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课成语故事范文第1篇
第一单元
一日无书,。 (陈寿),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善读之可以。(刘向)
黑发不知,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朱熹)
第二单元,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游子久不至。(杜甫),寒灯独夜人。(马戴),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刘著) 第三单元
四时之风
()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第四单元,只怕有心人。,处处细留心。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能把石,自然成。,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单元
赞汉字(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书法字体,各具特长。,古色古香,行书流畅,。
狂草奔放,风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祥,即便研制,又供观赏。
第六单元
兄弟,朋友。(陈子昂)孝在于,不在于。(桓宽)者,不敢人;者,不敢人。(《孝经》)
非无以,非无以。(诸葛亮)
第七单元
同敌临危不勇往直前前后继再接再精图力狂中流柱大义然壮志任重远众志成舍
取不屈不披斩发图强
第八单元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迎春到。已是,。,只把春来报。待到,她在丛中笑。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8课成语故事范文第2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P1~P2的例1,例2,练一练,p5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2、使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介绍温度计
课件出示温度计,学生介绍温度计,师适时补充。
二、探究新知:
1、温度计显示的某一天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南京 、三亚、哈尔滨这三个城市的风光,仔细观察三幅图中的景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南京和三亚比 ,南京气温怎样? 南京和哈尔滨比 ,南京气温怎样? 三亚和哈尔滨比,,三亚气温怎样?
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20摄氏度和零下20摄氏度的呢?以什么为标准?
启发学生思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一个比00C高,一个比00C低,它们表示的意思怎样?
2、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规定零上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或20摄氏度,规定零下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20”读作正二十,再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20。(教师板书)
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三亚的气温是+20℃,哈尔滨的气温是-20℃
3、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出示例2 你能看图说出珠穆朗玛和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高或低多少米?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米。比海平面高8844.4米,,称为海拔884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让学生说一说珠穆朗玛和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
5、小结: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同桌互读后独立填空。
追问:你觉得0是正数还是负数?
2、练习一第1题
学生读一读文字,说说感受。
追问:正数中有整数,也有小数和分数,负数也可能包括哪些数?
3、指导完成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填空,说说自己的想法。
4、指导完成练习一第3题 学生按要求写一写,填一填。 集体交流。
5、指导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读一读统计表里的数,说说知道了什么,再在温度计上涂一涂。
展示交流。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P4页的例
3、例4你知道吗及练一练和P6练习一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昨天学习了正数和负数,谁能说说什么样的数是正数?负数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提问: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4、教学例4
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走了2千米,到了什么地方? 小林如果向西走2千米,到了什么地方?
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 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人们通常把向东走的路程用正数表示)
小结: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
5、出示数轴,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
(1)教师逐步画出数轴,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过程。(先画带有箭头的直线,再标上0,然后分段标出0右边的几个点和0左边的几个点。)
(2)引导想象:如果从0开始,向东走1步、2步、4步,到达的位置用数轴上“0”右边的点及相应的数
1、
2、4表示,那么向西走1步、2步、5步,到达的位置应该用“0”左边的点及相应的-
1、-
2、-5表示。
(3)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4)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从0开始,向左依次读一读。边读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闭眼想一想,-2接近2还是接近0?,你想对了吗?
小结: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左边的数都是负数。-2和2到0的距离相等。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观察蓝色线框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2012年2月10日又存入2000元,应记作(
)元;2月25日取出400元,应记作(
)元。
小结:收入和支出是一对相反的量,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2、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相关知识。
小结:负数就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想法。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同桌互说。
全班交流。
5、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想法。 比较-2和-4谁更接近0?为什么?
6、完成练习一第8题
讨论表中的正数和负数各表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
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8课成语故事范文第3篇
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对太空搭载实验有初步了解。
2.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根据自己的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太空搭载实验设计。
三、、情感态度目标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一个太空搭载实验,通过互相评价实验设计,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设计。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出示太空瓜果、太空蔬菜等图片
2.提问: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
3.学生观并回答。
4.讲述:其实这些都是太空瓜果、太空蔬菜,你知道这些太空农作物是怎样来的吗?
5.让学生进行讨论。
6.讲述:它们是通过太空搭载实验进行太空育种,从而培养出来的新的农业品种。
7.提问:你想为人类培育出更多的太空食品,进行更多的太空搭载科学实验吗?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太空搭载实验设计
1.提问:你知道有关太空搭载实验的事例吗?太空搭载实验需要什么条件呢?太空搭载实验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分小组通过多媒体设备搜集有关太空搭载实验的资料。
3.小组之间交流有关太空搭载实验的资料。
4.教师:你们能够根据自己对太空搭载实验的了解,设计有关在太空的实验方案吗?
5.学生自行设计方案。
6.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与同组的同学讨论,并反复修改,力求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7.评选最佳方案:让学生在班上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演讲,其他同学在其演讲后进行投票,根据票数的多少评选出最佳方案。
8.教师在评比后进行点评。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8课成语故事范文第4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节课. 板书设计: 1.新石器时代: 2.战国汉代:帛画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 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
三、文人意趣
1.宋代:写实意境 2.明清:不拘成法
四、民间风情
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
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 文字版: 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 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
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一幅山峦交错、起伏延绵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 师:请坐! 陈:谢谢! 陈:(思考了片刻).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所以在那时人们主要通过一些树枝、打磨的石器将一些人物、动物形象或者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刻画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所谓的地画、壁画、陶画。(掌声) 师:到了战国,中国的绘画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 陈: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表现在绘画工具的改进和材料的变化。这个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掌声)
师:用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师:那你能不能再和大家说说这个时期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生:可以!这个时期的绘画总的方面可以说是浪漫而又不失古拙。如汉代的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形态飞扬。
陈建帮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同学都想上台试试。
师:中国传统绘画的真正形成期可以说是在魏晋时期。不仅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而且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在讲这一目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 这个年青的画家就是? 生:顾恺之。
师:正确。那现在谁愿意上来扮演一下顾恺之这个人物呢? 20秒后一位女生走向讲台。(光晓利同学)台下掌声。 师:大牌就是大牌,喜欢在大家的等待下出场。(台下笑声)请坐。 生:谢谢。
师:请问阁下怎么称呼?
生:在下姓顾名恺之,您叫我小顾就可以了。(台下笑声)
师:小顾啊!(台下笑声).你能和大家说说文人画为何在魏晋时期出现吗? 生:好的.我想文人画在魏晋出现,不是偶然的.其一:在这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家文化受到冲击,产生危机.文化多元,为画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二:这个时期,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这些具有崇高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寄情于书画.在这种环境下,文人画便应运而生. 师:那我想你也肯定是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文人了. 生:那是!(台下大笑) 师:那什么是文人画呢? 生:怎么说呢?(思考).可以这样说吧,文人画就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这种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师:通过你这么一讲,我们就明白了.小顾,据说你不仅长于丹青,你的绘画理论也很叫绝是吗? 生:叫绝不敢当.不过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开创之作. 师:那你的绘画理论是什么呢?能不能简单和我们说说. 生:好的.我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以神写形.”
(也许是有点紧张,提示学生不用紧张.学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说反了.) 生:哦,对不起,有点紧张.应是"以形写神”.(掌声鼓励).我这个假顾恺之尾巴露出来了.(台下笑声)."以形写神”,即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师:谢谢光晓利同学.虽然有点紧张,但她的表现已经非常优秀.(台下掌声)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代的绘画情况.教材中举了个代表人物:吴道子.那我想有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一下的他的角色. 学生杨荣荣走上讲台.(掌声) 师:请坐. 生:谢谢. 师:吴大师,你好.你知道后人怎么称呼你吗? 生:知道.称我"吴大师”.(台下笑声)呵呵,开个玩笑.应该称我为"画圣”吧。
师:看来你有特异功能,未卜先知啊。那我想你也肯定知道后人怎么形容你的作品了? 生:是的。他们形容我的作品为:“吴带当风”。
师:是啊,您的绘画作品看上去无颇有动感.产生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 师:后人经常把您的作品和曹仲达的作品拿来一起比较.一个是“吴带当风”,一个是“曹衣出水”,你如何看待你们俩的作品呢。
生:可以说我们俩代表着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吧。曹仲达的绘画技巧有很多是值得学习的。
师:那您当初在绘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去模仿他呢?
生:不会。因为我觉得绘画要想发展必须要有所创新,而且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所以我创制了“吴带当风”这种风格。 (掌声不断)
师:谢谢杨荣荣的精彩回答。掌声鼓励。
前面的几位同学发言非常棒,希望后面有更精彩的言论。
师:同学们,宋代出过很多画家,在这些画家当中,你们最欣赏谁呢? 很多学生答到“张择端”。
师:那么我们班的“张择端”在哪呢?
很多同学都想上台,李龙超同学捷足先登了。 师:请坐。 生:谢谢。
师:张大师您好!在您创作的作品当中,您最满意的作品是?
生:我对自己的作品有很多满意的,要说最满意当属《清明上河图》了。当时作画的时候犹如神助。
师:那您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出来的呢? 生:有一天,皇帝派我去江南巡游.我来到东京,看到东京城内商业兴盛,集市上人来人往,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尽情的表演,郊外风光迷人。看到此情此景,忽生灵感,回去后便将所见所闻用画记录下来。
师:从你所说,我们可以看出您的这副作品不同于之前的文人画,您的这副作品画的是你的所见所闻,有一种写实风格,是吗?
生:正如你所说,我的这副画是不同于文人画的,它属于民间风情画的一种。这种绘画重在写实。
师:那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呢?文人画在这个时期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生:好的。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文人山水画兴起。山水画此时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如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的作品就很注重意境的表达。 师:什么?您说南宋?看来您也能未卜先知啊!(笑声) 师:最后再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您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名呢?
生:这个考题出得非常巧妙。其突破点应是题中的字眼“无”字。若从“无人”为突破口,那画出来的画只能算是及格。“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命题者是想作画之人将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给表达出来。我想只有表达出这种意境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 台下掌声热烈。
师:非常感谢李龙超的精彩发言。掌声鼓励。
师:从李龙超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一个认识:文人山水画重意境,而民间风情画则重写实。代表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两种不同风格。不过有一个小地方需要纠正一下。李龙超同学在回答我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说:皇帝派他去江南巡游。而《清明上河图》画的却是东京的沿途风貌,不是江南。
下面教学环节则为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完成。
师:到了明清时期,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那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有何特点呢? 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个性鲜明,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师: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朱耷的作品。 师:在朱耷的笔下,鱼、鸭、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从中我们发现,他笔下的鱼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鱼鸟”,而是被赋予了一种人格意志在里面,那么他想要表达出一种怎样的人格意志呢? 生:偾世嫉俗、不满现实。
师:很对。那明清时期还有其他画种吗?如果有,举例说说。
生:有。除了文人画,还有民间风情画。如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等。 师:正确。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和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方面盛行注重斜视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8课成语故事范文第5篇
蛋壳玩偶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但是动画片科不是白看的,你们要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动画片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哦,馋嘴的小狗偷吃了鸡蛋。说实话老师也爱吃鸡蛋,那你们喜欢吃配鸡蛋吗?你们看这是什么?(PPT课件)。那你们爱吃鸡蛋吗?鸡蛋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非常丰富、而且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我们来看一下鸡蛋可以做出那些美味的佳肴。(PPT课件)
美味的蛋清蛋黄被我们吃掉后剩下的是什么啊?(PPT课件) 那你们都是怎样处理这些蛋壳的呢?(PPT课件)
那让我们来看一下被我们当成垃圾丢掉的蛋壳在艺术家手中变成了什么样子?(PPT到树苗结束) 孩子们漂不漂亮啊?平时被我们当成垃圾丢掉的蛋壳在艺术家的手中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那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啊? 那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第7课(板书)《玩偶大本营》活动二《蛋壳玩偶》 (PPT课件)
孩子们你们想想我们可以把蛋壳做成人物或动物的什么部位啊?
(对 ,可以做成头部和身体)(PPT课件)
那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们可不可以帮我解决呢?你们看一看真实的人物或动物和用蛋壳做出来的作品有哪些不同呢?(PPT课件)
这个是戏剧人物中小丑的形象。(做成蛋壳玩偶后小丑的四肢被简化了)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吧,他就是《西游记》中可爱的猪八戒。(猪八戒则变成了头大身小,造型特别夸张。)
这么可爱的蛋壳玩偶你们想不想自己试着亲手做一个呢?那我们就来看一下蛋壳玩偶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一组玩偶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呢?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想一想。(PPT到表情结束)
板书:绘画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下面一组和刚才上面的有什么不同吗?(PPT一张)
板书:剪贴
我们继续来看下一组,(PPT到手工娃娃结束)猪八戒,孙悟空都添加上了自己的武器,可爱的娃娃打着漂亮的灯笼,是不是更漂亮呢?那么为了让蛋壳玩偶不那么单调,使蛋壳玩偶更形象,我们给它们添加一些道具,是它变得更完美。
板书:添加
在脑海里想着玩偶的制作方法,跟随老师一起来欣赏一张可爱的蛋壳玩偶吧!(PPT到毛线娃娃结束)
我们可以通过绘画、剪贴、添加、的方法让蛋壳穿上漂亮的衣服。
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今天学到的蛋壳玩偶的制作方法,做一个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蛋壳玩偶吧!蛋壳特别易碎大家做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我们分组完成,每四个同学一个小组,完成后每组推选一个优秀的玩偶来展示,比一比哪组的玩偶最特别,最漂亮!
在制作之前老师要强调一个问题一定要(1)请正确的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2)注意制作过程的个人卫生和教室卫生。 评价
孩子们,除了蛋壳,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许多废弃物品比如饮料瓶,旧报纸等等来制作成一件件小工艺品,让我们开动我们聪明的小脑瓜用我们的双手来点缀我们的生活,合理利用废旧的资源,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
板书: 玩偶大本营 --蛋壳玩偶 绘画
剪贴
8课成语故事范文第6篇
一.教材内容分析:
“四人帮”被粉碎后,“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1978年低,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课程标准: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教师: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呢?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板书: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导课在情景中开始、在共鸣中融入、在碰撞中接纳、在感动中收获。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过渡:拨乱反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以什么为契机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本课第一幕。(板书: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乍暖还寒-两年徘徊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1 学生:十年的“文革”**,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 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归纳:A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引导:文革结束了,大快人心,可是大街的墙上的红色大字依然刺眼。
学生:“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讨论: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有很多新问题出现,我们不能老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归纳:B“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教师:“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胡耀邦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归纳: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找出这场讨论的开始及其成果如何
小结:开始: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展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篇章: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并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观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将历史穿越时间的界线,拉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使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归纳: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
A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找出来,在这三点内容里面,哪一项是核心内容呢?这次会议的召开又有何意义?
交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拓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你们能说说这次会议为什么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吗?
归纳:A思想纠错: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德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B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
C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可文革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若不解决,社会仍很难向前发展。因此,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是大势所趋
第三篇章 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是,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交流:平凡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 播放:《刘少奇同志追悼会》视频片段
引导: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文革”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学生:加强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
3 思考: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全国人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了那些法律?哪些与你密切相关? 展示:一系列法律的出台:(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探究: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规的 危害。同时举出一些法制节目及法制宣传日 学生:学生:《今日说法》《夜线》《平安365》《法律讲堂》《撒贝宁时间》《道德与法》
法制宣传日:每年12月14日、
强调: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 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第四篇章 春回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
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变化
“衣” 食
行
住
教师: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崛起则中国崛起,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六.课堂检测
(一)链接中考
1.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自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2.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古田会议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4.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5.1978(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6.“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
个
人
崇
拜
”
藩
篱
的
历
史
事
件
B.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是
(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二、材料解析题
1.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什么?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伟人是谁?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到新中国的辉煌外交,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谁?
(3)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会议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3)从两次转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历史助学》课堂达标 七.板书设计: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一篇章:乍暖还寒-两年徘徊
第二篇章: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三篇章: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第四篇章:春回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