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污染度控制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污染度控制范文(精选11篇)

污染度控制 第1篇

邯钢2250 mm热连轧生产线是由德国西马克公司设计, 具有国际先进装备水平的热轧板带生产线。邯钢热轧厂共有6套摩根润滑系统, 为2架粗轧机各1套和7机架精轧机支撑辊轴承润滑1套, 自2008年8月投产至今, 系统运行平稳, 基本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但是, 油品污染一直是困扰摩根润滑系统一大问题, 油液污染控制也备受维护人员的关注。如何解决油液污染成为维护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摩根润滑系统, 污染物种类有很多, 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污染和水分。

颗粒物污染对润滑性能影响主要在于:颗粒污染物会加速摩根轴承锥套、衬套的磨损甚至报废, 增加轴承水封、油封的损坏, 导致系统大量漏油和进水, 加速油液的老化, 引起系统故障, 影响正常生产。

油里水分分为游离水和乳化水, 水与油液中金属硫化物和氯化物 (来自某些添加剂, 如抗磨添加剂) 以及某些氧化物作用产生酸类物质, 不仅会腐蚀元件、油箱及管线内壁, 还会增加油液的酸值;水与油液中某些添加剂 (如抗氧化剂) 作用产生沉淀物和胶质物等有害污染物, 加速了油液的变质劣化;水能使油液乳化, 改变油液黏度, 降低油液的润滑性能, 堵塞控制元件的间隙或小孔, 引起系统故障。

目前摩根润滑系统运行已经两年多时间, 摩根轴承锥套、衬套、水封、油封存在着不同程度磨损情况。另外, 支撑辊更换也比较频繁, 每两周全部更换一次, 更换下来的支撑辊还要定期对摩根轴承进行拆装和清洗, 不可避免地从外部环境侵入大量的污染物。如更换支撑辊时需要拆卸供油管和回油管, 由于现场环境相对较脏, 如果油管接头保护不好, 安装时手套不干净, 现场颗粒杂物就很容易进入管路内;在支撑辊的拆装过程中, 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有污染物侵入;在补油或换油时, 常常由于新油本身的污染及加油方式的不正确造成对系统的污染;由于水封损坏, 导致冷却水进入系统, 水中的颗粒杂质也会随着冷却水进入系统。另外, 当系统油液清洁度较低时, 油箱内会蓄积大量的污物, 在流量波动时污染系统。

系统中的颗粒污染物除了一部分从外部侵入外, 系统运转过程中也会生成大量的污染物, 如锥套、衬套磨损产生的金属碎屑、油液析出的添加剂等。锥套衬套磨损中颗粒污染是造成磨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它参与了各种磨损机理及相互作用, 会破坏轴承表面间润滑油膜, 造成黏着磨损;进入锥衬套间隙中的固体颗粒在碾压和搓动下, 在轴承表面产生很大的应力, 导致轴承表面剥落产生疲劳磨损;进入轴承间隙内的坚硬固体颗粒物会嵌入其中较软的材料表面, 如衬套上的巴士合金, 在相对运动中产生切削作用, 产生磨粒磨损。对于磨粒磨损而言, 尺寸等于或略大于油膜厚度的颗粒危害最大:磨损产生的颗粒物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消除, 则在润滑的循环过程中产生磨损的链式反应, 又加重了油泵的磨损, 产生恶性循环, 使油泵的寿命急剧缩短。

摩根润滑系统中的水分主要来自轧机冷却水和大气中的潮湿空气, 如摩根轴承损坏, 冷却水就会沿着损坏的水封端面进入轴承:从油箱通气孔吸入的潮湿空气冷凝成水珠滴入油液, 或水分通过油箱的呼吸作用进入系统。当含水量超过饱和度时, 过量的水则以游离水和乳化水的形式存在于油液中, 对润滑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三、污染物控制措施

1. 完善和维护好过滤系统。

摩根润滑系统采用两级过滤:在泵的出口安装有一台双筒过滤器, 精度为50微米;在每架轧机的供油管路上各安装了一台双筒过滤器, 精度为50微米。根据用户点油量调节阀的开口度和过滤器上的压差开关报警信息, 及时更换系统过滤元件。

2. 定期倒换油箱并及时放水。

摩根轴承润滑系统都设有两个油箱, 一个油箱正常使用, 另一个油箱静置备用, 用于将油液中的颗粒物和水分沉淀, 通过油箱底部的水探测器监视油箱底部含水情况, 通过油箱底部排污管可将分离沉淀的水分和部分颗粒物排出油箱外, 从而净化油箱中的油液, 防止油液氧化、乳化, 提高油液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 我们一个月倒换一次油箱。

3. 合理使用真空脱水机。

摩根润滑系统采用了真空脱水机, 可以在线对油液进行不间断的油水分离作业, 有效及时地分离了油液中的水分, 同时也将油品中较大的颗粒性污染物分离出来, 这样润滑油液的品质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4. 保持油箱的较高液位运行。

润滑系统运行时, 油箱应保持在“适当且偏高”的液位, 防止油泵“吸空”, 如果油箱液位过低, 润滑油在油箱内滞留时间就会很短, 系统循环频率增加, 润滑油得不到充分沉淀净化, 将影响 (或降低) 润滑油液的寿命及性能品质, 直至影响轧机设备的正常运转。所以一般油箱应保持在“适当且偏高”的液位, 而不低于油箱容积的1/2到3/5。相应的还应提高润滑油位报警点, 在系统稍有泄漏时即可发出报警以减少损失。

5. 合理控制油温。

润滑油的温度控制是否得当也会对油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油温过高会引起润滑油酸度值增加, 加速油液老化。温度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润滑油的黏度, 润滑油的黏度又将直接影响锥衬套之间油膜的建立。在润滑油的黏度指数不高的情况下, 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油液黏度的巨大变化, 进而引起摩根轴承损坏。目前油箱的油温一般控制在45℃左右, 在这一温度下有利于油水的自行分离及颗粒杂质的沉淀;到达摩根轴承的油液通过系统出口板式换热器, 严格控制在38℃~43℃之间, 基本上保持在42℃, 保证在锥衬套之间建立起正常 (理想) 的油膜。

6. 定期对油液进行理化指标检测。

为了保持较高的润滑油液性能指标, 应对油液进行定时 (或随机) 、定点、定性、定量的监控。这样, 可以对在线润滑油液的油样定时 (或随机) 地进行化验分析, 掌握油液的主要性能理化指标。通过对油品理化指标分析, 及时了解油品变化趋势, 分析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 从而保证润滑油的油质。条件允许, 每月一检测, 至少每3个月对油液进行化验分析, 以便及时、连续获取润滑油性能指标, 保证油品质量。

7. 进水封接触面, 及时更换水封、油封。

由于支撑辊轴径端面粗糙, 而且现场环境恶劣, 受冷却水冲刷、侵蚀, 极易生锈, 这样水封就很容易损坏, 从而导致轧机冷却水夹杂现场污物进入轴承内部, 污染油液。针对这个问题, 采用定期拆开摩根轴承, 及时检查、更换水封, 同时在更换支承辊后, 拆装油管一定要保护好, 防止现场二次污染, 安装完毕, 及时封住快速接头上的接缝, 防止冷却水从快速接头处流进。

8. 定期对油箱底部油液进行抽排。

为了保持较高的润滑油液性能, 应对油箱底部油液进行定时抽排, 通过对油箱底部油品乳化部分或游离水的抽排, 降低油品老化过程, 把握油液性能, 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保证润滑油的油质。一般每3个月对油箱底部油液进行抽离, 保证油品质量。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 在我厂生产中积极采取这些措施后, 摩根润滑系统中润滑油保持在正常的黏度、合格的清洁度、极低的含水量、正常的油温的条件下运转, 减少了轧机摩根轴承的磨损, 缩短了维修时间, 降低了维修成本, 保证和延长了轧机设备的使用精度和寿命。

参考文献

[1]童嘉伟、唐智.机械润滑工程学[M].1992年

工业污染与控制范文 第2篇

(郑州大学 化工与能源学院 安全工程1班 林昂 20090350114)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纯碱工业的行业概况、纯碱生产的环节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带来的危害,并提出控制措施,走纯碱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纯碱工业;联碱法;三废治理;清洁生产 一. 纯碱工业概况

纯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化工、轻工、冶金等行业。有人称纯碱是工业之母,其消费水平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其实并不过分。事实上,我国的民族工业也正是从范旭东先生创建永利碱厂起步的。目前,我国的纯碱产量在国内化工产品中仅次于合成氨、化肥、硫酸,而列第四位。在美国,尽管纯碱的产值在整个国民产值中比例很小,但由于其终端用户如汽车业、建筑业,对整个国民经济举足轻重,因此,联邦储备局将其月产量纳入工业生产经济指数,足见纯碱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我国合成法制碱产量居世界第1位,纯碱总产量居世界第2位,生产工艺齐全,有氨碱法、联碱法及少量天然碱法。但是我国的纯碱工业存在着工艺技术落后、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偏低、三废的末端处理投入大而收效小、三废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以及面临的国际挑战等问题。

氨碱法即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的索尔维法。氨碱法采用的原料无毒无害、价廉易得、连续生产、氨气循环使用、产品无毒无害且质量高。但是长期以来氨碱法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方面,生产过程中原料氯化钠的总利用率偏低,根据Trost提出的原子经济性概念,氨碱法制碱过程理想的原子利用率为48.8%;另一方面,产生大量的废液和废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联碱法即我国研制成功的“侯氏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联碱法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理想的原子利用率为100%),降低了成本,节省资源和能源,环境污染物产生量相对较少。

天然碱法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但我国的天然碱资源较少,所以形成不了优势。

下面主要介绍联碱法

二. 联碱法生产纯碱环节

联合制碱法的特点是可以同时生产吨位基本相同的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工业上将过滤碳酸氢钠后的母液中氯化铵分离出来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热法(蒸发法)和冷法。热法是将过滤母液加热蒸馏脱除游离基和二氧化碳,再加热蒸发析出氯化钠,分离氯化钠结晶后的母液经冷却降温析出氯化铵。由于热法制取氯化铵是在高温、高浓度条件下进行操作的,所以设备的防腐蚀措施是热法生产氯化铵的关键。

联碱法制碱过程分为盐的精制——母液吸氨——氨母液Ⅱ碳酸化——重碱过滤——重碱煅烧。

(1)盐的精制:

盐是制碱的主要原料,原盐中含有钙、镁、泥砂等杂质,并且粒度较大,故需要精制。

原盐精制主要采用洗涤法,应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作为洗涤液,将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洗涤除去的方法。一般生产1t洗盐要排除脏卤水(洗涤液)0.3~1m3。洗涤液循环使用,由于脏卤水中可溶性杂质含量增加,所以需将脏卤水处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为石灰—碳酸铵法(又称石灰—塔气法)和石灰纯碱法。

(2)母液吸氨:

氨气是联碱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每生产1t纯碱和1t氯化铵产品氨用量为330Kg左右。母液吸氨(氨化)是指将定量的氨气溶于母液中,并除去母液中钙、镁杂质的过程。二次吸氨法的母液吸氨,则是母液Ⅰ和母液Ⅱ分别在吸氨器内吸收氨,制成符合要求的氨母液Ⅰ和氨母液Ⅱ,为碳酸化制碱和氯化铵结晶提供优惠条件。

(3)氨母液Ⅱ碳酸化:

氨母液Ⅱ碳酸化俗称碳化。在碳酸化塔中,氨母液Ⅱ吸收二氧化碳,使其中的氯化钠和氨转化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并使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碳酸化过程包括吸收、结晶及传热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通过提高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压力、降低温度等来提高产品产率。

(4)重碱过滤:

重碱过滤是将碳酸化后碱液中的碳酸氢钠结晶(重碱)与母液分离的过程。在过滤的同时进行洗涤,把重碱中残留的母液洗去;并进行脱水,使重碱含水量降低。

重碱过滤主要采用机械分离方法,以回转真空过滤机为多。(5)重碱煅烧:

重碱煅烧是将过滤工序所得重碱,在煅烧炉加热分解制成纯碱。过滤后的重碱,含NaHCO3 70%~75%,NH4HCO3 3.0%~3.5%,Na2CO3 6%~8%,NaCl 0.3%~0.4%,H2O 14%~18%。煅烧过程中,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煅烧所得的炉气除CO2,H2O外,还有NH3,应进行回收。

重碱煅烧分解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煅烧炉的生产能力及其寿命,所以煅烧温度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般在加料的入口处保持较高的温度(约270度),出口处应保持较低温度(约175~190度)。

三. 纯碱工业三废的危害

目前,虽然我国纯碱工业在产品总量、质量、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部分工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我国纯碱工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十分严重的,纯碱工业产生的大量环境污染物主要有废气、废液、废渣及粉尘,其中废液、废渣污染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解决。纯碱工业废液、废渣主要包括:氨碱厂蒸馏废液、废渣,洗盐工序产生的盐泥;联碱厂废泥、含氯废水和氨氮废水。这些废液、废渣中含有大量的有用物质,直接排放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流失,而且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破坏地貌和植被,污染水体和大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

联碱法与氨碱法相比组没有那么大量的废液废渣排放.但也存在一定量的废水, 废渣和氨损失等三废。

联碱排放的三废中, 以废气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刁, 只有含少量氨的废气, 基本不含其它有毒气体成分。但联碱排放的废水及废渣的治理却颇费精力。

联碱产生的废渣数量与氨碱比要小得多, 但长年累积起来其数量也不可小看。在土地日见珍贵的地区, 堆积这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废渣也是一件麻烦事。联碱的废渣主要是氨l 泥。其来源是原盐中夹带的杂质如C a2+、Mg2+、SO42-、水不溶物等, 经过在生产体系内的各种平衡之后,在澄清装置中沉淀下来的物质。这些都很处理,放之不管更会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危害。四. 纯碱工业污染的控制措施

1.原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原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制碱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和产品的质量。在技术、经济可行时,采用膜技术进行卤水精制可提高制碱原料的质量。氨碱法生产中采用优质原盐将直接削减洗盐过程废洗液、盐泥的产生;联碱法生产中采用钙镁含量低的原盐也会减少废泥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变换气作原料制碱能简化工艺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

2.改革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

采用绿色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物料和能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

联碱法的主要方向是重碱结晶、过滤和洗涤工艺的革新。在降低纯碱盐分、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回收氨盐杂水和含氯碱液,建立母液平衡和水平衡,进一步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完善变换气加压碳化制碱工艺,推广不冷式碳化技术和离心机直接分离重碱晶浆技术,降低能耗;氯化铵结晶、分离过程采用逆料工艺流程、液氨致冷满液位操作和使用高效离心机,可降低能源消耗、节省投资并且提高产品质量。采用低温净化过滤技术、砂滤技术、混凝技术或膜技术净化母液Ⅱ可提高联碱产品质量。采用高效除尘系统可减少粉尘的污染,增加物料的利用率。

3.加强企业间合作,建立生产闭路循环,综合利用废物,实现废物零排放 利用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原则来设计纯碱工业生产,建立生产的闭路循环,使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废物零排放。

在联碱法制碱过程中,综合利用产生的废泥的途径主要有:制造钙镁肥或复混肥;制造氨化普钙;利用干燥技术使NH3、CO2循环使用,废渣作填垫材料或土壤改良剂。

纯碱工业产生的氨氮废水采用化学沉淀法与离子交换法使NH3,回收利用,沉淀物可作复混肥添加剂、土壤改良剂,处理后的水作为杂用水返回系统。

4.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

我国纯碱工业产品结构不合理,这是制约纯碱工业绿色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要调整碱厂系列产品外,还要大力开发纯碱行业深加工产品,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同时,纯碱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可为实现系统内闭路循环创造条件,使废物得到综合利用而实现零排放。

产品的设计中,工业生产的规模直接影响到原料的利用率和污染物排放量以及经济效益。目前,制碱行业中大多数氨碱厂和联碱厂的生产能力已扩大到100 kt/a以上。扩大生产规模在投资、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污染预防和生产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5.加强科学管理

强化管理是实现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人为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降至最低。

五. 总结

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并回收利用,环保、节能、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应用等,是纯碱行业继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之,中国作为天然碱资源匮乏的合成碱大国,如何成为世界纯碱强国,是摆在我国纯碱行业面前的一大课题,纯碱工业科技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无论从满足国内市场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都必须把我国纯碱工业生产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就要求我国纯碱工业要不断实行技术进步,练好内功,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参考文献】

1.史金凯.赵东良.奎明海 《纯碱工业》2012(05)

浅析锅炉废水污染控制 第3篇

摘 要:在电力行业,依靠锅炉和煤炭仍然是主要的发电方式。锅炉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水污染,第八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对电力行业水污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防治锅炉废水污染是当前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锅炉;废水;污染;防治

2015年是新《环保法》的实施元年,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下,环保再度成为两会“强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打好环境治理的攻坚战。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在污染防治方面,要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于电力行业来说,2015年的工作目标必然要紧紧围绕环境保护的中心来组织开展企业运营管理工作。

一、锅炉废水的危害

电力行业发电用锅炉,在锅炉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会对锅炉自身造成危害,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对锅炉自身的危害。污水会形成水垢,而且还具有腐蚀作用等其他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将会导致锅炉在工作过程中相对浪费燃料和降低锅炉出力等情况的发生可能会造成金属构件破坏和水位计看不清楚水位以及运水不安全等事故的发生,这样对于锅炉的安全运行和能源消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2)对环境的危害。锅炉在工作状态下会排放大量的污水,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将会对地下水以及河流等水源进行污染,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以及生产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如果长期的处于污水环境中,也会出现中毒以及身体体质下降等病状。

二、锅炉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锅炉废水的危害,我们必须要找出能够有效解决的办法从源头进行控制,对于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都将起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保障。

(1)锅内化学处理。锅内加药这种方法对任何压力和出力的锅炉都可以进行使用,但是压力较高的锅炉在处理方式上还是以锅外处理为主,以锅内加药为辅。然而针对压力较低的锅炉则可以直接锅内加药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①纯碱处理法;②磷酸盐处理法;③全发挥性处理法;④中性水处理法;⑤联合水处理法;⑥聚合物处理法;⑦衡磷酸盐处理法等。对于药剂的使用量和水源水质有着很大的相关程度,通常情况需要在添加药剂之前先对水质进行有效的化验确定,然后加入相应的药剂使得锅炉水的ph值能够达到国家标准。(2)锅外化学处理。因为每个锅炉型号和水源的品质都是各不相同的情况,此处所讲的锅炉外化学处理主要是针对新投入运行前的煮过和旧炉内的化学除垢,保障锅炉处于良好的工作运行状态。在原水进入锅炉之前采用水处理设备对水质进行除盐、软化、去除大颗粒杂质等有害物质的处理,使给水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常采用钠离子交换软化水设备、离子交换除盐设备等工艺。(3)废水处理。主要是针对锅炉内排放的污水进行行之有效的处理,使得能够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能够在后期进行再次利用,我国现阶段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沉淀加唯恐陶瓷过滤板的处理工艺。微孔陶瓷过滤板是由骨料掺和一定的黏结剂、成孔剂、稀土抗蚀剂,经高温烧结而成,在陶瓷板内形成很多大小分布均匀并相互连通的桥拱状开口微孔通道。运用这种处理方法在处理废水之前,需要将高浓度的废水排入平流沉淀池内将废水中大部分颗粒进行沉淀,一般沉降时间为为1~4h,完成之后再做下一步处理工作。

三、锅炉废水的回收利用

因为锅炉有着不同的类型,所以导致了污水排放周期也各不相同。对此,我们可以将其有效的分成连续排放和定期排放两种模式,下文便是笔者对此的分析:

(1)连续排放污水的利用。连续排放就是将锅炉中的蒸汽和热水进行有效的排放,这类污水的再次回收利用,可以有效的对炉内软水进行加热,还可以将炉内给水的温度进行升高,如果连排的污水温度相对一直过高的话,还可以提供给洗刷车间进行利用,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联接暖气片进行有效的供暖。(2)定期排放污水的利用。这里的污水是指定期从锅炉水循环系统中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对其排放量大小的确定需要根据原水的硬度和碱度来确定。将这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之后,可以再次成为锅炉的回水使用,从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循环使用,而且还可以进行沉淀处理,用这些水资源进行冲洗地面、水力冲渣等。(3)水力除渣废水的利用。燃煤锅炉所采用的水利除渣所排放的污染水,其排放量较大,将这类污水经过沉淀、净化处理后以再次成为锅炉的除渣用水这样周而复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立.工业锅炉排污水的有效利用[j]. 长春大学学报. 2009(10)

污染度控制 第4篇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控制,修复

0 前言

地下水是淡水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当前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 导致地下水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以影响。同时地下水被污染之后长时间难以消除污染, 并会对水层上时间的产生作用, 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用水安全也造成了严重威胁。下面将对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进行详细讨论。

1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

通常来说地下水污染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可溶性, 另外一种是非混合性。两种污染在化学性质上各不相同, 同时在对人体的危害上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溶性污染主要是无机物, 由工业用水和生活废水等组成。下面将对地下水的污染原因进行分析。

1.1 可溶性污染

通常来说可溶性污染在渗入到地下水之后, 会形成污染群。而污染群的范围则根据水文情况、污染物的排放量等有关。污染群能够跟随地下水的流动方向来逐渐的渗透到每一个不同的角落, 甚至流到其他的水层当中去。如果污染物持续排放, 那么污染群的范围和浓度也会因此不断的上升[1]。如果污染源停止排放, 那么已经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也会随之不断的扩大, 但长时间以来会得到一定的精华, 使得污染的程度大大降低。

1.2 非混合性污染

费混合性污染主要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 也就是非水相液体。这种液体污染物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石油的大规模开采或者因为石油类的产品泛滥而造成的。而这种污染现象也多出现在电子工厂、化学工厂等周边地下水。当液体渗入到地下土层之后, 一部分会得到挥发, 而另外一部分则会继续下沉, 直达水层。这种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是难以消除的, 即便停止污染排放也会导致这些油状物的液滴逐渐渗透, 最终形成持久性的污染。

2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1) 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装置。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现象, 导致废弃物排放严重, 最终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此外, 在北方地区很多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逐渐出现恶化的现象, 这些都说明了当前对地下水保护的重要性。为了能起到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的作用, 应当建立起水质污染的预警装置。一旦地下水出现了污染情况就可以及时的找到问题根源并进行及时的处理。这对地下水保护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污染物清理。地下水受到污染基本上都是因为地表的污染物泄漏而造成的, 通常会采取挖去地面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而对其他已经渗透到地下水的污染物则会采取抽取的方式和屏蔽等方式进行处理。1) 异位处理法。进行地下水的异位处理法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对污染的土体进行开挖, 另外一种则是抽取处理法。土体开挖法主要适用于范围比较小的区域, 将已经受到了污染的土体挖出, 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使其当中所含有的污染源能得到消除。这种方式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式, 有着一定的优势, 但当前仍然无法进行大面积的处理。抽取处理法主要是以地表的处理为主, 但需要对地下的水进行抽取, 并进行微生物处理, 将水质恢复到本来的面貌。这种方式能有效的通过吸附方式来减少水当中的污染物, 提升地下水的洁净度。2) 原位处理法。原位处理法当中也包含了两种不用的方式, 一种是原位冲洗法, 另外一种是微生物处理法。原位冲洗法主要是将地下水被污染的区域进行液体注入, 并将地下水和冲洗剂一起抽出, 然后在地表进行处理。通常冲洗使用的液体当中包含了水、活性剂和潜溶剂等其他的物质[2]。利用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强化空隙处理作用, 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提升抽取和对地下水的处理能力。利用微生物处理方式, 应谨慎选择微生物, 并做到合理的配比, 如果配比的合理, 那么地下水当中的污染物将会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渐被溶解, 而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也有可能难以起到效果。微生物处理法近年来已经在相关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微生物处理法与其他的方式相比较而言, 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微生物的处理在于地下环境中, 而地下环境又难以受到控制, 因此, 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而其他的方式基本上都在地表进行处理, 能够直接进行参与和操作, 控制起来也比较简单化。

(3) 修复技术。1) 生物填料技术。生物填料是一种环境保护技术, 主要利用生物填料的方式进行吸附, 并采取活性炭吸附的方式将地下水当中的污染物排除。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体现出生物氧化法和活性炭的吸附优势, 同时对技术当中的处理周期和面积等也都有效的拓展。2) 污染探测装置。利用水资源地下污染探测装置能够使地下水的状况得到实时监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地下水的污染特点并显示出污染的种类和污染程度, 在当前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式[3]。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规划, 首先应做到保护地下水的正常使用和水源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需要兼顾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时需要对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解, 整体的来制定污染治理规划方案。此外, 应认识到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等比较广, 当中包括了土地利用情况、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社会经济环境情况等, 只有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找出科学的治理方式。

3 结语

地下水是淡水资源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人们的生活和未来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一定要重视起地下水的保护和污染控制。当前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同时污染的种类也有所不同, 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分析, 找到最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才能最终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勇胜.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J].中国建设信息 (水工业市场) , 2011, (03) :55—56.

[2]张俊.我国地下水污染成因及其预防机制[J].知识经济, 2011, (11) :25—26.

汽车尾气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第5篇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危害;控制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危害。据报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变得日益突出,市区的大气污染以机动车为首要污染,许多国家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有五成以上来源于汽车所排出的废气,汽车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高速增长,必将造成汽车排放量的大幅度上升,如何更有力地进行汽车排放治理和控制,研究汽车排放污染的防治诚心前的重要课题。

1.尾气各成分产生的过程

一氧化碳。(1)氧气不足。(2)混合气混合不均。从总数上看氧气是充足的,但从局部上看存在局部缺氧,遂产生一氧化碳。(3)分配不均。在使用化油器的汽油上存在着分配不均的问题,颗粒较大的汽油跟不上进气流,使混合气因离化油器远近不同而浓度不均,产生一氧化碳。(4)在高温条件下排放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5)排气系统中的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氧化。(6)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气中HC是没有燃烧的燃料或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含有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及部分含氧化合物。(7)燃料完全不燃烧。在发动机中的某些时候或某个气缸因混浓度或点火系问题不能着火,燃料不燃烧直接排出产生碳氢化合物。(8)氮氧化物的生成。内燃发动机排出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而二氧化氮的含量很少,在内燃机燃烧室出现的NO,是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的生成物,它来自氮气与氧的反应,而不是来自燃料。

2.汽车废气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的发动机新鲜空气,使其在气缸内与燃料急性氧化,然后又排出废气,其中含有不少有害的气体,扩散在空气中,被人全吸收,这就使汽车的另一种公害——污染大气的主要成因。汽车为人们生活现代化提供方便。也为人类带来灾难,当今所谓的快杀手是车祸而慢杀手即是排放污染。汽车的排放污染物是汽车的三大公害之首。汽车排放污染物中有CO,HC,CO2,SO2,NOX,PB,O3及碳烟等。其中CO浓度最高, 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极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阻碍血液吸收和输送氧,引起人的头痛,头晕,严重甚至死亡。HC中含甲醛,丙烯醛和多环芒香烃等。其中甲醛和丙烯醛对鼾,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尤其是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当烃类物质在强光作用下还会产生浅兰色的光化学烟雾,是有害人体的重要成分,NOX是N/01,NO2等级氧化物的总称,是有刺激性的,易引发结膜炎,触膜炎,严重时引发肺炎,肺气肿等。

3.汽油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

3.1电子控制燃油喷系射系统

汽油机降低排气污染和提高热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精确控制空燃比,为此,人们曾在化油器上进行了各种改进设计,使它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今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以其出色的度和灵活性得到了普及,并逐步淘汰离化油器供油系统。

3.2推迟点火提前角技术

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和噪声有重要影响,推迟点火提前角一直是最简单最易行的也最普遍应用的排放控制技术。

3.3废气再循环装置

废气再循环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排放控制措施,但仅对降低NOX效果明显。

3.4燃烧室的优化

燃烧室形状的设计原则是面容比较小,扩大混合气着火界限,为此无触点的高能电子点火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5提高点火质量

提高点火能量可以提高着火的可靠性,扩大混合气着火界限。

3.6三元催化器

目前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已成为国际上汽油排放控制技术的主流,是有效的机外尾气净化方法。

4.柴油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

4.1燃烧直喷技术

柴油机污染物排放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缸内的燃烧过程,改进燃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会改善燃烧过程。燃烧系统直喷技术的燃烧效率高,比非直喷式系统节油5-10%,但要求发动机吸入较多空气,目前,这种技术基本上成熟,对控制柴油机排放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预计与分隔式燃烧系统相比,直喷技术将占主导地位。

4.2废气涡轮增压与中冷技术

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是使发动机轻量化,提高输出功率的有效措施,也是现代柴油机的代表性技术,经废气涡轮增压后,进气温度提高滞燃期缩短,混合气适当变稀,这些因素使噪声,CO和HC排放及油耗都有所降低,但进气温度上升使NOX增多,空气密度下降,也使进气量未达到期望水平。于量出现了将增压后空气再进行冷却的中冷技术,使进气温度除外,循环进气量与中冷技术是降低NOX和微粒,改善柴油机经济性和提高动力性的最佳措施。

4.3燃油喷射高压化和多次喷射技术

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机的心脏,也是发展最快的系统。传统的泵喷嘴系统的喷油压力较低,一般不50MPA,而现代燃油喷射系统除泵喷嘴外,还有新型的共轨系统,喷油压力普遍提高,柴油机喷油压力越高,燃油和空气的混合就越好,排烟就越少,与此同时,将电子技术应用于燃油喷射的控制上,非常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间,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4.4排气后处理技术

目前被认为较实用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有:氧化催化转化器,微粒捕集咕嘟和NOX还原催化转化器,其中:微粒捕集器是目前国际上最接近商品化的柴油机微粒后处理技术。

5.汽车污染控制

(1)很多国家在政府中设立了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制定了关于防止污染的法律和技术方案,如对汽车行驶中排放废气的成分,冒烟浓度做出必要的控制,使环境保护和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着重从科学技术上进行研究和试验,逐步防止或减少汽车污染。汽车的污染物质,主要是从排气中放出,但车上的曲轴箱,化油器和汽油箱也能放出一些废气,曲轴箱中的废气和汽油蒸气,主要是从活塞环和汽缸壁的间隙处泄露出来,对此,只要在曲轴箱侧面与空气滤清器加一条管路,将废气和汽油蒸汽吸入气缸,再行燃烧,就会大大减少废气和污染物的排放。

(3)柴油机比汽油机,其混合气中的空气平均含量要高,燃烧比较完全,排出的废气“干净干净,也没有铅的危害。但所排出的烟煤和二氧化硫等成份,有特殊的臭味,对人全同样有害。目前有不少研制柴油机的单位都在努力发送发动机的燃烧条件,或安装除尘器,催化器,力求减少污染物。

6.结束语

上述”排气净化“的几种技术措施,可单独也可综合采用,其效果可用”汽车排气分析仪“进行测量,除这些办法外,加强汽车技术保养,提高驾驶水平,改善道路状况,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下转第114页)(上接第13页)法律,等等,也都是防止和减少汽车污染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倪计民,陈礼国,苏国栋.降低汽油车废气排放的措施[J].小型内燃机,2000(1).

[2]王银,袁黎.汽车排放及净化措施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6(4):71-73.

[3]李彩凤.汽车排放及治理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88-289.

污染度控制 第6篇

问:修订《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背景是什么?

答:我国是水泥生产与消费大国, 2012年水泥产量达到22.1亿吨, 占世界水泥产量的56%, 现有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约4000家, 其中水泥熟料生产企业2400多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00多条。水泥工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 我国水泥工业颗粒物 (PM) 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15%~20%, 二氧化硫 (SO2) 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3%~4%, 氮氧化物 (NOx) 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8%~10%, 属污染控制的重点行业。水泥工业执行的现行标准为《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5-2004) , 主要控制PM, 要求水泥企业在各种通风生产设备及作业点采取高效除尘净化措施;SO2、NOx、氟化物等控制指标在原 (燃) 料品质较好、运行工况稳定的条件下基本可实现达标排放。

进入“十二五”后, 环保形势的变化对水泥工业的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NOx总量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国发[2011]26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发[2011]42号)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国发[2012]40号)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环发[2012]130号) 、《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14号) 等文件明确规定2015年水泥行业NOx排放量控制在150万吨, 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7亿吨;对新型干法窑降氮脱硝, 新、改、扩建水泥生产线综合脱硝效率不低于60%;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 对水泥行业实施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通过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排放标准作为控制污染、减排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重要抓手, 需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及时提高控制要求。为此, 环境保护部于2012年启动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2004) 修订工作, 修订草案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 通过技术和行政审查之后会同质检总局正式公布。

问:为什么制定《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答:水泥生产分为以石灰石、粘土等为原料正常生产以及在生产同时利用水泥协同处置窑处理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受污染土壤等两种方式。针对上述两种生产过程的污染物产生及控制方式不同,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5-2013) 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30485-2013) 分别提出了排放控制要求, 构成了完整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 (控制) 标准体系。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 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应用经验。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 对于缓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巨大环境压力、提高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废物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控制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废物种类主要限于常规的工业废渣, 如电厂粉煤灰、高炉矿渣、硫酸渣等, 燃料替代率低, 危险废物、社会源废物 (生活垃圾、生活污泥等) 、污染土壤以及有机工业废物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刚刚起步。为此, 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等国务院相关部委印发了一系列关于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发展的文件, 预计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将迅速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遵循全过程污染控制原则, 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污染节点, 通过入窑废物种类限制、废物中有害元素的投料控制、投料点的选择、烟气污染物治理、水泥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污染控制, 分别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为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 环境保护部还配套制定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HJ 662-2013) , 具体规定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过程前端和末端控制的环保技术要求。《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及其配套标准的发布实施, 对于规范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依法开展环境监管、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问:《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修订内容有哪些?

答:我国早在1985年就首次发布了《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2004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 适用范围在原有水泥原料矿山开采、水泥制造、水泥制品生产的基础上, 增加了散装水泥中转站; (2) 调整现有企业、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增加适用于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3)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 明确要求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相应的污染控制标准。

新标准重点提高了颗粒物、NOx的排放控制要求。根据除尘脱硝技术的进步, 新标准将PM排放限值由原标准的50 mg/m3 (水泥窑等热力设备) 、30 mg/m3 (水泥磨等通风设备) 收严至30 mg/m3、20 mg/m3;将NOx排放限值由800 mg/m3收严到400 mg/m3。考虑到现有企业需要进行脱硝除尘改造, 标准规定新建企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新的排放限值, 现有企业则在标准发布后给予一年半过渡期, 过渡期内仍执行原标准, 到2015年7月1日后执行新标准。

新标准在原有污染物控制项目 (PM、SO2、NOx、氟化物) 的基础上增加了氨 (NH3) 和汞 (Hg) 控制项目。NH3排放是水泥窑烟气脱硝衍生出的污染问题, 为防止NH3逃逸导致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上升, 以及由此引发的臭味扰民问题, 标准规定使用氨水、尿素等含氨物质作为还原剂去除烟气中NOx时需执行NH3排放限值。鉴于水泥生产大量使用燃煤、粉煤灰作为燃料和原料, 为强化重金属污染风险防范、切实履行环保国际公约, 新标准规定了Hg排放限值。

问:确定NOx排放限值的依据是什么?

答:水泥行业是我国继火电厂、机动车之后的第三大NOx排放源。水泥行业控制NOx排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总量减排目标和环境空气质量, 必须依据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可行污染控制措施, 确定合理的排放限值。

水泥生产工艺对NOx排放有重大影响。普通水泥回转窑的烧结温度高、过剩空气量大、废气在高温区停留时间较长, NOx排放较多。近年来普遍采用的新型干法工艺, 60%燃料在前端分解炉内无焰燃烧, 燃烧温度低、几乎没有热力型NOx生成, 只产生燃料型NOx。与普通回转窑2.4 kg/t熟料的NOx排放强度相比, 新型干法工艺NOx产生量可控制在1.6 kg/t熟料的水平, 削减约1/3的NOx产生量, 初始NOx浓度通常为800~1000 mg/m3。

可行的NOx控制措施包括一次措施和二次措施。一次措施指通过生产工艺或原 (燃) 料的改变, 如低NOx燃烧器、分解炉分级燃烧、工艺优化控制、添加矿化剂、燃料替代等, 减少NOx的产生。采取这些综合措施后, 大约可降低20%~30%的NOx排放量, 相应NOx排放浓度降至600~700 mg/m3;二次措施是指末端治理措施, 包括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 、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 、SNCR-SCR等烟气脱硝措施, 其中SNCR是目前比较成熟可行的技术, 脱硝效率一般为40%~60%。

综合考虑上述措施的NOx减排效果及组合采用的可能性, 根据已投运的水泥脱硝示范项目可稳定达到的排放水平, 新标准确定NOx排放限值为一般地区400 mg/m3、重点地区320mg/m3。达到该标准主要通过一、二次措施的综合采用来实现, 考虑到一部分现有企业工艺改造难度大或不具备改造条件, 也可以单纯通过末端采用SNCR技术来实现 (但此时应严密监控NH3逃逸) 。

我国水泥脱硝刚刚起步, 建成运行的脱硝示范项目均采用SNCR技术, 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 技术在国内尚无成功应用案例。国外也是应用SNCR技术较多, SCR仅有2~3套装置在示范运行。此次标准基于SNCR技术确定NOx排放限值, 未来随着SCR技术的成熟、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 将基于新技术制定更严格的NOx排放限值。

问:新标准实施成本和预期效益如何?

答:提高排放控制要求意味着环保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增加。据测算, 水泥企业除尘、脱硝等环保投资比例将达到10%~12%, 环保设施运行成本约12~15元/t水泥。从事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企业需要增加部分投资对水泥窑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 以北京水泥厂为例, 按照每年8万t的处置规模估算, 建设一条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示范工程项目投资约5200万元。

液压油液的污染及控制 第7篇

在实现高压、高速、低噪声、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等方面液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 并且在完善比例控制、伺服控制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 液压技术得到推广性使用, 进一步使得液压系统出现故障的频率逐渐增大, 同时增加了维修的工作量。对于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 如何降低液压系统的故障率, 延长其使用寿命, 提高其可靠性成为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液压系统使用的油液污染状况对其运行的可靠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在液压系统发生的各种故障中, 其中75%的故障由液压油液的污染所造成。在这种情况下, 研究分析污染液压油液的原因, 同时采取科学合适的措施, 规避油液污染对系统的危害, 如同降低了液压系统的故障率。

1 液压油液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在日常工作中, 多种因素都可以污染液压油液, 通常情况下, 根据污染物形态, 可以将污染物分为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气体污染物。其中, 危害最为严重的要数固体污染物。

1.1 固体污染物

所谓固体污染物是指在制造、装配液压系统的过程中, 在元器件、配管中出现型砂、切屑、磨料等。在启动液压系统后, 随着油液这些颗粒状的污染物就会液遍及整个液压系统。由于阀类元件运动副的配合间隙比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 当运动副之间的间隙中进入固体颗粒时, 其表面就会被划伤, 进一步加剧了磨损, 使得节流孔、阻尼孑L等的间隙进一步扩大, 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 导致阀的性能被损坏, 进而引发振动或动作失灵, 情形比较严重时, 甚至会卡死阀芯, 引发事故等。固体颗粒会加剧叶片泵中叶片、转子等活动部分的磨损, 进一步降低效率, 甚至烧损。

1.2 液体污染物

通常情况下, 液体污染物主要指水分、清洗油, 以及液压油、化学溶剂等。在油液中, 当水与硫或氯相互结合时, 形成硫酸或盐酸, 进而对金属材料构成腐蚀。当脱落的锈片进入油液后, 这些锈片就会形成固体污染物, 进而对油压系统构成更大的危害。当油液中的水分比较多时, 会导致液压系统出现振动、爬行等现象。在液压系统中, 如果混入了清洗油或其它种类的液压油, 由于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 就会改变液压油液的化学组成, 改变其性质, 进而对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1.3 气体污染物

所谓气体污染物主要是指从大气混入到液压油液中的空气, 以及从油液中分离出的气体, 这些气体能够对油压系统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空气可以降低油液容积的弹性系数和丧失刚性, 使得元件动作失灵, 降低了反应速度, 甚至发生各种事故。气体经泵瞬间压缩处理后, 温度会迅速升高, 进而造成油温的升高,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氧化油液, 使得油液的润滑性能进一步降低, 使得密封件过早老化。另外, 如果油液中混有气体, 会增加系统振动和噪声, 同时降低泵的容积效率等。

2 液压油液污染的控制

2.1 设计阶段

首先, 选择合理的滤油器。对于液压系统来说, 过滤通常情况下是控制油液污染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为了确保油液的清洁型, 需要在泵的吸油口、重要元件的进油口等设置不同精度的滤油器,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油液进行过滤, 遏制污染渠道。参考表1、表2, 选择合适的参数、结构等。

其次, 对油箱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 从油液中分离空气和杂质。在油箱内部, 油液逗留的时间越长, 分离空气和杂质越有利, 同时可以对油箱的散热作用进行充分的利用, 降低油温,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油液被氧化和变质。

再次, 对于软管、密封件等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需要与油液相互匹配。

2.2 制造、安装阶段

通常情况下, 在制造液压元件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喷砂”等新工艺、新技术,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去除阀块内孔存在的毛刺, 通过对这些毛刺进行处理, 最大限度地确保液压系统油液的清洁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延长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在组装元件的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需要确保环境的清洁性。同时在对液压元件进行装配时, 一般采用干装配方式进行安装。装配完液压元件后, 对于元件便面的油污等, 通常选择与液压油液相容的冲洗介质进行清洗, 进一步确保液压元件的整洁性。

2.3 使用维护阶段

为了确保油液的清洁性, 对于新的液压油液来说, 在加入油箱之前, 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静放沉淀处理, 通过沉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液的清洁度。同时对液压油液进行定期检查, 并且及时更换各处的滤芯。

2.4 采用先进的油液污染控制技术

在对液压油液污染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为了提高控制效率, 通常情况下, 需要采用先进的液压油液在线检测等污染控制技术, 对液压油液进行控制,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全面监测油液的劣化趋势。一方面随时检测液压系统油液各种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取样污染造成检测误差。

3 实例

某集团公司目前运行的一台300吨的压铸机, 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前几年缺乏使用经验, 并且管理不到位, 因而在使用时, 故障现象频发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 不得不进行停机检修。在维修压铸机过程中, 通过总结故障原因和维修经验发现, 多数故障都是由油液被污染造成的。例如, 液压系统不能正常提供压力, 在对其进行开机检修过程中, 发现液压系统出现正常压力的次数有两次, 其余没有压力。通过采用排除法对故障进行排除和诊断, 根据经验估计是电磁溢流阀存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更换溢流阀, 这时开机系统恢复正常。拆开更换下来的溢流阀, 在阀体中发现主阀芯滑动困难, 将阀芯取出, 粘性灰黑色的淤积物填满了凹槽。通过对淤积物进行取样分析, 其中98%的属于固体颗粒状污染物。在这种情况下, 集团技术人员开始高度重视液压油液的污染问题, 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液压油液进行定期检测, 进而延长了液压系统的工作寿命。现在, 因油液污染而引发的故障大大减少。

通过上述分析, 控制液压油液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为了确保液压系统正常运行。通常情况下, 需要对液压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并且精心制造, 同时进行及时维护,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液压油液污染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 以及可靠性, 同时延长液压系统的使用时间。

摘要:分析液压油液污染的原因和对液压系统工作性能的危害, 提出了防止液压油液污染的具体措施, 为液压系统的设计、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液压油液,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1]颜荣庆.现代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166-169.

[2]蔡祖光.液压油的性能、作用、污染与防护[J].液压与气动, 1997 (2) :15-18.

[3]章宏甲.液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7-15:41-43.

室内氡污染及控制分析 第8篇

氡是1899年发现的, 但氡致肺癌, 则是在1546年由捷克和德国矿山工人患肺癌的报告中提出来的, 当时称这种病为斯尼伯格矿山病。到20世纪60年代, 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非铀矿山也有氡, 十多年后人们又认识到, 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下, 也存着偏高或高的氡, 也能致病致肺癌。室内环境中氡的危害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研究的。

1 什么是氡气

(1) 氡气的发现。1899年欧文 (R.B.owens) 研究钍放射性时, 发现220Rn;1900年道思 (F.Dorn) 发现222Rn。氡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发射性气体, 由镭衰变产生。地表岩石土壤氡的发射率为2*10-2Bqm-2s-2。 (2) 氡气的理化性质。氡 (R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周期零族, 为惰性气体元素, 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氡气无色无味;比重9.73g/l;熔点-62℃;氡气溶于煤油、甲苯、血、水、CS2;易被脂肪、橡胶、硅胶、活性炭吸附。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氡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因此氡及其子体可以通过内照射给人类造成损害。氡气的同位素。氡气有27种同位素, 即200Rn-226Rn, 其中225Rn未完全确定。最重要的是三个天然放射系中镭的子体222Rn (Radon) 、220Rn (Thorn) 、219Rn (Actinum emanation) 。222Rn的半衰期为3.82天, 220Rn的半衰期为55秒, 而219Rn的半衰期不到4秒辐射卫生学意义不大。通常说的氡指222Rn, 在讨论室内氡时以222Rn为主220Rn次之。 (3) 氡的辐射特性。自然界中的氡由镭衰变产生, 是人类所接触到的唯一气体性放射性元素。氡形成后很快衰变并产生一系列放射性产物, 最终成为稳定元素铅。

2 室内氡的来源

氡是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产生, 镭又是由放射性元素铀衰变而来, 铀起了一个氡的永久源的作用。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如下: (1) 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一是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钍的土壤、岩石中存在高浓度的氡, 这些氡可以通过地层断裂带进入土壤和大气层。建筑物建在上面, 氡就会沿着地的裂缝扩散到室内。 (2) 从建材中析出的氡.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各种与岩石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花岗石、大理石、瓷砖、青砖、红砖、陶瓷卫生洁具、水泥等都具有氡和放射性, 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 (3) 从供水及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煤气中释放出的氡。是在水和天然气中氡的含量比较高时, 从供水及用于取暖的天然气中也可以释放出氡。

3 氡的危害

甲醛、苯等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另一种在室内存在的、危害性更大的被称为氡气的放射性气体尚未被大多数人所认识。日前,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等单位在北京举行系列科普宣传, 以唤起公众和建筑企业对氡气防治的广泛重视, 减少氡气对人体的危害。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 (UNSCEAR) 估计, 来自天然的辐射对公众的年有效剂量为2.4m Sv, 其中氡及其子体的贡献占54%。氡对人类的健康影响表现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1) 确定性效应。顾名思义, 确定性效应就是肯定会发生的效应。即当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量 (剂量阈值) 时, 人体肯定会发生反应。反应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有关。在高浓度氡的暴露下, 机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和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的增加, 中性白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增多, 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并可见到血凝增加和高血糖。氡对人体的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 氡可以通过人体脂肪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精神不振, 昏昏欲睡。神经系统与氡结合产生痛觉缺失。 (2) 随机效应。接受照射个人的随机效应是随机发生的。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虽然没有达到阈值, 但对健康也会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体不同部位癌症发病率的增加, 效应概率随接受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由于氡是放射性气体当人们吸入后, 氡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α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 诱发肺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氡及其衰变的子体的吸入是矿工肺癌发病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 呼吸时氡气及其子体随气流进入肺脏, 氡气可衰变成多种放射性同位素并在继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等放射线, 这种射线如“炸弹”一样不停地轰击肺细胞, 使肺细胞受损, 从而引发肺癌。美国估计每年有7000-10000例肺癌是室内氡所引起的, 即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氡是ICRP推荐的慢性照射行动水平具体数据的唯一核素, 被WHO (世界卫生组织) 公布的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1987年氡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室内重要致癌物质。虽然根据目前已发表的氡及其子体及白血病的研究报告还不能完全肯定氡诱发白血病的危险, 但开展分子水平的实验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将有助于尽快确定氡及其子体与白血病危险之间的关系。

4 氡的控制

室内是公众受氡照射的主要场所。居室放射性水平、特别是天然放射性气体氡可以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就需要加以控制。接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中氡的行动水平年平均值400BQ/m3, 超过这个标准者将更少。但在一些地区确实存在超标的问题, 氡潜在的危害既然存在, 控制氡水平的问题就需要重视。居室内的放射水平、氡的浓度控制措施按居室内氡的来源, 应依据有关法规, 从建筑选址、选材和日常管理等方面, 采取综合措施完成。 (1) 新建低层住宅、平房和地下室应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 (GP/T17785-1999) ”进行, 新建高层住房按城市规划选址, 注意避开高氡地质背景区, 如无法避开应按上述有关法规采用防氡设计和施工。建筑部门识别氡易析出地区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建筑施工和居室装饰装修时, 尽量按照国家标准选用低放射性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在到建材市场选购石材和建筑陶瓷产品时, 要向经销商索要产品放射性检测报告, 要注意报告是否为原件, 报告中商家名称和及所购品名是否相符。对商家每有检测报告的石材和瓷砖的产品, 最好的方法是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放射性检测, 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对于天然建材, 国家建材行业标准 (JC518-93) 规定有三类:A类, 镭当量浓度不超过350贝可/公斤, 这类建材使用范围不受任何限制;B类, 镭当量浓度不得超过700贝可/公斤, 可使用于除居室内饰面以外的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和工业设施;C类, 镭当量浓度不超过1000贝可/公斤, 只能用于建筑物外饰面。达不到C类标准的, 建筑物内外饰面都不可使用。 (3) 写字楼和家庭室内装饰中, 要注意填平、密封地板和墙上的所有裂缝, 地下室和一楼以及室内氡含量比较高的房间更要注意, 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氡的析出。 (4)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可以吸附氡, 但吸附的只是已形成的氡。放射源镭在不断衰变出氡, 只有在经过镭的5-6个半衰期后氡才随之彻底消失。所以此方法只在特定情况下采用。 (5) 做好室内的通风换气。这是降低室内氡浓度的有效方法, 据专家试验, 一间氡浓度在151贝克/立方米的房间, 开窗通风1小时后, 室内氡浓度就降为48贝克/立方米。

摘要:氡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天然存在的一种惰性放射性气体。近年来发现这种放射性气体及其衰变产物, 被人体吸入后, 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氡气已成为家居健康的超级杀手。因此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竟相开始了对氡及其子体的研究。这里将对氡及其子体的基本知识、对人体的危害、来源及室内氡污染的控制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氡,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1]宋广生.中国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实物.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8.

[2]蔡丽朋.放射性元素氡与室内环境.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1.

污染度控制 第9篇

由于生活垃圾的特殊性,在焚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气态污染物,而这其中,二恶英类剧毒物质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因此,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的二恶英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所普遍关心的问题,有效控制二恶英类物质的产生与扩散,直接关系到垃圾焚烧及垃圾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 二恶英类物质的性质

通常所说的二恶英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指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多种同类物质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其全称分别是多氯二苯并二恶英(75种异构体)和多氯二苯并呋喃(135种异构体)。在这些异构体中,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最大毒性最大的是2,3,7,8-四氯化二恶英。二恶英类是高熔点、高沸点的物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晶体状态,不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由于二恶英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均为对称结构,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恶英的分子结构影响很小,不仅对酸碱,而且在氧化还原作用下都很稳定,一般加热到800℃才降解,然而大量破坏时温度需要超过1000℃,一旦冷却又可重新合成。因此,环境中的二恶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2]。

2 二恶英类物质的危害

二恶英类污染物,197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即使很微量也能在体内长期蓄积,它对人体的作用至今无法规定出作用阈值。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CDD)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毒性最强的污染物,只要1盎司(28.35克)就可以杀死100万人,相当于氰化钾(KCN)的1000倍。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人类短期接触高剂量的二恶英,就可能导致皮肤损害,如氯痤疮和皮肤色斑,还可能改变肝脏功能,而如果长期接触该类物质,就会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受到损害,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二恶英持久性强,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不断富集,一旦摄入生物体内疚很难分解或排出,其潜伏期可能影响到人类的子孙后代。

3 二恶英类物质的主要来源

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90%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的焚烧,其产生机理极为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温度),伴随有多种化学反应,如分解、合成、取代等,首先形成反应产物的中间体即前驱物质,最后形成终产物。二恶英类物质的生成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在燃烧过程中生成。在垃圾的干燥、燃烧、燃尽的过程中,除水分外,还有低沸点的烃类挥发,这些挥发烃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在此过程中局部供氧不足,含氯有机物就会生成易于生成二恶英类物质的前驱物,这种前驱物和HCl、O2反应就可能生成剧毒的二恶英类物质。二是燃烧以后生成,因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剩余部分前驱物质和废气中的HCl、O2等,在烟尘中的Ca、Ni、Fe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在300℃作用可能生成二恶英类物质。对于二恶英类物质的形成机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有待进一步研究[3,4]。

4 二恶英类物质的污染控制

我国二恶英排放量大,排放源量多面广,大气环境和健康风险隐患突出,污染防治任务艰巨。但二恶英的减排控制也绝非仅仅一个简单的政策问题或者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面广、要求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从日本的经历可以看出,国家法规的颁布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开展各项具体控制、治理工作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的经济发展时期,如果我们不借鉴发达国家所走的弯路,可能要为二恶英类物质污染付出宝贵生命和高昂的经济代价。

4.1 限制污染源,加强垃圾分类管理

为了有效的控制垃圾焚烧所带来的二恶英的污染,我们需要积极提倡垃圾分类和处理,对含氯化合物垃圾有的可用填满处理,从源头避免含氯物质进入焚烧炉燃烧,加强废物(尤其如聚氯乙烯塑料袋等、焚烧后易产生二恶英的废物)的回收再利用,限制焚烧垃圾量,限制二恶英的排放量,确定允许排放的最高浓度限量标准。2002年之前,日本制定的二恶英安全排放浓度为80ng/m3,但由于二恶英的强危害性,之后执行新的标准0.1ng/m3。我国于2002年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国内焚烧技术水平,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选用了安全值1.0ng/m3。而欧盟制定的0.1ng/m3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排放标准[5,6,7]。

4.2 控制燃烧温度,减少二恶英的产生

不完全燃烧产物(如CO、有机挥发物等)主要是由于焚烧条件控制不当所致,而有机挥发物是二恶英类物质产生的前驱物质,为减少二恶英类物质的产生,控制焚烧条件是十分必要的,可采取对策主要有:(1)改善垃圾焚烧炉内燃烧条件(低CO燃烧技术),调整一、二次风的分配,使烟气混合搅拌和二次燃烧,从而达到完全燃烧;(2)提高燃烧温度(原则维持在850℃以上),延长高温区(850℃以上)烟气停留时间(一般要求大于2分钟);(3)在烟气净化段采用急速冷却的办法,迅速将烟气温度降低至200℃以下,以减少烟气在250-400℃温度范围内的停留时间,达到避开二恶英再合成的温度区间[8,9]。S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多,垃圾焚烧作为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逐渐被认可,垃圾焚烧处理厂的数量逐渐增加。但该处理过程中易产生的二恶英作为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其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二恶英的性质、危害、主要来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二恶英的污染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二恶英,城市垃圾,垃圾焚烧,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1]井涛,石建军,井波.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的污染及治理措施[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1):30-32.

[2]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M].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1996-6-1.

[3]孟峭.国外垃圾焚烧废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环境卫生工程,1998,6(2):71-75.

[4]刘义清,胡飞.生活垃圾焚烧废气的治理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12):105-106.

[5]罗春,彭民浩,彭辉,等.论二恶英污染产生的危害与治理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24(1):48-50.

[6]唐景春.国外二恶英污染及有关标准[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1):30-32.

[7]王敬贤,吴文忠.二恶英的主要来源、排放量及相关环境和健康标准[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3):286-294.

[8]谢亨华,余媛媛.垃圾焚烧炉烟气有害物质的综合治理工艺[J].环境与开发,1999,14(4):34-47.

浅析废水及污染物的控制 第10篇

(一)防治污染的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是和工业生产同时产生的,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步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对于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人们仅限于感性认识。只是当连续个断地污染事件使人们饱尝了自己种下的苦果之后、才逐渐地清醒过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件。因而,致使西方的工业国都先走了先发展生产冉解决污染问题的弯路。随着环境基础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对污染的规律和危害有了较为本质性的认识。环境工程和技术的进展,更加增强人类治理工业污染的信心,提高了治理污染的水平”尤其经过不断地探求以后,可以运用多种途径进行综合治理,采用一系列以防为主解决污染的新方法、新措施,开始逐渐地摆脱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加强环境管理的途径

环境的污染问题是由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必须采取立法、经济、教育、行政、技术等相结合的手段.对损害和破坏环境的活动施加影响,才能达到控制、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业和城市,过之和现在都是人类面临的—大问题:所以,环境管理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污染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质量标准之内,以保证人们的生活和其他活动的正常进行。

(1)工业的合理布局与综合防治。预防为主是我国“环保法”和一些环境标准,法规中的最重要方针、应尽可能不使环境行染形成和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防治”.既花厂钱费了力,还不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旧路。

(2)制定适当的控制工业污染的标准。控制标准主要有3种;一是严品的标准,规定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如燃料油中的含硫量,汽油中的含铅量等。二是排放标准,规定有害环境的污染物的排放含量或总量.它是在现行技术的基础上制定的。三是环境质量标难,既是环境目标,也是—种政策目标,是制定排放标准的依据和控制污染的最基本的管理措施。

(3)制定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鼓励措施。为了控制污染改善环境,各国均实行了许多鼓励和抑制的措施。我国同样也颁布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就是从当前的经济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际出发,既要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又可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4)强化监督与管理。找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很严重、并还在继续恶化。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加之现代正处在百业待兴,短期内不可能拿出很多钱大规模地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而且,工业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强化对企业的环境监督与管理,迅速改变严重污染的落后面貌,不仅是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与此间时,除加强各级环保部门的职能,充实环境队伍的建设,健全环境法规和掌握必要的监测手段外,还要从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在企业中建立起从生产到整个厂区的严密控制污染的制度和措施,将切实的防治污染规划变为发展生产和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织成部分。只有把控制污染和企业的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有力保证。

二、控制污染的措施

(一)控制污染源

防治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必须从控制污染源做起。也就是说,必须首先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甚至消灭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尽可能地把废水消灭在生产的过程中,是一种治本的办法,也是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统一起来的正确方针。

(二)推行节水措施,减少废水排放量

水是一种公共的社会资源。工业生产中,它既是产品的原料,又充当生产过程的溶剂、吸收刘、洗涤剂和冷却剂等。所以,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命脉。因而,水污染的防治与水资源的保护便成为密不可分的两项任务。因此,如何进一步减少水的消耗,提高水的利用率,已成为实现”三废”资源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约用水的途径很多.除进行严格管理以外,主要是采用技术和工艺措施,实现水的分离回用、—水多用以及全封闭循环或无排放水的工艺等等。其中,以椎行循环用水和重复用水系统最为有效,既能节省大量的用水,又能减少废水的排放量,收到增加效益相减轻污染的双重效果:

三、积极治理,防止环境污染

废水的治理,就是将工业废水、城市沾水治理到无害他的程度。当工业企业采取改革生产工艺、革新设备、综合利用和重复用水等一系列措施以后,总是还有些废水排出,废水中也还台有一定的有用物质;以及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无回收价值仅又不符合现行排放标族的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需要进行回收和治理,减轻对水体与环境的污染。

(一)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流失

防治污染必须以加强管理为前提,要尽可能减少污染源并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流失。在抓工业企业整顿和布局调整,扩建和改建老厂时,必须注意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同时规划好废水的治理。主管机构还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全面实行徘污申报登记制度,推行徘污许可证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排污收费、超标罚款、限期治理和“三同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而有力的措施。可以说,“三同时”、限期治理、集中控制三项制度,是使用环境工程手段控制排污总量。

(二)实行厂内清污分流,厂外综合治理

在工厂的内部实行清污分流,是推广工业循环水系统的前提,也是减少废水排放量的最有效措施,利于对不同性质的工业废水进行分别治理和回用。为厂实现清水、污水的分流,必须设置多个管道系统,方可分别收集不同性质的废水,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若有条件.最好做到各车间的清水与污水分开;能回收的水不能回收的水分开;含油的水与不含油的水分开;可生物处理的水与难以生物处理的水分开等等;总之,能分开的水越多越有利于废水的重复利用,对特殊性质废水采用不同方法治理和回收;对有共问性质的废水集中起来进行共同处理。

(三)加强科学研究,采用高新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过程不断地发生新的巨大的变化,将会逐渐地出现新型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并向更高效节能及设备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由于环境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对污染的规律及其危害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环境工程和技术的进展,更会提高治理工业废水的技术水平。因此,在选择工业废水治理和利用的工艺与设备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和各种高效能、低成本的治理装置。对于一些较难治理的污染物的关键技术,应因地制宜,组织必要的协作,进行技术攻关.以便创造出我国的先进废水治理工艺,把防治环境污染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综上所述,有效治理废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其次是采取一定的净化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并考虑治理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同时,也应注意充分发挥天然水域的自净能力。

简析液压油污染与控制 第11篇

一、造成液压油污染的原因

1、固体污染物:

主要指液压元件以及管道、油箱在制造、储存、运输、安装、维修过程中, 带入的砂粒、铁屑、磨料、焊渣、锈片、油垢、棉纱和灰尘等, 虽然经过清洗, 但未清洗干净而残留下来的残留物所造成的液压油液污染;

2、外界侵入的污染物:

外界的空气、水、灰尘、固体颗粒, 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 通过液压缸活塞杆、胶管接头、液压油箱、空气滤清器等进入液压油中。

3、内部生成污染物:

(1) 液压系统工作时, 液压油要循环流动, 这相当于对液压油进行搅拌。油液的加剧搅拌使油氧化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生成沉淀物和胶质。 (2) 液压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在工作过程中会使金属腐蚀形成水锈。 (3) 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因液体流动对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而产生的金属粉末。 (4) 液压元件在工作过程中运动零件间互相摩擦, 生成金属磨耗物。 (5) 密封件的磨耗物和碎片。 (6) 液压油箱内壁上的底漆老化, 有脱落的碎漆片。

4、液压油中混入的其它油品。

不同品种、不同牌号的液压油其化学成分是不相同的, 当液压油中混入其它油品后, 就改变了其化学组成, 从而使用其性质也发生变化。

二、液压油污染的危害

污染物混入系统后会加速液压零件的磨损、烧伤甚至破坏或者引起阀的动作失灵或者引起噪声。污染物会堵塞液压元件的节流孔或节流缝隙, 改变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 引起动作失调甚至完全失灵, 产生误动作造成事故。灰尘颗粒在液压缸内会加速密封件的损坏, 缸筒内表面的拉伤, 使泄漏增大, 推力不足或者动作不稳定、爬行、速度下降, 产生异常的声响与振动。还可能引起滤网堵塞, 液压泵吸油困难, 回油不畅而产生气蚀、振动和噪声, 堵塞严重时会因阻力过大而将滤网击穿, 完全丧失过滤作用, 造成液压系统的恶性循环。

三、液压油污染的控制

由于液压油液被污染的原因比较复杂, 液压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液压油液又在不断地产生污染物, 因此, 要彻底地防止污染是很困难的。为了延长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 保证液压传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应将液压油液的污染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常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污染:

1、控制液压油的工作温度

液压油的工作温度过高对液压装置不利, 液压油本身也会加速氧化变质, 产生各种杂质, 缩短它的使用期限, 一般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最好控制在30-60℃,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则应控制在30-80℃。液压油工作时必须注意保持油箱的适当油位, 使系统中的油液有足够的循环冷却条件;要经常注意保持冷却器内水量充足, 管道畅通。

2、元件和系统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进行清洁

不管安装还是维修, 所有零件必须认真清理、清洗、吹干, 所有工具和环境场地都要保持清洁, 关闭门窗防尘进入, 不能立即装配的零件油口要作临时密封保护。定期清洗油箱, 采用外过滤装置对油液进行定期净化处理。

3、防止污染物混入液压系统

油箱要合理密封并装设高效能的空气滤清器以防止尘土、水分的进入;注入新油必须经过120目以上的过滤器, 过滤系统的回油也应进行有效的过滤;管路接头等连接处密封严密, 防止尘土、水分和空气进入液压系统;活动件 (如液压缸活塞杆端) 必须装有防尘密封装置。

4、液压油的过滤和净化

液压用油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以防止固体杂质损害系统, 另外, 注意周围环境清洁。采用合适的滤油器。这是控制液压油污染的重要手段。应根据设备的要求, 在液压系统中选用不同的过滤方式, 不同的精度和不同的结构的滤油器, 定期清洗或更换滤芯。

5、定期检查和更换液压油

定期 (每年1~2次) 取样检查液压油品质, 视情进行处理或换油。因为不同的液压油的使用寿命不同, 同一种液压油在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维护条件下, 使用期限相差很大。常用来检测液压油污染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铁谱分析法 (此方法无法检测非磁性污染物) 、光谱分析法 (此法不能分析大于5um的颗粒) 、重量分析法 (此方法无法核查污染颗粒的尺寸大小及分布) 、自动颗粒计数法 (可以直接读出颗粒的尺寸大小及分布) 。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造成液压油污染的几个主要原因, 及液压污染造成的危害, 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

关键词:液压油污染,液压油控制

参考文献

[1]梁杰、王慧君等:《液压与气动控制》,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年。

[2]骆简文:《液压传动与控制》,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相关文章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精选6篇)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第1篇201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

3
2025-09-19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1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有中...

1
2025-09-19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精选11篇)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第1篇2014年大方县“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竞...

2
2025-09-19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第1篇2010年丰都中心小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 作 总 结传染病防治...

1
2025-09-19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精选5篇)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第1篇2016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军人简历自我评价(一)】入伍十八...

1
2025-09-19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精选4篇)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第1篇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2020年总结(一)保安队长职责一、实行...

2
2025-09-19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精选10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第1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11、怀揣崭新希望,穿过泥泞沟坎,义无反顾奔向...

1
2025-09-19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精选12篇)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第1篇2022-2023学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