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图书领域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图书领域范文(精选10篇)

图书领域 第1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数据引用,非规范引用,无引用

随着科学技术, 科学研究不断增加, 并在数据的基础上不断深入, 因此数据成为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人们对数据的共享越来越关注, 但缺少激励和评价机制, 因此机构和作者的数据共享行为显得不成熟, 从而影响数据的进一步推广。数据的引用是作者以参考文献、脚注等方式在文章中进行标示, 从而为文章数据来源提供一定的出处。通过对目前我国图书馆情报领域数据引用现状的分析, 探讨其真正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2003年到2013年具有权威性的期刊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以及《情报学报》等数据引用行为进行调查, 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现状。

一、数据引用数量相对较少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资源管理中的不断应用,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也在不断地拓展领域, 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再加上优秀期刊对学术规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因此图书馆情报领域期刊的引用的参考文献也越来越多。如在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报》的第4期中一共有论文13片, 引文405条, 平均每篇论文一共有31.15处引文, 但每篇均引用3.69次, 明显的比总引文量要低很多。而在2003年到2013年这11年期间, 《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以及《情报学报》三个权威期刊的篇均数据引用仅为1.87次。数据有着高价值, 但在实际的数据引用中却如此的少。主要体现以下以下两个方面。

1. 大量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信息化时代产生了大量数据, 但是人们面对大量数据却无从下手, 虽然数据信息十分丰富, 但情报匮乏, 资源众多却缺乏合理的结构, 信息内容也十分繁杂。因此虽然拥有庞大的数据信息优势, 但学者们研究时仍没能获得有效的科研数据信息。学者们每年都要根据学术研究搜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并在科研论文中作为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公布。但很少有学者将原始数据和数据的处理过程进行公布, 其主要原因是很少有成熟的机构和激励性的措施, 使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智慧的数据不能在科研交流中获得共享, 更有些学者对这些数据做机密处理, 不与分享。

2. 数据的可获得性较差。

目前在我国, 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仅仅局限于两种形式, 一种是纸质文献, 另一种是数据库形式。文献的类型主要是十大情报的数据源, 与传统的纸质文献相比, 数据库更有利于对文献的揭示。但在文献描述上仍旧受题名、卷期、机构等方面的影响而只停留在对关键词和引文层面上的揭示。在文献数据的引用上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引, 造成不知道哪种文献有自己需要的数据, 查全率降低。还可能导致无法获取原始的数据, 只知道数据结果, 无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3. 解决对策。

机构知识库是一种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是随着来开放存取运动发展起来的, 能够对各项的研究成果进行知识储存。机构知识库的使用可以丰富文献的类型, 还可以增加资源的数量。机构知识库中可以储存学者在研究时获取的原始数据和数据的成果, 为数据的上传和储存提供便捷的帮助, 然而目前在我国大学机构中知识库的内容十分的缺乏, 且设置了访问权限, 不对外开放, 严重阻碍了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二、不规则数据大量引用

据调查发现, 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存在大量的非规范引用 (非规范引用和无引用) , 并占有数据引用总量的三分之一, 部分引用占有8.9%, 无引用占有23.8%。

1. 非规范引用。

部分引用的作者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已经意识到有数据引用的行为, 但并未对数据引用做出规范的指导, 对数据的来源解释清楚, 因此数据引用的格式明显的错误, 从而导致特征信息著录不全, 对标引来源随意的标注从而无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获取。数据引用的相关研究机构如DCC、ANDS等对数据引用的格式做出了严格的规范:作者 (出版年份) 、数据标题、出版机构、访问地址。

2. 无引用。

在不规范引用中, 作者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未作出任何的标注, 作者没有意识到引用数据要像参考文献那样进行著录, 目前许多学术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引用声明, 但专门针对数据引用的格式规定比较少。因此需要作者、期刊和有关的机构提高数据引用的规范性意识。

三、结语

目前我国图书馆情报领域的数据引用总体缺少规范化, 仍存在大量的非规范引用, 且数据引用的次数和总量比较少, 制约数据引用行为的因素比较多, 因此需要建立相对稳定可靠的规范和引用格式方面的规定, 减少数据引用的不规范行为, 从而提高我国图书管情报领域的数据引用质量, 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丁楠, 丁莹, 杨柳, 等.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行为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6) .

[2]白娜娜.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的引用情况[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6) .

[3]于雪.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研究趋势探讨[J].现代情报, 2014 (12) .

[4]王春华, 李维, 文庭孝.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研究热点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 2015 (4) .

图书领域 第2篇

摘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随之到来,数据的开放与存取也在各个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开放数据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究,首先简要阐述开放数据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随之到来,数据的开放与存取也在各个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开放数据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究,首先简要阐述开放数据的产生、内涵及其实践,然后就开放数据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图书情报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此促进开放数据应用水平的提升。

图书领域 第3篇

中国的数字出版业在经历了三年高速发展时期之后正逐渐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数字出版平台和内容建设的迫切需求,因而这一进程会明显加快。产业内部的竞争也由之前的终端竞争,转变为平台资源和内容资源的角逐。

汉王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电子阅读器供应商,能保持这个水平,关键就在于汉王始终坚持一方面基于用户的阅读体验进行技术创新,不断进行终端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不断进行汉王书城的建设,最大程度地完善汉王的内容平台。

汉王之所以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在于对于数字出版业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于电纸书产业有着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汉王在推出电纸书产品之初,就认识到电纸书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搭建行业内完善的产业链条,这其中除了终端产品,内容平台建设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数字阅读需求,增加用户黏性,深度开发阅读价值。

当前国内的内容平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优质数字内容的缺乏。在国外,由于成熟的版权代理人制度和版权保护制度,平台商要获得数字版权的途径相对直接,只要按照规定合理获得授权、支付费用、双方洽谈好盈利分成,就可以顺利实现。在国内,数字出版的兴起并不算晚,但是真正的发展却是在电子阅读器出现之后。而此前,很多出版机构在一些技术提供商的帮助下,将部分作品完成了数字化的转换。但也仅仅如此,大量的作品依然难以完成数字化转换,更不要说将这些数字化的产品用来获取收益。这样的结果就是,数字版权拥有者分散,作者、出版机构、代理商、技术提供商手中,都有可能拥有某些作品的数字版权。这就使得数字版权的获得变得异常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内容平台的建设。

未来市场将达到怎样的规模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市场调研机构Harris Interactive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约有15%的美国人正在使用电子书阅读器进行阅读,也就是说每6个美国人当中就有1个拥有电子阅读设备。从去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大约有8%的美国人使用电子书阅读器,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电子书阅读器在美国的渗透率增长了差不多1倍,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增长。同样的,今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其中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了200%,这说明数字化阅读方式正成为国民阅读方式的新趋势,再加之电纸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汉王认为这个市场会很有前景。

汉王在内容展现上的最大特色是无论是数字内容的数量还是数字资源的引进上都在尽可能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截至目前,汉王书城已经拥有版权图书15万册,全国各地报纸100多种,各类期刊300多种。内容引进上,目前汉王书城已经与盛大云中书城和方正阿帕比达成战略合作。同时,汉王还与英国剑桥出版社合作,加大了海外專业书籍的引进。此外,兼顾到年轻消费群,今年3月汉王科技董事长成为震后首位赴日中国企业家,与日本创河社就引进漫画方面达成深度合作,第一批共约20本漫画已登陆汉王书城,包括《足球小子》《赤石守护奇谭》《魔法学院》《怪异实闻录》《倒映在水里的鞋子》等等。

服务模式上,汉王一方面尽可能多的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免费数字资源。另一方面基于汉王一直以来对版权保护的重视,汉王书城从建立之初就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是免费为合作方做数字加工,提供开放格式,汉王不独享某个数字版权;第二是出版商自主定价;第三是利润二八分成,出版社享有80%利润;第四是“一书一密”,保证不同的设备之间不能阅读,避免书籍拷贝后任意扩散,保护数字版权。而这一点也是汉王获得丰富的正版数字资源的关键。

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现状 第4篇

一、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的应用

1、数据来源

数据是当前图书学术界研究领域的热点词汇, 同时它也是当前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当前处在迅猛发展之中的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管理研究,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进行分析。本篇文章重点针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的引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方面的引用与研究, 在具体数据来源及选取上主要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主要的数据来源。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我们就地取材以“图书情报”从篇名途径进行检索, 共得出了4817 条检索结果, 仅统计2015 年度上半年的检索文献数量, 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最近几年之间, 我国的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我们在以“云计算”为检索词, 并以篇名为检索途径, 仅在2015 年上半年的文献资料就有1332篇。

2、数据应用的优势

首先, 数据引用中主要包括数据的标题、作者、数据来源以及访问地址等参考信息, 相关文献的查阅读者可以通过查询数据引用的信息进一步获取相应数据, 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引用与共享。其次, 数据应用在某些方面可作为评价科研机构可学术人员的重要依据, 可相应增加了数据共享与存储机构的被认可度, 对数据共享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另外, 通过数据引用的来源查询, 可以按照研究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论证, 从而验证科学研究的成果, 数据引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的追踪利用, 降低数据被剽窃的风险。

二、研究方法

进入21 世纪以来, 随着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当前主要是以互联网“云计算”数据管理为核心的图书馆情报领域数据研究。本文对于国内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管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社会网络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互联网“云计算”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数据引用行为分析的研究方法等。本文主要针对以上三种方法的创新结合模式来进行研究与分析。

三、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的结果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大背景下,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也逐渐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去发展, 与此同时, 教育科研合作也是推动当前世界科技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这对于我国在研究与分析情报领域数据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 图书情报领域也是作为一个交叉性质的学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我国在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管理方面也是更多的借鉴了国内外一些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图书数据的应用价值毋庸置疑, 但是数据引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数据引用的数量不足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大量数据的产生, 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逐步进入到大数据时代, 面对每天不断产生更新的数据资源, 反而使人们出现数据选择困难, 情报匮乏, 资源繁杂, 信息结构混乱。因此, 尽管学术研究者拥有丰富的参考数据, 但是如何在海量的数据资源中选择较为完整、有效、系统的科研数据是当前众多学者们所面临的难题。众多周知, 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 并按照数据相关性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所得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结果将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部分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目前, 我国在科研成果的研究中缺乏充分的数据供应措施和相应的激励措施, 部分学者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得到的科研数据不能在科技交流领域得到资源,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技术的发展。此外, 由于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仍然停留在纸质和数据库共享层面,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文献, 数据库是在纸质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但是受到文献描述的限制, 数据库的文献内容依旧局限于关键词和引文两种形式, 这种单一形式的文献不利于学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导致文献查询率不高, 并且无法寻找原始数据对当前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机构知识库是在数据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模式, 通过对各个领域的知识成果进行组织、记录、集成, 从而实现知识仓储。完善的机构知识库不仅应包括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数据资源, 还应具备多种多样的文献类型, 其中不仅涵括公开发表的白色文献, 还应包含学者在科研研究中获得的原始数据和最终的数据成果, 也就是学术领域中为公开的灰色文献。机构知识库是国内研究机构中数据上传、数据查找、数据应用的主要来源地, 并且以学术性论文和期刊论文为主要阵地, 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源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并且国内多数机构知识库具有严格的访问权限, 只对部分数据资源进行开放, 或者不对外开放,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文献的版权, 但是也影响了文献资源的公开获取, 制约了学术研究的交流的和数据共享。

2、数据引用中存在较多不规范引用

数据共享给学术研究者提供了较大便利, 但是调查研究中也发现了数据引用中的不规范问题, 在不规范的数据引用中, 多数学术研究者并未给出明确的标注信息, 这就表示着该文献没有引用相应研究论据。据调查发现, 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存在大量的非规范引用 (非规范引用和无引用) , 并占有数据引用总量的三分之一, 部分引用占有8.9%, 无引用占有23.8%。有的文献作者对数据文献的引用方式不了解, 虽然大部分学术期刊在引用详细的文献方面存在严格的规定和格式要求, 但是针对数据引用的要求却少之又少。调查研究中发现, 部分文献引用的作者对文献写作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有了一定了解, 但是对数据引用的规范性认识不足, 另外, 数据引用格式缺乏统一的规定, 最终导致数据录入特征信息不齐全, 数据标引的来源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文献查阅者对原始数据的查阅缺乏准确性。我国部分学术机构如Data Cite、DCC、ANDS、Thomson Reuters等组织已经在一些数据引用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并根据数据引用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数据引用格式的统一和完善, 以及文献标识中的引用和规范, 能够较大程度上促进数据引用行为的标准化发展, 也为数据组织和检索机构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3、数据的可获得性较差

目前我国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仅仅局限于两种形式一种是纸质的文献, 另一种是数据库的形式。文献的类型主要是十大情报的数据源, 与传统的纸质文献相比, 数据库更有利于对文献的揭示。但在文献的描述上仍旧受题名、卷期、机构等方面的影响而只停留在对关键词和引文层面上的揭示。在文献数据的引用上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引, 造成不知道哪种文献有自己需要的数据, 查全率降低。还可能导致无法获取原始的数据, 只知道数据的结果, 因此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机构知识库是一种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是随着来开放存取运动发展起来的, 能够对各项的研究成果进行知识储存。机构知识库的使用可以丰富文献的类型, 还可以增加资源的数量。机构知识库中可以储存学者在研究时获取的原始数据和数据的成果, 为数据的上传和储存提供便捷的帮助, 然而目前在我国大学机构中知识库的内容十分的缺乏, 且设置了访问权限, 不对外开放, 严重阻碍了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4、无明显数据引用

通过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2003 年到2013 年具有权威性的期刊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以及《情报学报》等数据引用行为进行调查, 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现状。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资源管理中的不断应用,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也在不断地拓展领域, 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再加上优秀期刊对学术规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因此图书馆情报领域期刊的引用的参考文献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图书馆情报领域的数据引用总体缺少规范化, 仍存在大量的非规范引用, 且数据引用的次数和总量比较少, 制约数据引用行为的因素比较多, 因此需要建立相对稳定可靠的规范和引用格式方面的规定, 减少数据引用的不规范行为, 从而提高我国图书管情报领域的数据引用质量, 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在现代化计算机科学应用技术环境下, 数据已然成为了科学研究课题项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及其期刊的数据引用基本情况, 从总体上来看规范化程度朝着更科学的形式去发展, 呈现出高姿态的发展趋势, 但是, 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非规范引用的情况, 主要体现在情报数据引用次数偏少、数据可获得性较差、缺乏统一的规范引用等。本文重点从两个领域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正所以在我国当前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的问题上, 应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在法律或者政策上给予支持, 并制定科学规范的数据引用模式, 不断推动着图书情报数据朝着更加稳定、规范、可靠等的数据引用模式发展。

摘要: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同时也对学术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大环境下, 数据资源已经成为了科研学者课题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经济催生着大量科研成果的出现, 图书情报领域的数据应用对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以我国当前的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的引用现状为主线, 进一步探究了以互联网“云计算”数据管理为核心的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图书,情报,数据引用,云计算

参考文献

[1]丁楠, 丁莹, 杨柳, 等.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行为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6) :105-114.

[2]安源, 张玲.文献计量学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磁[J].图书馆, 2014, (5) :63-68.

[3]于雪.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研究趋势探讨[J].现代情报, 2014, 34 (12) :134-137, 144.

[4]丁楠, 丁莹, 杨柳, 凌晨, 潘有能.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行为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06:105-114.

图书领域 第5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图书馆 知识供应链

美国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将技术进行转移,才可以积累大量的实际经验,知识管理的理念源于企业的管理,随后就应用到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行业之中,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又有所区别,应该将知识的管理和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对图书馆的管理行为主体、领域和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1 知识管理的优势决定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知识的管理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是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伸,它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但是也带来了困难,图书馆的职能就是将文献进行整理、搜集和存储。开发智力和进行教育与知识的管理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知识的管理对于知识的创新有促进的作用,对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引导,促使知识的不断的更新。相比传统图书馆对信息管理,现代的图书馆更注重采用网络和信息的手段进行信息管理,对于已经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方式,更加重视对于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使知识能够有效的进行传播和更新,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交流平台,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流通的速度,将知识的模式进行转化,以促进知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1.2 实施知识管理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深化

社会需要激励了图书馆不断进行发展,图书馆经历了时代的流逝至今还占据重要的位置就是因为它对于知识创新和共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馆中储存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但是由于大量的信息,使其进行更新的困难增加。知识经济的出现就迫使图书馆进行智能的转变,使管理模式从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模式进行改变。依据知识的管理模式,把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竞争的主要目标,知识服务是把图书馆的读者和市场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将读者对于资料的需求作为服务的基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使知识的管理作为促进图书馆知识质量提高的动力,知识管理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具有促进作用,使图书馆的创新工作不断发展,在对图书馆的客户进行了解之后,可以借鉴企业管理观念对服务的观念和形式进行改革,使知识的服务优势变得更加明显,在激烈的生存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3 依靠知识管理来加强图书馆管理的功能

阅读室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隐藏的问题日益显著,使图书馆的发展受到制约。例如对于信息的资源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重视度就比较弱。所以,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应加强对于服务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于知识型的人才管理也应加大重视力度,并把知识管理的科学开展作为图书馆资料创新的基本前提,将提升管理者的素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并积极建立一个知识传播的空间,可以使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随意进行转换。因此,图书馆管理中包含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两方面。由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将人和物的管理相结合,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扩展,为图书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捷径。

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是人类生存在世界的证明,是长期对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从社会的层面来分析,人类知识的存在形式分为两种,有主观和客观两种状态,主观知识主要是指在人的头脑中构成的影像,客观知识指的是区别于人脑中的知识,独立存在的知识记载,主客观两者之间的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

现在我们正处于知识爆发的经济时代,知识和智商的贡献要远远超出自然所产生的资金和资源,知识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富,但不是所有的管理知识都能转化为财富,只有可以为企业和图书馆制造财富的知识才能被称作知识资产,只有将主观知识在企业内部之中进行运作为企业带来丰富收益才能转化为隐性资产,最后可以转化成显性资产,客观知识则只有在企业和图书馆内部结构中运作,发挥其作用,才能使其向显性资产转变,也可以变为隐性的资产,这种情况阐释了企业知识的管理对象就是知识资产。

知识资产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表现形式还是隐性资产和显性资产,但是在图书馆中的丰富资料却不能作为显性资料,原因是图书馆中的员工将部分资料改变成单位个人和集体的知识时候,但是又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料都转化为单位个人和集体的知识,实际图书馆的文献只能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转化,变为图书馆和企业的知识资产。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和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图书馆的社会收益。为完成目标,就要求图书馆对于自身的材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和文献提供学术服务。因此,知识管理的对象就是图书馆的资料和知识资产。对于图书馆的知识资产和工作对象的阐述,使图书馆的组织特性表现极为明显,但是最为主要的是为了突出服务的本质。

3 图书馆中的管理领域

3.1 对图书馆的知识资产进行管理

图书馆的知识资产由知识资产、组织资产和人力资产相组成,人力的资产主要是指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对知识管理进行及时的创新和转变,知识产权资产是自动的对系统进行开发,市场资产就是指图书馆在其形象、品牌、信誉方面的无形资产,这就是市场资产。组织管理资产就是对于管理体系和信息体制的组织和管理。

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中隐性知识是指经过组织文化和管理人员的经验技术长期形成的工作专业技能。显性知识指的是组成对管理的系统和制度的服务标签,图书馆中的资料库和研发的系统等。

3.2 管理社会的客观资料

图书馆的性质是非营利、公益性的机构,为了使用者提供资料服务,和企业的性质有着根本上的区分,图书馆对于知识的管理不仅表现为显性和隐性的管理,还有对于主观和客观知识进行的统一管理。

对于资料的管理中,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是对资料的管理和采集,为了读者进行资料提供。随着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除了可以提供参考资料以外,还对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和收集。资料服务和信息的服务就像计算机软件的升级一样,应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其发生质的飞跃。

3.3 对图书馆的供应链进行系统管理

资产管理是图书馆进行管理的一个基本管理项目。为更好的对读者的知识体系进行管理提供理论和借鉴,对于知识的管理中出现的成熟知识和思想,客观地知识管理对于管理水平具有提高作用,为了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共享和传递,对于知识的供应链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处理。

4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程序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程序中需要对于制定、统筹和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是单位个人和集体的制造、获得、运用知识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使竞争力得到提高,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1 制定合理的战略管理体系

最近,知识的管理在图书管理层面中出现了很多争论,使得领导阶层对于知识的管理效率更加重视,并清楚的了解了如何对图书馆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对于知识的管理系统进行投资,组织定期的学习、创建新的工程体系和提供学术方面的服务,都要积极的对于图书馆的资金和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领导就这些问题,应制定一套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

图书馆的战略管理体系主要是对管理提系的研究、探讨、实施和控制四方面,战略的研究和探讨包括对内外环境的调查和分析及最后集体讨论制定计划这几方面,而战略的制定计划具体包括是制定新的战略标准,为了实现这个标准做出一系列的方案、措施和计划,战略的实行就是对战略的计划和方案采取一定的行为。战略控制是指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对战略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进行估量和绩效,对于产生的差异进行调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制定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需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4.2 组织图书馆内部进行知识管理

知识的管理过程是指:知识过程就是分享和产生知识的过程,以及对于知识的运用和实施的过程,可是知识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是将生产、使用和共享三者之间有机的进行结合。

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的资料和业务知识。知识的产生程序是由知识采集、分类和保存的过程组成的。对于显性知识应该及时进行调查、收集及组织,隐性知识只能在经过加工和总结才可以变为显性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专业的人员帮助使隐性知识分享的范围和速度不断扩大和增加。

知识存储是知识进行共享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图书馆的知识进行共享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利用口头传播的方式对图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存储,二是,借助网络进行学习的学习和交流来对知识进行分享,三是,对知识的整理进行记录,通过书面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分享。例如:MSN、电子邮件等方式,也可以在知识库中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检索,使知识得到传播。对于知识的运用是指将知识中延伸出来的资料解决图书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表现为运用学习的知识组织读者进行知识服务,还可以运用学习的知识,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

知识的更新是新知识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知识的产生包含知识产品的出现、新的用户材料、新的常识知识等,知识的创新是图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图书馆的规模不断进行扩大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并且保证图书的内容的质量和知识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转化。

4.3 对社会知识进行管理过程

在知识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图书馆的职能必须进行实时更新,由信息化向知识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变化,为单位个人和集体的提供信息和资料的服务。社会知识的管理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根据服务的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通过学习,个人和组织可以将文献转化为现有的知识,在对资料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特性、作者、名称等信息,提取摘要、关键词、主要内容等资料,为知识管理提供条件。在知识的管理基础上,和对知识的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采集和存储、检索与传播。

4.4 对图书馆的资料供应链条进行管理

知识的供应链条为读者搜索资料提供了一个捷径,把知识进行创新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将读者和使用的人都聚集起来,帮助知识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尽快实现。知识供应链包含了直接和间接满足顾客的需要,并且每个成员都能充分的理解产品的总体功能和作用。

图书馆的知识源于人类的实践经验和智慧以及通过受教育所收集的知识。管理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创新经验来为他人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收集和查找所需的资料,形成一个专业的供应链条。图书馆管理中的知识链条主要是包括资料的按时供应,知识的供应方,信息的管理和知识技术管理,使用者。图书馆对知识技术进行开发和管理,收集各种资料和知识,图书馆中的知识链条可以对知识进行分析和保存,将知识转化为专业的术语,使知识更好的进行共享和分析,图书馆中的知识链条在客观上支持了知识供应链。

5 结语

经过对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共享,可以形成专业的知识链条,对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以下的问题: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共享平台和知识供应的过程,使其顺利完成。第二,对目标进行管理。所有的合作者都应对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和目标进行确定。第三,对于客户的资料进行管理。有效对客户的资料进行保存和管理,将客户的资料运用到锁定顾客的范围之中,取得成功的产业链条。第四,关于对利益的管理。增强单位个人和客户之间的利益联系,使两者之间共同发展。第五,完善知识供应的体系链条。更好地促使信息进行转换,使其变得更加系统,为知识管理在系统上提供支持。第六,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统一的管理。消除知识和信息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阻碍,使成员之间的信息可以相互流通和共享。

参考文献:

[1]杨桂荣,毛赣鸣,宋敬林.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01).

[2]刘益星,朱景晖.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3]林震雷,陈新添,朱秀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创新的若干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曾健敏.基于信息管理基础上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设想[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5]赵践锋.试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8).

[6]张春平.论人力资源管理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8).

[7]陈景增.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小块知识资源库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6(01).

[8]谢小军,傅晓燕.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构建及其关键成功因素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02).

[9]龙军.知识管理下创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08).

[10]常培红.浅谈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

论移动服务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第6篇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进移动网络以来, 移动通信在我国迅猛发展, 根据工业信息化部 (原信息产业部) 公布的统计数据, 1999年时我国电信用户总数为15324万, 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不足30%, 仅为4324万, 在2003年, 移动电话用户用户数首次超过非移动电话用户数, 当年末电信用户总数为53199.8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数为26869.3万户, 而经过八年的发展, 2007年末, 电信用户总数突破9亿, 达91237.4万, 移动电话用户数则突破5亿, 达54728.6万户, 已经接近总用户数的60%, 移动电话普及率也从1999年的每百人3.5部增长到2007年的每百人41.6部 , 而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或超过每百人100部。根据07年末的统计数据, 北京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1.1部/百人, 上海为97.9部/百人。

而移动网络的功能已从最初的通话拓展到了金融、交通、商业等方方面面, 如电子钱包 业务等, 而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手机也从最初的一个电话机而在不断的向随身终端设备方向发展。

移动电话业务的迅猛发展, 给图书馆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果将个人的藏书楼向大众图书馆看作图书馆业的第一次革命的话, 那由固定地点的图书馆向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图书馆的转变可以看作图书馆业的第二次革命, 而移动电话由于其机型小巧、功能强大, 又几乎是现代人必备的通讯工具, 则是移动图书馆最好的载体。

2 技术分类

目前比较成熟的服务移动化技术总共有3种:短信息 (Short Message System, SMS) 、无线应用协议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WAP) 和基于互联网 (GPRS或CDMA) 的手机程序。

2.1 SMS (短信协议)

早期手机并没有短信功能, 在1992年出现了第一条手机短信之后, 手机短信业务迅猛发展, 我国的手机短信业务量在2002年开始统计时, 只有583.3亿条 , 而到2007年, 则达到了5921亿条 , 6年内增幅达到915%, 平均每年增幅153%左右, 如此高的增幅可见短信业务发展的迅速。

图书馆的短信业务具体又可以分成两种, 其中一种较简单的是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点对点的交流, 用户在图书馆处注册手机号, 图书馆直接将信息发送给用户, 这种方式只能发送静态信息, 而且用户是被动接受, 而另一种则是通过移动电话运营商, 图书馆架设服务作为增值业务提供商 (Service Provider, SP) 来进行, 这种方式是用户主动获取信息, 信息也相对动态。

其中前者对图书馆的技术要求较低, 只需有一个短信群发软件就可以实现, 而后者则需要编制程序, 通过CMPP协议与移动运营商的IMSG短信网关进行交互, 从而达到与用户交互的目的。

2.2 WAP协议

众所周知, 互联网主要基于TCP/IP协议, 而其中网页浏览则是基于HTTP协议, 网页使用HTML语言书写, 类似的, 手机网络主要依托无线访问控制 (WAP, Wireless Access Protocol) 协议, 网页使用WML语言书写。早期WAP协议是通过拨号上网来实现, 其速度非常慢, 只有9.6Kbps, 并且上网前需要拨号, 此后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简称GPRS) 技术的出现, 使WAP浏览速度增加到40~50Kbps, 并且GPRS永远在线、按流量收费, 只有发生数据流量时才产生费用, 近年来, 为GSM进化提供的增强型数据比率 (Enhance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简称EDGE) 技术逐渐兴起, 理论最高速度可达到473.6Kbps

图书馆使用WAP协议进行移动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建立WAP网站, 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 目前不少手机内置浏览器已经能正确识别简单的HTML网页, 但手机与电脑的性能区别导致了不少手机仍然无法正常浏览图书馆的网页, 因此需要将图书馆网页进行移动化移植, 主要包括去除Flash等高级多媒体应用、减少javascript的使用、缩减不必要的页面以减少流量等措施。

WAP网站相对于短信协议来说, 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 用户不需要记录复杂的短信指令, 只需记住一个网址即可, 且受网关影响较小 (一条短信一般只能发70个字, 因此一般短信服务都是一些简单的如讲座通知、逾期通知等) , 而WAP网页基本没有限制, 图书馆甚至可以将资料文献放入。

WAP网站缺点在于目前手机上网费用较为昂贵, 且基于流量收费, 因此WAP网站的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2.3 JAVA程序

J2ME是Java编程语言的一个分支, 主要用于非智能手机的扩展程序,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手机均支持J2ME技术, 图书馆通过J2ME技术进行移动服务的手段是在J2ME开发平台上开发一个软件, 该软件能够在所有的支持J2ME的手机上运行。由于J2ME程序是安装在手机上的, 与WAP网站相比, 用户甚至不需要记录网址, 只需从手机进入程序即可获取服务, 就如同在Windows中启动程序一样。此外, 使用J2ME用户甚至可以将资料文献等下载到手机上进行阅读。

但J2ME程序的缺点是对图书馆技术人员要求较高, 对手机的要求也没有短信和WAP协议那样低。并且由于手机生产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 越是复杂的Java程序在不同型号的手机间的兼容性就越差, 一个软件往往需要开发五六个版本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手机。

3 应用现状

目前, 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在我国并没有十分普及, 大部分图书馆都没有启用上述任何一种移动服务, 而在启用服务的图书馆中, 又以短信服务为多, 服务内容主要是逾期通知、公共信息等单向服务, 只有少部分图书馆实现了双向的短信服务, 例如, 国家图书馆提供到期通知、续借服务、挂失服务、过期通知、咨询服务和公共信息等服务 , 上海图书馆则提供文献请求、咨询服务和公共信息等服务 , 其他省级图书馆中只有辽宁和浙江提供公共信息的短信服务 , 国内提供WAP服务的图书馆几乎没有, 而在国外, 英国什罗浦郡立公共图书馆和美国纽约安姆赫司特公共图书馆等都推出WAP网站 , 截止2004年, 在日本的公立图书馆中, 己有105个图书馆推出过而向移动终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其中有77个图书馆能够进行书目检索, 21个能够进行预约 。

馆还能进行书刊预约, 而国内使用Java程序服务的只有国家图书馆, 但功能也较为单一, 只有图书馆的简介、馆藏分布、开放时间等内容 , 并没有充分发挥Java程序的优势。

4 未来发展

随着移动技术, 尤其是3G技术的发展, 移动上网资费将有望进一步下降, 速度则有望进一步提高, 而且目前手机拥有率已经非常高, 手机功能也逐步完善, 手机阅读文献资料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例如, 国内著名的原创小说网站, 起点中文网的WAP版就可以阅读所有的文章, 因此目前来说图书馆资料手机化的主要瓶颈在于版权问题, 即如何平衡出版者与读者的利益之间, 如果能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通过移动运营商代收费用, 那么图书馆移动化服务将会得到非常大的普及。

摘要:介绍了移动服务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三种技术, 描述了应用现状, 并探讨未来发展。

数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研究 第7篇

随着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传统图书馆的定位、功能、资源、服务方式面临着深刻调整和重大变化,传统图书馆已有的业务流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传统图书馆在所在单位的地位和重要程度越来越低。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数字图书馆,打破原有禁锢,重新对图书馆进行定位、功能设置、资源整合和重塑业务流程,迅速聚集众多读者,获得飞速发展。从图书馆发展格局看,传统图书馆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读者群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数字图书馆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读者服务变化看,数字图书馆功能设置、服务能力、资源海量、服务及时,影响日渐增强,从而给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和能力构成压力和挑战。从信息获取广度、深度和及时性看,数字图书馆海量的资源池、强大的整合功能、检索的便捷性以及参考咨询的及时性,成为支撑学习和科研的重要方式。传统图书馆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进行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关口。面对读者的需求调整,推动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越来越具有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

1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融合是图书馆领域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1.1 传统图书馆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基础

传统图书馆拥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纸质文献资源(比如:纸质图书、纸质期刊、纸质报纸、古籍珍本),主要开展到馆服务和纸质文献的借阅业务,同时也是学习和科研不可多得的安静之所。传统图书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过去一定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以传统图书馆的文化和资源为基础,不然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缺乏灵魂的花哨空壳。

1.2 数字图书馆丰富了传统图书馆的内涵

数字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图书馆的内涵。特别是资源的极大扩充,摆脱了传统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存储限制,同时比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更加具有及时性和互动性,巩固了图书馆的地位,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

1.3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深度融合

数字图书馆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图书馆都开始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的探索。比如:通过建立数字图书馆门户、微博图书馆、微信图书馆、移动图书馆(APP客户端)等,成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的亮点。

2 数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图书馆生态系统,除了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需要融合,还要运用数字技术重新构建一个融合图书馆的生态系统。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既不是简单的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不是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图书馆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字技术和文献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数字技术与文献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目前,传统图书馆在数字技术能力、数字技术研发、数字技术应用以及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升级维护方面还很滞后,特别是数字技术的短板制约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要实现突破,应该进行数字技术调研和评估,把当今可用的技术都囊括到人们的视野中来,进入到数字图书馆项目设计规划当中,用最好的数字技术,达到最好的水准,取得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最佳效果。

2.1 大数据和云计算数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的运用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数字技术,这两种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实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的必备技术,为图书馆的升级换代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在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过程中,运用好大数据和云计算数字技术,优化图书馆文献内容加工、标引;元数据制作和存储、全文数据仓储和分发流程;提升文献数据处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数字技术,首先要整合海量的文献数据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文献数据资源,这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宝贵财富。要把这些优势的文献资源整合起来,建设和完善专业化、规模化、海量化的文献内容数据库,同时加强对各方面文献数据的采集或购买,不断丰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要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文献价值,拓宽文献来源、丰富文献内容,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2.2 移动互联数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的运用

移动互联数字技术发展很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读者上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未来的世界是移动互联的世界。国外很多图书馆都在运用移动互联技术为读者提供服务。首先,移动图书馆(APP客户端)是读者访问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入口,也是比较成熟的数字技术应用。其次,手机数字图书馆(WAP平台),以其丰富的文献信息内容,完善的服务体验功能,也是读者访问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渠道。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等一些数据资源提供商和数字平台集成商,在移动图书馆(APP客户端)、手机数字图书馆(WAP平台)等方面的数字技术比较成熟,图书馆应该积极关注、善加利用,借助他们的数字技术和平台,实现本单位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

2.3 微博微信数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的运用

微博微信等社交类应用日益普及,社交平台已成为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手段和方式。推动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要密切关注并有选择地建立社交类应用和技术入口,促进社交平台与数字图书馆平台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增强数字图书馆平台的黏性,集聚更多的忠实读者。图书馆要借助微博、微信等技术平台,建好微博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扩大读者规模,提升读者服务的效果。随着数字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比如:4G数字技术已开始应用和推广,可折叠电子纸、可穿戴设备、5G数字技术等呼之欲出,将会带来数字图书馆新的变革。必须紧盯数字技术前沿,瞄准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数字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2]。

2.4 数字技术和优质资源形结合

对于以文献服务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来说,文献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数字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关键所在。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最核心的是数字内容和数字技术。数字内容是核心,数字技术是为数字内容服务的。推动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在强调数字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以数字内容为王”,把数字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数字内容优势实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

3 结语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此起彼落的关系,而是数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下,相辅相成、共融共同、形成整体的关系。在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中,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去改造传统图书馆。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数字技术、移动互联数字技术、微博微信数字技术等,实现数字技术和优质资源的良好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J].党建,2014(5):9-12.

图书领域 第8篇

1国外作者合著知识图谱 (国外的+国内外的比较分析)

在Citespace的统计功能的辅助下, 可以整理出10年间国外图书情报领域中1017位作者共同发表了388篇竞争情报研究论文, 每一篇论文的作者大约在2.62人, 由此可见, 论文的合作率是很高的, 在这些作者中也存在一些高产者, 论文产量都在2篇以及以上, 但是这种高产者的数量不是很多, 大约有14个人, 由此可以得出高产作者群体在整个作者群体中所占有的比例是比较小的, 然而低产的, 特别是发表一篇的作者却是很多的, 占据所有作者的96%。

打开Citespace, 并选择关键路径的算法, 2年为时间切片, (2, 1, 5) , (2, 1, 5) , (3, 2, 5) 是其阈值, author是节点, 从而将国外的图书情报领域竞争情报研究作者合著网络关系制作成了图谱。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圆圈的大小代表的是所发表的论文的数量, 它的颜色也是有意义的, 表示着发表的年代, 中间的连线则是表示的合作关系, 整幅图可以得出很多的信息。

首先, 这个图可以让人们了解国外的图书情报领域竞争情报的研究情况, 以及这方面研究的年代历程, 还可以将每一篇研究论文的作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比如说图中有四个小的合作研究群体, 竞争和模式是其研究的主要领域。

其次,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 每个节点的文献, 只需要敲击一下鼠标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篇论文的文献, 右键可以查看论文的具体的信息, 而左键就可以了解节点的信息, 从节点这可以大致了解这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最新的研究。

最后还可以从图中直观地看出, 竞争情报的研究核心节点不是特别的明显, 而且作者之间的合作也是比较的分散, 总共只有四个合作的群体, 因此拥有比较低的合作度。从中可以看出有Ludo Cuyvers、以及Marc Jegers Wilma Viviers, 等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 也是四个合作群体中最大的一个合作的群体。

然而在这10年间, 我们国内共有1568名作者发表了共1518篇的论文, 每一篇论文的合作者数量大致在1.03人, 可见我国的论文合作率更低, 但是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的高产量的作者数量比较多, 大致有23人, 低产的特别是只有一篇的作者数量也占很大一部分, 即77%。

我国经常使用的是Sati软件, 生成共现矩阵, 然后将其保存为表格文件, 然后在Ucinet软件以及Net-draw的基础上将其生成图书情报领域竞争情报的合著可视化图谱, 从中可以发现我国的合著现象不明显, 主要是一些比较独立的合作团队。

将国内外的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 竞争情报是我国的研究重要方向, 而对于国外则不然, 而且我国的图书情报可视化图谱并没有国外的那么清晰, 而且没有那么详细, 不能直观地看出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向, 呈现出一种比较散乱的现象, 在这方面我国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图谱制作方法, 提高图谱的可视化程度。

2国外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在众多的国外图书情报竞争领域的研究论文中, 出现了很多的关键词, 大致是论文的4倍之多, 由此可见国外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广泛的, 不拘一格的, 联系性很大, 知识面较广, 有1068个关键词出现了一次, 29个关键词出现了10次, 还有一些关键词出现了29次、30次、34次。

打开Citespace, 选择关键路径算法, 2年为时间切片, (2, 1, 10) , (2, 1, 10) , (3, 2, 10) 是其阈值, Keyword是节点, 在此基础上将国外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制作成可视化的图谱。

同样是不同大小的圆圈, 在这里表示的是关键词出现的频率, 它的颜色同样代表的是其出现的年代, 中间的绿色连线则是表示的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线的粗细程度代表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强度, 这个图谱中的紫色的节点是眼下正在使用的关键词, 这个图谱可以使研究者直观地了解历年来国外竞争情报研究论文中出现的关键词, 还可以直观地看出其中很重要的一些节点, 了解这些节点周围重要的关键词, 以及这个领域的研究方向, 所涉及到的内容, 也展现了关键词发展的变化以及路径的演变等等。

在Sati软件的统计功能的辅助下, 可以得出我国的10年间的关键词情况, 在2502个关键词中大部分都是只出现一次, 还有25个出现了20次, 关键词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企业竞争情报等方面。

将国内外的关键词共现知识谱图进行比较, 可以得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研究领域, 即竞争优势、人际网络等, 国外的研究领域是比较分散的, 而且关键词不是很集中, 涉及到了很多技术和应用的词汇, 但是关键词却处于一种十分紧密的联系中, 众多的领域都紧密的交叉在一起, 我国的关键词虽然很多, 而且高频的词汇也多于国外, 但是在竞争情报领域的研究却十分的分散, 关注的领域比较狭窄, 忽略了与一些相关的研究领域的联系, 在这点上我国应该向国外学习和借鉴。

结束语

国外在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方面起步比较早, 而且有很多先进的经验, 我国要想在图书情报可视化领域有较快的发展, 必须虚心借鉴和学习国外的一些比较好的经验, 从而减少走弯路, 不断完善自己的图书情报可视化技术。

参考文献

[1]何南洋, 金毅.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22:115-120.

[2]赵蓉英, 吴胜男.图书情报领域信息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 6:133-138.

图书领域 第9篇

电子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一种广域的信息资源体系和集成服务体系[1],可以通过网络对海量的、多媒体的、电子的信息资源进行制作、组织、存储和发布,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伴随着电子图书馆的普及和扩展,人们对于如何快速、方便的存取电子信息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了新的信息检索和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出现。

目前很多电子图书馆研究机构提出利用智能信息访问技术(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ccess,IIA)[2]促进电子图书馆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主要集中在解决如何实现自动化的电子信息资源的处理。其实针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工作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了,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对当前比较先进的智能信息访问技术进行了汇总,同时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然后将这些技术融合到传统的电子图书馆系统中,构建一个更加健壮的系统,提出该系统的总体框架。

1 智能信息访问技术及其应用

智能信息访问技术(IIA)[3]的概念很早之前就已经提出了,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提到的IIA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高效快速的访问大量的、分布的、不同种类的、多语言的信息资源的技术。换句话说,任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信息的查找、理解、集成和提取的信息访问技术都可以称为智能信息访问技术。概括来说,IIA包含以下几个领域的内容:信息自动分类、信息提取、跨语言信息检索、问题回答。下面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1.1 信息自动分类

信息自动分类(Automatic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就是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将对象划分到适当的目录下。电子图书馆系统中,可以进行分类的对象包括文档、图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信息自动分类领域最先研究的分类对象就是文档类资源,比如书籍、杂志、论文等。

通常,在进行信息分类时确定对象目录的途径有两个:一个就是事先制定好对象目录,通过对某个领域的调查研究确定对象的目录;一个就是自动确定分类目录,在信息分类处理过程中,让系统通过样本学习和样本训练确定对象目录,这种方式因其自动性强,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2 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就是从毫无组织的信息资源中自动获得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信息的技术[2]。这些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信息可以是结构名称、用户姓名、时间、地点等信息。信息提取工作包括关键字信息的提取和命名实体信息的提取(比方说获得某个命名实体的用户名、组织名、地点名等信息)。

通常信息分类和信息提取技术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所以在电子图书馆领域,这两项技术通常统称为“自动元数据提取”(Automatic Metadata Extraction)。

1.3 跨语言信息检索

跨语言信息检索(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为用户提供跨语言的信息检索服务。比如说“汉语-英语”的跨语言检索允许中文用户通过中文关键字查找英文的信息资源。

跨语言的信息检索主要就是要在不同语言间进行资源的转换,常用的转换方式有三种:(1)用户请求转换,将用户请求转换成目标资源的语言表示方式;(2)文档资源转换,将信息资源转换成用户语言种类,然后以用户的语言为标准进行信息检索;(3)中间语言转换,将用户请求和目标文档都转换成第三方语言,以第三方语言为基准进行信息的检索。其中第一种方式因其简单有效被绝大多数的跨语言检索系统所采用。

1.4 问题回答

问题回答(Question Answering)[4]系统负责从众多的文档或在线资源中分辨出针对用户问题的答案。这样的系统能够为用户略去那些无用的或者用户不关心的信息,将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到有用的信息上。

因为用户提出的问题存在很大的模糊性,所以实现一个高效有用的问题回答系统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对用户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通常一个问题回答系统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问起处理模块,文档检索模块,文档解释模块,语句检索模块和结果返回模块。

2 融合IIA技术的电子图书馆系统

虽然智能信息访问技术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是当前很多电子图书馆系统并没有将其融合进来。主要因为将IIA技术融合到电子图书馆系统中在实现上存在很多困难,而且将IIA融合进来之后有可能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然而,开发者应该意识到,如果将IIA技术恰当的融合到电子图书馆系统的特定领域中,既能极大地降低系统开销,也能为用户提供增值的系统服务。比如说,将IIA技术融合进来之后,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元数据的提取速度;在跨语言信息检索领域,融合“跨语言信息检索”技术的电子图书馆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用户的跨语言信息检索问题,使得用户不仅能够访问和检索母语相关的资源,也能访问其他语言的信息资源。

如图1所示,是本文提出的一个融合了IIA技术的电子图书馆系统的框架结构图[5]。

由图1可知,该电子图书馆系统与传统的电子图书馆系统相比多了一个IIA模块层。该IIA层能够接受上层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后将结果传送给下层。同时接收下层的检索结果,进行优化处理后返回给用户。下面是对该系统组成部分的一个描述:

基础组织结构(Infrastructure)。该模块包含电子图书馆系统的硬件基础和网络拓扑结构。

开发工具(Development Tools)。该层主要是指用来进行信息收集,电子化处理,元数据提取等的电子图书馆核心模块。

信息存储(Information Storage)。该模块用来存放所有经过处理的电子信息资源,是电子图书馆的核心数据仓库。

IIA工具(IIA Tools)。指IIA工具或者是IIA模块,用来对用户请求进行特殊处理或者是对检索结果进行优化。因为IIA工具的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所以在搭建该模块时应该确保各个模块间的隔离性,以便于对现有模块进行修改或增加新的IIA功能模块。

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该层是电子图书馆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操作接口,通过该层接收用户浏览、查询、下载电子资源的请求。该框架的出发点就是IIA技术应该被融合到电子图书馆系统中,以便增加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提高系统的检索速度,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3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信息访问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主要就是为了加速IIA技术在电子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IIA模块层的电子图书馆系统。通过对IIA技术本身的发展趋势分析可知,IIA技术在电子图书馆领域的合理应用能够极大的加快电子图书馆系统的发展速度,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构建大型的、稳定的电子图书馆系统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信息访问技术在电子图书馆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流行的智能信息访问技术,然后针对当前电子图书馆系统的缺点提出将智能信息访问技术融合到电子图书馆系统中,以构建强健的电子图书馆系统,进而加快该领域的发展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电子图书馆,智能信息访问技术,信息检索,检索系统

参考文献

[1]汤光恒.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检索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6,(8).

[2]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Extraction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formation_extraction.

[3]Berry,M.W.,Dumas,S.T.,&Letcher,T.A.(1995).Computationamethods for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ccess.in Proceedings oSupercomputing'95,San Diego,CA,December 1995.Retrieved February 122006,from http://citeseer.ist.psu.edu/berry95computational.html.

[4]Chen,J.,Yu,P.,and Ge,H.(2006).UNT 2005 TREC QA ParticipationUsing Lemur as IR Search Engine.Online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nth TexREtrieval Conference(TREC 2005).Available at:http://trec.nist.gov/pubstrec14/papers/unorth-texas.qa.pdf.

[5]林海青.数字化图书馆检索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图书情报工作,2004,(1).

图书领域 第10篇

彭州市图书馆作为一个致力于传播文化的公益机构, 担负着传承和发扬文化的光荣责任, 时刻谨记自身的使命。怎样为读者创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 改变过去功能单一、服务不到位、吸引不了读者走进图书馆的状态, 一直是彭州市图书馆领导的工作重心。彭州市图书馆领导班子带领全馆职工想办法, 开拓思路群策群力, 走出去请进来, 与时俱进, 到外面去学习先进的理念, 建立成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图书馆, 使新馆实现了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领域的转变, 新增读者服务窗口, 开拓服务领域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 改变了图书馆半瘫痪的状态。目前, 彭州市图书馆已建成成都地区乃至西南地区屈指可数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县级国家一级馆。笔者通过本论述向大家介绍彭州市图书馆变迁和现状与大家共勉。

1 彭州图书馆概况

2011 年前, 彭州市图书馆旧馆总面积只有千余平方米, 设施设备不健全, 藏书量6 万, 工作人员14 名, 功能单一, 只有3 个服务窗口, 年接待读者几千人, 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借书、还书、阅览, 只有少数市民知道图书馆并愿意走进图书馆, 图书馆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状态。“5·12”地震后, 旧馆成为危房, 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 彭州市图书新馆于2011 年4 月23日建成启用并面向全市市民开放。新馆占地面积6 667 m2, 修建为5 楼, 共5 427 m2, 馆内创建了11 个对外服务窗口:盲人阅览室、办证咨询室、图书外借室、综合阅览室、自修室、少儿阅览室、期刊外借室、电子阅览室、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室、影视鉴赏室、视听音乐室为读者创建了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

彭州市图书馆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充分发挥了图书馆教育性、服务性、学术性功能, 进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了“湔江讲坛”特色公益品牌活动, 创办了品牌活动“牡丹杯”读书征文比赛,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 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应, 获得社会各界、市委、市政府、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及业务往来馆的一致好评, 多次得到上级表彰。

2008 年, 彭州市图书馆被四川省图书馆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2012 年, 获得了成都市妇联颁发的“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11 年、2012 年馆党支部连续两年被彭州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13 年, 在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 彭州市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并获得了彭州市市委颁发的“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被成都市图书馆评为2013 年度“示范区创建及评估定级工作先进单位”“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先进单位”“数字图书馆建设先进单位”。2014 年, 彭州市图书馆获得彭州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组织报送的绘画作品在全国少年儿童绘画绘本创作大赛中荣获中学绘本组二等奖, 并获得省图书馆颁发的优秀组织奖。2015 年, 彭州市图书馆获得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成都地区选拔赛一等奖、西南地区总决赛二等奖等荣誉。近两年, 彭州市图书馆接待全国各地来馆参观近100 多人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对图书馆要求越来越高, 图书馆的职能也逐渐丰富起来, 为开拓服务领域, 提升服务质量, 彭州市图书馆努力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与时俱进, 再立新功。

2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彭州图书馆经过灾后重建, 在各方面特别是硬件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 图书馆首要的职责在于读者服务工作, 这点彭州市图书馆还存着很大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服务至上”理念不够深入

“服务至上”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宗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个理念贯彻得不够深入, 而且有时候还流于形式。目前, 彭州图书馆并没有真正实现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 主要表现在读者与图书馆进行交流的渠道少, 新建立的图书馆虽然利用了网络数字化管理, 但是打开图书馆网站上面的在线服务, 看到的却是空白的内容。整个图书馆还是将重点服务放在了办卡、借阅等传统的工作中, 而对如何让读者感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这方面还缺乏创新, 整个“服务至上”的工作还有待完善和深入。

2.2 队伍结构不够优化

目前, 彭州图书馆员工的整体队伍结构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首先, 文化层次不高。目前仅仅只有少数人通过电大、党校、函授等学习获得专科文凭, 但是现代社会图书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读者信息、书籍信息的管理, 但目前彭州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计算机专业能力的人员屈指可数。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时候遇到读者咨询比如信息导航、文献综合检索等方面的问题时, 就会出现无法解决的尴尬局面, 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与落后的专业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次, 现在的管理人员年龄都普遍偏大, 除5个近两年公招的年轻人以外, 其余13 人都是40 至50岁以上, 高年龄化的管理队伍对于接受新的培训以及新的业务水平的训练是很不利的。

2.3 服务范围对象过窄

彭州市图书馆还仅仅局限于馆内读者工作的服务, 虽然在“5·12”地震后图书馆搬迁到新的馆址, 但工作人员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 对服务内容、服务领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目前, 图书馆虽然建立了专门的网站, 但存在点击量较小、关注度不高等特点, 读者与管理员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 网上服务业务的投入不大, 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导致了整个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对象面过窄。

3 探索读者服务新模式, 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

3.1 树立“读者至上”的理念

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的载体, 承担着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知识、提升素质、丰富生活的平台, 更是国家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更应该与时俱进, 将着力点放在读者服务的工作上。图书馆要立足于读者的角度, 对借阅等程序进行简化, 实现藏、借、读、还一体化的管理, 让读者真正感受到轻松愉快、自由轻松的阅读环境。要设置简单易于操作的检索办法、提供方便的咨询方式, 让读者体验到“检索方便快捷, 资源随手可得, 咨询服务尽在身边”, 促进读者走进图书馆的积极性。只有当人走进了图书馆, 图书馆的书籍到了读者的手里脑中, 这些资源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彭州图书馆正是在这一价值理念的指引下, 在更多的读者服务细节上下功夫, 比如更加注重读者的重要性, 在每个阅读区域都摆放饮水机方便读者免费饮用, 每个区域都安装了空调, 为了使环境更加清新美好, 到处都摆放了绿色植物, 读者走进图书馆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开设读者排行榜, 每个月根据读者的借阅次数进行排行公布, 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 同时在网上进行公布读者来信等活动, 将读者的位置放在了首位;开展新书推荐活动, 第一时间将好书推荐给读者。开展网上免费培训活动, 让更多的人通过在家中就可以实现技能的提升, 其目的就是力争实现图书馆、管理员、读者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

3.2 加强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业务精、能力强的图书馆人才队伍是确保图书管发挥作用, 促进读者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彭州市图书馆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经常进行馆内业务培训, 让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进行指导讲解, 通过内部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整体队伍业务能力的提升。不定期派遣人员到优秀的图书馆工作单位进行学习取经, 让业务培训、业务提升深入到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心里。二是实行竞争上岗。对于各个岗位实行分级分层管理, 为年轻人创造平台, 对于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人予以重用, 让有能力的人看到希望。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 将平时的业务考核与年终的绩效考核挂钩, 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促进整体队伍气质形象能力的综合提升。彭州图书馆让新到馆的年轻人都要到服务窗口轮流上班, 每个人都要熟悉窗口工作, 从最基础做起, 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 使他更加了解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 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理念。

3.3 拓宽服务领域, 丰富服务形式推动全民阅读

要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就要想办法拓宽服务领域, 增加服务功能, 创办图书馆自己的文化品牌, 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书香社会”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同和关注。彭州市图书馆为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 读好书”的书香氛围,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从而在全市掀起全民阅读新高潮, 推进了“书香彭州”建设, 创建了文化品牌。

《湔江讲坛》公益讲座和“牡丹杯”读书征文比赛已经成为馆办品牌活动, 影响力不断增强。与中共彭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戴氏杯”人文历史知识竞赛培养了市民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每月一期编印的《参考咨询》期刊, 得到了社会各界读者的好评和各级领导的肯定。节假日、周末图书馆活动精彩纷呈, 带动了全市人民阅读热。积极参加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比赛, 认真组织, 严格把关, 获得决赛二等奖的可喜成绩。

3.4 利用先进设施设备和丰富的馆藏资源服务全市人民

通过多方面努力和发展, 彭州市图书馆已成为功能齐全、设备设施先进、馆藏资源丰富的县级图书馆, 2013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创造现代化舒适的阅读环境, 彭州市图书馆于2014 年8 月建成了省内首个数字文化体验区, 面积300 m2, 采用了最先进的数字化设备, 通过互联网服务模式, 实现了无边界的公共文化服务, 使市民在图书馆享受到现代、健康、舒适的图书阅读模式。三楼的精品视听资源鉴赏室和视听音乐室运用了当前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影音播放更加立体震撼, 能够使读者在图书馆感受到影院般的专业视听效果。为契合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 彭州市图书馆建设了官方网站http://www.pzlib.org/, 网站内容丰富, 及时更新本馆动态和彭州新闻, 进行新书推荐, 电子图书和视听资源都可以在网站点击阅览和欣赏,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成后也将与图书馆网站建立链接, 使读者足不出户, 享受到图书馆的海量资源。

彭州市图书馆现有图书总藏量为20 余万册, 图书年入藏量1.2 万种, 报刊年入藏量1 568 种, 内容健康向上。彭州市图书馆现有电子文献藏量共538 种, 数字资源总量达4 TB, 包括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视听频道, 视听文献年入藏量为115 件。彭州市图书馆还将投入经费对数字资源进行大幅扩充, 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视频资源、音频资源, 目前已购买了1 000 多种刊物和5 000 多种电子图书供读者阅读, 满足了各年龄层读者多样化、高时效性的阅读需求。彭州市图书馆年接待读者量从原来的2 万人次增加到20 多万人次, 图书期刊流通量更是突破20 万册次, 充分发挥了文化阵地的作用。

3.5 运用科技加强信息化建设, 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 使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跃上新的台阶, 彭州市图书馆着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包含三位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综合管控及服务平台、数字文化体验区、RFID智能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服务项目。

数字文化体验区采用先进数字化设备, 通过互联网服务模式, 实现了无边界的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了五大功能区:留言墙体验区、馆藏精品展览区、数字文化成果展示区、新概念阅读区、少儿数字互动区。体验区通过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系统, 方便分享和应用国内外的信息资源, 为彭州市人民提供区别于传统文化阵地的文化综合信息服务, 为传统文化阵地提供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模式。

RFID智能图书馆的建设简化了读者的借阅流程, 提升了阅读服务质量。RFID (射频识别)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将图书都纳入到RFID系统中, 以便较好地统计读者图书利用率, 对读者进行管理, 并据此调整馆藏结构, 修订文献订购原则, 进而对馆藏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透明化图书馆藏借阅管理, 包括2 台街区24 h自主借还设备、3 台自助借还机、图书盘点车、图书防盗通道等设备, 从而有效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简化图书管理的流程、降低图书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移动图书馆平台的建设, 使读者达到了通过移动终端以App等方式获取图书馆服务的目的, 实现了图书随身携带, 随时随地阅读的功能。数字资源建设重点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视频资源、音频资源等, 可以满足各年龄层读者多样化、高时效性的阅读需求。

3.6 加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建设管理工作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推进“三新”活动纵向发展, 培育特色文化镇、村, 激励群众开创美好生活的信心, 彭州市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内共建立了354 个农家 (社区) 书屋及354 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014 年, 彭州市图书馆完善了全市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工作, 上三级财政投入109.5 万元资金为全市102 个基层服务点配置了电脑。

近年来, 彭州市图书馆每年都制定基层服务点、农家 (社区) 书屋的管理、提升、指导方案, 明确责任分工、任务分解等内容, 开展实地验收和业务培训工作, 详细了解各个书屋的实际建设情况, 并对图书编目, 排架, 流通存在问题的书屋给予及时指导和培训。每年补充更新农家 (社区) 书屋所需图书、音像制品、报刊及书架等。

3.7 编印《参考咨询》, 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参考咨询是发挥图书馆情报功能、开发文献资源、提高文献利用率的重要手段。自2013 年9 月起, 彭州市图书馆推出每月一期《参考咨询》期刊,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从大量参考文献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有效信息, 以时效性、针对性和可读性的宗旨来编排《参考咨询》, 服务于全市的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广大读者, 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彭州市市委书记韩铁高度赞赏这一工作, 评价“小单位发挥了大作用”为全市读者开通一条获取信息的新渠道。

4 结束语

开拓服务领域提升读者服务水平是每个图书馆的安身立命的根本,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心, 如何提升读者的服务水平使更多人走进图书馆, 把图书馆职能发挥到极致是摆在每个图书馆面前的难题。对于如何克服这个难题, 当然是各有己见。本论述仅仅以彭州图书馆为例, 通过建议从理念、队伍、服务范围、网络技术文化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希望能够开拓更多的服务领域为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提升带来抛砖引玉的效果。

摘要:开拓服务领域、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是新时期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本论述以彭州市图书馆的现状为切入点, 针对存在的“服务至上”理念不够深入、人员结构不够优化、服务范围对象过窄等问题, 具体阐述了彭州市图书馆在服务理念树立、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范围扩展、设备及资源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参考咨询服务七个方面所做的努力, 为图书馆开拓服务领域、提升读者服务水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全民阅读,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彭州市图书馆.http://www.pzlib.org/index.asp

[2]赵厚洪.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根本途径[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 (5) .

[3]刘刚.推动文化共享工程队伍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 (2) .

[4]杨剑全.浅谈图书馆人性化服务[J].云南图书馆, 2011 (4) .

[5]高燕萍.细节服务是读者满意的根本所在[J].情报探索, 2006 (6) .

[6]陈志兴.浅论新世纪图书馆服务能力与管理机制的构建[J].河北科技图苑, 2010 (2) .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