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通感修辞的妙用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通感修辞的妙用(精选3篇)

通感修辞的妙用 第1篇

通感是感觉“错位”的艺术。诗人在描写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 根据生活的逻辑, 凭借各种感官的审美经验,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将各种感官、感觉有意地互相交通补充, 错综地挪移转换, 从而创造出具有多感性的新奇意象, 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魅力。

在古代, 通感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 但在实际的创作中, 很多的文人却早已不自觉地在应用它,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运用通感的例子。例如, 李贺的《蝴蝶飞》中“杨花扑帐春云热”一句, 是由视觉形象引起了触觉感受。运用通感构成的绝妙诗句, 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存在的美好情境所形成的独特感受, 亦渗透着诗人所独有的审美情趣。

其实, 我们对于通感应该并不陌生。先看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句子:“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中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 用听觉表达嗅觉。“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二者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花香本来是诉诸于嗅觉, 但作者用有飘渺的歌声来表达, 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清香”与“歌声”两个同属美好事物的优美意象交错融合在一起, 扩大了内涵, 使意境变得更加优雅与宁静。

又如,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与影, 本是无声的, 却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 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实际上, 光与影、歌声与琴声并没有什么相通之处, 而作者通过通感艺术手法的运用, 把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 形象地摹拟了光和影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 使难以描摹的抽象感觉, 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

通感必须是不同感觉之间的移借。有人列举了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声音的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难……”有人认为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里也会唤起各种形象, 即在以声类声中也会唤起以声类形, 听觉通于视觉了。我并不赞同此种说法。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 曾将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作比, 进行过精辟的阐述。钱先生认为白居易虽写得巧妙奇特, 惟妙惟肖, 但仍是用声音形容声音, 只是从听觉联系到听觉, 并没有产生感官上的移借;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则把无形的琴声转化为可睹可辨的随风飞扬的“浮云”和“柳絮”, 产生视觉上的具体形象, 使人听声类形, 从听觉里获得视觉形象的感受, 增强了艺术的审美韵味。这种韵味, 是诗人抓住了通感这一艺术形式, 运用比喻手法在读者心中形成的艺术感应。除此之外, 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都是借助通感而获得成功的古代诗篇, 它们都是通过作者奇特的构想、巧妙的比喻, 将各种感觉经验互相沟通映照, 把读者引入惟妙惟肖的形象之中, 产生绝妙深远的意境。

例如: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第一句, 写笙曲宛如凤鸣, 从天而降。“隔彩霞”三字, 并不直接描摹笙声, 而说美妙的笙声来自彩霞之上, 运用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 烘托出声音的灿烂明丽。第二句, 紧承上句, 写诗人对笙声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非常, 吸引诗人不禁有打探的欲望, 寻声暗问是谁家。这一句既点了题, 又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暗赞了笙声的美妙。第三句, 承第二句, 但诗情产生了跌宕变化。虽一墙之隔, 却重门深锁, 无法逾越, 竟产生了咫尺天涯的怅惘, 天上人间的慨叹, 却激发了更加强烈的憧憬和更为绚丽的幻想。第四句, 这是诗人的幻象, 寻访不得即产生绚丽的想象, 以花为意象描写笙乐, 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碧桃。王母桃花, 灼灼其华, 竟至千树, 何等灿烂, 把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跃然纸上。而一个“疑”字, 更使意境似真似幻, 增加感染力。

又如: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上阕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 就很好地运用了通感。如果诗人单从视觉写红杏, 并不能完全表达春意盎然的可感性, 故而用了“闹”这一听觉上的字, 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热烈, 同时还使人联想到繁盛的杏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 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色。

涉及通感修辞的题目在高考试题及练习题中不断出现, 说明了解通感这种修辞是十分必要的。作家塑造艺术形象, 是为了表情达意, 但是情感、意志往往是抽象的, 不可捉摸的。借助通感,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情感、意志为具体可感的实物。古典诗词中的“杨柳伤别”“海棠微醉”“落日含悲”“红情绿意”等均属于借助通感来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创造情景交融的气氛, 从而使读者更鲜明深刻地感悟到作者的情意。

即使当今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中, 也依然有不少运用通感的例子。例如, 周杰伦《七里香》中的“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一句, 就是用视觉上的具象“连绵不绝的雨水”“院子落叶”来形容浓郁的情感和厚重的思念;《青花瓷》中的“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一句, 用绣花针落地这种听觉上细腻的感觉来形容青花瓷视觉上、触觉上给人带来的细腻感觉, 也算是特别。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第2篇

形象思维是古诗创作的特质,比喻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古诗中的比喻手法,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为读者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从而获得交流,受到感染。小学古诗,有些分别用上明喻、暗喻和借喻,也有一首用几种的。

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就含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手法。现简析一下。

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两句,别出心裁地把柳树借比美女,一个“妆”字,巧设比喻,一个“高”字,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丰姿,翠绿的颜色,成立她周身上下佩饰的晶莹闪亮的玉石;无数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也成了她的裙带,贴切的比喻把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写活了。

后两句,设问引出了作者巧妙的想象,把春风比作剪出翠叶的剪刀。这一比喻鲜明而形象,把对柳树的颂扬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也让读者容易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夸张

古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的内心感情抒发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如李白的《山寺》一诗,正因为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才显突出了山寺的巍峨与超逸。

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突出了山寺的高,第二句“手可摘星辰”说明了山寺隔天之近,更显其高。这种奇景,是诗人巧妙的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她既突出了山寺的高势,也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而超逸的生活情趣。

三、对偶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整齐对称的形式,和谐匀称的音节,把相对的两部分突显出来,以更好地表达思想,自然地抒发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力。

且看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的首联运用色彩对仗,先写树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的图画。尾联则以数字对仗,一写时间之久远,二描空间之广阔,体现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目通万里的旷达胸襟。全诗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四、对比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将对立的事物本质尖锐地、鲜明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所表达的事物本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陶者》一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他将“陶者”和“不沾泥”者,“无片瓦”者和“居大厦”者两两相比,一方面控诉了统治者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平。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今人读之,更能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

五、拟人

无论诗、文,恰当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均能使语言形象、鲜明、生动,积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古诗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让死板的东西活跃起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而为之振奋,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不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附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氧化榆英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诗的前两句,写百花争奇斗艳,各展其才,意欲留住即将归去的春光,给读者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后两句写杨花榆英漫天飞舞的景象,使晚春景色更具魅力,更具特色。

草木无情,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它却能“知”能“解”亦能“斗”,甚至还有“才思”优劣之分。文思巧运,实属罕见,诚令人叹服。

六、衬托

古诗以“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来渲染气氛,突出被衬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寓意更加深刻,思想内容更具感染力。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运用了此法,才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而成为千古绝唱。

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州司马时写的。诗中流露出被贬后的孤独,也巧妙地反映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写得那么孤寂凄清,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心情。那披蓑戴笠,冒着严寒在雪中独钓的渔翁不正是作者高清形象的写照吗?

这首诗的精湛,正是用了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出渔翁的独钓,才收到以静衬动,静中见动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通感修辞的妙用 第3篇

从美学上说,人的审美眼光是独特的,但是对美的追求却是一致的。美总是借助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以感情为铺垫,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拟写文题时,巧用修辞,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拟人式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