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墙倒屋不塌的误导——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辨析

开心麻花
机构认证
内容提供者
pdf
82
647.87 KB
约7页
258
2025-09-05
发布于陕西
墙倒屋不塌的误导——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辨析_第1页
1/7
墙倒屋不塌的误导——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辨析_第2页
2/7
墙倒屋不塌的误导——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辨析_第3页
3/7
1震后的二王庙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I天津.300072)“墙倒屋不塌"的误导——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辨析The Mi sl eadi ng of“t he Wal l Col l apsed but t he House Stands’’——AnaIy溺and Rebut t al s ont he“Sei smi c Performance"of Tradi t i onalChi nese Bui l di ngs右史YOUShi接要从观念、技术、实效等方面对以。墙倒屋不塌”为。特征”的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做了分析和辩驳。指出由于这句谚语的泛滥,误导了相关学术研究的方向。关键词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墙倒屋不塌ABSTRACTIti s t houghtasa。charact eri st i c”of。sei smi c performance”oft radi t i onal Chi nesebui l di ngs t hat “t he wal lcol l apsed butt he house st ands”Thi s paper makes anal yses and rebut t al s oni t ,frOm t he concept i ons.t echni ques.pract i calresul t s,and ot her aspect sIt i ndi cat es t hatbecause oft he spread of t hi s proverb t hatt he di rect i on of rel evant academi c research i s mi sl edKEY WORDSt radi t i onal Chi nese bui l di ngs,ant i —sei smi c capabi l i t y,t he wal lcol l apsedbut t hehouse st andS中田分类号TU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00—3959( 2008) 04—0091—05引子。墙倒屋不塌”是古建行当通行的谚语,意思是说在遭遇强烈地震的时候。古建筑的墙壁倒塌了,但木构屋架依然屹立。言外之意,是对其“抗震性能”的标榜。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O级地震。波及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湖北等多个省市,。对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1。震后,有关以“墙倒屋不塌”为标志的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的探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图1—5)。回顾以往,关于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性能,《中国古代建筑史》认为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节点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而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21。这个认识无疑是客观且符合实际的。而《中国建筑史》(第四版)则认为.中国古代的“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谚。”“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9口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许多经受过大地震的著名木架建筑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佛宫寺塔都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就是有力的证明。”因此,可以认为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即】。显然比《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认识更为乐观。需要提起注意的是,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这段论述很可能引发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以为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都是抗震的。。因为该书简单枚举的“许多”像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那样经受过多次大地震的考验的实例,都不过是一些特别的个案;这样的个案只能证明那些建筑自身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而如王士祯《居易录》。己未(康熙十八年,1679年)地震,官廨民舍无一存,独[ 观音] 阁不圮”所载,反例的数量要远远超过这些特别的个案,并且会占到压倒性的4/2008NEWARCHITECTURE91 厅口建筑遗产灾后保存k出}——————————一绝对多数,这些特别的个案不过是小概率事件而已。在汶川地震中被发现的甘肃文县碧口镇的。最牛民房”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版本。从逻辑上讲。从个案得不出普遍结论。某幢建筑在地震中没有倒塌的事实,并不能证明它所属的整个结构体系都是抗震的2。对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最高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o“各国研究抗震建筑,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按9度设防,我国古代传统木构架建筑,一般都可以基本上达到这个目标,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应用科学方面的一项惊...

1、盘古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的收益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本站默认下载后的格式为 docx,pptx ,xlsx,pdf,zippsd等源文件。office等工具即可编辑!源码类文件除外。

3、如您看到网页展示的内容中含有'"133KU.COM"等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和压缩成图片所生成,文档下载后不会有该内容标识.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在点击下载本文档时,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使用浏览器下载”不支持下载工具多线程下载!

部分浏览图可能存在变形的情况,下载后为高清文件,可直接编辑。

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