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及护理范文(精选11篇)
特点及护理 第1篇
关键词:泌尿外科,护理特点,心理特点
1 泌尿外科护理特点
老年男性患者增多,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 泌尿外科所服务的对象, 大多数为中年以上的男性病人, 尤以50岁以上者更为多见, 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老, 身心机能逐渐衰退, 调节适应能力降低, 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差, 容易发生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老年人又常合并有不只一种内科疾患, 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脑血管病、胃肠道疾患及障碍等。因此了解这些特点, 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非常重要。
2 泌尿外科病人心理特点
2.1 泌尿外科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病人, 不论男性或女性, 依赖性很强, 甚至有“返老还童”的现象, 爱闹脾气、固执。对待这些老年病人, 护士要像女儿对待父母一样, 在生活起居方面多关心他们, 能和他们谈心、拉家常, 在他们发脾气时, 能容忍他们, 甚至当他们的发气筒。了解他们的喜好, 给他们支持。老年病人除了本专科疾病外, 常伴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要多安慰他们, 避免情绪紧张, 保持乐观, 保证充足睡眠, 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 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愉悦心情, 并能相互影响。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礼貌、语调轻柔、语气诚恳, 同时注意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的区别和连贯性, 让病人始终信任护士, 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2 泌尿外科小儿病人的心理特点
对待年龄小的病人, 护士应像姐姐一样, 关心爱护他们。针对小儿病人易哭、易闹, 不讲理、不合作, 要有耐心要会哄, 可让家长配合护士。要擅于观察小儿的心理变化, 可利用利诱的方法, 使他们听话, 或让年长的病儿作好榜样, 以相互学习, 但不可使用恐吓的语句, 引起小儿害怕和家长的不满。而对于较溺爱孩子的家长, 在治疗时可请家长暂时离开, 避免家长自我意识带来的麻烦, 否则一定要和家长说明情况。
3 泌尿外科膀胱镜检查的护理
熟悉各种类型的膀胱镜, 目前常用的有输尿管插管镜、冷光源纤维导光膀胱镜、取异物钳、膀胱内碎石器、活检镜等。
3.1 检查前准备
膀胱镜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 (甲醛) 溶液的蒸气密闭蒸熏20min或用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0min。膀胱镜不能用煮沸法、酒精、0.1%新洁尔灭浸泡法进行消毒, 以免损坏膀胱窥镜。术者准备洗手、穿消毒衣、带灭菌手套。应重视无菌操作原则, 以免引起医源性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准备让病人排空膀胱时, 取截石位。外阴部用肥皂水, 无菌盐水和新洁尔灭溶液消毒。铺消毒湿巾, 露出尿道口。
3.2 检查后护理
膀胱镜检查后常有血尿发生, 为术中损伤粘膜所致, 一般3~5d后即止。术后尿道灼痛, 可让病人多饮水利尿, 并给止痛剂, 1~2d后即能转轻。如无菌操作不严密, 术后将发生尿路感染、发热及腰痛, 应用抗生素控制。膀胱镜检查后, 必须把检查所见填表记录。
4 全膀胱切除护理
4.1 术前准备
增加病人的营养及抵抗力, 做好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证。清洁肠道:手术前2d进少渣或无渣饮食;术前1~2d服缓泻剂, 若有便秘或不完全肠梗阻者酌情提前几天用药;清洁灌肠, 根据有无排便困难可于术前或术日进行。肠道消毒:杀灭肠道内致病菌, 尤其是常见的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等, 以及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其药物前者主要是应用甲硝唑 (灭滴灵) , 后者可用磺胺类药物、新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肠道准备充分, 可减少术中污染, 减少感染有利愈合。目前国内外一些医院有采取全肠道灌洗方法作肠道准备, 方法是由胃管滴注或口服特殊配制的灌洗液, 用量4~8L, 蹲坐于排便装置上, 可同时达肠道清洁和消毒的目的。
4.2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注意病人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症状, 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如负压引流瓶内引流液色鲜红、量多、速度快, 甚至有较多血块, 提示盆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应与医生联系, 可及时处理。注意术后肠梗阻, 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输尿管回肠吻合口有无漏尿, 应观察尿外渗情况, 要保持输尿管内支架管的尿液引流通畅, 发现尿量减少或阻塞, 应及时纠正。如发生吻合口尿外渗, 耻骨后负压引流可吸出大量清晰液体, 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5 结语
目前护理工作对于临床患者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患者的情绪反过来又可以间接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的程度和性质。根据患者具体心理情况及时给予心理护理, 帮助其熟悉医院的环境、医护人员, 了解病人疾病的现状、基本过程、可能的预后, 告知其大概的医疗费用, 安抚患者, 消除紧张情绪, 主动了解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看法, 消除不良情绪, 创造和谐的医疗氛围。
参考文献
[1]欧阳骏, 温端改, 侯建全, 等.经皮肾镜清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江苏医药, 2007 (, 6) :21~22.
[2]霍立志, 石汝骥, 闫会秋, 等.B超引导下治疗肾下盏结石11例报告[J].首都医药, 2007, (8) :30.
[3]张磊.多层螺旋CT在肾移植活体供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 2007.
[4]霍明东, 苑章, 姚茂银.同侧输尿管内两枚结石的ESWL治疗[A].第十二届全国、第七届全球华人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中册) [C]:2005.
特点及护理 第2篇
一、正常反应
有发抖、大量出汗、面色苍白。症状可很快消失。
二、急性恐惧反应
无判断力,行为违常,想逃脱。虽然已脱险,但他还以为自己在危险中,企图逃离“险境”,有时又重新跳入火中或水中。
三、压抑反应
表现为迟钝、麻木状,无视周围事物,凝视前方,缺乏自制力。
四、过度活动反应
表现很活跃,似歇斯底里的笑,开不适当的玩笑,注意力不集中,不易限定固定于一处不动。
五、严重身体反应
四肢活动不自如,站立不稳,常有呕吐。
急诊患者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急诊患者;护理;内科;护理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7-02
急诊护理是整个急诊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是否能够及时提供护理服务,则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预后情况[1-3]。可以说是当前医疗预防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志,对于急诊患者来说,多数为急症、重症或者是危险病症,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必须要熟悉内科、外科、妇科以及儿科等学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并要针对病症可以做出及时的应对护理干预,本文研究了急诊患者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护理对策,现总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研究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文中所选病例资料为在2011年3月——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共236例,其中男185例,占(7840%)女51例,占(2161%),年龄为7-80岁,平均年龄为(556±21)岁,其中24岁以下病例45例,占(1907%),24-55岁患者32例,占(1356%),55-65岁患者110例(4661%),65岁以上患者49例(2076%)。
12 护理方法 因急诊患者的病情紧急,多数患者出现恐惧、紧张以及因疼痛而带来的痛苦等心理负面情绪,因此护理方法上要讲究有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①提高男性急诊患者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教育水平,从本文研究资料分析,急诊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要注意加强预防保健,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消化系统,更要注意健康教育的重要性;②对于急诊护理队伍,目前缺乏合格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因此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帮助经验少的护士提高业务能力;③因考虑到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在急、重及变化快等生理病变外,还会相应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以及多疑等[4]。因此要必须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建立信赖且相互和谐的护患关系,要多为患者考虑,尊重患者,及时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这对缓解患者心理负担有重要意义;④护士可采取弹性制排班制度,利用弹性上班制度,可以充分地利用护理资源。
13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涉及到统计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可采取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统计结果 从统计上看,就诊输液人数最多是一天中11:00,14:00,18:00,22:00四个高峰期。周一至周五急诊人数统计学差异不显著,但周六,周日,节假日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从季节上讲,春夏两季明显比秋冬两季多,统计差异显著(P<005),从急诊患者的构成上看,内科急诊所占比例大。
3 讨 论
31 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仍旧存在护士对急救知识掌握不全面的问题,技术操作不规范,经验不足,协作性较差,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易出现观察遗漏,诊断错误等情况,例如对各种心律不齐判断的偏差,诊断中严重缺乏预见性;②患者对急诊的需求与医院实际情况不符,处理急诊事件的能力不足;③医院制定的制度无法完全落实到位,护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常常违规操作,缺少法律意识,个别存在玩忽职守的问题,常常发生护患纠纷;不能严格按照使用方法操作设备,部分抢救设备无专人管理,遇到故障,无专人维修护理,一旦急需使用设备,就会出现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问题,增加了不安全因素;④急诊患者的病情较重,死亡率高,常因护理问题而发生医疗纠纷,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常因此出现医保以及赔偿等法律纠纷。
32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冲突及纠纷 ①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5-6]。通过学习提高护士的责任心,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②要明确护士的工作范围以及职责,要做到层层落实,采取问责制,同时更要强调協作的重要性,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③加强质量管理,强化护士的培训工作,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反应能力,力争实现急救业务中的主动性、预见性以及独立性,更好为患者服务;④医院制度要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要规范,提高责任心,保证快中求稳和准确无误;⑤加强抢救物品的保养工作,要定点、定量以及定位管理药物和设备,确保及时供应,对突发事件要制定好应急预案,保证各个环节的安全与可靠,尽最大努力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并要调整好各个部门的资源,以方便24h待命,从而妥善应对突发事故。
4 结 论
重视安全管理,重视急诊患者的护理,采取弹性制倒班,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加强法律意识,提高业务能力,从而保证急诊的护理水平,在急诊护理中,护士更要注意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达到促进整体护理水平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蒙玉玲急诊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12-113
[2] 卢玉贞,丘宇茹,刁冬梅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及护理人力配置策略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324-325
[3] 王秀萍,王淑芹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岛医药卫生,2007,39(6):11-13
[4] 耿连侠,邱丽敏急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7):75-77
[5] 张军群浅论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341-342
特点及护理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156例病人。男性94例, 女性62例, 0~18岁9例, 19~60岁54例, 61岁93例。
1.2 方法
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分布, 对病原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与此同时, 在温馨环境下分别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座谈, 详细了解患者的心里需求。例如, 在术前对泌尿外科疾病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护理,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保证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在术后认真做好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全麻术后呼吸道护理工作, 加强患者术后的饮食及活动指导, 严密监视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 结果
通过院详细了解泌尿外科监护病房收治的156例患者的心里特点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泌尿外科护理特点
目前, 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 人们的保健意识也普遍增强。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 泌尿外科在外科临床工作中更是占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泌尿外科疾病是临床上多发的疾病, 由于护理不到位等原因, 泌尿系统感染导致病情恶化率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 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 临床有效护理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康复效果有直接的关系。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已步入老年化社会, 其中大多数为中年以上的男性病人。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老, 身心机能逐渐衰退, 调节适应能力降低, 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差, 容易发生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此外, 老年人常常合并患有多种内科疾患, 因此详细了解老年人的病情并针对性的做好术前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小儿生理状况处于不断的迅速发展过程, 对麻醉药及麻醉方法的反应也因其生理特点而有所不同, 小儿手术通常采用全麻, 这就要求医疗护理人员必须给予特别的护理观察。在术前医疗护理人员应与患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其与父母在一起避免过度紧张。
4 泌尿外科患者心理特点
4.1 泌尿外科男女性患者的心理特点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使得泌尿外科在专业分工精细化, 现在很多医院的科室已经将泌尿外科分为男性泌尿外科和女性泌尿外科, 这迎合了绝大部分患者的要求, 从某方面来说保护了男女患者的隐私。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女性患者通常不愿意找男医师看病, 因此这就要求医疗护理人员要遵从职业道德, 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我国性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 性病患者常常有讳疾忌医的心理, 不愿意去正规的大医院就医, 常常去药店自己抓药, 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非常普遍。
4.2 泌尿外科小儿患者的心理特点
在小儿泌尿外科中先天性畸形是一种常见疾病。小儿外生殖器崎形, 在受到同伴的嘲笑的同时患儿极易产生自卑心里, 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生长, 也给患儿及其家长造成心理压力。再则家长由于就医心切, 因此在心理方面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此外, 通常小儿患者病情变化较快, 这就要求医疗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儿病情。
4.3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目前高龄患者的住院人数日趋增多, 由于高龄患者常常表现为记忆力差、反应慢、辩别能力迟缓、灵敏度降低、多器官功能减退或障碍, 甚至受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孤寂和无助感;有些老年患者, 特别是是民族患者, 由于宗教及习惯不同, 患病后常常不愿意向异性医疗护理人员诉说自己的症状及不适, 以致给病情的观察带来困难。因此, 医疗护理人员取得患者的信任, 更加有益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 护理对策
5.1 对病人采取的措施
患者初次入院, 对医院的环境感到陌生, 检查的过程中还要暴露自己的隐私以及对所患疾病产生惧怕、害羞的紧张情绪, 常常影响检查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针对以上特点, 医疗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及主管医生等, 与此同时向患者耐心介绍手术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及所要面临的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患者在术后通常表现为精神抑郁, 这就要求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 进而采取合适的措施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当患者回到术后病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 医疗护理人员要及时传达有利的信息, 告诉患者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同时给予鼓励支持, 从而免除患者术后的疑虑。如果患者术后效果不好或甚至失败, 医疗护理人员不宜过早的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患者, 此时善意的谎言非常必要。
5.2 对环境采取的措施
为了患者舒适, 室温保持在22~25℃, 湿度为50%~60%。在患者术后, 应该为其提供一个没有噪声、强光和暖色的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 医疗护理人员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 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5.3 对医疗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
在手术过程中, 患者非常重视手术室医疗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 医疗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里和生理反应, 进而产生应激反应。这就要求医疗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的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在手术过程中医疗护理人员应该密切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 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器械护士及主刀医生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沉着冷静, 严禁医疗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闲谈嬉笑及窃窃私语;避免或减轻手术器械的碰撞声;假如在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 医疗护理人员应该沉着冷静, 避免让患者知道, 从而免除给患者造成紧张感。
泌尿外科科室实行小组负责制, 构建主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模式。按岗位分层对医疗护理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培训,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医疗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时间, 加强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定期外派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及理念。加强医疗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深层次沟通, 做好心理护理, 医疗护理人员要时刻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 从而获得患者对医疗护理人员的充分信任。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医疗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用药原则对维持治疗的重要性, 确保患者正确认识到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好处, 从而保证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 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6 结语
临床实践中, 手术本身作为一种刺激, 常常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因此, 详细了解泌尿外科患者的心里特点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即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护理特点及病人心理特点,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7月间泌尿外科病房收治的156例病人资料, 并对其整个治疗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论 详细了解泌尿外科患者的心里特点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即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关键词:泌尿外科,护理特点,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月玲.糖尿病健康教育实施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 (1) :167.
[2]于登赢.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9) :531.
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第5篇
关键词:老年人,癌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11-02
一?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
当病人被确诊为癌症后,普遍会有震惊?否认?埋怨?愤怒?悔恨?恐惧?沮丧等等情绪,其心理反应主要取决于本人的性格和既往对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有的人可以正确对待,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各种检查和治疗;有的人则绝望消沉,产生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给治疗带来消极的影响?
当癌症患者被确诊后的心里一般是恐惧感,感到心慌,惊恐,眩晕,茫然,这称之为“休克期”,癌症患者往往精神极度紧张,彻夜不眠?有点甚至感到悲观?绝望?不思饮食?拒绝治疗,听天由命,等待死亡的来临?
二?老年癌症患者被确诊后的护理
2.1对病情紧张恐惧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首先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人来住院,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负责医生?同室病友?饮食制度?探视制度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引导和协调患者之间?护患之间关系,鼓励他们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或发扬互帮精神?其次我们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病情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2对于忧虑怀疑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们要利用术前接触患者机会多的有利因素,把握时机,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想,如要让他想想现在遭受疾病折磨,忍受一时开刀之苦,可免除长期的病痛?对他们的询问和质疑要“百问不厌”,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疏导?解释?满腔热情地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邀请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可通过这种交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客观地介绍主刀医师的高超技术,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依赖,耐心地讲解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千方百计地消除患者忧虑怀疑心理?
2.3 对于焦虑不安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们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适当?适时安排家属探视?针对经济困难的事实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与手术之间的关系?手术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手段?手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使你不再为疾病而担忧,生活能自理,这样可以减轻家庭或单位负担?通过解释和安慰,消除老年患者焦虑不安心理?
除此之外,我们不应忽视对家属和所在单位方面的工作,主动向他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使他们愿意出钱支持患者手术?鼓励家属合理安排好工作,关心照顾好患者,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老年癌症患者手术前后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理解?并以高度的同情心安慰家属,首先使患者家属克服悲观情绪,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另外,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简单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与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
3.2 术中心理护理
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反应及时处理,主动关心体贴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多作解释以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总之,术中适时的关切询问?简单亲切解答询问,尽量用语言安慰病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平衡,使手术顺利进行?
3.3术后心理护理
我们把对患者的同情和关怀延伸到手术室之外,通过随访,了解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后的反应,经过相互交谈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信任?完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在对老年心理护理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敬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突出的心理需求是受重视和尊敬,因此护士称呼老年患者要有尊敬之意,言谈举止要考虑老年人的感受,耐心地与之沟通,老年患者喜欢谈及往事,切忌生硬打断,而且听其讲话应专心,回答询问要慢而响亮?清晰?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2? 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已习惯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
3 ?调节老人情绪
安排老人参加些集体运动,可起到调节老人情绪?克服孤独感之功效?对老年患者独特的不良行为如易忘事?刻板?古怪等,可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的,应积极给予帮助,如帮助老人制定日常生活时刻表,按时提醒,以保持其日常生活的计划性;不易在短期內改变的,只要不影响其他患友和疾病诊治,则应避免过度关注,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使其强化积极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切忌生硬强迫老人改变日久形成的癖好?
4?加强社会联系
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往往会造成老年人性情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社会联系,避免孤独就尤为重要?要鼓励组织他们热爱生活,心情舒畅?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其老友?老同事及单位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钟,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但护士需提醒探望老人者切莫谈论强刺激性话题,以免他们因过于激动发生意外?
因此,医者父母心,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不但要解决患者身体上的疾病,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应重视患者细微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安慰和支持鼓励,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第6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根据现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以下就常见的老年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干预方式。
1 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失落和孤独
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经济好, 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 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 性格就比较暴躁, 顺从性较差, 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 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 在住院期间, 由于生活单调, 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 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 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心理孤独的老年患者, 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2 恐惧和焦虑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 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心肌梗死, 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里, 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 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 加之身患疾病, 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 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 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
1.3 敏感和猜疑
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 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 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 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 一句无意的话语, 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 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 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 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1.4 疑老和悲观
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 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 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 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此类患者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 常暗自伤心落泪, 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 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 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 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1.5 沮丧和抗药心理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 长期服药, 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 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1.6 忧郁的心理
忧郁症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 研究表明,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 且肾内及神经内科病房较其他患者忧郁症状更为突出。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 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 给予心理治疗, 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 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 心理评估
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 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 掌握其心理活动, 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 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 二是通过和患者亲人交谈, 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 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 心理诊断
分析患者的心理, 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 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 而需要不断完善。
2.3 实施措施
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1) 尊重、理解、关爱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 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 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 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 首先要尊重、关心他们, 讲话礼貌, 态度和蔼, 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 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 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 鼓励和赞扬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 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 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 让患者乐于接收你的治疗和护理, 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3) 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 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 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 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 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 关怀备至;四有信, 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范彬彬.老年住院患者抑郁障碍与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 2006, 12 (14) :1289.
产妇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第7篇
1 产前产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产妇入院时对陌生的环境, 陌生的人、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 易紧张、害怕。要热情接待, 耐心地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 医护人员, 为产妇创造安静、温馨的待产环境。及时了解思想状况,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以便合作。做好家属心理卫生宣教, 保证家属的情绪稳定, 指导家属在产妇疼痛与不安时给予爱抚与安慰。以消除紧张焦虑心理。让产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分娩。
2 产时心理特点及护理
进入产程后, 由于子宫阵痛, 产妇变得依赖、娇气。对待产室环境、周围的陌生面孔、及其他产妇的喊叫, 致使产妇更加紧张, 害怕。这时, 助产士要关心、理解产妇, 随时掌握其心理活动, 及时与其沟通。态度热情, 给于鼓励与支持, 让产妇感觉舒适、安慰。勤听胎心, 告诉产妇胎心正常。使产妇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第一产程时, 指导产妇宫缩间隙时要放松、休息、补充营养, 以调节机能, 恢复体力, 有利于产程进展。随着产程进展, 宫缩愈加频繁、强烈, 阴道血性分泌物增多, 产妇紧张、烦躁情绪越发加重, 变得特敏感, 一切外来刺激都会引起孕妇疼痛感觉, (2) 让其急躁不安, 甚至大喊大叫, 感觉自己已无法承受这巨大痛苦。更加担心胎儿与自身安危, 担心顺产失败, 完全丧失了顺产的信心。由于, 烦躁不安情绪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造成产妇过度疲劳、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胎儿窘迫, 增加了难产率。因此, 助产士要更加体贴、关心、安慰鼓励产妇, 不能予以指责。帮助其建立信心。告诉产妇在分娩过程中, 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疼痛越重, 意味着胎儿即将娩出。如果烦躁、哭闹不仅消耗体力, 还使产程延长。每次检查时, 动作要轻柔, 熟练, 产程进展时, 及时告之, 让其看到希望。帮助产妇察汗, 喂水, 按摩, 分散注意力。宫口开全, 进入第二产程后, 鼓励产妇好好配合, 克服疲劳的躯体与不适的心理。宫缩间隙时, 教会产妇放松、休息, 适时补充水分, 避免过多消耗体力, 保证充沛的精神与体力。指导产妇宫缩时正确屏气, 用力, 以促进胎儿下降。每次用力时都要给于鼓励, 增加信心, 有利产程进展。正确, 熟练运用接产操作, 尽快结束分娩, 保证母婴安康。
3 产后产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经过分娩的母亲将要经历不同的心理感受:高涨的热情、希望、高兴、满足感、幸福感、乐观、压抑及焦虑。胎儿及胎盘娩出后, 有的产妇急切想知道孩子是否健康, 担心孩子发育异常。有的不停地询问自己伤口情况。担心伤口缝合时的疼痛。有的产妇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时要注意产妇的心理状态也非常重要, 否则影响宫缩, 造成产后出血, 导致不良后果。在缝合伤口时动作要轻、快、细。分散注意力, 尽量减轻痛苦, 在产房严密观察宫缩、阴道流血情况、血压。由于产程中产妇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能量, 这时要鼓励产妇进食, 给产妇补充营养以恢复体能, 减少产后出血发生。只有在保证产妇充足的营养, 充沛的精力体力情况下, 才能有充足的乳汁分泌, 才能保证婴儿能得到纯母乳喂养, 才能保证母婴健康。
4 总结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而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疼痛因人而异, 有的产妇对疼痛极度敏感, 有的产妇对疼痛有耐受力, 这与个人的疼痛反应阈值不同有关外, 还与每个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关。不良的心理状态使中枢神经抑制, 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程延长, 导致难产发生, 危害母婴健康。因此, 不仅要注重躯体痛苦, 更要重视心理, 及时消除不良心理情绪, 更好有利于产程进展。在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有责任心, 爱心。通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娴熟的操作技术, 与产妇的沟通技巧, 尽快结束分娩。更好地保证了母婴健康, 降低了难产率, 使分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梅萍.产前心理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 (20) :32
[2]朱丽丽.孕妇心理问题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 (3) :59~60.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第8篇
关键词:门诊病人,心理特点,护理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面向病人的重要窗口。门诊护士的服务会直接影响病人心目中医院的整体形象, 病人经过挂号、就医、检查、取药等过程后, 身心疲惫, 最后病人或家属容易把就医过程中的不满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1]。由于患者个人素质、经济状况、环境等因素影响, 患者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 认真做好分诊指导工作, 不厌其烦地指导患者进入就诊。
1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焦急心理
病人到医院就医, 一般都要经过挂号、候诊、诊断、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等过程, 求治心切, 希望尽快办理就诊手续, 缩短候诊时间。如人多排队, 就会产生焦急心理, 甚至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1.2 陌生、紧张心理
门诊患者特别是首次来医院就诊者, 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就诊程序不了解, 担心自己的疾病能否治好。
1.3 焦躁不安、急于就诊
常见的表现坐卧不安或来回踱步.医生为别人诊疗时认为似乎占去了他的时间。渴望候诊时间短, 尽快就医, 不断询问就诊的号码, 围观医生诊疗等。
1.4 祈求医生、期待被重视
患者希望在就医过程中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同情和帮助, 就诊时希望能得到医生全面详细的诊治检查。
1.5 恐惧、抑郁情绪
医院的特殊环境和紧张气氛, 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缺乏正确的了解, 会给患者带来恐惧。诊断不明确或长期治疗效果不好, 患者往往对诊治丧失信心。表现为愁眉苦脸, 闷闷不乐。
1.6 心理变化不定、易激惹
患者患病后, 会陷入不同程度的痛苦中。这些痛苦除躯体性的外, 还有心理的。表现为自我控制力减弱, 易于激动, 易和护理人员产生摩擦。
1.7 药到病除、急于求成
门诊患者大多都对疗效有一定疑虑, 迫切希望体验到治疗效果。特别是慢性病患者, 病程长, 治疗效果差, 往往要求看到"立竿见影"的治疗结果。
2 门诊设施建设及管理
2.1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舒适的就诊环境, 宽敞的诊区, 有序的候诊, 能舒缓病人的紧张情绪, 使病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就诊。2.2设立导诊服务台门诊大厅设立导诊服务台, 配备护理人员, 正确指导患者就诊的科室, 做好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 灵活、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 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2]。
2.3 设置明显就诊标志
在各诊区设有鲜明的挂号、就诊、交费、取药、检查指示标牌, 避免病人往返奔走, 浪费精力, 延误就诊时间。鲜明的指示标牌能缓解病人的恐惧感。
2.4 提供便民服务
门诊大厅安装电脑查询系统 (医院简介、专家介绍、药品价格、优势专科) 及专家门诊一览表, 安装开水茶炉, 将划价、收费合为一体, 为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者提供轮椅, 为远路病人保管邮寄化验单。简化就医流程, 一楼开设简易门诊, 使门诊环境趋于规范、合理、方便、快捷、舒适。各楼层有健康教育图谱, 将病人枯燥的等候变为学习健康知识的机会, 有效缩短病人的心理等侯时间, 也使病人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可大大减少病员烦躁心理。
3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分诊、候诊在心理护理上也是矛盾的一对
分诊护士希望秩序良好, 而候诊患者则希望早些诊治, 二者统一。因此护士应做到三勤:嘴勤--解释耐心;腿勤--及时巡视;眼勤--善于发现问题, 并能及时解决。掌握各类候诊病人的心理动态, 对于复诊的患者, 为了使疾病的诊治保持连续性, 原则上尽可能安排原诊治医生诊治。对于年老体弱或:疾病严重者考虑给予照顾, 优先就诊, 妥善安置分诊工作。
3.2 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门诊医护人员要加强医护心理学的学习, 倡导人性化护理, 注意察"言"观色, 从不同的患者及家属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疑虑和疾痛, 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 善待每位病人。
3.3 讲究语言沟通的技巧
语言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是护患交往的桥梁, 是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有调查显示, 护士温和得体的语言能改变病人的情绪[3]。因此护士要注意语言修养, 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 科学性。护士语言要轻柔、语气要平稳、语风要温文尔雅、语态要诚恳[4]。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指出:"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冰冷冷的石块、木片和纸张, 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我们除了用药物排除其躯体的痛苦外, 还应让病人从我们的语言中感到被关怀, 被尊重, 使护患交往在情感交融中进行。
3.4 关心、尊重病人
被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 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病人更是如此。对待病人要语言温和, 理解患者的艰难处境和焦急心情, 细心揣度病人的心情需求, 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心理去换位思考, 从而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耐心向患者解释所做检查的目的, 如何配合检查, 所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 用药的注意事项, 疾病的基本疗程及预防知识、复诊时间等, 以解除患者的疑虑。
3.5 提高医、护技术水平
门诊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具备丰富的医学全科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 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优化服务态度, 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 "因人施护", 把心理护理有机地渗透到工作中去, 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满足患者心理需要, 使患者心情愉快, 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上的配合。
门诊护理人员, 要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善于分析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把握病人不同心理特征, 并根据其不同的心理需要, 提供个性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倡导文明礼貌服务, 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实践证明, 重视患者心理需求与做好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玲, 叶文琴, 席慧村, 等.门诊急诊输液室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 :63.
[2]张德辽, 李雪梅, 刘成霞.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7, 21 (4A) :877-879.
[3]李春.护士言行对病人情绪影响的调查分析[J].家庭护士.2006, 4 (10B) :7.
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第9篇
近年来,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 老年患者的住院人数逐年提高, 由于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衰退, 各种脏器结构发生变化。为提高老年患者住院效果, 使疾病迅速康复, 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内科住院患者60例, 男47例, 女13例;年龄50~60岁17例, 61~70岁42例, 80岁1例;住院时间为8~82d。昏迷、危重患者除外。
2 心理特点
2.1 孤独落寞、固执猜疑
此为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特点[1]。尤其是第一次住院的患者表现最为突出, 在住院初期最明显, 由于对环境的陌生, 以及对疾病的不了解, 加上身体的不适, 造成了性格孤僻、我行我素、随便猜疑以至出现烦躁不安、失眠, 因而影响到全身的生理不适。还会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感到担忧。
2.2 自暴自弃
内科老年患者经常感受自己年事已高, 身体不佳, 而表现出对生活的畏惧和失望, 退却, 怀有消极不配合治疗的态度, 甚至觉得自己是家人的一个累赘, 尤其是老伴已去世的患者, 因而对生活悲观, 失去生活的信心, 而产生一系列心理而影响到生活的不适。
2.3 盲目随从, 不以为然
有少部分患者感到自己还年轻, 未把病情当回事。心不在焉, 忽视了一些疾病注意事项。如:心肌梗死早期必须卧床休息。
3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患者对现存的和潜在问题、心理需要、心理状态, 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多种技巧给患者关怀、安慰, 从而达到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提高家属对疾病带来变化的适应能力, 进而促进患者康复[2]。对于老年住院患者, 必须先做好心理护理, 才能更有效地采取其他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3.1 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解除其孤辟固执的心理
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坦诚热情的问候, 让患者有一种“如家”的感觉;主动进行交流, 谈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 并且帮助其跟同室病友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要家庭关系及融洽程度,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忧虑及担心, 并帮助其解除心病;促使家庭成员尽量满足老人的一些意愿, 达到互通信息、互相关怀, 从而增加患者的信任度, 消除孤僻固执的心理[3]。
3.2 需理解患者, 为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老年人都因资历高、贡献大、经验足, 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 要求别人依从, 脾气固执, 自尊心强。并希望有经验的医师为他们看病及要求熟练的护士为其输液、发药, 但现实工作中, 很难满足患者的全部要求,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细致、诚恳地工作, 解释、安慰、关心、体贴老人, 以消除其心理反应。以恰当的称呼赢得患者的欢心, 对治疗操作中的失误要表示歉意, 以得到患者的谅解。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患者交谈,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同时也争取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工作,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 更好地配合治疗。
3.3 协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室及医院环境, 病室安排注意是否妥当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查对制度。熟练的技术操作等会给患者一个“放心”的态度, 使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 治疗前做好每次操作的解释工作, 提出疑问时要耐心热情地给予解答, 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善于稳定患者情绪, 避免不良刺激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考虑问题很多, 最忧虑的问题是疾病能否治愈, 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务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 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等, 遇到这类患者必须注意态度要和蔼、有问必答、耐心地解释和安慰, 使其解除顾虑配合治疗。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病情较重而情绪低落, 甚至拒绝治疗或有轻生念头, 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使患者克服困难,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避免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
3.5 其他
在住院期间, 摸索患者的生活习惯、个人爱好及其兴趣, 并帮助其完成一些娱乐活动, 在此过程中, 穿插一些健康教育、指导及饮食习惯及出院后应注意事项。对一些经济困难者, 建议医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应用一些价位较低的药品, 帮助其解决部分经济困难问题。良好的护理道德与适当的有益活动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 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 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 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安排一些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如下棋、老年保健知识讲座等。
4 小结
从广泛的临床护理中体会到, 只有实施完善的心理护理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才能使患者更快地适应患者的角色。护士不但要求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还要具有端正的外表、高雅的气质、良好的语言运用技巧, 丰富的专业知识, 才能护理好患者。现代医学认为, 由于焦虑等情绪变化, 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而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 情志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康复, 要治愈患者不能单纯靠药物和其他技术手段, 心理护理显得极其重要。
所以, 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 又要用心理过程和个人心理特点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工作, 要因人而异, 因病而异, 因事而异。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任芳.门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1) :39-40.
[2]席园园.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虑的心理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1) :38.
耳鼻喉科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第10篇
[关键词] 耳鼻喉科病人;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1 耳鼻喉科门诊病种的类型及心理特点
1.1急诊病人的特点和心理表现
病人对医院的就医环境陌生,就医环节流程不熟悉,常发生“一排、二等、三跑路”的表现,尤其是耳鼻喉科急危重症病人多,(1)急诊病人病情急;(2)极度痛苦;(3)恐惧不安;(4)择优心理明显。
1.2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
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许多慢性患者到处求医,服药杂、多,疗效不明显,到门诊复诊希望碰到最好的医师,获得最好的诊治方法,及早根治病患。(1)普遍存在失望、悲观、消极、自卑的心理状态。(2)对用药和治疗都存在戒心。(3)对正确的治疗及康复均无信心。
1.3畸形病人的心理特点
如先天性小儿、无耳、附耳、鞍鼻及外伤后所致的鼻、耳、面部畸形的病人,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大,承受刺激能力低、自尊心强、疑心重,对周围的人的言行举动都非常在意,总怀疑别人在谈论或讥笑、讽刺自己,对护士的眼神和语气都非常在意。
1.4初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患者因年龄因素,和受其他患者情绪以及环境的影响,最易产生紧张感和陌生感;(1)患者对医院的就诊环境陌生;(2)比较注重医护人员的态度;(3)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比较关注;(4)需要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1.5专科检查治疗病人的心理特点
耳鼻咽喉科疾病具有多器官性、多管道性、多变化性及多交叉性的特点,病人由于鼻腔阻塞吞咽困难及听力减退、发音障碍、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就医心切,常表现出极为矛盾的心理,即要求立即解除痛苦,又不愿意接受操作带来的不适。护士应详细地介绍检查处置的目的、配合技巧与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顾虑和心理负担,并通过熟练的专科操作技能帮助病人迅速完成诊疗,减轻痛苦。
2 门诊耳鼻喉科病人的心理护理要求
门诊护士要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捕捉就诊患者的情绪反应,把握好普遍与个别的规律,抓住主要的矛盾,解决好关键的人和事,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使广大的就医者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感到安慰。
2.1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消除陌生和紧张感
对初诊患者或家属进行反复耐心的门诊情况介绍,这对初诊病人非常重要。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护士的语言要清晰精炼、讲究艺术,服务态度要热情诚恳,使初诊者在心里对所在门诊有一个良好的评估,特别是对语言不通、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更要做到耐心、热情。
2.2掌握好优先的原则
处理好轻、重、缓、急的问题,优先安排急、危、重症患者就诊治疗,这是多数门诊就诊的基本原则,注意候诊者的心理疏导,减少因此因等候时间的延长而引起的焦虑、烦躁情绪,争取候诊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这样既可保证急诊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就诊环境的稳定。
2.3对慢性病患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对慢性病患及家属应有同情心,不计较病人的情绪好坏和说话方式,以情动人,以诚相待,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分析过去的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使患者树立与慢性疾病做斗争的毅力和勇气,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4对畸形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医德和心理素质,体谅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受,不窥视病人的缺陷,以高度真诚的态度接待每一位患者,让其感到没有人把自己当成特殊病人对待,给他一颗平常心,让他静心就诊,轻松治疗。
2.5专科检查治疗的病人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治疗的目的、特点,以及检查方法及配合事项,要用亲切、关心的语言嘱,患者在检查治疗时放松,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以增强患者接受检查治疗的信心和胆量,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提高检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3 讨论
综合医院耳鼻喉科护士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始终遵循主动接待、主动指导、主动协调的原则,给病人以帮助,避免无表情、无语言、无手势的行为,尽可能把我病人的心理需求,捕捉病人的情绪反应,解决好病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任重主编.眼耳鼻咽喉口腔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8
[2]王野平主编.儿童护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23
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第11篇
1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特点
临床观察发现老年患者有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1) 对自己病情担忧, 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心理。 (2) 经济负担重, 担心医疗费用过高。 (3) 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关心、尊重。 (4) 疑心大、自怜、固执、爱唠叨、独断专行。 (5) 害怕孤独, 喜欢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及儿女聚居。
2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方法
2.1 创造优美的环境
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室内通风良好、安静安全、被褥保暖, 住院环境要逐步家庭化, 使老年患者心情舒畅、感到舒适。走廊、卫生间等处设扶手, 便于行走, 保障安全。
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加强老年人与社会及他人的联系, 允许适当的探视, 与最亲密的人相伴, 对亲属来访少的患者, 应尽力陪伴交谈, 协助找到他们的朋友、亲戚, 减少患者的孤独、寂寞、被人抛弃之感。
2.3 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感
老年患者适应力差, 一旦患病, 非常焦虑和恐惧, 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能好转。护士要主动接近患者, 言行要礼貌, 耐心倾听老人的主诉, 切不可表现厌烦。能办的事情尽量按他们的要求去做。通过与患者的交谈, 使患者感受到在医院得到了妥善的治疗护理, 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赖, 解除忧虑, 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
2.4 提供热情周到的护理
关心体贴老人, 患病时加强护理, 嘘寒问暖, 多与其交谈。对老人的健忘、唠叨要谅解, 细心听取意见, 增强老年人的谈话的兴趣, 解除寂寞, 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倒水、洗脸、更衣、喂饭、翻身拍背、提送便皿, 使老年患者的心理得到满足。
2.5 饮食的护理
合理膳食, 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肪或者低糖、充足的优质蛋白,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要求色香味美, 易于消化, 采取少量多餐, 细嚼慢咽。
2.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病情多变的患者要多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 给予处理。如糖尿病的患者, 已发生交叉感染, 做静脉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减少刺激[2]。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时, 经常翻身拍背,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气温的变化, 注意衣物的增减。
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 对于消除发病原因, 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和提高护理质量十分重要, 对各种患者根据情况和具体要求, 灵活运用护理学知识, 对患者进行鼓励、支持、帮助,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小岩.人性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5)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