始进入角色时教师立即让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师)Do you think that colors can affect our moods?

(生)…

(师)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it,please read the articl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How many kinds of color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s?

这样简洁明了的导入,会让学生学有目标。

当然,导入的方法很多,但导入内容要尽可能选择学生所熟悉或了解的内容,通过适当穿插本节课的相关词汇,在两到三分钟以内,激活学生的图式(schema),初步感知阅读内容,为正式阅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细节阅读(Detailed reading)

细节阅读并不要求学生遇到生词都去查词典,细节阅读只是为了培养学生捕捉具体信息及重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语篇中细节的理解,以便适应要求越来越高的中考和高考。细节阅读一般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问题导读。教者一般可以给学生提供Yes or No、True or False的问题或者Why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更多更具体的问题进行阅读并在文中寻找相关答案。初中的英语教材在这点上做得相当不错,每个Reading后都跟有这方面的配套练习,教学设计时只要科学安排,巧妙嵌入教学程序即可。

2.探究阅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如英语教材Unit 3 Reading Teenage problems这个一直困扰学生自身的问题。教学设计中完全可让他们先谈论自己,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归纳阅读。指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信息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提炼、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如初中英语教材Unit 1 Reading Life in Mars让学生填写表格。

4.归纳排序阅读。有些阅读教材叙述比较复杂的事件,可要求学生对已经打乱顺序的事件结合对课文的快速阅读重新进行排序,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三、研习性阅读(Inferential reading)

这里说研习性阅读是对语言形式和内容进一步研习和理解。初中英语Reading课堂教学由于课文长度较长,研习性阅读一般放在第二课时中完成,主要解决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运用,达到深层理解语言现象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常见方法为猜测词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学习其使用方法。

对生词的意义进行猜测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猜测的各种方法。诸如,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同义词、反义词、同位语、插入语以及相关的构词法知识对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进行猜测,同时分析结构复杂的句子以及赏析经典的句子,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型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从而通过句子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句意,进一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构成上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对于出现的经典的句子要提倡学生在赏析的基础之上进行背诵,以丰富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英语和文化素养。

研习阅读过程还包括对精彩段落结构、修辞、写作意图的赏析,研习性阅读决不能是教师一言堂,课堂设计一定要以教师学生双方互动为原则。

四、评价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

评价性阅读就是在学生有足够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输出。课堂中可设计口头或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师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的目的。英语课堂中常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方式进行。口头表达可根据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进行内容复述或给出话题,通过小组讨论,然后进行课堂展示这就是英语课上通常提到的“Presentation”。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是全班的,也可是同座之间对文章内容进行问答活动,即英语课堂中的“Pair Work”。诸如现场采访,分角色表演,戏剧剧本表演即鼓励学生对文中的情节和语言进行改编等等。书面表达是传统的评价性阅读方法,方式多样如填空、改写、续写或缩写。每堂英语阅读课都可设计这样类似的活动。

如何开展高效快捷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思考的因素很多,它不仅包括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正确使用,还包括我们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课堂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结合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尽快掌握阅读方法,提高效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有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切不可生搬硬套。

对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探索 第7篇

一、词汇短语的情境教学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词汇短语的积累,因为阅读的文章就是由这些词汇、短语和句子构成,在语法掌握程度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词汇短语积累得越多的同学,其阅读水平势必会越高。所以,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第一步便是词汇短语的积累。那么怎样来进行词汇短语的课堂教学呢?

根据教学实际,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词汇短语的情境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阅读课之前,布置学生将阅读短文的生词短语找出来,并查词典弄清它们的基础意思。例如有这几个单词:cough,sneeze,smoke,cigarette,drop litter,pick out,pick up,那么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等表演来诠释单词和词组的意思。拿pick out和pick up为例,这两个词组学生非常容易混淆,pick out是挑出、选出、辨认出、领会、明白的意思;而pick up是拾起、得到、学会、获得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上台进行情境表演,区别两者的意义,这样的示范表演不仅让表演者对词汇有更深的印象,而且下面其他观看的学生也可从这种形象的情境表演中,获得直观的理解,而这种印象是比单纯去记忆词语更深刻的。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了解词汇短语基本意思后,多多地造句,从而加深对词汇短语的准确记忆。这样学生就可能会造出这样的句子:I picked out the green one between the green apple and the red apple.和I picked up English when I talked with Americans dayby day.

二、阅读问答的互动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无非是教师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对问题答案的分析讲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浮于表面的,学生打不起精神,没有兴趣去听枯燥的分析讲解。那么这便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怎样将阅读课的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使学生有兴趣地去听讲?

例如有一篇题为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的文章,这篇文章介绍的是新加坡的人文和自然,是一篇人文地理文章。在阅读之前,师生可以用汉语自由交流一下对新加坡的印象,借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然后通读整篇文章,让学生分组讨论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新加坡的。新加坡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自然会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国家和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景点,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来。经过以上的师生问答,课堂的气氛基本已经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进行师生角色互换,一个学生当老师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再作最后的补充分析,这样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的分析学习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跟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截然不同,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对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三、同类题材的分析教学

多做多练是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关键,对同一题材阅读理解文章的集中阅读训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以上文提到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为例,这是一篇介绍自然人文的文章,在这篇文章讲解以后,教师可以再集中讲解同类型题材的文章,来加强学生对此类题材文章的阅读技巧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这里推荐一些优秀的英文报纸刊物,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Crazy English等等,多阅读会加强英语语感,且对积累相同题材文章容易出现的词汇短语有帮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学习是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学习,新课标对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而阅读对初中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摒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要有一种突破和创新。针对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三种有效的方式:词汇短语的情境教学,阅读问答的互动教学,同类题材的分析教学,这三种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主动教学,而非以课本为本的被动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在初中英语阅读的学习中,更快更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吕良环.成功英语阅读策略[J].英语学习, 2004 (12) .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 第8篇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般, 因此,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 “导入”教学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 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 学生在开始阅读英语读物前, 需要产生一种阅读的愿望, 即“想阅读”的心理需求, 如果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及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进行有效的导入设计, 例如在进行《Historical stories》一课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课程:首先, 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特洛伊战争》的电影片段, 吸引学生眼球, 然后向学生讲述关于这段战争的相关历史故事, 等学生聚精会神地进行学习状态时, 教师就可以布置阅读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

Step 1:Reading the text again.

Step 2:Filling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text.

Step 3:Exchanging and checking up the exercise paper.

Step 4:Enlarging the vocabulary:the three meanings of‘Trojan horse’.

教师应熟悉学生的心理, 收集合适的课堂教学资料, 巧设问题, 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问题设置等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愿学的激情。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减少了学习的枯燥, 引起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兴趣。学生在阅读时不仅带着问题, 而且还带着可能性的答案, 渴望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思路, 去印证自己的观点, 在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 从而使英语阅读在本质上成为智力活动。

二、读——理解阅读的文本

理解文本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 只有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 才能为理解教材奠定基础。从阅读的心理过程来看, 教师应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原则出发, 担任好协助者、推进者的角色。在课文阅读中, 从面上的教学来说可采用整体教学, 把教学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教, 把教学重点放在整体语言活动上。从点上的教学来说, 教师对一些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句, 要引导学生仔细地“咬”, 认真地“嚼”, 即“咬文嚼字”,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常遇到的阅读障碍, 就是对词义的不理解, 那么, 如何才能教导学生猜词呢?以下将介绍如何推断词义的方法:

1. 根据文中标志性词语来猜词

一般情况下, 英语阅读材料中都有一些“路标”, 可以清楚地识别与鉴定, 因此,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通过认识这些“路标”来进行猜词, 如在阅读中, 碰到一个生僻的词语、词组或专业术语, 学生对此一知半解, 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些“路标”来寻找答案, 出现这种情况, 文章的作者经常使用一些标志性的短语, 这些路标的后面就是生词的意思, 即对生词的具体解释, 因此, 学生可以通过寻找这些“路标”后面的句子意思, 来推敲生词的意思。

2. 根据同义词或反义词进行推测

通过同义词或者反义词进行词义推敲, 叫做对比猜测法, 在英语读物中, 常常在生词附近, 总会有相似的表达甚至重述的部分, 看到这些标记, 学生就能轻而易举的猜测生词的意思。

3. 通过句子因果关系进行猜测

文章是一个整体, 因此, 句子与句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可以通过句子的前后关系和因果关系来猜测文章的意思,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因果前后关系进行词义猜测的能力。此外,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要要经常提醒学生运用构词法来猜词。在课文阅读中, 教师可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 巧妙地设问, 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分析、解题、作答, 并提出一些在文章中无法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 以训练学生的推理和综合能力。

三、练——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

学生在阅读之后,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操作, 让学生形成阅读的技能、技巧, 巩固知识与学会运用知识, 以下有几种方法:

复述课文:让学生结合简笔画或挂图, 根据教师提供的关键性词语, 用英语去思维, 运用课本中出现的词句, 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或把对话改编成小故事, 或把故事改编成小短剧并加上动作表演出来, 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又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书写巩固: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 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结合起来, 灵活设计笔头练习, 可以是对话填空, 可以是听写填空, 可以是根据首字母完成单词填空, 也可以是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训练, 通过这些练习活动来强化新知识的吸收、内化和运用。

英语阅读的教学只停留在课本上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从报纸、杂志上找一些内容多样、难易适中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 教师可有步骤地给学生讲解阅读技巧。使学生会粗读、精读, 根据词的结构或上下文的意义去猜测词义和思考分析;训练学生从课外阅读材料中学习英语知识, 学习梳理文章的信息, 理解文章字里行间的关系,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训练学生从阅读材料的标题、作者、时间、地点等信息中, 展开思维, 按一定的逻辑规律进行分析, 寻找解题线索,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只有具备新的教育观念, 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 才能以自己良好的素质去适应素质教育, 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四、结束语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第9篇

一、基本课型

笔者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其基本思路是:

1. 重视每个单元的topic

从话题入手, 训练学生的认知图式。一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图式;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扩展自己的认知图式。在此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教师应避免频频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 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上, 有意引入课文的话题。

2. 每个单元中间的阅读是教学的重点

培养阅读素质应以语言知识为基础, 同时, 文化背景知识也举足轻重, 因为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不是被动地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 (包括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 , 根据上下文去预测和理解意思。语篇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重要手段, 精读与泛读应相互结合。另外, 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也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补充。

3. 重视课外阅读

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巩固语言知识, 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教阅读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如果能处理好课外阅读, 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阅读是一种技能, 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 但要真正获得技能, 毕竟还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的。

二、教学策略

1. 教师多角色转换

为了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在阅读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教师须担当一系列重要的角色:

(1) 阅读前的“导入者”。“导入者”的任务是在阅读前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之具有读的愿望, 同时了解相关的背景信息。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去除部分理解障碍———生词, 使之在阅读前具有必要的语言基础。

(2) 阅读过程中的“协助者”。在学生阅读时, 教师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选择标题、回答问题、找主题句等, 使学生带着目的并采用相应的方式去阅读。教师应从旁做好监督调控、辅导指点的工作。

(3) 阅读后的“分析者”。在学生自主阅读后, 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语言点和文化知识点。可采用部分讲解和集体讨论结合的形式。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 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 要有启发性, 难易适度, 能为学生所理解, 符合学生的水平。

(1) 提问要忌直接、简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 英语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果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 或过于简单、容易, 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地回答问题, 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十分“积极”与“热闹”, 实际上这种问题并没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价值。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第10篇

一、丰富的角色互动, 让学生轻松学习英语

戏剧, 强调互动。戏剧活动是师生、生生间各式各样的互动、合作。在译林版英语7B Unit3 Reading“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教学中,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 导入, 预设情景。

T:There is a great new town called Sunshine Town.Today, a man from this town will come to our school.He will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town.You can also ask him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town.

2. 讲授, 进入角色。

教师扮演小镇“导游”的角色, 从living conditions, environment, shopping, restaurant, entertainment几个方面来向学生们介绍。学生则进入采访者的角色, 从最想了解的部分入手向“导游”提问 (在提问前先把学生分组, 进行小组讨论, 得出想了解的方面、想问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问) 。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hopping in your town?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the environment of your town?...教师就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向学生介绍, 介绍的过程也就是教授新课的过程 (在介绍中, 教师放慢语速以便于学生理解。同时, 学生可以就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 。与通过教师讲解进行Reading教学相比, 采用role-playing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氛围变得轻松了。

3. 练习, 加深理解。

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 可以请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人介绍, 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

利用类似于游戏的教学过程,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英语是枯燥乏味的事情。

二、精彩的戏剧语言, 让学生愉悦阅读英语

戏剧, 让语言活起来。戏剧的语言有别于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它富有动作性, 有强烈的感情, 极具个性化, 可以是小孩的语气、老人的语气、甚至是机器人的语气……你可以用你的理解来读它, 可以是生气的、快乐的、悲伤的……还可以读出不同的韵律, 有节奏的、重复的……可以是一个人读, 也可以是齐读……

以译林版英语7B Unit8 Reading“Poems about Pets”为例, 利用戏剧中的Choral Speaking进行读的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读英语的兴趣。

学完生词后,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朗读诗歌;自己理解, 用不同的语调、感情来读课文, 学生只要读出来就是成功。这样, 部分读书不好的同学忘记了恐惧, 在小组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随后, 各组学生在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合作完成诗歌表演, 学生们分享着他们的朗读体验, 被阅读所吸引, 再也不觉得读英语枯燥乏味。

三、有趣的角色扮演, 让学生自信说出英语

戏剧, 如同演戏。根据剧本, 你需要扮演不同背景下的不同角色。因此, 就有了许多角色扮演的操练。有两人间角色扮演 (read in role) , 有小组多人间的舞台造型 (tableaux) , 有假设的采访或面试表演 (the expert game) , 有在角色角度下的写作练习 (writing in role) ……不同的角色扮演, 让学生们体会着不同国家的生活, 体验不同身份的人的感受……最关键的是, 它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它就是你对角色的理解, 只要你表达出来它就是对的。这样, 学生变得更自信了。戏剧活动 (group work) , 让学生不再紧张, 从而提高了自信, 变得敢说。

在译林版英语8A Unit8 Reading"The Taiwan earthquake"教学中, 安排了这样的活动。

在学生读懂课文后, 进行分组教学。我要求学生把地震中的场景表现出来, 有抱头害怕的、奔跑的、躲藏的, 有被压的、受伤的、援救的……, 鼓励学生尽其所能表现出来。只要是学生表现的, 我就加以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述所做动作的内涵。如, “Did I really survive?”, “help!help!I'm here.” (crying) “My sister is trapped.She is badly hurt.”……既可以是刚学到的, 也可以是充分发挥想象的。在角色扮演中, 不仅每个学生都参与, 而且学生们做和说都是正确的。这样, 学生找到了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也就更敢于说英语了。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课堂提问 第11篇

一、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

1.提问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有些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回答问题时表现也很积极,但仔细一分析会发现这往往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干。要么就是拉家常式的简单对话,脱离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2.提问缺乏启发性和预设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话语霸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配角,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有时候教师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对问题的回答缺乏预设性,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轻则加以否定,重则加以斥责甚至批评、嘲笑。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教师手上,未发挥课堂提问本身应达到的启发性作用。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问题缺乏梯度和层次

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要么就是难度太大,削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无论哪种情况,都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帮助。

针对以上情况。英语教师应认真思考课堂提问的策略,掌握基本的课堂提问技巧,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具有针对性

针对阅读课教学的特点。应该明确每个教学步骤中课堂提问的作用,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有明确的目的。

导入阶段,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到新的话题,进而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及句型,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阅读过程通常可以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阶段。在Pre-reading阶段,主要要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的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物、地名等,可以提出诸如when,where,how,who等询问基本信息的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出关键词,抓住文章主旨大意和关键信息。

在While-reading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主要事实,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抓住文章脉络。同时,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推断,这时可以提出“What do youthink?”“Why?”等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Post-reading阶段,要求学生对文章作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找出文章中心,对文章进行推理、归纳、总结,可以提出诸如“What can we learnfrom the passage?”“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author?”“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Why?”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2.对问题的答案要有预见性

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有预见能力,估计学生会给出哪些可能的答案,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控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在预设问题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过渡到下一个任务或话题。而对于一些出乎意料的答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创的见解。

3.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谁都无法预测在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哪些意外。一旦出现分歧或意外,教师要能够抓住时机,灵活地处理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资源,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随之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可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4.提问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教师所提问题应该是有趣的开放性问题,教师要用和谐的、爱护的、富有情趣、生动的语气,直观新颖的教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提高问题的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5.问题设置要有多样性

所谓多样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问题形式的多样性,既有简单的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也要有较深层次的特使疑问句:二是指所提问题要具有梯度性,既有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的问题,也有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究,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1.问题设置难易适中

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问题太过简单,学生回答起来看似热热闹闹,但达不到学习新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来,一方面影响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会削减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影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提出问题之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对于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尤为重要。对于那些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就能找到答案,教师需要耐心的等待,如果学生回答仍然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循序渐进,长此以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积极的评价

鼓励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对大部分教师来说不难做到,难以做到的是要对所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尤其是对那些有不同见解、甚至是错误回答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论答案对与错,学生能回答问题就证明他们经过了思考。一句“Well done!”“Good iob!”“Perfect!”“Wonderful!”是对正确答案的充分肯定:“You have great ideas!”“Your idea isvery interesting!”是对发言学生的鼓舞话语。其次,才是跟错误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如“Your idea is very interesting But why do you think so?”也许他会给出一个充分的理由。这正是在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充分体现。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在阅读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第12篇

根据洋思中学的经验, 学-教-练的课堂模式应该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如: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学困生优先) —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

“先学”, 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目标, 并提出自学要求, 进行学前指导, 然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 “后教”, 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学习。学生解决不了的普遍性问题, 教师要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讲解,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由于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 根据本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我根据洋思中学的经验, 对于学-教-练课堂教学模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使其更具操作性, 更符合中考的要求。

以下以Go for it!九年级 (上) 教材第三单元中一篇阅读短文的教学为例说明阅读学—教—练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根据英语阅读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将阅读材料重组, 形成与中考题型贴近的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四个部分。学生根据学案的题目,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分组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一部分:听力。

此部分的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前学生一般是看着原文听, 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 但是对于学生听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将阅读原文改为听力材料, 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为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另一方面, 通过教师的检查, 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其他同学完成的情况, 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根据短文内容, 每个自然段各设2-3道听力理解题。

第二部分:词汇 (主要是词组) 。

词汇是理解短文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当中, 学案将会按照词组在短文当中出现的顺序, 要求学生按照要求, 根据中文提示, 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英文。当学生独立完成之后, 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解决组员的问题。然后请每组派代表, 将本组的答案与全班同学分享。通过这一部分, 首先学生可以独立解决词组的问题;其次在找的过程中, 学生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 通过讨论分享, 增强了学生自我纠正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师进行评价时, 对词组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 例如同义词句、简单用法等。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考阅读理解题型的特点, 阅读理解这一部分主要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 可以进行自我检测, 了解自己对短文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题目可以参考书本后面的问答题。

第四部分:翻译。

以上三部分基本解决了阅读当中的问题。对于短文其他语言点的处理, 可以采用翻译的方式。短文当中出现的长难句, 或是包含重要语言点的句子, 按照句子在短文当中出现的顺序, 依次排列在学案中, 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中文找出相对应的英文句子。学生有了听力、词汇、阅读理解这三部分的基础, 根据中文找出相应的英文, 难度不大。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语言点, 并做相应的讲解练习。通过这一部分, 学生对长难句有了初步的理解, 也同时掌握了必要的语言点, 一举两得。

例如:

1. 前几天, 我和我的朋友谈论了我们学校的规章制度。

The other day, my friends and I talked about the rules that we have in school.

(语言点:that we have in school 为定语从句。)

2. 问题是我所有的同学都认为制服很难看。

The problem is that all my classmates think the uniforms are ugly.

(语言点:that 引导一个表语从句。)

相关文章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精选6篇)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第1篇201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

3
2025-09-19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1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有中...

1
2025-09-19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精选11篇)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第1篇2014年大方县“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竞...

2
2025-09-19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第1篇2010年丰都中心小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 作 总 结传染病防治...

1
2025-09-19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精选5篇)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第1篇2016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军人简历自我评价(一)】入伍十八...

1
2025-09-19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精选4篇)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第1篇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2020年总结(一)保安队长职责一、实行...

2
2025-09-19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精选10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第1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11、怀揣崭新希望,穿过泥泞沟坎,义无反顾奔向...

1
2025-09-19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精选12篇)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第1篇2022-2023学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