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新闻稿类型文章的特点、考点及解题思路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新闻稿类型文章的特点、考点及解题思路(精选3篇)

新闻稿类型文章的特点、考点及解题思路 第1篇

新闻稿类型文章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讲了新闻稿选项的特点,新闻稿文章的特点,新闻稿经常出现的考点

新闻稿的选项特点

1.选项具有时效性

2.选项具有灾难性

新闻稿的文章特点

1.文章叙事的结构有两种:金字塔型和倒金字塔型。四级听力语段一般为金字塔型,即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导语引领全文

2.注重实效性,在原文和选项中都体现出刚发生的感觉,有时还会涉及将来时

3.内容一般是两大类:天灾,人祸

新闻稿可能出现的考点

1.考导语即第一句话

2.考宾语 即语段中线类似 It is said / reported / pronounces / declared // that 这样的句子,那么“that”后面的句子是极有可能是考点。

3.考查四方面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

4.考转折

5.考原因

新闻稿类型文章的特点、考点及解题思路 第2篇

一、名词性从句的概念

在复合句中起名词作用, 在主句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的句子。它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二、名词性从句的高考考点

考点1.语序问题:“陈述语序”。

例: (1) I wonder what your name is.

I want to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aretrying to express

When changing lanes, a driver shoulduse his turning signal to let

other drivers know. (2010上海, 37)

A.he is entering which lane

B.which lane he is entering

C.is he entering which lane

D.which lane is he entering

(2) These shoes look very good.I wonder.

A.How much cost they are

B.How much do they cost

C.How much they cost

D.How much are they cost

Answers: (1) B; (2) C。

解题思路:从句要用陈述语序。考点2.连词 (引导从句) 。

连接词:that, whether/if (在从句中不充当成分) 。

连接代词:who (ever) , whom (ever) , what (ever) ; (在从句中充当主、宾、表) which (ever) , whose (ver) (定语) 。

连接副词:when (ever) , where (ver) , how (ever) , why (在从句中作状语) 。

其他连接词:as if/though, because只能引导表语从句, 不能引导主、宾、同位语从句。

特别注意what的特殊用法:

(1) The other day, my brother drovehis car down the street at what I thought was a dangerous speed. (2004上海春, 38)

(2) A modern city has been set up in what was a wasteland ten years ago. (2004天津, 35)

(3) The boy is no longer what he used to be. (=the person that)

(4) After what was about 10 minutes, the teacher gave the students the correctanswer to the question.

考点3.宾语从句的位置。

(1) The shocking news made me realize terrible problems we would face.

A.what B.how C.that D.why

(2) Before the sales start, I make a list of my kids will need for the coming season.

A.why B.what C.how D.which

(3) Have you finished the book?

No, I’ve read up to the children discover the secret cave.

A.which B.what C.that D.where

A.that B.which C.what D.whether

(5) Having checked the doors were closed, and all the lights were off, the boy opened the door to his bedroom.

A.why B.that C.when D.where

答案: (1) A; (2) B; (3) D; (4) A; (5) B。

解题思路: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1) 题中感叹句充当realize的宾语。 (2) 题中空格处在句中引导宾语从句且在从句中充当need的宾语, which引导名词性从句时多表示疑问且有一个明确的范围。 (3) up to为介词结构, 后接宾语从句, 而句意是“读到孩子们发现秘密洞穴的地方”, 故用where引导这个宾语从句最合适。 (4) 题中空格处引导从句做pleased的宾语。 (5) checked后跟了两个宾语从句, 第一个从句的引导词that省略了。

考点4.引导表语从句的连接副词的选择。

(1) The last time we had great fun was we were visiting the Water Park.

A.where B.how C.when D.why

(2) A reading room is you ca read books,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in which B.that C.where D.the place

(3) I had neither a raincoat nor an umbrella.I got wet through.

A.It’s the reason B.There’s why C.That’s why D.It’s how

答案: (1) C; (2) C; (3) C。

解题思路: (1) (2) 题中time和room分别对应when和where。 (3) “没带雨衣和伞”是原因, 所以用why。

三、结束语

新闻稿类型文章的特点、考点及解题思路 第3篇

【考点透视】

1.整体感知

⑴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意图、作者的写作思路的把握。归纳为三点:文章写什么, 为什么写, 怎样写。

⑵散文的结构分为:总分总、分总、总分等。

2.品味语言, 分析词语

⑴解释词语 (在语境中) 的含义。

考题形式: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解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 结合主题来分析词语的含义。“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词语语境含义。

答题格式:词语的原义 + 语境含义, 这个词原指, 这里指。

⑵词语的表达作用。

考题形式:加点词在句 (文) 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 有时要考虑词语对描写的景物、意境所起的作用或对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有时还要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答题格式:原义+语境义+表达作用, 这个词原指, 这里指, 在文中起到了作用。

3.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⑴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解题思路: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及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 (通常找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 。有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 这时我们不仅要分析句子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还要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含有哲理性的句子, 我们不仅要分析关键词的表层含义, 还要分析它的深层含义和双关含义。

⑵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角度入手:

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概括句子在内容上写了什么。这类句子往往起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的作用。

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句子起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设置悬念等作用。

4.散文中描写的作用

⑴肖像、神态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⑵语言、动作描写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心情) , 并反映了 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⑶心理描写的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⑷散文中的景物描写与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同的。答题时, 重点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答题模式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主题) 。

【试题演练】

生命深处的火盆

包利民

火盆已在记忆里渐行渐远, 如岁月深处一只凝望的眼, 那份温暖依然穿透时光的阻隔, 落在我满是眷恋的心上。

黑龙江的冬天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冷, 特别是在几十年前, 比之现在更要冷上许多。那时的农村还比较贫穷落后, 火盆便成了每一家必备的取暖之物。火盆多为泥制, 一般用黄土烧成, 它就摆在火炕中央, 盛着暖暖的思绪。每日早起做过饭后, 便把灶坑里的余火扒出, 装进火盆, 压实, 便有了一天的火热。好一些的人家, 已有了铁制和铜制的火盆, 可是我更钟情于泥火盆, 它可以直接放在炕上, 不必用支架撑着。它和火炕融为一体, 便觉得热量也会源源不断。

冬季日短且无农事, 全家人便围坐在土炕上, 中间一盆红火, 让每一颗心都充满了温暖。身下的土炕也是滚热, 透过窗玻璃上未融尽的霜花, 看到外面大雪飞扬, 北风呼啦啦地吹动着窗棂, 便会有一种人在天堂的感觉。我们小孩子便缠着祖父讲故事, 那些不知多少年前的传说我们百听不厌, 祖父长长的铜烟袋时而轻轻地在火盆上磕碰, 抖搂掉烟灰, 然后再挖上一袋新烟, 伸进盆中的炭火里猛吸几下, 嘴里吐出浓浓的烟雾, 也吐出许多我们渴望着的故事。

我们小孩子常常不顾寒冷, 走东家串西家, 每一家都烧着火盆, 一些老太太便会聚在某一家, 团团围坐在炕上, 每人一杆长烟袋, 都伸向火盆。她们唠着那些千年不变的家常, 猫就蜷卧在旁边, 每一根亮亮的毛都惬意地映着点点的火光。我们冲进每一家, 都是先奔火盆而去, 几双小手拢在上面, 待寒气去尽, 才跑出房门。每一只火盆的片刻烘烤, 都能让我们在冰雪里疯玩上好长时间。

祖父有一个精巧的铜酒壶, 每到饭前, 他都会将装满了酒的壶放在火盆里, 就那么笑眯眯地看着。直到壶口喷出白汽, 才不顾烫地拿出放在炕桌上, 等着美美地喝上几盅。而我们最大的乐趣, 则是把土豆埋进火盆里, 然后就在旁边耐心地等。直到看到上面的一层浮灰出现小洞, 才把土豆扒出来, 已经熟透, 剥去焦黑的皮, 满屋都是淡甜的香气。或者趁大人不注意时, 偷抓上一把黄豆扔进盆里, 待其颜色变深浮皮脆裂, 急急地夹出。而玉米粒扔进火盆里, 只片刻间, 便全都嘭地爆开, 于是细灰飞扬, 弄得满头满脸。我们全不在意, 心思全在火盆里那些盛开的花上。

火盆只在我的童年里存在短短的几年时间, 便被火炉取代。立在房子中间的火炉, 更为火热, 可是, 却少了围坐在炕上的情趣。那只祖父亲手做成的火盆, 黯然离开了火炕, 蜷缩在仓房的角落里, 落满尘埃。它的身上也龟裂了无数, 偶有蛛网横陈, 像那些支离破碎的往事。看着这样一只不起眼的泥盆, 很难想象它曾有着那么多火热的岁月, 曾经盛装了太多家人的欢声笑语, 盛装了太多的温暖。如今它已将所有的过往都沉淀成沉默, 更久以后, 再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它将自己慢慢地遗忘在岁月里。

用上火炉的第二年, 祖父便去世了。常常想起在火盆旁他给我们讲的那些故事, 便有着直入人心的一种暖, 就像火盆里不熄的炭火, 一直默默地燃烧在我眷恋的心里。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火盆, 甚至连火炉也正被淡忘。可是, 在我的心底, 火盆永远燃烧着, 就像曾经的无数个暖暖的冬日, 它就存在于我的心里最柔软处, 在世事风寒中, 焐热生命的苍凉。

(摘自《北方新报》)

【阅读训练】

1. 文章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 文章交代了哪几种火盆呢?

3. 作者围绕火盆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几件事情呢?

4.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 赏析画线句子。

5.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母亲的三色馍

朱吉红

如今, 蒸馍、吃馍是居家必做的一项“功课”。但我最忘不了的还是年少时母亲所蒸的黑面馍、黄面馍与白面馍。

我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 记事时土地刚刚承包到户, 粮食产量都很低。而且, 父亲去世早, 家里缺劳力, 辛辛苦苦一年到头, 往往还不够吃。

因为粮食奇缺, 平常的日子, 一日三餐以玉米、南瓜、红薯这些粗粮为主, 难得吃上一顿精粉白面。只有家里来了贵客, 或者逢年过节, 母亲才舍得拿出精细面粉, 擀出一大擀面条, 给客人满满地盛上一大碗, 我们兄妹只能吃有汤水的面条。不到重大节日, 很难吃到白面馍。而且只有到了年关, 母亲才会一下子蒸出不同品种的馍。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白馍。”农历腊月二十八, 母亲就开始发面, 做好蒸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十九那天, 就是一年中蒸馍的日子。

一大早, 母亲照例要煮上一大锅红薯稀饭, 主要作为猪的两天食物。这天的早饭, 我们兄妹几人, 只是端端碗, 象征性地吃一点, 望眼欲穿地等着吃母亲做的白馍。

随后收拾完碗筷, 母亲就开始准备做蒸馍的内馅, 有芝麻红糖的、有萝卜肉丁的、有白菜粉条的、有红薯白糖的等好多品种。接着开始揉面, 不大一会儿, 面团放了满满一面板。这时, 母亲开始包内馅。等做够了一锅, 就开始上锅了。

母亲做的蒸馍一般有三种颜色:用红薯面做的黑面馍, 用玉米面做的黄面馍, 还有用小麦面做的白面馍。黑面馍与黄面馍无论怎么精细加工, 都十分粗糙, 硬硬的, 吃到嘴里有一种涩涩的感觉, 难以下咽。只有白面馍筋道好吃, 香甜可口。

母亲为了让我们孩子心理上能够接受, 一般在内馅上予以弥补。黑面馍包肉馅, 黄面馍包糖馅, 白面馍包菜馅。当然, 用白面做的也会包上不同的内馅用来招待客人。

二三十分钟后, 家里开始热气腾腾, 香味扑鼻。这时, 我们兄妹几人就早早等着馒头开锅了。

但第一锅一定是黑馍。因为母亲知道, 我们嘴馋的时间太长了, 为了让大家先解馋, 第一锅蒸的都是黑馍, 虽然不太好吃, 但能吃上热乎乎的蒸馍, 填饱肚子才是关键。于是, 兄妹几人很快大口大口地吃上一两个, 但绝对不会吃得太饱, 总会记得留出空间, 在第二锅、第三锅、第四锅吃到母亲做的不同风味的蒸馍。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红薯面馍越来越少, 到后来完全绝迹, 玉米面馒头随后也销声匿迹。逢年过节, 只有白白的精粉蒸馍。再到后来, 白面馍渐渐走入了日常饭桌, 什么时间想吃什么时间就蒸。

每年一到年关, 母亲总要蒸上几锅白面馍。母亲说, 没有馒头就没有年味。于是, 面粉越来越精细, 内馅越来越丰富, 花样越来越多, 但再也吃不到年少时的滋味。

几年前, 母亲不在人世了。母亲所蒸的三色馍只能出现在睡梦中, 随着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 那香甜的味道让我一想起来就口舌生津, 泪眼模糊。我永远忘不了母亲所做的黑面馍、黄面馍和白面馍!

(摘自《阅读》2014年第2期)

【阅读训练】

1. 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文章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 母亲为什么要蒸三色馍呢?请你简要说一下。

4. 请你概括一下母亲的性格特点。

5. 为什么说“母亲所蒸的三色馍只能出现在睡梦中”呢?

《生命深处的火盆》参考答案:

1.交代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 引起下文的作用。2.泥制火盆、铁制和铜制的火盆。3.主要介绍了听爷爷讲故事、火盆温酒、火盆爆玉米花。4.示例:画线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蜷缩”拟人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父手做成的火盆被火炉取代, 不用而放在仓库角落的情状。5.本篇文章作者以“火盆”为线索, 通过火盆描写了围绕火盆听爷爷讲故事以及在火盆中爆玉米花的故事, 表达了作者对火盆的无限热爱和依依不舍的情愫。

《母亲的三色馍》参考答案:

相关文章
运动会新闻稿2025(二十篇)

运动会新闻稿2025(二十篇)

运动会,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指每年春秋两季的田径运动会,简称校运会。学校运动会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可以全面检阅学校...

1
2025-10-11
运动会新闻稿2025(15篇)

运动会新闻稿2025(15篇)

运动会,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指每年春秋两季的田径运动会,简称校运会。以下是®无盘古文库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运动会...

2
2025-10-11
运动会新闻稿范文(通用10篇)

运动会新闻稿范文(通用10篇)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发展的今天,新闻稿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广泛,新闻稿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是目前最被认可的一种新闻定义。以下是©C...

1
2025-10-11
科技创新大赛新闻稿范文

科技创新大赛新闻稿范文

科技创新大赛新闻稿范文第1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风采大赛”2012年5月27日星期天晚七点,由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的迎接...

1
2025-10-11
好声音半决赛新闻稿范文

好声音半决赛新闻稿范文

好声音半决赛新闻稿范文第1篇19日下午3点40分,杭州湾校区在大礼堂举行了“魅力新生 型动青春”新生节系列活动之杭州湾“好声音”半决赛。...

1
2025-10-11
合作签约仪式新闻稿范文

合作签约仪式新闻稿范文

合作签约仪式新闻稿范文第1篇邢台一中举行“致良知”助学基金签约揭牌仪式2018年9月10日下午,邢台市第一中学和邢台市政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

1
2025-10-11
福利院之行新闻稿

福利院之行新闻稿

福利院之行新闻稿(精选13篇)福利院之行新闻稿 第1篇用爱铸就美丽夕阳,用心传递人间真情(红日青协秘书处5月22日)为充分发扬大学生志愿...

1
2025-10-11
书法比赛新闻稿图文范文

书法比赛新闻稿图文范文

书法比赛新闻稿图文范文第1篇在本次演讲比赛中,各位参赛选手都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24位选手准备充分,激情演讲。他们从不同角度,以独...

1
2025-10-11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