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布局_罗超君--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开心麻花
机构认证
内容提供者
pdf
85
432.56 KB
约8页
657
2025-09-05
发布于陕西
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布局_罗超君--传统建筑装饰艺术_第1页
1/8
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布局_罗超君--传统建筑装饰艺术_第2页
2/8
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布局_罗超君--传统建筑装饰艺术_第3页
3/8
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布局 ——2005 中国古建筑考察报告 罗超君 0420010038 2005 年 9 月 2005 年 8 月 1 日至 12 日为期半个月的古建筑考察之行为我们学习中国古建提供了一个实地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机会,短短十二日的行程覆盖了晋中南大部分的古城古镇,加上之前连着的四川李庄古镇带测绘实习以及峨眉游,第一次亲历这么多令人震撼的古建筑,览尽大好风光,心潮澎湃,感慨良多。 考察对象包括:芮城永乐宫、五龙王庙(广仁王庙);解州关帝庙;万荣飞云楼、后土祠;临汾尧庙、钟鼓楼、魏村牛王庙戏台;洪洞上下广胜寺、水神庙;霍州衙署;蒲县东岳庙;隰县千佛庵(小西天)、千佛洞(弥勒道场);五台山台怀镇菩萨顶、广宗寺、圆照寺、显通寺、罗睺寺、塔院寺、殊像寺;镇海寺、碧山寺、南山寺、清凉寺、佛光寺、广济寺、尊胜寺、南禅寺、阎锡山故居;太原晋祠以及天龙山石窟。其中绝大多数为佛教建筑,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开始比较异同,产生一点心得,回来随即查阅资料,将考察成果记录整理,作个总结。 一、 佛教中国化嬗变: 佛教属于异国文化,它在中国的传播不是通过简单的译介佛教教义及其经典理论,而是通过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融合。佛教之所以能够根植于中国,并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融入了中国的原始宗教意识和传统伦理观念,吸收了不同地域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形成了适应中国社会心理特征的宗教信仰。印度佛教经过中国化的过程嬗变为中国佛教。 佛教中国化的嬗变过程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中国的不同途径。佛教最早从印度循三条途径传入中国:西北通过丝绸之路,经西域传入中国的中原腹地,与汉族文化融合,形成了汉传佛教(北传佛教);西部通过尼泊尔传入中国的吐蕃,与藏族文化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喇嘛教),后又流传于中国青海和内蒙古的广大地区;西南通过缅甸传入与之接壤的中国云南傣族聚居地区,形成了南传佛教。这三大体系的佛教无论流传到哪个地域,其建筑的布局、特征,乃至装饰艺术风格,也因佛教传播地域的文化背景差异而各自独具特色。 诚然,佛教流派多元化造就的佛教建筑艺术风格远非三大类型所能囊括,即使同一流派和同一类的佛教建筑艺术,由于宗派众多,崇奉的佛教教义不同,其建筑风格也会各不相同,同属汉传佛教的南方佛教建筑与北方佛教建筑在艺术风格上就有很大差异。由于此次考察涉及典型藏传佛教建筑极少,在此仅对南北两地的汉传佛教建筑进行比较研究。 二、 汉传佛教建筑的主要型制演化: 早期,汉传佛教建筑的型制因循了古代印度的式样,基本特征是砖石结构的宫塔式。宫塔式佛寺是以象征“天宫千佛”的巨型“宫塔”为主体,塔后建佛堂,周围造僧舍的佛教寺院型制,最早见于洛阳白马寺壁画。据《魏书· 释老志》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宫塔式佛寺曾在汉晋时期的西域地区普遍盛行,内地并不多见。其典型特征是以砖石砌筑,基座平面为“四方式”,塔身断面有方形与圆形两种,塔体自下而上呈收分之势,塔层成单,层龛与柱龛内供奉佛像。后来砖石结构的宫塔式同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以殿堂楼阁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建筑结合,开始逐步适应中国的社会心理,吸收中国本土的技术与文化,发生了中国化的嬗变。楼塔式佛寺是中国化佛寺的早期型制。它借助中国古代建筑固有的楼阁艺术造型,将砖石宫塔演变为木结构重楼,并以宝刹作顶,使其既有楼的外观又有塔的特征,是谓“楼塔”。楼塔与宫塔的主要区别在于将遍布塔外壁的千层佛龛改为内置佛像,堂阁环楼而设,从而使原来绕塔瞻礼膜拜变为堂内供佛诵经(图 1)。随着佛教精神崇拜物与礼佛形式的变化,殿堂变得越来越神圣,于是,廊院式佛寺型制应运而生(图 2)。廊院式佛寺巧妙调动各种艺术要素组合建筑群体和空间序列,不仅能够满足佛教功能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可以创造出奇妙的艺术景观,较之楼塔式佛寺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廊院式佛寺无论单院式还是多院式,均以大殿为主体建筑,周围 图 1 图 ...

1、盘古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的收益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本站默认下载后的格式为 docx,pptx ,xlsx,pdf,zippsd等源文件。office等工具即可编辑!源码类文件除外。

3、如您看到网页展示的内容中含有'"133KU.COM"等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和压缩成图片所生成,文档下载后不会有该内容标识.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在点击下载本文档时,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使用浏览器下载”不支持下载工具多线程下载!

部分浏览图可能存在变形的情况,下载后为高清文件,可直接编辑。

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