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茶叶公司开展生物农药试验的调研报告(精选2篇)
水城县茶叶公司开展生物农药试验的调研报告 第1篇
水城县茶叶公司开展生物农药试验的调研报告
李 玲
〔内容摘要〕 水城县茶叶公司经过三年的研究应用,初步探索出用紫茎泽兰压榨汁配以土烟叶浸出液、苦楝素等作为纯生物农药,具有触杀和拒食双重效果。研究、开发生物农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并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关 键 词〕 生物农药试验调研报告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一、发展我市生物农药的迫切性
自90年代以来,由于紫茎泽兰的大量繁衍,我市已是紫茎泽兰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已蔓延到盘县大部,水城县10个乡镇,严重影响了我市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紫茎泽兰(又名:飞机草)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大的恶性杂草,该植物草籽能随风飘荡,落地以后就能疯长,与周边植物抢水抢肥,很快就能将其它植物消灭并蔓延,使幼树衰弱甚至死亡;使经济林推迟投产,效益下降;入侵田边地埂,就与庄稼争水、争肥、争阳光,造成入侵田块减产。另外,紫茎泽兰入侵 12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分别下降 56%-96%、46%-53%、6%-33%,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土地严重退化。由于其含有毒成分和一种拒食成分,昆虫和动物都不会去主动采食,如用其给猪、牛、羊等家畜垫圈会引起蹄发炎糜烂,如误将其喂鱼几小时不论大小都会中毒而死,紫茎泽兰的入侵己严重威胁了我市农、林、牧业的发展及生态安全。因此,加强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市动植物疫病控制的技术水平,对确保生态安全和人口健康,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我市生物农药试验基本情况
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属国有独资企业,茶园和加工厂建设在水城县杨梅林场林区内,生态环境极佳。该地区土壤富含天然有机硒5ppm左右,茶叶含硒量在0.8—1.5ppm之间,是人体健康的天然富硒产品,目前已建成茶园4500亩,生产“春意牌--水城春系列名优茶”。年设计加工能力150吨。在提高产品质量、环保、节能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近年来,针对紫茎泽兰已蔓延到基地茶园周边,危害日趋严重和对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中的病虫害危害较大的实际,水城县茶叶公司以变害为宝,解决农业生产焦点问题的思路,于2004年开始对紫茎泽兰的利用进行了实践性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应用,初步探索出:紫茎泽兰压榨汁配以土烟叶浸出液、苦楝素等作为纯生物农药,可杀死顽固的“假眼小绿叶蝉”和茶毛虫等多种害虫,具有触杀和拒食双重效果。通过与 “乐果”、“绿浪”比较试验,药效相当,但成本只有“绿浪”的1/5。压榨后的残渣通过堆积发酵再与圈肥、油饼等混合施用,肥效显著,是良好的有机肥料。
三、我市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从原来的吃饱已经转变为现在的营养、健康和安全,国内的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定式。目前国内高效、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生物农药无论是数量、品种、药效都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研究、开发生物农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并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一是发展生物农药及其相关产业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密切关联,从发展方向上属于国家优先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不存在政策性和方向性的风险,我们要抓住机遇,利用已成熟的生物农药技术,抓紧研究和发展我市生物农药产业。二是已具备生物农药研究基础。目前水城县政府已和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签定技术协议,从2008年开始,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行规范性试验,探索紫茎泽兰的有毒成分和拒食成分以及土烟、苦楝素等纯植物有效成分的最佳配方,提高杀灭、驱赶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作物上多种害虫的效果,对该植物残渣进行饲料、沼气、肥料的综合利用及该新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跟踪研究。争取用2—3年时间完成试验,通过批准后推广应用。对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有机化将起到一定推动的作用,具有极大的推广可行性。
三是生物农药产业化发展。首先可以在六盘水市大力推广,在社会效益方面,以控制10万亩的紫茎泽兰生长、蔓延计算,每年人工费用就可节省100-200万元(按每亩10-20元的最低人工费用计算),如在受到紫茎泽兰危害严重的云、贵、川三省推广应用,前景不可估量。同时利用生物新农药原料残渣生产氨化饲料及有机肥,每吨最低增加500-1000元的经济收入,生产者单就副产品都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组织结构、产业化方面,可以县为产品的生产单位区域,乡为原汁榨取、饲料、生物肥的生产单位区域,这样对受到紫茎泽兰危害地区的农民可以起到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作用,对加速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将起到积极有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同时在产品生产成本中的运力、原料分布、来源上都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四、发展生物农药产业的几点建议
从目前我市实际看,尽管生物农药在发展中存在研究开发和生产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缺少投入及政策支持,农民对生物农药认识不足,缺少使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等问题及制约因素。但由于其高效、广谱、对人畜及生态环境安全等特点,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也必将成为未来农药的主导产品。
一是在科研方面,增加投入,突出重点。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农药科研单位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建立生物农药重点实验室,同时对生物农药研究课题的立项和经费给予倾斜,确保试验经费投入,加快实验步伐,力争在2—3年内有突破性成果。
二是在产业化方面,提高认识,规模发展。利用生物农药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推进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在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扶持发展生物农药研究和生产企业,使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生产、销售、科研一体化,使生物农药的生产形成规模效益,进入正常快速发展轨道。
三是在政策制定方面,加强引导,规范发展。制定和落实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制定严格的标准,严禁滥用、乱用化学农药。加大生物农药的宣传及推广使用力度,使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有更清楚的认识,使尽量使用生物农药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广泛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无公害蔬菜基地等,使生物农药的应用领域得到稳步拓展。
水城县茶叶公司开展生物农药试验的调研报告 第2篇
关键词:生物农药,植丰宁,茶炭疽病,防效
茶炭疽病, 病部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是一种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踞在病叶组织中越冬, 次年春季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蔓延, 在水滴中萌发侵入叶片, 形成病斑。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 水渍状, 暗绿色圆形, 后渐扩大成不规则大型病斑。色泽黄褐或淡褐色, 最后变灰白色, 上面散生小形黑色粒点。病斑上无轮纹, 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 与健全叶部分界明显。病部的分生孢子成熟后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全年以5-6月、9-10月发生危害较重。树势衰弱、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较重、氮肥施用过多的茶园易发生病害。主要为害成叶, 也可为害嫩叶和老叶。在福建安溪的乌龙茶园中茶炭疽病害逐年加重, 给安溪茶叶造成较大的损失, 也增加很多安全隐患。对此病农户常采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这些药剂虽然属于安全农药, 但因长期使用而造成药效下降, 超浓度使用现象较普遍[2,3]。为给防治茶炭疽病害提供新型药剂, 笔者于2013年进行了纯天然植物源农药植丰宁防治茶炭疽病害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植丰宁纯天然植物源农药, 由甘肃省植物源生物农药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安溪县祥华乡美仑村进行。共设3个处理区, 分别为:植丰宁、百菌清、空白对照 (清水) 。每个处理区各喷施3次。具体方法:选定土壤条件、农艺管理措施、树龄和树势相近的茶行, 划分成3个区组, 每个区组代表一个重复。在各区组内分别进行3个处理。将每个处理的3个重复的农药配好后均匀喷施于茶树叶面, 喷施至药液成滴。分别在夏季和秋季进行, 采摘间隔为5天。试验于9月14日秋茶嫩芽初长时喷第一次药, 9月21日和9月28日分别喷第二、三次药, 均于上午10时左右无露水时开始施药。施药器械为利民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于10月9日分别调查各处理区发病程度。每个小区从不受相邻小区影响的中间2行茶树中随机调查5株, 调查株内上、中、下各5片叶, 计算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分析标准
0级叶片上没有病斑;1级病斑占叶面积1/4以下;2级病斑占叶面积1/4~2/4;3级病斑占叶面积2/4~3/4;4级病斑占叶面积3/4以上。
2.2 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 (%) =[Σ (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 / (调查总叶数×最高病级) ]×100
相对防治效果 (%) = (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100
2.3 防治效果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见表1)
结果表明, 供试药剂植丰宁和百菌清对茶炭疽病害均有防治效果, 喷3次药后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4.8%和76.4%, 均与清水对照呈极显著差异。试验证明植丰宁对茶炭疽病害防治效果好,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生物农药。
3 小结与讨论
3.1 药剂安全性:
经田间观察, 茶叶生长期间进行植丰宁500倍液喷雾防治未见药害症状发生, 表明植丰宁500倍液的试验剂量是安全的。
3.2 试验结果表明:
植丰宁500倍液和百菌清2000倍液对茶炭疽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尤以植丰宁防治茶炭疽病效果更佳, 防治效果达84.8%。另据观察, 植丰宁对蚜虫、茶叶螨类也具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3.3 喷药时间
最好是选择上午或下午进行, 应避井中午使用, 中午温度高容易蒸发, 影响药效。
参考文献
[1]王安士;植丰宁防治番茄叶霉病试验初报, 甘肃农业, 2010年06期
[2]余美杰;油茶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 第18期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