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空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精选12篇)
拓展训练空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第1篇
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在语文课内进行,单纯依靠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
[1][2][3]
拓展训练空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第2篇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那么,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仅仅靠几节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实质上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行之有效的。
1、利用图片进行口语训练。如在教学《石榴》一文时,可以出示清晰的石榴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中进行口语训练。对于以景物为主的插图,同样可以利用其创设有趣的口语交际情境。
2、复述中穿插口语训练。如教学《船长》一文,可以师生合作拟定提纲:(1)遇险;(2)自救;(3)牺牲。在复述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复述后进行评议。
3、抓住课文“空白点”进行口语训练。如古诗《赠汪伦》诗中,并没有写出诗人李白和汪伦的.对话,这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空白点”。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空白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李白和汪伦,自找交际对象,根据所扮演角色的特点进行对话。
4、角色扮演,进行口语训练。如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之后,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由结合,练习排演;再指名表演,集体评议,教师点拨;最后让学生练习后再指名表演。不要为表演而表演,深化语言训练才是根本目的。
二、在作文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文评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作”靠“评”来完善,评改是学生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本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宗旨,平时我对学生的优秀习作总是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交流评改。我认为这样一来可让学生欣赏别人好的作文,二来也可以在“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开始学生并不是十分适应,于是在第一次作文讲评交流课上我先作示范:对一篇习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讲评:①文章写作是否紧扣中心;②文章的详略安排是否妥当;③选材是否新颖;④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如何经过我的示范与提示,学生对评价作文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开始跃跃欲试了。每星期的优秀作文讲评课,同学们总是情绪高涨、各抒己见。上来交流的同学听着同学们对他作文的评价,会逐渐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且很乐意修改自己的作文。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就锻炼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在班队活动中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这学期初的班队课上,我组织班级的同学参加班干部的竞选活动,既让学生感到有责任管理班级,又让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为此每个参加竞选的同学都必须准备一段竞选演说,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当选后拟在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经过十分钟的准备后,开始有同学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演说。李悦同学说:“卫生委员的工作是所有干部中最脏最累的话,我愿意投身到这一工作中,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整洁干净的教室,换来同学们舒适的学习环境,希望同学们支持我。”话虽简单,却道出了一个学生为别人服务、奉献的心声,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经过三十分钟的激烈竞选,班上有一半同学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胆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
1、让学生大胆与各位老师交往。有的同学生性比较胆小,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有一次班里的黑板擦坏了,我叫一位平时不善于交际的同学到后勤组陈老师处去领一个新的,并告诉他注意礼貌。过了一会儿,他拿着一个崭新的黑板擦高兴地进来了。他告诉我:“我进去后看到有好几位陌生的老师坐着,就问:老师,请问那位是陈老师?’陈老师站起来后,我告诉他我班的黑板擦坏了,想再领一个新的。”就这样一次简单的交往,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交际能力。
2、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小记者站,拥有很多的小记者,那么出去采访也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机会。在采访过程中的问路、找人无一不是进行口语交际能力锻炼的时机。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就镇区的环保问题去采访度假区的领导。从问领导什么时候上班、坐哪个办公室以及采访领导的整个过程,都锻炼了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能力,使采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3、让学生经常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和家长有矛盾,当学生把烦恼向我倾诉后,我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会让学生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有一次,学校组织订报活动,尹宇航非常想订,可他父母为钱的原因不愿意。于是我让他去和父母交流,让他试着向父母讲订报的好处。第二天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父母同意了。小小的成功带给了他莫大的快乐,也肯定了他成功的交际能力。
拓展训练空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第3篇
本文主要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训练和加强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略陈管见。
一、课堂英语化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语言。学习任何一种语言, 在学说前应先要听。Listening is the foundation for speaking.因此, 《英语 (新目标) 》教材从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共五册的Section A、Section B都以显著的位置, 相当的篇幅安排了listen的内容。这充分说明了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 而且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还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Epictetus (Greek philosopher) 认为, 既然自然赋予人类“one tongue and two ears”, 就意味着听是说的两倍。“Without listening, there can be no speaking.”因为只有听准了, 才能说得对。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创造一定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有意识地注意使用英语, speak English when possible, speak Chinese when necessary, 并长期坚持用准确的、简单易懂的英语组织教学, 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语言地道化
录音能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 便于学生模仿, 对培养听说能力极为有利。为了达到学生听说训练的规范化,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地道的英美人士的录音磁带, 充分地让学生熟悉、模仿。新教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图文并茂、内容风趣、语言地道的英语教材, 而且提供了与教材相配套的听力训练录音带 (The Listening Cassette) 和口语录音带 (The Speech Cassette) , 且均由英语国家人士朗读, 语音语调优美地道, 是英语教学中训练听说能力缺一不可的教学媒体。因而, 听力训练, 录音带的使用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听力教学的基本模式告诉我们, 听力教学由准备、呈现、训练、应用等环节组成, 训练的环节一般是在呈现环节之后、应用环节之前。在听力技能的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具体地介绍正确的听的技巧或方法, 如按意群、句子听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听, 边听边猜, 边听边分析综合, 带着上文的问题听下文等。此外,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听录音前, 教师应交代一定的情景或介绍具体的背景或人物
如在听《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上册Unit 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Section A1b的听力训练前, 先说明对话背景在家, 可将“At home”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What’s your favorite drink?”引出并学习banana milk shake.通过询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引导学生关注1a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为banana milk shake的制作排序。
(二) 每次进行听音前, 教师需要就所听内容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可先只提一个问题, 如“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然后再逐步增加到几个。听录音时不可让学生看书。
(三) 听音后, 可根据所听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
如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act) 、复述 (reproduce) 等, 以巩固通过听所吸收到的语言材料。
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帮助学生听懂录音中的语言材料是不够的, 这并不意味着听力训练的目的已经达到。因而, 应该以听来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以说来检查听的质量, 听说结合, 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情景化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 才能被其接受;一切教学活动, 只有在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活动积极的自我调节下, 才能有效进行。因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造交际活动情景,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visual aids) 和电化教学手段 (audio-visual approach) , 向他们提供活用英语的真实教学情景, 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 促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 并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体作法如下:
(一) 坚持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听说训练
主要复习所学内容。可进行“Duty report”“Pair work”和“Free talk”等。也可进行师生问答、男女生问答、组与组问答、循环问答和连珠炮式问答等。问答内容一般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物。如在学到《英语 (新目标) 》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时, 可询问他们自己、本班同学或其家庭成员, 亲戚朋友及老师等的生日, 课前五分钟让他们“free talk”。像这样坚持不断地进行听说训练, 既锻炼了学生的应答能力, 又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一举两得。
(二) 初中学生在初级阶段的交际活动主要以模拟活动 (simulation) 和角色扮演 (role-play) 为主
如学了问路、购物及打电话后, 可创造情景组织学生进行结对子活动 (pair-work) , 应用所学到的语言素材进行对话表演。又如学习了《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的对话后, 要求学生模拟所学对话, 向班级同学提问。因为是真人真事, 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个个争先恐后, 参与活动, 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教授完每个单元的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后, 要求学生2人一组分别扮演文中角色, 力求模仿录音带的语音语调, 学生们顿时兴趣倍增, 跃跃欲试, 精彩的表演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模拟活动和角色扮演改变了以往上课时学生被动压抑的应对状态, 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乐学”的方向发展。
四、考试能力化
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系统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因此, 既要关注日常教学中的评价, 也要注意考查学生交际综合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考查、考试既要有笔试, 也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因而每一单元、期中、期末考试灌制录音带 (Mp3) 对学生进行听力测试和加试口试是非常必要的。听力测试包括听写音标、字母、单词、句子或听懂难度略低于课文的材料, 并做选择、正误判断或填表等。口试包括辨音、朗读、会话等。增加听力及口试的检测并合理安排好分数比例, 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视听说训练, 提高听说水平。同时, 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情况, 了解学生进步的快慢程度, 以便在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众所周知, 听力训练的规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听说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件触手能及、即日可待的事, 它需要一个潜移默化、不断渗透、层层深入的过程。这就需要师生双方持之以恒的努力, 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以达到听说训练的目的, 提高语言交际应用能力,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鲁子问, 康淑敏.2008.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4.
拓展训练空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语文应用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04-01
2009年,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将“指导学生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列为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
语文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内容。其中,口语交际能力,即说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岗位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因此,加强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1 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渠道
在开展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过程中,应以语文课堂为主要战场,并尝试开辟多种渠道,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具体训练渠道如下:
(1)日常生活:平日师生接触、交谈,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中的问题,随时纠正。
(2)语文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将口语训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随时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应“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开展与生活、职业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运用语言。
(4)竞赛:教师在语文课上开展与交际口语训练相关的竞赛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口语交际比赛,为学生搭建锻炼、展示的平台。
2 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形式及做法
在指导中职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每种形式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学生在课上、课下,随时、随地进行不同形式的训练,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具体训练形式及做法如下:
(1)口语交际日常训练:指导中职生在生活、学习中进行日常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当众讲话、课堂发言、互问互答、讨论交流等。
(2)课前五分钟演讲:在语文课前开展演讲活动,全班参与,轮流进行。例如:精彩文章共分享;讲述名人故事;评论社会现象;讲述就业关键词;自我介绍及面试问题应对等等。
(3)口语交际专项训练:以教材中的口语专项训练为主要内容,选择部分补充材料,利用语文课开展口语交际专项训练。不同学期开展的专项训练各有侧重。
(4)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指导学生讲述课文的写作背景,介绍作者生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从声音、流畅程度、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对于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进行复述。
(5)写作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指导学生针对写作训练题目“列”口头提纲,将自己的写作思路表述清楚;让学生练习口头作文,叙述整个故事或表述自己的观点。
3 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评价方案
在训练中,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对于口语交际教学以及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以上方案的实施使得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4 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良好效果
(1)增强了中职生的自信心:中职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自信。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增强了他们学好语文学科的自信心。
(2)激发了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身特长的平台,使学生乐于训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激励,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
(3)提高了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经过训练,学生的口语成绩大幅度提升,口语水平也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这些都说明:通过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著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既可以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又能够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中职语文教师应继续寻求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充分挖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潜能,为他们的就业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鸿苓,主编.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 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拓展训练空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第5篇
关键词:口语训练能力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听说能力是当务之急。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曾十分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但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次上,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交往的一种言语活动。具有即时性、情景性、复合性的特点,属于言语交际的范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以语言为工具进行的信息和思想感情的交流。它是生活中使用最广、最多的交往手段。它不是单纯的听说练习,而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它需要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因为口语交际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所以对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的交际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有着特殊的效果。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境,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种课型。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能力为核心,并同时发展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等素质的既具实践性又表现为综合性的课程形态。
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次上,要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强化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所以,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
一、教师是口语交际的表率,活用并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任何技巧的入门都是从开始的,就象练字要先临帖,绘画要先素描一样。口语交际教学,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最好的示范,就是一种教育。这是由我们的教育对象决定的。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和形式,有说完整句子的训练、有看图说话训练等;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基础训练题中,也都有编排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对口语的话题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1、听说的训练。口语交际中的听说训练比单纯的“听话”“说话”要求更高,除了听明白,说清楚外,还要根据对象与场合,恰如其分地予以应对,注重的是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式学习。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培养他们反应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如《我们去旅游》一课,先引导学生轮流进行经验讲述,向全班介绍自己喜欢的风景名胜,当同学进行介绍时,要求其他同学们认真听,并且随时可以提出问题。学生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
2、看图讲述的训练。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配有图画。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体现该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借助图画,鼓励他们想象、创新。如教《借铅笔》一课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注意画面的内容;再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他们怎么做的?启发学生自述,同桌互述,小组互说,班上介绍,最后让学生自己动脑,想想假如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说,怎么办?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交往,并把自己的说法讲给大家们听。
二、立足课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只要真正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地使用好教材扎实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
教育学家说过: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新课标提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训练的一定要重视情境创设。可以这样说,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因而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有重要作用。比如:模拟表演,创设情境。“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内容,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这些内容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教《保护有益小动物》时,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分别戴头饰对青蛙、蜜蜂、蜻蜓、等有益小动物捕捉害虫的情景进行表演,并对自己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创设情境,增加学生间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还有:实物创设情境。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进行《有趣的动物植物》教学中,把一只真正的海马标本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老师的相机点拨,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热烈,将自己知道的有趣的生物知识讲给同学听,丰富了知识的积累,强化了口语的训练。
三、走出课堂,加强口语实践锻炼。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口语交际兴趣和自信。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生活现象开展口语训练,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课余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内容组织讲故事;转进一位新同学,你怎样欢迎他等。我们也可抓住班级、学校经常开展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训练。比如:春天来了,组织学生找春天,让学生对景物畅所欲言;活动课上组织学生动手做手工,再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和感受;让学生学当小医生、学习招待客人等。只要教师能做有心人,那么处处都能指导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他们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不管学生的表达多糟糕,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重新换个词再说,促进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四、重视开展激励性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劳动的快乐,取得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目中的自豪感、自卑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有渴望被人赏识的愿望。因此,学生在说话时,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要耐心地听取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即使某个词错了,也要允许他换个词再说,对想法独特的同学,还可奖给“智多星”的称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增强每一个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就会乐于口语交际。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给学生双向互动的条件和机会,学生就能敢讲会讲,才能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才能形成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
(联系电话:15329063002邮箱:tqtxc@.126.comQQ:407006152)
拓展训练空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第6篇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是现代人社会生活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把口语交际向家庭、学校、社会延伸,不断拓宽口语交际空间,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全面提升口语交际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把口语交际向家庭生活延伸,学会倾听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会倾听是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问题,往往注意力难于集中;
二是没有明确目的,未能养成听的习惯。倾听是口语交际中的一项基本能力,是进行正确应对和表达的前提。
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生活中的倾听大致分为两类:无目的性的随机听和有目的的倾听,要重点培养的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倾听。教学中带有目的性的倾听又不外乎两种方式:
一是日常生活的留心倾听,这种听没有明确的目的,或是自己喜欢的奇闻异事,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等。
二是带着任务听,这种听目的性非常明确,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倾听别人的讲话,更要适时让学生带着任务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因为倾听不光能知道别人讲什么,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二、把口语交际向校园生活延伸,学会表达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表达的技巧及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学生有话可说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把话说好,让学生会说。书本上的口语交际内容只是一个范例,如果只靠那几节课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师除了要讲好书本上的内容之外,还要把学生的口语交际向校园生活延伸。可以说,校园生活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光,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由于受年龄、知识等的限制,对于一些陌生话题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表达,而对于自己的校园生活他们再熟悉不过,不会让他们无话可说。因此,校园生活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宝贵资源。
教学中,以校园生活为中心,通过话题辩论、情景剧表演、校园生活剖析、调解专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些活动的特点:
一是预设,就是事先设定好的,是每学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二是随机,就是根据发生的事情和校园生活需要临时决定的话题。
随机话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是针对班级中出现的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也可以是校园中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对话。再比如发现学生随手乱扔杂物,就立即让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再让其他同学对这一行为进行评价,同时想想如何说才能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等。其实,生活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非常丰富,关键是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善于用身边的话题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把口语交际向社会生活延伸,学会应对口语交际能否顺利、有效的进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学会应对。
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对能力相对薄弱,是造成口语交际不能顺利、有效进行的主要问题和症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加以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和训练都离不开社会生活。
教师要把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口语交际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社会生活话题搬进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现场,又要让学生把学会的应对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口语交际从社会生活中来再到社会生活中去,逐步学会应对,形成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爱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捕捉社会生活话题,为学生建立模拟的口语交际场景,让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在模拟场景中进行交际,再通过师生共同的评价,来领悟不同话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懂得要正确应对,就必须做到倾听时要听明白、抓重点,表达时要有针对性、完整性。比如,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接待客人、购物、旅游、指路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模拟场景将之搬进课堂,教给学生基本的应对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运用和体验,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应对。
语文口语交际训练 第7篇
山东省兖州市漕河镇中心中学史寒松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展示、交流”等词语成了热门词汇。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而且要有善变的口才,多才而善于交际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令人担忧,善于口语交际的较少,而当众说话畏畏缩缩、木木讷讷、期期艾艾的却不在少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去改变这种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本人粗浅地总结了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四部曲”,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课前演讲练胆量。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式”,而语文教学更不会一个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就有一个环节,是我校语文教师长期坚持、从未放弃的教学环节,那就是课前演讲。演讲重在训练学生敢于走上前台的胆量。演讲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学生演讲,二是师生点评。开始时学生不太适应,有些学生虽然做了准备,但一上讲台,却憋了个大红脸,舌僵语塞,结结巴巴。最后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尴尬的走下讲台。而有些学生平时和朋友说话,滔滔不绝,甚至妙语连珠,意趣横生,但一上讲台发言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原因何在?很显然,这是一个胆怯的问题,胆怯会影响情绪,阻塞思路,干扰语言能力的发挥。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紧张羞怯的心理障碍,培养当众说话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演讲中,教师利用激励性的话语,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及时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渐渐地,学生大都敢于走上前台,勇于展示自我。
二、课中展示激兴趣。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激发兴趣的重要场所。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合理安排训练口语的时机。例如,学完《中国石拱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赵州桥是一座名桥,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写一篇解说词,向游客介绍美丽坚固的赵州桥。面对这样的一个题目,学生兴趣盎然,都争着做导游,做解说。在教学《木兰诗》时,理解文章后,设计了一个木兰答记者问的活动:这里是实话实说栏目,假如时光可以穿越,木兰英雄来到我们现场,你是一名小记者,准备与英雄交流什么呢?(找一名口才较好的同学扮演花木兰)面对这种情境,学生非常好奇,提问、交流的欲望当然非常强烈。学生争着提问,“木兰”妙语连珠,课堂上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呀!这种问题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口语交流的兴趣。
三、模拟训练学技巧。
学生有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胆量,还要学习技巧。其中模拟情境训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例如:模拟面试(假设面对用人单位的主考官,你准备应聘,如何展示自我?),模拟采访(每两人一组,一人担任记者,一人担任被采访者。“记者”要拟出逐步深入的几个相关问题,依次发问,对方当即言简意赅的做出回答)等等。训练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点评或讲解纠正。教师的总结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既要概括一些规律,又要充分肯定训练中的长处,同时指出不合规范、规则的地方。这样做使学生从中取长补短,汲取教训,学到技巧。
四、生活体验求实战
学以致用,学了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去体验。一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例如,在家中与长辈交流、接待客人,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交流,在社会不同场合中与他人得体交流,甚至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公益活动等。二是教师还要注意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情况,及时总结反馈,并调整在口语训练中的一些做法,争取让口语交际“四部曲”更加完善。
怎样加强技校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第8篇
关键词:技校生,口语交际训练,语文教学
在技工学校的课程建设中, 一直遵循着“技校文化课为基础课服务, 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专业课为生产实习课服务”的原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也希望能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这一原则, 充分发挥语文对技校学生重要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最直接的效果就表现在技校学生求职和工作的口头表达能力上。可是, 每年在毕业生求职时, 我们总能看到如此令人遗憾的场面:许多学生面对用人单位的提问, 或无言以对, 或答非所问, 不能充分地展示自我, 进而错过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因此, 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求, 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下面, 我结合这一学期口语交际单元的教学体验, 谈几点认识。
一、要引起学生对择业、就业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视
1.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在一堂语文课上, 我问学生为什么会选择技校就读。学生告诉我选择技校就读就是为了通过短时间的学习, 掌握一技之长, 找到一份好工作。于是, 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在一次《语文与物理》的讲学中, 他列举了世界上很多物理学家在专业方面的成功事例, 但由于语文表达不清不楚造成不小的损失, 而且使得研究成果不受世人关注。这个故事, 使学生认识到:在告别了统一分配就业方式的今天, 除了技能之外, 如果没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就会与自己的希望擦肩而过。
2. 从就业的形势出发。
有一次, 我请中级班的学生比较:在校内招聘会上, 同时参加应聘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中, 哪一类学生机会更多?学生面面相觑, 没有回答。其实, 他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弱势地位。校内的竞争都如此激烈, 更何况, 走出校门后呢?而且社会存在偏见, 技校生难以在就业中与普通大学毕业生竞争。虽然目前我国社会不完全是唯文凭取人的社会, 但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 在用人上都或多或少地看重文凭。特别是在一些大学毕业生能干、技校毕业生也同样能干的岗位用人上, 技校生往往处于劣势。这样的比较, 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面临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占优势的前提下, 学生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更好地掌握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的本领, 显得尤其重要。
3. 从学生的现状出发。
学生上课不愿意说的情况普遍存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说的能力不重要。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一是他们觉得平常的口语交际没有问题;二是觉得像演讲、辩论等口语交际形式, 在平时生活中他们根本用不到。为此, 我总会举往届学生的例子, 例如:有一个学生打电话去落实实习单位, 居然不知道询问单位的地址在哪里, 又不得不再打一次电话去询问。有一个学生在实习面试中被问到对一个月三百多的补贴的意见时, 居然回答不够用, 还列举出他的花费清单, 结果没有被录取。以此告诉他们: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会为你赢得工作的机会。又如:有一个学生由于工作表现好, 和其他几个同事同时获得了升职的机会, 领导让他们准备述职演说, 竞争上岗, 最后他落败了。如果他有基本的演讲基础, 还会错失机会吗?有一个学生实习时生病想请假, 管理组长不让请假, 他就只能向家长抱怨。如果他有良好的论辩技巧, 还会请不到假吗?这些事例, 使学生在吸取他人的教训的同时, 也认识到了口语表达能力对择业、就业的重要性。
二、要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1.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就像陶渊明《劝学》中所讲的一样, 学习没有捷径, 禾苗的生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 仅靠一堂课一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口语表达技巧的。我校中级班教学要求规定每堂课都要有十分钟的课前演讲内容。由于没有经验, 没有具体的教学安排, 我在给第一个中级班学生上课时, 就采用我先选定话题再让学生复述的方法来完成。但其效果不佳, 常常因为学生自觉性不强, 不准备或准备不充分而草草收场。经过反思后, 我在给第二个中级班的学生上课时, 就先安排好课前演讲的内容 (复述、自我介绍;拜访、交谈、劝慰、打圆场;提问、应答、拒绝;赞美、感谢、道歉) , 层次由易到难, 逐层深入。每一项训练内容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比如复述训练, 第一次课我先讲了几个关于礼貌的简短易记的小故事, 请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记录记叙的“六要素”, 并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来复述, 学生感到很容易。第二次课我讲述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故事虽然篇幅增长, 但典故是学生熟悉的, 请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记下细节和人物的语言, 学生也能复述出大部分的内容。第三次课我要求学生加入自己的观点并要求他们使用前两次课的例子, 使学生明白复述的运用。第四次课我要求学生根据前几次复述故事的统一主题, 再扩充一些相同主题的故事, 使学生灵活运用复述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给学生创造有利的口语锻炼机会, 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比单纯训练起到了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多管齐下, 综合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还要不断克服遗忘的障碍。有调查发现:在听完一堂课后的一个小时内, 学生会遗忘一半的内容, 经过一天, 将忘记80%的内容, 经过一周, 将忘记95%的内容。技校的学生多数不会在课后复习巩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巩固已学过的内容。例如, 在演讲训练的练习课上, 我给学生看了《魅力口才》前四集的讲座 (演讲的准备、开头、主题、结尾) , 并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记笔记, 巩固听的训练、思维条理性训练。在下一次课的复习提问时, 我请学生谈观后感, 讲的时候要加上手势, 巩固复述的训练、体态语的训练。同样的教学内容, 融合了新旧知识。这样, 有利于学生在口语表达训练中, 不断巩固知识、重构知识, 不断修正错误完善自我。
3. 多变求新, 加强互动。
技校学生, 多数是学习成绩较差、上高中或上大学无望的学生, 学习积极性不高, 自觉性不强, 知识面不宽。为了使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 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消除学生与老师的隔阂, 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有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比如, 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在讲体态语训练时, 我请同学们分组比赛看图猜成语, 每组四人, 第一个同学看图猜出成语, 通过体态语告诉第二位同学, 依次传递, 最后一位同学要说出成语。这个游戏, 既能激起学生表演兴趣, 又能同时达到体态语训练的效果。比如请学生当评委, 在讲辩论训练时, 我请学生观看了2006年挑战主持人16进10比赛中由参赛选手表演的小品《西天路上特别法庭》, 观看时让学生注意从四个角色的表演、语言运用及思维敏捷等方面去记录, 观看后请学生作点评并说出谁去谁留的理由,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点评时, 我又引导学生用辩论的技巧去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样, 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既激起了其自我表达的欲望, 又加深了其辩论技巧的理解。
如何加强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第9篇
关键词:听说训练;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92-01
一、培养讲普通话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书面表达水平
大纲提出:作文应当由说到写的顺序逐步提高要求,这是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也指出“作文和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可见,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写得好不好。翻开农村学生的作文本,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说话环境。因此,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形成用普通话交流的良好风气,对提高农村学生的口头能力起根本作用。城市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普遍比农村学生好,这与他们都能较好的使用普通话不无关系。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在农村小学一直实施不好,大部分的学生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都是使用的家乡话,对此,作为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深有感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活环境对学生的阻碍,一方面却是教师的努力不够。推普工作是语文教师重要的职责之一,教师应有深刻的认识,下功夫排除推普工作中的困难,教育学生讲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说话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乐于说,说得好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成功的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挥。课堂提问切忌太深或是太浅。太深的提问让学生觉得压力大,学生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心中无数如何能大胆发言、并说得好?而太浅的提问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面对“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的满堂问,学生想都不用想,习惯性的答案脱口而出,难有展现能力的空间。所以,课堂提问应精心设计,才能发挥作用。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概括性较强的题目,学生的思维难于一步到位。教师可以将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由分及总,寻找答案。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面对较复杂深奥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难免“卡壳”。有些教师索性把答案说白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此一来,学生得不到锻炼,容易丧失积极主动性。此时,教师可以把题目暂放一旁设计有关性质相同。且较易理解的题目,以达到贯通、启发的效果。
3、改变角色,置身情境。如果学生把回答问题当成一种任务、一项测试,那么,紧张感必定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反之,如果把回答问题当做一次展示知识或个性的机会,则会兴趣盎然,积极发言。
4、巧设谬论,引发驳论。教师故意提供一个错误的答案,以引发学生的反驳,说出理由,这也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中,教师有意说出“农夫想出了揠苗助长的方法,禾苗一天之内就长了一大截,这样子,过不了几天就能得到丰收,农夫真是个聪明的人!”班级顿时哄的一笑,学生纷纷表示反对,说出理由,讲出道理,并联系到生活当中。
三、掌握说话的恰当时机,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1、课前预习检查,有备而说。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必局限于字词,可以从更多的方面着手。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这样,很好地培养学生课前自学的习惯,养成做好说话准备的习惯。
2、课后结束总结,有感而发。课后总结的任务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进行,这样,既不利于检查学生的只是掌握情况,也让学生失去一个表达、交流的机会。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如设计“口述课文内容”“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同看法?”“联系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感想?”等说话题目,鼓励学生大胆说,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感受激奋情境,一吐为快。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学生的说话欲望。如在教学《卖火材的小那女孩》一课中,教师先进入角色,以哀伤、沉重的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入情,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此时,学生对穷苦人民的深深同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充满了胸膛,当教师提出“小女孩的不幸遭遇表现在哪里?”“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惨命运?”“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应该怎样珍惜幸福生活?”学生情绪饱满,你一言我一语的畅想心声。
在学生说话过程中,教师应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及时与学生鼓励,让他们有成就感,有说话的乐趣,同时应带头示范,鼓励学生多使用成语、古诗句、歇后语、格言等,以培养积累、运用词汇的能力,增强说话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初探 第10篇
[作者] 江苏教育学院 华小泉
[内容]
以高社交化、高效益化、高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说话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化要求学生具有准确、敏捷、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张志公语)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呢?
一、优化氛围,提高口语交际的规范性现代交通的发展,使人们的交际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但方言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因而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交际的“通行证”。然而,我们历来重课内使用普通话,轻课外使用普通话,重书面语言规范化,轻口头语言规范化,这显然不利于形成学生口语交际的规范性。当前,亟待引导学生把普通话由课堂用语转变为生活用语,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优化语言环境,我们的策略是,内部优化―――辐射家庭―――带动社会。通过抓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的.日常会话,优化校园内部的语言环境;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家访、舆论宣传等途径,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和言语层次,优化学生家庭的语言环境;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的辐射作用,优化全社会的语言环境。其中,内部优化是重点。我们运用教师示范、岗哨监控、活动锤炼、评分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把普通话当作日常交际语言,从而逐步形成“讲普通话文明进步,讲方言愚昧落后”的舆论导向。
二、循序渐进,训练口语交际的敏捷性口语是通过语音来表情达意的,它不具备书面语言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的从容,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如何培养学生交际场合中即兴讲话的能力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按“张口说话―――先想后说―――现想现说”的流程来训练效果较好。第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公共场合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我们的做法是导逼结合。针对其怕丢丑的心理,引导他们认识“要想明天说得棒,别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利用每天晨会课持之以恒地开展“五分钟说话训练”,随机从“题库”中抽取题目,随机选定学生,让其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万事都有第一次,学生一旦“破头”了,后来的训练将日有所得;第二步,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即每天提前抽取题目,让学生稍作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同时,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题,让其有话可说。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双休日怎样安排?”、“你最喜欢谁?”等等;第三步,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如开展微型辩论会,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中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内部语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语言速度,即想得快,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故学生讲话时会出现“嗯碍”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因此,训练学生说(输出)的同时,还应重视抓其课外阅读(输入)。“胸藏乃汇凭吞吐”,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才会达到“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
三、创设情境,感知口语交际的礼仪性交际中,如果说话文明得体,有礼有节,往往能获得对方的好印象,有利于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训练中,我们将生活中的某些不文明、不礼貌的交际现象加以典型化后搬到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具体的情境开展“假如是我怎么办?”的讨论。
情境一:小敏正在家中做作业,电话铃响了,小敏抓起话筒,“请问,是医院吗?”“你家才是医院呢!”小敏没好气地说了一句,“啪”一声把电话挂了。不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小敏抓起话筒,“你家是火葬场!”话筒里传来一句咒骂声后,挂了。小敏气得说不出话来。情境二:星期天,小明急冲冲来到同桌小军家,没进门就嚷开了,“小军小军,拿了我的钢笔没有?”小军的妈妈听了,脸一沉,“你说我家小军偷了你的钢笔?”“不,不是,我想问他”,小明嗫嚅着。“小军正忙着呢!”小军的妈妈下逐客令了。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请”、“谢谢”、“对不起”等简简单单的礼貌用语在交际中发挥着巨大的调和作用,对口语交际的礼仪性有了真切的体验,这就为其良好交际行为的形成打下了基矗
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 第11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重读写,而忽视听说。学生的日语训练往往仅局限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很少有双向互动的口语实践。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师与生、生与生的口语交际实践,如复述、讨论、争辩、评价等等。在一次口语训练课上,我出示说话主题:我喜欢的小动物,要求说说动物的特点。我让学生先作准备,可以讨论,切磋研究,集思广益。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讨论得非常热烈。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有的说:“我最喜欢小白兔,它长着长长的耳朵,一对红宝石似的眼睛,还有一张三瓣嘴,很特别。”又一个学生抢着说:“一身黄黄的羽毛,一张小小的尖嘴,远远看去像一只绒球。这就是我喜欢的小鸡。”“不对,不对。”有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了。“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我笑着问。“小鸡身上是绒毛,不是羽毛。”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们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得到了听说的训练。
2.关注生活,创设情境。
交际口语专项训练20题 第12篇
1. —How did you find the talk this morning?
— ________.
A. By asking my studentsB. It was easy to findC. Very disappointingD. Just in time for it
2. — ________ ?
—I’ll have a hot dog, please.
A.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B. I’ll take your order, OKC. What do you like D. Hi, have you ordered yet
3. —I understand you are one of the largest companies in the country. May I ask more about sales figures?— ________.
A. That’s all rightB. Sure. Go right aheadC. Out of the questionD. Why, we surely are
4. —Miss Hughes, why not sit down?
— ________.
A. Thank youB. Oh, I can standC. Because it’s just a minuteD. Yes, I will
5. —It looks as if we can’t bathe here. It isn’t clean enough.
— ________
A. What a shame!B. Yes, it isn’t clean at all. C. Yes, we can’t bathe here. D. No, Let’s have a try.
6. — I’m sorry to have done that. ________ —There’s no need for that. A. I feel rather ashamedB. May I apologize?C. But please excuse me. D. I don’t mean to hurt you.
7. —Hi, Jim! Will you come to join us for a picnic this weekend?— ________ What shall I bring?A. Why? B. Why not? C. I’d rather not. D. What for?
8. —I intend to run a computer company after leaving college.
—That’s great! ________ !
A. CheersB. I wish you every successC. CongratulationsD. What luck
9. —Hello! May I speak to Li Ming, please?— ________
A. Of course. B. Yes, I’m Li Ming. C. Yes, what’s the matter? D. Speaking.
10. — ________.
—Yes?
—May I sit here?
A. Madam B. Please C. Sorry D. Excuse me11.
11.—Would you mind if I use your telephone?
— ________. Help yourself.
A. Not at all B. Certainly C. No, I wouldn’tTim;D. OK
12. — ________ ?
—I said, “Do you need any help?”
—That’s very nice of you. I guess I could use some help.
A. What seems to be the problem B. I beg your pardonC. RepeatD. And what
13. —Have a nice weekend!
— ________.
A. Sure, I will B. I’m afraid I won’t C. All right D. Thanks. You too!
14. — ________
—Er…I want to buy my wife a gift for Christmas, but I don’t know what she would like.
A.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ir? B. Welcome to our store, sir. C. May I help you, sir?D. What on earth do you want, sir?
15. —Do you think he will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 ________.
—That’s good. Everybody’s expecting him.
A. You can count on itB. I don’t know for sureC. You can believe himD. It depends
16. — I’m afraid I can’t finish the book within this week.
— ________.
A. Please go ahead B. That’ right C. Not at all D. Take your time.
17. — Do you have a calendar?
— Yes, I do. ________ ?
A. WhyB. How C. What’s that D. What is the matter
18. — Thanks for your help, but can you do me one more favor, please?
— ________, Sir. What’s it t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