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精选10篇)
ups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第1篇
青岛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UPS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张隆 指导教师: 王忻
2014年
月13日 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供电网络的负载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大型用电负载的启动和停止,大型可控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以及网络内部噪声会使交流正弦波发生畸变。另外,自然界的雷电,电网的接地不良等因素均影响到电网的供电质量。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接在电网上的计算机设备,包括通信、医疗等精密的工业仪器设备发生失控、丢失数据、停机、损坏等严重后果,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正常工作,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事故。如何解决这些市电问题,正是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不间断电源的责任。所以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UPS电源可以为各种设备机器提供高质量的电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各个领域对电源的可靠性,质量等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一套好的UPS系统可以提高运行的稳定性,随着单片机的应用,UPS已经可以实现全数字化和智能化。同时,电力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也为主功率部分的简化以及先进控制策略的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IGBT作为MOSFET和GTR的复合器件已广泛地应用到逆变器中。它有MOSFET的工作速度快、输入阻抗高、驱动电路简单、热温度性好的优点,又有GTR的载流量大、阻断电压高等优点。
因此,以IGBT为代表组成的逆变器,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UPS电源已普遍应用于我国的各行各业,本课题就是以此展开研究和设计的。
2发展前景
随着电子器件的发展,使UPS向小型化、高效率、高可靠性发展。而网络智能化UPS技术和全数字化UPS技术的出现,不仅提供完全可靠的网络电源管理,也为节能、环保提供了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所以UPS电源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向小型网络智能化和全数字方向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UPS电源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开辟一个更新的领域。
高频化:虽然传统在线式UPS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由于它本身带有许多无法突破的问题,使其发展前途受限。高频化概念的引入,给UPS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和空间。随着高频技术和器件的发展,3KV及以下的高频在线式UPS的技术和产品已经成熟,其功能和可靠性均应高于传统UPS。高频化对于减小体积、降低成本以及对非线性负载有更好的响应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智能化:微处理器在UPS上的应用,过去只在大、中型UPS上采用,但近年来已逐渐向小型、微型UPS方面发展,其带来的结果是UPS的智能化发展,包括控制、检测和通信。UPS逐渐由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并且计算机及外设能“自主”应付一些可能预见到的问题,能进行自动管理和调整,如自动关闭宿主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并关闭其电源,定时 开关UPS本身等,并能将有关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操作系统或网络管理员,便于进行远程管理。
网络化:把UPS做为网络家庭一个成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为它是网络能正常运行的基础。要求UPS拥有更大的蓄电量、可以同时为多台计算机或其它外设服务,并能够通过某种机制达成负载之间的动态配置。
大容量单机冗余化:由于网络对UPS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解决可靠性的途径除要求元器件本身高可靠外,就是用冗余的方法。小容量UPS的单机内冗余已出现。而大容量的UPS目前还必须通过并机的方法实现,但这样作又使用户投资太大。毫无疑问,使用Internet技术监控UPS系统将成为未来UPS技术的主流之一。
3各种方案的比较和课题所选用的方案
(1)预测控制:预测控制从七十年代中期提出至今,一直是控制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模型算法控制(MAC)、动态矩阵控制(DMC)和广义预测控制(GPC)等几十种,且在实际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对于大滞后的被控过程,预测控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法,因为预测控制不是根据被调量的当时值进行控制的,而是根据被调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预测值进行控制的,因此,控制作用可以提前一段时间动作,这对大滞后被控过程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各类预测控制方法在预测模型假定或设计思想上存在某些差异,从而使相应的控制律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其主要思想仍是相似的,对于一个SISO系统可用图1来简单说明,其控制决策描述如下:
ˆ(t),yˆ(t1),,yˆ(tNp1)}1)在“当前”t时刻对过程的未来输出进行预测,预测值{y取决于过程t时刻的已知信息、动态预测模型以及所假定的未来控制序列{v(t), v(t+1), „, v(t+Nu-1)};
2)在所假设的不同的未来控制作用中,选择“最优”控制序列{v*(t),v*(t1),,v*(tNu1)},ˆ以“最好”的方式逼近参考轨迹yr。最优逼近可定义为使某一特定使过程的输出预测值y的目标函数最小。对输出误差和控制增量加权的二次型性能指标(1)是目前采用最多的目标函数。
Npˆ(tk)yr(tk))k(u(tk1))2(1.1)minJ(y2k1k1Nu3)将“最优”控制序列中t时刻的控制信号u(t)v*(t)作用于实际过程。在下一个采样时刻重复进行上面的计算步骤。
可以实现很小的电流畸变,抗噪音能力强。但是这种算法要求知道精确的附在模型和电流参数,而且有数值计算造成的延时在实际应用中也是一个问题。(2)滞环控制:也叫做bang-bang控制或纹波调节器控制,即将输出电压维持在内部参考电压为中心的滞环宽度内。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较高的稳定性。但是,滞环控制的开关频率不稳定,使电路工作可靠性下降,输出电压的频谱变差,对系统性能不利。
(3)数字PID控制:就是把现场的控制变量的模拟信号和对现场受控变量的输出信号均转换成了数字信号,PID的实现也是通过数字信号的设定来完成的。现在大多在DCS、PLC系统内完成的。随着处理器芯片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更多的PID采用数字控制。
可以方便的调整PID参数,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适应性。PID算法简单明了,控制过程快速,准确,平稳。
本课题设计方案为: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全数字UPS逆变器。它大大改善了产品的一致性,增加了控制的柔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课题拟采用的方案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设计方案为:基于单片机的在线式UPS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1)使用IGBT作为功率器件,设计三相逆变电路;
(2)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控制电路来控制三相PWM波产生控制信号;(3)用AT89C51单片机来实现UPS电源的过电压、过电流等监测;(4)设计的UPS电源能提供较好的交流电源,其输出电源电压:
220V/AC,频率:50Hz 5 各阶段时间安排
第1至2周 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第3至4周 主电路设计 第5至6周 控制电路设计 第7至8周 软件设计 第9至10周 仿真调试 第11至12周 撰写论文
第13至14周 修改论文,准备答辩
参考文献:
[1] 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李成章.中小型UPS不间断电源及直流稳压电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 [3] 张广明.UPS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中的问题[J].UPS应用,2000 [4] 王朔.小功率UPS电源的电池智能管理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1 [5] 段善旭,雄健,康勇.一种UPS的数字化锁相及旁路开关检测和切换控制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 [6] 任红.UPS的选择及应用[J].建筑电气,2002 [7]王其英.UPS不间断电源剖析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ups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第2篇
课程题目:200MW热电厂初步设计与热经济性分析
1设计相关已知参数
(1)汽轮机型号:CC200-12.75/535/535型
(2)锅炉类型:HG-670/140-YM9型
2.设计方案及技术路线
1.凝汽式机组设计工况的设计计算,采用常规计算法串联进行热力系统的计算。
2.凝汽式机组的变工况计算
3.绘制设计工况和变工况的气态膨胀线,计算汽轮机的进汽量,热力系统中的各汽水对数,采用简捷计算法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分析变工况对机组工作的影响。
4.绘制设计机组全面性热力系统图及局部系统图
ups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第3篇
UPS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和输出恒压的电源设备, 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1]UPS有后备式和在线式两种, 后备式多数是低功率的, 在线式经逆变器后输出的则是高质量的正弦波交流电, 同时UPS输出的频率和电压的稳定度、精确性非常高, 因此在线UPS有着更好的性能。然而传统的在线式UPS必须变换才能得到三相四线制的输出电压;由于每一路输出电压都需要两对管子参加工作, 这就造成了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 而影响三相输出电压的精度。针对上述三相全桥逆变器的缺点, 本文设计了一种采用DSP (TMS320LF2812) 控制的三相半桥逆变器,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
1 UPS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基于DSP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结构如图1所示, 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构成。主电路是由功率电路、滤波电路、电压电流检测电路、整流电路、输出滤波电路以及开关等组成。其中功率电路包括三个部分, 即输入功率因数校正部分 (PFC) 、逆变部分、DC/DC隔离部分。工作原理[2,3]为:当市电正常供电时, 市电经一方面给蓄电池充电, 另一方面经过PFC整流成直流稳压电源, 然后再利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法, 在逆变器内将直流电逆变为高质量的正弦波交流电输出给负载;当市电异常时, 如欠压、断电蓄电池组为逆变器提供直流电, 从而保证电源的逆变器继续以无时间中断及无波形扰动的方式向负载提供高质量的正弦波交流电。
所以, 无论是市电正常供电还是异常供电, 负载所得到的电压始终是经逆变器输出得到的, 因此逆变器可以说是UPS的主要部分, 是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的必由途径。
2 三相半桥逆变器主电路设计及原理
图2给出了一相半桥逆变器主电路结构。半桥逆变器的工作过程比全桥逆变器简单, 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其余两项类似。
2.1 产生正半波的过程:
F2812产生的脉宽调制信号将VT1打开, VG1除了向负载提供能量之外, 同时对电感L也是一个充电储能过程;当VT1导通结束后, 由于L上已经储存了能量, VT1关断后, 产生反电动势阻止电流突变, L将存储的能量回馈给了VG2。显然VT1每一次导通都回馈一次能量, 由于输出波形的后面是LC滤波器, 这样负载上便得到了正弦波的正半波, 方向由电路指向负载。
2.2 产生负半波的过程:
F2812产生的PWM控制信号触发VT2, 使VT2导通, 在此过程中, 与产生正半波的过程类似, VT2每一次导通后也伴随着一次能量的回馈, 经LC滤波器后, 负载上便得到了正弦波的负半波。另两路产生的过程与这一相相同。
3 控制电路设计
逆变器的控制电路核心为美国TI公司生产的TMS320L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F2812非常适合电机和逆变器控制, 其最高频率可达150MHz。片内含有丰富外设, 其主要构成包括:一个32的CPU, 片内128K Flash存储器和18K SRAM, 高精度的双路12位AD转换模块, 两个事件管理器, 包含有SPI和SCI串行外设模块, 56个独立的可编程多用途输入输出引脚 (GPIO) 等。
由F2812的事件管理器的两个全比较单元控制PWM引脚的输出, 并通过高速光耦组成的隔离驱动电路控制IGBT, 同时也用于市电与UPS电源之间切换的两组晶闸管的开通或关断。
AD模块用作模拟量采集, 需要采集的信号有:直流电压信号, 用来判断直流侧电压是否正常;输出电流信号, 用来判断负载情况;输出电压信号, 用作反馈;市电电压信号, 用来判断市电电压是否正常;市电电流信号, 用来判断市电电流是否正常。由于F2812有16个采集通道, 而且可以工作在“准同步”模式下, 即一路采样用通道A, 另一路采样用通道B, 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很短, 避免误差, 所以系统中采用此种方式来采样电流和电压信号, 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用通用定时器T1作为电路和电压采样、PWM输出的时基信号, 设定为上溢和周期匹配中断方式, 工作方式为连续增。
为了保证在市电故障时UPS能够正常的为负载供电并且保证UPS输出与市电能够正常的切换, UPS逆变部分输出工频交流电的相位必须与市电的相位保持一致, 通用定时器T2作为捕获单元的时基信号, 用来获得市电的周期和频率, 所的定标系数不应很大。
捕获单元CAP1用来实现市电的锁相与跟踪。串口可以实现串行通信和键盘显示功能。
4 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就是DSP的运行和控制程序设计, 包括定时器1提供PWM的产生、A/D采样时基的程序设计;定时器2提供捕获单元时基程序设计;逆变过程中, 在转换的瞬间, 应该避免上下桥臂同时导通, 不发生短路, 应使能死区单元, 在软件设计时, 启动此项功能。图3给出了DSP主程序及INT1采样程序流程图。
5 结论
本系统设计的基于DSP的在线式半桥逆变器, 通过软件编程及硬件改进, 使系统调节方便、安全, 完成了“不间断”功能, 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使得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 速度反应快, 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使系统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颜哓河, 施三保, 夏泽中.不间断电源技术综述[J].煤矿机械, 2006, 27 (9) :6-8.
[2]侯明鑫, 黄玉水, 余运俊.一种新型的基于DSP的全数字在线式UPS[J].通信电源技术, 2006 (7) :56-57.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优化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可靠性;不间断供电;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Q0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03-02
1 概 述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要任务就是保证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信息业界乃至各行各业公认 UPS 不间断电源的重要性。
实际上,UPS经历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性能指标基本相似,不同点在于功能上的拓宽、创新及可靠性的高低。脉冲调制技术和功率晶体管及组合管、功率MOS管、IGBT等已被UPS普遍采用,从而降低了UPS的可闻噪声,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UPS本身就是集数字与模拟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器及软件编程等技术于一体的密集型电子产品。另外,随着位处理器和计算机的应用的普及,将其引入UPS系统。研制只能UPS是UPS发展的必然趋势。
2 UPS的分类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不间断电源可以分为后备式、在线式与在线互动式三种。
2.1 后备式
断电保护、自动稳压在不间断电源的应用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功能,后备式均能达到这些功能的要求,它的结构十分简单、较高的可靠性、较低的价格,因此在外部设计、微型计算机或POS机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2.2 在线式
在线式虽然结构相对复杂,但与其他两种相比,可以持续零中断地输出纯净正弦波交流电,对于所出现的浪涌、尖峰等系列电源问题,均能有效快速解决;但是由于在线式需要的资金比较大,在关键网络中心与设备等对电力要求严格的环境中才会使用。
2.3 在线互动式
在线互动式比后备式具有更加强烈的滤波能力、抵御市电干扰功能,其转换时间在4 ms以内,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配备服务器)、电力工作环境相对困难的偏远地区均能够安全应用。当市电处于正常供电的情况下,通过市电滤波的回路作用之后,不间断电源 (UPS) 同时分成两个回路,一个是通过充电回路完成对电池组的充电,另一个是依次经过整流回路、逆变器的转换,最后把电力提供给计算机。
3 系统优化设计
3.1 主电路设计
本设计中整流器和充电器合二为一,这主要从功率大这个因素考虑的。为实现大功率整流和充电的需要,设计中借助于可控整流器件SCR,采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充电电路,从而大大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造价。
3.1.1 整流器
UPS电源装置的重要组成之一是整流器,它具有以下两个功能:能够把市电发出的交流转变为直流电,经过滤波操作后供给负载、逆变器;整流器在设计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充电器,给蓄电池提供所需要的充电电压。根据梅兰日兰UPS不间断电源Galaxy系列整流器电路的组成部件和工作原理,控制电路采用16位INTEL96系列的单片机,控制简洁、方便可靠。主回路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
3.1.2 逆变器
不间断电源的交流电源装置的核心是逆变器,穿插在负载、整流器两装置当中,利用蓄电池的输出功能,经过转换最终把直流电转变成 标准的交流电,提供给负载。逆变器的功率单元采用IGBT组成的二相桥式逆变电路,IGBT驱单元采用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EXB841驱动芯片组成的驱电路,逆变控制系统设计采用冗余设计方案,两套由INTEL公司生产的16位微处理器。
3.1.3 蓄电池
储存电能的部分就是蓄电池。当处于正常供电的情况下,直流电源就会对蓄电池充电工作,实际上就是把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当市电供电中断的时候,不间断电源就会把储存在蓄电池中的化学能量转变成电能(直流电),从而就能够使逆变器正常工作。在该设计中选用一组20节的PBG200AH 12 V蓄电池。
3.1.4 充电器
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充电电路有分级式和恒压充电两种形式。在线式UPS通常采用分级式充电电路,简单来说就是在充电初期的时候,采用恒流形式充电;当蓄电池的端电压充满电压之后,再采用恒压充电形式,该系统优化设计采用 UC3842 芯片。充电器实际上作为一个开关电源,只不过这种电源具有限制电流、稳定压力的功能,只要把相关参数设置合适,就可以使蓄电池达到满意的状态充电,这样子就无形中增加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3.2 控制电路设计
3.2.1 整流器控制电路
整流器本质是一个把将交流(AC)转变为直流(DC)的整流装置。在双变换不间断电源中,整流器既能够给逆变器供电,又能够给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又可以把它叫作整流器/充电机。整流器对各部分基本要求如下:
①利用交流可以输入电流的功能,整流器/充电机限定了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有关规定交流输入的电流达到满载的1.15倍;当发电机组在供电的时候,交流输入电流与满载输入电流相平衡。
②整流器/充电机利用蓄电池充电电流限流电路,将蓄电池充电电流限制到不间断电源额定输出容量的15%;当发电机组在供电的时候,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应限制至零。
③远端温度检测器运行的时候,整流器/充电机能够自动地进行调节蓄电池的浮充电压使其维持在一般-5 mv/只/℃左右。
目前较先进的方法是采用SPWM高频整流提高UPS的输入功率因数,也就是从提升开关频率的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不间断电源的谐波污染及无功缺额问题。
此外,另一种新兴的技术——软开关技术。这是一种可以降低开关损耗、提高开关频率、减少开关硬力、提高工作可靠性的新兴技术。目前也被部分不间断电源厂家所采用。
3.2.2 逆变器控制电路
通常希望逆变器能得到一个电压稳定的电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比如市电电压变化频繁,有时低于380 V(三相交流电输入),甚至低达340 V;有时高于380 V,甚至高达420 V等,如果采用不可控整流电路,将使得整流器的直流输出不能保持稳定,只有采用可控整流电路,同时采用必要地负反馈环节,自动地调节脉冲相位,才能保证整流器的输出电压稳定。
3.2.3 微处理器的选择
现在市场上应用最为普遍的是8位单片机,但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系统中,它就不得不让位于16位单片机。采用的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动和大规模逻辑控制器CPLD对不间断电源系统中的变换、控制、量测等环节进行全息控制,从控制器性能提升的角度对整套装置的变流精度,控制准度进行提升,从而保证正弦波形的相似度非常接近同时由于这种先进的数字控制系统带来的完备的保护逻辑,能够是不间断电源系统更稳定可靠地工作。
3.3 保护电路设计
对于完整的不间断电源系统来说,应该具有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过载保护、过热保护和短路保护等一系列措施。除了以上这些保护措施之外,在重要的UPS情况下,对防止电解液面过低和蓄电池温度异常现象的发生也应该有相应的保护。当电路处于超载(即为负载的1.5倍)的情况下,电源开关就能够快速转换到旁路状态,直到负载正常时就会自动恢复到常态;当处于严重超载(即为额定负载的2倍)情况下,不间断电源就会马上控制逆变器的输出,自动切换到旁路状态,同时前面的输入空气开关也有可能跳闸;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重新关闭开关、再开机,不间断电源恢复到了原来的工作状态。
4 结 语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操作电源能够为保护和控制设备提供独立电源。因而,电力系统的直流操作电源要求特别高的可靠性,包括大型枢纽变电站、中小型变电站、核电站、水火力发电厂等,均要求直流供电系统的高可靠性。通过对UPS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达到各部件之间能够可靠、协同地进行工作的效果,优化冗余的配置方案,最终能够使电力系统在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操作下能够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吴其雨.UPS不间断电源的选择与配置[J].机床电器,2001,28(4):41-46.
[2] 陈文实,许立民.UPS电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2,22(4):24-25.
[3] 肖化,胡广莉.智能化交流不间断电源UPS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1997,
31(2):31-34.
毕业设计治理系统开题报告 第5篇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理工类)
设颊光目
毕业设计治理系统教师治理模块的开发
学生姓名
###
学号
###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课题的目的意义:
毕业设计的治理是高校治理工作中的1项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进,对于高校毕业设计治理的规范化。学化、信息化已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治理还存在1些题目。例如:根据教学要求。通常学生在大学最后1年需要在外地进行实习.此时又面临着毕业设计选题题目;另外,毕业设计完成时,论文的上交也存在困难。同时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外地,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交流也会碰到1些麻烦。要解决以上这些题目.1方面要进步治理员业务知识和治理水平;另1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信息系统.近几年来我国各大中专院校加快了信息化进程,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这为我们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
毕业设计治理系统它能很好的解决以上的题目,极大地便捷了学生和指导老师,明显地进步了工作效率。而且通过本次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把握软件开发的1般过程,中药材天地网并对所学知识做1个全面的总结。
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信息化进程比我国早210几年,早在10几年前就出现了很多优秀毕业设计治理系统,纵观这些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先进性:实现网络化,甚至1些著名院校都实现跨校访问历年毕业论文。2.通用性:各专业都能使用。3.方便性4.灵活性:题库随时更新。而我国进几年业出现了1些系统但其通用性都比较差,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门的服务器往维护只是在邻近毕业生选题时才向外开放,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而甚至有些学校现在还没有毕业设计治理的网站,义乌网站优化只是通过人工的选题方式进行选择,使毕业设计失往了公平和效率。适合做手机铃声的英文歌因此建立自己毕业设计治理系统可以使高校毕业设计治理效率更高,使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满足教学和治理要求。
3、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操纵可行性等等。
技术可行性:为了方便交互式应用和数据的大型存储,毕业设计治理系统必须采用B-S框架模式而且支持大型的后台数据库,而Asp。net+SQLSERVER数据库正好满足了交互与大型存取两方面。可见使用Asp。net毕业设计治理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操纵可行性:毕业设计治理系统是1个集成了选课。审核。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的网站,用户只要会上网就应该会使用本网站,网站各个部分都有说明和提示,引导用户达到他们的目的`。
预期目标:通过对毕业设计治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分析其可行性及重要性,进而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分析、设计。教师和学生可在任何地方进行选题和申报课题。满足外出实习学生的选课需求。
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1。用户登录模块
2。教师用户模块
(1)修改个人信息。教师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密码、电话、电子邮箱等);
(2)上报课题。教师根据专业的不同分别申报课题。此处应该有课题数目限制功能;
(3)课题治理。此功能实现教师对课题的治理,义乌网络推广中药材天地网对于未评审和没有通过评审的题目,可以作修改或删除操纵,而对于评审通过的题目,则只能做查看。
(4)学生选择课题后,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名单与联系方式;
(5)设计期间教师可以和学生相互交流(文字和文件);
(6)上报成绩。完成教师上报学天生绩的功能,其中成绩分为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答辩成绩,总成绩自动计算。
(7)教师可以查看历年课题等辅助功能。
3。治理员用户模块
(1)对教师的添加、删除等功能;
(2)对学生的添加(excell文件导进)、删除
(3)课题的审核治理
(4)其他维护系统运行的功能(如选题时间、选题专业的设置等等);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治理系统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本文章由taob发布而成,如果你喜欢可以点击tbw淘宝来了解更多的信息!试听音乐就选K我音乐盒
国家基本建设大中型工程项目有关法律服务的采购应当进行招标(22
现代司法理念与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制度改革(1)
辨别工商治理毕业论文格式
一人公司:韩国商法的困惑(1)
公平正义与司法*和的初探和思考(1)
论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许可的调整(1)
中国贸易银行股票连接理财产品开发与研究(1)
基于I
ups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第6篇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开关磁阻电机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一、前言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容错性高、功率密度高能够高速运行,并且它能方便地实现起动和发电双功能,因此,目前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航空和汽车上的起动/发电系统。开关磁阻电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主题
(一)、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概述
“开关磁阻电机”一词源于美国学者S.A.Nasar
1969年所撰论文,它描述了这种电机的两个基本特征:开关性和磁阻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开关磁阻电机,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美国空军和GE公司联合开发了航空发动机用SRD电机系统,有30KW、270V、最大转速为52000r/min和250KW、270V最大转速为23000r/min两种规格。加拿大、前南斯拉夫在SR电机的运行理论电磁场分析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一些学者还研究了盘式SRM/外转子式SRM、直线式SRM和无位置传感器SRM等新型结构的电机。
1984年开始,我国许多单位先后开展了SR
电机的研究工作且SRM被列入中小型电机“七五”科研规划项目。在借鉴国外经验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的SR电机研究技术进展很快。近年来,中国在开关磁阻电机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了
3KW、6KW
及
7.5KW
三套原理样机,电机采用的是风冷形式。但在大功率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仅有原理样机方面的仿真。
(二)、开关磁阻电机的优缺点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简单,性能优越,可靠性高,覆盖功率范围10W~5MW的各种高低速驱动调速系统。使得开关磁阻电机在各种需要调速和高效率的场合均能得到广泛使用(电动车驱动、通用工业、家用电器、纺织机械、电力传动系统等各个领域)。
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电机的转子没有绕阻和磁铁。
(1)转矩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只需单方相绕阻电流,每相一个功率开关,功率电路简单可靠,可降低系统成本。
(2)易于实现各种再生制动能力。
(3)定子线圈嵌装容易,热耗大部分在定子,易于冷却,效率高,损耗小,允许有较大的温升。
(4)转子上没有电刷,结构坚固,适用于危险环境,控制灵活。
(5)调速范围宽,控制灵活并且输出效率很高。
(6)电机的绕组电流方向为单方向,控制电路简单,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转子的转动惯量小,有较高转矩惯量比。
其主要缺点为转矩脉动大、需要根据转子与定子相对位置投励、必须与控制器一同使用才能稳速运行、主接线数随着相数的增多而大量增多。
(三)、基本内容
功率变化器在SRD中占的比重非常的大,因此合理的设计功率变换器是提高SRD性能跟价格的关键之一。从功率变换器与电动机结构匹配、效率高,控制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要求出发,一个理想的功率变换器应该具备如下条件:
(1)最少数量的主开关器件;
(2)基数相和偶数相的SR电机都适合用;
(3)所有的电源电压都可以加到相绕阻上;
(4)主开关器件的额定电压接近电动机额定电压;
(5)相绕阻电流变化速度快;
(6)通过主开关器件调制,能够有效的控制相电流;
(7)绕阻磁链减少的同时能够将能量回馈给电源。
具备以上条件的电路有很多。主要有每相只有一个主开关管的电路,据有最少数量主开关器件的功率变换电路。
3.1每相只有一个主开关管的电路
每相只有一个主开关管的电路包括双绕阻功率变换器、采用分裂式直流电源的功率变换器、带储存电容的功率变换器和再生式SR电动机功率变换器。
双绕阻功率变换器要求SR电动机每相有一个二次绕阻与一次绕阻完全耦合器主开关器件装置的额定电压至少是电机绕阻额定值的两倍,因此未能用足主开关器件的额定电压,另一缺点是铜线的利用率低。但是就逆变电路而言它是经济的。
采用分裂式直流电源的功率变换器这种功率变换器中电容量和电源电压的定额将显著增加。为了保证三线电源两侧的负载相等,使上下臂各相工作电压相等,采用这种功率变换器方案只适用于偶数相的SR电机,这种方案对蓄电池供电系统是十分合适的。
带储存电容的功率变换器根据能量回馈电源的方法不同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案:1、利用谐振回收能量2、利用阻尼回收能量3、利用斩波器回收能量。其各有优缺点。
3.2具有最少数量主开关器件的功率变换器
它是在不对称半桥电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少主开关器件的功率变换电路它保留了桥式电路的所有优点但所用的每相主开关可以少于两个。但是主开关的工作状态必须根据与其连接的所有相绕阻的电流来决定,所以必须提出对所有相电流独立控制的主开关器件策略,同时SR电机相绕阻接至功率变换器的方式必须加以限定。
电流检测电路用来检测定子绕组的电流大小,将其反馈到控制器中。四相电机可以采取A/C、B/D共用一套电流传感器,SRM功率变化器输出的相电流是单向的,可以用电阻采样,直流电流互感器,霍尔元件采样,磁敏电阻采样。
位置检测的目的是确定转子定子的的相对位置,即要用绝对位置传感器检测定子的相对位置,然后将信号反馈到逻辑控制电路,以确定对应相绕阻。通过电机四相绕阻的不同位置可以判断出转子的相对位子,从而达到检测转子相对位置的目的。
数字控制电路完成象限控制软起动等其他控制功能。通过单片机能实现非常多的控制功能,灵活性好、智能性好,但它也是有缺点的,就是系统响应速度受到单片机速度的影响。
(四)、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参数多,数学模型十分复杂。为了降低难度,对开关磁阻电动机采用简化、线性化或准线性化的分析方法,以便建立比较准确的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考虑了电动机的磁路饱和、涡流、磁滞效应等非线性的所有因素,可以列出一个很精确的数学模型,但是计算复杂很难用于仿真分析。因此,在建立开关磁阻电动机数学模型的时候,要在理论性和实用性上加以折中考虑。为了简化分析,做出如下的假设:
(1)主电路电源的直流电压Us恒定不变;
(2)主开关器件为理想开关,即导通压降为零,关断时流过的电流为零;
(3)忽略所有的功率消耗;
(4)电动机各相参数对称,忽略相间互感;
(5)在一个电流脉动周期内,认为转速恒定。
(五)、开关磁阻电机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调速驱动系统,开关磁阻电机愈来愈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应用。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在电动车用驱动系统、家用电器、工业应用、伺服系统、高速驱动、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中。下面介绍开关磁阻电机的一些应用实例。
5.1在电动车中的应用
电动车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重大难题的理想交通工具,是21世纪的高科技产品之一。目前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驱动电机主要有永磁有刷及永磁无刷两种,然而采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有其独特的优势。矩脉动大,噪声大,相对永磁电机而言,功率密度和效率偏低;要使用位置传感器,增加了结构复杂性,降低了可靠性这些是MRD的缺点。
5.2在食品加工机械中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机械中,开关磁阻电机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体积小、不烧电机、没有或只有小的齿轮减速比、电机外形设计灵活,适应性好、能够安全停机、速度离散可选或者连续可调、易实现特殊要求的机械特性。开关磁阻电机结构、体积、特性上的优势非常明显,降低了电机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5.3在龙门刨床中的应用
龙门刨床是机械行业的一种重要加工机械,其主传动系统的作用是带动工作台实现往返运行。
实践证明,开关磁阻电机的特性特别适合于频繁起制动和换相运行,换相过程起动电流小,只有额定电流的0.5倍,起、制动转矩可调,因而工艺符合要求。轻型龙门刨床以往之所以取较低的速度是由于传动形式所限。当开关磁阻电机能满足提升速度的条件下,再加上主机也允许,提升速度和切削能力是绝对合理的。实验证明,将机床速度提高到40m/min以上,机床系统刚性满足,这样可以使刨床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
(六)、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趋势展望
1、数学模型的研究
数学模型是控制理论应用的基础。在以往的研过程中,人们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近年来,多维系统辨识、小波模型、神经网建模等各种建模理论发展迅速。SRM数学模型的研究也必定会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结合各种现代建模理论的SRM非线性数学模型将被提出。
2、非线性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的应用。近年来虽然些学者已将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应用在SRM制系统中,由于控制理论所结合的控制策略还不完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各非线性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将与控制策略的究同步进行,它们将以更加有效的途径应用于SRM系统中。
3、高性能SRM驱动系统的研究
SRM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转矩/惯量比小等优点。但是,SRM的线性特性和转矩脉动难以抑制,使得以往SRM伺服驱动系统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随着转矩脉动抑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SRM非线性本质认识的加深SRM在伺服驱动系统中应用的研究必定会得到空前的发展。
三、小结
目前,人们已经提出线性、准线性、非线性等多SRM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各样的消转矩脉动的控制策略,将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应用于SRM的控制器设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SRM控制领域研究还远未到完善的程度,未来一段时间,SRM制技术将在数学模型、控制策略、控制理论应用以高性能驱动系统开发等方面,继续得到发展。
四、参考文献:
[1]唐小洁,邓智泉,曹鑫,王晓琳.开关磁阻起动/发电机数字控制系统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3.[2]詹琼华.开关磁阻电动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3]王宏华.开关型磁阻电动机调速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7:27-28,65-75
成本控制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第7篇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已日益紧迫。一个企业利润是由销售额和成本所决定的,那么企业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势必最关键。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入手,描述了当前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并简要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借鉴改进,促进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成本控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分析的一般方法。具有影响力的是以查尔斯・T・霍恩格伦为代表的五目标论和以卡普兰为代表的多阶段论。凯瑟琳娜。斯腾詹和乔。斯腾詹在《成本管理精要》一书中提出了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的1O目标论。他们认为,有助于决策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满足:(1)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2)反映组织的成本结构和形态以支持成本管理系统的改进;(3)支持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并明确管理目标;(4)引导个人和团队行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5)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6)预警财务状况恶化;(7)资源消耗的适用性;(8)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9)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赢利性的不同影响;(1O)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
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成本管理理论大都是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应该具有管理的普遍职能,即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等。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广义的成本管理观不再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
美国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经理人员的为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因此,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中的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 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因此,着重研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方法的研究,才能使企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我的见解:
目前我国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要积极开展成本管理活动。如今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 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 并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难以做大、做强并全面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也加强了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 但仍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这样的误解,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只重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忽视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对成本进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仍然按照成本习性划分成本的构成并核算产品成本,通过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因此,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误认为简单地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效益。这种失真的信息导致生产成本控制觉察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而不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因而,研究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论文提纲
前言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为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人民的生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国家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和稳定社会作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中一直存在着问题,表现在产品成本高,但是盈利少,资源消耗量大等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手模式落后已经不在适应现在的成本战略管理的需求,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得到发展的机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降低产品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等等一系列措施。
总之,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一项长久的综合治理工程,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选题的意义
UPS电源逆变控制技术的研究 第8篇
随着不间断电源(UPS)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不间断电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逆变器是UPS的核心,它必须具备输出高质量电压波形的能力。逆变波形控制策略是逆变器提高波形质量和带负载能力的重要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逆变波形控制技术就一直是逆变电源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在已经产生了基于各种先进控制策略的、种类繁多的逆变波形控制策略与控制方案[3]。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控制和传统PI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案。
2 重复控制
2.1 基本原理
重复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控制系统设计理论,其目的是设计一个控制器,使系统在跟踪任意周期性参考信号时的稳态误差为零。它可根据周期性参考信号的特点和内部模型控制原理,将周期信号发生器植入闭环系统之内,以实现对周期参考信号的稳态跟踪[5]。
重复控制器分为内模和补偿器两部分。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
其中r为给定的参考正弦信号,e为误差信号,d为扰动信号,y为逆变器输出电压,Q(z)为滤波器,C(z)为重复控制环路的补偿器,P(z)为控制对象。
2.2 重复控制器的参数设计
z-N为周期延迟环节;N为每基波周期对输出电压的采样次数;N=fc/f;f为参考输入基波频率;fc为载波频率,2000/50=40。
Q(z)取经验值0.9 5,C(z)=Kr zk S(z),其中Kr为重复控制增益且Kr∈(0,1),用来调节重复控制器输出幅值,
3 复合控制
重复控制使逆变电源的输出波形得到改善,提高了系统的静态性能,但其自身原因使系统的动态特性较差,故不能单独使用重复控制。若将重复控制与PI控制结合起来,瞬态情况下,比例环节起作用,保证系统的快速响应;稳态情况下,重复控制实现无静差。则在改善波形质量的同时,又保证了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能力。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4 仿真研究
仿真工具使用的是MATLAB7.0,根据上述的控制策略建立的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仿真参数的选择:直流母线电压400V,载波频率2kHz,滤波电感3.8mH,滤波电容10µF[3,10]。
仿真波形如图4所示,可见该控制方案实现了理想的输出性能,具有响应速度快,稳态静差小的特点。而只使用PI控制的仿真结果如图5,通过比较,图4的效果要优于图5。使用powergui进行FFT分析如图6,得到THD=0.99,而不使用重复控制的THD=1.75,可见复合控制方案也降低了系统的总谐波畸变度。
5 结束语
针对数字式逆变电源,提出一种重复控制和PI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案,通过仿真分析与传统PI控制相比较,得到的逆变波形更加平滑,也降低了总谐波畸变度,证明该复合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参考文献
[1]S J CHIANG,KUO-LUNG CHAI,YING-YU TZOU.UPS inverter with integrated design of power circuits andcontrollers[C].IEEE ISIE 2005.ubrornik,Croatia,June20-23,2005:645-650.
[2]KAI ZHANG,YONG KANG,JIAN CHEN.DirectRepetitive Control of SPWM Inverter for UPS Purpose[J].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2003,18(3):784-792.
[3]易龙强.数字化UPS/EPS系统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3.
[4]罗泠.数字化在线式UPS的研究和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
[5]王娟娟,周永鹏.UPS电源逆变环节数字化控制技术的改进[J].电力电子技术,2007,41(12):118-120.
[6]李昕,李良光.不间断电源与有源滤波相结合的电源系统研究[J].电气应用,2007,26(6):59-61.
[7]周雨田.基于DSP的逆变器重复控制器的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8,11(5):28-30.
[8]付光杰,邹洁.在线式UPS数字化复合控制技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8,42(8):76-78.
[9]李德华,余鋆,张志远,余敬东.一种新型控制策略在单相逆变器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技术,2007,41(8):75-79.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第9篇
一、设计背景及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在不断改革,创新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时代的到来,还有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生源不断扩大。尤其是自从国家实施大众化教育,实行高考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大。学校管理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学校如同企业,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和来竞争力?在国际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也已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不得不让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学生成绩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异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学校,除了育人,就是育知,学生成绩管理的计算机化是整个学校教务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能否实现这一步关系到学校办学整体效率的高低,介于它的重要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就逐渐提入议程,并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量。
运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减轻学院教学人员的工作量,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以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还有就是缩小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可以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能够尽快的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投入新的课程的学习或复习这次没有考过的课程。并且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应用也为今天的高校教育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的提高达下的基础。
在现代,高科技的飞跃发展,人们工作习惯的改变,特别是电脑的大量普及,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是人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学生成绩管理是一个非常繁琐与复杂的一项工作,一个原因就是工作量大,不好管。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更应该运用一些本地资源,提高管理的力度,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重任负责。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学生成绩管理是各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师、生的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学生成绩日常管理工作及保存管理日趋繁重、复杂。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具有人性化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在国外高校,与国内不同,他们一般具有较大规模的稳定的技术队伍来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而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相对起步较晚。在数字校园理论逐步应用的过程中,各高校一方面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也不断开发实施了各类教学、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但是,由于整体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经费短缺,理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机构设置、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及人员要求上与国外高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
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教务管理软件应充分依托校园网,实现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教务管理朝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为进一步实现完善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和全校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Web开发技术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JSP又是Web开发的最先进的技术,是当前Web开发人员的首选技术。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本文通过用JSP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编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利用软件工程原理,采用生程原理,采用生命周期方法学,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层层分解,设计出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并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和需要实现的功能,详细地定义了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
本系统将采用的工具有:TOMCAT6.0+JCREATOR.SQL SERVER2000。采用B/S模式来开发基于WEB的网上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二、系统要实现的功能:
使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人员主要有3种:管理员,教师,学生。
他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功能:
管理员能使用系统的所有功能。
教师所使用的功能有:录入学生的成绩,查询学生的成绩,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学生所使用的功能有:查询学生成绩,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软件模块说明:
(1)班级信息管理: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班级数据。
(2)学生信息管理:录入学院某个班级的学生数据;
查询学生数据时,要求支持班级和学生姓名的组合查询,其中学生姓名支持模糊查询;
可修改写生的姓名及学生所在的班级;
可删除学生的数据。
(3)教师信息管理: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学院班级数据。
(4)课程信息管理: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开设的课程数据。
(5)成绩录入:可录入某个班级某门课程的学生成绩。
管理员,教师可以使用这个模块。
(6)学生成绩查询:可供系统的各种用户查询学生成绩。
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 教师 管理员 查询学生成绩 修改登录密码 增删改,查询 增删改,查询 增删改,查询 增删改,查询 修改登录密码 查询学生成绩 录学生入成绩 学生管理 教师管理 课程管理 班级管理 图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预期成果形式。
(1)数据库脚本文本、源代码。
(2)系统设计作品。
(3)系统演示PPT。
(4)论文、答辩PPT。
4.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现在流行的成绩管理系统不仅要有漂亮的网页,更要有严谨的规划。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很重要。这样才能使得在操作时避免不必要错误发生。我们将使用HTML、JSP等技术来编辑网页,并运用JSP技术把数据库和动态网页相关联。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获取方法是由专业文字录入人员将信息输入到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这种方法在数据量不大时有很多的应用场合。当数据量比较大,并且有较强的专业性时,录入的费用和出错的可能性都相应上升。, 以及自己的数据库,使得所需成绩信息可以及时的保存、更新。
前期以开展的工作是对成绩管理网页的设计以及建设。学习掌握JSP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5.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毕 业 设 计 进 度 表 起止时间 工作内容 1周——2周 熟悉课题内容,查找相关的技术资料,完成毕业设的计开题报告。
3周——5周 完成系统分析设计(需求分析、技术分析、开发平台、工具确定)。
6周——7周 完成系统设计(设计总体方案,体系结构,功能模块、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
8周——11周 完成编码工作(模块编码和单元测试)。
12周——13周 测试打包(集成测试、修改、打包)。
14周——16周 完成毕业设计的论文写作。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6.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7.所在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主管领导:
ups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第10篇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题目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楼群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当今社会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梯作为楼群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大部分电梯控制系统都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传统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采用继电器逻辑控制线路。这种控制线路,存在易出故障、维护不便、运行寿命较短、占用空间大等缺点。从技术上发展来看,这种系统将逐渐被淘汰。如何解决电梯的可靠性、维护方便等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心声。
(2)题目研究的意义:目前,由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微机组成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正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采用PLC控制的电梯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开发周期短,这种电梯运行更加可靠,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控制任务,已成为电梯控制的发展方向,其许多功能是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无法实现。
可编程控制系统是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实现由继电器实现的逻辑控制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可编程控制器的“可编程”功能,使得当改变电梯的控制功能时,只要更改程序即可,而不需要像继电器控制系统那样改变硬件和接线。
2.国内外电梯的情况
当今世界,电梯的生产情况与使用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在一些发达的工业国家,电梯的使用相当普遍。
世界上有名的几家电梯公司,诸如:美国奥梯斯公司、瑞士讯达公司、日本三菱和日立公司、芬兰科恩等,其电梯的产量已占世界市场的51%。其中,奥梯斯公司和三菱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企业。
目前,国外除了以交流电梯取代直流电梯以外,在低层楼房越来越多的使用液压电梯。此外,家用小型电梯将成为电梯家族中新的组成部分。
电梯是集机电一体的复杂系统,不仅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和土建等工程领域,还要考虑可靠性、舒适感和美学等问题。而对现代电梯而言,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事实上,在电梯上己经采用了多项安全保护措施。在设计电梯的时候,对机械零部件和电器元件都采取了很大的安全系数和保险系数。然而,只有电梯的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和维修保养都达到高质量,才能全面保证电梯的最终高质量、在国外,己“法规”实行电梯制造、安装和维修一体化,实行由各制造企业认可的、法规认证的专业安装队和维修单位,承担安装调试、定期维修和检查试验,从而为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保证。因此,可以说乘坐电梯更安全。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对电梯的安全性做过认真地调查和科学计算,其结论是:乘电梯比走楼梯安全5倍。据资料统计,在美国乘其他交通工具的人数每年约为80亿人次,而乘电梯的人数每年却有540亿人次之多。
解放前,我国只有2000台电梯,几乎没有电梯生产企业。解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电梯企业应运而生。我国的电梯企业由60年代开始起步,到了70年代己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在我国通过引进国际电梯标准以及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和技术,产生了一支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的外向型企业队伍。如中国迅达公司、天津奥梯斯公司、上海三菱公司、苏州迅达公司和广州电梯工业公司等企业,就是通过合资和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和技术,不断改善现有产品结构和管理体制,使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都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推出一代电梯新产品。
目前,交流调压调速电梯技术已趋成熟,一些企业都有成功的产品。微机控制电梯是电梯技术的方向,一些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相结合,相继推出了微机控制的电梯新机型,使控制功能得到增强,电梯的性能得到改善,明显提高了可靠性。除了合资企业外,也有其他厂家开发出了变频调速电梯新产品。另外,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机型对单梯进行控制还是有前途的。有些生产企业开发了紧急供电装置、放火厅们、地震控制、自检测以及语言合成等电梯新功能;对机械系统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总之,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虽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电梯技术正以迅猛的发展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为保证电梯最终质量,在建立全国性完整的电梯管理法规、落实检查机构、壮大安装调试队伍、组建维修保养网络和提高相关人员技术素质等方面,正在进行着一系列实质性的工作。我国电梯行业,正在走向法规化,加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电梯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熟悉现有电梯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2)
阐述电梯的结构和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了解PLC在电梯领域应用的优势及其硬件组成。
(3)对电梯的硬件设计。
(4)对电梯PLC控制原理进行分析。
(5)对电梯的软件设计。
这里我主要应用PLC原理对电梯的指层控制模块、轿内指令和厅外召唤登记与消号模块、电梯的选层和定向模块、电梯运行控制模块等进行设计。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及方法:
(1)了解现行电梯的结构和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
(2)分析相关的PLC改造。
(3)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4)分析效果。
(5)得出结论。
措施: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籍、期刊、杂志等,通过上网寻找相关的一些资料,查看当代对该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动态。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的熟悉和理解设计所需的相关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及时与指导老师探讨,对不了解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四、参考文献:
[1]
台方.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9
[2]
武锋.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电子世界,2002,(11)
[3]
张凤池.现代工厂电气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李世基.微机与可编程控制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SIMATIC
S-200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西门子手册.[6]
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2
[7]
章丽芙.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
.电气开关!
(2006.No.2)文章编号:
1004
289X(2006)
02-
0021-
03
[8]
朱昌明,洪治育,张惠侨.电梯与自动扶梯--原理、设计、安装、测试[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9]
周万珍.高鸿彬.PLC分析与设计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0]
李杰.PLC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9期
[11]
张汉杰.现代电梯控制技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